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PPT课件
结合生活,想想其他小朋友吓跑后会做些什么,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吓哭了
回家叫父母帮忙
跑去求救路人
司马光是一个 、 的孩子。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可是他却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在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同学们发现了没?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
第一课时
司马光(1019-1086)
复姓
名字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游戏。
课堂演练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皆: 光: 迸: 。译文:
全,都
司马光
涌出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
示例:我学到了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学写字
tíng
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dēng
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chí
司马光
24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今天上课前咱们先来欣赏两张图片,想一想,这两张图片描述的是哪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里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
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
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课件(共80张PPT)
资料宝袋
认识文言文: 在我 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 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 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 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 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 了吗?”,而用书而语言 进行表述,就是“饭 否?”。“饭否”就是文
字词乐园
会写字
sī
tínɡ dēnɡ diē
司庭登跌
zhònɡ qì chí
众弃 持
默读第二句话,参考注释,运用翻 译第一句话的方法,交流第二句话 的意思。
放弃 众人
司马光 击打
石头
砸破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全,都 离开 拿着
水瓮
涌出
得救
你知道水“迸”是什么样子吗?
瓮被砸破后, 水一下子就涌 出来了的样子。
根据第一句话的翻译方法,联系注释,
并补充内容,说说第二句话的句意吧!
思考: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 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对比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他人慌乱离开,司 马光想到了办法并 成功救了小伙伴。
司马光聪明 机智,沉着 冷静,爱护
同伴
词语积累(形容人聪明的词语)
聪明伶俐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冰雪聪明 心灵手巧 七窍玲珑
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 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课后 第三题)
儿得活
拓展延伸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 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 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①尝:曾经。 ②戏:玩耍,嬉戏。 ③语:对……说。 ④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 玉兔、桂树等。 ⑤然:这样。 ⑥瞳子:瞳孔。
zhònɡ
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 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24课司马光课文司马光这个人的家庭很贫穷。
他们过着日子,根本没有机会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司马光心里明白,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他努力学习,虽然生活很苦,但他从来不放弃。
有一次,他听说了一位老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受到了封赏。
司马光觉得这个老者很了不起,就决定找到他,向他请教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他想,如果自己也能为国家做点事情,帮助百姓,那该多好啊!司马光找到了这位老者,老者很高兴地告诉他:“做人要忠诚正直,行事要公正无私。
要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司马光听后,觉得这是一句很重要的话。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
司马光后来成为了一位很有名的历史学家,他将许多历史事件进行了整理,写成了《资治通鉴》这部书。
这本书记录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
司马光为了写这本书,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甚至放弃了治理家族产业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司马光忍受了很多困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
虽然生活很辛苦,但他始终对自己的使命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司马光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理想,我们不能怕困难,不能怕失败。
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我们要像司马光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向前,勇往直前。
无论困难多么严峻,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
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追求,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司马光的努力和奉献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追求。
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像司马光一样,坚持梦想,追求卓越!。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赏析:
《司马光》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描绘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小英雄形象,展现了司马光在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勇敢。
故事寓意深远,对于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冷静应对危机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文章中,司马光与小朋友们在花园里游玩,突然发生了一个小朋友意外落入大水缸的危险事件。
其他小朋友都惊慌失措,不知所措,而司马光却能够保持冷静,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他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最终成功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
司马光的形象塑造深入人心,他展现了一个小英雄的特质:勇敢、智慧和责任感。
故事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教育孩子们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应该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恐慌。
同时,也提醒孩子们要珍惜生命,懂得互助互救,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
整篇文章情节紧凑,语言简练,易于理解和阅读,非常适合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学习到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培养勇敢、冷静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司马光》教案(优秀8篇
《司马光》教案(优秀8篇一、教学内容《司马光》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本课内容包括:课文诵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以及通过故事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品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诵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
难点: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助人为乐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课文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品质。
5. 随堂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进行辅导。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重点生字词:聪明、才智、助人为乐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助人为乐的作文。
2. 课后练习: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结构和重点生字词展示。
5.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着重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精品课件
24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 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庭院。
下
注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释
【皆】全;都。
:
【光】指司马光。
【迸】(水)涌出。
都,全 放弃,扔掉
光持石击瓮破之
打,敲打
涌出。
水迸,儿得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临危不乱 机智勇敢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得活。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 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群儿戏于庭
做游戏 庭院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盛物的陶器, 跌倒
淹没,沉下去
口小肚大。
猜一猜,其他小孩子遇到 这种情况会怎样做?
一群孩子顿时大惊失色, 有的( 大喊救命 ), 有的(当即吓哭 ), 有的( 飞奔 回去找大人 )。
众儿皆变色,或(呼号 ), 或(大啼 )或 (奔走欲求于爹娘 )。
众皆弃去
sī
tínɡ dēnɡ wènɡ
司庭 登 瓮
diē
qì
chí
jiē
跌 弃 持皆
diē
chí
跌持
左右结构
dēng zhòng qì
登 众弃
上下结构
sī
tíng
司庭
半包围结构
易错提示
庭:里面是“廷”不要写成“延”。 弃:下面的撇和竖要出头。
伸出小手,一起来书空笔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1
分
钟
二、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认识复姓。
2.借助插图,回忆故事。
3
分
钟
三、整体感知, 初识古文。
1.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2.读准字音。
(1)读认字表。
(2)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交流本课生字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指导“登”的笔顺。
4.跟读课文。
边标画停顿线边跟老师读。
7
分
钟
四、
理解句意,读出节 奏。
1.多种方法理解字词,感知课文大意。
2.圈出文中表、
品读人物,背诵积 累。
1.品读人物形象。
你觉得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背诵积累。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
钟
一、
单元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学期
秋季
课题
司马光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司马光》三年级上册课文
《司马光》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以下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开头提到,司马光小时候生活在花园里,他和一群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耍。
有一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爬上了大水缸,结果失足掉进了装满水的大水缸里,其他小朋友都吓得跑掉了。
司马光却非常镇定,他没有慌张地去找大人求救,而是找来一块石头,用力砸破了水缸。
水从缸里涌出来,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以获救。
课文中还描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外貌特征,如他的皮肤白皙,眼睛明亮,眉毛浓密,给人一种聪明机智的印象。
这个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他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这个故事也给人们带来启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保持冷静,镇定自若,同时要学习司马光那种勇于救人的精神。
课文的结尾部分,提到了司马光长大后的事迹,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编撰了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资治通鉴》。
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冷静、智慧等,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践行。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司马光这位历史人物,以及他的重要贡献。
司马光现代文课文
《司马光》现代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是《司马光》,作品以简明的语言展示出少年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睿智的人物形象。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译文及主题。
司马光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
一个小孩爬上水缸玩,不小心滑落水成满水的水缸里。
大家都被吓跑了,形式万分危机。
机敏的司马光迅速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缸。
终于缸被砸破了,水一下子流了出来,落水的小孩终于得救了。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司马光富有爱心、聪明机智、沉着冷静以及灵活应变的品质和能力。
第1页(共1页)。
最新统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精品教学课件
同学们做得太棒啦!
群 儿 戏 于 庭,
小孩
翻译: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游戏,
运用方法
群:一群
儿:小孩
戏:游戏、玩耍
小组合作
1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3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4 5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6
感悟品格
文中几次提到“儿”,分别指谁?
善良、聪明、机智、勇敢
这是古代人写的文章, 长度短短的,内容浅浅的, 我们称之为“小古文”。
初读课文
sī
司马光
tínɡ
wènɡ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jiē qì
chí wèn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
bènɡ
得活。
字词学习
司跌皆弃持
讨论交流
瓮:上面是收口
缸:上面是敞口
了解大意
一群 游戏 庭院
初步比较
群儿戏于庭,一儿 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游戏,一个 小孩爬在了大缸上面,失足掉进 缸中被水淹没了,其他的小孩都 吓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 打破,缸里的水水涌了出来,小 孩子得救了。
文言文:言简意赅
现代文:通俗易懂
我会背诵
看图忆文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1
《宋史·司马光传》
复姓 :欧阳、东方、诸葛......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源自,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全文共30字)
文章篇幅较短;语言更简洁, 一个字就代表一个意思,对人的称 呼也仅用一个字表达;句子里语言 顺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
人教版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精品教案
人教版最新小学语文《司马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 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难点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司马光的画像,提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个人,引出课题。
(2)简单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事迹。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精读课文(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重点讲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这句话。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讨论:从司马光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朗读背诵(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尝试背诵课文。
5.拓展延伸(1)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
(2)分享其他古人机智勇敢的故事。
6.课堂小结(1)总结课文内容和司马光的品质。
(2)布置作业: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感受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和沉着冷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导语】《司马光》这⼀课是很传统的课⽂,⽂中讲述司马光和⼩朋友在花园⾥玩的时候,有个⼩朋友⼀不⼩⼼掉进了⼤⽔缸⾥,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缸旁边的⼤⽯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的孩⼦。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司马光》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司马光》原⽂ 古时候,有个孩⼦叫司马光。
⼀天,他和⼏个⼩朋友在花园⾥玩。
花园⾥有座假⼭,假⼭下⾯有⼀⼝⼤⽔缸,缸⾥装满了⽔。
有个⼩朋友爬上了假⼭,⼀不⼩⼼,掉进了⼤⽔缸⾥。
别的⼩朋友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块⼤⽯头,使劲砸那⼝缸。
⽔缸破了,缸⾥的⽔流了出来,掉在缸⾥的⼩朋友得救了。
【篇⼆】⼩学三年级语⽂《司马光》教案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学会⽂中的⽣字;能理解课⽂意思,体会⼈物特点。
【教学过程】 ⼀、故事导⼊,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童?(引导学⽣⾛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童)。
2、故事激趣:今天⽼师给⼤家带来⼀个古代⼉童的故事,⼤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次,他跟⼩伙伴们在后院⾥玩耍。
院⼦⾥有⼀⼝⼤⽔缸,有个⼩孩爬到缸沿上玩,⼀不⼩⼼,掉到缸⾥。
缸⼤⽔深,眼看那孩⼦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们⼀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向⼤⼈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智,从地上捡起⼀块⼤⽯头,使劲向⽔缸砸去,“砰!”⽔缸破了,缸⾥的⽔流了出来,被淹在⽔⾥的⼩孩得救了。
3、谈话导⼊:如果把刚才⽼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话⽂。
我们现代⼈写的⽂章,⽤⽩话,叫⽩话⽂,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除了古诗外,也都是⽩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是古⼈写的,古⼈写的⽂章,⽤的是⽂⾔,叫⽂⾔⽂。
刚才⽼师讲的故事,如果⽤⽂⾔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呢?请⼤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篇1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准备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2.板书课题。
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
1.学生看图后回答。
2.齐读课题。
3.了解古文的特点。
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
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
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1.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
2.学生相互交流。
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
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三年级上语文书本第24课司马光的意思
三年级上语文书本第24课司马光的意思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本文讲了司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冯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群儿戏于庭
司马光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没(群mé儿i 戏√m于o)庭水,中一,儿众登皆瓮(,k足ǎ√跌i j(iē)tiě弃d去√iē,)光 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你对司马光还有哪些了解,给 大家讲讲。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谢谢观看
三年X班 XX老师
sī
司 组词:司机 公司 司令
diē
跌 组词:跌倒 跌落 下跌
jiē
皆 组词:比比皆是 有口皆碑
字词乐园
qì
弃 组词:放弃 嫌弃 抛弃
chí
持 组词:坚持 持有 主持
词语解释
庭:庭院、院子里。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皆:全,都。 戏:玩耍。 于:在。
课文理解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 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句子理解
有个小孩 爬到缸沿上玩。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不小心, 眼看那孩子 掉到缸里。 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翻译: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 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 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句子理解
别的孩子们
众皆弃去。
都 跑到外面 翻译: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
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2.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读准停顿
司马光三年级上册课文翻译
司马光三年级上册课文翻译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儿童登上了口小肚大的陶器。
失足落入水中,被水淹没了。
大家都丢下这个孩子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将瓮砸破。
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
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
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2.简介司马光。
“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
汉族。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3.学法指导。
同学们,学习古文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
那就是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哪?(指名读、自由读)
4.教师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5.再自由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同学们,要想读好古文,还需要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
先听老师范读一遍,特别要注意节奏。
(配乐范读)
8.好,请同学们自己按照这个要求,试着读一读。
9.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评价)
10.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11.还想读吗?好,咱们一起读,可以吗?(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师:不错,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你们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请同学们逐字逐句看书,先自己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记录员作好记录。
(小组讨论)
2.生开始自学。
3.对于刚才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师生互评。
)
4.检测。
各组选派代表,我来考考你们,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话来讲讲对每句话的理解。
好,理解得真不错,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古文。
谁愿意来读一读?注意读的节奏、语气和速度。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们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事情发生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从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
感受到的。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不受文体限制,加上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真是让我们佩服。
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去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生自由练读)
5.背诵课文。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司马光的佩服。
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30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想背这篇文章吗?
(1)生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6.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还要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经的人。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或朋友听一听。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
众皆弃去
沉着机智
光持石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