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统编语文七下第一单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基础知识。
3. 分析课文中的疑难句、特殊句式,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2. 通过讨论和问答,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革命勇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崇高品格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文本分析。
2. 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1. 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感悟和内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提问引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物,是位了不起的学者和革命家。
你们能猜到他是谁吗?他说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课文来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闻一多先生。
2. 展示背景,图片辅助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这就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勇于探索的学者和坚定的革命者。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3. 简介生平,铺垫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革命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今天,我们就通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篇文章,走进闻一多先生的世界,感受他的言行给我们的启示。
(二)课文学习1. 朗读与感悟同学们,我们首先来齐声朗读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注意体会文中的韵律和情感。
朗读时,请大家注意语速和语调,尽量模仿作者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之情。
朗读结束后,我会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感受,说说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弦。
2. 新词解析与运用我们要一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邓稼先杨振宁◆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图片显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
(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初一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说课稿(邓稼先,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
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说课稿《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1.《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部编七年级下册必记词语及解释《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
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必记词语及解释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元勋奠基选聘谣言背诵昼夜昆仑挚友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词语解释:元勋[ yuán xūn ]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的事业中的)奠基[ diàn jī ]奠定建筑物的基础选聘[ xuǎn pìn ]挑选聘用谣言[ yáo yán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昼夜[ zhòu yè ]白天和黑夜挚友[ zhì yǒu ]极亲密的朋友。
可歌可泣[ kě gē kě qì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出处: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xiǎn wéi rén zhī ]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zhìsǐbùxiè]意思是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尽瘁:竭尽劳苦。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
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
家喻户晓[ jiā yù hù xiǎo ]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 fēng máng bì lù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孺:小孩。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梳头抱歉秩序深宵伴侣小楷硕果卓越迭起澎湃大无畏锲而不舍目不窥园沥尽心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气冲斗牛词语解释:深宵[ shēn xiāo ]一般指半夜以后。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中心思想(主旨)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中心思想(主旨)归纳1 邓稼先作者是杨振宁。
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两弹元勋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评价邓稼先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是臧克家。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
课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的描写,借以向世人展现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的,更真实的鲁迅。
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敬佩和怀念之情。
4 孙权劝学本文节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本文通过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读书,并学有所成的故事,突出学习的重要性。
还告诉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5 黄河颂作者是光未然。
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6 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7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
作者用诗意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为解放故乡而牺牲的誓言。
8 木兰诗节选自《乐府诗集》。
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国爱家,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9 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鲁迅。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并抒发了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统编(部编)版初一语文7年级下册 第1单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34张PPT)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 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 答)
1.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 人,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1、2`段)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 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 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 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 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 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 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 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 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 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 一步。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 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运用了 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17)
运用语言描写的分析方法,体现出 闻一多为争取民主而英勇无畏、视死 如归的精神。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 作用?(18)
运用肖像描写,生动地再现了闻一多 先生大义凛然的形象,言语间充满着对 闻一多的颂扬之情。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3、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12段)
4、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 三件事? 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一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 韩涵
第一单元 阅读 1 邓稼先 / 杨振宁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臧克家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第二单元
阅读 5 黄河颂 / 光未然 6 最后一课 / 都德 7* 土地的誓言 / 端木蕻良 8 木兰诗 写作 学习抒情 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
3.在积累拓展部分
五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 《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 中的精神追求。
五 课后找一些闻一多的诗歌来读,欣赏其艺 术特色,感受其精神追求,加深对闻一多人 格与思想的了解。
3. 《回忆鲁迅先生》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以 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 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 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 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 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 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 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 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 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却成为描
阅读 21 伟大的悲剧 / 茨威格 22 太空一日 / 杨利伟 23* 带上她的眼睛 / 刘慈欣 24 河中石兽 / 纪昀 写作 语言简明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 杜牧 贾生 / 李商隐 过松源 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约客 / 赵师秀
• 这也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课文。原来 课文题目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 次恢复了原题。
• 这篇课文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诗人 写诗人——文字精致凝练,富有诗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 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为什么不用 “研究”而用“钻探”?
这是比喻,“钻探”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 一多先生全身心钻研古代典籍的专注情景。源自读,释义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埋头钻
研,不为外事分心。
qiào jiǒng
地壳
炯炯
hè 赫然
lín lí 淋漓
jiào 校补
zhuó 卓越
péng pài 澎湃
mí 仰之弥高
qiè 锲而不舍
dǒu 气冲斗牛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作为学者; 作为革命家。
2.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第 二 部 分 ( 8-20 ) : 记 述 闻 一 多 先 生 作 为 革 命 家 方 面 “说”了就“做”的特点。
(2)肖像描写。“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 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了闻一多令 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 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 谨治学的精神。
2.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 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
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
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用…心…劳饭苦,地几一乎年忘到记头了这吃样,做他。贪兀的兀是,精神
人教版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主要从 “说”和 “做”两方面来写闻
一多。闻一多一生中的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前期怎样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
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是 “卓越的学者”,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
自由畅达、灵活自然。在教学中,这些都是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再如, 《说和
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中,作者是诗人,很多语句富有诗意,精练含
蓄,意蕴丰富。课后练习题中列举出来了一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一些
语句进行揣摩。
重点三: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
︵︶七年级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 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 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 《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90
《中国男儿歌》,引导读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
七年级教材解读
89
她细腻敏锐的心灵进行描绘,捕捉到鲁迅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另外一面,鲁迅形象在一 件件平常小事中站立起来,真切感人,微中传神。
对人物的准确把握,还需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无论邓稼先、闻一多、 鲁迅、孙权,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关于他们的资料非常多。课文中对这些人物的生平 经历也有所涉及,比如 《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读文本,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把握人物,补充介绍的资 料要适当,要恰到好处,比如,适当介绍当时我国研制两弹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学 生理解邓稼先工作的艰辛、贡献的巨大有所帮助;适当介绍闻一多被暗杀前后的政治 环境,对于学生理解闻一多的 “大勇的革命烈士”形象有所帮助。要注意的是,不要 将课文阅读变成人物资料的介绍会,让学生记住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对人物的认识只 停留在概念性知识的层面。不要先行给出一个人物形象的 “标签”,让学生从文中或 补充的资料中去寻找 “依据”,“证实”所谓的理解。而是要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揣摩人物的思想心理,把握人物的情感,对人物 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部编版语文七下文学常识整理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下文学常识整理及练习第一单元1、《邓稼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臧克家,诗人。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3、《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黑龙江呼兰人,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牛车上》,散文集《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第二单元5、《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表现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6、《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法国作家。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
7、《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是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作家。
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是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10、《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体裁是散文,作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等,译作《堂吉诃德》等。
其丈夫是著名作家钱钟书,代表作品是小说《围城》。
11、《台阶》的体裁是小说,作者李森祥。
12、《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叶圣陶,本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目录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1)第2单元《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9)第3单元《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22)第4单元《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33)第5单元《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40)第6单元《语言简明》教案设计 (47)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详解背诵sòng: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昼zhòu夜:白天和黑夜。
昆kūn仑:昆仑山。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至死不懈xiè: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三、主题概述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且将其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祖国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9段):先叙述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屈辱历史,然后对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本文主人公——邓稼先。
第二部分(第10-18段):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与贡献,概述了他不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第19-29段):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的品质特征。
第四部分(第30-33段):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骄傲,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第34-39段):写邓稼先在恶劣环境中勇往直前,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第六部分(第40-44段):对邓稼先的评价,其中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赞颂、怀念之情。
五、鉴赏品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品析课文关键语段,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声爆炸,震惊世界,那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如此壮观。
在我们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在茫茫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全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举世瞩目的辉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功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整体感知1.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他传”,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2.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彷徨(huánɡ)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lù)(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截)然不同chóu(筹)划yùn(孕)育妇rú(孺)皆知马革ɡuǒ(裹)尸家yù(喻)户晓(3)解释词语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目录表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第2页】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9页】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13页】第4课《孙权劝学》【第22页】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第24页】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第28页】第6课《老山界》【第31页】第7课《土地的誓言》【第37页】第8课《木兰诗》【第41页】写作《学习抒情》【第44页】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46页】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第50页】第10课《老王》【第57页】第11课《台阶》【第61页】第12课《卖油翁》【第69页】写作《抓住细节》【第71页】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第73页】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第79页】《春夜洛城闻笛》【第79页】《逢入京使》【第80页】《晚春》【第80页】第四单元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82页】14课《驿路梨花》【第87页】15课《最苦与最乐》【第92页】16课《短文两篇》【第95页】写作《怎样选材》【第98页】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第100页】第五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第106页】第18课《一棵小桃树》【第109页】第19课《外国诗二首》【第114页】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117页】写作《文从字顺》【第121页】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124页】第22课《太空一日》【第132页】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第140页】第24课《河中石兽》【第148页】写作《语言简明》【第151页】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图文解读【第153页】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第156页】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第162页】。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编者为本单元确定的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
所选课文是《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
单元导语对语文要素的学习内容概述如下: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这是教材中的第一个学习精读的单元。
语文要素的学习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是精读,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具体策略是“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生已经学过“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因此,“通览全篇、了解大意”是学生这个单元学习的起点。
二是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具体策略是“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
“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意味着要关注课文中写“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的内容,将它们与其它内容结合起来,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透过细节描写”还意味着要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打下基础,进行细节描写的教学。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是《写出人物的精神》。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与本单元内容联系紧密。
但是,二者有一定区别:“特点”可指外貌方面,也可指性格方面;“精神”指内在性格、气质、品格等。
从认识层面来看,要想“写出人物的精神”先要“认识人物的精神”,认识人物的精神则要深入了解人物的本质特征。
本次写作实践实践实际上是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交流他们对于人物精神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
二、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设置为:1.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2.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3.积累阅读经验和相关的语言材料,梳理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学习作者的认识方法并尝试运用。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生字生词的含义。
2. 掌握文中多音字、形近字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文中的疑难句、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悟闻一多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情操,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做人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文中生字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细节描写的分析和赏析。
(二)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疑难句和特殊句式。
2. 感悟并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闻一多先生吗?他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随后,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图片和简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初步印象。
2. 课文内容概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记述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的散文。
通过这篇散文,我们将了解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双重身份,以及他严谨治学和大无畏精神。
”3. 课文主旨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从课文标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品质。
那么,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激励后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4. 课文结构与写作手法分析简要分析课文结构:“这篇散文通过对比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不同方面,展示了他的精神风貌。
同时,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写作手法。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生字生词讲解(1)我们来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语调,特别是生字生词的发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演示课件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 怎样衔接起来的?其作用是: 两个部分: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说和做—— 记闻一 多先生 言行片 段-演示 课件
创作背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说和做—— 记闻一 多先生 言行片 段-演示 课件
新知讲解
shuāi 衰微 hè 赫然 dié 迭起
记准字音
qiè锲而不舍
mí 弥高 zhuó 卓越
lì沥尽心血 qián 潜心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说和做》,看看诗人的眼里的 闻一多是什么样子吧!
新知讲解
说和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释题目
诗题意思:主题目“说和做”
点明了文章写作内容,副标 题“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交代了写作对象对主标题起 补充说明的作用。
新知讲解
臧克家(1905—2004)山东省诸城人。现代 著名诗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923年入济南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1933年 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具有影响 力的作品。随着《老马》等诗的流传,臧克家 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 爱。代表作有诗集《宝贝儿》《泥土的歌》和 长诗《罪恶的黑手》等。
说法十分畅快。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说和做—— 记闻一 多先生 言行片 段-演示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说和做—— 记闻一 多先生 言行片 段-演示 课件
新知讲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 章的主要内容。
1、开篇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有何作用? 突出闻一多对“说”和“做”的态度,点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说和做—— 记闻一 多先生 言行片 段-演示 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中间过渡段概括:“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
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 革命家的方面。”
小结:
巧用抒情议论句:总起,结语,过渡,令文章浑 然天成,结构精美,非常严谨,富有建筑的匀称 ,坚固,美观,韵律之美。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作为学者”的方面,写了写作《唐诗杂 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 二部分“作为民主战士(革命家)的方面,则选 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三件事作为例证。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 文和总起下文的过渡句,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 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幽默风趣 可爱可亲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 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坚定乐观
鲁迅的坐 生动朴实的语言
全楼都寂静 下去,窗外 也一点声音 没有了,鲁 迅先生站起 来,坐到书 桌边,在那 绿色的台灯 下开始写文 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 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 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 迅先生还是坐着。
批注:生活中的鲁迅普普通通,就像身边的朋友一样,有偏好。
这样写批注
3.青年人写信,写的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 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 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 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批注:信写得草率,读信的人便需花比正常更多一些的功夫方能明 白,如果是平常的一个人,恐怕很容易就把这些信丢在一边算了 ,况且这些信又都是一些“陌生人”来的——然而,鲁迅先生则 不,即使对写信草率的事情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也是对事不对 人的,故而才看到眼镜酸痛、看到深夜,他也要把青年人的来信 认真看完,这足见鲁迅先生对青年人之关怀与责任感。
思考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 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 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 体会。
思考: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 手来谈)
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
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
整体感知
回忆鲁迅先生
笑声是明朗的
走路很轻捷
热心待客
对青年的态度 做事风格 拼命工作 阖然长逝
鲁迅性格
爱护青年、 童心未泯、 体恤他人、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 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 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 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 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批注式阅读
思考:思
作业
第一单元写作实践一: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 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难,但你还 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或 《我的老师》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红烛其节 红烛其神 结束语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红烛其节
再见
回忆鲁迅先生
回 忆 鲁 萧迅 红先 生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爱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
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
爱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子
鲁迅说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鲁迅
本文特色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 ,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 篇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1914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 员合影。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博学广识、
幽默风趣
······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
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 和青年在一起。
小结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在思考和关注 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 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 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 的鲁迅。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 ,组织成文。节选部分生活片段,自然空行成段。全文 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 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 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 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鲁迅印象
萧红介绍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 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 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 年病逝于香港。
萧红介绍
三、音乐美 美在语言
(二)作者惯用对句的形式 •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四、诗歌美——美在精神
了解诗人诗作 诗集:《红烛》《死水》 读读他的诗《一句话》 《太阳吟》 《七子之歌》
《静夜》,做点摘抄。体会诗人心中激荡的爱国之 情,流淌的赤子心迹。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鲁迅的笑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 咳嗽起来。
从心里的欢喜道明朗的
笑声,我看到了一个可
爱可亲而并非“金刚怒 目式”可敬却也可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灵动传神的 细节
鲁迅。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 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 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 病逝于香港。
如何写读后感
呼兰河传
画 忆 萧 红
萧红故居
萧红介绍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 ,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 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 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 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 ,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
这样写笔记 鲁迅的笑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 咳嗽起来。
从心里的欢喜道明朗的 笑声,我看到了一个可 爱可亲而并非“金刚怒 目式”可敬却也可怖的 鲁迅。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 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 热闹。
萧红介绍
萧红 1911—1942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 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 走。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 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
热闹。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
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
吗?”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鲁迅的笑
灵动传神的细节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 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 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 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 都忘记了吗?
二、绘画美——美在形象
• 小结:闻一多先生是 一个锲而不舍、勤奋 刻苦、废寝忘食,争 分夺秒进行研究,甚 至不修边幅,研究也 只为谋求救国之路的 有深沉爱国之情的学 者。
体会人物形象
(二)有感情地演读第10-18段,进行品析性评说
活动:本文写了一位(
)的革命家。
体会人物形象
小结:写了一位英勇 无畏、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与反动 派拼死一战的革命 家!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 片段
赏析文章之美
• 一、建筑美 美在结构 • 二、绘画美——美在形象 • 三、音乐美 美在语言 • 四、诗歌美——美在精神
一、建筑美 美在结构
默读全文,关注文章开头结尾的语句,并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试分析他们的特点。
一、建筑美 美在结构
• 开头总说段自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 定说。”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 ,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 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 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彻夜工作、努力勤勉成就文化巨人
小结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 萧 红 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 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 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 征。
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 2、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性格?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来谈)
:
这样写批注
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 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 切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