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综述
国内外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研究进展
国内外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挑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被报道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以及防控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AIDS is a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which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to global public health. Since it was first reported in the early 1980s, AIDS has spread rapidly worldwide and become a global health problem.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IDS epidemic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本文将概述国内外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包括感染人数、流行趋势、高危人群分布以及地区差异等方面。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自 1985 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一些独特的流行特点。
在流行状况方面,我国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部分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较为严重。
截至目前,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不断增加。
性传播成为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其中,异性性传播占比较大,而同性性传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男男同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率增长较为明显。
在年龄分布上,艾滋病感染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有青壮年人群,老年人群和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感染人数也有所增加。
老年人群感染艾滋病,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防范意识;而青年学生群体感染,则与性观念的逐渐开放、缺乏正确的性教育等因素有关。
在地域分布上,艾滋病疫情在我国的分布并不均衡。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以及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艾滋病报告病例相对较多。
同时,农村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宣传教育覆盖不够全面等。
从流行特点来看,艾滋病的流行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
一是艾滋病的传播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的频繁流动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一些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等,在流动人口中时有发生。
二是艾滋病的流行存在着明显的聚集性。
在某些特定的群体中,如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吸毒人群等,艾滋病感染率较高。
这些群体往往由于自身行为的特殊性和社会歧视等原因,难以获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服务。
三是艾滋病的流行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习俗,如对性话题的避讳、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为了有效应对艾滋病的流行,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
关于国内外艾滋病研究进展的综述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工10-1班朱峰燕 10114110113摘要: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本文收集了近期以来的一些文献进行整理,对治疗艾滋病的症状、特点、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 AIDS is caused by HIV to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collapsecharacterized by infectious disease, known as the" super cancer" in the global scope,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Since some of the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llected for sorting, in treating the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V/AIDS,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treatment are reviewed.关键词:艾滋病HIV 传播途径治疗方法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攻击人类免疫系统引起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艾滋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引言:艾滋病,全称乙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多年来,科学家、医生和研究人员们在艾滋病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文将对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涵盖病毒传播、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发三个方面。
一、病毒传播的研究进展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对这些传播途径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性传播方面的研究表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此外,一些性传播相关的高危行为和疾病如其他性传播感染病(STDs)和阴茎龟头炎也与HIV感染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科学家们提倡普及性教育,宣传正确的避孕和保护措施。
其次,血液传播方面的研究指出,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但通过规范的血液检测和献血者的筛查,可以有效避免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注射毒品等途径传播。
最后,母婴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孕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对婴儿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广泛应用使得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控制病毒复制,从而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二、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病毒治疗是目前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针对艾滋病毒的治疗药物不断取得新突破。
首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提出是艾滋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ART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和死亡率。
然而,ART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需要长期使用,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病毒负荷和药物耐药性。
其次,研究者们在探索新的病毒靶点和药物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
例如,核心结合抑制剂(CCR5拮抗剂)被用于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糖基化抑制剂(HIV gp120抗体)则可以干扰病毒和宿主细胞融合。
这些新型药物的研究表明,多靶点、多机制的联合药物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三、疫苗研发的进展长期以来,疫苗一直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艾滋病病案分析
艾滋病病案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它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及性接触传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艾滋病病例,探讨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问题,以期加深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一、病例描述该病例涉及一名35岁男性,名为李先生。
李先生是一名职业跑者,以其出色的长跑能力而闻名。
然而,最近一次参赛后,他出现了持续性发热、疲劳、体重下降等症状,引起了他的担忧。
经过医院检查和相关检测,李先生确诊为艾滋病。
二、病因分析艾滋病的病因是由HIV感染引起的。
HIV是一种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首先,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传播。
性接触中的生殖器分泌物和精液等体液中的病毒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此外,艾滋病还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方式。
母婴传播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孕妇感染HIV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者在分娩过程中传染给婴儿。
三、传播途径分析根据李先生的病例,我们可以推断他感染HIV的可能途径。
首先,作为一名职业跑者,李先生在进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可能因体液接触而感染病毒。
此外,他可能在与他人共用针筒或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时受到感染。
由于该病例未提及李先生的性行为情况,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存在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可能性。
四、预防措施建议针对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提供几项建议以降低感染风险:1. 宣传教育: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护意识,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2. 安全性行为:遵守安全性行为原则,如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避免与未知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减少性伴侣的数量,降低感染风险。
3. 确保输血安全:确保献血者是经过严格筛查的,输血血液来源可靠,预防血液传播的发生。
关于艾滋病毒论文(武大选修课)
一.引言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
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
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它就像一头难以驯服的恶魔,正在慢慢吞噬着人类,危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目前已成为毒害面最广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至今为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几乎无一例处走向死亡。
既然目前暂时还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预防艾滋病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介绍艾滋病及其发病情况、病原学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提出更具针对性的预防办法。
二. 艾滋病简介艾滋病:取自其英文acp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 roome的缩写的音译名AIDS。
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后天性免疫失效缺损”症。
汉语称之为“艾滋病”。
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病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
三. 艾滋病发病现状目前艾滋病感染所涉及的范围远远超过10年前人们最坏的预测,许多国家已经处于艾滋病的严重流行期,还有许多国家正处于严重流行的边缘。
从最近的艾滋病感染情况报告来看,全球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
在今后的10年内,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和关怀的话,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将达2000万之多。
四. 艾滋病病原学艾滋病之所以猖狂于全球,就在于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的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最具有进攻性的T4淋巴细胞,使机体一开始就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地位。
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寄生于T4淋巴细胞内最核心的部位,并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NA整合为一体,人体没有能力使其分开,更没有力量杀灭它,艾滋病就成为一种“病入基因”的痼疾。
艾滋病病毒随免疫细胞DNA复制而复制。
艾滋病综述
艾滋病综述一艾滋病简介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二艾滋病病因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
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
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
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
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
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
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
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
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
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
流行病学: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
微生物学 SIV综述
Active Report: SIV疫苗研究进展与HIV疫苗展望王仲承0930*******【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导致的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自它被人类确认以来,已经导致6500万人被感染,其中约250万人死亡。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慢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最终导致艾滋病,患者常因多种复合并发症而死。
一直以来,科学家致力于通过研制一款可靠疫苗来阻止或延缓这场“世纪瘟疫”的蔓延。
而SIV病毒作为学术界公认的HIV病毒“先祖”,对其可靠疫苗的研究也是今年生物学医学的研究热点。
本文意在总结近年来SIV疫苗研究进展和对HIV疫苗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AIDS;HIV; SIV;病毒学; 微生物学; 免疫学; 疫苗【正文】1 HIV背景介绍1.1 艾滋病与HIV病毒简介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由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亡。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艾滋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我们对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本报告的结果将为相关决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参考,以实现对艾滋病的更好管理和控制。
1. 引言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0年代初首次被报告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传播形势和防治措施备受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的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艾滋病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策略。
2. 研究方法本调查报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
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和数据,对中国各地的艾滋病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此外,我们还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教育状况和卫生条件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艾滋病的传播情况。
3.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
截至目前,中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超过XX 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男性。
艾滋病在中国主要通过注射毒品、性传播和输血感染等途径传播。
不幸的是,许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知识仍然有限,这导致了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难题。
4. 高危人群和传播途径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注射毒品者、性工作者和男男性行为者。
这些群体由于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容易接触到艾滋病毒,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非高危人群中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这表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5. 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推广正确的预防知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第十八届国际艾滋病大会综述
、
艾滋病感染者举 行抗议 , 要求政府履行承诺
在第 十八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开幕式上 , 国秘 书长潘基文发表 电视致 辞 , 联合 呼吁 国际社会在艾滋病
预防和治疗方面为发展 中国家提供 帮助 。可是 , 国际社会 的投入远不 能满足这些 国家 的需要 。 开幕式 的一项 重要活动是艾 滋病感染者 集体抗议 。来 自不 同国家 、 同肤色 的艾滋病感染 者佩带 不 红 丝带 , 打着横 幅 , 随着非洲式强烈 的鼓点 , 伴 群情激 昂地 高呼 “o d rmi ,Oke o r rmi ” y umae o s S epy u o s p e p e ( 既然做 出承诺就必须履行 承诺 1敦促各 国政 府兑现对艾滋病 防治所做 的承诺 。 ,
孟金梅 : 十八届 国际艾滋 病大会 综述 第
中图分 类号 : 9/7 D 39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9 8 2 1 ) 4 08— 0 17- 2 5(0 0 0— 04 7
第 十八届国际艾滋病大会综述
孟 金梅 …
【 摘
要 】 第十八届国际艾滋病会议于 2 1 年 7 00 月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主
如世界卫 生组织 、 合 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 ) 联 也参加 了会议 。
这 次大会 召开的背景 比较特 殊。 自从 18 年 发现第 一批感染 艾滋 病病毒 的病例 以来 , 91 已有 20 50 多万 人死于艾 滋病 。 目前全 球艾滋病 病毒携 带者现 已达 34 30万人 , 中 24 万 人生活在 撒哈拉 以南 其 20
病感染者都能普遍获得治疗并到 2 1 年遏制并开始逆转艾滋病的传播。为实现此项千年发展 目 , 05 标
20 年 6 , 01 月 联合 国大 会艾 滋 病 问题特 别会 议 通过 了《 于 艾滋 病 问题 的承 诺 宣言 》( elao f 关 D c rino at
艾滋病的资料
艾滋病的资料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病。
艾滋病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800万人感染HIV病毒,其中超过2500万人已经死于艾滋病。
1. HIV病毒HIV是一种属于逆转录病毒家族的病毒。
与其他病毒不同的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非DNA。
HIV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外层的脂质包裹,内含有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和一部分遗传信息。
HIV感染人体后,它会侵入人体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细胞,主要是CD4+ T淋巴细胞,通过病毒的逆转录过程将自己的遗传物质转录成DNA插入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 性传播:性接触是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一。
不安全的性行为,尤其是性交,如无保护措施使用、多个性伴侣等,均增加了感染HIV的风险。
- 母婴传播:未经有效防治的HIV感染孕妇分娩时,会将病毒传递给胎儿。
- 血液传播:通过与感染HIV的血液接触,如共用注射器、输血等,可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 垂直传播:艾滋病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直接血液接触传播,如接触受感染物品或创伤,也可通过唾液、眼泪等其他身体液体传播。
但这些传播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罕见。
3. 艾滋病的症状感染HIV后,成年人通常会在2到4周内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体力不适、咳嗽、咽喉痛、皮疹等。
这些症状常常会在几天或几周后自行消失,并不代表艾滋病的特定症状。
此后,感染者可能长期无任何症状,甚至数年内都无明显的健康问题。
4. 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目前,尚无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或疫苗,但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用于控制病毒复制和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这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延缓病毒复制,降低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从而减缓疾病的进展。
文献综述-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据WHO统计,截至2015年全球HIV-1感染者约3600万,每年新增感染者超过200万,而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患者只有1820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也称艾滋病)是一个术语,指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
出现20余种机会性感染中的任一种感染,或与艾滋病毒相关的任一种肿瘤,即可定义为艾滋病。
目前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ART、抗体治疗、基因工程治疗等。
药物治疗迄今为止,FDA批准用于治疗抗HIV-1的药物超过25种,按照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6类,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融合抑制剂(FI)、整合酶链转移反应抑制剂(INSTIs)、CCR5抑制剂(CCR5)。
但单独使用1种药物,很容易使病毒发生变异,产生耐药性,在这种情况下,HAART最大限度的抑制了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IS)。
该治疗方法作用于HIV-1感染的各个环节,使ART的疗效大大提高,然而长期用药仍会使HIV-1产生抗药性,导致疗效下降。
为了弥补ART的上述不足,HIV-1感染者治疗指南不断更新,2016版HIV-1治疗指南在综合了药物的疗效、潜在不良反应、给药频率、药物的相互作用、成本以及耐药性等各方面的因素,最优化地制定了成人和青少年治疗的方案。
新的指南主要增加了包含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TAF)的方案,同时指南指出由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2-NRTI方案中,LPV/r由于每日须服用2次,并且代谢并发症多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而被另外的PIs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增强子配伍的药物所取代。
尽管HIV-1的ART方案不断更新,早期ART可以很大程度地抑制病毒血症的发生,控制体内病毒载量,重建机体免疫系统,但是,即便是感染的第3天就开始ART,也还是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长时间的ART会影响肝肾功能;另外,一旦停止ART,HIV-1的感染进程将会加快。
艾滋病病毒的流行状况及趋势
艾滋病病毒的流行状况及趋势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该疾病已成为全球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等。
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了解艾滋病病毒的流行状况及趋势非常重要。
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38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逾970万人感染了HIV并发展成为AIDS,估计每年新增感染者约240万人。
尽管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日益增加,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各国人类的生命质量和经济发展。
全球艾滋病病毒的流行状况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据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约有两成的全球新感染者和逝世人数来自该地区。
其中,南非、尼日利亚和乌干达是三个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此外,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也是艾滋病疫情的高风险地区。
在这些地区,由于医疗设施不完善、教育水平低、性别不平等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艾滋病的传播速度较快,阻力较大。
然而,从整体趋势来看,全球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速度已经放缓,感染率逐渐稳定下降。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大力干预。
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通过推广HIV检测、加强艾滋病防控宣传和教育、提供治疗药物等方式来有效控制该疾病的传播。
同时,科学家们在疫苗研发、药物治疗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对终结艾滋病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艾滋病病毒的流行趋势仍然不容忽视。
首先,全球仍有大量人口没有接受HIV检测。
根据统计,截至2020年,仅有不到一半的全球感染者接受了病毒检测,这意味着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干预。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进展(文献综述)
0f
一26l一
lec恤拍∞0f lIt廿i∞∞Ⅳical∞Icin锄a
tIlIn啊voll衄e舳d
601.
FDIG础value.句n鲫1 O唧l,2006,100(3):
fbll佣证g砌娟∞th棚啊一
咖一H蛐§l卿h哪.kIIk
辅助诊断,后者常用于监测mV感染者的病程进展和抗病毒 治疗效果。ⅢV核酸定性检测通常使用PcR或逆转录PcR (RT—PCR)技术,使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用的基因扩增试 剂,引物可来自文献或自行设计,应尽量涵盖所有的或常见
酶(HIuP)标记的刖抗体,在抗原上又结合了酶标记的抗
体,加底物显色后,在酶标仪上读结果。近年来为了提高检 测血清中P24抗原的敏感性,将血清中免疫复合物解离 (ICD)后再进行测定,发展了IcD P24抗原测定试剂,用于 l玎ⅣP24抗原测定。
5卸Ⅳ细胞培养
常规方法是将病人淋巴细胞与正常人的淋巴细胞共同
m~批准使用第1代EuSA检测试剂,第l代试剂主要以病
毒裂解物或部分纯化的病毒抗原包被反应板,以检测血清中 的抗体。由于包被的抗原不很纯,假阳性率较高,结果不令 人满意。1990年,第2代试剂应运而生,该试剂使用基因工 程方法得到的重组抗原和合成肽包被反应板,由于纯化抗原 的使用,特异性有了很大提高。1992年美国研究出第3代试
[19]mechot JM,Ch∞ret s,Nat正J,一“.DiB弘。撕c aIId pT%∞“c
Taluc ofCY丌lA21—1∞mpBred WitII
lyⅡ1ph node删舡8№b.G,n∞ol Oncol,2006,100(3):591.
艾滋病研究简介
艾滋病研究简介【摘要】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2) 引起。
1981年,发现首例AIDS患者,2005年全球已有HIV感染者约4300万人,由于该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病死率高,并且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各国的经济、政治、医学、法律。
从而一起各国政府对此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1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关键字HIV感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全球性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有70﹪~80﹪感染者是通过性传播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间接触传播占70%以上。
其易感人群为男性同性恋者、妓女、嫖娼者、多个性伙伴、性乱者。
美国调查发现同性恋者的HIV感染率高达20%~30%,西方国家70%的HIV感染者为男性同性恋者(3);静脉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在西方国家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第二大因素,而目前是我国的主要途径;输入感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医疗器械不洁净或公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品也可感染;感染HIV的母亲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染给下一代。
目前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很大,从欧洲、美国的15%~30%到撒哈拉非洲的30%~50%。
研究发现在孕期给HIV感染的孕妇及其新生儿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结合剖腹、人工喂养等措施,可使母婴传染率降低至2%。
卫生人员感染HIV 的几率相当小但有病例报道(4)。
虽然HIV以令人惊奇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在全球流行开来,其传播途径是十分清楚的即性活动、污染的血制品、注射针头,由于性传播在目前的流行中占主导地位在没有行之有效的病毒疫苗的前提下,大量宣传教育和倡导安全性活动将会大大减少艾滋病的流行,结合进一步的血液制品的筛选和减少静脉嗜毒人数可望在全球范围内减少HIV 感染人数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HIV综述
HIV的快速检测技术生物工程091班摘要: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可以侵袭人的免疫体系,并终极损坏人体的免疫功效,它所引起的疾病医学上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艾滋病(AIDS),目前尚未研发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但其检测技术却在不断的发展并趋于成熟,现在已经可以快速并准确的将其诊断出来。
关键字:HIV;致病机理;检测方法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0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夺去2500多万人的生命。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1日发布年度报告,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大约3400万人,比2009年增加70万。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1],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人,其中死亡8.8万人。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8万。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
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应更多的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染病表现及检测手段。
检测方法:目前检测HIV的方法有100多种[2],常规的方法是检测血液中HIV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HIV病毒。
现在仅将几种较为常用且准确度较高的常规检测方法做一说明。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ELISA是最常用的HIV抗体筛查检测方法,它具有准确性高、判断结果有客观标准、结果便于记录和保存等优点。
其基本原理是[3][4]: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
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
达州市艾滋病现状综述
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并且由
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仍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传播的重要手段。
既往的调查研究是针对暗娼人群、吸毒者、孕产妇等的
特定人群的研究,或者是对已有艾滋病的患者的研究既往达
州市关于艾滋病的报道多是对于已经患有艾滋病的人群进
行的研究,并无针对地对于普通大众对艾滋病的高危行为的
通过分析得出其感染途径:①是经血传播;②是经性接触传
播;③是经母婴传播。 在对 2013 ~ 2017 年新报告的感染者中
以高年龄 段 为 主,50 岁 及 以 上 年 龄 组 分 别 占 全 部 病 例 的
45.3% 、51.6% 、 55.8% 、 54.6% 和 53.3% ,因此对 50 岁以上的
经验交流
达州市艾滋病现状综述
Hale Waihona Puke 罗 君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
恢复患者免疫力,可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维持在不可检测
导致的自身免疫缺陷,从而出现各种感染和肿瘤,其病死率
于抗病毒治疗的周期非常长,在此期间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与
状,尤其是对传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的认知,对于普及该人
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控制传染途径,降低
传染风险,为艾滋病实施有效的防控干预措施提供重要的依
据,对有效开展艾滋病高危干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感染者( HIV) 和患者( AIDS) 有 4146 例,其中 AIDS 人 2410
参考文献:
川区,共占全市总病例数的 73.11% ;发病年龄以 25 ~ 69 岁为
秋,陈栋,薛芳辉,张鹤美.1985-2016 年温州市 HIV 感染者和
艾滋病感染者上访综述
艾滋病感染者上访调查报告北京爱知行研究所2008年7月目录上篇编者的话 (2)一、上访情况概述 (4)二、上访与诉讼的关系 (10)三、截访与截访的手段 (17)四、上访的诉求和效果 (22)五、上访中权利受侵害的状况 (26)六、政府对上访的态度 (30)七、感染者对现有法律、政策的意见 (33)八、尾声:对信访制度的思索 (36)下篇一、李喜阁:我的眼泪 (40)二、王秋云:我不能死于某种精神 (49)三、朱炳金:上访录 (52)四、张露:母亲上访为我要病历 (55)五、森林:一个无辜感染艾滋病的血友病患者的故事 (57)附件一:艾滋病感染者上访状况调查问卷 (62)编者的话上访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一个法治健全的国家,完全不需要为民请命式的信访制度。
可以毫不隐晦地说,中国信访制度如果不仿效国外申诉专员制度进行改革,其结局必然是被丢进历史的垃圾桶。
在某种程度上,信访制度只是“转办”、“下达”而不能“上传”,实际上往往已成为信访者实现自身权利的拦路虎,成为了上访者向“青天大老爷”摇尾乞怜的救命稻草。
研究这一垂死之制度,试图使之起死回生,实在是一个不明智之举。
因此,我们能做的只是记录这一段历史,让后人去铭记。
何谓历史?前人的所作所为,后人来评价。
改革开放30年也是艾滋病蔓延的30年。
中国艾滋病蔓延有着不同于世界的特点:一是中国有着别国没有的数量庞大的因卖血和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人群;二是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中性传播的比率很低。
中国的艾滋病主要是血液问题。
医疗卫生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血液安全问题,没有监管血站采血,没有监管医院用血,没有监管制药企业对血液和血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对此难辞其咎的;很多地方政府发展“血浆经济”,漠视甚至纵容非法血站的猖獗,从而致使大量卖血者感染艾滋病,卖出去的血液又致使大量病人因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感染艾滋病,因此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的。
一言以蔽之,中国艾滋病的蔓延,政府官员应负最主要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相关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艾滋病以及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危害,预防HIV感染,疾病护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危害症状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
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发病机制(一)病毒感染过程1.原发感染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和第二受体。
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份。
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
2.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吸附及穿入:HIV-1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
经环化及整合、转录及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3.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
(二)抗HIV免疫反应抗HIV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
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
(三)免疫病理1.CD 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感染HIV后体内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3个阶段:①急性感染期:CD4+ T 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 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②无症状感染期:CD4+ 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800~350/mm3之间,此期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约8年左右;③有症状期:CD4+ T淋巴细胞再次较快速的减少,多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病人降至200/mm3以下,并快速减少。
2.CD4+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T辅助细胞1(Th1)细胞被T辅助细胞2(Th2)细胞代替、抗原递呈细胞功能受损、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使HIV/AIDS病人易发生各种感染。
3.异常免疫激活HIV感染后,CD4+、CD8+ T淋巴细胞表达CD69、CD38和HLA-DR等免疫激活标志物水平异常的升高。
异常的免疫激活状况不仅可以衡量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还可以预测CD4+ T 淋巴细胞减少的速度。
4.免疫重建指经抗病毒治疗后,上述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下降,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减少。
但抗HIV治疗并不能使所有艾滋病病人获得免疫重建,也不能重建抗HIV的CD4+ T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CD8+ 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HIV的能力也下降,这意味着病人需长期维持用药.临床表现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
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
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二)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
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
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
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
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疾病危害1. 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残。
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2. 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3. 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预防HIV感染①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
②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
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
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
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③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
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
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
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
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
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
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测。
疾病护理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
除HIV外,还包括并发症的护理。
除注意HIV的消毒隔离外,还应针对患者的并发症的不同病原,作好呼吸道、体液及接触隔离。
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带好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好隔离衣,做好自我防护。
另外,针对艾滋病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如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进行不同护理。
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歧视,因此常常出现情绪异常,甚至自杀倾向。
这就需要加强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注意倾听患者诉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家庭护理:艾滋病是一种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家属应了解关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如何防治等基本信息,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
同时注意自我防护,防止HIV的进一步传播。
个人见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应当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同情和支持。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减轻疾病带给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关怀,使他们增强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重新融入社会。
我们还应当尊重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权利,努力消除对他们的各种偏见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
我们不能因为艾滋病与卖淫、嫖娼、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相关联或者因为不赞同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如同性恋而鄙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他们采取排斥的行为。
随着艾滋病的不断蔓延,普通人群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感染者和病人。
我们不能以感染途径的不同为标准,把感染者和病人分为三六九等。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任何一种疾病的受害者都应当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关怀。
此外,正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样,如何正确看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能否减轻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能否维持社会的稳定。
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1] 吴洪<艾滋病的护理策略> 2007,4[2] 张淑玲,罗端德<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2006[3] 戴志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预防控制>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