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书本知识要点梳理
(完整版)《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决胜高考之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信蔡哥考本科重金属污染: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海洋石油污染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 ,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1. 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地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梳理(完整版本)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梳理(2020年3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案例分析: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烟雾,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
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洛杉矶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答案: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汽车较多,排放污染气体较多;地形为盆地,加上空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散失;(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的多少去考虑)水污染的形成:排放污染物>水体自净能力问题1: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但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但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但易造成大气污染问题2:日本水俣湾地区形成水俣病的原因?排入海湾的海水中含有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了神经中毒。
问题3:江苏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工业、农业、生活、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排放污水多;水域封闭;在气温高、来水少的月份和年份多发问题4:1997 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
据2005 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答案: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或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实现“外住内游”;兴建污水排放管网,禁止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
总结:主要从控制污染源;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加强监管等角度去分析。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复习总结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1、环境问题的表现?P4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3、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P7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1)全球性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2)大面积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3)突发性污染事件56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解决措施?环境污染能源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改进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能源技术措施: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与城市生活污染的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管理措施: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生物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大气污染)7、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8、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11、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12、实现低碳的可行措施?①大力开发新能源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开发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④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监测和管理⑤植树造林资源短缺开源(工程建设、资源调配)节流(能源措施、技术措施、循环利用)(工业、农业、生活)13、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③海水淡化④人工降雨等节流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污水资源化③.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14、我国主要水资源问题?总储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它是一项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全球性问题。
为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梳理了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的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造成了破坏。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的基本前提。
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水的浪费、合理利用土地等。
2.碳排放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碳排放致使温室气体浓度快速增加,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碳排放和寻找替代能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3.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的开发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等。
4.水资源保护: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威胁到了水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水资源包括减少污染,确保水质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护水源地等。
5.垃圾处理与废物回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的合理处理和废物的回收利用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6.环境污染与减排:环境污染是破坏环境质量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减少大气污染,提高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等是减轻环境污染的关键。
7.人口增长与环境负担:人口的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以减轻环境负担,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8.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的消费模式通常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转变消费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关键。
9.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环保行动的实施。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行动,增强其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框架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框架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简单来说,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使其能够持续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和发展。
这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它既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乡村、工厂、交通等社会环境。
二、主要的环境问题(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导致酸雨、雾霾等现象,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二)水污染水污染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等。
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
同时,受污染的水还可能通过饮水等途径威胁人类健康。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渣、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垃圾填埋等。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若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造成土壤、水和大气的二次污染。
(五)生态破坏包括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还可能导致生态失衡,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保障人类健康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的基础。
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壤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三)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至关重要。
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与影响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饮水和农业用水。
4. 土地退化: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三、环境保护的原则与策略1. 预防为主: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2. 全面合作: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
4.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治理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四、环境保护的行动与措施1.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
4. 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
5. 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五、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展望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国际合作与责任分担: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3.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创新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其他标准二、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产业、交通、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三、环境质量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1.尊重和善待自然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淡水资源短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考点1:人类与环境1、环境的概念和分类(1)环境的概念: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社会环境,又称人工环境(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石山劣地、荒漠流沙等)2、人类与环境的相关关系(1)理解人地关系示意图(2)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考点2: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①自然原因:具体的环境问题具体分析。
②人为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思路: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a、巨大的人口压力;b、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2)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的本质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具体的环境问题具体分析)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性、综合性、积累性、社会性(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②森林锐减——滥砍滥发、森林火灾、酸雨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③水体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污水污染陆地水体和海洋④土地荒漠化的面积扩大——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造成土地退化⑤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森林被毁和草原遭破坏、环境受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致使许多生物种群濒临灭绝⑥垃圾污染及危险废物转移(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考点1:资源问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2)分类:①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②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2、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资源问题①含义: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一旦超过了极限,就会出现资源问题。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环境保护》基础梳理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⑵分类: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2.环境问题(1)表现:①资源短缺;②环境污染:⑶生态破坏:④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②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3.新环境观:“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4.可持续发展观(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⑵基本思路: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河流自净能力比湖泊强。
(2)水体污染现象:①水体富营养化;②海洋石油污染。
2.固体废弃物污染(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
▲⑵产生的环境问题3.大气污染(1)表现:▲①可吸入颗粒: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引发传染病、尘肺病,引起恶性病变。
②酸雨:概念:pH<的降水成因:大气中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使土壤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森木成片枯死;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文物古迹等损坏。
③臭氧层破坏:广泛使用氟利昂▲④全球性气候变暖:(原因)化石燃料燃烧大量排放CO2毁林。
▲⑵防治:①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新能源;④利用可再生能源;⑤控制机动车污染;⑥控制工业污染。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1)淡水资源短缺:(2)耕地日趋减少:(3)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2.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1)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2)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最新人教版《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和管理,对破坏
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0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功能区进行严格保护,控制人类活
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03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人类与
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
2023
最新人教版《环境保护》 知识点汇总
contents
目录
•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 • 环境污染及防治 • 生态保护与修复 • 环境伦理与道德
01
环境保护基本知识
环境保护的定义与意义
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文明 发展的过程。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 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同时 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概念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 度。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义
保护环境
积极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保护 生态环境。
节约资源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公平正义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要体现公平 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环境权益。
THANK YOU.
研究方向
环境伦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 、生态平衡等方面。
环境道德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
环境道德是指人们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行为准则 和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重点知识规范总结进一步完善版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含必修2)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四大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光、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森林破坏、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④全球环境变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按必修2教材:理论+具体实际)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③人口压力;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按选修6教材)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人地和谐。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2.当代环境问题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
21世纪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人口膨胀、能源危机、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淡水资源日益枯竭、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酸雨出现频繁、污染物排放量剧增。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淡水资源短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
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体: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国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考纲要求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P 2~3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空间,包括_______环境(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和________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P 7~9及图1—1—16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_______ ______________,并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________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___。
★3.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10~12、P17~22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4.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P14~16及图1—2—13、图1—2—16、图1—2—17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伴随着________问题、_______问题和_________问题而出现,其本质是______________问题,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走______________ __之路。
)结合图1—1—16和图1—2—13,回答: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考纲要求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5.土地资源问题:P32我国土地现状:①_____多,_____少;②______和______区域大;③______面积有限,而且分布______;④人口多,人均耕地少。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专题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图1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S认识图中各部分的含义:(1)明确内圆与内.外圆之间的圆环空间所表示的含义。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 ____________ •内、外圆之间的圆环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 _________ 。
(2)明确各组箭头表示的含义。
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表示指人类将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箭头⑤⑦表示人类通过 ______________ 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正而和负而影响)。
箭头⑥⑧表示 __________ 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_(3)结合图分析,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从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上看,在①②过程中,能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从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在③④过程中,能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任意排放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 ___________ ,从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2反映的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环境问题表现环境问题类別具体表现形式按性质分资源短缺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森林减少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上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破坏、海洋生态失调等。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上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按影响范围分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暧、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海洋污染、垃圾转移等区域性环境问题水上流失、丄地荒漠化、国际性河流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包括良性和恶性影响)。
《环境保护》知识总结
地理选修VI《环境保护》知识总结1.列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具体类型。
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核污染、海洋污染、热污染、光污染、赤潮、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森林砍伐、森林毁灭,草原退化、草地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湖泊减少、湿地减少污染等。
2.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①工业生产(①过度索取资源-部分资源枯竭②排放“三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②人口急剧增长③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④滥采滥用自然资源等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①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②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18%/陆地、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③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4.简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主要危害、解决措施。
原因:大量燃烧化石/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森林砍伐严重。
主要危害: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农业生产有所改变;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增加;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危害——沿海低地被淹、加剧海岸侵蚀、引起洪水泛滥、造成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地下水质变坏、陆地排污受阻、影响水循环、港口及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解决措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5.简述酸雨的成因、主要分布地区、危害及治理措施。
成因: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能源;有色金属冶炼排放出大量的SO2、NO X,遇水汽凝结成雨雪降落,形成酸雨。
分布地区:中国南方地区【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西欧、北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书本知识要点梳理【基础知识】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我们周围的环境(1)环境的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读右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 产生影响)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答案①②④③) 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 (2)表现 ①资源短缺 ②环境污染③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④全球环境变化(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人为原因: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①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②内涵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③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1. 水污染及其成因(1)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①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②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③“藻花”与“赤潮”: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水花(水华)”,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
(3)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②表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③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
(4)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①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成品②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③原因: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
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④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①对大气环境的污染②对水环境的污染③对土壤环境的污染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物①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②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我国的酸雨: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随经济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人类面临的主要的资源问题(1)淡水资源短缺(2)耕地日渐减少(3)一些矿产濒临耗竭2.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1)煤炭分布(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3)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4)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①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②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③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④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⑤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③废水处理再利用④海水淡化⑤人工降雨等节流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②工程措施:包括水利工程和水上保持工程。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③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例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等,同时,发展合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4.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四、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及其保护(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3)森林的价值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涵养水源②过滤尘埃,吸收噪音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⑤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2.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1)牧场退化的影响:①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即优良适口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
②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2)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A.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原因:①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②人为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乳肉禽蛋的动物性食品。
③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因此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
B.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
(3)我国草地退化原因过渡开垦过渡放牧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气候异常等(4)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⑤建设“草库伦”等3.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定义: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2)湿地的价值: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3)湿地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①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例如土壤侵蚀、围湖造田;②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例如环境污染;③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例如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
4. 生物多样性保护(1)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2)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5.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五、认识环境管理1. 认识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概念(补充):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
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
其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2.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①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②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③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