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贝类识别.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贝类(中班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贝类(中班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贝类(中班科学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海洋生物探秘》中的第三节“贝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类的概念、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掌握扇贝、蛤蜊、海螺等常见贝类的识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贝类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常见贝类的识别及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贝类标本、图片、PPT、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贝类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扇贝、蛤蜊、海螺等常见贝类的图片,讲解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贝类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贝类特征,然后进行分类。

4. 知识巩固(5分钟)5.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利用画纸、彩笔等材料,制作自己的贝类画。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贝类概念2. 常见贝类及其特征扇贝蛤蜊海螺3. 贝类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尝试分类。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贝类特征,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贝类的知识,如贝类的种类、分布等,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与中班幼儿认知水平相符的贝类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1)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1)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美丽的海洋》,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贝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贝类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贝类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贝类动物。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兴趣。

3. 让幼儿了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贝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分类贝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或图片、PPT、磁性板、卡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板展示贝类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生活在哪里?”2. 贝类概念及分类(10分钟)通过PPT讲解贝类的概念,展示不同种类的贝类,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并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种贝类,如扇贝,讲解其特点、生活习性等,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多样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观察磁性板上的贝类,记录下它们的特点。

5. 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讲解贝类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如食用、工艺品等,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贝类资源。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常见贝类的图片和名称。

3. 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贝类,描述它们的外观、颜色、大小等特点,并分类。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贝类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并思考如何保护贝类资源。

答案:与家长共同完成,记录讨论过程和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贝类的兴趣较高,但在观察、描述和分类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海边实地观察贝类,深入了解贝类的生态环境。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贝类》,详细内容包括贝类的定义、分类、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贝类的概念,认识几种常见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和特征。

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贝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或模型、图片、PPT。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贝类实物或模型,引发幼儿对贝类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贝类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贝类,如河蚌、扇贝、鲍鱼等。

3. 讲解贝类的概念和分类: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贝类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让幼儿对贝类有更深入的了解。

4. 例题讲解:以河蚌为例,讲解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贝类。

5.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观察贝类实物或模型,完成观察记录表,并分享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贝类2. 内容:贝类的定义、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贝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贝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海边或贝类养殖场实地观察贝类,加深对贝类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生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和特征。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观察记录表的完成和分享。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反思和实地观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第一章:认识贝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贝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贝类的基本特征。

2. 贝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贝类的分类。

2. 贝类的保护。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贝类的图片。

2. 实物素材:贝类标本或模型。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类图片,引发学生对贝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贝类的基本特征,如壳的结构、肉质的形态等。

3. 展示:展示贝类标本或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贝类的特征。

4.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贝类的认识和感受。

作业:1. 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简单描述其特征。

2. 调查身边的贝类,了解其生活习性。

第二章:贝类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贝类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贝类的分类。

2. 各类贝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贝类分类的依据。

2. 各类贝类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类贝类的图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类图片,引导学生对贝类分类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贝类的分类依据,如壳的形状、肉质的形态等。

3. 展示:展示各类贝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贝类分类的认识和感受。

作业:1. 绘制贝类分类图,标明各类贝类的特点。

2. 调查身边的贝类,了解其分类及特点。

第三章:贝类的生存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生存环境及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关注。

教学重点:1. 贝类的生存环境。

2. 影响贝类生存的因素。

教学难点:1. 贝类生存环境的保护。

2. 影响贝类生存的因素。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贝类生活环境的图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类生活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贝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2. 讲解:介绍贝类的生活环境,如海洋、河流等。

3. 展示:展示影响贝类生存的因素,如水质、温度等。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贝类的基本特征:贝壳、足、触角等。

2. 贝类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洋、淡水中,以过滤食物为生。

3. 贝类的分类:扇贝、蛤蜊、蚌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贝类的图片,引导幼儿谈论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然后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贝类的知识。

2. 观察:教师准备一些贝类的实物或模型,让幼儿仔细观察它
们的外形、颜色等特点。

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贝类的共同特征,如贝壳、足、触角等。

3. 实验: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些贝类实物或模型,让幼儿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可以是观察贝类的活动方式、过滤食物的过程等。

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幼儿讨论一下自己观察到的贝类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小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要珍惜海洋生物,保护环境。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贝类的兴趣和理解情况。

2. 通过幼儿的实验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环节,评价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贝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多样的生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贝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类的定义、特征和种类,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贝类。

2.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增强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类的特征和分类。

2.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贝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贝类的了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贝类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2)结合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贝类的特征,如外形、颜色、大小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组,每组分配一种贝类实物,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在记录表上。

4. 知识巩固(10分钟)(1)播放贝类生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贝类的生活环境。

(2)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幼儿对贝类知识的掌握。

(2)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幼儿关注海洋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定义、特征、种类。

2. 常见贝类的图片和特点。

3. 贝类的生活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贝类。

作业要求:用画笔和文字描述一种贝类,包括它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

答案示例:我观察到的贝类是扇贝,它的外形像一把扇子,颜色是浅粉色,大小约为10厘米。

2. 作业题目:了解贝类的用途。

作业要求:查阅资料或询问家人,了解贝类的用途,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贝类可以食用,如扇贝、海螺等,还可以制作成工艺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关注海洋生物,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海洋生物》,主要详细讲解贝类这一类别。

内容包括贝类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常见贝类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类的定义和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贝类。

2. 理解贝类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贝类的定义、常见贝类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贝类实物,让幼儿描述所见所想。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贝类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

引导幼儿观察贝类图片,学习识别不同种类的贝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道例题,讲解如何观察、描述贝类。

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贝类进行观察和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贝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所绘贝类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

2. 常见贝类的图片及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贝类。

答案要求:描述所观察到的贝类的特征、生活环境和习性。

2. 作业题目:制作贝类手工作品。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意,制作一个贝类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贝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海洋馆,实地观察贝类生物,加深对贝类的认识。

鼓励幼儿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贝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海洋生物》第三节《贝类》。

详细内容包括:贝类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贝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概念、分类和生活习性,认识到贝类在海洋生物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特点,贝壳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重点:贝类的基本概念,观察和分析贝类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贝类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漂亮的贝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贝类的分类、生活习性和贝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观察盒、放大镜,观察贝类实物,记录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环节(5分钟)各组展示观察成果,分享贝类知识。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贝类?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概念、分类、生活习性、贝壳特点。

2. 贝壳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贝类,描述其特点、分类和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参与度如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贝类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亲近海洋生物,增强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特点,贝壳的结构与功能。

3.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特点及用途。

幼儿园教案中班科学贝类

幼儿园教案中班科学贝类

2. 浮点数
小数点位置浮动变化的数称为浮点数。对十进制来说,浮点数是以10 的n次方表示的数。例如,十进制数245.78, 使用浮点表示法为 0.24578×103。其中0.24578为一个定点数,3表示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当浮点数采用指数形式表示时,指数部分称为“阶码”,小数部分称 为“尾数”。尾数和阶码有正负之分,例如,二进制数“-0.00111”, 浮点表示为“-0.111×2-2”,这里尾数(-0.111)和阶码(-2)都是 负数。尾数的符号表示数的正负,阶码的符号则表明小数点的实际位 置。
它的每一位数字按照表3-3中所列的对应关系用BCD直接列出即可。
表3-3十进制与BCD转换对照表
十进制数
BCD码
十进制数
BCD码
0
0000
5
0101
1
0001
6
0110
2
0010
7
0111
3
0011
8
1000
4
0100
9
1001
3.3.2.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即用规定的二进制数表示输入到计算机中文字和符号的方 法。字符编码是人与计算机进行通信、交互的重要方式。国际上采用 的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3.1.2 数制
数制,又进位计数制,是指用少量的数字符号,按照先后次序把它们 排成数位,由低到高进行计数,计满进位。
1. 基数和位权 数制的类型不同,但具有共同的计算和运算的规律。数制中有基数和
位权两个概念。基数是进位制的基本特征数,即所用到的数码的个数。 例如十进制 :用0~9 十个数码表示,基数为10。而权则是处在不同 位置上的数字代表的值不同,各进位制中位权的值是基数的若干次幂。 如十进制数每个数位上的权则是10的某次幂。

2024年中班科学贝类标准教案范例(最新

2024年中班科学贝类标准教案范例(最新

2024年中班科学贝类标准教案范例(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贝类世界》这一章节中,深入探讨贝类动物特点、分类及生活习性。

具体内容包括:解贝类动物身体结构、生长环境;掌握扇贝、蚬、蚝等常见贝类特点;学习贝类在我国海洋资源中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解并掌握贝类动物基本特点、分类及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类动物分类及特点。

2.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贝类动物特点,解贝类在海洋资源中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标本、图片、PPT、实物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贝类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贝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贝类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贝类外形、颜色等特点。

(3)教师讲解贝类基本结构,让学生解贝类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贝类动物特点:外形:壳硬、对称颜色:多样结构:身体柔软,有肉足或鳃2. 贝类动物分类:扇贝蚬蚝3. 贝类在海洋资源中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所知道贝类动物,并描述它们特点。

(2)简述贝类在海洋资源中重要性。

2. 答案:(1)扇贝:外形像扇子,壳硬,有肉足;蚬:外形圆形,壳薄,有鳃;蚝:外形长条形,壳厚,有肉足。

(2)贝类在海洋资源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提供食物、药用、观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贝类动物特点、分类及生活习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消化吸收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解我国贝类资源分布、保护及开发利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身边的自然》第四章《海洋生物探秘》第三节《贝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常见的贝类种类;探索贝类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贝类种类。

2. 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类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识别常见的贝类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激发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贝类特征。

2. 例题讲解(1)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贝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常见种类。

(2)讲解贝类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贝类的特征。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贝类特征。

4. 动手操作(1)用彩泥制作贝类模型,加深对贝类特征的理解。

(2)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2)幼儿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基本特征2. 常见贝类种类3. 贝类的结构特点4. 贝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其特征和生存环境。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实地观察贝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增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类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2.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

3. 动手操作:用彩泥制作贝类模型。

4.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其特征和生存环境。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

2024年「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2024年「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2024年「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第四章《水中生物》第三节《贝类》。

详细内容涉及贝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着重介绍几种常见的贝类,如河蚌、扇贝、鲍鱼等,并探讨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能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贝类。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环保意识,提高关爱大自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贝类的定义、特征,以及几种常见贝类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海滩或河岸,观察贝类实物,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什么动物的吗?它们叫什么名字?”2. 新课导入(5分钟)讲解贝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几种常见贝类的实物,讲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及生活习性。

结合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加深对贝类的认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观察盒和放大镜,组织幼儿分组观察贝类实物,填写记录表。

幼儿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讲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定义、特征2. 常见贝类的分类及生活习性3. 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贝类,记录它们的特征和名称。

答案:河蚌、扇贝、鲍鱼等,描述它们的特征。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收集贝类图片,制作贝类画报。

答案:根据收集的图片,制作画报,展示贝类的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贝类的生态环境,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贝类的幼儿园教案

贝类的幼儿园教案

一、教案名称:认识贝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贝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贝类的特征。

2. 贝类的分类。

教学难点:1. 贝类的分类。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贝类的图片。

2. 实物:贝类标本或实物。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贝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贝类,激发兴趣。

2. 探究贝类的特征: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贝类吗?贝类有什么特征?3. 学习贝类的分类:提问:你们知道贝类有哪些分类吗?教师展示各种贝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贝类,如:螺、蚌、扇贝、乌贼等。

让学生复述贝类的特征和分类。

5. 作业: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简单描述其特征。

二、教案名称:贝类的生存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贝类的生活习性。

2. 贝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难点:1. 贝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贝类生活环境的图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贝类生活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贝类的生存环境。

2. 探究贝类的生活习性:提问:你们知道贝类的生活习性吗?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 学习贝类的生存环境:提问:你们知道贝类的生存环境吗?教师展示各种贝类生活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贝类生活环境,如:沙滩、礁石、河流、湖泊等。

让学生复述贝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5. 作业:描述一种贝类的生活环境,并画出其生活场景。

三、教案名称:贝类的繁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繁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贝类的繁殖方式。

2. 贝类的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1. 贝类的发育过程。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贝类繁殖和发育的图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贝类繁殖和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中班科学)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为主题,主要介绍贝类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种类。

教材章节为“认识贝类”,详细内容包括:1. 贝类的定义:贝类是一种身体柔软,具有坚硬外壳的海洋生物。

2. 贝类的特征:贝类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

3. 常见贝类:螺、蚌、扇贝、乌贼等。

4. 贝类的生活环境:贝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也有部分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分享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贝类的基本特征和常见种类。

难点:贝类的生活环境和足的形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标本、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折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贝类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贝类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贝类的基本特征、生活环境和常见种类,让学生了解贝类的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贝类,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它们。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介绍其特点。

5.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贝类生态环境调查,了解贝类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成果分享:各组展示调查成果,引导学生积极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贝类的特征、常见种类、生活环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写一段介绍其特点的文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植物,开展家庭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

「中班教案」贝类(中班科学)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贝类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1. 贝类实物或图片。

2. 贝类标本或模型。

3. 观察记录表。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引导幼儿观察贝类实物或图片,引发幼儿对贝类的兴趣。

二、认识贝类:1. 向幼儿介绍贝类的特点,如:软体、有壳、无骨骼等。

2. 讲解贝类的分类,如:螺、蚌、扇贝等。

三、观察贝类:1. 请幼儿观察贝类的实物或标本,注意观察其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

2. 引导幼儿用手指触摸贝类的壳,感受其质感。

四、探究贝类的秘密:1. 请幼儿观察贝类开启的过程,了解其结构。

2. 讲解贝类的生理特点,如:如何进食、如何呼吸等。

五、总结与拓展:1. 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贝类知识。

2. 引导幼儿思考:贝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3.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更多关于贝类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贝类的认识程度,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关注幼儿在观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其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搜集幼儿回家后的资料分享,了解其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

六、贝类的生态环境1. 讲解贝类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中、沙滩上等。

2. 让幼儿了解贝类的生活环境,如:海洋、河流、湖泊等。

七、贝类的保护1. 向幼儿介绍贝类目前面临的威胁,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2. 讲解保护贝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八、贝类的利用1. 讲解贝类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作为食物、制作工艺品等。

2. 让幼儿了解贝类产品的来源,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九、贝类的手工制作1. 发放贝类手工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 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贝类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十、贝类的绘画活动1. 发放绘画材料,讲解绘画步骤。

2. 引导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贝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贝类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幼儿园贝类(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贝类(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贝类(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身边的动物》第四章《贝类》,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贝类动物的特征、分类和生态环境;了解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贝类的认识和爱护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贝类动物。

2. 培养幼儿对贝类的分类能力,提高观察、比较和思考能力。

3. 增强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贝类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对贝类的认识和爱护自然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类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新课内容:(1)展示贝类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贝类的基本特征。

(2)讲解贝类的分类,引导幼儿进行分类练习。

(3)介绍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幼儿了解贝类的作用。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贝类观察、分类,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观察、比较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贝类》2. 内容:(1)贝类的基本特征(2)贝类的分类(3)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标注名称。

2.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幼儿对贝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实地观察贝类动物。

(2)开展“贝类创意画”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3)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贝类,了解贝类的多样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类的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贝类观察、分类。

3. 作业设计:画出自己喜欢的贝类,并标注名称。

幼儿园科学贝类教案

幼儿园科学贝类教案

幼儿园科学贝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三章《奇妙的海洋》,具体内容为第五节《认识贝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贝类的种类、特征及其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贝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贝类的分类及其生活习性的了解。

重点:掌握贝类的基本特征,了解常见贝类的名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PPT、观察盒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事先准备的贝类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什么生物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常见的贝类,讲解贝类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让幼儿了解贝类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贝类的兴趣。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贝类图片,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并记录下来。

然后请各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贝类分类游戏(10分钟)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贝类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进行分类。

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贝类分类的认识。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认识贝类2. 内容:贝类的基本特征贝类的分类常见贝类名称贝类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最喜欢的贝类画,并注明其名称。

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的贝类知识,谈谈保护海洋生物的意义。

2. 答案:画出的贝类要准确,名称要正确。

保护海洋生物的意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对贝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近距离接触贝类生物。

开展家庭实践作业,让幼儿与家人一起寻找身边的贝类,并记录下来,增强幼儿对贝类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1.孩子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贝类是一种水生动物,分布在海洋、淡水和陆地上。

它们有不同的外壳形态和颜色,有很多种类。

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贝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贝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运用生活常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解决与贝类有关的问题。

•学生能够认识和分类不同的贝类。

3.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贝类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并能正确分类。

•通过专注观察,了解贝类的特性和生境。

4.预期结果•学生将能够描述不同贝类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并能分别分类不同的贝类。

二、教学方法1.简介讲解: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贝类的形态、颜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课堂讨论。

2.实物展示:携带适合中班学生观看的各种贝类的模型进行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贝类的形态和特征。

3.口头问答:针对每个种类的贝类,进行口头问答。

以此促进学生对贝类种类的认知和分类的能力。

4.小组绘画:每组孩子通过口头描述后,用绘画的方法来表达对不同贝类的了解。

1.引入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贝类”。

询问孩子们是否知道什么是贝类,引导孩子们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简要介绍老师通过图表、实物等形式来简要介绍贝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鼓励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引导孩子们对贝类进行分类。

3.实物展示老师携带各种贝类模型及图片进行介绍,鼓励孩子们专注地观察,并就观察到的贝类特点进行描述。

4.口头问答通过口头问答,促进学生对贝类种类的认知和分类的能力,并解决孩子们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

5.小组绘画根据孩子们之前的口头表述,要求每组孩子在纸上绘制出自己所描述的贝类的形态特征,以此巩固孩子们对贝类的学习。

6.总结老师根据孩子们贝类的画作,对孩子们的表现予以表扬,并加以总结。

四、教学环节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从生活中认知了贝类生物,进一步了解了这种水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促进了孩子们观察力和思考力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

中班科学教案贝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海洋生物》,具体内容为第三节《贝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贝类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贝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了解不同种类的贝类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地识别出贝类,了解其基本特征,掌握几种常见的贝类名称。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思考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激发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贝类的特征,并能正确分类。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掌握贝类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贝类实物、图片、PPT、观察盒、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贝类实物,引导幼儿关注贝类的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贝类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贝类,讲解其特征、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贝类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观察盒和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贝类实物,进行分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贝类资源,关爱海洋生物。

六、板书设计1. 贝类的概念、特征、分类。

2. 几种常见的贝类名称及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贝类。

2. 答案:要求幼儿能正确描绘出贝类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海洋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贝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贝类的特征理解和分类。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度和指导。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后续活动的安排。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触摸、观察贝类实物,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贝类的不同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玉螺
纲目:玉螺科 产地及产期: 为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北方多于南方。此外, 在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 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等地也有分布。埋 于海底砂中生活。在砂中掘路挪进,并在砂中的 蛤蜊类壳上开洞食取其肉。肉供佐膳,青岛菜市 经常有出售。贝壳可供观赏,并可作工艺品。因 其为肉食性种类,故为滩涂养殖贝类之敌害,但 同时也是底栖鱼类的饵料,如马面鲸的胃内发现 扁玉螺的贝壳和庸。 介绍: 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高3厘米, 宽4.5厘米。螺塔低,体层大。壳顶低小,螺旋 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 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 基部为白色。壳底有脐眼,上有脐盘遮盖,脐盘 棕色。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彩虹样的 褐色色带。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呈弧形;内唇 滑层较厚,中部形成与脐相连接的深褐色胼胝, 其上有一明显的沟痕。脐孔大而深。厣角质,黄 褐色。生态、利用和地理分布:生活于潮间带至 水深50m的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 10m左右水深处生活。常潜入底内猎取其他贝类 为食。约在8一9月产卵,卵群和细沙粘成围领状。
文蛤
[地方名]花蛤、黄蛤、海蛤。 [形态特征]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 形,其长度略大于高度,壳质坚厚。两壳大 小相等。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 壳顶紧接,并向腹面微弯。小月面狭长,呈 矛头状。盾面长卵圆形。韧带短粗,褐色, 突出壳面。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 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由秃顶开始有 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助。壳内面灰白色, 后部边缘呈紫色。 [产地、产季]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沿海均产,主要产区有辽宁、河北、山东、 江苏沿海。全年均有生产,以5~6月份为盛 产期。 [经济价值]为蛤中上品,素有天下第一鲜的 美称。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 蛋白质13.9克、脂肪0.8克。除鲜食外, 还可加工制成于品和罐头食品。活文蛤和冻 鲜文蛤肉均是出口创汇的产品。
背角无齿蚌
俗名:菜蚌、河蚌、湖蚌、蚌壳、无 齿蚌、圆蚌 形态特征 贝壳大型。壳长可达190mm ,壳高 130mm ,壳宽80mm ,壳质薄,易破 碎,两壳稍膨胀,外形呈稍有角突的 卵圆形。壳长约为壳高的1.5倍,贝壳 两侧不对称。幼体壳面呈黄绿色或黄 褐色,成体蚌的壳面呈黑褐色或黄褐 色。壳内面珍珠层呈淡蓝色、淡紫色 或橙红色,在贝壳腔内常呈灰白色并 长有污点。
常见贝类识别.
红螺
俗名:海螺 产地及产期: 分布广,以渤海湾产量较高。主要产地 有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 介绍: 贝壳大,高达 11厘米,宽 9厘米。壳极 坚厚。壳顶尖细。螺旋部短小,约为壳 高的1/5~l/4。体螺层极膨大,螺层 有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有发达肩 角。缝合线和生长线明显。壳面粗糙, 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 体螺层肩角下还有三四条具有结节突起 的粗肋,尤以基部的一条最粗大。壳口 椭圆形,大而突起,壳口底部有一短而 宽的沟。内唇前厚后薄;外唇边缘具与 螺肋相当的缺刻,内面有与壳面细肋相 当的肋纹。厣角质,椭圆形,核偏一边。 螺面黄褐色`,有棕黑色斑点。壳内面 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 四角蛤蜊
• 俗名:四角蛤蜊 • 产地及产期:
我国沿海分布极广,产量大,以辽宁、 山东为最多,生活于潮间带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及 浅海沙泥滩中。 • 介绍: 贝壳坚厚,略成四角形。两壳极膨胀。 壳顶突出,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尖 端向前弯。贝壳具外皮,顶部白色,幼 小个体呈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 面边缘常有1条很_窄的边缘。生长线 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 贝壳内面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一 个分叉的主齿,右壳具有2个排列成 “八”字形的主齿;两壳前、后侧齿发 达均成片状,左壳单片,一有亮双片。 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大,黄褐色。 闭壳肌痕显明,前闭壳肌痕稍小,呈卵 圆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外套 痕清楚,接近腹缘。
物种名称 日本镜文蛤 俗名 日本镜蛤 形态特征
贝壳坚厚,稍扁平,略呈圆形。壳长 稍大 于壳高,壳顶小,位于壳背缘靠
前方,自壳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占 壳长的2/5。壳顶前方 背缘凹陷,后方 背缘近截状。腹缘和前、后缘约呈圆 形。小月面小而深凹,心脏形。分布 范围 海水 潮间带中区的泥沙滩,栖息深度10 厘米; 潮下带的浅海部分也有分布国内 国外分布: 朝鲜, 日本 习性环境 栖所环境 潮间带沙滩、泥滩
方斑东凤螺
英文名:Babylonia areolata 俗名:花(甲)螺 产地及产期: 生活在数千米至数10米水深的砂泥质海 底。产于海南岛 三亚、陵水、琼海、文 昌和儋县沿海,见于我国东、南沿海, 斯 里兰卡、日本也有分布。介绍: 蛾螺科,贝壳呈长卵形,壳高62.5mm, 壳宽35.2mm。螺层约8 层。各螺层较 膨圆,在缝合线的紧下方开成1狭而平 坦的肩 部。壳麦生长纹细密,被有黄褐 色壳皮,并具有长方形的紫褐 色斑块。 斑块在体螺层有3横列,以上方的1列最 大。脐孔大 而深。绷带紧绕脐缘。厣角 质。
【物种名称】棒锥螺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 外形特征 壳口 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 口。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 小。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 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 有发达的乳状突起。贝壳呈尖锥形, 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壳顶尖,螺 旋部高,体螺层短。螺层28,每一螺 层的上半部平直,下半部较膨胀。螺 旋部每1螺层有5~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 肋间还夹有细肋。壳口卵圆形。
银口蝾螺
产地:
生活于低潮线岩礁间。产于海南岛陵 水、三亚沿海,日本、菲律宾也有分 布。 介绍: 壳坚厚。螺层约6层。缝合线深,壳面 密布螺肋。螺层被一角状突起肋分为 上下两部。上部平斜为肩部,下部为 垂直面。体螺层肋上的角状突起最为 发达。生长纹细密,将肋面和肋间割 成覆瓦状鳞片。壳表橙黄色,具紫色 放射色带。壳口圆,内金黄色,外唇 有缺刻,内唇向下方扩张,靥石灰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