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利用夏季的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的治病、养病。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影响和制约,风霜雨雪、阴晴冷暖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中医内经上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治疗某些属于寒性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像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风湿病、胃病等,都属于这一类疾病,采用夏季敷贴、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治疗之后,冬季可以减轻发病或者彻底根治。

冬病夏治在三伏,请记住7月17日是今年初伏第一天,有寒性慢性疾病的朋友如果需要治病,应及早到医院预约。这一类病人夏季要注意不要贪凉,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哮喘和胃病的病人要少吃冷饮,否则,体内陈寒发不出去,影响治疗效果,那可就得不偿失了。病人可以结合治疗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防病抗病能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四时保持健康。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是说夏季艳阳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气交合,是个阳气旺盛、生机活跃、万物繁荣,茂盛秀美的季节,人们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作息上宜晚睡早起(午后可根据个人情况补足睡眠),精神上力避懈怠厌倦之心;情绪上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既要避热防暑,又要谨防贪凉受寒;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作好冬病夏治、夏病夏治,就可以避邪、远离疾病,安然度夏了。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指冬季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近几年来,“冬病夏治”的原理和贴敷疗法,取腧穴、搓穴位、贴膏药等被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认同。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原则,对冬季气候寒冷时易发或加重的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慢性风湿病、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过敏性疾病等),在夏季气候炎热、疾病缓解时进行治疗,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冬病夏治主要有哪些方法?

中药内服:即“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冬季咳喘气急等病症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六君子汤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扶正散、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常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丸以温运脾阳,燥湿散寒;肾阳不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等等。

中药外敷:即“三伏贴”,如防治腹痛腹泻常用保健兜肚,或用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茇、丁香等研末敷于神阙的敷脐法;防治咳喘性疾病常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涂法,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制成药饼,贴前再取麝香放在药饼中央,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最好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或更长时间。每次辨证选取肺俞、膏肓、脾俞、神阙等穴位,贴后保留2小时左右,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感者时间可长。有皮肤起泡者要避免感染,可请医生处理。其他改进的涂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

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进行灸疗或针法,防治关节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

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

时间:7月14日至8月22日,集中贴敷为初伏(头伏)7月14日,中伏(二伏)7月24日、8月3日,末伏(三伏)8月13日。

冬病夏治重在预防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

直达脏腑,而可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对于哮喘、慢支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夏季,通过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其康复。

像哮喘病(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这样的既是常见难治病,又属心身疾病的病症,增加中医敷贴外治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缓解期,减轻医药费用,促进康复。冬病夏治消喘膏是最近几十年来既继承了历代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又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发展和不断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

■适应症与禁忌症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冬病夏治消喘膏。

■贴敷时间与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7月15日是今年头伏第一天);三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3年;每次间隔7—10天左右。

消喘膏贴敷首先要注意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成人),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最后,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冬病夏治消喘膏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据临床统计,冬病夏治消喘膏有效率可达70%左右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