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药理学

合集下载

《药理学》第31章降血糖药

《药理学》第31章降血糖药

药理学第三十一章降血糖药课前导入李奶奶最近患上了“怪病”,口渴难忍,尿量大增,皮肤瘙痒,日渐消瘦,小便有水果味,在家人的催促下才去医院诊治,诊断为糖尿病。

请思考:1.糖尿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2.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目录:1、胰岛素2、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01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拮抗胰岛素的胰高血糖素过多所致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糖尿病可分为:①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用胰岛素治疗;②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的90%以上,患者往往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为主。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

药用胰岛素多由猪、牛胰腺提取制得,即将猪胰岛素B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代替而获得人胰岛素。

目前可通过DNA重组技术生产人胰岛素。

【体内过程】胰岛素口服易被消化酶破坏,一般采用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吸收快,作用可维持数小时,主要在肝、肾代谢。

为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在胰岛素中加入碱性蛋白,使其等电点接近体液pH,再加入微量锌增加稳定性,制成中、长效制剂。

但所有中、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

分类【药理作用】1.糖代谢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2.脂肪代谢胰岛素能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蛋白质代谢胰岛素能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可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促进K+转运促进K+进入细胞内,增加细胞内K+浓度。

【临床应用】1.治疗糖尿病主要适用于:①1型糖尿病。

②2型糖尿病。

③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④糖尿病伴合并症。

2.纠正细胞内缺钾临床上将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组成极化液,可促使K+内流,纠正细胞内缺钾。

用于心肌梗死早期或其他心脏病变时的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低血糖症多为胰岛素过量或未按时进餐所致。

“药理学”课程胰岛素教学设计

“药理学”课程胰岛素教学设计

第2期2022年1月No.2January ,2022“药理学”课程胰岛素教学设计摘要:“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知识点繁杂难记为特点,学生普遍觉得学习难度较大。

文章提出的教学设计以胰岛素章节为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的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为“药理学”其他教学内容或者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理学”;胰岛素;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秦爱萍,王蕾,王锦淳,周杰,冯丁丁(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800)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项目编号:JKA201801。

2020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药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C202056。

作者简介:秦爱萍(1982—),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神经药理。

引言在卫生类职业院校,“药理学”在很多专业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助产、药学、预防医学、检验等。

“药理学”是一门双桥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

“药理学”学习的难度不仅在于药品种类多,药理作用(机制)复杂抽象,还在于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众多基础医学课程紧密相关,还会联系到学生尚未学习的“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1]。

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学习难度很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药理学”知识,需要教师将每一节课进行精心设计,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都是教学大纲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糖尿病药理学

糖尿病药理学
指导老师:王雁群 小组成员: 杨一超、李溪源、王晓飞、 曹世平、王宪云、姚昱全、 周亚男、潘源松、雷 雯
什么是糖尿病?
❖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 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 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 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或 由于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 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 病症。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眼、神经、血 管、肾脏等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是严重危害人 体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Ⅱ型糖尿病
❖ 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 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 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 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 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 存在于Ⅱ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 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 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 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 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 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 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 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 (2)双胍类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 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 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 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 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 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二甲 双胍。
饮食治疗

药理学第三十二章抗糖尿病药PPT

药理学第三十二章抗糖尿病药PPT
详细描述:长期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胰岛β细胞功能 的影响较小,但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CHAPTER
04
抗糖尿病药的联合应用与优化 治疗
联合用药的原则与策略
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协同作 用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VS
策略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病程、 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联合用药方案 。
低血糖反应是抗糖尿病药最常见的副作用, 可能导致头晕、出汗、心悸等症状。
详细描述
抗糖尿病药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来发挥作用, 但过度降低血糖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症状 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 通常在服药后不久出现。
体重增加
总结词
抗糖尿病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这可能与药 物对食欲和代谢的影响有关。
详细描述
一些抗糖尿病药可能刺激食欲或影响身体对 脂肪和糖的代谢,从而导致体重增加。体重 增加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心血管事件
要点一
总结词
某些抗糖尿病药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特别是对于 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一些抗糖尿病药可能影响血脂水平或增加血液凝固的风险 ,从而增加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因此,在选择抗糖尿 病药时,应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心血管风险因素。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 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心血管事件风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增 加,尤其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第九版药理学-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第九版药理学-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五、临床应用
➢ 1型糖尿病。 ➢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
显升高,一开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其他药物。 ➢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 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 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 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三、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抵抗有获得性及遗传性两种: 1型糖尿病患者仅有获得性胰岛素抵抗,在控制血糖后胰岛素抵抗可消失; 2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是遗传性的,需给予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对2型糖尿病治疗从单纯增加胰岛素的数量转移到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上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餐时血糖调节药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此类药 物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从而减慢碳水化 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合用,可 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期间应增加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 比例,并限制单糖的摄入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临床药理学--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药物治疗 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药物治疗  ppt课件

④促进钾离子内流 提高细胞内K+浓度
ppt课件
10
临床用途 用于以胰岛素缺乏为主的各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
未得到控制者 糖尿病合并感染、妊娠、分娩、手术等应激情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伴严重并发症 纠正细胞内缺钾: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静滴,
ppt课件
14
药理作用
本类药产生降血糖作用是通过:
①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阻滞ATP敏
感的K+外流→细胞膜去极化增强电压依赖性Ca++通
道胞外Ca++内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胰岛素
②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③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
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或胰腺切除者无效
(CTI) 静脉 立即 1/2 2
急救时
中性胰岛素 皮下 1/4 2~4 6~8 (novo actrapid)
中效 无定型胰岛素 皮下
锌悬液[IZS(A)]
低精蛋白锌
皮下
胰岛素(NPH)
胰岛素锌悬液 皮下
长效 鱼精蛋白锌 皮下 胰岛素(PZI) 结晶胰岛素锌 皮下 悬液[IZS(C)]
1 2~3 1~2 3~6 4~6
4~6 12~16 餐前15~30 min,3~4次/d
8~12 18~24 早或晚餐前 30~60 min, 1~2次/d
8~14 18~24 早或晚餐前 30~60 min, 1~2次/d
16~18 24~36 早餐前30~60 min
16~18 30~36 早餐前30~60 min,
ppt课件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药理学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目前,中药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其疗效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促进胰岛素分泌:一些中药可以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例如,桑叶、金银花等中药可以通过激活胰岛素分泌途径,增加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抑制糖尿病发展:一些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糖化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例如,苡仁、枸杞等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胰岛β细胞的破坏;山药、苦瓜等中药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3.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中药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神经营养和保护心脏功能等方面来减轻并发症的症状。

例如,丹参、蒲公英等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护心脏功能;酸枣仁、龙胆草等中药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改善糖尿病的神经病变。

近年来,一些中药的治疗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糖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组织摄取以及抑制糖原分解等方面来改善糖尿病;参麦克菌素可以通过激活AMPK(5′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糖原的合成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正在进行药理学研究,以进一步发掘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

例如,苦瓜中的活性成分苦瓜素被发现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山慈菇、薏苡仁等中药也被发现具有降血糖作用,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结起来,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血糖代谢等多个方面来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中药还能够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然而,目前糖尿病中药治疗的药理学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

抗糖尿病植物药理学原理

抗糖尿病植物药理学原理

抗糖尿病植物药理学原理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失控。

抗糖尿病植物药理学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血糖作用:一些植物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进而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这些药物通常包括多糖类物质、黄酮类和大部分草药中的苦味成分。

2. 抗氧化作用:抗糖尿病的植物药物通常含有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这些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维护胰岛素的分泌以及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3. 抗炎作用:糖尿病常伴有慢性低级别的炎症反应,这对胰岛素分泌和组织敏感性都有负面影响。

一些植物药物可以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改善糖尿病病情。

4. 抑制糖吸收:某些植物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肠道中糖的吸收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抑制糖酶的活性或改变肠壁的通透性来实现。

5. 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现象,即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下降。

一些植物药物可以促进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效应。

总的来说,抗糖尿病植物药物的药理作用涉及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抑制糖吸收和促进胰岛素敏感性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作用综合调节糖尿病相关的代谢紊乱,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但请注意,具体的药理机制还涉及剂量、使用方式和个体差异等因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药理作用外,还有一些附加的抗糖尿病植物药理学原理可以提到:6. 抑制糖基化作用:糖基化是指糖分子与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结合的过程,这在糖尿病患者中往往会加速。

一些植物药物具有抑制糖基化的特性,可以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7. 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常受到损害或退化,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某些植物药物通过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延缓其退化以及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8. 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胰岛素信号转导是胰岛素在体内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药理PBL(糖尿病)PPT课件

药理PBL(糖尿病)PPT课件
配三餐,避免暴饮暴食。
规律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适量的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
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 了解血糖变化情况,以便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 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糖尿病的社会支持与教育
提供心理支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容易 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社会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 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运动治疗
总结词
通过规律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详细描述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辅助手段,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 练等无氧运动。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适量增加日常活动量,逐步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注意事项
运动治疗需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避免运动过 度或运动伤害。
胰岛素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注射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预 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必要手段 之一,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胰岛素治疗需在 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掌握正确 的注射方法和剂量调整,定期监测血 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要点三
注意事项
药理PBL(糖尿病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 •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 药理学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糖尿病概述
01

药理学 第37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 第37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 使葡萄糖转运蛋白从胞内分布到胞 膜,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及 转运活性,加速葡萄糖的转运
三. 临床应用
1. 1型糖尿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
者 3.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等) 4. 合并症
– 重度感染 – 消耗性疾病 – 高热、妊娠、创伤 – 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胰岛素促分泌剂,控制餐后血糖。
1.瑞格列奈,如诺和龙,浮来迪。 2.那格列奈,如唐立。
The end!
– 中、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
• 短效:普通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作用快,但持续时间,主要控制1餐饭后高血糖, 是唯一的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
• 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 主要控制2餐饭后高血糖以第2餐为主。
•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
• 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 大课题。
糖尿病的定义:
•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和相对不足以及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引起糖、脂肪、 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 临床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 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发病原因
2 双胍类还可减低食欲,降低体重,因而更适用于肥 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应用 – 轻症糖尿病,肥胖病人
该类药主要副作用是: 胃肠道反应,在饭后服用为好。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该类药有:拜糖平和倍欣。
机制 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 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

糖尿病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糖尿病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糖尿病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并采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来深入探索这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发病和传播规律的科学。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可以对糖尿病患病率、病因、风险因素等进行全面的研究。

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1. 横断面调查:通过一次调查收集人群的患糖尿病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信息,可以初步了解糖尿病的患病率和与之相关的因素。

2. 纵向调查:对同一人群进行多次调查,追踪观察糖尿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可以揭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3. 队列研究:挑选一组没有糖尿病的人群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记录他们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和相关变量,以找出与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的结构、功能和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科学,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

主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1. 基因测序:通过测序技术,可以对糖尿病相关基因进行全面的检测,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突变、多态性和表达水平等变化。

2. 基因组学:通过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寻找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揭示其调控网络和信号通路。

3. 表达谱分析:通过高通量技术,如芯片技术和RNA测序技术,可以对糖尿病组织或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找与糖尿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4. 蛋白组学:通过质谱技术等方法,可以对糖尿病相关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的研究,揭示蛋白质的变化与糖尿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细胞和动物模型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科学家们借助细胞和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常用的细胞和动物模型有:1. 细胞培养:将人类胰岛β细胞、脂肪细胞等相关细胞株培养在体外,通过添加不同的刺激剂或药物,观察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代谢变化,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疗效。

降血糖药药理学

降血糖药药理学

Lunch
Evening Meal
胰岛素
【体内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
• 口服易被消化酶破坏,通常注射给药 • 皮下注射起效迅速,作用可维持数小时 • 主要在肝、肾代谢灭活 • 为延长作用时间,可加入碱性蛋白质(如精蛋
白)和锌,使等电点接近体液pH值且溶解度降 低,制成中、长效制剂
常用胰岛素制剂及其特点
类型
胰岛素制剂
糖尿病
1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发生自身 免疫性损伤而引起
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
遗传与环境因素,胰岛素 抵抗或胰岛素受体缺陷 胰岛素相对缺乏
胰岛素治疗
饮食、运动、口服降血糖药
Schematic Diagram of Two-Phase Release of Insulin in Response to a Constant Glucose In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1 &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ype 1
Age of onset Acuteness of onset Presenting features
Body habitus Control of diabetes Ketoacidosis Insulin requirement Control by oral agents Control by diet alone Complications
葡萄糖溶液
双胍类
【代表药物】
• 苯乙双胍(phenformin) • 二甲双胍(metformin)
双胍类
【药理作用】
显著降低糖尿病人血糖水平,对正常人无明显 影响
【作用机制】

药理学—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药理学—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考情分析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药理作用、类别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熟练掌握2.口服降血糖药(1)磺酰脲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2)双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4)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5)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特点(6)其它降糖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掌握掌握了解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一、胰岛素【药理作用】>>降血糖>>促进K+进入细胞内【降糖机制】>>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见下图:【临床应用】1.糖尿病①对1型糖尿病是惟一有效的药物——首选;②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③糖尿病的危、重、急症或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血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④糖尿病有合并症——如:重度感染、高热、妊娠、分娩及大手术等。

2.高钾血症给药方法: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作用机制:胰岛素及葡萄糖进入细胞转变为糖原时,可将K+带入细胞内。

3.纠正细胞内缺钾方法:合用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GIK极化液)静脉滴注机制:促进K+进入细胞应用: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

【不良反应】低血糖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胰岛素抵抗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极个别可见过敏性休克;注射局部:有红肿、硬结、脂肪萎缩低血糖反应的防治发生原因: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者。

临床表现:短效制剂——饥饿感、心跳加快、出汗、焦虑、震颤等,严重者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脑损伤及死亡;长效胰岛素——以头痛和精神、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预防措施:应教会病人熟知反应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和进餐,或饮用糖水等。

药理学课件第二十六章第二节糖尿病

药理学课件第二十六章第二节糖尿病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商务工作计划通用模版
Contents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Contents
目录
01
药物分类:
02
胰岛素(insolin)
03
口服降血糖药
【来源】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激素。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通过两个二硫键联结。
药理作用: 1 糖: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 的分解和糖异生。 2 脂肪: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缺乏时:脂肪分解加快,产生大量乙酰CoA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从而在肝中合成酮体(乙酰乙酸、 β –羟丁酸、丙酮),进入血液使PH值下降。----酮症酸中毒 3 蛋白质 : 增加细胞对氨基酸摄取及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4 影响K+ 分布:激活Na+-K+-ATP酶,促进K+内流,增加细胞内K+浓度。
胰岛素通过与其受体(Ins-R)结合而发挥作用
01
Ins-R由二个a亚单位及二个ß亚单位组成的蛋白复合物,a亚单位在胞外,ß亚单位为跨膜蛋白,其胞内部分含酪氨酸蛋白激酶。a亚单位为胰岛素结合部位,胰岛素与其结合后迅速引起ß亚单位的磷酸化,进一步激活其酪氨酸蛋白激酶,使其他蛋白磷酸化,最终产生生物效应。
02型糖尿病治疗的唯一药物,终生使用。②II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服用口服降血糖药没能控制者③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手术等情况时 细胞内缺钾: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配制成GIK液——防止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另:葡萄糖、胰岛素——高血钾)

基于药理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糖尿病临床分型预测

基于药理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糖尿病临床分型预测

基于药理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糖尿病临床分型预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全球患病率不断上升。

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成人患病率约为8.5%。

糖尿病的高发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同时,糖尿病也是多种疾病的“重灾区”,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加重。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了解自己的病情、做好病情的管理、防治并发症等都非常重要。

而这些的前提是糖尿病的分型确诊、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目前,糖尿病的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案大多以中西医结合、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进行。

但是,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并不一样,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糖尿病临床分型预测成为了一个颇受关注的课题。

糖尿病临床分型的基础是由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四种糖尿病类型。

其中,1型糖尿病被视为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的结果,导致胰岛素的产生严重不足;2型糖尿病涉及胰岛素受体的问题,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捕捉葡萄糖;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发生糖尿病或者血糖的升高;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含了遗传性糖尿病、糖尿病带哈希(Wolfram)综合征等。

虽然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类型分类可以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分型信息,在治疗方案,如何应对特定的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糖尿病临床分型预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人们希望找到新的预测指标,以提高临床分型的准确性。

药理学中的药物作用机制与代谢组学等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糖尿病临床分型的预测。

比如,糖尿病常用的一种药物——二甲双胍,就是用于帮助身体吸收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的一种药物。

通过对二甲双胍的代谢途径的研究,可以发现二甲双胍在代谢通路中的重要性,进而推测出适用于不同分型的糖尿病药物。

表观遗传学是另外一个可以帮助糖尿病临床分型预测的技术。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对基因启动与转录调控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化学修饰打标记的策略,从而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药物制剂技术2009级2班药理学第五学习小组指导老师:王雁群小组成员:杨一超、李溪源、王晓飞潘源松、曹世平、王宪云姚昱全、周亚男、雷雯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由于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眼神经血管肾脏等组织器官的并发症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内分泌代谢疾病2.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2.1 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儿童糖尿病也是Ⅰ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量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

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

发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发病。

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

2.2 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Ⅱ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2.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是指由于已知的原发病所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

糖尿病是这些原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包括胰腺疾病或胰腺切除引起的胰源性糖尿病、内分泌性糖尿病、药物及化学性糖尿病、胰岛素或胰岛素受体异常遗传综合征等所引起的糖尿病。

一些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都易并发糖尿病。

进行激素治疗的一些药物,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也会引发糖耐量异常,发生糖尿病。

3.糖尿病的症状3.1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3.1.1多尿血糖高自尿排出引起利尿作用每日尿量可达升以上由于排尿功能增加肾囊可能膨胀出现腰痛3.1.2多饮多尿引起脱水致口渴思饮3.1.3多食大量糖自尿排出引起能量丧失要多食以补偿3.1.4体重减轻能量的丧失引起体重减轻3.2 不典型症状3.2.1反应性低血糖早期的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型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而和血糖高峰不一致常可在餐前发生反应性低血糖:心悸出汗饥饿乏力等为糖尿病早期症状3.2.2视力障碍血糖明显增高时可引起晶状体改变使屈光不正而出现视物模糊眼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血糖正常后视力可恢复3.2.3皮肤瘙痒突发水疱皮肤破口后不易愈合色素沉着3.2.4神经病变和各种感染以并发症而发生的症状如下肢麻木烧灼痛;视力进行性减退;通常病人还易发生皮肤疖肿以及其它感染如难以愈合的伤口皮肤生疖患疮反复尿路感染肺结核等3.2.5女性生产巨大儿(体重在斤以上)4.糖尿病的治疗4.1糖尿病教育:使糖尿病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并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让病人及家属理解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使病人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其危害程度介绍治疗基础知识尤其是关于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使病人能领会精神而自觉灵活掌握只有将防治本病的知识交给病人才能使病人自觉控制饮食和各种药物治疗方案为其制定饮食运动计划教会病人测定尿糖如有条件教会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计给患者讲清使用口服降糖药用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计算和调整胰岛素剂量注意防治胰岛素反应和疾病变化随时取得恰当处理4.2 饮食治疗:这是各种类型糖尿的基本治疗方法包括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需要量及其比例以及脂肪的种类食谱计算及进食时间等另外应避免精神紧张及精神刺激预防感染4.3运动疗法: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体育锻炼对糖尿病人有很大益处这些一出至少包括:()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人发现糖尿病人通过体育锻炼血糖和糖耐量有所改善在血糖降低的同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也有下降这说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这种改变即使不伴有体重下降也可以出现;()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体育锻炼可增加糖尿病病人对血糖和血脂的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病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锻炼除了降血脂外还能还能使病人的血液粘稠度下降红细胞的变应性增强使各种脏器的血液供应得以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减轻体重增强体质;体育锻炼能使糖尿病病人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得以清除肌肉的量和体力有所增加;()给病人带来生活的自信心和乐趣4.5药物治疗可以说,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且很难彻底治愈。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另外还有中药。

4.5.1口服降糖化学药:(1)磺酰脲类药: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格列齐特(达美康、孚来迪):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双胍类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

它不影响胰岛素分泌,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善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减轻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首选药。

主要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应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

肾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3)α糖苷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

其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善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

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

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

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也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

(4)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

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合用,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其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

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因胰岛素缺乏引起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素分泌量极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

老年患者及肾功能损害者服用时无需调整剂量。

贫血、浮肿、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适用。

(5)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新型口服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类药物,对胰岛素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类似,但该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结合与分离均更快,因此能改善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

其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

瑞格列余(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4.5.2胰岛素:普通胰岛素:从动物胰腺中提取的胰岛素河引起变态反应、脂质营养不良及胰岛素耐药性,不宜长期使用。

基因土程胰岛素:由非致病大肠杆菌加入人体胰岛素基因中而转化生成,其结构、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与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与动物胰岛素相比.它不易引起变态反应和营养不良。

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系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菌产生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为中效胰岛素制剂。

用于中、轻度糖尿病患者:用于治疗重度糖尿病患者时可与正规胰岛素合用,以便使作用出现快而维持时间长。

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又.称中性人短效胰岛素,其结构与天然的人胰岛索相同,可减少变态反应、避免脂肪萎缩、避免产生抗胰岛素作用。

血液中胰岛素半衰期仅几分钟,因此胰岛素制剂的时间作用曲线完全由其吸收特性决定。

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30R):为可溶性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索混悬液,以诺和灵30R为例,含30%可溶性胰岛素和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可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为一快速作用的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其氨基酸发生了改变,阻断了胰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六聚体和二聚体能迅速地解离为单体而有效地吸收,迅速发挥降糖作用,不需在餐前很久就注射,提高了治疗的灵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