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与存储复习知识点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第一节、信息组织的必要性1.信息组织: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并以适当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2.信息检索:根据检索需要,从检索系统中检出相应信息资源的过程。
3.信息资源:通常指一切以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载体,只是比较而言,更侧重于对新型媒体形式的强调。
(可以是图书、期刊、报纸、论文,也可以是网络上的电子资源)4. 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有什么关系?(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和有序化信息系统之后,才能准确有效查找相关信息资源;(2)信息检索则是信息组织出发点与归宿,用户的检索需要是组织信息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信息组织的形式和检索途径1.文献组织的基本排列方式:一般有两种基本排列方式,其一为:(固定排列法) 和(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固定排列法,如档案、博物馆的收藏、光盘、录音带、缩微品。
按一定意义的次序排列,如图书、期刊等)2. 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文献目录)、(索引)、(机读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四种类型。
3. 按照标识特征,检索工具可以分哪两种基本类型?(1)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形式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以信息资源形式特征为标识检索途径.常见的信息资源形式特征有责任者名(即作者和与资源形成相关的人或机构,如译者、改编者、修订者等)、题名、机构名、标准书号、专利号、文献登录号(或顺序号)等。
(2)以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主要有(分类法)、(主题法)。
4.按照系统中所用的标识是否进行控制,检索工具可以分为(受控检索系统)与(自然语言检索系统).5。
按照系统中标识组配的特点,检索系统可以分为(先组式和后组式两种)。
6。
检索工具还可以按照采用的形式,分为卡片式、书本式、缩微式、电子方式等。
第三节.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和研究内容1. 检索语言: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也称情报检索语言。
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信息组织学》考试复习大纲(详细)

第一章1、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和要求,将分散在不同时空域的有关信息,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措施采掘和汇聚的过程。
它涉及一切信息工作中的信息采集活动,包括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者们为了实现决策、管理和控制等目标所进行的信息采集。
2、信息采集渠道:①大众传播媒体②文献③政府机构④合作伙伴⑤消费者⑥信息中介结构3、信息采集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文献收集4、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信息检索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大量的信息中查找出所需信息的过程。
对信息检索进行完整描述,一般必须包括信息组织和检索两个方面。
在信息检索系统中,信息组织是依据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和特征,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有序集合。
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组织根据用户需要,以信息资源的一定单元为处理对象,依据预先制定的规范,对其特征加以记录,并进行标引和必要的记录,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按照规定的方式输入检索系统。
第二章1、信息组织:就是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特点,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或规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高级化,增强信息对象的表现效能和运用效能,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过程和活动。
2、信息组织基本内容:按照信息组织的活动类型分“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储”按照信息组织的流程分“信息的筛选和鉴别、信息的分类和排序、信息的著录和标引、信息的编目和组织、信息的分析和研究”3、信息描述与揭示方法:一是著录,主要描述文献信息的形式特征;二是标引,主要揭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
4、信息组织的类型:信息组织可归为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和语用信息组织三大类型。
从广义上看,信息采集阶段的信息组织主要是一种语用信息组织;信息组织阶段的信息组织属综合型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开发阶段的信息组织则属于优化型语用信息组织。
5、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一次信息是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成果的直接记录,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网上未经过处理的电子化信息等。
NOIP初赛知识点复习总结

进制转换
1.二进制与十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1)二进制转十进制 方法:“按权展开求和” 例:
(1011.01)2 =(1×23+0×22+1×21+1×20+0×2-1+1×2-2)10 =(8+0+2+1+0+0.25)10 =(11.25)10 规律:个位上的数字的次数是0,十位上的数字的次数是 1,......,依次递增,而十 分位的数字的次数是-1,百分位上数字的次数是2,......,依次递减。 注意:不是任何一个十进制小数都能转换成有限位的二进 制数。
公式不用死记,用物理的量纲理论就可以了。由 单位确定公式。 (bit/s) * (s) = bit 下载速率*时间 = 文件大小
储存单位的计算
例题:一个音乐爱好者收藏有100首MP3 格式的音乐,这些音乐的编码率都是 192Kbps,平均每首音乐的时长为3min, 他要通过网络将这些音乐传送给另一个 人,假设网络速度恒定为512KB/s,则他 传送这些音乐大概需要( )。 A. 72s B. 843s C. 112.5min D. 3h48min16s E. 超过24小时
切记:2^5不是25而是2异或5
位运算
补充:负数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是取对应正 数的补码。 补码 = 反码 + 1
如1表示为(0001)2,那么-1就表示为: (1111)2。 10表示为(1010)2,那么-10就表示为 (0110)2。
位运算
比如,计算21^2 先转换为二进制 21 = (10101)2 2 = (10)2
集合论
设全集I = {a, b, c, d, e, f, g},集合A = {a, b, c},B = {b, d, e},C = {e, f, g},那么集 合(A — B)∪(~C∩B)为( A)。 A. {a, b, c, d} B. {a, b, d, e} C. {b, d, e} D. {b, c, d, e} E. {d, f, g}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第一章1、信息组织的定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据信息体自身的属性特征,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2、信息组织的原理基本原理:如果有若干自然状态的无序信息资料,将这些信息资料按照某种属性特征排列成一个序列,并且需要使用信息资料的用户能将自己的需求转换成相应的信息资料属性特征,并在排列后的信息资料序列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信息组织由信息著录标引(信息描述揭示)和信息序化两个工作环节组成。
3、信息组织的内容一般而言,信息组织包括四项内容。
1。
信息筛选(甄别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2.信息分析(对信息的内外部特征进行细化、挖掘、加工整理并归类)3.信息描述与揭示(对信息资源的部分主题内容、形式特征及物质形态等描述维度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4。
信息整序与存储(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4、信息组织的类型按信息的认识层次划分,信息组织有三种类型1.语法信息组织(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形式范畴的结构规则,如:字顺法、代码法、地序法、时序法)2.语义信息组织(研究信息的内容特征的组织方法,如:分类法、主题法)3。
语用信息组织(研究环境与使用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信息群,如:权重值信息组织法、概率组织法)5信息组织的作用控制整序提升品质传播利用节约成本第二章1、熵(entropy)最早是热力学上的一个符号,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综述。
熵指的是混乱的程度,负熵是物质系统有序化、组织化、复杂化状态的一种量度。
香农第一次将“熵”引入到信息论中,在信息论中,“熵”可以用作某件事不确定度的量度.信息量越大,体系结构越规则,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等活动。
学术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信息即负熵”。
2、逻辑学原理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略):相容关系同一关系:是指有相同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是指用于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整理出一些信息技术必背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3.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数据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进行表示和存储。
常见的数据类型有整数、浮点数、字符和布尔类型。
4. 算法和数据结构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数据结构是在计算机中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算法有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5.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和Mac OS。
二、编程语言1. C语言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具有高效、灵活等特点。
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函数对学习其他编程语言非常有帮助。
2. Java语言Java语言是一种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适用于开发各种应用程序。
Java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
3. Python语言Python语言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高级编程语言,具有可读性强、代码量少等特点。
Python广泛应用于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
4. HTML、CSS和JavaScriptHTML是用于创建网页的标记语言,CSS用于控制网页的样式,JavaScript用于实现网页的交互和动态效果。
三、数据库知识1.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一种使用表格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高一信息全部知识点复习整理

(1)二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2 ,2 ,2 ,2
3
2
1
0
(2)十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0 ,10 ,10 ,10
3
2
1
0
(3)十六进制数的位权从左向右依次是:……16 ,16 ,16 ,16
11.二态逻辑:电阻的大和小及电路的通和断等都可以认为是二态逻辑(或二态现象)。 12.进位法则:二进制的进位原则是“逢二进一”。 13.数制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按权相加”和“除 2 倒取余”。
第三单元 因特网信息搜索、信息安全和道德规范
53.多关键字搜索中的逻辑连接符号 (1)“and ”、“+”、空格:显示同时包含多个关键字的信息。 (2)“or ”、“|”:显示包含多关键字中任意一个或全部的信息。 (3)“not ”、“-”:显示仅包含前关键字而不包含后关键字的信息。
54.信息安全主要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55.对信息安全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和黑客。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通信线路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集线器(采用广播的形式对数据对信号进行转发,不安全,容易造成
第 3 页 共 15 页
(3)地址总线帮助控制器找到数据存放的存储单元。 44.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话筒等。 45.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绘图仪等。 46.显示器:主要有 CRT 和 LCD 两种。显示器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尺寸、分辨率。如分辨 率为 1024*768 的显示器,行像素点为 1024 个,列象素点为 768 个。分辨率越高,显示 器的清晰度就越好。 47.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主频是衡量 CPU 处理速度的一个 重要的技术指标。通常所说的多少 Hz 就是“CPU 的主频”。 48.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为内存和外存。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绪论(基本概念)1、信息定义(判断)是用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3、信息的性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会用来分析问题)1)普遍性 2)客观性 3)动态性 4)可识别性 5)可传递性 6)可处理性(变换性) 7)可度量性 8)可共享性 9)依附性 10)时效性 11)转化性 12)可伪性13)无限性 14)层次性 15 )相对性 16)知识性 17 )转移性4、知识定义:P287知识是经过人得思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5、知识的基本特征P287(7+3 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1 )隐含性6)复杂性2 )实体性7)变化性3 )共享性8 )增值性4)主观性9 )非遗传性5 )价值性10)依附性6、知识的分类(按载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7、资源定义:窄派定义: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宽派定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8、资源的分类(分类准则很多)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划分(1 )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类比人的体质)( 2 )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类比人的体力)(3 )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类比人的智力)9、信息资源(广义,简答)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的集合、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信息技术的集合。
10、信息资源的特征(3+6个)(简答、选择)P7-11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4 )共享性5 )时效性6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 )不同一性 8)驾驭型9 )累积性与再生性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背景(1 )信息经济的崛起(2 )信息观念的转变(3 )信息技术的发展(4 )企业的根本转变12、信息资源管理(概念 P15 )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信息技术考试重要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考试重要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整理一些在信息技术考试中常见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计算机硬件1. 中央处理器(CPU)-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并完成各种数据处理操作。
- CPU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等,其中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挥和控制各部件的工作。
2. 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包括主存储器(RAM)和辅助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等),其中主存储器是计算机暂时存储数据的地方,而辅助存储器则用于永久保存数据。
3.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
-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的信息输出到外部设备或显示器上,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打印机、显示屏和音响等。
二、计算机网络1. 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相连接,方便进行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体系结构。
-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和环型等,每种拓扑结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2.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各设备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和FTP协议等,它们分别用于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网页浏览和文件传输等功能。
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中的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和破坏。
- 常见的网络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密码学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三、数据库管理1.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的仓库,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访问、查询和修改。
-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
信息组织知识点

信息组织1.信息组织: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表征和排序,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使信息集合达到科学组合,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
2.信息组织的层次:有序化、优化(重组)3.信息组织的功能:基本功能:全面揭示和再现信息的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科学反映和描述信息的特色。
增值优化功能:信息单元、数据依据逻辑方法再现和重组的过程是一个序化增值过程。
目标功能:减少信息间的相互干扰,控制信息的运动方向,有效地将信息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成果。
社会功能:通过信息合理而规范的组织,能有效控制信息流向,从而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
4.信息组织的要求:内容有序化、流向明确化、流速适度化、数量精简化、质量最优化5.信息组织方法:1. 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外在形式进行检索的途径。
描述法(著录、编目)2. 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标识为依据,提供从资源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
分类法和主体法6.信息组织的内容:(按活动类型分)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和揭示、信息储存(按层次分)描述报道、有序化并控制、揭示开发、浓缩增值、聚集重组7.信息组织的成果:目录、索引、数据库、搜索引擎8.目录:著录一批相关的文献,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登记、报道和宣传文献实体和虚拟信息的检索工具。
包括文献收藏目录和书目9.索引:索引是将原始文献中某些重要的或有意义的信息,如书名、刊名、篇名、主题、人名、地名等分别摘录出来,进行标引,再按一定方式编排,并注明出处,以供检索的工具。
信息组织描述法1.2.信息描述:根据信息组织的目的和信息检索的要求,按照一定的信息管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将存在于某一物理载体上的信息资源的形式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
3.描述性编目(Descriptive Cataloguing):是对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识别、分析、选择,并予以记录成为款目,继而将款目按一定顺序组织成为目录或书目的过程。
MIS复习重点内容

MIS复习重点内容(54个知识点)Topic 1 MIS概述1.数据 P3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包含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和图形。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2.信息 P2 + P5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数据。
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性、复杂性的度量,是有序化程度的标志。
3.系统 P6系统是一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4.信息系统 P7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5.CIMS P9即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它是将互相独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设计、制造和管理过程自动化的系统。
6.MIS P17①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③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7.MIS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系统 P13自20世纪50年代将计算机引入管理以来,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夭折了,甚至把计算机当成了打印机。
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问题。
现在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与应用环境分离是办不到的。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系统。
“推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变革若如推进社会变革”。
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集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涉及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权利结构和人们的习惯的变化。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是指通过电子设备传送、存储、处理、利用各种信息的技术手段,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点1.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2.内存(RAM):用于临时存储和处理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和程序。
3.硬盘:用于长期存储计算机系统和用户数据的设备。
4.显卡:负责将计算机数据转化为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设备上。
5.主板:连接和支持计算机各个硬件组件协同工作的电路板。
二、操作系统知识点1.操作系统(OS):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2.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等。
3.文件系统:操作系统用于管理和组织计算机文件和目录的一种方法。
4.进程和线程:操作系统对应用程序的调度和管理单位。
5.用户界面:通过操作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方式和界面。
三、网络知识点1.网络协议:规定计算机之间数据通信的标准和规则,例如TCP/IP协议。
2.网络拓扑:用于描述和布置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物理和逻辑关系的方式。
3.局域网(LAN):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连接设备的网络。
4.广域网(WAN):跨越较大地理范围连接设备的网络。
5.路由器:用于将数据包根据目标地址转发到合适的网络的设备。
四、数据库知识点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
2.关系数据库:使用关系模型(表格)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
3.SQL语言:用于访问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
4.索引: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的一种数据结构。
5.事务处理:确保数据库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机制。
五、编程知识点1.编程语言: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如Java、C++、Python 等。
2.变量和数据类型:编程中用于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基本单元。
3.流程控制语句:用于根据条件或循环执行不同的程序路径。
信息知识点总结大全

信息知识点总结大全信息是指事物的属性、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信息学就是研究信息的发现、收集、管理、处理和使用的学科,可以说信息是信息学的核心。
信息知识点一: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属性,是客观事物内部特性和外部行为的总和。
信息具有特定的内容、形式和结构,具有传递和交流的能力。
信息可以是文字、数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
信息是人类认识事物,改造事物,改变社会生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信息知识点二:信息的分类根据信息的形式,可以将信息分为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等;根据信息的内容,可以将信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等;根据信息的用途,可以将信息分为咨询信息、管理信息、通信信息、交流信息等。
信息知识点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收集、存储、管理、传输、处理和利用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是现代社会组织和管理的基础。
信息知识点四:信息通信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
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电子邮件、互联网、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宽带网络、无线通信等。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
信息知识点五: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分析、传输和利用的过程。
信息管理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是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
信息知识点六: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资源不被非法获取、篡改、破坏和泄露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信息安全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是信息社会的重要问题。
信息知识点七:信息传播信息传播是指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递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信息传播方式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多媒体传播等,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方式。
信息知识点八: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指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和信息技术设备。
存储基础知识考题

存储基础知识考题
存储基础知识考试题,可以帮助您了解和检验自己的存储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存储基础知识考题:
1. 什么是存储?存储的目的是什么?
答:存储是指将数据保存在某种介质上,以便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访问、读取和修改这些数据。
存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保存和备份数据,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快速、准确地访问、读取和恢复这些数据。
2. 常见的存储介质有哪些?
答:常见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SSD)、光盘、磁带等。
3. 什么是RAID?RAID的目的是什么?
答: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卷的技术,以提高数据可靠性和性能。
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RAID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和容错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数据读取速度。
4. 什么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件系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机制,它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创建、删除、修改和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文件系统的作用是提供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存储和管理,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5. 什么是备份?备份的目的是什么?
答:备份是指将数据复制到其他介质或位置,以便在原始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以恢复这些数据。
备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6. 什么是快照?快照的作用是什么?
答:快照是一种将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保存下来的技术,以便在原始数据发生更改之前可以保留原始数据的副本。
快照的作用是提供对数据的快速备份和恢复,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例如,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红、绿、黄)所传达的“停止”“通行”“等待”的意义就是信息。
信息的载体是承载信息的事物,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2.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例如,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之间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信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活动都伴随着信息的产生和传递。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
如古代的烽火传递军情,烽火是信息“有敌人来袭”的载体。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例如,商业情报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决策,获得经济利益。
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过了这个时期,信息的价值可能会降低或失去价值。
如股票行情信息,过时的行情数据对投资者决策的参考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使用者同时共享而不会损耗。
例如,一本电子书可以被许多人同时阅读。
3.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信息技术(IT):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发展历程古代信息技术: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更加方便。
近代信息技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递。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包括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
二、信息的获取1.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直接获取信息: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获取科研数据。
间接获取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他人已经整理好的信息。
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明确要获取什么信息)→确定信息来源(从哪里获取信息)→采集信息(通过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将获取的信息存储起来)。
3. 网络信息的检索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是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信息组织知识点

信息组织知识点信息组织是指对不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管理,以便于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这些信息。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关于信息组织的知识点。
一、知识组织体系知识组织体系是将不同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分类原则进行整合和组织的框架。
一个好的知识组织体系可以提高信息的查找效率和利用效率。
1.1 主题分类法主题分类法是按照信息的主题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它可以将不同主题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和组织,便于用户查找和利用。
常见的主题分类法有十进制分类法、国际十进制分类法等。
1.2 地理分类法地理分类法是按照信息所在地域进行分类的方法。
这种分类法常用于图书馆对地理信息资源的组织。
通过地理分类法,用户可以方便地查找到所需的地理信息。
1.3 时间分类法时间分类法是按照信息所属的时间进行分类的方法。
该分类法常用于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组织。
通过时间分类法,用户可以追溯某一时间段内的相关信息。
二、信息分类与标引信息分类与标引是将信息进行分类和添加标识,以便于查找和利用。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信息分类与标引方法。
2.1 专业词表专业词表是为了方便用户查找和利用相关信息而编制的词汇表。
它通过对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和整理,形成一份有针对性的词汇表。
用户可以根据专业词表中的关键词快速找到感兴趣的信息。
2.2 索引索引是根据信息内容、知识点等特点对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和分类整理的工作。
通过索引,用户可以根据关键词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三、信息检索技巧信息检索技巧是指根据用户需求,使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信息查找和筛选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信息检索技巧。
3.1 关键词检索关键词检索是指根据用户需求,使用关键词进行信息查找的方法。
用户可以通过在搜索引擎或数据库中输入相关关键词,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3.2 高级检索高级检索是在关键词检索的基础上,使用更加精确和复杂的搜索方法进行信息查找。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各种搜索条件,如时间、作者、地区等,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教程文件

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第一章1、信息组织的定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据信息体自身的属性特征,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
2、信息组织的原理基本原理:如果有若干自然状态的无序信息资料,将这些信息资料按照某种属性特征排列成一个序列,并且需要使用信息资料的用户能将自己的需求转换成相应的信息资料属性特征,并在排列后的信息资料序列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信息组织由信息著录标引(信息描述揭示)和信息序化两个工作环节组成。
3、信息组织的内容一般而言,信息组织包括四项内容。
1.信息筛选(甄别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2.信息分析(对信息的内外部特征进行细化、挖掘、加工整理并归类)3.信息描述与揭示(对信息资源的部分主题内容、形式特征及物质形态等描述维度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4.信息整序与存储(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4、信息组织的类型按信息的认识层次划分,信息组织有三种类型1.语法信息组织(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形式范畴的结构规则,如:字顺法、代码法、地序法、时序法)2.语义信息组织(研究信息的内容特征的组织方法,如:分类法、主题法)3.语用信息组织(研究环境与使用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信息群,如:权重值信息组织法、概率组织法)5信息组织的作用控制整序提升品质传播利用节约成本第二章1、熵(entropy)最早是热力学上的一个符号,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综述。
熵指的是混乱的程度,负熵是物质系统有序化、组织化、复杂化状态的一种量度。
香农第一次将“熵”引入到信息论中,在信息论中,“熵”可以用作某件事不确定度的量度。
信息量越大,体系结构越规则,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
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等活动。
学术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信息即负熵”。
2、逻辑学原理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略):相容关系同一关系:是指有相同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方便与快捷至关重要。
本文将整理一些信息技术的必背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包括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而软件则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获取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再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3. 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主要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外存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
4. 计算机网络:指不同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二、操作系统知识1.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硬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控制程序执行和实现文件管理等功能。
2.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 OS、Linux等,每个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3. 文件系统: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系统对存储介质进行管理和组织,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NTFS等。
4. 进程和线程: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三、数据库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可被计算机系统共享和利用的数据集合。
2.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数据库,常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3. SQL语言:用于操作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包括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四、信息安全知识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是保护计算机和网络中的信息免受非法侵入和破坏的措施,对个人和组织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 常见的安全威胁:包括病毒、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用户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防范这些威胁。
3. 加密算法: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等。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起源- 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当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的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 - 硬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常见硬件的接口和扩展3.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的定义和分类-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常见类型- 应用软件的分类和使用4. 数据表示和存储- 二进制数制的概念和转换- 数据的存储单位和计算- 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二、信息处理与应用1. 文字处理软件- 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编辑、格式设置- 文档的排版和设计- 表格和图表的制作2. 电子表格软件- 单元格的操作和格式设置-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数据的管理和分析3. 网络基础- 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 -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网络协议和设备4. 互联网应用- 搜索引擎的使用-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社交媒体和在线协作工具三、信息安全与伦理1.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的威胁和风险- 常见的安全措施和技术- 数据备份和恢复2. 网络安全- 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御- 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加密- 安全软件的使用3. 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的重要性- 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 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四、编程与算法基础1. 编程语言基础- 编程语言的概念和发展 - 常见的编程语言和选择 - 编程的基本结构和语句2. 算法概念- 算法的定义和特性- 基本算法的设计和分析 - 算法的复杂度和优化3. 简单编程实践- 编程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 简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 程序的测试和维护五、多媒体与数字媒体1. 多媒体基础- 多媒体的概念和应用- 多媒体元素的类型和处理 - 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和发布2.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音频和视频的编辑 - 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 数字媒体的存储和传输六、信息技术实践1. 信息技术项目- 项目规划和管理- 团队合作和沟通- 项目实施和评估2. 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识别和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以上是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的一个概要性列表。
信息重要知识点

信息重要知识点信息是我们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资源,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决策。
了解信息的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资源。
本文将逐步介绍一些关键的信息重要知识点。
1.信息的定义和特征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表达和传递。
它具有以下特征:•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传递,如文字、声音、图像等。
•可度量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度量和衡量,如字节、位等单位。
•可存储性: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各种介质中,如硬盘、云端等。
•可处理性:信息可以被处理和加工,以获取更有用的知识和洞察力。
2.信息的种类和来源信息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和来源,包括:•实时信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即时获取的信息。
•学术信息:通过学术期刊、研究论文等途径获得的专业领域的信息。
•商业信息:企业内部或商业机构提供的与商业运营相关的信息。
•政府信息:政府发布的公告、报告等与政策、经济等相关的信息。
3.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评估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进行评估,以确保所获取的信息是准确可靠的。
以下是一些评估信息质量的关键要点:•来源可信度:评估信息的来源是否可信,如是否来自知名机构或专业人士。
•数据支持:检查信息是否有相关数据和证据支持。
•多方观点:查看多个不同来源和观点的信息,以获取更全面的了解。
•时效性:对信息的发布时间进行考虑,以确保信息不过时。
4.信息的利用和应用了解信息的重要知识点还包括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应用信息。
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信息组织和管理:学习如何有效地整理和管理信息,以方便后续使用和查找。
•信息筛选和提炼:学会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和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提炼和总结。
•信息分析和判断:培养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以识别信息中的关键洞察和趋势。
•信息共享和传递:学会将有用的信息与他人分享,并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
5.信息的伦理和安全问题在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关注信息的伦理和安全问题,以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和保护个人隐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就是由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无序、不便使用的现状。
基本要素:1)数字化馆藏2)先进的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3)便捷的电子服务
2、信息组织
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的特点,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排列组合,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高级化,增强信息对象的表现效能和运用效能,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过程和活动。
3、标题法
标题法是用规范化了的自然语言的语词做标识,直接表达文献的主题内容,通过参照系统揭示各主题之间的各种关系而按字顺排列的主题标识系统。
4、叙词法
所谓叙词,是取自自然语言,经过规范化处理的,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表达文献信息主题的词或词组,我国称为主题词。
5、单元词法
单元词又称元词,是从文献中抽取出来并经过控制处理的,能表达文献主题最小、最基本的在概念上不能再分解的,并能独立描述文献所论及或涉及的事物——主题的词汇单位
10、分类标引
就是将文献主题的自然语言形态,转换为分类语言形态的一种标引,也就是将文献主题转换成分类号的一种标引。
11、信息标引
又称文献标引,有根据文献的特征,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信息标引所根据的文献特征一内容特征为主,外部特征为辅。
信息标引包括两个过程,1、主题分析2、转化标识。
简答分析
1、组配式方法在信息分类中的应用
组配式分类:将概括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按一定的规则,通过各个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分类方法。
(在宏观上与列举式分类相同,但在微观结构方面则有较大的差异)
也像体系分类法一样设置若干个基本大类,但其基本大类的展开不像体系分类法那样形成等级列举结构,而是在各基本大类下列出若干个分面、亚面,各面内类目相互组配,从而形成组配式结构
2、叙词法中概念组配的类型
概念组配是在概念分解的基础上,根据概念的分析和综合原理,用以揭示概念本质的一种组配方式。
即将一个专指、复杂的概念按其语义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较为宽泛的概念概念组配的类型:1交叉组配,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交叉关系的同性质叙词的组合表示一个复合概念词的组配2限定组配:方面组配,将表示某一事物的叙词和表示事物某一属性、某一方面的问题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
3联接组配:两个概念之间一定联系的一种组配。
只揭示参加组配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不形成新概念。
3、基于理解的自动文摘技术
基于理解的文献方法是以人工智能,特别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文摘技术。
这种方法与自动摘录的明显区别在于对知识的利用,它不仅利用语言学知识获取语言结构,更重要的是利用领域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得到文摘的意义表示,最后从意义表示中生成摘要。
基本步骤: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和信息提取,文本生成
不足:1)面向大规模真实语料的语法语义分析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要想获取高质量的语言分析结果就必须将待处理的语料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2)理解文摘方法的基础是框架等知识表示,框架需要根据领域知识预先拟定,因此如果想把适用于某个领域的理解文摘系统推广到另一领域,则需要重新拟定框架,这种填充12、标题法中参照系统的作用
标题语言显示标题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标题词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等同关系、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
标题语言显示标题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有:利用字面成族原理,将相关联的标题汇集在一起,利用倒置标题形式,显示一部分具有等级关系的标题词,利用“标题-子标题-次子标题”多级标题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构筑微型分类体系,显示标题词之间的等级关系。
建立参照系统
1、“见”和“见自”这对参照显示标题词的等同关系,用于标题词与非标题词之间
2、“参见”“参见自”这对参照显示标题词的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用于标题词与标题词之间。
13、词典分词法原理
词典分词法是通过构造一个机内词典(部件词词典、主题词典、关键词词典),并将其与被标引的信息进行匹配,当从待处理的信息中得到词典词汇时,即把它作为备选标引词记载下来。
词典法主要用于主题相对集中的信息库,如某一专业信息库。
否则,词典将会非常庞大而难以构造。
根据匹配方法不同,有最大匹配法、长短结合匹配法、词首匹配法分词
二、简答
1.信息组织的方法。
①系统原理方法;②语言学原理方法;③逻辑学原理方法;④知识分类原理方法;⑤事物分类原理方法
4.基于理解的自动文摘技术。
基于理解的文摘方法是以人工智能,特别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文摘方法。
这种方法与自动摘录的明显区别在于对知识的利用,它不仅利用语言学知识获取语言结构,更重要的是利用领域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得到文摘的意义表示,最后从意义表示中生成摘要。
通常有以下基本步骤:(1)语法分析;(2)语义分析;(3)语用分析和信息提取;(4)文本生成。
理解文摘的不足在于领域严格受限,
7.信息组织中标题法的参照系统。
标题词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等同关系、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
标题语言显示标题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有:①利用字面成族原理,将相关联的标题汇集在一起;②利用倒置标题形式,显示一部分具有等级关系的标题词;③利用“标题-子标题-次子标题”多级标题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构筑微型分类体系,显示标题词之间的等级关系。
由此建立参照系统。
8.组配式方法在信息分类中的运用。
组配式分类是将概括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按一定的规则,通过各个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主要用到的是分面分析法,即将整个知识领域和一个个知识领域按不同的属性分解为若干个不同的分面,每个分面再分解为若干个亚面,每个亚面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更小的子面,面内列出所属各子目。
/***所谓组配就是把几个主题词汇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合理地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打到更专指的主题,它是主题词法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检索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主要有概念组配和字面组配
1控制词汇量2扩大检索途径3改变检索范围4及时反映新事物、新科学
9.概念组配的类型。
①交叉组配: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交叉关系的同性质叙词的组合来表示一个复合概念词的组配。
②限定组配:又叫方面组配,将表示某一事物的叙词和表示事物某一属性、某一方面问题的叙词所进行的组配。
③联接组配:是两个概念之间有一定联系的一种组配,只揭示参加组配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不形成新概念。
11.著录在信息组织中的作用。
揭示功能:通过对文献全面系统的分析,揭示其内容和形式特征,将其浓缩于只言片语中,从而表达文献的基本信息。
组织功能:通过对文献内容特征形式的分析进行选择记录后形成款目或记录,这不仅是编制目录的基础,也是组织数据库数据的基本单元。
检索功能:存储是检索的第一个阶段,即将表达文献特征的检索标识通过记录组织成手工检索工具或计算机数据库,而著录则记载了表达文献特征的各种标识。
12.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的原理。
①采用了共同的认识论方法——分类方法
②二者的结合有着共同的情报学基础
③二者基本构建的实质相同
④二者的结合可强化彼此功能,共同满足社会需求
1、自然语言在信息组织中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在信息组织和检索中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是自然语言得以应用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计算机对输入的自然语言文本的分析、理解和生成。
自然语言处理一般应用于机器翻译、信息检索、入机接口、篇章理解
目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主要有:基于理解的自动标引技术和自然语言检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