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
《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
《面包发霉了》课后反思《面包发霉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中的第5课。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食物发霉的现象,通过学生自己的猜想,实行合理的对比实验设计,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食物》这个单元让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食物自身发生的变化。
《面包发霉了》一课承接前面几课对食物的理解了解后,转向了食物自身变化(变质现象)引出的观察和探究,进而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面包发霉所需的条件。
学生通过整单元的系列学习,能有联系地看待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变化以及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从水平培养发面看属于观察水平和实验水平的训练和培养。
本课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紧紧把握住学生心理,问题引入,逐步递进,环环相扣,推动学生采取各种科学的方法持续深入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奇,从而主动提出探究问题,并展开猜测和实验设计,大胆探究霉菌产生的原因。
整堂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了解现象——收集更多的现象——猜想发生现象的因素——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
在研读教材和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我对教材做了一定的修正和补充,具体操作如下:1.教材的起始环节,是以一张发霉面包的照片和两个问题:“会发生什么变化?与哪些条件相关呢?”展开观察活动的。
接着出示的是一张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的图片和记录纸。
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教材表现的这种学习过程不能给学生以清晰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不能调整学生首次接触霉菌产生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缺乏认知层次的递进理解过程。
所以,我做了如下改动:首先,出示发霉食物照片后提问:“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还要不要继续观察研究它们?”学生发言交流,引发学生情感意志的矛盾,然后教师实行心态调整,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理解世界,克服厌恶、畏惧心理,铺设畅通心理渠道。
其次,我加入了观察方法的指导,即回忆以前学习的使用多个观察器官,从多方面观察霉菌。
在学生不能描述霉菌具体形状结构时,以递进的方式逐步体现放大镜下——显微镜下——电子显微镜下的霉菌,使学生一方面惊异于微观世界的奇妙,一方面体会到观测仪器的重要性、先进性。
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面包发霉了》很显然学生对物体的发霉现象,仅仅局限于垃圾堆里的发霉现象。
这个时候,教师也只局限于垃圾堆吗?教师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课堂的调控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还是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换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把学生的偏离的思路拉回来。
面对课堂上错综复杂的问题,教师心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孩子走偏了,教师适当引导引回正路;孩子走快了,加快步子,跟上孩子的节奏;孩子走慢了,等等孩子;课堂好比是个弹性球,节奏可快可慢,内容的延伸可宽可窄,但是有一点,就是教师心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思路。
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三篇
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三篇篇一、《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对比实验是小学科学课上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要想更好地完成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实验中的变量。
在《面包发霉了》这课教学中,我先创设食物发霉的情境,以面包发霉为主导线,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兴趣展开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什么是霉菌后,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假设推定——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思考结果”的顺序进行探索。
但是本课实验由于需要较长时间在课堂上无法直接完成,所以要先制定实验计划,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其次,该探究实验中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要合理地制定实验计划,才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修改了教材中原本的教学设计,采取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
在首次教学过程,效果并不好,学生虽然了解控制变量的意思,但不知道如何操作研究,导致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不知道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面对设计方案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懂完整表述实验设计方案,语言表述不够准确。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针对上一次的不足进行改正,首先让学生学习联系植物与动物,从而过渡到微生物霉菌的生长,进而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中面包的保存方式,推想霉菌的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对比下学生较能理解,并能提出霉菌生长的条件可能与水分的多少、阳光照射、温度的高低有关。
对于如何突破控制变量实验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侧重让学生明白控制变量实验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只能允许要比较的这个变量改变,其它的变量一定要保持相同。
例如,在设计霉菌的生长可能与水分有关的实验中,我先是让学生去了解到该实验“水分的多少或者有无”是变量时,而其他因素,如面包的大小,当时的温度,阳光照射等等都是不变量,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的探索如何使“水分”这个变量发生改变,而其余变量如何保持不变,课堂中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很好地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此外,加以指导学生设计方案的表述,让学生逐步学会更科学地表述问题,制作方案。
《面包发霉了》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界石铺中心小学段新龙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对霉菌培养的实验视频观察,了解霉菌的生活条件。
2、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食物。
(观察现象)(2)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方案)(3)课外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实验验证)二、[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发霉的现象三、[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五、[教学准备]发霉的食物放大镜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些食物适合生吃,有些食物适合熟吃,那么,同学们知道食物时间放长了会怎么样?2、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食物时间放长了会发霉、变黑、长出细长的绒毛……等等,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食物发霉的问题。
板书课题《面包发霉了》(二)多种方法观察霉菌。
1、直接观察。
(1)每小组拿出发霉的食物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深入观察。
(1)如果我想更进一步看清面包上的霉菌,你有什么方法?(2)生分小组用放大镜观察霉菌,师生交流(颜色,形状)。
(3)课件出示显微镜下的霉菌,师生共同观察。
(4)师小结:我们看到的一根根的像头发丝一样的是霉菌的菌丝,一点点小黑点是霉菌的孢子囊。
霉菌是一种生物,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通常叫它微生物,霉菌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三)探究霉菌生长的因素。
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许多的物品都会生长霉菌,那霉菌的生长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小组讨论。
(2)师生交流。
(可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有关)。
(四)设计实验,了解霉菌生长的条件学习课本52页,猜想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快?(五)播放视频,验证猜测师生小结。
(六)课外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根据实验方案,自己实验。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面包发霉的条件和过程。
(2)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面包发霉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面包发霉的条件。
(2)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2、教学难点(1)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2)理解霉菌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新鲜面包若干、密封袋、放大镜、滴管、水、标签纸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块发霉的面包,提问学生是否见过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面包为什么会发霉。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面包发霉了。
2、知识讲解(1)介绍霉菌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霉菌是一种微生物。
(2)讲解面包发霉的过程,包括霉菌的生长、繁殖和对面包的破坏。
3、提出问题(1)让学生思考面包发霉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例如温度、湿度、空气等。
(2)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
4、设计实验(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因素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和需要控制的变量。
例如:探究温度对面包发霉的影响实验步骤:①准备两块相同的新鲜面包,分别标记为 A 和 B。
②将A 面包放在低温环境(如冰箱)中,B 面包放在常温环境中。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块面包的发霉情况。
5、实施实验(1)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6、观察记录(1)学生每天定时观察面包的变化,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小学科学35面包发霉了(教案)
小学科学35面包发霉了(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面包发霉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霉菌是一种微生物,可引起发霉现象。
2.认识导致霉菌生长的条件。
3.掌握防止面包发霉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多个发霉的面包样本。
2.镜子、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白板、黑板或电子白板。
4.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面包发霉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介绍儿童喜欢吃面包,但有时发现面包发霉了。
问学生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面包会发霉。
探究:2.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小块发霉的面包样本。
请学生观察面包上的发霉物,并描述颜色、形状和触感。
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学生可以更仔细地观察霉菌。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发霉物是什么?为什么面包会长霉?3.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面包发霉的过程,说明霉菌在湿润、潮湿、温暖环境下可以迅速生长。
此外,霉菌还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和食物(如面包)才能生存。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导致面包发霉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都没有面包的存放方法,应该怎么做才能延迟面包发霉的时间?解决问题:5.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共同讨论减缓面包发霉的方法。
并记录下他们的想法。
6.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减缓面包发霉。
7.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估每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结与拓展:8.教师总结并强调以下方法可以减缓面包发霉的时间:a) 将面包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
b) 把面包放在密封袋或容器中,减少霉菌接触。
c) 避免将湿手接触面包,以免将微生物带到面包上。
d) 不要将面包放在温度过高的地方。
e) 定期检查面包,及早发现发霉现象。
9.拓展讨论:除了面包,还有哪些食物容易发霉?如何有效保存食物,防止霉菌生长?四、教学延伸活动:1.让学生带来一些不同食物的样本,观察并记录它们是否发霉。
2.利用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模拟不同环境对食物保存的影响,并分析结果。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面包发霉的条件和过程,知道霉菌的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卫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面包发霉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等。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1)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探究面包发霉的原因。
(2)理解霉菌的生长规律和对食物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新鲜面包若干、密封袋、放大镜、滴管、水、培养皿、记录表等。
2、多媒体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展示一块发霉的面包,引导学生观察面包表面的霉菌,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发霉的面包吗?知道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0 分钟)(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霉菌的概念和特点,如霉菌是一种微生物,肉眼看不到,需要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观察。
(2)讲解面包发霉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3、实验探究(20 分钟)(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相同大小的新鲜面包、密封袋、滴管等实验材料。
(2)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面包发霉的情况。
例如,一组面包放在常温、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另一组面包放在温暖、潮湿、密封的环境中。
(3)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将面包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并每天观察记录面包的变化。
4、观察与讨论(10 分钟)(1)组织学生每天在固定时间进行观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面包表面霉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表格中。
(2)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环境中面包发霉的速度和程度,分析原因。
5、总结归纳(5 分钟)(1)每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发霉了》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发霉的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幼儿识别和避免食用发霉食物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发霉的食物不能吃。
2. 培养幼儿观察食物是否发霉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发霉食物对身体的危害。
2. 教育幼儿如何处理发霉的食物。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发霉的食物样本,如发霉的水果、面包等。
2. 准备一些未发霉的食物样本作为对比。
3. 准备一些关于食物安全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发霉的食物样本,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询问幼儿是否见过发霉的食物。
2. 展示和讨论:展示发霉的食物和未发霉的食物样本,让幼儿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区别。
引导幼儿讨论发霉食物的外观、气味和口感的变化。
3. 教育意义:向幼儿解释发霉的食物不能吃,因为发霉的食物中可能含有有害的细菌和毒素,对人体健康不利。
4. 安全处理:教育幼儿如何处理发霉的食物,例如将发霉的食物放入垃圾桶,并洗手以保持清洁。
5.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幼儿参与表演如何识别和避免食用发霉食物,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 总结反思:通过问答或讨论的方式,回顾和总结本次教学内容,检查幼儿对发霉食物的处理是否理解。
7. 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霉食物的处理方法。
8.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本次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食品安全的学习和实践。
2. 开展食物安全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食物安全主题活动,如制作食品安全海报、举办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以提高幼儿对食物安全的关注度。
七、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发霉食物的处理方法掌握程度如何?2. 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避免食用发霉食物?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是否需要更多的互动环节或实践活动?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发霉了》含反思
1. 让幼儿了解发霉的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幼儿辨别食物是否发霉的能力。
3. 教育幼儿正确处理发霉食物,避免食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知道发霉的食物不能食用。
难点:让幼儿学会辨别食物是否发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发霉的食物,如发霉的水果、面包等。
2. 准备一些未发霉的食物作为对比。
3. 准备教学PPT或者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观察一些发霉的食物,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讲解发霉食物的原理:向幼儿讲解食物发霉的原因,以及发霉食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辨别发霉食物:让幼儿尝试辨别发霉和未发霉的食物,引导幼儿说出判断的方法。
4. 正确处理发霉食物:教育幼儿遇到发霉的食物应该怎么处理,不能食用。
5. 总结:通过PPT或者图片,让幼儿回顾发霉食物的特点,加深印象。
在本节课中,幼儿对发霉的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辨别出发霉和未发霉的食物。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发霉食物的处理方法还不够明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课堂上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个别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下次教学时需要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六、教学内容:1. 让幼儿了解食物发霉的原因。
2. 教育幼儿如何预防食物发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知道食物发霉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学会如何预防食物发霉。
八、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与食物储存相关的道具,如冰箱、食品干燥剂等。
2. 准备教学PPT或者图片,展示食物储存的方法。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回顾发霉食物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2. 讲解食物发霉的原因:向幼儿讲解食物发霉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食物发霉。
3. 展示食物储存方法:通过PPT或者图片,向幼儿展示正确的食物储存方法,引导幼儿说出注意事项。
4. 预防食物发霉: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食物发霉,如使用冰箱、食品干燥剂等道具。
第5课《面包发霉了》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孩子们对生活中的食物是熟悉的,对发霉的现象也是常见的,但是对于霉菌几乎是认知少之又少,是陌生的,教师可以以“面包是如何发霉”为切入点,以进行霉菌生长条件的探究。
基于这个前提,个人认为,霉菌的探究可视为微项目学习,可以用STEM的融合理念,分课时长期观察、统计、分析、评价地进行探究霉菌及其生长环境。
上节《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一课与本节《面包发霉了》一课都是在研究食物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教师要始终把握一点,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健康生活建立起联系。
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联系地看待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不要被发霉变质的食物带来的不良感受所干扰。
要让他们在观察霉菌的过程中,为发现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袍子囊而兴奋;为发现了面包发霉的条件而兴奋;为找到“霉菌的生长条件”的证据而兴奋。
如果这样的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就让他们对发霉的面包作更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了解食物放久了会长霉菌这一现象。
(2)学会借助放大镜以及比较观察物体的方法。
(3)使学生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4)坚持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1)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
(观察现象)(2)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3)课外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实验验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探究的欲望和自信心,养成严谨的探究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假设,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每组两块小面包,两个密封袋、滴管、水、发霉的面包、牙签、放大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霉菌无处不在1.图片激趣:(1)(PPT出示青霉菌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生物,长得怎么样?(学生自由猜测)(2)师介绍:这种生物是青霉,青霉是生物界霉菌的一种。
幼儿园发霉面包课程教案
幼儿园发霉面包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
比如,面包过期发霉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如何教给孩子呢?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堂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在遇到发霉面包时应该怎样处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发霉。
2.知道发霉食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
3.掌握处理发霉面包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提高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孩子们健康生活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发霉?2.发霉食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3.处理发霉面包的方法。
4.环保意识的养成。
四、教学流程1.开场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面包发霉的原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0分钟)2.课堂讲解:通过试验、讲解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发霉面包的危害以及处理发霉面包的方法。
(20分钟)3.小组探究: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处理发霉面包的方法。
(30分钟)4.整合反思:让小组成员分享他们的处理方法,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0分钟)五、教学步骤1.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2.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
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
4.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5.督促整理、清洁现场,增强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讲解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2.通过小组探究环节,查看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总结反思环节,检查孩子们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孩子们既能够了解知识,又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但是在课程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有些内容对孩子们来说较为复杂,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的取舍。
面包为什么不发霉?——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教学后记
无损,并指责麦当劳食品防腐剂太多。其实面包发霉需要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还与面包本身的营养配料有很大关系。我 所做的一组实验中,在超市所购真空包装的面包三周都没 有发霉,原来它除了面粉外还含有防腐剂等各种配料达到 了二十多种。因此,科学课耍想上好,并不是教师想当然的. 必须亲自与学生一起实验,一起再探究。
教学荟萃・科学
《面包发霉了》是教科
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三单元中的一课,为了迎接 一次赛课,我信心十足地做 了准备。 第一次试上,我完全按 照教科书上的方式,提前一 周让学生回家做实验。一周 签纸发给学生,发动学生找来许多瓶盖、果冻壳。实验时用 四个一样的瓶盖或果冻壳做“小碗”代替培养皿,面包填在 里面但不填满,留下约~厘米的空间。用筷子代替牙签。在
点即可,放在阳台上的袋子必须外加黑色塑料袋或放在盒 子里,拍照时在袋子或杯子底面加上深色纸板作背景。这一
次终于有了效果。不少学生发现二、四号面包分别比一、三 号面包的霉菌长得快,照片拍摄效果也清楚多了。但是因为
5上好一节科学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这次上课,前后历时一个月.反复上了四次,我做了多次多
面包为什么不发霉?——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教学后记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黄兆祥 江苏金湖县育才小学,211600 小学教学参考 Reference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2012(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xjxck201209068.aspx
象。在分析面包发霉效果不如书上的原因时,我想到了一则 报道:美国营养师布鲁索拿麦当劳“快乐儿童餐”做了个试
验,结果发现2009年购买的汉堡和薯条在一年后仍然完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5 面包发霉了|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面包发霉了》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五课。
【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与前面《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两课都是研究食物的变化,本课分为“观察发霉的面包”、“面包发霉的条件”、“哪一块面包容易发霉”三个学习活动,其中通过实验活动来研究发霉所需要的条件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当我们把吃剩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食物常常会发霉。
发霉这一现象,孩子们或多或少有所感知,但很少有学生仔细去观察研究过。
当面包发霉这一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可能会提出很多的问题与疑惑,他们可能会问:面包上怎么会有霉菌?霉菌是什么样的?长了霉菌的食物还能吃吗?……当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观察活动也就开始了,学生的观察活动就是围绕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的。
观察完面包上的霉菌后,“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呢?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的问题就会成为学生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内容了。
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怎么才能比较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需要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展开讨论,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猜测。
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需要孩子们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作出假设或猜想,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
由于实验操作无法在课堂内进行,所以实验设计是这课活动的重点。
【学情分析】对于“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的实验设计,几个实验很容易受到变量的影响,教材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如此周全严密地思考能力,所以设计了实验表格帮助学生进行猜想验证,但我们的学生对于对比实验并不陌生,像四年级上混合单元“溶解的快与慢”等都有过训练,可以经历简单的实验设计。
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习得实验方法,在思维碰撞中更能让学生领悟到严谨周密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面包发霉了》反思
《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先提醒孩子们认真观察实验桌上的两个面包(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发霉的),让孩子们把新鲜的面包和发霉的面包进行对照作。
这两个面包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这时观察的是面包。
紧接着提问:“为什么有一个面包上面有一层白白的东西,还有难闻的味道,而另一个却没有?”有的孩子对此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解了,这就是课前准备达到的效果,孩子们也不会对课堂的内容感到无助因而失去信心,而我也能将下一个紧扣的问题,发霉的面包是什么样的?让孩子更深入的去了解。
值得高兴地是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揭示,发霉的面包上面有一层白白的还有异味,而新鲜的面包是很香的。
面包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霉菌上,我们常见的霉菌是什么样子的?因为还有些霉菌比较小,孩子们虽然见过,但是对霉菌的描述还是不完整。
有些霉菌是非常小的生物,要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才能看清。
孩子们没有用显微镜看,只有通过老师的讲解得到一些了解,在这里教学效果和教学氛围都出现了一些消极的情况。
还好我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的食物及时把孩子们吸引过来了。
老师这还有些怪味的绿豆饼,请你们来闻一闻有什么味道?这些已经发霉、有怪味的食物还能不能吃呢?有怪味或看起来和原先不一样的、发霉的食物都不能吃。
为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探究,我组织孩子们集体自由讨论食物变坏的原因。
让孩子们从紧张的氛围当中步入到轻松的讨论当中。
如果我们吃了发霉的食物,就会引发食物中毒。
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霉菌生长的条件就会有效的控制霉菌的生长。
了解了霉菌对人体的害处,增加了孩子们研究霉菌生长的兴趣?出示两块发霉的面包,一块是在阳台上发霉的,一块是在洗手间里发霉的,这时在提出霉菌的生长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孩子们根据生活的经验和出示的面包会猜测出可能和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阳光的照射……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孩子了解霉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让孩子了解正确存储食物。
这堂课我从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出发开始设计,所以很多枝节就进行删除,预设化繁为简。
中班吐司发霉了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班吐司发霉了教案及反思适用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吐司发霉的原因和危害。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发霉的食物。
教学重点:1. 吐司发霉的原因和危害。
2. 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发霉的食物。
教学准备:1. 面包、水果、牛奶等食物。
2. 一次性手套、口罩等卫生用品。
3. 教学PPT或黑板。
二、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1. 邀请学生观察面包,引导学生发现面包发霉的现象。
2.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面包会发霉吗?发霉的面包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Step 2:讲解吐司发霉的原因和危害(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讲解吐司发霉的原因和危害。
2. 强调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Step 3:学生实践(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等卫生用品,将发霉的面包进行正确的处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并提出建议。
Step 4:总结与反思(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成员的食品安全行为,并给出建议。
2. 要求学生下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处理发霉的面包,使学生了解了吐司发霉的原因和危害,培养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我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六、教学延伸Step 1:小组讨论(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食品安全和卫生。
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
“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
食物发霉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部分“面包发霉了”。
之所以改用酿酒中米饭上的菌丝来观察是因为考虑到在观察过程中
变质面包中的霉菌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酵母菌则不会。
另外为了体现新课改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要求,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对比实验的具体操作留到课后学生自己完成,留下来的时间用来讲解《活动手册》上的对比实验的表格使用和如何进行表格设计,这是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一种有益尝试。
这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具有科
学素养的人是指那些能够轻松地掌握关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技能的人。
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则成为了焦点(科学思维包括问题意识、实证意识、严谨的理性思维意识)。
究竟在课堂上应如何通过教学过程,实现
对学生进行探究问题的形成、探究过程的设计、探究方法的选择、探究证据的收集、探索结果的分析等理性思维的训练呢?就此我尝试结合这一理念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在这节课上,我除了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霉菌使学生初步学会借助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方法外,我把原来安排在课堂上动手实验的内容放到了课后,留下的时间用来讲解对比实验的表格使用以及表格的设计,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使学生能理解该表格如何使用;二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在对比实验中对条件的控制;三是使学生从中学习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通过讲解使学生从更本质更深的一个层面来理解对比实验设计中各条件的相互关系,为他们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另外,在教授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时,若能借助信息技术给我们带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小班安全教案《发霉了》反思
小班安全教案《发霉了》反思(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大全、计划总结、说课评课、观察记录、特殊课程、毕业课件、班务材料、主题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plan summaries, lesson commentary, observation records, special courses, graduation coursewares, class management materials, theme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班安全教案《发霉了》反思小班安全教案《发霉了》反思1、小班安全教案《发霉了》反思活动目标:1、观察食品发霉变质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教案《发霉了》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发霉了》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发霉了》及教学反思大班教案《发霉了》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初步具有初步的食品使用安全意识,会选择保质期内的食品,知道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都是有用的,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知道发霉的东西不能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发霉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知道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都是有用的。
2、能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初步具有初步的食品使用安全意识,会选择保质期内的食品。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知道发霉的东西不能吃。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观察统计表推算食品的保质期。
2、游戏“苗苗糕点屋”——选择保质期内的“糕点”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统计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统计表”一张;“1年挂历”一张;过期的食品;苗苗糕点屋场景2、经验准备:关注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已做过关于“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的统计调查活动过程出示过期发霉的面包和苹果,让孩子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颜色和味道,这样的食品还能吃吗?如果吃了会怎么样?引申出食品的保质期。
1、巩固对食品外包装上的数字作用的认识。
(1)观察统计表,请幼儿介绍数字在食品外包装上的作用。
师:小朋友在食品的外包装上发现了许多的数字,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现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事情?(2)引导幼儿发现:每种食品的外包装上都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师:从这张表上,我们发现什么呢?(3)了解保质期的作用和重要性。
师:每种食品都有保质期,保质期有什么作用呢?2、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学习推算食品的保质期。
(1)师:正是因为保质期很重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保质期的问题,假如你到商店去买食品,你会看保质期吗?你知道在什么时间内吃这样食品是安全的吗?(2)幼儿讨论后小结:要先看生产日期,再看保质期,然后从生产日期开始算一算,最后还要算出来的时间是不是过了今天的时间。
中班吐司发霉了教案及反思
教案:中班吐司发霉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吐司发霉的原因,知道如何正确保存食物。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吐司发霉的原因2. 正确保存食物的方法3.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1. 图片:展示新鲜吐司和发霉吐司的图片。
2. 实物:发霉的吐司样品。
3. 教具:记录表格、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新鲜吐司和发霉吐司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吐司发霉的原因。
2. 讲解:向幼儿讲解吐司发霉的原因,如温度、湿度等,以及正确保存食物的方法。
3. 实践:让幼儿亲自观察发霉的吐司样品,了解发霉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4.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食物发霉,让幼儿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回顾教学过程,评估幼儿对吐司发霉原因和正确保存食物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思考是否采用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等,以及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3. 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4. 教学组织: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时间安排、课堂管理等方面,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5. 幼儿反馈:关注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食物,了解食物的保存方法,并记录下来。
2.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参观食品加工厂或超市,了解食品的储存条件和保质期,增强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3. 主题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我知道”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对食品安全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幼儿自评:让幼儿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鼓励幼儿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食品安全知识。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
《面包发霉了》一等奖说课稿设计
《面包发霉了》一等奖说课稿设计《《面包发霉了》一等奖说课稿设计》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面包发霉了》一等奖说课稿设计说教材1、教材简析这节课的教材选自教科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第5课。
它是继上一课“食物变化”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食物的变化。
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教材的编排思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发霉的面包,是引领学生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食物。
第二部分:面包发霉的条件。
通过观察,让学生猜想面包发霉的条件。
(书本上的第二、三两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我将它们改成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三部分:哪一块面包容易发霉,寻找面包发老霉的原因。
(在面包上放些霉菌的环节,我把它删除了,因为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误会,认为霉菌放得多会长得快一点,霉菌放得少会长得慢一点,对霉菌生长条件,引起误解。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①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②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情感态度目标:①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②在对霉菌生长的实践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的意志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二、说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他们还有一些生活经验,对于食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联想。
在以往的实验中,他们还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
三、说教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为:教法: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霉菌进行观察、研讨、猜测、验证,以进一步寻找霉菌生长的原因。
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面包发霉了》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从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出发开始设计,所以很多枝节就进行删除,预设化繁为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预设和生成是两回事,学生想要了解的并不是老师一定能够预先设计到的,所以教师要有很好地反应机制什么时候应该顺水推舟什么时候应该调转船头。
同时师生交流当中,教师一定要站稳自己的立场,不要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要适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追问,让学生明确自己思维中的漏洞,加以不足。
这并不是在浪费时间,相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佳的活跃。
这堂课有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霉菌的生长跟温度、跟水分有关的活动,但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设计层面很浅,很难考虑到很多因素对实验会有影响。
且设计两个实验方案,对学生来说太过困难,可以一个实验方案跟学生交流完成,另外一个则根据学生情况自行设计。
学生做一些梯子,让学生顺势爬上去,比如可以通过交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用塑料袋,为什么在设计水分跟霉菌有关的实验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两袋面包要放在同一个地方。
而不是全面的强加给学生,或让学生的思维一步登天。
整堂课内容非常地少,但是活动的时间却非常的长,最后一个环节现场实验方案的实施,由于学生组别的差异,快慢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时间拉的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