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 李训虎

合集下载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我国刑事证据法律的借鉴意义探析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我国刑事证据法律的借鉴意义探析

摘 要: 因刑事诉讼理 念差异 , 美国司法机 关在面对价值 冲突并进行 选择 时 , 优 先考虑“ 程序的 正当性 ” 和“ 无罪
推 定” , 如对 辛普 森案件的处 理 , 严格适 用《 联邦证据 规则》 中的 关联性证 据规则和 非法证据排 除规 则 。我 国也应 当
加 快刑 事证据 法律 体 系建设 , 尤其应该加 快《 证据 法》 的 立法进程 , 在调整诉讼政 策和 利益时 , 应以 人 权保障为核心 ,
血清样本与辛普森 相同 。而辛普 森在芝加哥接 到 所谓关联性证据规则 , 是指任何一项对诉讼裁 警 方 关 于 前 妻 的死 讯 后 赶 回加 州 , 并 声 称 自己对案 判有影 响的事实的存 在 , 若有此证 据将 比缺乏此证
件 发 生 毫不 知情 。
据时更有可能或更无可能u 】 。有关 联性不是一项证
美 国《 联邦证据规则 》 是 由美 国联 邦最高法 院 找 到的证据 和样 本 已被 检方 破坏 , 不具 有证据 能 颁布并 由国会投票通过 的证据规则 , 适用于美 国联 力 。而证人 马克 ・ 福尔曼警探也被辩方律师指证有 邦法 院审理 的民事 和刑事案件 。美 国各州基本拥 种族歧视 之嫌 , 其证言效力大打折扣。后经陪审团 有各 自的《 证据法》 , 但相 当多的州 的证据法都是以 评议 , 法官认为警探 没有 取得搜查令 的情况下 , 私 闯民宅寻取 案件证 据 , 根 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该 《 联邦证据规则》 为蓝本 的 , 故《 联邦证据规则》 在美


美国《 联邦证据规则》 在 辛普森 案件 中的适 用
分, 四名警察来到死者尼克 尔前夫辛普森 的住宅 , 《 联邦证据规则》 分为十章 , 内容包括一般司法 在其 门外 发 现 辛普 森 汽 车 车 头 沾 有 血迹 , 车 道 上也 认知 、 证 据定义 和分类 、 证 据效力 、 证 人资格 和能

[证据,美国,私人]美国私人非法获取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

[证据,美国,私人]美国私人非法获取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

美国私人非法获取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侦察机关负有收集证据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侦察机关取证手段的欠缺,以及侦查人员在办理具体案件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惰怠情绪等原因,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并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所以,私人所收集的本案证据,对于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具有查漏补缺、完善证据链的作用。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并且在有的案件中,私人收集的证据对于案件的定罪量刑还能够成为关键性的证据。

因此,不论学界赞同或者反对私人的获取证据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该行为己经成为侦察机关取证行为的必要补充。

当然,对于私人获取证据的性质,还应当进行深入探讨。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私人获取证据的行为之中,最重要的是如果私人非法获取证据时,该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也就是证据的可采性问题。

目前学界探讨最多的是侦察机关违法取证问题,私人也有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涉及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问题,即该规则的排除范围是指仅仅排除侦察机关非法获取的证据,还是不论证据提供主体为何人,凡是以非法方式获取的证据都要被统统排除?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以美国法为借鉴,探讨私人非法获取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以供立法与司法参考。

一、我国私人非法获取证据证明力的立法与司法现状在我国,对于私人非法获取证据是否应当排除的问题,不论是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与学术研究中均比较混乱,亚待对此进行厘清,以此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新刑事诉讼法的全面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己经成为我国学术界与实务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但是,该规则仅仅是指在庭审阶段中法院排除侦查机关所非法获取的证据,私人非法获取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在我国的学术界与实务界并没有受到普遍的关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该问题的发生频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该证据由私人非法获取后,主动交给司法机关使用,或者司法机关在发现私人非法获取的证据之后,将该证据的证据能力依法进行认定,以此作为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在个别案件中,私人所非法获取的证据还能够成为查明案件事实的关键证据。

美国形成的证据认证怎么办

美国形成的证据认证怎么办

美国形成的证据认证怎么办
根据国际惯例和中国领事实践,办理中领馆认证的目的是使美国出具的公证书等能在中国境内被相关部门承认并且具有法律效力,不致因怀疑文书上的印章和签字是否属实而影响文书的法律效力。

在中国境内的诉讼案件中,根据相关法律,对境外形成的证据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第十一条进行领馆认证,此条《证据规则》明确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我们提供相关的中国领事馆认证服务,而这些文书将先在美国当地公证员(Notary Public)公证,并在县书记员(County Clerk)认证后在所在州州务卿认证,最后递交中国总领事馆进行认证。

所需材料
(一)拟认证的文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二)本人有效护照原件及带照片资料页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三)如办理公司营业执照文件认证,还应提交公司法人代表的护照或驾照复印件及能证明公司法人代表身份的公司文件。

来源于:/html/cjwt/5853.html。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黄玉敏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5期摘要美国的证据制度规则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又是其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证明规则。

它是指对于国家侦察人员非法获得的证据给予排除的证据制度,包括违反正当程序或通过非法行为获得的证据制度、毒树之果等。

证据规则制度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由和人权的追求,具有其特殊的独立价值。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评析,从中借鉴有益经验以完善中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毒树之果形式主义实质主义中图分类号:D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014-02一、对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的评析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制度:(一)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的排除美国联邦宪法第五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自证其罪;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

”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就是指违反这条规定而取得的被告人陈述。

不得自证其罪是英美法系对抗诉讼中当事人的重要权利,被诉人的犯罪承认、供诉都有可能在侦查人员违背本人意思的强制下取得的,例如强迫、引诱、威胁等非法手段都会导致非法言词证据的产生。

非自愿自白排除规则是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其宗旨在于保证自白的自愿性。

根据这条原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了保障自白自愿的规则,最典型的是米兰达规则,开创了对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讯问时必须明确给出米兰达警告的先例。

米兰达警告要求在第一次讯问时必须明确告诉被逮捕人: (1)你有权保持沉默;(2)如果你选择回答,那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会被用作对你不利的证据;(3)你有权在审讯时有律师在场;(4)如果你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你指定律师。

这一判例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纳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情况构成“非自愿”,即要在完全了解自己的个人权利的情况下所做出的陈述才是“自愿的”。

美国刑事诉讼的主要证据规则

美国刑事诉讼的主要证据规则

美国刑事诉讼的主要证据规则法律的裁决离不开证据的⽀持,美国融合⾃由⼼证和法定形式这两⼤类别证据制度的诉讼习惯和证据规则,充分发挥了两种证据制度的优势,既从形式上限制了法官采集证据以及判断证据证明⼒的专横权⼒,同时⼜为法官依照理性思维和信念认定案件真实留下了⼀定的空间,为实现认定事实真相、公正处理案件的诉讼⽬标提供了更⼤的可能性。

美国⽬前施⾏的证据规则主要以⼗七、⼗⼋世纪的判例为基础,其中相当部分是长期审判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司法诉讼有着直接⽽天然的联系。

因此这些证据规则相当精细、具体,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从实际运⽤的情况来看,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证据规则是以下⼏种:最佳证据规则。

⼜称“原始⽂书规则”,即认为原始⽂字材料(包括录⾳、录相、摄影材料等)作为证据其效⼒优于它的复制品,因⽽是最佳的。

排除规则。

它是英美证据法上关于证据可采性的⼀项主要法则。

依据这⼀规则,某些事实和材料不具有诉讼证据资格,不能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其中最典型的是以⾮法⼿段取得的证据。

例如,通过暴⼒、威胁、引诱、欺诈等违法⼿段获得的被告⼈⼝供,不能作为认定被告⼈有罪的证据;违宪搜查和没收所得的证据不得在法院中采⽤等等。

排除规则的⽬的,主要是排除某些虚伪的情况和事实,避免认定案情时发⽣错误。

传闻规则。

⼜称分析法则,是美国证据法上最重要的证据排除规则。

所谓“传闻”,是指证⼈在审判或听证中作出的陈述,不是来⾃亲⾝经历,⽽是道听途说。

预防规则。

它⼜称防⽌规则,是为了防⽌出现伪证,预先规定在提出特定形式的证据时必须以某种保证性⽅式作为预防措施,否则该种证据就不具有可采性,如证⼈在提供证⾔时必须宣誓,对证⼈的询问必须个别进⾏等,以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数量规则。

该规则主要规定某些事实和材料必须有另外的证据作为佐证才能被采纳为诉讼证据。

优先规则。

根据这⼀规则,某些事实和材料在证明案件事实⽅⾯较之其他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时,应优先于其他事实和材料⽽提出,例如证明⽂书的内容时,应优先提出其原本。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

----------------------- Page 1----------------------- ----------------------- Page 2-----------------------外国刑事诉讼法典系列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卞建林译----------------------- Page 3-----------------------序一切事物只有互相比较才能见差别长短,只有互相借鉴才能促发展进步。

法制建设也是如此。

中国法制建设,包括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的改革和健全,既要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应当研究外国的法制建设情况,借鉴他们的经验,以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正因为如此,由我主持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在原来《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若干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典组织翻译出版,《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感谢卞建林博士对这部法典的翻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由于美国的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规定得比较原则,比较简明,不象大陆法系国家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那样系统全面,为了使读者概括了解这两部规则,我们请他对美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作一简介。

卞建林博士曾于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进修一年,对美国刑事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有比较系统的研究,相信他的介绍定会有助于读者对美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了解。

最后,我们感谢美国福特基金会对《美国联邦刑事诉讼----------------------- Page 4-----------------------规则和证据规则》的出版予以资助。

陈光中1996年1月----------------------- Page 5-----------------------目录1目录美国刑事诉讼简介................................................ (1)联邦刑事诉讼规则 ............................................. (35)第一章范围、目的和结构 ................................. (35)第1条范围 ............................................. (35)第2条目的和结构 .................................... (35)第二章预备诉讼 ............................................. (36)第3条控告 ............................................. (36)第4条根据控告签发逮捕令或传票 ............... (36)第5条在治安法官前初次聆讯 ..................... (37)第5.1条预备审查.................................... (39)第三章大陪审团起诉书和检察官起诉书 ......... (41)第6条大陪审团 ....................................... (41)第7条大陪审团起诉书和检察官起诉书 ......... (45)第8条共同犯罪和共同被告 ........................ (47)第9条根据大陪审团起诉书或检察官起诉书签发逮捕令或传票 .................. (47)第四章传讯和准备审判 .................................... (50)----------------------- Page 6-----------------------2目录第10条传讯............................................. (50)第11条答辩............................................. (50)第12条审判前的书状和申请;辩护和异议...... (54)第12.1条通知不在犯罪现场 ..................... (56)第12.2条通知作精神病辩护或者专家关于被告人精神状况的证词 ........................ (58)第12.3条通知以公共权利为由辩护 ............ (59)第13条将大陪审团起诉书或检察官起诉书合并审理....................................... (60)第14条将可能有不公正影响的共同诉讼分开....................................... (61)第15条证据保全....................................... (61)第16条透露和审查.................................... (63)第17条传票............................................. (67)第17.1条庭审前会议 .............................. (69)第五章审判地点 ............................................. (70)第18条起诉和审判地点.............................. (70)第19条(已废除).................................... (70)第20条为答辩和判刑而移送........................ (70)第21条为审判而移送................................. (71)第22条申请移送的时间.............................. (72)第六章审判 ................................................... (73)第23条陪审团审判或法庭审判..................... (73)----------------------- Page 7-----------------------目录3第24条审判陪审员.................................... (74)第25条法官;无资格................................. (75)第26条作证............................................. (75)第26.1条确定外国法律 ........................... (75)第26.2条提供证人陈述 ........................... (76)第27条官方记录的证明.............................. (77)第28条译员............................................. (77)第29条申请宣判无罪................................. (77)第29.1条终结辩论 ................................. (79)第30条指示............................................. (79)第31条裁决............................................. (79)第七章判决 ................................................... (81)第32条课刑和判决.................................... (81)第32.1条撤消或变更缓刑或监视释放 ......... (85)第33条重新审判....................................... (86)第34条阻止审判....................................... (86)第35条纠正课刑....................................... (86)第36条文字错误....................................... (87)第八章上诉(已废除) .................................... (88)第37条提起上诉;申请调卷令(已废除)...... (88)第38条延期执行....................................... (88)第39条上诉监督(已废除)........................ (89)第九章补充诉讼和特别诉讼 .............................. (90)----------------------- Page 8-----------------------4目录第40条提交另一地区................................. (90)第41条搜查和扣押.................................... (91)第42条刑事藐视法庭(罪)........................ (96)第十章一般规定 ............................................. (97)第43条被告人到庭.................................... (97)第44条获得律师和被指定律师的权利............ (98)第45条期间............................................. (98)第46条从监狱释放 ................................. (100)第47条申请 .......................................... (102)第48条撤消 .......................................... (102)第49条文件的送达和存档 ........................ (102)第50条案件日程表;及时处理的计划 ......... (104)第51条不必要的例外 .............................. (104)第52条无害错误和明显错误 ..................... (104)第53条法庭内行为规则 ........................... (104)第54条适用范围和例外 ........................... (105)第55条记录 .......................................... (107)第56条法院和书记官 .............................. (108)第57条地区法院制定规则 ........................ (108)第58条轻罪和其他轻微犯罪的程序 ............ (108)第59条生效日期 .................................... (113)第60条标题 .......................................... (113)联邦证规则...................................................... (114)----------------------- Page 9-----------------------目录5第一章一般规定............................................. (115)第101条适用范围....................................... (115)第102条目的和结构.................................... (115)第103条关于证据的裁定.............................. (115)()错误裁定的后果.................................... (115)a(1)异议................................................... (115)(2)提供证明............................................. (116)()关于提供证据和裁定的记录 .................. (116)b()陪审团审理.......................................... (116)c()显见错误 .......................................... (116)d第104条初步询问....................................... (116)()关于可采性的一般询问........................... (116)a()以事实为条件的相关性 ........................ (116)b()陪审团审理.......................................... (116)c()被告人作证 ....................................... (117)d()重要性和可信性.................................... (117)e第105条有限的可采性................................. (117)第106条书面或录音证词的剩余部分或相关部分....................................... (117)第二章司法认知............................................. (118)第201条关于裁判事实的司法认知.................. (118)()适用范围............................................. (118)a()事实种类 .......................................... (118)b----------------------- Page 10-----------------------6目录)任意采用............................................. (118)(c()强制采用 .......................................... (118)d()被听证的机会....................................... (118)e()采用司法认知的时间.............................. (118)f()指示陪审团 ....................................... (118)g第三章民事诉讼中的推定................................. (120)第301条民事诉讼中推定的一般规定............... (120)第302条民事诉讼中州法的适用性.................. (120)第四章相关性及其限制.................................... (121)第401条 "相关证据"的定义........................ (121)第402条相关证据一般可以采纳;无相关性的证据不能采纳................................. (121)第403条因偏见、混淆或浪费时间而排除相关证据... (121)第404条品格证据不能采纳来证明行为;例外;其他犯罪.............................. (121)()品格证据的一般规定.............................. (121)a(1)被告人的品格....................................... (122)(2)被害人的品格....................................... (122)(3)证人的品格.......................................... (122)()其他犯罪、错误或行为 ........................ (122)b第405条证明品格的方法.............................. (122)()名声或评价.......................................... (122)a----------------------- Page 11-----------------------目录7()特定行为实例 .................................... (122)b第406条习惯;日常工作.............................. (123)第407条随后的补救措施.............................. (123)第408条和解和要求和解.............................. (123)第409条支付医疗或类似费用........................ (123)第410条答辩、答辩讨论和有关陈述不可采纳....................................... (124)第411条责任保险....................................... (124)第412条性犯罪案件;与被害人过去行为相关....................................... (125)第五章特权................................................... (127)第501条一般规则....................................... (127)第六章证人................................................... (128)第601条关于证人能力的一般规则.................. (128)第602条缺乏亲身体验................................. (128)第603条宣誓或郑重声明.............................. (128)第604条译员............................................. (128)第605条法官作为证人的能力........................ (129)第606条陪审员作为证人的能力..................... (129)()参加审理 .......................................... (129)a()对陪审团裁决或起诉书合法性的调查 ...... (129)b第607条谁可以提出质疑.............................. (129)第608条关于证人品格和行为的证据............... (129)----------------------- Page 12-----------------------8目录)关于品格的评价证据和名声证据 ............ (129)(a()行为的具体实例 ................................. (130)b第609条以曾被定罪的证据提出质疑............... (130)()一般规则 .......................................... (130)a()时间限制 .......................................... (131)b()赦免、撤消或证明恢复名誉的效果 ......... (131)c()未成年人的裁判 ................................. (132)d()上诉未决 .......................................... (132)e第610条宗教信仰或主张.............................. (132)第611条询问和举证的方式和次序.................. (132)()法庭控制 .......................................... (132)a()交叉询问的范围 ................................. (132)b()诱导性问题 ....................................... (133)c第612条使用书面材料来唤醒记忆.................. (133)第613条证人先前的陈述.............................. (134)()就证人先前的陈述进行询问 .................. (134)a()有关证人先前陈述不一致的外部证据 ...... (134)b第614条法庭传唤和询问证人........................ (134)()法庭传唤证人 .................................... (134)a()法庭询问 .......................................... (134)b()异议 ................................................ (134)c第615条排除证人....................................... (134)第七章意见证据和专家证词.............................. (136)----------------------- Page 13-----------------------目录9第701条一般证人的意见证词........................ (136)第702条专家证词....................................... (136)第703条专家意见证词的基础........................ (136)第704条关于最终争议的意见........................ (136)第705条公开专家意见所依据的事实和数据...... (137)第706条法庭指定专家................................. (137)()指定 ................................................ (137)a()补偿 ................................................ (137)b()将指定公开 ....................................... (138)c()当事人自己选择专家 ........................... (138)d第八章传闻证据............................................. (139)第801条定义............................................. (139)()陈述 ................................................ (139)a()陈述者 ............................................. (139)b()传闻................................................... (139)c()不是传闻的陈述 ................................. (139)d(1)证人的先前陈述.................................... (139)(2)为对立当事人承认................................. (139)第802条传闻证据规则.............................. (140)第803条传闻证据的例外;陈述者可否作证无关紧要.................................... (140)(1)表达感觉印象....................................... (140)(2)刺激的发泄.......................................... (140)----------------------- Page 14-----------------------10目录(3)当事存在的精神、感情或身体状态............ (140)(4)出于医疗诊断或治疗目的的陈述............... (141)(5)被记录的回忆....................................... (141)(6)关于日常行为、活动的记录..................... (141)(7)在第(6)项规定的记录中缺乏记载 ......... (141)(8)公共记录或报告.................................... (141)(9)重要统计资料....................................... (142)(10)缺乏公共记录或没有记载 ..................... (142)(11)宗教组织的记录 ................................. (142)(12)婚姻、洗礼或类似证明 ........................ (143)(13)家庭记录 .......................................... (143)(14)反映财产利益的文件记录 ..................... (143)(15)文件中反映财产利益的陈述 .................. (143)(16)在陈年文件中的陈述 ........................... (143)(17)市场报告,商业出版物 ........................ (144)(18)学术论文 .......................................... (144)(19)关于个人或家庭历史的名声 .................. (144)(20)关于边界和一般历史的名声 .................. (144)(21)性格方面的名声 ................................. (144)(22)先前定罪的判决 ................................. (145)(23)关于个人、家庭、或一般历史、或边界的判决 .................................... (145)(24)其他例外 .......................................... (145)----------------------- Page 15-----------------------目录11第804条传闻证据的例外;陈述者不能到庭作证....................................... (145)()不能出庭的定义.................................... (145)a()传闻证据的例外 .................................(146)b(1)先前证词............................................. (146)(2)临终陈述............................................. (146)(3)对己不利的陈述.................................... (147)(4)关于个人或家史的陈述........................... (147)(5)其他例外............................................. (147)第805条传闻中的传闻................................. (148)第806条攻击和支持陈述者的可信性............... (148)第九章鉴定和辨认.......................................... (149)第901条要求鉴定或辨认.............................. (149)()一般规定............................................. (149)a()说明 ................................................ (149)b(1)具有知识的人的证明.............................. (149)(2)对笔迹的非专家意见.............................. (149)(3)由审判者或专家证人进行比较.................. (149)(4)与众不同的特征或类似品质..................... (149)(5)声音辨认............................................. (149)(6)声音通话............................................. (149)(7)公共记录或报告.................................... (150)(8)陈年文件或数据汇编.............................. (150)----------------------- Page 16-----------------------12目录(9)过程或系统.......................................... (150)(10)法律或规则规定的方法 ........................ (150)第902条自我鉴定....................................... (150)(1)国内盖有印章的公文.............................. (151)(2)国内未盖印章的公文.............................. (151)(3)外国公文............................................. (151)(4)经证实的公共记录的副本........................ (151)(5)官方出版物.......................................... (151)(6)报纸和期刊.......................................... (152)(7)商品注册或类似标记.............................. (152)(8)被承认的文件....................................... (152)(9)商业票据和相关文件.............................. (152)(10)根据国会立法推定 .............................. (152)第903条不必要有补强证人证词..................... (152)第十章文字、录音和照相的内容........................ (153)第1001条定义 .................................... (153)(1)文字和录音.......................................... (153)(2)照相................................................... (153)(3)原件................................................... (153)(4)复制品................................................ (153)第1002条要求原件 .................................... (153)第1003条复制品的可采性 ........................... (154)第1004条其他关于内容的证据的可采性 ... (154)----------------------- Page 17-----------------------目录13(1)原件遗失或毁坏.................................... (154)(2)原件无法获得....................................... (154)(3)原件在对方掌握中................................. (154)(4)附属事项............................................. (154)第1005条公共记录 .................................... (154)第1006条摘要 .......................................... (155)第1007条当事人的证词或书面承认 ............... (155)第1008条法庭和陪审团的职能 ..................... (155)第十一章综合规则.......................................... (156)第1101条规则的适用性 .............................. (156)()法院和治安法院.................................... (156)a()诉讼范围 .......................................... (156)b()关于特权的规则.................................... (156)c()不适用规则的情况 .............................. (156)d()部分适用的规则.................................... (157)e第1102条修改 .......................................... (158)第1103条标题 .......................................... (158)----------------------- Page 18-----------------------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1美国刑事诉讼简介在法律传统上,美国源自英国普通法系,实行判例制度,没有系统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

论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专家证据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完善的借鉴意义

论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专家证据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完善的借鉴意义

论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专家证据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完善的借鉴意义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100000摘要: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专家证据在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家证人具有外行法官所欠缺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训练,在各种诉讼中发挥作用的专家类型不计其数。

然而专家证人资格的审查以及证言的可采性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需要回应的关键问题,美国专家证据迂回的发展史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家证据;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司法鉴定制1.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专家证据概述美国证据法是美国法律体系中的点睛之笔,正是有了证据法才能够有效凸显律师在法律过程之中的作用,彰显法律的公平性。

在1923年的Frey v. United States一案中,法庭首次对出庭专家证人的资格进行了限制,而且还对专家证言的内容进行了限制。

在这一案中,对Frey 的判决维持原审法院判决,但由此创制的Frey规则到1975年国会批准联邦证据规则时已被大多数司法辖区采纳,通常要求采“要求新颖科学证据获得该领域的普遍认可”这一简略形式。

1993年联邦最高法院通过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案介入,并有史以来首次就专家证据的可采性标准和Frey规则在联邦辖区的地位以及联邦证据规则第702条的释义问题作出裁决。

这一案件后,相关人员对法院判决做出一定思考:法庭不是光看专家得出的结论,还应考虑专家得出该结论的“方法”。

1.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不足司法鉴定是由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的专家,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专家意见。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发表的有关司法鉴定中制度的论文和专著,比较一致地认为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在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问题。

2.1当事人只能聘请专家辅助人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与联邦证据规则相比,可以称之为不平等的诉讼模式。

不论是新刑诉法还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0年10月颁布、2013年年初实施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247条,均表示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时,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但作为被控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则不享有自行聘请鉴定人的权利。

论美国专家证言的采信规则

论美国专家证言的采信规则

鉴定制度Forensic System论美国专家证言的采信规则金雷霆1,李红2(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2.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上海200031)摘要:专家证言是对发生在既往的其他证据资料进行现实加工之后的成果,与其他证据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美国专家证言制度经过20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规则。

通过对美国专家证言采信规则的形成与发展中的“弗莱伊”规则、“道伯特”规则等判例法规则和联邦证据规则立法的分析,对我国鉴定意见的采信规则的完善提出建议。

尤其在鉴定意见的实质性性审查方面,不仅应当建立详细的审查标准,而且应当在诉讼程序中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比如鉴定人强制出庭制度和庭前鉴定意见证据交换规则等。

关键词:专家证言;鉴定意见;审查标准;采信规则中图分类号:DF8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18.02.003文章编号:1671-2072-(2018)02-0020-08The Admissibility of Testimony by Expert Wit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JIN Lei-ting 1,LI Hong 2(1.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0042,China;2.People ’s Court of Xuhui Shanghai,Shanghai 200031,China )Abstract :Testimony by expert witnesses is a product of processing of evidence or data occurring in the past,therefore ithas unique features compared with other kinds of evidence.After 200years of development,the rules for expert testimony have come into a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form.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rules for acceptance of judicial appraisal opinions in judicial practice by analyzing the standard of admitting expert evidence in c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such as the Frye Rule,the Daubert Rule,and the federal rules of expert witnesses.In particular,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xamination of the judicial appraisal opinions.To be specific,we should not only make detailed rules for examination,but also establish standards and relevant procedures,such as evidence exchange and compulsory courtappearance by appraisers.Keywords:expert testimony;appraisal opinions;standard of examination;admissibility of evidence收稿日期:2018-01-10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0707)作者简介:金雷霆(1992—),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专家证人制度研究。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法学研究 。
安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而博 伊德 诉 合 众 国案 在 之 后 的 适 用 是 非 常有 限 的, 并且在 1 9 0 4年 , 法 庭 在 审 理 亚 当斯诉 纽 约 州 ( A d a m s v .N e w Y o r k 1 9 2 U .S . 3 8 3[ 1 9 1 4 ] ) 一 案 时, 大法 官们 均拒 绝 运 用 基来自于 宪法 第 四条 修 正 案
的非法证 据排 除规 则 , 坚持遵 守 普通 法规则 , 认 为 不 管证 据是 怎样 获得 的 , 都 一律 可 以被采 纳适 用 。
避免违反宪法第五修正案 。然而 , 在联邦最高法
院对 米 兰 达 诉 亚 利 桑 那 州 ( Mi r a n d a v .A r i z o n a
的逐 步 完 善 。
[ 关键词 ] 非法证据 ; 排 除规则 ; 完 善
[ 中图分类号 ] D 9 1 5 . 1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1— 5 3 3 0 ( 2 0 1 4 ) 0 6— 0 0 2 9— 0 6
非 法证 据 排 除 规 则 首 创 于美 国 , 其 已形 成 了 完 整严 密 的制 度体 系 , 几 乎 成 为 了美 国刑 事 诉讼 制度 的重 要 标 志 , 与 世 界 其 他 国家 的 非 法 证 据 排 除 规则 相 比具有 系 统化 、 清 晰化 、 配 套制 度 完善 化
的特 点 。而 我 国 的非 法 证据 排 除规 则则 处 于 刚刚
罪) 、 第六 修正 案 ( 律师 在 场权 ) 获 得 的证 据 , 以及
违 反 正 当程序 获得 的证 据 均不 予采 纳 。虽然 在美

美国证据法视野下的习惯和操作规程证据规则

美国证据法视野下的习惯和操作规程证据规则
定 , 且还 包括 程序 性规 定 。在立 法上 对 习惯和操 而
《 联邦 证据 规 则》 行 为 人 过 去行 为 的证 据 划 将 分 为 品性证据 和 习惯 和操作 规程 证据 , 这些 证 据往
往用 于证 明 目前 的 行 为 与过 去 的 行 为 保 持 一 致 。

作规 程做 出规 定并 在 司法 实 践 中适 当运 用 该 规 则 对 于合理认 定 案 件 事 实具 有 重要 意 义 。我 国现 行
[ 文献标识码 ] A
词上略有改变以外几乎照搬 了《 联邦证据规则》 对
习惯 和操 作规 程证 据 的规定 。 《 邦证 据 规 则 》 则 4 6规 定 :关 于某 人 的 联 规 0 “ 习惯 或某 组织 的操作 规 程 的证 据 , 不论 是否 得到证 实或 有无 目击 证人 在场 , 于证 明该人 或该 组织 在 对 具体 场合 下 的行 为符合 其 习惯或 操作 规程 , 是相 关
的。 ① ”
[ 文章编号 ]0 8 6 8 2 1 ) 5 10—0 10 —8 2 (0 10 —0 0 6
习惯 和操作 规程 证据 规则 是美 国《 邦证 据规 联 则》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该 证据 规则 占有 非常 重要 的
地位 , 以至 于众 多的判例和学者 的专著均 与之相
关 。习惯 和操作 规 程 证 据 规 则 不仅 包 括 实 体 性规
b e ade o g te t n i ia nAmei n lg l ytm ,t eu eo vd n eo a i a dr uiepa t eh sb e ie enp i n u h atn i Chn .I o n rc a se a e s h s fe ie c fh bt n o t rci a e n gv n n c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主要内 容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主要涉及证据的种类、证明标准、传闻证据等方面。 在证据种类方面,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详细规定了各类证据的效力、采纳 标准和排除规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传闻证据、品格证据和类似事实证 据等。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
在证明标准方面,美国《联邦证据规则》采用了“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 根据这一标准,公诉方必须排除所有合理的疑问,使陪审团能够确信被告人的罪 行。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
在传闻证据方面,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规定,传闻证据必须是在法庭上直 接感知或由在场证人转述的证据,以区别于书面材料或第二手证据。
证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及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 在法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和采纳是决定案件结果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 中,证据规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作为全球范围内最 具影响力的证据规则之一,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
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制定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 全球证据立法的启示,并针对我国证据立法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我国证据立法的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案
此外,我国证据立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虽然已经有一些基本的证据规则, 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模糊和不明确的地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联邦 证据规则》中对于各种证据的采纳标准和程序的规定,对我国证据立法进行进一 步完善,使其更加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五、我国证据立法的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案
总之,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证据规则之一,其制定 背景、内容、特点以及对全球证据立法的启示,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对 于我国来说,完善证据立法需要不断努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 况,以制定出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证据法律体系。

美国证据法上的辨认和鉴真规则

美国证据法上的辨认和鉴真规则

1 一般的辨认和鉴真规则美国法律上的辨认和鉴真规则是美国联邦法律继承的应用法规则。

法官在接受和判断材料作为证据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则。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确保对争议的调查历来采取的一贯、合理的方式,以助于有序和有效地向法院提交证据。

通常情况下,辨认和鉴真规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条:-文件鉴定(Authentication of Documents):当提出需要鉴定的文件时,法官应尽力鉴定其真实性。

-检验证人证言(Testing the Credibility of Witnesses):法官可以根据所听取的证人的证言,对该证人进行检验,认定其真实性,以便决定是否采纳作为证据。

-物证辨识(Identification of Items of Physical Evidence):法官需要确保提出的物证与指定的文件有关,并供和反对方参考。

-实践及自证(Practice and Self-Authentication):一些材料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如用某一种方法证明其来源、真实性或结构,无需另外检验。

-鉴定法院文件凭证(Identification of Court Records and Documents):当涉及需要鉴定的法院文件凭证时,法官可以依据文件凭证的来源、真实性、完整性及其他特征来确定其有效性。

2 联邦证人证言规则联邦证人证言规则(联邦法典第605节)用于决定某一证人的证言是否可以被采纳,该规则规定,除非其有效证据证明不可信,否则可以接受该证人的证言。

根据这一规则,法官可以判断证人的证言是否具有可信性和可靠性。

证人应证鉴证言的实际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根据证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口型等来判断证言是否可靠,以及证言的可靠性有多高。

当事人也可以凮引证人的行为给证言的可信性带来影响的事实,也可以质疑某一特定方面的话语,来影响证人的口述的可靠性。

此外,任何证人受害期间的决定和回忆都可能影响其对于受害事件的口述可靠性,应当加之计量。

论美国专家证言的采信规则

论美国专家证言的采信规则

论美国专家证言的采信规则
金雷霆;李红
【期刊名称】《中国司法鉴定》
【年(卷),期】2018(000)003
【摘要】专家证言是对发生在既往的其他证据资料进行现实加工之后的成果,与其他证据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美国专家证言制度经过20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规则.通过对美国专家证言采信规则的形成与发展中的“弗莱伊”规则、“道伯特”规则等判例法规则和联邦证据规则立法的分析,对我国鉴定意见的采信规则的完善提出建议.尤其在鉴定意见的实质性性审查方面,不仅应当建立详细的审查标准,而且应当在诉讼程序中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比如鉴定人强制出庭制度和庭前鉴定意见证据交换规则等.
【总页数】8页(P20-27)
【作者】金雷霆;李红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8
【相关文献】
1.证据审查规则的内容及采信证据的适用规则 [J], 富鹏;张冲
2.如何建立我国鉴定结论采纳规则——以美国专家证言判断标准为参照 [J], 刘晓丹
3.美国法视域下被告人自白的采信规则--以联邦法院的判例演进为考察对象 [J], 王海
4.论英国专家证言的采信规则 [J], 赵丹
5.美国专家证言的可采性研究——以美国判例与立法的互动为中心 [J], 郭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证据法上的辨认和鉴真规则

美国证据法上的辨认和鉴真规则

美国证据法上的辨认和鉴真规则
徐磊;敖意
【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0)005
【摘要】展示性证据的辨认和鉴真是美国证据法上的一项重要规则。

在法官采纳展示性证据之前,证据提出者必须证明其所提出的展示性证据就是其所主张的那些东西而不是别的,这一证明过程便是展示性证据的辨认和鉴真,它是展示性证据可采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项旨在为证明奠定基础的证明性规则,辨认和鉴真是证据法向证据提出者施加的一种负担。

尽管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规定了几种辨认和鉴真的方法,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有必要将其类型化,因为辨认和鉴真规则构成诉讼证明之基石。

【总页数】6页(P96-100,112)
【作者】徐磊;敖意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713
【相关文献】
1.美国合同法上的口头证据规则 [J], 杨志利
2.论美国证据法上的传闻证据规则 [J], 易明;梁鹏
3.实物证据庭审质证规则研究——以美国鉴真规则的借鉴为视角 [J], 孙锐
4.对我国实物证据鉴真规则构建的反思--以美国证据法中的鉴真规则为参照 [J], 付刘聖佳
5.我国电子证据鉴真规则研究 [J], 田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证明力规则检讨

证明力规则检讨

作者: 李训虎[1]
作者机构: [1]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版物刊名: 法学研究
页码: 156-17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证据法;证明力规则;证据能力;主体性
摘要:中国的司法实践对证据的证明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呼唤证明力规则、创造证明力规则并实践证明力规则。

然而,当下的证据法学界对证明力规则往往持一种简单化的批判态度,其对于证明力规则的理性总结与学理思考相较于司法实务界倾注的努力不相适应。

在以证明力为导向的证据法中,证明力规则的产生是一种必然。

在证明力规则问题上,中国证据法学者在理论层面缺乏主体意识,但法律条文以及司法实践却显示了相当程度的主体性并保持了韧性。

(美)伊曼纽尔证据法概要

(美)伊曼纽尔证据法概要

(美)伊曼纽尔证据法概要
伊曼纽尔证据法,也被称为美国联邦证据法,是美国联邦法院系统中的一套规则,用于确定和管理在联邦法庭中使用的证据。

该法律体系旨在确保公正的审判过程,并确保在法庭上提交的证据是可靠和合法的。

伊曼纽尔证据法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根据该法律,只有符合特定标准的证据才能被接受为有效证据。

这些标准包括可靠性、合法性和适用性。

例如,证人的证言必须基于其个人知识和经验,并且不能包含未经验证的 hearsay(传闻)信息。

伊曼纽尔证据法还规定了一些特定的规则和例外情况。

例如,它包括一些关于特定类型证据的规定,如电子证据、专家证人证词和前科证据。

此外,该法律还规定了一些关于证据的收集、保留和呈现的程序规则,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总的来说,伊曼纽尔证据法对于美国联邦法庭中的证据处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确保了公正的审判和证据的可靠性,以维护司法系统的正义和公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威格摩尔欣赏本书广博的内容并认为其对律师很有帮助,并不吝溢美之词:“这部专论论述详尽,视角新颖,效用广泛,宣称目的有益。”[20]然而,威格摩尔亦认为,“部分内容糟糕透顶”,其主张“并非为正统的、传统的普通法所知”,是一种“道德背叛”(moral treason),并且采纳这一建议将“破坏整个证明制度”。[21]理由简明扼要:
毫无疑问,当下美国证据法是以可采性为核心构建的,其“核心假设即为可采性规则”,[3]或者可以说,美国证据法“法典化的基础是存在着区别于其他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则的独特证据规则:证据的可采性规则”。[4]然而,问题在于,难道能够仅仅以此来否定中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
单纯的逻辑学知识就可以给上述问题一个否定的答案,美国的做法不过是例证,例证并不能证成我们应当采取美国的做法。尽管,这样一种简洁的回答逻辑力量强大,但在当下取法英美几乎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情形下,却难以具有压倒性的说服力。由此,系统研究中国证据法实践中的证明力规则,考察其运行状况、产生背景及其根源就成为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考察、还原被学者视为摹本或者参照物的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亦是厘清上述问题的重要环节。
因此,与证据相关的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规则就是,人类必须拥有适合于事实性质的最大可能的证据;因为法律的设计就是为了达到对权利问题的严格证实,没有了事物性质所能拥有的最佳证据,也就无法证实某个事实。[8]
这段话为研究最佳证据规则或者吉尔伯特证据法思想的学者经常引用,[9]可谓该书的核心观点。在这本专著中,吉尔伯特依据证据的证明力划分了不同种类的证据,构建了一个详细的等级序列。按照吉尔伯特的划分,书面证据的证明力高于非书面证据的证明力,在书面证据中,封印文书的证明力高于非封印文书的证明力并且官方封印文书的证明力高于私人封印文书的证明力。在官方文书中,报告的证明力高于其他证据的证明力,其中立法机关和王室法院(kings, courts of justice)的法律备忘录具有最高的证明力。[10]同时,尽管认为报告的复制件有证明力,但明确指出,复制件的复制件是没有证明力的(a copy of copy is no evidence),因为复制件的复制件不是最佳证据(a copy of a copy cannot be the best evidence)。[11]另外,吉尔伯特认为当证人出庭作证时,两个证人宣誓后作证的证明力高于单个证人并且一个肯定性的证人能够抵消几个否定性的证人。[12]可以说,该书集中体现了吉尔伯特最佳证据规则的思想。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摩尔试图根据不同证据的具体情况建构一个详尽的证明力规则。尽管这样一种努力值得赞赏,然而,自摩尔之后,就几乎没有人再努力捍卫证明力规则或者解释其如何应用了。
(三)证明力规则的没落
尽管摩尔的著作空前绝后,但却生不逢时。在摩尔著作出版之后,当时证据法学界执牛耳者威格摩尔即撰文对其作出评论。尽管只有短短的两页纸,但就在这短短的两页纸中,威格摩尔对摩尔建构的证明力规则作出一锤定音的评价,使其几乎没有产生多少影响即被很快遗忘。
(二)证明力规则的中兴
在吉尔伯特的观点遭到边沁的猛烈攻击之后,很少有人再主张证明力规则,可以说,边沁之后,对于证明力规则的研究陷入一种沉寂状态。直到1908年出版的“空前绝后”的摩尔的《事实或证明力与证据价值导论》(A Treatise on Facts or the Weight and Value of Evidence)。摩尔在著作开篇开宗明义:
二、证明力规则的历史
考察当下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必须将其放置在英美证据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予以理解,这不仅是因为很多当下的证明力规则是历史演进的产物,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只有梳理证明力规则的历史才能明晰证明力规则曾经的独霸天下以及当下的辉煌不再,才能理解证明力与证据能力在证据法中“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证明力规则的前世今生。由于难以详尽考察历史上美国证据法实践中的证明力规则,笔者转而以英美证据法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为例对英美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予以简要介绍。[6]
确实,即便在以可采性为核心构建证据规则的美国证据法以及证据法实践中,证明力规则并非遭到完全的否定与排斥,相反,其甚至占有一席之地。基于此,本文试图对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做一梳理,力图还原被学界大加批判的证明力规则在美国证据法中的图景,试图展示英美证据法学者对于证明力规则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作相应的评论,[5]并试图挖掘被学界批判的证明力规则依然在被我们神明化的美国证据法中占有一席之地意味着什么?
宪法中为什么要规定叛国罪不是本文要考察的内容,但规定叛国罪必须由两个证人予以证明则属于本文的考察范围。对于美国宪法为什么要这样规定,笔者并没有从权威的麦迪逊《制宪会议记录》[27]中找到缘由,不过,斯托里大法官(Justice Joseph Story)在其经典的《美国宪法评注》中作出说明:
(一)文本中的证明力规则[26]
在美国成文法体系中,宪法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但被奉若神明的美国宪法中却清晰地规定了证明力规则。《美国宪法》第3条第3款规定:“无论何人,如非经由两个证人证明他的公然的叛国行为,或经由本人在公开法庭认罪者,均不得被判叛国罪。”根据这一规定,单一证人的证言不足以认定被告人有罪,这一规定无疑是效力等级最高的证明力规则。
对双方来讲,对于任何事实问题的争论都可以通过诉诸司法当局而得到支持,如同法律问题因此而得到强化。本著作的架构在于通过展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官对于证据可信性与不可信之缘由以及确定证明力规则的分析来促进审判的准备工作、辩论以及事实问题的决定。[17]
秉承这一思想,摩尔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其证据法思想,总结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官的司法实践,详尽描述了各类证明力规则,主张构建以证明力规则为主导的证据法体系。[18]由于该书致力于帮助律师与法院评价证据,所以其内容上包罗万象,涵盖“不可反驳的证言”,“记忆”,从“证人偏见”到“声音与听力”,“味觉、嗅觉和触觉”,以及“天气”等等。此外,摩尔试图寻找支持证明力规则的判例,并引用判例说明如下一些判断:某人对于自身行为的记忆比他人对这些行为的记忆更为可靠;对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多事情的评价是不确切的;与一位逝者谈话的证言的证明力是微弱的;一个未受反驳的、中立的、不受质疑的证人证言至少具有一些证明力;先前曾提供矛盾证言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为零;证人的宣誓书容易滥用,因为它们很少为证人本人所起草。[19]
口供是所有证据中最弱和最值得怀疑的;容易通过圈套、虚假希望、允以好处或者威胁而获得口供;口供很少是精确的记忆或恰当准确的叙述;在性质上,口供不能通过其他否定性证据来反驳。还有,它很容易被伪造,却最难以防止。如果未经其他证据证实的秘密口供能够用来作为罪行的充分基础和证明,那么,没有原则的煽动分子或腐败的弄臣们可以控制最纯真的爱国者的生命,证明指控的虚假却没有什么办法。宪法再次明智地拒绝了允许单一证人的证词,无论该证词如何重要,可以充分确定可以同时激起受害人的私人荣誉和公众的敌意的罪行。必须是有两个证人一致证明同一公然的叛国行为,并且排除了所有合理异议。[28]
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 李训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的法律改革中,师法英美与效仿欧陆一直是学界两种不同的声音。近些年,在证据法学研究以及证据立法运动中,师法英美完全压过了效仿欧陆的呼声。正如有学者所言:“在我国当下的法学语境中,一种以移植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各项规则为标志的‘变法运动’正逐渐成为证据法学研究的主流倾向,以至于在证据法学论文和著作中出现了‘言必称英美’的现象。而大陆法系国家则被武断地视为‘不存在发达的证据法’的制度,其证据规则和证据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1]这样一种取向导致了当下的证据法学研究成为英美证据法尤其是美国证据法在中国的推演,进而,当下的证据立法运动成为域外证据法尤其是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在中国的移植嫁接。
三、证明力规则的文本与实践考察
尽管证明力规则遭到美国主流证据法学界批判、抛弃,但在美国的证据法实践中大量存在证明力规则。那么,这样一种存在呈现怎样一种状况呢?这样一种存在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这样一种存在是对《联邦证据规则》的颠覆还是补充呢?下文力图从文本以及层面切入对美国法中的证明力规则予以简要考察。
正是将吉尔伯特作为主要论敌,边沁通过其宏大的五卷本的《司法证据原理》(Rationale of Judicial Evidence)以及其他短篇著作中建构起被称为“法律思想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全面发展的证据和证明理论”。[14]边沁认为吉尔伯特“错误的直接来源是一个存在缺陷的分类体系,但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将证明力诉诸刚性规则规制的建议”。[15]吉尔伯特试图将事实认定诉诸一套精细规则的做法遭到边沁的猛烈攻击,边沁提出了与吉尔伯特针锋相对的观点。边沁几乎反对所有的证据规则,认为对可信性(credibility)、证明力(weight)和证据数量(quantum)进行规范的规则,都是有害的(mischievous),相反,边沁主张采取“不排除原则”(non- exclusion principle)。[16]边沁将自由证明作为证据评价的新基准,其中几乎没有证明力规则和可采性规则的存在空间。在对待证明力规则问题上,毫无疑问,边沁的观点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在这样一个以英美为师的学术背景中,观察学术界对于证据立法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都主张以可采性或者证据能力为中心构建中国的证据法。这与中国的司法实践形成了鲜明对比,观察当下的司法实践可以发现,中国的司法实践对证明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呼唤证明力规则、创造证明力规则并实践证明力规则。可以说,证明力规则在当下司法实践中产生有其必然性,是当下以证明力为导向的证据法的必然产物。[2]然而,证据法学者对以证明力为导向的中国证据法特别是在中国司法实践中长期运行的证明力规则持一种根本性的否定态度,甚至称之为法定证据制度的死灰在当下中国的复燃。证据法学者往往对证明力规则持一种批判态度,然而,证据法学者对于证明力规则的理性总结、学理思考与司法实务界对之倾注的努力并不匹配。
如果有一样东西是普通法法官制度和陪审团制度所代表的,那就是证据规则,由法官来决定和适用并且仅仅适用于法官的,仅仅是可采性规则;任何法律规则都不能对陪审团审查判断证明力或可信性予以限制。[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