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拉拉手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拉拉手教案标题:幼儿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拉拉手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2. 通过音乐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器。
2. 音乐曲目:选择欢快、节奏明快的儿童歌曲。
教学准备:1. 在教室内划定一个较大的圆圈,以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移动。
2. 确保音乐播放器能够顺利播放音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坐在教室内的圆圈中,向他们解释今天的活动是关于音乐游戏的。
2. 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他们喜欢的音乐和歌曲。
活动一:拉拉手游戏1. 解释游戏规则:当音乐响起时,幼儿们需要找到一个伙伴,并拉住对方的手。
他们可以选择与任何一个人搭档,但每个人只能拉住一个人的手。
2. 开始播放音乐,让幼儿们开始游戏。
确保音乐的节奏明快,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3. 随着音乐的进行,逐渐停止音乐。
当音乐停止时,幼儿们需要迅速找到另一个伙伴的手,并与之拉住。
4. 继续播放音乐,重复上述步骤,让幼儿们能够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互动。
5. 随着游戏的进行,可以增加一些变化,如要求幼儿们以特定的动作或姿势拉住对方的手。
活动二:音乐表达1. 停止音乐,让幼儿们坐下来。
2. 向幼儿们介绍一种音乐表达的方式,如舞蹈、手势或声音。
3. 播放音乐,鼓励幼儿们用他们选择的方式表达音乐的感受。
4. 逐个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音乐表达,同时其他幼儿们也可以观察和欣赏。
5. 鼓励幼儿们互相分享对彼此音乐表达的观察和感受。
结束活动:1. 让幼儿们坐下来,回顾整个音乐游戏的过程。
2. 与幼儿们一起总结他们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
3. 鼓励幼儿们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们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 观察幼儿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与幼儿们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游戏的喜好和收获。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入更多不同的音乐游戏,如音乐椅子游戏或音乐热土豆游戏,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社交能力。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并体验手拉手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2 通过手拉手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1.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室内布置:音乐玩具、手拉手玩具等。
2.2 教学材料:音乐CD、手拉手道具。
2.3 教学工具:音响设备、教学卡片。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3.2 手拉手游戏(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手拉手游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3.3 音乐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手拉手跳舞,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4 创意表达(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拉手的方式创造不同的动作,如模仿动物、植物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活动总结4.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4.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手拉手活动,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合作意识。
5.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内设置手拉手主题区域,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发挥,继续感受手拉手活动的乐趣。
5.3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第六章:活动目标6.1 加深幼儿对音乐手拉手活动的理解,提高合作意识。
6.2 通过音乐手拉手活动,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6.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6.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七章:活动准备7.1 教室内布置:音乐玩具、手拉手玩具等。
7.2 教学材料:音乐CD、手拉手道具。
7.3 教学工具:音响设备、教学卡片。
7.4 视频资料:关于手拉手活动的音乐视频。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小班音乐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介绍和学习拉拉手这一音乐活动。
通过拉拉手的动作配合音乐,既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要点和方法,全面提升小班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准备•音乐播放设备•绳子/布条等可作为拉拉手的材料•教室里有足够的空间供活动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向学生们解释拉拉手的定义和用途,强调其与音乐的关系。
–使用简单明快的音乐作为敲门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拉拉手动作–老师向学生们示范基本的拉拉手动作,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向的动作。
–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拉拉手动作练习,确保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3.音乐与拉拉手结合–老师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相应的拉拉手动作。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动作组合和变化。
4.小组合作–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拉拉手表演。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拉拉手的变化和衔接的思路,引导学生们设计自己的表演内容。
5.表演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拉拉手表演,其他组员可以用掌声和欢呼来鼓励表演者。
–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团队合作。
教学要点•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对拉拉手的兴趣•确保学生掌握拉拉手的基本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拉拉手动作的变化和组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注意事项•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课堂秩序和安全,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拉拉手活动中,包容差异,鼓励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上是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

小朋友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进展应变力量和合作力量,学习根据指令进行嬉戏,在手拉手的扩大、缩小,分散中让小朋友感受圆圈的变化,学念并理解儿歌《吹泡泡》,体验同伴一起嬉戏的欢乐,在嬉戏中留意自己和别人的平安,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拉拉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学习根据指令进行嬉戏,在手拉手的扩大、缩小,分散中让小朋友感受圆圈的变化,学念并理解儿歌《吹泡泡》。
2.进展小朋友的应变力量和合作力量3.体验同伴一起嬉戏的欢乐,在嬉戏中留意自己和别人的平安。
4.鼓舞小朋友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分析儿歌,培育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根据指令进行嬉戏,在手拉手的扩大、缩小、分散中让小朋友感觉圆圈的变化。
2.难点:在手拉手的扩大、缩小、分散中让小朋友感觉圆圈的变化。
活动预备1.泡泡水一瓶2.小朋友已经进行过吹泡泡的活动。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热身运动:走圆圈⑴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活动场地的圆圈上小跑步,之后:①摇摇头;②扭扭腰;③伸伸臂;④踢踢腿。
师:今日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玩嬉戏好吗?玩嬉戏前我们来活动一下我们的手脚,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做运动吧。
⑵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听口令,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圆圈的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跟老师一起来做热身运动了,现在老师请你们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这个圆圈的线走,看看谁最能干。
2.老师吹泡泡,激发小朋友的学习欲望师:小朋友都很能干,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这个圆圈的线走。
现在请看老师在做什么呀?(吹泡泡)你们喜爱吹泡泡吗?今日我们来学一首《吹泡泡》的儿歌,好吗?二、活动指导1.学念儿歌《吹泡泡》。
⑴老师先念一遍儿歌,小朋友倾听。
师: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念一次儿歌,听听儿歌里说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⑵老师逐句教小朋友学念儿歌两次。
⑶师小结:小朋友都学会念儿歌《吹泡泡》,儿歌里的泡泡有大有小,泡泡会转起来、跳起来,到最终就爆了,可好玩了,我们来玩吹泡泡的嬉戏,好吗?过渡语:现在,我们来想一想怎么玩这个嬉戏吧。
拉拉手小班音乐教案

拉拉手小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音乐潜能,提高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音乐播放设备•音乐教具:小型乐器、音乐绘本等•教师备课资料三、教学步骤步骤一:音乐启蒙1.教师播放轻快、欢快的音乐。
2.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扭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步骤二: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柔和、抒情的音乐。
2.引导幼儿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
3.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意境。
步骤三:乐器体验1.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并给出简单的演奏示范。
2.让幼儿触摸和试玩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和手感。
3.鼓励幼儿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
步骤四:音乐游戏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例如模仿动物的叫声、跟随音乐做不同的动作等。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加强身体协调和音乐感知能力。
步骤五:音乐创作1.教师给出简单的音乐创作任务,例如编写简短的歌词、创作简单的旋律等。
2.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六:音乐展示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型音乐展示活动。
2.让幼儿能够展示他们学到的音乐技能和成果。
3.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步骤七:音乐反思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当天的音乐活动,让幼儿表达对活动的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
2.鼓励幼儿提出对音乐活动的改进意见。
3.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促进幼儿对音乐教育的思考和理解。
四、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评估幼儿对乐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进展。
•记录幼儿在音乐创作和展示中展现出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以上是对拉拉手小班音乐教案的详细安排和要求,通过有序的步骤和活动设计,旨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能够正确理解歌曲《拉拉手》的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节奏感。
1.1.2 能够正确识别歌曲中出现的人物和物品,如“小兔子”、“小蜜蜂”、“大阳伞”等。
1.2 能力目标1.2.1 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歌词,配合动作完成歌曲的表演。
1.2.2 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1.3 情感目标1.3.1 感受到班级的团结和互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3.2 通过歌曲和手拉手活动,培养儿童的友爱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2. 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2.1.1 歌曲《拉拉手》的CD或音乐文件。
2.1.2 大阳伞、小兔子、小蜜蜂等角色道具。
2.1.3 显示器或投影仪,准备播放与歌曲相匹配的动画视频。
2.2 教师准备2.2.1 准备手拉手的练习方法,包括直线拉手、环形拉手等。
2.2.2 准备班级团结活动,如大合唱、小游戏等,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2.3 注重反思与改进,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学过程3.1 活动引导与观察3.1.1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歌词和舞蹈动作,我们可以让孩子轮流带领唱歌和做动作,并鼓励孩子参与表演。
3.1.2 通过观察每个孩子的表演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2 练习手拉手3.2.1 在孩子们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动作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练习手拉手。
3.2.2 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确拉手的方法并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如直线拉手、环形拉手等。
3.2.3 在练习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拉手活动的意义,如团结、友爱等,以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3.3 反思与改进3.3.1 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结合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3.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个孩子的情况,掌握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音乐《拉拉手》教案

音乐《拉拉手》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拉拉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拉拉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3. 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音乐《拉拉手》的基本乐理知识。
2. 学习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3. 练习合作演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音乐《拉拉手》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3. 乐谱或简谱。
4.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音乐《拉拉手》的背景和作曲家。
2. 播放音乐《拉拉手》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探究:1. 分析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主题和发展部分。
2. 指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如强弱、高低音等。
3.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欢快、悲伤等。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合作演奏。
2. 分发乐谱或简谱给学生,指导他们学习演奏乐曲的基本技巧。
3. 指导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注重团队合作和协调。
展示:1. 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奏表演,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演奏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3.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乐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组织音乐会或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2. 评价学生对乐曲节奏、旋律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3. 收集学生的演奏作品,评估他们的演奏水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尝试改编音乐《拉拉手》或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2.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班韵律 拉拉手

小班韵律——拉拉手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学习边唱歌边做动作。
2、做点头动作时,注意与同伴眼神的交流;在与同伴做拉手游戏中,体验幼儿园共同生活的快乐
活动准备:歌曲《拉拉手》
活动过程:
一、激趣。
1、教师带领幼儿与旁边同伴手拉手,同时有节奏的说:拉拉手拉拉手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猜测,激发幼儿倾听歌曲的欲望。
教师:好朋友拉拉手要干什么呢?
二、欣赏歌曲
1、幼儿欣赏歌曲《拉拉手》,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提问,幼儿回忆歌曲内容,理解歌词内容,引导幼儿用歌词回答。
教师:好朋友拉拉手干什么呢?歌里是怎么唱的?
2、再次欣赏歌曲,教师边唱歌曲边指导幼儿坐在椅子上做动作。
三、学习表演第一段
1、教师指导幼儿坐在椅子上做动作,当换动作时,教师用语言提示,重点练习“放下小手点点头”的动作。
2、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围成圆,与同伴拉好手,原地边唱歌边
做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拉成圆圈慢慢走”时顺一个方向走;“仿效小手点点头”是停止行走,面向圈内,对着好朋友点点头。
四、边唱歌边表演
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边唱歌边表演。
幼儿园小班音乐手拉手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手拉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到与他人手拉手共同完成任务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与他人手拉手合作完成任务。
难点:在音乐活动中,保持节奏感和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乐CD、手拉手玩具、小礼物。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手拉手围成圈,跟随音乐节奏摇摆。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示范手拉手的基本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手拉手合作。
3. 实践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手拉手,按照指定的路线完成任务。
完成后,给予小礼物作为奖励。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让幼儿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手拉手技能的情况。
3. 幼儿自我评价:让幼儿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教学内容:1. 认识节奏:通过简单的手拉手动作,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快慢变化。
2. 学习歌曲:教唱简单的手拉手歌曲,让幼儿学会跟着节奏唱歌。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手拉手动作和歌曲,引导幼儿模仿。
2. 游戏法:通过手拉手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八、教学步骤:1. 复习手拉手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手拉手动作。
2. 学习新歌曲:教师教唱新歌曲,让幼儿跟着节奏学习。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手拉手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作。
九、教学反馈: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节奏感和歌曲学习方面的进步。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手拉手技能和歌曲的情况。
小班《拉拉手》教案

小班《拉拉手》教案教案标题:小班《拉拉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歌曲《拉拉手》的学习,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拉拉手》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幼儿喜欢的手偶或玩具。
3. 用于活动的音乐播放设备。
4. 画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和马克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坐在地上,展示手偶或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播放《拉拉手》的音频或视频,让幼儿先听一遍。
歌曲学习:1. 再次播放《拉拉手》的音频或视频,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
2. 引导幼儿一起唱歌,重复几次,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动作配合:1. 引导幼儿观察歌曲中的动作,如拉手、举手等。
2. 在画板或白板上画出歌曲中的动作图示,与幼儿一起复习并模仿动作。
小组合作: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幼儿作为领舞者。
2. 领舞者带领小组的幼儿进行歌曲的动作配合,其他幼儿跟随进行。
创造表演:1.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创造,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鼓励和赞扬。
结束活动:1. 回顾整个活动过程,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对歌曲和活动的感受。
2. 播放《拉拉手》的音频或视频,让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学唱《拉拉手》。
2. 可以组织幼儿参加音乐比赛或表演,展示他们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动作配合情况。
2. 听取幼儿对活动的反馈和表演的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的难易程度和时间安排。
2. 鼓励幼儿的自主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小班《拉拉手》教案反思

小班《拉拉手》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拉拉手》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拉拉手》这首儿歌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拉拉手》这首儿歌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拉拉手的手势示范图片或卡片。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学生的座位和教室的布置。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 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摇摆、拍手等,为后续的音乐活动做好准备。
2. 引入歌曲:- 播放《拉拉手》这首儿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听一遍。
-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手势动作,并简单解释歌词的意义。
3. 学习歌曲:- 播放《拉拉手》这首儿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跟随音乐学唱。
- 逐句教唱歌词,并示范手势动作,让学生模仿跟做。
4.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个学生担任指挥,其他学生跟随指挥进行手势动作和歌曲演唱。
- 指导学生进行多次练习,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有序地演唱和配合手势动作。
5. 全班合唱:- 让每个小组轮流担任指挥,全班一起进行《拉拉手》的合唱。
- 观察并指导学生的手势动作和歌曲演唱,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 反思讨论:- 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合作、配合手势动作和演唱歌曲。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拉拉手》这首儿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度。
他们通过模仿和跟唱,快速掌握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分组练习和全班合唱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手势动作的配合,学生也更好地理解了歌曲的意义和节奏感。
然而,我也发现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手势动作和歌曲演唱的不够准确和齐整。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练习机会。
下次教学时,我将更加注重手势动作的示范和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地配合歌曲演唱。
此外,我还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创造手势动作或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来配合歌曲。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并体验手拉手这个音乐活动的基本流程和乐趣。
1.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1.3 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4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室内布置:音乐玩具、乐器等。
2.2 音乐CD、音响设备。
2.3 教学材料:手工纸、彩笔等。
2.4 教师服装:轻松活泼,便于活动。
第三章:活动重难点3.1 活动重点:让幼儿体验手拉手音乐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
3.2 活动难点: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能够听从指令,协调动作,完成手拉手任务。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热情。
4.2 音乐活动(10分钟):教师播放手拉手音乐,引导幼儿手拉手,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在音乐结束后,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
4.3 创意活动(5分钟):教师分发手工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用手拉手的方式创作一幅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4.4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以及对手拉手活动的感受。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总结活动的收获。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手拉手活动,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5.3 音乐课程:在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开设其他音乐课程,如歌唱、舞蹈等,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5.4 定期举办手拉手活动,让幼儿在音乐中成长。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配合度和表现力,评价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6.2 通过家长反馈和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家园共育的效果。
6.3 观察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4 通过定期举办手拉手活动,观察幼儿的成长和进步,评估活动的长期效果。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教学目标:1. 歌曲能听懂并跟着节奏摇动手臂。
2. 能感受到手与手之间的气力和互动,加强集体意识。
3. 安全意识的培育。
课前准备:1. 播放《拉拉手》歌曲的音乐设备。
2. 一块大型彩色毛巾。
3. 一些彩色丝带。
4. 几张卡通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拉拉手》的音乐,让孩子们先听几遍,让他们脑海里形成一种深入的印象。
然后低声跟着音乐哼唱,同时示范动作,让孩子们看懂动作的要领。
在稍加等待,让孩子们尝试摇动双手。
激励孩子们试着摇摆手臂。
2. 探究过一会儿,孩子们玩得谙习了,呈现了更多的自信念,老师把一块大型彩色毛巾拿出来,告知他们每个人都动手拎一边然后听老师的话往伸手的小伙伴拉一下巾。
然后再往另一边拉,环形地将毛巾拉紧,最后整个小组一起用力跳动,看哪一方的气力更强大。
孩子们会意的笑了起来,然后摇动手臂,跳动,呈现他们的音乐本领。
3. 深入对于手拉手这种动作,我把孩子们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孩子,他们能体验到相互之间的气力。
老师带领第一组动手拍手,第二组跟随着拍,他们手心相交,感受到手与手之间的暖和,从而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的友情,并培育了团队意识。
4. 温馨老师把几张卡通动物卡片传递给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拿一张,然后指示他们去找与本身卡片上的卡通动物相像的小伙伴,他们捉住彼此的手,描绘着这个卡片上动物的样子,这个游戏重要是让孩子们认得到身边的伙伴,不断地扩大本身的视野。
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我太专注于活动的进展,以至于疏忽了每一个孩子的情感体验。
下一次,我会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情感状态。
2. 在教学中,我疏忽了一些孩子的个性,他们可能不是很适应这么高强度的活动,我会依据孩子的喜好、爱好和情感状态,设计更符合他们特点的活动。
3. 下一次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放在室外,这样孩子们的动作范围更大,让孩子更加能汲取到自然的氧气,更好的体验身体的运动感。
同时,通过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酷爱和憧憬。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班音乐教育中,拉拉手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还能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班音乐教育的质量,我园开展了小班音乐拉拉手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音乐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2. 探讨适合小班幼儿的拉拉手游戏,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3. 提高教师组织拉拉手游戏的能力,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小班幼儿音乐发展特点分析(1)音乐感知能力:小班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较弱,对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感知不够敏感。
(2)音乐表现能力:小班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有限,难以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
(3)音乐兴趣:小班幼儿对音乐游戏充满好奇,喜欢参与互动性的音乐活动。
2. 适合小班幼儿的拉拉手游戏(1)节奏型拉拉手游戏:通过简单的节奏型,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旋律型拉拉手游戏: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响等,让幼儿感受旋律的变化,如《小鸭游泳》、《小火车开啦》等。
(3)情景模拟拉拉手游戏: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洗刷刷》、《拔萝卜》等。
3. 教师组织拉拉手游戏的能力提升(1)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教师应利用各种音乐设备,如音响、乐器等,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2)注重互动性:教师应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
(3)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发展。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分享教学经验: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拉拉手游戏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2)共同备课:教师共同备课,探讨如何将拉拉手游戏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音乐手拉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手拉手游戏的规则和乐趣。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手拉手游戏的玩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熟练地掌握音乐节奏,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设备、手拉手游戏道具(如手铃、彩带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有利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教学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手拉手游戏的规则,并演示游戏玩法。
3. 主体教学(10分钟):教师分成两个小组,让幼儿进行手拉手游戏,期间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
4. 练习与展示(5分钟):让幼儿自行组队,进行手拉手游戏的练习,邀请部分幼儿进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2.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3.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成长。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手拉手游戏,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到社区进行手拉手表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幼儿的活力和快乐。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3.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音乐教师进行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 开展手拉手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九、教学评价: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记录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音乐《拉拉手》

音乐《拉拉手》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边唱歌曲边模仿小象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音乐《两只小象》。
2.小象手偶,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小象打招呼
1.教师出示小象手偶,和幼儿打招呼。
教师:呦啰啰,呦啰啰!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象。
我打招呼时,喜欢说呦啰啰。
你听!
2.发声练习。
1 3 5 515 5 5 0 11 3 5 113 3 3 01
小象小象呦啰啰小象小象呦啰啰
教师:小朋友也来试试打招呼,准备好了吗?
二、小象爱唱歌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两遍,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两只小象在哪里碰面了?它们是怎么打招呼的?
2.幼儿逐句欣赏歌曲,进一步理解歌曲情境。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并单句清唱。
教师:见到朋友真开心!除了打招呼,小象还做了什么呢?
1.教师点指图谱完整清唱歌曲,加深幼儿对歌词的印象。
教师:两只
小象见面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2.想象小象的动作。
教师与幼儿一起想想、说说并模仿两只小象的动作。
教师:我们来学小象打打招呼,勾勾手。
5.模仿小象的动作。
两个好朋友面对面站着,一起模仿两只小象的动作。
教师:两只小象是好朋友,我们也当小象,找一个好朋友面对面来袭演。
引导幼几重新寻找一位伙伴面对面站好,场地不够可以分组轮流表演。
教师:真好玩,我们再换个朋友来唱歌吧。
6.幼儿反复游戏2-3 遍。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研(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拉拉手作为音乐活动的一种形式,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为了提高小班音乐拉拉手活动的质量,我们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音乐拉拉手活动的认识,明确其教育价值。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的音乐拉拉手活动策略,提高活动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三、教研内容1. 音乐拉拉手活动的教育价值音乐拉拉手活动具有以下教育价值:(1)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通过拉拉手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拉拉手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配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3)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音乐拉拉手活动能够让幼儿在快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2. 小班音乐拉拉手活动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拉拉手活动。
如: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
(2)注重示范,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示范,引导幼儿模仿拉拉手的动作。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节奏感,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拉拉手动作。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高参与度在拉拉手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拍手、跺脚等。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游戏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对于节奏感较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幼儿,要耐心引导,逐步提高。
3. 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1)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音乐拉拉手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观摩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音乐拉拉手活动,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取长补短。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

小班艺术活动教案(音乐)手拉手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并体验手拉手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觉、触觉和协调能力。
1.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1.4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音乐CD、手拉手玩具、小礼物等。
2.2 环境布置:温馨、舒适,有利于幼儿自由活动。
2.3 教师和幼儿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3.2 手拉手游戏(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手拉手游戏的规则,邀请幼儿一起参与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3.3 音乐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手拉手跳舞。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舞蹈动作。
3.4 分享感受(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在手拉手游戏和音乐活动中的感受,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收获。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手拉手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4.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手拉手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和手拉手照片,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乐趣。
4.3 教学活动:结合本次活动,开展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手拉手游戏的基础上发挥创意。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手拉手游戏和音乐活动的兴趣。
5.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意识、节奏感和表达能力。
5.3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活动内容,提高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教具准备:音乐CD、手拉手玩具、小礼物等。
6.2 环境布置:温馨、舒适,有利于幼儿自由活动。
6.3 教师和幼儿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
第七章:活动过程7.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拉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拉拉手》带反思小班教学计划《拉拉手》包括对小班以语言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反思,使幼儿发展适应和合作的能力,按照指示学习游戏,并让孩子感受到社交圈的变化手拉手的扩展,减少和分散。
理解孩子们的歌曲《吹泡泡》,与同伴一起体验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来看看幼儿园003010的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1.按照说明学习玩游戏。
在手拉手的扩展,减少和分散中,让孩子们感受到圈子的变化,学习并理解孩子们的歌曲《拉拉手》。
2.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的乐趣,并注意自己和他人在游戏中的安全。
4.鼓励幼儿做出大胆的猜测,演讲和动作。
5.可以分析儿童歌曲并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度1.重点:学会按说明玩游戏,让孩子在手的扩大,缩小和分散中感受到圆圈的变化。
2.困难:让孩子们在手的扩大,缩小和分散中感受到圆圈的变化。
活动准备一瓶泡泡水2.幼儿已经开展了吹泡泡活动。
活动程序首先,导入活动1.热身运动:绕圈走(1)老师和幼儿在活动场所的圈子上一起冲刺,其后:1.摇头; 2扭腰; 3伸胳膊; 4踢。
老师:今天天气真好。
我们可以一起玩游戏吗?在玩游戏之前,让我们看一下我们的手脚,并请孩子们与老师一起运动。
(2)老师和孩子一起听密码,并练习一个活动,随后进行一个圈。
老师:刚才孩子们正在和老师热身。
现在,老师要您遵循这个圈子中的一条线,看看谁是最好的。
2.老师吹泡泡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老师:孩子们非常有能力,并且学会沿着这个圈子走一条线。
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吹泡泡)你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我们要为《吹泡泡》学习一首歌,好吗?二,活动指导1.学习儿童歌曲《吹泡泡》。
(1)老师首先阅读孩子们的歌曲,然后孩子们听。
老师:现在请孩子们仔细听老师读一首歌,然后听一听歌中气泡的样子。
(2)老师教孩子们背诵歌曲两次。
(3)老师总结:孩子们学会了阅读歌曲《吹泡泡》。
孩子们的歌曲中的气泡大小不一。
音乐教案拉拉手

音乐教案拉拉手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拉拉手教案概述:本音乐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拉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合作精神和节奏感。
通过有趣的活动和互动,学生将能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并通过合作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拉拉手道具(如彩色绳子或布条)。
3. 音乐乐谱或歌曲。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与学生分享音乐的魅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喜好。
活动一:拉拉手节奏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根拉拉手道具。
2. 指导学生站成一排,每个学生握住拉拉手的一端。
3. 指挥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一起上下摆动拉拉手,形成有规律的动作。
4.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调整拉拉手的动作速度和幅度。
活动二:合作创作音乐1.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指挥,其他学生分别拿着拉拉手道具。
3. 指挥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音乐感觉,引导其他学生使用拉拉手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
4. 学生们可以通过改变拉拉手的动作速度、幅度和力度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元素。
活动三:分享和表演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2. 学生们可以用声音或乐器伴奏来配合拉拉手的动作,创造出更丰富的音乐效果。
3. 其他学生可以观察和欣赏,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总结: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享他们在音乐创作和合作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使用拉拉手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音乐拉拉手教案【篇一:小班上学期音乐教学内容汇总】小班上学期音乐教学内容汇总1.音乐:爸爸妈妈去上班歌词: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
2.音乐:拍手点头歌词: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点点头。
3.音乐:这是小兵歌词:这是小兵的喇叭,嗒嗒嗒嗒嘀;这是小兵的铜鼓,咚咚咚咚咚;这是小兵的手枪,啪啪啪啪啪;这是小兵的大炮,轰轰轰轰轰。
4.音乐:圆圈歌词:我画一个大圆圈呀,圆呀圆溜溜,圆呀圆溜溜,圆溜溜的大圆圈呀像个大皮球。
5.音乐:小手爬歌词: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小脚上。
6.音乐:拉拉手歌词:拉拉手,拉拉手!拉成圆圈慢慢走!慢慢走!慢慢走!放开小手点点头!7.音乐:苹果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8.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歌词: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
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多快乐! 9.音乐:大西瓜歌词:一个西瓜圆又圆,一刀切成两大碗,你吃一大碗,我吃一大碗,留下空碗当小船。
10.音乐:秋叶秋天树叶转呀转呀转呀,秋天树叶转呀转下来。
秋天树叶落呀落呀落呀,秋天树叶落呀落下来。
11.音乐:大皮球歌词: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我的皮球接住了。
12.两只小鸟歌词:两只小鸟坐在小树上,它叫丁丁,它叫东东,丁丁飞走了,东东飞走了,回来吧丁丁,回来吧东东。
13.音乐:网小鱼歌词:河里小鱼游游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快乐的小朋友。
14.音乐:小猪睡觉歌词:小猪吃得饱饱,闭着眼睛睡觉。
小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
咕噜咕噜噜,咕噜咕噜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小尾巴在摇摇。
15.音乐:跳跳糖歌词:跳跳糖,跳跳糖,又香又甜又香又甜跳跳糖。
16.音乐:漱口歌歌词:手拿小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
17.音乐:小老鼠上灯台歌词: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18.音乐:新年好歌词: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贺大家新年好。
歌词:大公鸡,穿花衣,花衣脏了自己洗,不用肥皂,不用水,扑棱,扑棱,用沙洗。
21.音乐:找朋友歌词: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再见!22.音乐:小青蛙打呼噜歌词: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小青蛙在冬天闭上眼睛打呼噜,呼呼。
23.音乐:小花狗歌词:一只小花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黝黝,想吃肉骨头。
汪汪24.音乐:小兔和狼歌词: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竖起耳朵仔细听,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
哎呀!狼来了。
【篇二:社会:拉拉手,好朋友】小班:拉拉手,好朋友(重点领域:社会)主备:缪晓燕执教:吴红星活动目标:1.学会用“请你和我一起玩”等礼貌用语,邀请同伴和自己一起活动、游戏。
2.感受同伴见亲密友好的关系,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已学会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或者准备相应的歌曲磁带。
教师将该歌曲编成两人一起跳的舞蹈,在音乐过门处交换朋友。
2.布置好班级的区角环境。
3.幼儿用书《拉拉手,好朋友》。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通过边唱边跳《我的朋友在哪里》,感受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感觉。
(跳完后,请朋友找空坐下来)教师:和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开心吗?你还会与朋友一起做什么事。
2.幼儿自由讲述。
(二)邀请朋友游戏。
1.教师介绍班级区角游戏。
教师:我们玩游戏的时间到了!2.请2~3名幼儿邀请同伴,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分析谁有礼貌,一起学学他,并学说“请你和我一起玩”。
3.幼儿每人找到一个朋友,手牵手一起去一个区角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争抢朋友或找不到朋友的幼儿。
(三)分享快乐。
1.分享游戏的快乐,进一步感受同伴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教师:刚才你们和朋友一起玩,开心吗?有什么话想对朋友说?活动延伸:家园共育:离园后或者休息日,家长们可以相互联系,给幼儿提供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以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
小班:拉拉手,好朋友(重点领域:社会)主备:缪晓燕执教:吴红星活动目标:1.学会用“请你和我一起玩”等礼貌用语,邀请同伴和自己一起活动、游戏。
2.感受同伴见亲密友好的关系,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已学会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或者准备相应的歌曲磁带。
教师将该歌曲编成两人一起跳的舞蹈,在音乐过门处交换朋友。
2.布置好班级的区角环境。
3.幼儿用书《拉拉手,好朋友》。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通过边唱边跳《我的朋友在哪里》,感受朋友在一起玩的快乐感觉。
(跳完后,请朋友找空坐下来)教师:和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开心吗?你还会与朋友一起做什么事。
2.幼儿自由讲述。
(二)邀请朋友游戏。
1.教师介绍班级区角游戏。
教师:我们玩游戏的时间到了!瞧,这里是娃娃家,这里是超市,这里是肯德基。
你会邀请朋友和你一起玩吗?教师:(小结)邀请时要由礼貌,手拉手一起玩。
2.请2-3名幼儿邀请同伴,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分析谁有礼貌,一起学学他,并学说“请你和我一起玩”。
教师:他们是怎么邀请的?3.幼儿每人找到一个朋友,手牵手一起去一个区角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争抢朋友或找不到朋友的幼儿。
(三)分享快乐。
1.分享游戏的快乐,进一步感受同伴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教师:刚才你们和朋友一起玩,开心吗?有什么话想对朋友说?活动延伸:家园共育:离园后或者休息日,家长们可以相互联系,给幼儿提供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以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
【篇三:小班歌唱活动《数豆豆》教案】小班歌唱活动《数豆豆》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游戏玩法建议:1、游戏:“点豆豆”。
在初步熟悉歌曲内容之后,带幼儿完整跟唱歌曲时,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再以此请个别小朋友“点豆豆”。
2、游戏:“豆豆钻兜兜”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歌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1--2小节,伸出右手食指,随音乐节奏做“数”的动作。
3-4小节,两手相对做“圆”的动作。
5-6小节,第五小节做“数”的动作,第六小节双手摊开。
7-8小节,两手随音乐节奏做“装进裤兜”的动作。
二、教学活动建议【活动目标】1、掌握乐曲节拍,能够边用手打节拍边学习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变游戏边学唱和巩固歌曲,通过观察玩游戏的方法,分辨游戏所蕴含的规则。
3、在游戏过程中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合怍游戏,初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数豆豆(l)教师出示一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若干颜色鲜亮,大小适中的豆豆,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豆豆,描述豆豆的样子(教师可提示:“圆溜溜”的),教师事先告诉幼儿,这些豆豆是和小朋友玩游戏的,不是吃的,做完游戏了老师再给小朋友一些干净的豆豆吃。
(2)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和豆豆玩游戏的,教师伸出食指,—下—下“点豆豆”,同时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一、二、三、四,数豆豆,豆儿豆儿圆溜溜,五、六、七、八,哎呦呦,装进我的小裤兜。
”唱完歌曲,教师将几个豆豆放进裤兜,问小朋友:“豆豆装到哪里了??‘装了几个豆豆?”小朋友猜一猜。
教师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和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学唱歌曲(1)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是怎么数豆豆的?”和幼儿一起回忆、熟悉歌词。
教师用动作带幼儿说一遍歌词,然后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边唱歌曲边“点豆豆”,“猜豆豆”(2)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和豆豆玩游戏”,大家一起唱歌,唱完歌曲这名小朋友装几个豆豆放进自己的裤兜,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装了几个豆豆。
再请他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小朋友一起数数他装了几个豆豆。
3、跟钢琴伴奏唱歌、玩一占、豆豆”游戏(1)小朋友们变变变,变成各种各样的豆豆,做出不同的豆豆造型,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豆豆,老师变成一个大兜兜,大家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
教师走到幼儿面前,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接下来请一名幼儿在圈内一下一下“点豆豆”(点小朋友),“装豆豆”(双臂张开抱小朋友),“数豆豆”(数一数“装”了几个小朋友),接下来再由这名小朋友请下一个小朋友继续游戏,依次进行3-4名幼儿。
4、游戏:“豆豆钻兜兜”(1)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歇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2)请客人老师当“大兜兜”,所有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唱歌玩游戏5、结束活动:跳个“豆豆舞”播放歌曲音乐,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歌边跳“豆豆舞”,结束活动。
播放歌曲原唱,小朋友在跟唱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加入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在间奏部份教师可通过“豆豆拉拉手”“豆豆转个圈”等提示,让幼儿互相配合拉拉手、转个圈等,最后一句可互相抱一抱,进一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