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工业工程相关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相关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相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工业工程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等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业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工程技术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工程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2. 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系统分析、流程优化、质量管理等;3. 工业工程在生产系统、物流系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应用;4. 工业工程的最新发展和前沿话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 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工业工程导论》等;2.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书籍,供学生深入阅读;3.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工程的概念和方法;4. 实验设备:提供一定的实验设备和工具,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来说:1. 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 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工业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原理和应用领域;2. 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现状,认识到工业工程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进行项目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工业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工业工程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业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原理和应用领域,以课本第一章内容为基础,使学生建立对工业工程的初步认识。

2. 数据分析方法:教授工业工程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方差分析等,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工业工程应用案例,以课本第三章内容为参考,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 企业竞争力与工业工程:探讨工业工程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现状。

工业工程的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的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其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物流等方面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流程分析、作业研究、时间研究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他们对行业发展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方法进行生产流程优化、作业效率提升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Minitab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就工业工程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工业工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勤奋学习的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产业观念。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工业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 理解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 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如系统优化、标准化、人因工程等。

2. 生产流程分析与优化- 学习生产流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分析方法。

- 掌握流程优化的方法,如作业研究、时间研究、布局设计等。

3. 质量控制与改善- 理解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及工具。

- 学习质量改善的方法,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根本原因分析等。

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功能和要素。

- 学习物流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法,了解供应链管理策略。

5. 工业工程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工业工程案例,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1)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1)

工业工程专业制造过程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制造过程综合课程设计是工业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其目的:1)能正确的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的专业知识,对给定的生产系统进行详细的工厂布置设计。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布置和规范化的设计程序。

3)通过应用和掌握AutoCAD等相关软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系统的设计思想。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给定的原始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其主要内容有:1)产品工艺过程分析;2)物流分析;3)工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4)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5)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6)绘制工厂总平面布置图;7)评价、择优,选出最佳的总平面布置图;8)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的过程1、设计过程为了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需要从拟生产的产品品种和产量出发,对产品组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各零件,部件生产类型,制定出各个零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流程;根据工艺流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划分出生产车间;根据生产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以及附属生产和生产服务部门;制定生产计划大纲;根据生产大纲以及约束条件,选择设施布置设计方法;进行布置设计,得出多个可行的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完成工厂布置设计。

2、设计模型工厂布局设计需要的主要原始资料是产品及其生产纲领和生产工艺过程。

次要资料有两种,即支持生产的辅助服务部门和时间的安排。

(1) 产品 (P) 和产量 (Q)。

产品及其产量是指工厂要生产的产品型号、系列、规格、产量和年生产量,这些因素影响到设施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选用设备的类型、物料搬运的方式等,如图1所示。

在图1,P-Q曲线中:① Q/P比值大(A区域),适用于大量生产方式,加工机床按产品原则布置。

工业工程专业优秀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专业优秀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专业优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流程、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等核心知识;2. 学生能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分析并优化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3. 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案例,理解其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工业工程方法对生产作业进行观察、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2. 学生具备运用工业工程软件(如FlexSim、Witness等)进行流程模拟的能力;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工业工程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工业工程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工程意识,关注工程伦理,培养敬业精神和责任感;3. 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关注工业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工程基本概念:介绍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领域和基本方法;2. 生产流程分析:讲解生产流程的基本环节,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探讨优化方案;3. 作业研究:学习作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流程图、作业测定、工作抽样等;4. 时间研究:介绍时间研究的基本概念,学习工作分解、时间测定、标准作业等方法;5. 方法工程:探讨方法工程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如工作简化、操作标准化等;6. 人因工程:分析人因工程在工业工程中的作用,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工作环境的关系;7. 物流工程:介绍物流工程的基本原理,探讨物流系统设计、库存控制等问题;8. 质量管理: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等;9. 企业信息化:分析企业信息化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如ERP、MES等系统;10. 工业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工业工程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北航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北航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北航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其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对工业工程学科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业工程方法对航空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和运筹学知识对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如CAD、Excel等)进行工业工程设计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业工程在航空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我国航空工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工业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目标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其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2. 航空工艺流程分析与优化:分析航空工业中的典型工艺流程,运用工业工程方法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3. 统计学与运筹学应用:结合航空工业实际,运用统计学和运筹学知识对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4. 工业工程软件工具应用:教授相关软件工具(如CAD、Excel等)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 案例分析与团队合作:选取航空工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工业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航空工艺流程分析与优化第三周:统计学与运筹学应用第四周:工业工程软件工具应用第五周:案例分析与团队合作本课程采用教材《工业工程》相关章节,结合航空工业实际,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全国工业工程优秀课程设计

全国工业工程优秀课程设计

全国工业工程优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掌握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工业工程关键知识点。

3. 学生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工业工程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工业工程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工业工程工具,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工业工程,培养对制造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认识到工业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与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工业工程基本概念:介绍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工业工程概述2. 生产流程优化:讲解生产流程设计、生产线平衡、作业测定等知识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生产流程优化3. 质量控制:阐述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质量控制工具与方法、质量改进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质量控制4. 设备维护与管理:介绍设备维护策略、预防性维护、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

教材章节:第四章 设备维护与管理5.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解析精益生产理念、工具与方法,以及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步骤。

教材章节:第五章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6. 工业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 工业工程案例分析教学进度安排:1. 前两周:工业工程基本概念、生产流程优化2. 中间四周: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与管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3. 最后两周:工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总结与复习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将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结合起来,用于改善工业生产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其实践经验集中在企业中,因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支持。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的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业问题和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分析工业中常见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使用工业工程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还包括对数学、计算机编程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学生可以学习使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来分析生产系统和过程,以确定最优的方案。

系统分析和设计也是工业工程课程的重要部分,它主要涉及工业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学生需要学习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和工具,在任务范围、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分析和决策。

工业工程课程还会涉及其他研究内容,如工程伦理、工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等。

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企业的计划。

最后,学生要学习委托实现一个具体的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计划,以实现所学的知识的应用。

这个过程包括如何分析实际项目的现状,选择最佳实施方案,指导有关部门实施项目,以及完成项目的评估。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你学习到的所有知识和经验,以及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来实施一个实际有效的项目计划。

总而言之,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工程学原理和技术,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生产和经营。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理论结合的知识,帮助他们成为企业的实际技术支持人员。

大四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大四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大四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工业工程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掌握工业工程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流程优化、质量管理等。

(3)熟悉工业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制造、物流、服务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工业工程方法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2)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如项目规划、执行和监控。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业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持续改进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国内外工业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工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工业工程的起源、发展阶段和重要人物。

2.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解释工业工程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概念。

3.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详细讲解工业工程的主要方法,如系统分析、流程优化等。

4.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介绍工业工程在制造、物流、服务等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5.工业工程项目管理:讲解工业工程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监控方法。

6.工业工程的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工业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改进路线图
夹具
加 工 台
NO.1检查
NO.2检查
仓库
夹具
NO.1检查

NO.1检查
夹具

NO.2检查
改进后的流程图
改善后的流程分析
• (1)减少了不必要的移动,节约了时间, 增加了生产效率,从原来的51.62min减少 到47.22min,距离从11米减少到10米。
• (2)合并了生产台,减少工人的劳动量, 是工人能充分休息,并提高工作效率
• (3)合理布置了生产线,省去了不必要的 操作步骤
夹具
NO.1检查
NO.2检查仓库夹具NO.1查索NO.1检查
夹具

NO.2检查
现存问题
• (1)搬运存在不合理现象,可减少搬运步 骤,减少移动时间
• (2)不必要的暂存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 (3)操作台布置不合理,既影响工人操作,
又浪费时间 • (4)操作流程只有一条线,可设置两条线
路,节约时间,增加效率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概述本次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的主题为“生产线优化”,旨在通过对生产线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生产线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生产线优化的流程和技术;3.熟练应用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4.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理论学习通过对生产线优化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了解生产线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包括但不限于:单项式平衡法、连续式平衡法、拉曼特法等。

2.实践操作(1)数据采集通过对待优化生产线进行现场调查和数据采集,获取相关数据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运行时间、人员配备情况、物料运输方式等。

(2)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环节。

(3)模拟仿真通过使用Arena等仿真软件,对生产线进行模拟仿真。

通过对各种情况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最优化的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3.报告撰写根据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生产线优化报告。

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现状分析、优化方案设计、实施计划等。

四、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课程设计主题和目标;2.理论学习: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生产线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实践操作:(1)数据采集:对待优化生产线进行现场调查和数据采集;(2)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3)模拟仿真:通过使用Arena等仿真软件,对生产线进行模拟仿真;4.报告撰写:根据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生产线优化报告。

五、课程设计成果1.掌握了生产线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熟练应用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撰写了生产线优化报告,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提供了参考依据。

工业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工业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工业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述工业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生产系统设计、工艺工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工程经济学等。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工业工程领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生产系统设计与优化、工程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工业工程领域的综合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2. 帮助学生了解生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及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3.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处理工业工程项目;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生产系统设计:生产系统的概念,生产系统的结构设计,生产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2.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3.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工具;4. 成本控制:成本概念,成本估算,成本控制技术;5. 工程经济学:工程投资决策,成本分析,效益分析;6. 工业工程实践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7. 工业工程创新项目设计:学生自主设计工业工程创新项目。

四、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教师向学生介绍工业工程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实践中的问题;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工业工程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评价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20%;2. 作业评定:包括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评成绩的30%;3. 实验考核:实验成果与操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20%;4.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

大四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大四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大四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工业工程基本原理,理解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与效益关系;2. 学会运用工业工程方法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3. 了解我国工业工程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高对行业发展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工具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工业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实际工作中与工业工程相关的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业工程事业,树立为我国工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敢于面对挑战,积极寻求改进生产过程的方法;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大四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了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工业工程基础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提供实战经验。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工业工程领域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生产效率、作业研究、人因工程、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等基本概念及理论;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四章。

2. 工业工程方法:介绍常用的工业工程方法,如流程优化、生产线平衡、设施布局、库存管理等;教材章节:第五章至第七章。

3. 工业工程项目管理:讲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工具与方法,以及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教材章节:第八章。

4. 工业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优化设计;教材章节:第九章。

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生产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教材章节:第十章。

6. 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十一章。

工业工程组装小车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组装小车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组装小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组装小车的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描述组装小车所涉及的各种零部件及其功能。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工业工程知识,分析并优化小车的组装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工具和设备,独立完成小车的组装。

2. 学生能运用工业工程方法,对小车的组装过程进行问题诊断和改进。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提高组装小车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业工程的兴趣,认识到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2. 学生在组装小车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工业工程基本概念- 介绍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分析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2. 小车组装原理与步骤- 按照教材相关章节,讲解小车组装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零部件的作用,掌握组装顺序和方法。

3. 组装小车实践操作-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安排实践操作环节。

- 教学内容分为:小车组装前的准备、组装过程、调试与优化。

- 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工业工程方法进行问题诊断和改进。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工业工程基本概念学习。

2. 第二周:小车组装原理与步骤学习。

3. 第三周:实践操作,完成小车组装、调试与优化。

教学内容关联性: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涵盖了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操作。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价值工程方法
价值工程方法概 述:通过分析产 品或服务的功能、 成本和价值,以 实现成本最小化 和价值最大化。
价值工程方法的 步骤:包括功能 分析、成本分析、 价值分析、方案 优化等步骤。
价值工程方法的 应用:广泛应用 于产品设计、生 产管理、质量控 制等领域。
价值工程方法的 优点:可以提高 产品质量、降低 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
06 工 业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评价与改进
Part Onewo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概述
课程设计的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 高教学质量。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社会发展:通过课程设计,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 的就业竞争力。
促进学科发展: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学科的学术 水平和影响力。
课程设计的步骤
设计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通 过模拟生产过 程,观察和记
录数据
实验内容:包 括生产线布局、 物料搬运、生
产计划等
实验结果:分 析实验数据, 提出改进建议, 提高生产效率
实地考察与实习
实地考察:参观工厂、生产线等,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 实习:参与实际生产工作,了解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 实习报告: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和收获 实习指导:实习过程中,有专业导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道客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道客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道客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和应用范围。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生产工程等;了解工业工程在企业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工业工程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业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工程技术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和应用范围。

首先,介绍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的整体框架。

其次,详细讲解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生产工程等,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接着,介绍工业工程在企业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看到工业工程的实际价值。

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和应用范围,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此外,还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将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案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实验设备则用于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此外,还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文章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超市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超市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超市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在超市运营中的应用,理解超市流程优化、库存管理、顾客流线优化等核心概念,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超市运营的基本流程及其优化方法;理解库存管理、顾客流线优化在超市运营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分析、解决超市运营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超市流程优化、库存管理、顾客流线优化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业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业工程基本概念及其在超市运营中的应用。

2.超市运营流程及其优化方法。

3.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顾客流线优化及其在超市中的应用。

5.实际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运用工业工程优化超市运营的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讲解工业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超市运营流程优化、库存管理、顾客流线优化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成功运用工业工程优化超市运营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讨论法:学生就超市运营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超市运营流程优化、库存管理、顾客流线优化等方面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工业工程基础》及其配套习题集。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论文。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案例视频、实验指导视频等。

4.实验设备:超市运营流程优化、库存管理、顾客流线优化等方面的实验设备。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工业工程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工业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如生产流程优化、设备效率分析、质量控制等。

2.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并解决工业工程领域中的问题,提高对工业工程知识的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和工具,对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2. 学生能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诊断和改进,提升产品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工业工程,培养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工业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工业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产案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对工业工程实际应用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过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工业工程基本原理:介绍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生产流程优化:讲解生产流程设计、分析及优化方法,包括工艺流程、作业流程、生产线平衡等。

对应教材第二章。

3. 设备效率分析:探讨设备选择、设备综合效率(OEE)计算、设备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

涉及教材第三章。

4. 质量控制: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统计质量控制工具的应用。

对应教材第四章。

5.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工业工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工作研究、作业测定、排班优化等。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工业工程在各领域的应用;•熟悉工业工程的主要技术和工具。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相关的技术和工具进行工程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工业工程的历史、定义、特点和范围,以及其核心思想和方法。

2.工业工程的领域和应用:介绍工业工程在制造、物流、服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3.工业工程的主要技术和工具:包括数据分析、系统建模、过程优化、质量管理等技术和工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4.工业工程的实践和创新:探讨工业工程在实践中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进行创新和改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在各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熟悉工业工程的主要技术和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2009 级工业工程专业 0905073 班级课程名称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纸篮子生产线的工作研究与改进姓名芦文鹏学号090507319指导教师职称讲师二О一一年6月2日课程设计报告 01.课程设计简介 (2)1.1选题背景 (2)1.2 工作研究理论及方法 (2)2纸篮子生产线现状分析及其问题分析 (3)2.1现行方案 (3)2.2存在的问题分析 (3)2.3 改善措施: (5)3纸篮子生产线的改善方案 (5)3.1改善后的流水线布局图 (5)3.2改善前后的双手作业分析 (8)3.4效果评价 (16)4个人工作描述及总结 (17)参考文献 (18)课程设计答辩评语 (20)1.课程设计简介1.1选题背景由于学校各种条件所限,不能提供太多的工具和实验场所,所以选择了对场地要求不高,而且易于操作的纸篮子的生产。

并且纸篮子的生产流水线比较有代表性,更容易让学生明白和了解生产线的设计和改善,这就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

通过纸篮的生产流水线的设计中,我们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和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生产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熟悉工业工程的各种图表,掌握基础工业工程运用的一般过程。

3、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基础工业工程及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1.2 工作研究理论及方法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制造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储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察、分析。

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分析跟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检验”、“储存”、“搬运”、“暂存”五方面进行考察、逐项提问,从而打到考察、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用“ECRS”原则建立新程序。

4.模特法:是预定动作标准法的一种,作业测定的一种新技术。

运用模特法,无须经过现场测时,只要根据工作物蓝图、工作地布置图和操作方法,就能预先计算出一项做工作所需要的正常时间。

5.秒表时间研究:它是在一段时间内运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对操作者的作业执行情况进行直接、连续地观测,把工作时间和有关工作的其他参数,以及与标准概念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并结合组织所制定的宽放政策,来确定操作者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的方法。

6.双手作业分析:分别将其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左右手的所有动作和空闲都进行记录,其目的在于对各项操作作更加详细的记录,以便分析并改进各项操作的动作。

2纸篮子生产线现状分析及其问题分析2.1现行方案图1:现行方案生产线示意图2.2存在的问题分析图2:现行方案流程程序图工作任务:折纸篮子开始:剪开纸张结束:粘上提手研究者:张四化,张欣,张旭,内容现行方法加工时间6′41"47 搬运时间6"检查时间01 2 3 4 5用剪刀把模型剪成三裁剪另外两个图形用刀子划开提手与箱计算叠篮子和粘提手张雅男,朱冲冲,朱芳芳,王亚坤,左增明时间:2010年12月27日等待时间0储存时间0总需时6′47"47步骤加工搬运检查等待储存工作说明需时1●用剪刀把模型剪成三部分并剪上面两个圆1′27"112 送往下一工序1"303 ●裁剪另外两个图形1′15"354 送到下一工序1"305 ●用刀子划开提手与箱子,并用剪刀剪出提手1′05"176 送到下一工序1"307 ●算数1′15"238 送到下一工序1"309 ●叠篮子和粘提手1′38"21通过对现行流程图的分析,用“5WIH”提问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三号工位的工具使用可以改善,用剪刀占用时间太多。

(2)五号工位占用时间较多,是整个流程的瓶颈,经过技术进行分析可知,可将其负荷分给其他工位,减少其操作难度。

(3)一号跟二号工位的作业方法有改善的空间,可节约大部分时间。

(4)四号工位计算任务强度大,故考虑是否可增加一个工人。

2.3 改善措施通过对纸篮子生产线的详细,运用“ECRS”四大原则,对生产线进行改善。

改进时首先使用“取消”原则,取消是改善的最高境界,不能“取消”的,再考虑“合并”、“重排”或“简化”。

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几种改善措施:(1)三号工位改换工具,由原来的剪刀换为小刀,只裁剪直线部分,可使速度提高,工具费用减少,降低了成本。

(2)五号工位的负荷可分与三号工位,使整个生产线趋于平衡,同时也降低了劳动人员的疲劳程度。

(3)一号与二号工位的零部件是对称图形,可以简化。

对折后进行裁剪可减少一半的时间,降低了成本。

(4)增加一个工位,负责加法计算并裁剪篮子提手的弧形部分。

提高了生产线的连续性。

3纸篮子生产线的改善方案3.1改善后的流水线布局图图3:改善方案生产线示意图图4:改善后的流程程序图步骤情况工作说明需时加工 搬运 检查 1●用刀片把模型剪成三部分,并剪好箱子和提手上下两端。

58"2 送往下一工序 1"30 3●用剪刀裁剪其中两个圆形54" 4 送往下一工序1"30 5●用剪刀裁剪另外一个圆形和八角形51"6 送往下一工序 1"307 ● 剪刀剪四个圆弧并计算求和52" 8送往下一工序1"30用刀片把模型剪成三部分,并用剪刀裁剪其中两个圆形用剪刀裁剪另外一个圆形和剪刀剪四个圆弧并计算求和计算求积并用提手穿过剪好叠篮子和粘提手9●计算求积并用提手穿过剪好的三个圆孔和八角形50"10 送往下一工序1"3011 ●叠篮子和粘提手1′14″表1:改善前后时间对比现行方法需时现行方法用时分析改善方法需时改善方法用时分析用剪刀剪出提手与箱子1'05"17 1,用剪刀剪提手时间慢,且给紧后作业算数与折纸带来等待时间;用刀片把模型剪成三部分,并剪好箱子和提手上下两端。

58" 放在首位,为紧后作业折篮子与计算提手上的数据提供时间,同时该工作只用刀片连贯性强,时间较短,增加叠纸张的部分折叠动作算数1'15"35 2,一个人计算求积与求和耗费太多时间,求时间紧迫容易出错;算数50" 两个人算数,分工更合理,同时每个人增加一道简单工序,减少其它工序负担,使生产更加均衡叠篮子和粘提手1'38"21 3,叠篮子和粘提手动作繁多,花费较多叠篮子和粘提手1'14" 紧前作业求积帮助提手穿过四个孔为叠篮子节省动作和时间。

时间是瓶颈之一。

直接剪小饰品1'15"21 4,剪纸次数太多,较繁琐。

折叠后剪 54" 图形对称,可以折叠从而节省时间图5:改善前时间比例分析图6:改善后时间比例分析50100150200250300350步骤一步骤五步骤九改善后时间总和改善后各个工位加工时间结论:由改善前后时间对比可知,改善后的总时间变少了,每个工位的空闲时间明显减少,且改善后的生产流水线更加平衡,方案整体比之前节省了一半。

3.2工位6的双手作业分析图7:改善前后双手作业分析0100200300400500步骤一步骤三步骤五步骤七步骤九改善前总时间改善前各工位加工时间改善前改善后左手右手左手右手移至底板移至底板拿起等待拿起移至面前移至面前折纸折纸折纸折纸放下移至胶棒移至提手移至胶棒等待拿起拿起拿起移至面前移至面前上胶上胶2次上胶上胶移至提手放下胶棒等待拿起移至花篮移至面前等待拿起粘贴粘贴移至面前上胶上胶粘贴粘贴粘贴粘贴放下改善前左手右手移至提手移至胶棒拿起拿起移至面前移至面前上胶上胶放下等待移至花篮拿起移至面前粘贴粘贴移至胶棒等待拿起移至面前上胶上胶粘贴粘贴3.3代表工位模特法计算标准时间和秒表时间分析图8:改善后工位3模特法分析作业内容:剪裁小饰品 工作地点布置图工位序号:3号工位 定员:1人 操作者:朱芳芳 MOD 数:280日期:2010年12月26日左手动作时间 右手动作 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 值 次数 分析式动作叙述伸手拿纸 M3G1 1 4 1 M3G1 伸手拿剪刀 移到身前 M3P0 1 3 1 M3P0 移到身前 持住 H 1 6 1 M1P5 拿剪刀对准 持住H1284M2P5用剪刀将纸剪成两部分篮体纸传到下道工序M3G1M3P1 7 1 H 持住剪刀将手中的纸对折M2P5 2 14 2 M2P5 配合左手对折 持住H111M1P0松手给左手刀、尺子、笔、演草纸持住H 1 6 1 M1P5 拿剪刀对准持住H 1 28 4 M2P5 剪第一道线将纸左右对调M2P0 1 2 1 M2P0 配合左手将纸对调送与胸前持住M1G1 1 2 1 M1P0 松手给左手持住H 1 6 1 M1P5 拿剪刀对准持住H 1 28 4 M2P5 剪第二道线将纸展开M1P5 2 12 2 M1P5 配合左手将纸展开将纸放至工作台M2P0 1 2 1 BD 等待伸手拿另一片纸M3G1 1 4 1 BD 等待将手中的纸对折M2P5 2 14 2 M2P5 配合左手对折持住H 1 1 1 M1P0 松手给左手持住H 1 6 1 M1P5 拿剪刀对准持住H 1 28 4 M2P5 剪第一道线将纸左右对调M2P0 1 2 1 M2P0 配合左手将纸对调送与胸前持住M1G1 1 2 1 M1P0 松手给左手持住H 1 6 1 M1P5 拿剪刀对准持住H 1 28 4 M2P5 剪第二道线将纸展开M1P5 2 12 2 M1P5 配合左手将纸展开持住H 1 1 1 M1P0 松手给左手持住H 1 21 3 M3G1M3P0 捡第一个成品及上道工序的纸并放入左手传给下一工位M3P0 1 3 1 BD 等待手回到原位置M3P0 1 3 1 BD 等待MOD(总)=280标准时间=280*0.129*(1+15%)=41.538 S各个工位的模特值及标准时间如下表所示:表2:各工位模特值及标准时间工位 1 2 3 4 5 6模特值267 283 280 251 247 288标准时间/s39.609 41.007 41.538 37.236 36.642 42.725制定出的标准时间与工人实际所用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工人的不熟练,以及测量的不准确,抽样会有一定的误差,有时中间会有人员原因导致物料供应的不及时,另外有时工人会有被其他人员打断的状况。

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家认为是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