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代客户办理查询业务的案例
代办业务引发违规风险事件的案例

代办业务引发违规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未对外开始营业时,一柜员将客户委托其现金代缴电费存折(内夹有若干现金),从柜员抽屉中取出,将客户提供的现金随手放入柜员口袋。
通过大堂保安在自助终端上以无卡转账方式,将客户委托代缴金额从柜员个人账户转入客户存折帐户,大堂保安转帐后,柜员自办刷卡、打印转账信息业务。
二、案例分析这起看似简单的代客户代办业务,其实质涉嫌违规操作风险:(一)涉嫌代客户保管存折和现金风险。
柜员从抽屉中取出客户存折和现金,说明不是当天客户前来网点委托,而是存折早已放在柜员处,涉嫌违反禁止性规定“严禁违规代客户保管身份证件、现金、存单(折)、卡、有价单证、印章、证书、贵金属等重要资料和贵重物品”之规定,违规代客办理业务。
(二)涉嫌“用本人卡代客过渡缴费”的自办业务行为风险。
柜员代办客户缴费没有按正常流程办理,而是将客户缴费现金放入自己的口袋,归为自己,再通过自助终端上以无卡转帐方式给客户。
从收支情况看,柜员将客户代办缴费金额分文不少转入客户帐户。
其性质涉嫌“用本人卡代客过渡缴费”的违规自办业务行为。
(三)涉嫌违规查询客户信息风险。
柜员工作期间在没有客户的情况下私自将自带的客户存折通过刷卡、存折打印、查看信息。
该操作行为涉嫌“严禁违规查询、下载、复印、保存、变更、删除我行系统信息和客户信息”的规定。
三、案例启示这起违规案例虽属个案,但充分暴露了银行个别员工内控意识谈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防控的必要性理解不深,制度学习不够到位。
通过这个案例:一是要告戒员工,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经营理念,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合规操作,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二是从严禁执行银行的有关规定,以员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内控文化建设加强员工传导和教育,提高员工思想认识,规范员工行为。
三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堵塞违规操作渠道,防范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以信任代替管理,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抵制能力。
银行人员非法代客操作法审案例

银行人员非法代客操作法审案例
一、事件过程
XXXX年至XXXX年间,我行某支行员工张某利用本人员工卡和自己丈夫的银行卡代自己丈夫就职的公司老板购买本利丰、安心得利等自营理财产品,张某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为之,直至XXXX年末在分、支行的高压态势下停止代客户购买理财产品,但心存饶幸,没有及时向组织汇报XXXX年前的违规行为。
在此期间该员工先后换了三个网点,违规操作前后达4年,反复销卡开卡近10次, 累计代客户购买理财产品163次, 金额达3.34亿元。
二、涉案人员实际操作流程
1、违规操作流程。
张某通过以下几种违规方式代客户购买理财产品: 一是张某代客户吴某保管借记卡,身份证等信息,受客户委托代客户滚动购买理财产品;二是张某以丈夫朱某的名义开立新借记卡,张某持有其丈夫借记卡并操作,代吴某滚动购买理财产品。
三是张某使用自己个人账户代客户吴某滚动购买理财产品。
2、违规点。
张某的行为违反《中国农业银行严格禁止员工行为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严禁以银行名义私自代客理财,代他人保管存单、存折、银行卡、密码、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票据、印章、网银K宝、有效身份证件及重要物品等。
三、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违规就是风险,无论是否发生实质性损失,都将给银行和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后果。
由于该员工合规意识淡薄、心存饶幸以至长时间反复违规操作,累计违规金额巨大。
有鉴于此,各行应该加强对“四个禁止, 一个公开”、“十必做”、“三十禁“五个严禁、五个一律"和总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处罚办法”等重要禁止性规定的学习,让每位员工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做了有什么后果,确保合法合规操作。
违规代客理财及同机操作的案例介绍

一、违规代客理财案例介绍1、员工承诺为客户资产增值,擅自委托导致亏损某营业部员工为提高资产管理规模,与客户私下签订协议,口头承诺将客户资产操作达到指定市值。
由此取得了客户资金帐户和交易密码,员工通过自己工作用电脑,以“分析自助终端”为客户申购新股,操作一段时间帐户,该客户资产有增加。
因此,造成有一时间期间客户账户,由客户和该员工共同操作的情况。
近来新股上市后就遇到跌破了发行价,员工仍进行申购新股操作,造成客户亏损10多万元,故未达到原先客户资产增长的口头承诺,与客户造成纠纷。
期间客户帐户使用员工电脑委托受到公司管理部门的风险提示,但营业部未以重视,反而包庇员工,称是客户前来咨询,客户自行在员工电脑上委托。
公司管理部门希望营业部提供客户的交易确认,由于客户与员工的纠纷,委托电脑又属于员工工作使用的电脑;客户对亏损交易不予确认。
客户员工擅自委托情况和口头承诺收益的情况浮出水面。
[风险点]本案值得关注的是,该营业部员工擅自委托,以资产增值为承诺,获取客户交易密码,违规代客理财。
在公司管理部门风险提示后,营业部包庇员工未真实反映情况,也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2、员工未按规定接受客户的委托某营业部员工接收客户指令,委托品种、数量、价格,以及账户密码,通过自己电脑,进行分析自助委托下单。
由于营业部未与客户签订人工电话委托的协议,仅有采用电话录音,无事后的书面交易确认,违规操作,没有严格执行公司流程。
[风险点](1)该员工这种未按公司规定接受客户的委托。
应与客户签订协议、有电话录音、还要有书面交易确认。
(2)代客交易期间,形成了该账户由客户和该员工共同操作情况,存在借用他人帐户操作的嫌疑。
(3)客户将密码告诉了员工,客户没有做到“投资者应当妥善保存交易密码”。
3、营业部为大户服务,员工为大客户下单某营业部为迎合大客户的要求,多次让员工代客户下单操作,员工根据大客户的电话通知和客户提供的密码用工作电脑代其下单,且对客户的电话指令未作留痕,未让客户进行交易确认。
代客户保管存折查询账户明细的案例

代客户保管存折查询账户明细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客户由于工作繁忙无暇到网点查询个人账户的历史明细,遂将存折和密码交给柜员委托其代为查询。
柜员用交易多次查询该客户账户交易明细,并按月打印交易明细。
柜员完成查询及打印处理后将存折及交易明细交予客户。
经核实,柜员称所查询账户的客户为自己的朋友,该柜员是受朋友委托进行查询。
此业务最终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操作柜员面对朋友的委托,未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而是将朋友与客户的范畴相混淆。
银行的优质客户在与银行员工长期业务接触中逐渐熟识,也赢得了客户高度信任,个别员工利用代客户办理业务之便而挪用、侵吞客户资金的风险隐患。
银行制度规定严禁代客户保管存单(折)、代客户办理业务。
(二)网点现场审核人员应加强对柜员日常业务辅导、培训工作,避免出现柜员代客户保管存折、密码且多次查询账户的高风险事件发生。
三、案例启示
(一)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培训工作,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柜面业务操作中切实将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位,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二)注重对《员工行为规范》的学习与检查,避免员工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现场审核人员的履职能力,促使其做好柜员的日常业务培训及业务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风险防范作用。
典型案例学习材料

附件:典型案例学习材料目录一、对私业务 (1)二、对公业务 (7)三、其他业务 (17)对私业务一、网点员工违规代客购汇事件描述:某支行派驻业务经理执行日常业务检查时发现,一名员工与其直系亲属十多个账户存在资金往来。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名员工通过自己的账户代客户理财,包括购买黄金、基金、股票、外汇宝等;通过自己的网银账户为多个客户进行网上汇款,以帮助客户降低汇款费;为满足客户换汇需要,更利用自己和亲戚的购汇额度帮客户换汇。
存在问题:一是员工通过自己账户代客户理财,违反双十禁规定,为客户节省汇款手续费,贪图便利通过自己的网银账户为客户办理汇款,容易诱发挪用客户资金的风险,也不利于我行中间业务收益。
二是利用自己或亲属的购汇指标,帮助客户购买外汇,明显违反相关外汇管理规定。
三是柜台人员办理该名员工违规换汇业务,说明柜台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合规意识淡薄,罔顾我行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不主动揭露违规行为,未能及时阻止风险隐患的演化发展。
改进要求:一是派驻业务经理应切实提高自身依法合规意识,同时发挥内控风险官作用带领队伍,带头执行我行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坚决制止各种违规代客理财等行为,依法合规服务客户,在网点形成良好的合规氛围。
二是派驻业务经理应关注网点人员行为和思想动态异常情况,发现网点各类案件或重大风险隐患,须立即口头报告,如涉及保密问题的,须采取保密方式向上级运营部门、监保等部门报告,并视情况不向网点负责人报告。
三是增强员工的监督意识。
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让员工了解,监督是相互的,自己同样负有对网点负责人和派驻业务经理进行监督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员工敢于举报和揭示不良现象、违规事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二、未落实大额划转交易核实制度事件描述:某支行经办柜员在处理个人客户代办取款100万业务时,未查询账户资料及询问客户情况,就在传票写上“已大额核实”字样,交给派驻业务经理进行盖章,然后直接录入资料,提交集中授权中心核准通过。
柜员无依据查询客户信息引发的案例

柜员无依据查询客户信息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近日,风险核查中心下发一笔关于核实“不读磁查询客户定期账户信息”的风险事件。
经查,柜员为客户办理的定期续存业务,在办理的过程中没要求客户出示身份证件,然后通过不读磁查询客户信息,补充填写填单背面的客户身份证信息,从而引发了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按流程操作,对于定期续存,没有要求客户出示身份证件,并于填单背面摘录客户身份证信息。
而是通过违规手段查询客户信息,从而引发该笔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员工工作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
要求柜员在处理任何一笔业务时都要按操作流程办理,认真谨慎,专心一致,切不可只求速度而不规范操作。
(二)严格落实“客户信息查询”制度。
柜员务必要对查询业务严格把关,严格遵循“客户本人查询”的原则,杜绝因本人操作失误引发的无依据查询客户信息。
(三)网点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的作用。
加强柜面监控和非现场检查,要求柜员按流程实事求是办理每一笔业务,密切关注柜员的异常操作,消除风险状态,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代客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代客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为某单位办理其员工的工资卡批量开卡业务,但因单位代理人临时有事,没有现场输入工资卡密码,而是委托经办柜员代办,由经办柜员代输密码。
员工代客办理业务,应认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员工代客办理业务,屡禁不止,是违规行为。
该类行为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客户临时有事,无法到场,委托柜员代其办理诸如输密码、签名等业务;另一是由于个别网点以业务营销为借口,管理人员指使柜员违规操作,为单位客户办理代发工资等集中开卡业务。
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柜员的热心和帮助却给自己和银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一旦发生纠纷,自己和银行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三、案例启示
一是结合员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强化员工的履职意识。
充分运用当前银行开展的行为规范教育活动,通过规章制度的梳理、相关细则的解读和典型案例的教学等方式,指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教育和告诫员工严守行为底线,严防各类违规行为,较好的履行岗位职责。
二是强化事中控制,严把风险关口。
现场管理人员作为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履行岗位职责,加强业务办理的事中监督审核,提醒和警示柜员的操作风险,及时制止柜员的违规行为,教育和引导柜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法合规办理业务。
柜员违规查询客户账户的案例

柜员违规查询客户账户的案例一、案例经过网点柜员按照客户经理的“客户要求打印房贷记录”通知,或客户理财产品到期、网点吸储存款,网点需跟踪客户资金流向及到账情况,在未经客户本人同意,无有效依据的情况下擅自查询客户的账户。
触发了“柜员频繁查询不活跃账户”监督模型,被“以考核为借口,未按流程办理业务”而确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为保护存款人合法存款的所有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国家相关管理规定,明确金融机构必须遵循“为客户保密”的原则。
我国相关部门拟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保护个人信息;银行相关管理规定、流程明确客户查询账户信息须提供存款人本人存款介质,并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非客户及业务需要,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查询客户账户信息。
这充分说明了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时有发生,众多媒体、网络也报道过多起泄露企业或个人信息事件。
**银行因未经客户授权,以信用卡审批和贷款审批的名义,两次查询客户信用记录,被判侵权,并被人民银行处予罚款。
这说明了部分金融机构并未充分重视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工作,没有意识到保护个人金融信息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定义务,也不了解不合规管理或使用个人金融信息可能导致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
案例中,一旦客户账户信息发生泄露或发生案件,将会严重损害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形成信誉和法律风险。
三、案例启示(一)在营销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个别网点为了完成营销任务,可能存在“营销至上,制度靠边”的错误想法,没有考虑到由此引发的风险,因此应不断开展风险意识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柜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柜员对违规行为的抵制能力,自觉抵制违规行为,敢于对违规行为说“不”,做到既要业务发展又要合规经营。
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增强业务的敏感性,自觉养成遵章守纪,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做好客户关系维护,正确处理好营销任务与业务管理关系,在制度的约束规范下开展有关业务。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在银行工作中,柜员是与客户直接接触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严谨性和规范操作对于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权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有时候柜员可能会因为疏忽或者其他原因而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银行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
某某银行的某某分行,发生了一起违规操作的案例。
某某柜员在办理客户业务时,因为疏忽大意,将客户的存款金额录入错误,导致客户账户出现了一笔错误的存款记录。
在客户发现错误后,对柜员提出了质疑,并要求银行对此进行调查处理。
在调查过程中,银行发现了柜员的违规操作行为。
柜员在录入存款金额时,没有仔细核对客户提供的存款数额,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而且在客户发现错误后,柜员没有及时向上级主管汇报,也没有及时向客户道歉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而是采取了拖延和回避的态度,导致了客户的不满和投诉。
这起案例给银行敲响了警钟,也给所有柜员上了一课。
柜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核对客户提供的信息,确保录入的数据准确无误。
一旦出现错误,要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客户道歉并提出解决方案,积极主动地协助客户解决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影响。
同时,柜员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积极倾听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银行也应该加强对柜员的培训和监督,定期组织柜员进行规范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对柜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违规操作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保护客户的权益和银行的声誉。
总之,银行柜员作为银行的重要一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保障客户的权益和银行的利益。
银行也要加强对柜员的培训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违规操作处理机制,共同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权益。
代客户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代客户办理业务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使用交易从自己帐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对外转帐,涉及客户共计10多笔,触发“员工通过网银频繁转帐”监督模型。
二、核查分析过程及整改情况
经核实:该网点为某协议代发工资户办理代发工资,将现金存入其内部账户后,由于未开立基本账户,系统不支持现金存入发放代发工资,客户要求当天必须将代发工资发放到位,柜员就将其现金存入自己账户,通过个人网上银行转账为客户进行工资代发。
属于员工代客户办理代发工资业务,违反员工行为准则,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三、核查结果
(一)该单位由于没有开立基本帐户,系统不支持现金存入发放代发工资,因单位急于办理工资发放,要求工资款当日转入该单位员工账户,柜员感情代替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将单位现金存入自己账户,通过个人网上银行转账为客户进行工资代发,严重违反《员工行为禁止规定》规定,存在制度执行风险。
(二)柜员将客户资金存入自己账户并为其代办业务,说明该柜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防范能力差,极易形成资金纠纷。
若柜员将客户资金挪为他用,将给银行带来诉讼风险,甚至经济损失。
四、管理措施或建议
(一)加强规章制度学习,严格按照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约束自己形为,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是杜绝差错最有效措施。
(二)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员工职业操守,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充分认识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采取不同培训方式,使柜员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技能及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保证各项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及服务优质性。
违规查询客户信息而引发的案例

违规查询客户信息而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营业网点柜员为查看本行员工工资调整情况,在本行员工本人不在场且不知情的情况下查询了一员工的工资账户明细。
此笔业务触碰监督模型为“柜员无正式依据查询客户账户余额”,被评定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现行的《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操作规程》中规定“存款人向营业网点提出申请查询活期储蓄历史明细、零存整取历史明细、定期一本通明细、存本取息历史明细、灵通卡查询活期储蓄历史明细、灵通卡查询定期一本通明细、灵通卡查询零存整取历史明细、灵通卡查询存本取息历史明细、查询综合账户历史明细、查询牡丹卡账户历史明细、查询黄金账户历史明细等账户信息时,提供存款人本人存款介质,并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
(二)个人账户历史明细查询交易应为客户端发起的交易,在客户本人提供查询介质及有效身份证件时,方可查询,目前系统中没有对以上查询条件强行控制,柜员可以随意查询客户账户信息,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隐患,容易引发风险事件甚至法律纠纷。
三、案例启示
(一)建议专业部门对个人账户历史明细查询交易设置授权参数控制,增加远程授权审核环节。
(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各级业务管理部门应经常组织柜员进行业务学习,加强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教育,让柜员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各项业务的规定、要求和风险点,熟知各项业务的风险环节,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提高其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操作风险的防范能力。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留下风险隐患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留下风险隐患[案例介绍]银行监督与对账中心在履行日常监督工作时,发现网点一笔大额的个人结算业务收、付款人均为该网点客户经理李**个人账户,存在异常。
银行立即组织对李**个人账户及其资金往来密切账户及关联人等情况进行了核查。
经查,发现李**与多名客户之间存在频繁的资金往来,在业务操作中有严重违规操作行为。
[案例分析]本案反映出该行管理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客户经理自我约束不力。
该客户经理无视银行规章制度,将自己的个人银行账户为客户理财、经商使用,严重违反了银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反映出员工对规章制度学习不到位、合规观念意识淡薄,最终使自己的职业生涯遭受重大挫折。
二、未摆正内控与经营的位置。
从对这起违规操作行为核查的情况来看,反映该网点负责人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重员工业绩考核,轻员工行为考评,重业务营销培训,轻员工思想教育、规章制度教育。
三、员工行为疏于管理。
李**严重违规操作行为得以长期存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账户资金流明显与其收入不相符等行为,网点营业经理、柜面员工或多或少有所知晓,但半年的员工行为评价和季度的动态分析对此网点都没有反映、致使客户经理严重违规操作行为得以长期存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
[案例启示]一、要加强各级人员,特别是营销人员的内控案防教育,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各类内控文化活动,传导合规理念,提高思想认识,规范员工行为,抑制各类违规事件的发生,切实把内控管理落实到实处。
二、多措并举,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发生。
要加强对客户经理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制约、业绩考核、奖惩处罚等方面的管理,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切实防范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以信任代替管理,提升员工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抵制能力。
三、加强员工行为日常动态管理。
管理人员要多渠道了解本部门员工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重点关注员工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消费圈”,对异常行为的,要作为重点监控对象,要加强排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苗头。
业务稽核专题案例通报(第一期)_发布

业务稽核专题案例通报第1期(11月22日)近期分公司业务稽核小组在稽核违规事件过程中,发现较多案例存在一些相同或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可以避免的。
为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现将今年以来的一些相关案例整理下发,供各单位参考了解,做好教育防范工作,降低违规风险。
本次下发的警示案例主要是业务揽装环节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导致的问题,是揽装人因朋友、同事等介绍而未核实客户真实性的案例。
一、黄萝分公司员工骆景峰违规套机事件。
2010年8月,黄萝分公司员工骆景峰的朋友郭志伟找到他,称自己所在的公司及其他两家业务关联公司有移动群网业务需求,请骆景峰帮忙办理VPN群零预存送机优惠。
骆景峰以不熟悉业务流程为由,找到同事唐盛帮忙走资费申请、合同审批流程,约定揽装奖一人一半。
郭志伟通过骆景峰先后以广州市冉晖通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日星通信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裕美服装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名义采用新装、过户等手段共办理了206户189元套餐的移动零预存业务。
唐盛打印了206张价值为1200元的终端兑换代金券,交给骆景峰,再由骆景峰交给郭志伟。
事后,骆景峰先后两次共收到郭志伟以好处费为名义约5万元的回扣,其中有1.3万元已交了部分号码前期的欠费,其他3.7万元自行花费。
在整个业务、申请办理的过程中,唐盛、骆景峰要求郭志伟提供了营业执照复印件、照片等,但是唐盛、骆景峰二人始终未上门进行公司真实性核实。
事后核查证明,上述该三个公司均为虚假捏造,所有用户均系虚假用户。
该群网号码全部欠费停机,为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代金券价值)约24.72万元,欠费8.2万元。
骆景峰因廉洁从业问题,重大不良事件积10分,被解除劳动合同;唐盛因工作失职、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及流程等造成公司经济损失15~50万,重大不良事件积8分,待岗处理。
问题点评:本案例中,社会不法人员提供了虚假的公司资料,但因为是“朋友”、“同事”关系,骆景峰、唐盛面对如此大量的业务需求,均未到现场核实客户的真实性,以致带来严重的套机损失。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案例经过:**单位是支行的公司客户,平时与该支行业务关系密切,公司财务人员与支行客户经理关系较好。
一天,该单位申请开立员工代发工资账户,客户经理为方便客户,持该单位员工身份证件代理开户4笔,并代签账户人姓名。
在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考虑到在同一柜台办理多笔代理开户业务可能会触碰银行运营风险监督模型,故通过不同柜员分别办理了业务。
次日,客户经理再次代理该单位3名员工办理了购汇业务,并汇往境外,相关业务凭证均由其代签客户姓名。
经查,上述客户经理代办的多笔业务中相关的客户账户、证件及回单,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均交给了**单位财务人员。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客户经理以服务客户为由,无视银行规章制度,违规代客户办理开户、购汇等业务,并代客户签名,引发风险事件。
从其在不同柜员处代办业务的行为可看出,客户经理存在试图逃避监控的嫌疑。
客户经理的行为从始至终未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银行员工的特殊身份,他的这种“过度服务”,不但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也逾越了制度的界限,一旦涉及违法行为或者引发客户纠纷,银行和客户经理个人都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回顾事件过程,客户经理之所以能完成代客办理业务,绕开制度流程的限制,网点柜面操作人员、营业经理及网点负责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试想,如果操作柜员在客户经理提出违规办理业务的请求时能坚决地说不;或者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和管理时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再或者网点负责人在平时监督管理中将风险防控的弦绷得更紧些,那么这样的违规事件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相关责任人风险意识薄弱、制度观念淡薄,简单片面地认为只要不以自己牟利为目的,“帮助”一下同事也是应该的。
这种“以人情代替制度”、缺乏原则、背离规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案例启示:客户经理“过度服务”,违规代客办理业务,违反了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既是对他本人的一次深刻教训,也再一次为银行广大员工敲响了警钟。
违规自办业务的案例

违规自办业务的案例[案例经过]支行柜员需查询本人银行卡账户余额,为了避免自办业务,让邻柜柜员代为办理,并将银行卡放在邻柜柜员打印机上,随即受理一单位客户的缴现业务,该笔业务一部分为现金,另一部分需从个人银行卡账户卡上支取,柜员清点完现金,又从卡中支取现金时发现钱箱余额不足,于是与邻柜柜员协商让其办理,并随手将客户银行卡放在邻柜柜员打印机上,而邻柜柜员则要求其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后一并办理,于是柜员从打印机上取回卡准备为客户办理现金存款,但取卡时误将自己的卡取回,并将客户现金误存入,形成自办业务。
[案例分析]一、公私物品不分离,介质保管不妥当。
柜员营业用空白重要凭证、客户凭证与柜员本人的存折、卡未做到空间上的分离,柜员将本人的卡带入营业场所,长时间在打印机上摆放,未妥善保管,致使本人与客户的卡混淆,最终导致误将客户款项存入本人账户。
二、注意力不集中,凭证审核不认真。
现场录像显示,柜员在为亲属、朋友办理业务时,边说话边办理,注意力不集中,对提交的业务凭证存单(折)疏于审核,形成自办业务事实。
[案例启示]一、严格公私物品分离。
柜员本人存折(卡)与柜员营业用空白重要凭证、要从空间上严格分离,严禁将本人存折、卡、现金等带入营业场所,从源头防止差错发生。
二、做好营业前的准备工作。
柜员应对自己的钱箱余额做到心中有数,在办理每一笔支取业务时,要先匡算是否能足额支取,如不足先补足库存,做到一笔一清,一户一清,尽量减少业务的跨柜员办理。
三、认真审核业务凭证,严格操作流程。
办理业务时先审核业务凭证各要素,如户名、金额、到期日等重要要素,再上机操作,减少因凭证审核不严形成的反交易及自办业务,提高核算质量。
四、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风险控制。
牢记《员工行为禁止规定》,高度认识自办业务的危害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差错发生。
违规查询客户账户引发的案例

违规查询客户账户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近日,风险监控中心在监督网点超营业时间办理业务时发现,网点柜员18:30使用交易查询个人客户业务受理情况,且无相关业务凭证或依据,这一情况引起监督员注意,随即下发查询核实情况。
经调阅录像核实,此笔业务为客户来电话查询银行卡是否办成,柜员使用交易输入客户名称进行查询,终端画面回显多条信息无法查询后退出画面。
该笔被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客户未到达现场且未出示有效证件,只是通过电话询问,柜员即通过系统对其客户信息进行查询,充分反映出柜员的风险意识淡薄,操作随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二)同时反映出现场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没有发现及制止柜员的错误操作。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应加强业务操作流程学习,提高分辨风险的能力,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各岗位相关人员应认真严格履职,充分发挥本岗位职能,切实起到监管作用,把好每一道关。
(三)对于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拿不准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请示,不要自作主张,避免因随意操作而引发风险事件。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

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的案例案例经过:**单位是支行的公司客户,平时与该支行业务关系密切,公司财务人员与支行客户经理关系较好。
一天,该单位申请开立员工代发工资账户,客户经理为方便客户,持该单位员工身份证件代理开户4笔,并代签账户人姓名。
在办理过程中,客户经理考虑到在同一柜台办理多笔代理开户业务可能会触碰银行运营风险监督模型,故通过不同柜员分别办理了业务。
次日,客户经理再次代理该单位3名员工办理了购汇业务,并汇往境外,相关业务凭证均由其代签客户姓名。
经查,上述客户经理代办的多笔业务中相关的客户账户、证件及回单,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均交给了**单位财务人员。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客户经理以服务客户为由,无视银行规章制度,违规代客户办理开户、购汇等业务,并代客户签名,引发风险事件。
从其在不同柜员处代办业务的行为可看出,客户经理存在试图逃避监控的嫌疑。
客户经理的行为从始至终未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银行员工的特殊身份,他的这种“过度服务”,不但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也逾越了制度的界限,一旦涉及违法行为或者引发客户纠纷,银行和客户经理个人都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回顾事件过程,客户经理之所以能完成代客办理业务,绕开制度流程的限制,网点柜面操作人员、营业经理及网点负责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试想,如果操作柜员在客户经理提出违规办理业务的请求时能坚决地说不;或者营业经理在现场审核和管理时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再或者网点负责人在平时监督管理中将风险防控的弦绷得更紧些,那么这样的违规事件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相关责任人风险意识薄弱、制度观念淡薄,简单片面地认为只要不以自己牟利为目的,“帮助”一下同事也是应该的。
这种“以人情代替制度”、缺乏原则、背离规章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经理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案例启示:客户经理“过度服务”,违规代客办理业务,违反了银行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既是对他本人的一次深刻教训,也再一次为银行广大员工敲响了警钟。
银行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案例

银行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案例日前,某国有商业银行某支行发生一起营业部客户经理L某利用代客代理身份之便挪用客户贷款资金案件,涉案金额高达860万元,造成大额资金损失。
经银行自查和监管核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案情该支行长期存在员工违规代客代理业务情况,2011年10月以前,代客代理业务属分散的员工个人私自代理行为。
2011年10月,该支行制订《个人中高端客户代理交易业务实施细则(试行)》,代客代理业务开始实行支行集中代理和员工备案代理两种形式。
该支行营业部客户经理L某利用代理身份实际持有客户存折、密码及证件,以及熟悉内控制度、同事相互信任的便利,通过代签办理外汇质押炒汇存贷相关手续并进行转账、取现,挪用客户贷款资金,用于大宗商品交易投资,造成大额资金损失。
2013年6月8日,在资金所有人华侨A某反映因国内采购需调用资金遇阻一事后,该支行经初步核实排查,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2013年6月9日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将L某移送警方。
2013年7月2日L某因涉嫌挪用资金罪已被司法机关逮捕。
二、主要作案手段和经过(一)违规接受委托代理。
华侨A某因办理结售汇等需要,委托B某(A的嫂子)代理国内业务。
B某又前后找到C某(B的姨妈)、D某(B的舅妈)、E某(B的同学,涉案员工L某的前夫)三人分别在该支行开立账户,用于A 某汇入外汇资金的结售汇和质押炒汇,并将这三个账户的存折、密码和证件交由L某保管。
据查,L某代理的这三个账户中经该支行备案同意发给代理证的只有C某一户,其他两户属私自代理行为。
(二)擅自动用贷款资金。
经查,由L某代理的三个客户贷款账户基本情况如下:1.C某在2012年8月14日至2013年5月8日间累计办理“质押炒汇”贷款27笔1567万元,归还18笔917万元,至案发日止仍有余额贷款9笔,金额650万元。
2.E某在2012年9月8日至2013年4月12日间累计办理“质押炒汇”贷款7笔445万元,归还4笔305万元,至案发日止仍有余额贷款3笔,金额140万元。
银行政信类处罚案例

银行政信类处罚案例案例一2017年5月9日,某银行总行客服热线收到洪某投诉该行某分行客户经理徐某未经其同意,私自查询客户征信报告。
5月9日当天,该分行对客户经理徐某进行调查,了解到客户洪某是徐某朋友项某通过58同城信息的转介绍而来,徐某在未亲见本人的情况下进行了征信查询。
5月10日,徐某与洪某协商,支付6000元经济赔偿,并进行道歉,补签授权书,要求洪撤销投诉。
洪某于当天主动电话提出撤诉。
6月26日,洪某再次投诉到该行总行客服热线,告知征信查询授权书非本人签署。
该分行多次与洪某联系沟通,劝说洪某如果对授权书的真伪有疑义的,可以到该分行所在地来进行笔迹鉴定或者陪同其一同到公安机关报案,但洪某不认可,不愿意去,每次谈到之前打给他的6000元赔偿,他一直避重就轻不接话题。
7月7日,洪某在电话投诉未达到其目的的情况下,来到人民银行柜台,就该未授权查询事项进行投诉。
之后,该分行对徐某作出批评通报和经济处罚,并要求其主动辞职。
案例二2016年,某银行支行员工叶某为促进与担保公司合作,违规代第三方进行征信查询几千笔。
后被该支行新到任行长发现查询量异常,报分行调查处理。
调查发现,该支行原行长刘某将征信系统查询审核用户操作号及密码长时间交与叶某使用,给叶某一个人违规操作创造了机会。
该分行对叶某进行辞退、对原行长刘某记过、降级、停发绩效等处分。
但该分行未将该事件报告当地人民银行。
2017年,当地人民银行对该行进行征信执法检查,在自查报告里也未提及该违规事件。
检查人员通过查看相关档案资料,发现异常,采取谈话等手段进行核实,才发现该事件。
最终,当地人民银行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对该行处以人民币10万元罚款,由于相关人员已离职,没法对个人进行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规代理客户办理查询业务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风险监控中心下发网点准风险事件查询书,该网点柜员连续多日查询同一帐户,存在异常情况,引起内控合规部门高度重视。
经调阅几日监控录像核查:客户在未到网点的情况下,电话要求该柜员,连续多日查询了该客户的帐户,查询汇款是否到帐,业务处理无有效依据,该柜员在业务操作中存在严重违规操作行为。
二、案例分析
由于查询类交易不需要授权,随意查询个人客户信息行为经常出现,柜员在无有效依据的情况下,违规代客户办理查询业务,极易导致客户信息失密,会为今后发生不必要的客户纠纷和法律诉讼埋下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
为了保障个人客户信息以及资金安全,应切实加大对查询类业务的管理:
(一)切实规范查询类业务操作。
应不断完善个人客户营销系统客户信息,并定期进行维护,因考核、办理信用卡、扣收信用卡透支款及扣收贷款等确须查询账户余额等情况,须由相关部门出具待查客户清单并经有权人签章,柜员才能在指定时间段对指定的账户进行查询。
(二)加强业务操作合规性管理,不断提高柜员责任心。
要加强对前台柜员工作责任心教育,减少因工作失误导致现金长、短款、丢失凭证等差错发生,有效减少因此类原因造成的查询类交易,确保每笔查询业务的真实、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