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语言

合集下载

《安塞腰鼓》的诗性语言解读

《安塞腰鼓》的诗性语言解读
心 是 如 何 通 过 这 诗 性 般 的 语 言 表现 出 来 的 呢 , 又 是 怎
百十 个 腰 鼓 发 出的 沉 重 响 声 .碰 撞 在 忘 却 了 一切
杂念 的 观 众 的 心 上 。 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 了,
也是隆隆 . 隆隆. 隆 隆
样 表现 出来 的呢 ? 那么 。 围绕 着 对 这 个 问 题 的 体 味 和 感 悟, 我 们 接 下 来 就 进 入 这篇 文章 的语 言鉴 赏 中 。
的词 语 和 句 式 . 更 是加 之 自 己奇 妙 的 想 象 。 展现 了 一 幅
纷飞的思绪 , 撞击出我们民族 的骄傲 。 在黄土高原厚重
的土地上 , 无 形 的鼓 声 , 也 成 了 茫 茫 一 片 … … “ 安塞腰鼓 ” 这个形象旋转 着、 翻 滚着 、 升腾着 , 而 后 终 于 在 刘成 章 这狂 烈 的语 言 中爆 发 .展 示 着 腰 鼓 的

黄 土 高 原 上 的这 场 表 演 ,不 仅 以 它 狂 野 震 撼 的 画 面 冲 击 着 我 们 的 视觉 .也 以它 奇 特 的听 觉 效 果 涤 荡 着 我 们 的心 灵 。 “ 隆隆 , 隆隆 , 隆隆 ” 的沉重的响声 , 让 我 们 好 似 看 到 这 腰 鼓 击打 的声 音 撞 击 着 山崖 峭 壁 .撞 出奇 形 怪 状 的天 然 雕 铸 : 撞击着厚重的黄土 , 撞 击 出黄 土 高 原 上 用 犁 尖 翻起 的 杂 着草 根 的土 浪 :撞 击 着 有 着 豪 壮
的舞姿中 。 交织 、 旋转 、 凝聚 、 奔突 、 辐射 、 翻飞 、 升华 着 ,
成 了 茫 茫 一 片 … …
《 安塞腰鼓 》 是刘成 章的一篇具有 诗意美 的散文 ,

论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观

论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观
o ol gia ho ht i h s l t r e i d. H e c ntnu d nt o c lt ug n i a e p ro o i e hi e ry c ii e of t a ton l a gu ge s a l rtqu r dii a l n a
De . c
20 09
论 海 德 格 尔 的 诗 性 语 言 观
芦 尔珍
( 东 师 范大 学 中文 系, 海 2 04 ) 华 上 0 2 1
[ 摘 要 ]语 言 思 想 是 海 德 格 尔后 期 存 在论 思 想 的 重 要 方 面 。 海 德 格 尔承 继 了前 期 对 传 统 语 言 思 想 中将 语 言视 为
言说 . 具 的 观 点 的 批 判 。但 同 时 , 前 期 相 比 , 氏后 期 的语 言 思 想 不 再 以“ 在 ” 中心 , 此 在 的 生 存 论 层 面 展 7 - 与 海 此 为 从
开探 讨 ; 把 关 注 的 重 点投 向 了存 在 , 为 语 言 之 本 质 具 有 命 名 存 在 者 、 存 在 者 入 于其 自身 所 是 的 本 真 力 量 。本 而 认 使 质性 的语 言 即 是诗 。在 诗 与 言 的 关 系上 , 者彼 此规 定 , 自成 其 本 质 。海 德 格 尔 的 这 种 诗 性 语 言 观 , 得 语 言 回 两 各 使 到 其 本有 的基 础 上 , 正 成 为 人 类 存 在 之 “ ” 从 而 对 我 们 当 下 回 归 到 诗 意 的 生存 具 有 重要 的 启 示 。 真 家 ,
mo e a t nton t i . Fo m ,l ngu ge na s beng , whi h e n b c r te i o beng r hi a a me i s by c b i gs e ome wha t e t hy a e Th t r fl ng g spo t y On t e a i hi e we n p e r nd l n a r. e na u e o a ua e i e r . he r l tons p b t e o t y a a gu ge,t e t h wo s i ul t a h ot e nd b c me e s n e r s c i l . H ede e ’ e i i w fl ngu g ke tp a e e c h ra e o s e c e pe tve y i gg r Spo tc v e o a a e ma s lngu g r t n o t o f und to a a e e ur t is wn o a i n, by whih c hu a o an he r o e a o b i g. m n bt i t i h m lnd f e n

翻译:构建诗性语言之桥——斯奈德英译中国古诗研究

翻译:构建诗性语言之桥——斯奈德英译中国古诗研究
“ 僧 三十 年前未 参 禅 时 , 山是 山, 老 见 见水是 水 , 及 至后 来 亲见 知识 , 有个 入处 , 山不是 山 , 见 见水 不是 水 ,
而今得 个体 歇处 , 然是 见 山只是 山, 依 见水 只是水 。 ”
叶 维廉认 为 : 第 三个 阶段 ‘ “ 依然 见 山 只是 山见 水 只是 水 ’ 以说 是对 自然 现 象 ‘ 可 即物 即真 ’ 的感 悟 , 对 山水 自然 自主 的原始 存 在作 无条 件 的认 可 , 这个 信念 同时要 我们 摒弃 语 言 和心智 活 动而 回归本 样 的物 象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 关键词 ]加里 ・ 斯奈德 ;翻译 ;中国古诗 ; 荒野 ;自然
[ 中图分 类号 】H 3 59 1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0 4—1 m(0 1 0 0 1 0 7 2 1 )4— l9— 6
法 国诗人 马拉 美 曾说 :世上 缺少 的是 一种 尽善 尽美 的语 言 : “ 没有 修 饰 成分 , 至 没有 暗示 , 们 的所 甚 人 思 即所写 。 … 语 言的发展 似乎 也遵 循 “ ” 正一 反一合 ” 的规律 , 简单一 复 杂一 再简 单 ” 即“ 。当浪 漫主 义 的 超验 、 丽发展 到巅 峰 之 时 , 华 现代 主义 作 家 与 诗人 们 提 出要用 直 接 、 练 的意 象 写 法来 净 化 诗 歌语 言 、 简 与 自然 建立 直接 联 系 。出生 于 2 纪 3 0世 0年代 的美 国现代 主义 、 态 主义 诗 人加 里 ・ 奈 德 ( a ndr 生 斯 G r Sye) y 便是 坚持 这种 主 张 , 将其 贯彻得 彻 底 而全 面 的代 表人 物 之 一 , 对 中 国古 诗 的翻译 在 促 成 与 实验 这 种 并 他 主 张 中起 到 了极其 重要 的作用 。

论诗歌语言的独立性品质及其基本特性

论诗歌语言的独立性品质及其基本特性

论诗歌语言的独立性品质及其基本特性一、诗歌语言的独立性品质之检讨对诗歌语言独立性品质的把握,我们认为无论对其诗歌创作还是诗歌欣赏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当人们运用语言的一般规律,如准确、简洁、形象、生动等法则去规范语言艺术的各种文体时是无法准确区别它们之间的界限的。

而文体语言的美学品质的独立存在便成了这种区分的最好工具。

如果我们相信了诗歌就是分行排列与押韵的界说,那么任何一篇散文都可以分行排列为诗歌,一首诗歌也可以连排为散文。

面对这种混沌与混淆,语言的美学品质和特征的差别就是区分诗歌与非诗歌的最有说服力的东西了。

诗人之所以是诗人,不仅是因为他能从平常的、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感受诗情,而且还因为他善于用诗歌的语言去结构和表现生活的诗意和诗情,给人以陌生化的惊异和美丽、叹服和愉悦,从而达到怡情畅神的升华和超越的目的。

所以,写诗决不是“我手写我心”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用心来感受、体验并征服语言以及用语言来承载心灵的诗意状态的双向互动和掣肘过程。

不谙熟诗歌语言独特性品质的诗人,也许偶尔会写出好诗来,但他最终成不了优秀的伟大诗人。

对于诗人来说,创作的最大遗憾和失败那便是诗意感受的无端浪费和白白糟蹋。

大凡诗人都有过这种痛苦的经历:有诗意的感受,但“物化”出来的却不是诗或不是期待中的诗。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诗歌语言的独立性美学品质和基本特征,高度重视语言在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而且事物的本质不是单一单层的,而是多样多层的。

诗歌语言的本质属性也是这样,它既有一般语言的本质属性,也有特殊的、个性的美学追求。

首先,诗歌语言是一种民族的一般语言。

与一切作为全民族交流思想、承载信息、负载思维、表达情感的语言一样,是一种交流交际和思想思维的工具。

作为概念的符号,它具有词义的抽象性;作为表象的符号,它具有特定的指称性。

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鲜明性以及规范性是它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属性特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诗性话语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诗性话语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诗性智慧 西域文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青春版 1 身份认同 1 英国旅行文学 1 美的言说 1 时空模式 1 文心雕龙 1 拜伦 1 为文用心 1 《恰罗德·哈洛尔德游记》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科研热词 诗性智慧 诗 禅 内在理路 先验批判 中国话语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诗性的语言结构 纵向结构层次 现代作家 江南城市 文本的解释者 文化研究 历时与共时 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 《庄子》 "象"(形象) "言"(话语) "意"(意蕴)
科研热词 诗性话语 空间性 汉语 文论重构 意象 身份认同 语言哲学 语言 诗性直观 诗哲之争 艺术学 艺境诠释 自我 柏拉图 新诗 整体主义 我们社 德国经验 影像诗学 宗白华 创造社 公共记忆 先验理智直观 中国问题 《福乐智慧》
推荐指数 3 3 3 3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4年 科研热词 诗性主体 艾德里安娜·里奇 美学 神话 求证自我 文化记忆 政治 怀疑论 庄子美学 女性主义诗歌 作为修正的写作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陶器 语言模子 现代 欧化倾向 文学语言 文学批评 思维模子 场域

文言文的诗性语言举略

文言文的诗性语言举略

了多远路 。” 就成 了十六字 . 字数 多出 了一倍 , 句式
蓄 而富有 内蕴 。 感情更 加强 烈 、 深沉 、 细腻 而浓郁 。
以上 诗语 言 中所具有 的这 些特质 .在 我 国古 代许 多文 言文篇章 中也在不 同程 度上具备 。这篇小文 , 作 者拟就 此数 点 . 对 文言 文的诗 性语 言作一 分析 ,
作 者 简 介 :仓 林 忠 ( 1 9 5 0 一 ) , 男, 江 苏 盐都 县人 , 盐 城 工学 院社 会 科 学 部 教 授 , 主 要 研 究 中 国历 史 文 化 、 中 国近 现 代史 。
2 0 1 3 年第3 期 ・ 3 3・
宁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E — m a i l : n b t p x b @1 6 3 . c o m
中 图分 类 号 :I 2 0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2 1 5 3 ( 2 o 1 3 ) 0 3 — 0 0 3 3 — 0 5
随着 传统 文化 的 回归 .现在 大学 和 中学 的课 本 中。 都增选 了不少文 言文 。人们对 文言 的学习兴 趣 也普遍提 高 。回忆学 生时代学过 的许多课 文 , 现
无穷 。” [ 2 ] 2 0 9 如鸿鹄之志 、 三顾 茅庐 、 一鼓作气 、 守株
句式 整齐 , 合 于平仄 . 诗歌 内部 的语言结构 就有 了 节奏, 朗读起 来也 就 快慢 有致 . 间歇 停顿 有 律 , 节
奏分 明了 。
待兔等 , 简简单 单几 字词组 , 往往就 高度概 括 了一
2 0 1 3 年
6 月
宁 波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i n g b o P o l y t e c h n i c

关于诗歌的语言

关于诗歌的语言

关于诗歌的语言关于诗歌的语言马拉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曾经说,诗歌语言是“与日常生活中的消息性语言截然不同的生成性语言”。

好的诗歌语言是对既存语言和日常语言惯性、惰性的偏离和突破。

只有在如此偏离和突破的临界状态,才可能歧义、多义、新意、诗意丛生。

苏珊·朗格(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说:诗歌语言“从根本上说来就不同于普通的会话语言,诗人用语言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关于事件、人物、情感反应、经验、地点和生活状况的幻象。

”(《艺术问题》)穆卡洛夫斯基(布拉格结构主义学派中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甚至进而断言,“正是对标准语的规范的有意触犯,使对语言的诗意运用才成为可能,没有这种可能,也就没有诗。

”(《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语言既有创生性(宇宙万物由人来指认,给以命名,万物随语言的创生而获得意义),又有规约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经过社会群体认同后,就成为一种规范、约定)。

自然语言以规约性为主导,诗歌语言以创生性为主导。

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写诗就是要颠覆语言成规,恢复语言的新鲜感和生命力、表现力。

诗歌语言对于日常生活的“自然语言”是悖谬的。

没有语言的创造就没有诗。

如“整个夜晚像蜡一样软”、“整个时刻静得异常黑”、“天空蓝得像垂死的爱情”。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说过:“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成其为石头,才存在所谓的艺术。

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

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的手法,因为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该使之延长。

”(《散文理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10页)此乃人们常说的“语言陌生化”。

诗歌的语言功能常使语言的指示义与所指涉的事物发生断裂,造成“语义游离”。

但它又不能完全失范,必得遵循自然语言的规律才具有可解读性,是反常合道,是“佯谬”(假错,有意识地错,反常合道的错)。

诗歌语言的诗性解读

诗歌语言的诗性解读
情感世界。 而情感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永远处 于一种
下酒 这首短诗从字面上看 , 十分令人费解 , 好像诗人在 说胡话。 何谓“ 甜蜜的复仇” 影子” ?“ 怎么能“ 加盐”并且 ,
能“ 腌起来 ”风干” “ ?但我们还是 可以从最后一句找到解
难以言说的状态 , 是不能用既定的法则和科学的概念去
具有诗性 。
象事物 , 诗人们采用了“ 以实写虚” 的手法 , 于是 , 便将 难以状写之情寄于言外了。再看夏宇的《 甜蜜的复仇》 :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胳起 来 风千
. 老 的时候
诗作为一种内视点艺术,它不是用观察的方式去 认识世界 , 而是用体验的方式去感知世界。心灵视点是 超时事的,并且观照的对象是诗人 的全部 内心世 界和
欲, 脱下军服都是市井小民, 虽然同其他军队一样看重 集体主义, 但也不回避个人主义, 同时也不回避这些普 通个人所具有的缺点。在《 拯救大兵瑞恩》 负责拯救 中, 工作的小组成员对此任务都十分不满 ,他们认为 自己 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大兵, 但也有父母妻儿, 凭什么要 用 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一个几乎毫不相干的人 ,虽然想 不通 ,但他们仍然 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个军人 的使
(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文学与传媒2005
级研究生 )
7
2 0 年 号 旬 大教货 0 8 3月 上 刊 才
《 冯至《 错误》 ) 错误难道还有“ 美丽的” 不美丽的” 和“ 之别? 从语 法的角度去说 ,这是突破了句子成分之间语义限制的 词语组合习惯 , 是违反语义逻辑规则的 , 但在诗歌中却 大量存在着。散文中, 此类句式的出现也使得散文语言
命 。如果把这样一群普 通人描绘成秋毫无犯军 民一 家
美学观念与经孔子发展的“ 诗言志”即其带有强烈功利 ,

诗性语言的别致运用——论方文山歌词的韵律方式

诗性语言的别致运用——论方文山歌词的韵律方式

韵味不 同的韵是 与人们 的思想感情 相联 系的 ,因此用韵
的时候 应当注意 的韵 的感情 色彩 、审美 表现力和心理联想等 方面。现代汉语把韵 部分 为十 个部分 , 也 被称 为十三辙 。合
有 时是隔句押 同一韵 , 有 的是换段押 韵 , 是 辙押韵 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 的一种手段 。是创造诗词歌赋有 韵 是交替 出现 的 , 歌词听起来 也有 一种 相互 应和的乐感 。作者在 《 上海一九 四 韵之文的基本原理——在语句 的固定位 置上( 一般在 句尾) , 采
和洪声韵之间 , 有遥条 、 梭坡 、 怀来 、 由求等辙 。细声韵适合表
律, 构成 了音步 中的复合节奏乐音段。 《来 最有 气势 的 “ o n g ” 音 为 主
韵, 辅 以三处押 同辙中的 “ e n g ” 韵, 巧妙地传 达了作者 所要抒
用 同一个韵基的字使之形成语音上 的回环美 。 声音也有某种意味— —联想审美意味 , 是有 意味的形式 ,
三》这首带有淡淡感伤 怀旧意味 的词里交替使 用 “ a n g ” “ a l ” 韵, 表达哀婉之情 的同时读起来 朗朗上 口 , 旋律感很强 。在句 末, 用 了“ 墙上” “ 平安 ” “ 门窗” “ 砖墙 ” “ 弥 漫” “ 想像 ” “ 弄堂” “ 风
些要用粤语歌唱的词 以外 , 有2 3 2 首歌词是押韵 的, 形成 语言
上的节律美与音乐旋律感情美相统一的特点 。
第一, 通 篇押韵 , 感 情基调一 致 , 且 所押之 韵在题 目中有 这 两个方 面相辅相成 , 对生产语言的节律美意义非凡。 体现。方文 山歌词 中通篇只押一个韵有 5 6 首, 大多以 口语化 比较 突出的歌词为 主。其中押“ e ” 韵 的有 3 首, 押“ a ” 韵 的有 8 首, 押… I 1 ’ 韵 的有 首 , 押“ a i ” 韵的 6 首, 押“ i ” 韵的 5 首, 押“ a o ”

读懂诗家语

读懂诗家语

3、定语后置。 如: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崔颢《行经华阳》)原序应是:河山北枕 险秦关,驿路西连平汉畤。 4、特殊的错列。 如: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 暮》)原序当是: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互文句式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三 、 语言跳跃
诗家语具有跳跃之特性。五字或者七字 之内往往具体表现在语法结构和句式上,诗 往往省去不必要的文字。概因诗之句式因受 字数、韵律、意象等因素限制,其构成方式 与现代汉语之表达差异甚大,这就是所谓的 “诗家语”。除常用式句外,主要有省略句、 倒装句、意象、 形象用语
诗家语常常“以形象语”言为特征。诗家 之情志和诗之境界往往借助于“物象”并通 过形象语言表达出来,常常诗中有画,诗画 相生而意味无限。物象的选取要集中、不杂 乱堆砌,要与所达之意境吻合:如: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中物象丰富:野烟、飞桥、石矶、水 畔、 渔船、桃花、流水…行文曲折动人:28 字勾画点染出一幅美丽的“春水桃花”画 轴。 首句着一“隔”字,使飞桥和野烟交相 点染,互相映衬,创造出一种朦胧之美境, 次句着一“问”字,将诗人置入画图之中, 表达诗人对世外桃源向往之急切心情。
倒装句
为使句子具摇曳生姿之美,诗家故意错 列一些句子成分,有时候亦是为了格律表达 之需要(包括对仗和平仄)或需要强调某一 句子成分。 1、主语置谓语后。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 居秋暝》)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竹喧浣女归, 莲动渔舟下。 2、宾语前置。 如: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 《岁末归南山》)原序应是:明主弃不才, 故人疏多病。
四、字句凝练

浅论余秋雨散文诗性话语的建构

浅论余秋雨散文诗性话语的建构

浅论余秋雨散文诗性话语的建构
文 /魏 源源
余秋雨散文打破 了传统散文文体 的束缚,其散文素 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语境如诗似画而备 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受到许多评论家学者 的
好评。余秋 雨散文作品展现 出学者特质的美学风格,其散文文笔如行 云流水,舒卷之 间灵性激溅,以及其诗性化语言构建共同丰富 了其散文 的 语言世界 。
在余秋雨的散文世界中,让人感受到浓浓 的诗情画意,透过字里行 间我们仿佛可 以看到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古代文人的复活 ,苏东坡 、柳 宗元、骆宾王,一个个人物在字里行间淡入淡 出,从容而又匆忙,真实而又虚幻,历史在咫尺篇幅 中翻云覆雨,余秋雨的语 言总是时刻让我们
感受到一种诗意美 。
f 二J 在田顾 历史 中营造 诗意 曲意 象 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是有区别 的,艺术建立 的基点在于它是一种假 定性情景来表达对生活 内 的体悟和认识,对客体的反映有主观性和诗 蕴 艺性 。 长期以来 , 一般 的散文都传达这样的观念 “ 从接受美学 的角度 , 散文如果描写的不是关于实际发生的事情 , 而是关于可能发生 的事情 。 2 ] 这样往往就会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 ,而余秋雨的散文 , 却背其道而为之 , 大胆将想象和小说化的笔法融入历史事件,抛弃封闭保守的散文观念, 同时,又避免小说化 的 “ 无限虚构 ”或 “ 自由虚构 ”的倾 向。 散文注 重的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文类特征较为 自由,不应设置过 多的清规戒律 ,对历史具体细节合理想象也是不无稗益的,所以余秋雨 的散 文开拓一个更富于创造力的艺术空间。在余秋丽的作 品中都大胆借用小说的笔法 ,展开艺术想象 。如在 《 莫高窟》中,余秋雨大胆想象乐 樽和尚面临金光时候的场景 : “ 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地金光,背后是五彩地晚霞 ,他浑身被照得通红,手上得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 明, 他怔怔站着 ,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 的笼罩”。通过诗意般 的言语我们似 乎可以看到一个虔诚的信徒面对神灵即将降临时, ・

刘亮程:哲理思维与诗性语言

刘亮程:哲理思维与诗性语言

刘亮程:哲理思维与诗性语言作者:滕卢涛黄忠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8年第06期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深邃而质朴的哲思与散文诗歌化的叙事方式是他作品的鲜明特征。

长期在农村生活和劳作的经历使得他的文字深深扎根于泥土,囊括了人、牲口、大雪、野草等一切在土地之上的事物,形成了一种深沉的美。

《寒风吹彻》一文以西北农村冬天为背景,讲述了自己儿时的往事。

作者像一个给年轻人忠告的老人那样,将过去的寒冷、荒凉以及自己的种种思考夹杂在阵阵冷风中,向我们吹来。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

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刘亮程文章的厚度,正是基于他的哲理性思维之上,他本能地用哲理性的思维去观察世界,并得出自己的思考。

从自然的冬天,可以衍生出身体的冬天、精神的冬天、人生的冬天等等。

他不拘泥于事物的表面形态,能让文章的生命力与延展性不断扩充,最终得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诗歌的美感在刘亮程的文章当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具体生活足够凝练的概括和足够有深度的思考,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我”与“环境”的高度契合,直接与环境进行沟通之后,环境身上的“人性”让文章多了一份生命力。

实际上,在刘亮程的文章当中,哲理思维与诗性语言相融合,也正是这种浑然天成的写法,让读者能在他笔下的小村庄里,得到关于思想本身的启迪。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

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他一句话不说。

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

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

我跑过去,看见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土中。

当代文化语境与语言创造[权威资料]

当代文化语境与语言创造[权威资料]

当代文化语境与语言创造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媒介工具,是蕴含丰富意义的符号系统,也是镌刻文化印记的话语结构,还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

从语言的存在属性分类,它有三种意义形态:诗性语言、欲望语言与工具语言。

[1] 诗性语言以艺术的、美学的方式叙述自然、社会、精神的存在,它包含着本义、引申义与象征义,指向真理的本身,因此诗性语言也是一种真理语言。

“与欲望和工具的语言不同,真理的语言是开端性的语言。

正是这种语言才建筑了人的家园。

所谓家园就是人的规定,是人的所来之处和所归之处。

语言凭借自身说出真理,指出了真道,让人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走上他的人生之途。

”[2] 诗性语言通过艺术抵达真理,道出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本义。

人类借助诗性语言超越有限的物质性存在,构筑理想的人间伊甸园,使精神获得神性的恒久价值。

欲望语言反映了人作为生物性存在的直接现实和功利需求,亦即与动物需求相类似的、直接的自然本能,或者说,欲望语言是人的众多自然本能的一种表征。

“欲望语言的基本表达式为:我欲望某个对象,亦即:我要某个对象。

在欲望之中,我始终和对象构成一种关联,这是因为我自身不能在自身之中实现自身的欲望,我必须指向一个他者,不管是人还是物。

在此我作为欲望者,对象作为被欲望者,由此我和对象的关系成为了欲望者和被欲望者的关系。

如果我是欲望者的话,那么我就被我的欲望所驱使,我不是一个自主、自觉和自由的主体;如果对象是被欲望者的话,那么它自身失去了作为物自身和人自身的独立性,而只是成为在某种程度和方式上满足欲望的填充者。

我和对象相互作用,不仅对象因为我成为被欲望者,我也会因为对象成为欲望者。

” [3] 欲望者的目的是通过役使欲望的对象,即通过占有来获得自身。

但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悖论是,役使对象的同时也是欲望者自身丧失自由的开始,亦即身为物役。

工具语言以语言这一工具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它依赖于并服务于目的,从这个意义而言,工具语言也是欲望的表达。

散文的诗化语言

散文的诗化语言

散文的诗化语言散文是一种文体,它通常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情感或经历,用自然而流畅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散文的诗化语言则是在传达真实的生活,情感和经历的同时,使用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词汇,以使文字更加生动,感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散文的诗化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富有意境,色彩艳丽,意味深长,以及想象丰富。

散文之所以被称为诗性文学的一种,就是因为它在语言表达上一般会有一定的韵律、节奏和优美的音调,正如诗歌一样能够拖进读者的心中。

比如,在一个余晖渐暗,天边已经隐没了太阳的晚上,散步在小区内的花园里。

小区内的花园被花海环绕,除了各种落英缤纷的花朵,还有那曼妙的音乐,散发着那令人陶醉的气味。

这种场景令人感到熟悉而亲切,仿佛回到了童年,又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灵魂的深处。

这时散文开始使用诗化语言,为读者描绘生命中的美丽瞬间。

在散文中,使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以营造出更为深情的效果。

比如,在写雨的散文中,“雨”就可以比喻成是“泪水”,刻画出伤心的情绪,在生命的瞬间中,需要如何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散文的诗化语言还可以在阐述某些情感和思想时,以博大深远的意象,来升华主题,更能化解凛冽的寒风、更能体现间战间和、更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总的来说,散文的诗化语言是很多作家所注重的,由于它能够创造出独特而美好的阅读体验,让读者领略到文字之美,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满足。

散文之所以能够生动传达出作者的感受和思想,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它运用了语言学的技巧,创造出了诗一般的韵律和优美的语调。

最后,文学之门当启,万象初醒。

愿每个人都能够坚持诗化散文,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创作出一篇篇独具特色的精品文章。

诗歌语言的凝练与诗性的放开

诗歌语言的凝练与诗性的放开

诗歌语言的凝练与诗性的放开
诗歌多用以抒发个人的情感,描写各种生活场景,刻画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心灵的轨迹,还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花鸟虫鱼、树木,大江山河湖等等,所有这些都得用语言来表达。

这里就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诗歌的写法。

怎样用良好的方法,把诗这一独特的形式表达出来,给人以愉悦的享受。

其二、诗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不能古板、泛味、单薄、直白。

那么,如何用好的方法,写出动人的,震撼心灵的,服务大众的好诗?怎样做到诗歌语言的生动、活泼和灵动呢?
思想与语言须自由发挥。

许多人都面临一个问题:诗怎么写,写什么,这的确是个问题。

诗歌是诗人感情的体现,包含着诗人的追求、性格,以及当时发生的情景。

每个人即使是风格很统一的一个人,也会写出和平常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所以说,诗怎么写,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循。

因此,个人认为,必须放开写,随心所欲地写。

不要给自己太多限制,因为写诗本来就是一种思想和语言的一个自由创作的过程,如果给自己限制太多的话,就相当于给自己上了枷锁。

另外,写作之前,不要想我这首诗是为了得奖而写,或者是为哪个刊物而写,事先有限定的话,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框子,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让人束手束脚。

还是应该在写作的过程中忘记一切,顺手去写,按自己路径和想法去写。

要写出自己的真性情,写出属于自己的想法。

论维柯的诗性语言观

论维柯的诗性语言观

第25卷第1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套科学版) 2004午1月—!吐』£』虹L.J2磐世垡!i妊l塑世i磐些堑莹!!§互f£丝2业E虹!吐§堡丝量i£磐£丑』21:2唑论维柯的诗性语言观雷武锋(西藏民蓑学院语文系陕西成阳712082)摘要:原始语言与原始人的思维是同一的,原始的语言即诗,它具有情感性、意象性和描绘性等特征,井以诗性形式影响和构筑着原始人的各种活动,从而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生活向导。

雏柯的诗性语言观是西方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先声,是对人文主义修辞学传统的捍卫。

关键词:雏柯;语言;诗性思维;存在中圉分类号:Io_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04)01—0072一05詹巴蒂斯科维柯(Giamba t廿st a vico1688一样,语言就与人类事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它凸现了17“),西方近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广阔的人类认识中的全部实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奥研究视野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受到西方理论界愈来秘都可以在语言所构造的观念中去寻找。

愈多的关注。

20世纪以来,维柯涉猎的每一个领域维柯从语言与人类生成变化的关系出发.指出包括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神话学、法学、政治学、语言在本质上和诗是一样的。

原始的语言即诗,使人类学等都成为西方学术界寻找灵感的源头,特别一个民族进入历史的伟大的诗,就是一个民族的语是其语言观中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已经汇聚在20世言的形成,荷马史诗就是希腊语言的源起,荷马并纪语言学转向的潮流之中,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非一个具体的诗人,而是希腊各族人民的代称,这是因为,原初各民族都是“用诗性文字来思想,用寓一、语言的诗性本源言故事来说话,用象形文字来书写。

”n聊”维柯沿袭古埃及的传统,将人类社会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语言本质的问题往往是与语言起源问题紧密代和人的时代,与三个时代相对应的有三种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多是把语第一种语言是象形的、宗教的或神的;第二种语言言当作人的交流工具,从发生学角度来追寻。

诗的语言特征是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

诗的语言特征是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

诗的语言特征是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 文学语言更是如此。

语言的诗性指“具有暗指来说出的东西, 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点和功能”。

语言也都具有蕴含一定的意合构造, 语言的意合特征指“用最经济的词语、最凝练的格式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深层语义”。

对汉语诗性的讨论, 在今天已成为国内学术界令人关注的。

而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界对汉语意合性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方兴未艾。

但以往学者对汉语的诗性特征的讨论大都就集中在文学、美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 而对意合性的研究更主要在语言学领域。

本文则直接对话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 将汉语的诗性和意合性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

理解了这种天然的契合关系, 我们就能明白有关汉语诗性和意合性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说。

其它语言也当然有其诗性, 但为什么汉语的诗性特征格外突出, 引起了中外语言学家研讨的广泛讨论? 构造为什么汉语比起其它诸多语言来说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形而上特征? 这是与无可比拟汉语的得天独厚的语言条件——其语法结构的意合特点分不开基本特征的。

同样, 其它语言总之也有较大一定的意合特征, 但为什么独有汉语的意合特征是如此的显明突出被人津津乐道? 这又是与汉语对诗性能够得到自然方便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论说汉语的诗性,在我看来都有一种欠缺卖征和虚无缥缈的感觉; 同样, 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明汉语的意舍特点, 也同样让人分感到意犹未尽, 美中不足。

通过二者的对比, 我们将会看到, 它们简直就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外公的共生共荣体。

汉语的诗性特征, 虽然在个别细节上的人会有些分歧, 但大体上有了比较公认的结论, 张世英用诗的语言特征来说明汉语的诗性特征, 我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

他把汉语的诗性特征概括为四个特点:言约旨远; 象征性和暗喻性; 画意性; 音乐性。

我们将其继续整理成:简约性;象征性; 画意性; 音乐性。

诗性语言对文学性生成的作用

诗性语言对文学性生成的作用
诗性语言言说着人的诗性存在,描绘的是一幅飘逸、温婉的诗性境界。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的白发显然不可能出现,没有直观在场的可能性,但它把不在场的、隐蔽的东西生动具体地展露上、显现出来了,可以在不在场的无尽空间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玩味无穷。诗性语言的事和理乃是“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这种事理能引人于妙悟天开的诗性境界。陶渊明《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诗句并未直接抒写诗人的情绪,然而其中自然蕴含着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写了诗人的情感,但语言用意极深,整个诗性情境呈露眼前,栩栩如生。人与万物之存在是浑整无割的,语言不应该刻意地去说明它、剖析它,试图穷尽它,只能用有限的语言点兴逗发,诱惑引领人亲身投入于存在之中,因而,诗性语言既不是简单的“言”,又不是“不言”,而是“欲言又止”,用伽达默尔“语言的思辨性”来说,语言的诗性就是从说出的东西中暗示未说出的东西,让无言之美在人自身的体验和体悟中生发出诗性境界,敞开人的诗性存在。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平平常常的词语,在文学创作者手中妙笔生花,魅力无穷,在他们艺术世界的建构中游戏语言。语言之于文学有两层含义,一语言是文学赖以构成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二是语言是文学的基础。“当人把世界作为对象用技术加以建构的时候,人就把自己通向敞开的本来已经封闭的道路,从意志上而且是完全堵塞了”。[海德格尔:《诗人何为?》,《诗语言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页。]如何把业已堵塞的道路重新打通,恢复往昔的状态,恢复那种初始元音的沟通和融合呢?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语言以其自身的历史构建了人类精神的恢弘宇宙,让事物自我显现,语言的意义在从语言中显现一个整个的世界,语言是整个世界的展露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竹子是“青翠的”,滑道是“细长的”,再加上 动词“穿”、“钻”,形容词“呼啸”,这样的 散文语言确实既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又富于语 言的气势,把竹子下山的情状绘声绘色地表达出 来,但是,倘若从诗性语言的角度来考察,我们 又感到这样的散文语言似乎缺乏了一点什么东西 ,这一点东西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语言作 为存在的本质,加之一味顺从标准语的原则,所 以上述的散文语言固然优美却是浅表和单调的, 是一种非诗性的语言。
•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内容有显在结构和潜在结构两个系 统,同理,文学作品的语言也有显与隐的双重美学特征。 “显”指的是文学语言的表层的词汇和句法,它是语言的 指涉与社会交际层面,一般来说呈现出确定性、封闭性和 单一性的形态。“隐”是语言的深层表征,它包括隐喻、 意象、象征、陌生化等等语言因素,隐的语言呈现出暗示 性、未完成性、开放性和多义性的特征。我们所指的散文 诗性语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隐性状态,而在这其 中,又特别强调隐喻性语言。
• “轰鸣的雷声”、“美丽的黑色蝙蝠”、 “黑色的飞翔”、“沉闷阴暗的夏天的傍 晚”,所有这些都是雅各布森所说的“提 喻性”隐喻语言,它不仅营造了一个撼人 心扉的南方雨天的独特语境,渲染了一种 幽暗神秘的氛围
• 而且,这雷声和蝙蝠也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一种渴望冒险 的冲动。你看,“那些黑色的生命倒立在炎热的天空之下 ,像被悬置的命运带着冰冷的死亡诗意在祈祷另一个明亮 的夜晚的来临。是的,这种黑色的小动物只在夜间启示它 的生命的价值与活力,而白天,它们则生活在迷惘的静止 与记忆之中”。由雷声,到蝙蝠,到黑色的飞翔,再到蝙 蝠夜间倒立的姿态,于是,我们触摸到了生命,感受到了 死亡的诗意和语言的魅力。于是,当雷声响彻的夜晚再度 降临,当看到“一只蝙蝠的死亡伴随的是花朵疯狂的开放 然后安静的枯萎,是一首诗歌的诞生,是一片树叶跌落在 芬芳的空气中并且小心地漫舞着,是一对情人在河流边草 丛中的呻吟和一个孩子的将要诞生••••••”。
• 雅各布森在他的经典论文《隐喻和转隐的两极》中,对隐 喻和转喻有过深入的探讨。在雅各布森看来,隐喻和转喻 虽然都是一种表达的替换方式,但隐喻选择的是暗示替代 的相似性原则,而转喻则“遵循相邻关系的原则”,即不 直接描述事物,而是描述与这个事物相邻近的事物。举个 简单的例子:“太阳是红的”,是转喻性的比喻,它是基 于太阳与现实生活中某种事物的相邻属性派生出来的,并 不含隐喻的成分;而“血淋淋的太阳”,则不仅描绘出了 太阳的颜色——红色,并且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使人 联想到某个可怕的时代,这样便有了隐喻的意味。
隐喻性与陌生化
• 散文的诗性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语言“异质层面” 的认同,同时也是对文学标准语的背叛。即是说,诗性语 言之于散文,就如同巴赫金的复调对话和狂欢化语言之于 小说一样,它们追求的都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和语义逻 辑,是不能用传统的散文理论来进行分析的语言异质面。 当然,就散文来说,作家似乎不太热衷于运用种种语言策 略,破坏既有的语言秩序、规则和逻辑。相对于小说和诗 歌,散文的语言革命是较为温和的。因此,很多作家喜欢 用暗示性的表达,使语言回到它的原初状态,回到那种既 生气勃发、充满激情,又含蓄潜沉、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 性的感性神秘的状态。
• 如此地听着你的歌。如此得知你并不遥远 。哪怕天边。那怕尽头。哪怕隔世哪怕你 的倾诉是从那寂静的暗夜传来。而我听到 你,时时刻刻。我听到你,听到你如歌的 慢板,和你永恒的长笛。我与你相伴。我 们相信黄昏,我们相伴走在近夜的黄昏中 ,看升起的星月。 —— 赵玫《黄昏的 原则》
• 厚厚的绒布窗帘在动。窗户缝很大,风总 在钻。你看着颤动的绒布,总觉得那双手 就在后面。你想保留这种感觉,不去把窗 户糊严。 •••••• 那儿有一只眼, 茫无所见。他看的是另一个世界,它看的 是自己的心。 一只小狗冰凉的鼻子。 月亮很淡,若有若无,像梦。 你起身 倒水的时候,觉得脸盆那儿有一张嘴唇, 很厚道。 —— 蝌蚪《家•夜•太阳》
• 这是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看看 ,那冷雨。闻闻嗅嗅,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气 空 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 香味••••••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 •••••• 至于雨敲在磷磷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 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漕的屋檐潺潺泻下,各 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
• 当我们从人的本性出发,以诗性智慧作为 原点,将语言看作人的存在的家园,看作 生命与心灵的对话时,事实上,我们已进 入了散文诗性语言的第一个层面——语言的 感性化。
• 强调散文的诗性语言,首先就是要解放现 代人在现代文明中那些被压抑的感情,同 时要反对人工的语言,计算机的语言以及 过于理性的标准语言,并通过强调作家在 创作活动中那种天然的、直觉的、个体化 的密切介入,使散文的语言成为既具艺术 的理性,又有充满着生命的激情的温暖可 感的语言。
• 赵玫的散文语言,十分典型地体现出其散文创作的审美情 趣及其诗性的追求,那便是以十足感性的文字,通过一种 浓得化不开的自我倾诉,反复地渲染因离别、思念或期待 而引起的痛苦、孤独、哀怨的情绪,并由此筑构了一种独 特的语感和氛围。也许读赵玫的散文,你会觉得她的语言 不够简洁凝炼,甚至觉得她的情感渲泄缺少必要的节制, 但你却不得不承认她的散文语言有一种别人所不具备的诗 的魅力,而这,正是她推崇直觉,注重感性的情绪流动的 结果。 • 灵。
• 在许多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的散文中,我 们除了可以读到以往常见的转喻性的语言 修辞外,同时还接触到了大量的隐喻性语 言。比如“他穿着一件绿色的运动衣,正 如一棵年轻的树”,而且这“年轻的树向 我跑来”。用借代来替代喻体,于是明喻 便成为了隐喻。这样,树的比喻也就有了 许多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情况。
• 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 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这纯稚的想 念如同一首热烈的歌谣,在那儿引诱我。市声如 潮,淹没了一切,我想浮出来看一眼原野、山峦 、看一眼丛林、青纱帐。我寻找了,看到了,换 回的只是没完没了的默想。辽阔的大地,大地边 缘是海洋。无数的生命在腾跃,繁衍生长,升起 的太阳一次次把它们照亮。 —— 张炜《融入 野地》
• 比如,在史铁生、张炜的散文中,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文 字: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 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 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 声,冬天是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 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 着串串杨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面 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 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冬天,是林中空地上 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 史铁生《我与地坛》
• 在当代的散文作家中,刘亮程的散文感觉 和余光中一样也特别出色。刘亮程的散文 吸引读者的,首先是他对大自然的那种细 腻、具象和个性化的感觉,而读者正是通 过他的感性化语言领悟到他对严峻生命的 深沉思考:
• 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过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 的家。我把怕冻的东西一一搬进屋里,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 门窗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 ,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 我不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 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 • 刘亮程的散文吸引读者的,首先是他对大自然的那种细腻、具象和个 性化的感觉,而读者正是通过他的感性化语言领悟到他对严峻生命的 深沉思考: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 住了我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 ,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 。 —— 刘亮程《寒风吹彻》
• 冷雨可以听、看、嗅、舔,这便是散文的感觉化的语言。 当然,散文的诗性语言不似诗歌的语言那样天马行空,高 度概括凝练。散文的诗性语言是建立“在常轨感情以内的 感知知觉为基础的”, 它强调感觉的细腻、准确和生动, 所以,在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中,我们看到的雨不仅 “空 蒙而迷幻”,而且浮漾着“流光”,同时还是“灰” 色的;我们感到的雨是“湿湿”且“温柔”的;我们还闻 到了雨的“清清爽爽新新”的“薄荷的香味”,听到雨“ 轻轻重重轻轻”敲击屋瓦的声音,而且,“各种敲击音与 滑音密织成网”,而正是这种统摄视觉、触觉、嗅觉、听 觉,既写实又虚拟,既在常轨之内又超越常轨的感觉化语 言,给读者的感官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 这种“世俗语言”虽简单浅白和符合规范,却是 一种失去了生命本真,一种缺乏创造力,想象力 和诗性的语言。因此,毫无疑问,我们所要研究 和倡扬的散文诗性语言,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散 文观的语言。换言之,这是一种建立在人的存在 和生命的本真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吸收了汉语的 “诗性资质”的散文语言。这种散文语言是对以 往的文学标准语的偏移、扭曲、变形和陌生化,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颠覆了以往 的散文话语的“革命性”的语言。
• 刘亮程的散文语言干净平淡、自然质朴,他没有为了使语 言生动形象而大量堆形容词和动词,也没有费尽心机锤炼 某个“文眼”,但我们却实实在在被他的语言所震撼、所 征服。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心灵的丰富性,特别在 于他是用整个生命来感受体验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 • 在他的笔下,“寒风”同样是有生命和感性的:它比我更 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缝缝,它还盯住我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并且随时准备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而 后是整个人生••••••。 正是借助于感性的力量,我们才在 他那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在平静如水的文字背后感受到一 种透骨的寒气,同时也领略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散文诗性语 言。
• 倘若说,刘亮程的散文是借助感性的生命体验和 冷静纯净的表达来构成散文的诗性语言,那么在 赵玫、蝌蚪等女性作者那里,这种感性的诗话语 言又呈现出不同的情采和韵味: • 每一个黄昏都总是如期地抵达,而我们已相距 遥远。在那个清晨,他或许又独自爬上那片荒草 滩,去赴我们神圣的誓言。他说黄昏,他说黄昏 已经是生命中的永恒,他把枯草带回来,他说他 渴望那样就是拥有了我•••••• —— 赵玫《草 蓝中的野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