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急性 丙 型肝 炎 的诊 断根据 输 血 和 血 制 品注 射史 , ̄H V IC 暴露 史 。 I 临床症状 有乏 力 ,食 欲减 退 ,右肋 下 不适 ,少数 有低热 或黄疸 。实验 室 检查可 有AT 高 ,血 清抗  ̄v u L升 c ,
生 率 明显 高 于H V 染 。 除 了月 病 B感 十
HV 毒有6 基因型,以1 c病 个 型 最为 常见而 治疗较 难 ,其他依 次为
2 3 。各 地区 的丙型肝 炎 患者 的 和 型
此 ,近年 来 ,我 国报 告 的丙型肝 炎
病 例数增 加 ,其 中大多数 是 以前 感
表 现 外 ,丙 型 肝 炎 的 肝 外 表 现 比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性 功能低下和老年患者,可在2 年 断根据HV ~3 c感染超过6 个月, 或发病
全世 界估 计 有 1 7 万例 慢 性 亿 千 丙 型 肝 炎 患者 ,我 国约 有 3 0 多 0 0
万 。l 9 年 我 国调查 ,在 自然人 群 92 中丙 型 肝 炎 抗 体 阳性 率 是 3 2 。 . % 患 者感 染H v 多发 生在 1 9 年 前 c大 90
较 多 见 ,应 予 以重 视 。主 要 的肝
基因型可有差 异 。
丙 型 肝 炎 的 治 疗 指 征 以 血 清
染 的 ,不 是新近 感 染病例 。20 年 06
我 国报 告丙 型肝 炎 7 8  ̄ ,2 0 06 1 J 0 7
外表 现有迟 发性 皮肤 卟啉病 、扁平
苔藓 、 白癜 风 、特 发性 混合 性冷球
糕 鼎翳 嗣整鹫 , , 癌 害 , Br 连 : 匾 愠 l 吐 吐 -水 吐
慢 喇阿瞒
- 睦旰炎的药物治疗
丙型肝炎的诊断方法与准确率
丙型肝炎的诊断方法与准确率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
它是一种慢性肝炎,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丙型肝炎的确切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丙型肝炎的诊断方法以及其准确率。
一、丙型肝炎的诊断方法1.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最常用的丙型肝炎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液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这些抗体是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产物。
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到患者是否曾经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
2.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为了确定是否存在活动性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病毒的RNA或DNA。
常用的核酸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核酸杂交检测。
这些方法可以确定病毒是否存在于患者的体液中,从而判断感染的活跃程度。
3. 肝功能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肝功能检测也是诊断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
这些指标的异常水平可以提示肝脏受损程度和炎症的活跃程度。
二、丙型肝炎诊断的准确率1.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准确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丙型肝炎诊断方法之一。
其准确率取决于检测方法和病毒感染的时间。
在感染后的早期阶段,抗体可能尚未产生,因此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此外,某些患者在感染后数年甚至数十年仍然可以检测到抗体,因此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为了提高准确性,可以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2.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可以直接检测病毒的存在,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然而,核酸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会受到影响。
一些因素,如样本的质量和处理方法,以及实验室技术的水平,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应选择可靠的实验室和方法,以确保准确的诊断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_以指南指导治疗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殏殏殏专家专论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以指南指导治疗谢雯,成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北京100015)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89(2012)04-0003-04doi :10.3969/j.issn.1008-1089.2012.04.001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 )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估计全球现有感染者达1.8亿,数据显示,HCV 感染相关死亡率在未来20年会持续上升。
我国2004年颁布首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1],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 )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指南(2009)[2],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医疗研究院(NICE )推出了丙型肝炎的NICE2010年指南,2011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 )发布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指南[3]。
以上丙型肝炎诊治相关指南的发布及更新均遵循了循证医学原则,提高了临床医师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诊断和处理的能力。
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
因此,了解临床诊疗指南的规范化要求,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基层临床医生及肝病专科医生的首选。
1关注丙型肝炎病原学研究进展HCV 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 ),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 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 、2b 、3c 等)。
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 感染的70%以上。
HCV 基因组含有1个开放读码框(ORF ),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 )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 蛋白是RNA 依赖的RNA 聚合酶,均为HCV 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慢性肝炎怎样治疗?
慢性肝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肝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慢性肝炎应该吃什么药。
*慢性肝炎怎么治疗?*一、西医慢性肝炎治疗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觉症状较轻,当病程往往迁延不愈,转氨酶持续增高和伴有慢性肝炎组织学的改变,部分病人经过20-30年转变为肝硬化,肝癌。
因此慢性丙型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要等闲视之,但不要紧张恐惧。
要做到生活上动静结合,有规律;饮食上适量进食优质高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宜过多吃糖及高脂肪的食物,要戒酒病配合医生给与必要的治疗:1、干扰素:丙型肝炎的发病一是可能由于丙型病毒直接侵害肝细胞,二是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干扰素可以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并能阻止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因此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性肝炎的唯一较有效的药物。
白细胞干扰素(a干扰素,天然或重组)和纤维母细胞干扰素(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均比较肯定,表现在血清转氨酶水平的降低或正常化,丙肝抗体(抗HCV)的滴度降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降低或消失,以及肝组织学的改善。
干扰素的剂量至少需要每次300万-600万单位,用法每周三次或每日一次,共两周,续而以每周三次为多,也可隔日一次。
疗程因大于半年。
对产生干扰素抗体的患者可选用其他类型的干扰素代替。
对复发的病例可在干扰素。
2、强力新:是甘草酸(甘草提取的主要成分),日本报道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3、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它能逆转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疏水性胆汁酸滞留所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并抑制小肠吸收毒性胆汁酸。
4、病毒唑:是一种核苷类似物,照相报道对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有效果。
但最新研究表明对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是有限的,仅对部分病人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效应要小于干扰素。
5、干扰素和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1.干扰素+熊去氧胆酸;2.干扰素+病毒唑;3.干扰素+香菇多糖;4.干扰素+左旋咪唑。
丙型肝炎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方法
丙型肝炎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方法想要了解丙型肝炎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方法,首先得了解什么是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
丙肝分布较广,可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丙型肝炎中西医诊断:疲倦——感觉缺乏体力,到了你觉得自己身体不能再活动的程度。
这种极度疲倦感会持续,尽管你经过了一晚充分休息。
其他症状:1、右上1/4腹部感觉不舒服(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2、疲劳3、反胃恶心和呕吐4、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5、肌肉关节疼痛6、皮肤搔痒——通常没有皮疹7、睡眠不好8、感觉消沉9、“头脑不爽”,以短期的记忆困难、集中精神困难和长时间从事同一工作的困难为特征。
以上的症状会在感染的最早阶段出现,但通常是逐步发展的。
它们并不直接表明病情发展到某个阶段或者代替任何特定的肝脏测试。
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患者若不及时治疗,转成慢性的几率可高达50%以上。
所以对所有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该给予积极治疗。
包括适当休息、保肝、降酶及抗病毒等,其中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要。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如果转氨酶不正常,就要进行系统抗病毒治疗。
目前,虽然用于抗病毒的药物较多,但首选干扰素。
大多数肝病专家已达成共识:不使用干扰素等于放弃治疗。
从中可看出干扰素在治疗丙型肝炎中的重要作用。
治疗剂量一般在3百-6百万单位,隔日肌注1次,疗程一般为6-12个月,有条件者可使用更长时间。
疗程过短,肯定影响疗效,且易复发。
近期,国外已有长效干扰素问世。
长效干扰素的半衰期可长达40小时。
对病毒可产生持续的压力,疗效可明显增高。
另外,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可明显增加疗效。
在此再强调一句,得了丙型肝炎千万不要盲目相信以赚钱为目的的诱惑,不要相信所谓的神药。
因为丙型肝炎的发展速度远快于乙型肝炎,一定要到正规的地方接受正规治疗,而且,这种治疗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DAA)的泛基因型时代。
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亚型的HCV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并且在多个不同临床特点的人群中方案统一,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除了失代偿期肝硬化、DAAs治疗失败等少数特殊人群以外,也不需要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因此,泛基因型方案的应用可以减少治疗前的检测和治疗中的监测,也更加适合于在基层对慢性HCV感染者实施治疗和管理。
但是,泛基因型方案不是全基因型方案,对于少数未经过DAAs临床试验,或者已有的临床试验未获得90%以上SVR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相关替代突变(resistance-associated substitution,RAS)的感染者中[1-2],还需要规范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基因型特异性方案仍然推荐用于临床,主要考虑其在中国的可负担性优于泛基因型方案,以及一些特殊人群(如失代偿期肝硬化、儿童/青少年和肾损伤等的患者)。
优先推荐不需要联合RBV的DAAs方案,但如果临床试验证实需要联合RBV方可获得90%以上的SVR,则应该参照药品说明书联合RBV,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监测RBV 的不良反应。
而且,具有RBV绝对禁忌证的慢性HCV感染者应该选择不联合RBV的DAAs 方案。
丙肝临床诊断病的诊断标准
丙肝临床诊断病的诊断标准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丙肝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判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丙肝的诊断标准。
一、病史1.接触史:有无暴露于丙肝病毒感染者或血液制品的接触史。
2.既往史:有无输血、手术、外科操作、牙科治疗、毒品注射等高危因素。
3.传播途径:有无共用注射器或其他针具的行为史。
4.症状持续时间:有无进行性疲劳、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等持续症状。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乏力:疲劳、无力感,常见于慢性丙肝患者。
2.肝区不适:多见于急性感染期,其特点为右上腹疼痛或不适。
3.肝大:急性感染期肝脏可有压痛、肿大,慢性期常无症状。
4.黄疸:可能表现为皮肤、巩膜、黏膜黄疸。
三、实验室检查1.丙肝抗体检测:通过ELISA或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抗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
2.丙肝病毒核酸检测:通过PCR方法检测丙肝病毒RNA,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3.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等指标,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功能。
4.其他血液检查:如ALT/AST比值、白蛋白水平等指标,常用于丙肝严重度评估。
四、影像学检查1.肝脏超声检查:常用于评估肝脏形态、大小、回声,了解肝脏病变情况,排除其他引起肝大的疾病。
2.腹部CT或MRI检查:用于评估肝脏结构、肿块、炎症等情况,对诊断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具有辅助价值。
根据以上丙肝的临床诊断标准,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丙肝感染。
如果怀疑感染,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亚型鉴定、肝活检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感染程度和肝脏损害情况。
及早发现和诊断丙肝,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丙肝最佳治疗方案
丙肝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丙肝最佳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导致肝脏炎症、肝硬化乃至肝癌。
为规范丙肝的治疗,降低患者病毒载量,减缓肝脏病变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指南,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特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治疗目标1. 清除HCV病毒,实现血清学治愈;2. 改善肝脏炎症,阻止肝脏病变进程;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 预防HCV传播,降低公共卫生负担。
三、治疗方案1. 诊断及评估(1)病毒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HCV抗体、HCV RNA,确认患者感染状态;(2)肝脏功能评估:包括肝脏生物化学、影像学、肝脏纤维化程度等;(3)全身状况评估:包括心血管、肾脏、代谢等方面;(4)个体化评估:根据患者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生活习惯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治疗策略(1)抗病毒治疗:首选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如索磷布韦、哈瓦辛等;(2)肝脏保护治疗:使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多烯磷脂酰胆碱等;(3)抗炎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4)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5)定期随访:治疗期间及结束后,定期监测病毒载量、肝脏功能等指标。
3. 治疗方案(1)基因型1型HCV感染:推荐使用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普罗布考或哈瓦辛+利巴韦林;(2)基因型2型HCV感染:推荐使用索磷布韦+利巴韦林;(3)基因型3型HCV感染:推荐使用索磷布韦+利巴韦林,或阿舒瑞韦+达卡他韦;(4)基因型4型HCV感染:推荐使用哈瓦辛+利巴韦林;(5)基因型5/6型HCV感染:推荐使用哈瓦辛+利巴韦林,或阿舒瑞韦+达卡他韦。
四、治疗监测及评估1. 治疗期间:每4周复查病毒载量、肝脏功能、血常规等,评估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2. 治疗结束后:每12周复查病毒载量、肝脏功能,监测病毒复发及肝脏病变进展;3. 定期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调整治疗方案。
丙肝最佳治疗方案
丙肝最佳治疗方案
一、丙肝最佳治疗方案二、丙肝的中药治疗方法三、丙肝治疗的注意事项
丙肝最佳治疗方案1、丙肝最佳治疗方案
目前公认的治疗丙肝的方法主要是注射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在丙肝治疗的前期,干扰素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但是,干扰素本身就有一定的毒性,长期使用的话,对肝脏和肾脏都会有一定的损伤,进而引起一系列不良的反应。
还有,干扰素的用药比较麻烦,普通干扰素需要隔天注射一次,长效干扰素虽然一周注射一次,但是价格非常昂贵,对一般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并且干扰素需要长期使用,治疗的后期,会使病毒产生耐药变异性,不但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变异之后的病毒的危害会更大。
所以,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患有丙肝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因为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传染给我们身边的家人和同事,这样不仅影响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
他的治疗最好是在患病初期,另外患有丙肝的饮食要非常注意饮食习惯,平时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也同时要注意饮食上营养的均衡。
2、什么是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
《慢性肾脏病中丙型肝炎预防、诊断、评价和治疗指南》解读
个有 关慢 性 肾脏 疾病 ( K C D)病 人 中丙型 肝炎病 毒
透 析 中心 转诊 至 新 的透 析 中心 时 ,应 接受 H V C
感染 的检测 。 ( )a在 HC 强 . V低 流行 的血 液透析 中
(C H v)感 染 问题 的临床 指南— — 《 性 肾脏疾 病 慢
中丙 型肝 炎预 防 ,诊 断 ,评价 和 治疗指 南 》 。该指
心 ,起 始 检测 应 当考 虑采 用 酶 免疫 学检 测 ( ) E
( 如有 可能 ,继之 检测 病毒 核酸 ) ( 见 图 1 参 )。
南包 括丙肝 病 毒检测 ,合理 治疗 ,用药 选择 ,如 何 在 血透 中心 预 防丙肝 播 散 ,肾移植 时供 肾或受 肾者
丙肝感 染 的处 置原则 及方 法 ,丙肝 相关 肾炎 的诊 断
与 治疗 等 6 个部 分 。现 将 学 习 该指 南 的实施 总 结 (xct esmma、 eeui v u r)部 分 的体会 与读 者共 享 J , 。 l C D 病 人 中 H v 检测 的评 价 K C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慢性丙型肝炎(2016年版)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 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血清HCV RNA、抗HCV、HCV基因分型、HBV-M、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ANA)、甲胎蛋白(AFP),妊娠试验(育龄期女性-必要时);(3)心电图、上腹部B超、肝脏弹性扫描(Fibroscan)、胸部X线片。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医务工作者
性传播可能
暴露于HCV阳性患者体液污染的针头/锐器
性伙伴有HCV感染
诊断流程
检查结果的解释
HCV抗体
阳性
HCV RNA
阳性
解释
急性或慢性HCV感染
阳性
阴性
曾HCV感染缓解;或急性HCV感染期病毒 血症低
早期HCV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慢性HCV感 染; HCV RNA假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 同样的治疗进程,基因型2、3感染患者对干扰素的持续病 毒学应答率是基因型1感染患者的2-3倍 ,与基因型1感染 患者相比,低剂量的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 疗对感染基因型2、3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较好
丙型肝炎(HCV)的疾病转归
急性丙型肝炎 60%~85% 慢性丙型肝炎 20% ~ 50% 肝硬化 ~ 20% 肝功能 衰竭
~ 20%
肝癌 等待肝移植
Adapted from Brown RS.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epatitis C. Presented at: ACG Clinical Implications meeting; April 6, 2000; Dallas, TX.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tatement. Hepatology. 2002;36(suppl. 1):S3. Davis GL et al.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1994;23:603. Koretz RL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3;119:110. Takahashi M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1993;88:240.
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
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丙型肝炎(HCV)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临床上常见的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肝功能检测。
这些标准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一、血清学标志物检测。
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是丙肝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包括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
抗体检测阳性可以提示曾经感染HCV,但不能区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因此,需要结合HCV-RNA检测结果来判断感染的活跃性和慢性程度。
二、病毒核酸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是丙肝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CV-RNA水平,可以确定HCV感染的活跃性和病毒载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量检测HCV-RNA水平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对于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三、肝功能检测。
肝功能检测是评估患者肝脏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等。
丙肝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因此肝功能检测结果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结语。
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丙肝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正确应用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在丙肝诊断和治疗中有所帮助。
丙肝临床诊断标准
丙肝临床诊断标准一、诊断依据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如静脉药瘾史、与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曾经使用过血制品等。
(2)临床表现:如全身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腹胀、腹泻、便秘等)、肝区疼痛、黄疸及肝掌、蜘蛛痣等。
(3)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异常(ALT、AST升高),HCV-RNA 阳性,抗-HCV抗体阳性。
1.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1)急性丙型肝炎病史超过半年,或无急性丙型肝炎病史,但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且HCV-RNA阳性,抗-HCV抗体阳性。
(2)肝组织学检查:肝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丙型肝炎的金标准。
肝组织学检查可发现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二、诊断标准1.确诊病例:既往无丙型肝炎病史,有明确的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ALT≥40U/L且HCV-RNA阳性,抗-HCV抗体阳性。
2.慢性丙型肝炎:既往无丙型肝炎病史,无明确的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但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且HCV-RNA阳性,抗-HCV抗体阳性,持续半年以上。
3.疑似病例:有明确的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或ALT≥40U/L且HCV-RNA阴性,抗-HCV抗体阴性,但未做肝组织学检查。
疑似病例应进行ALT、AST、胆红素等指标的监测,如ALT持续升高应考虑慢性丙型肝炎的可能性。
4.排除病例:有明确的急性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但ALT≤40U/L且HCV-RNA阴性,抗-HCV抗体阴性,且未做肝组织学检查。
排除病例应进行ALT、AST、胆红素等指标的监测,如ALT持续升高应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三、注意事项1.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其他肝病如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
同时要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等,以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2.在诊断过程中应重视实验室检查的作用。
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及HCV-RNA、抗-HCV抗体等病原学指标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清除HCV或长期抑制HCV的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阻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通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约有1/2或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清除HCV。
1、急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仍无一致的方案。
但近年来已进行数个病例数较多的临床试验,观察治疗起始时间及疗程对疗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如使用PeglntrOn(佩乐能)单用,剂量为L5microg∕kg∕周,疗程24周,与在起病后20周开始治疗相比,在发病后8周或12周开始治疗可获得较高的SVR,发病后第8、12、20周开始治疗的SVR分别为95%、92%和76%o对于基因型1型患者,佩乐能单用的疗程需要24周,但对于基因型2、3、4型患者,8周或12周疗程也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未见Peg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的研究报告。
2、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普通α干扰素治疗的持久性病毒学应答率(SvR)仅有13%~25%,疗效仍不理想。
到1998年,随着利巴韦林(ribavirin,又名病毒哇)的联合应用,Q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得到显著的提高。
近年来,聚乙二醇技术使α干扰素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得到了改善,目前,有两种PEG干扰素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一种是佩乐能(Pegintron™),是将12KD的线性的PEG附加在IFNa-2b上制成的,另一种是派罗欣(Pegasys®),它是将40KD支链的PEG耦合在IFN Q-2a上制成的。
PEG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标准的治疗方案,可使半数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得到治愈,对于亚洲人种,治愈率可接近80%o(1)疗效评估评估指标主要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ALT 和AST恢复正常)、和肝组织学应答三个方面。
组织学应答是指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改善情况,可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肝组织分级(炎症坏死程度)、分期(纤维化程度)或半定量计分系统来评价。
2007年APASL关于丙型肝炎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介绍
、
丙 型肝 炎 的实 验 室 检 测
共 识 1 抗 一 C 检 测 应 采 用 经 批 准 的 第 三 或 第 四 代 抗 HV H V EA 酶免 疫 试 验 ) Ⅱ一) C I( 。( 2 共 识 2 经 被 批 准 的 EA检 测 阴 性 的 样 本 可 以 报 告 为 抗 一 I
预 示 抗 H V真 阳性 , 可 以 报 告 为抗 一 C C 则 H V阳性 。 ( Ⅲ) 共 识 4 对 于那 些 未 达 到或 刚接 近 特 定 的 SC / O界 值 者 , 应 考 虑 进 行 定 性 N T 核 酸 检 测 ) ( ) 一 步 获 取 样 本 进 行 抗一 A( 和 或 进 H V 和 H V R A检 测 。 ( C C N Ⅲ) 共 识 5 H VR A定 性 和 定 量 检 测 要 求 有 适 当的 污 染 控 制 C N 措 施 。 ( 一) Ⅱ 2
和 胰 岛 素 抵抗 与 疾 病 进 展 有 关 。慢 性 丙 型 肝 炎 的患 者 酒 精 摄 人量 应低 于 WH O指 南 推 荐 的 量 。 有 肥 胖 和 胰 岛 素 抵 抗 的 患 者 , 该 通 过 运 动 锻 炼 和饮 食 干 预 达 到 理 想 的体 重 指 数 ( MI。 应 B )
H V阴 性 。但 应 注 意 : 些 透 析 或 合 并 HV感 染 的 患 者 可 能 出 C 一 I
现 H V R A阳性 但 抗 一 C C N H V阴性 。 ( 2 Ⅱ一)
共 识 3 在 单 一 酶 免 疫 试 验 ( I ) , 果 SC 高 到 足 以 EA 中 如 /O
增 加 趋 势 , 此开 展关 于 静 脉 吸 毒 的 危 害 的 宣 传 教 育 是 十 分 重 因 要 的 , 其 是 对 学 龄 期 儿 童 。同 时 也 应 当 开 展 旨在 降低 危 害 的 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主要内容
• 丙型肝炎的疾病谱和自然史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以及慢性丙型肝炎的
其他治疗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HCV 感染:“现状”
• 全球性流行 • 慢性化的危险性 • 疾病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生率 • 肝硬化的危险性
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概况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WHO. Wkly Epidemiol Rec. 2000;75:18-19.
我国不同省市自治区抗-HCV 流行率
黑龙江
新疆
西藏
>3%( 14 省) 2~3%( 11 省) <2%( 6 省)
吉林
甘肃
辽宁
北京 河北 天津
青海
陕西 河南
四川 贵州
中枢神经系统
唾液
• 唾液腺炎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Hadziyannis S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1998;10:12-21.
感染时不同年龄的患者感染20年后肝硬化的发生率
感染时年龄 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
< 20 岁 21-30 岁 31-40 岁 41-50 岁 > 50岁
皮肤病
•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 扁平苔癣 • 皮肤坏死性血管炎
肾脏
• 肾小球肾炎 • 肾病综合症
内分泌
•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 糖尿病
眼
• 角膜溃疡 • 葡萄膜炎
血管
• 坏死性血管炎 • 结节性多动脉炎
神经肌肉
• 肌无力 / 肌痛 • 周围神经病 • 关节炎 / 关节痛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肢端硬皮综合症
湖北
上海
浙江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台湾
海南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 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992~1995 )
我国HCV的基因型调查
• HCV 1b型是主要的基因型,其检出率达83.17% • HCV 2型检出率低,占6.86%;其余为1b、2、4b型的
混合型 • HCV 1b检出率在<30岁、30~49岁、>50岁组分别为
2% 6% 10% 37% 63%
慢性丙型肝魏炎来诊,断以北及京有大效学治疗学报.医学版, 2002,34(5)574-578
日本无症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
10000 人年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306 AGE
9年累计发生率
12.0%
VIRUS
68 45 74 岁
40到74岁间的累计发生率
21.6% 8.7%
GENDER
3.0% 2.0%
女性
男性
HCV HBV HCV+HBV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Tanaka H,et al. Int J Cancer. 2004, Aug 18
IFN治疗影响HCV感染的自然史
1,643 病人 (1,191接受干扰素治疗,452未治疗)
治疗组 未治疗组
77.77%、83.92%、90.90% • HCV 1b在女性感染的比率较高(93.61%),男性为75
%,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 • HCV 1b型在感染时间>10年和<10年病人中的检出率分
别为100%和80.43%(p<0.01)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HCV 感染:危险因素*
已知危险因素
未证实的或低危险因素
• 1992 年前输血或血制品1 • 围产期的传播1
• 皮肤穿孔 / 破损1
• 胃肠外暴露:
• 长期的血液透析1
– 静脉药瘾1 – 医院内传播1
• 职业暴露因素1 (例:医疗护 理人员)
– 未重视HCV感染的防护 • 吸毒1
• 低收入阶层1
• 多位性伴侣2
*I在许多情况下危险因素并不能被辨别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 4-12周出现肝脏损伤(ALT水平升高,很少超过
600u/L,罕见暴发性肝炎) • 仅20%的病人出现临床症状
– 非特异性 10%-20% – 黄疸仅 20%-30%
• 临床经过甚轻微,典型症状:恶心、呕吐、右上腹不 适,尿黄
• 慢性化率75-85%
CDC. MMWR. 1998; 47(No. RR-19):1-39.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H以oo及fna有gl效e J治H疗Hepatology. 1997;26 (suppl 1): 15S-20S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Panel Statement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 2002
• 肝硬化相关性病死率 • 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
的发生率
—— 3% (1.7亿人口)1 —— 75%–85%2 —— 低 —— 在感染后20年内达 10%
在感染后30年内达20% 2 —— 1%–5%/年3 —— 1%–4%/年2
慢性1丙. W型H肝O炎. H诊ep断a以titi及s C有. 效Fa治ct疗sheet no. 164. 2. CDC. MMWR. 1998;47 (RR-19):1-39. 3. CDC. Hepatitis C slide kit. September 25, 2000.
1. CDC. MMWR. 1998;47(RR-19):1-39. 2. Alter MJ. Hepatology. 1997;26(3 suppl 1):62S-65S.
急性丙肝的临床表现和自然史
• 感染后1-3周可以在血中检测到HCV RNA • 从感染至血清学转变平均时间为8-9周 • 从感染至出现临床症状平均时间为6-7周
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 是急性感染的后果 • 很少有症状,常为非特异性,黄疸较少见 • ALT在40-500u/L之间 • ALT可出现间断、有时很长时间正常,见
于1/3病例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有效治疗 Klaus-Peter Maier 肝炎及其后液系统
• 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血小板减少症 • 非霍杰金氏 b 细胞淋巴瘤
5年 2.1% 4.8%
10年 7.6% 12.4%
255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后随访4年
持续应答
一过性应答 无应答
肝硬化 0
5 (7%) 33 (38%)
肝癌 0 without HCV 1 (3.8%) with HCV 1 (1.4%) 14 (16%)
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以及Ik有ed效a治K疗, et al. Hepatology. 1999,29:1124-30 Shindo M, et al. Cancer. 1999,85:19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