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第6章 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7-10章)】【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7-10章)】【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7-10章)】【圣才出品】第7章战国秦汉考古一、名词解释1.云梦秦简答:云梦秦简是指在湖北云梦发现的一系列秦朝文书,计1155枚,这是第一次发现秦简。

其中古籍有《编年记》、《语书》、《吏道》、《日书》,更为重要的是秦律。

由于秦律在传世文献中极为罕见,这次发现震动了学术界。

从墓葬时代分析,这些律文是秦统一之前的法律。

云梦龙岗秦简150余枚,出自6号墓,内容是秦律,有《禁苑》、《驰道》、《马牛羊》、《田赢》等。

这是继睡虎地、四川秦律之后第三次发现秦律,时代系秦末,是秦统一后的律文,但与睡虎地秦律又一脉相承。

2.工官答:工官是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

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

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

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

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字样。

3.低温釉陶答:低温釉陶是指出现于西汉中期并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的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釉陶。

烧成温度在摄氏800度左右,釉中含多量的氧化铅。

器物种类有仿铜礼器和生活用器。

低温釉陶多见于墓葬,或专供随葬用。

4.蚁鼻钱答:蚁鼻钱是指楚国货币。

蚁鼻钱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小穿孔,又似背面磨平的贝,故常以铜贝称之。

其大者长1.8厘米,重4~5克,小者不足1厘米,多数重2.5~3.5克,最终达4.2克。

面上有阴文似蚂蚁状,看似蚂蚁歇于鼻尖。

又有类“哭”字者,或称鬼脸钱。

蚁鼻钱在两湖、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都有出土。

5.侯马晋城答:侯马晋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

年代在公元前585年~前416年,于1952年发掘。

该城由6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在牛村古城及平望古城内均发现有夯土台基,可能是宫殿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中国各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中国各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圣才出品】

第5章中国各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一、名词解释1.湖南道县玉蟾岩答:湖南道县玉蟾岩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岩洞遗址,位于湖南道县,年代距今约2.1万~1.4万年。

发现的主要遗迹现象是一些烧过火的灰堆,出土少量陶器和稻谷遗存以及石、骨、角、牙器、动物骨骼等。

陶器制作粗糙,烧成温度低,陶土中多含石英砂砾可辨器形仅釜一类;出土稻谷遗存,兼具野生稻、籼稻、粳稻的综合特征,是一种由普通野生稻向初期栽培稻过渡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表明了当时的居民已经有了早期的人工栽培水稻。

玉蟾岩遗址所见考古学文化是由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一种表现。

2.玉猪龙答:玉猪龙,又称猪龙形佩饰,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约6000~5000年。

最早在辽宁建平县发现,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也有发现,对于中国史前宗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玉猪龙的背部均有一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作装饰物系绳佩挂。

但是一些大型玉猪龙,就其重量而言,已不适合佩戴。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玉猪龙不仅是一种装饰物,而应该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文化的先民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

3.聚落形态答:聚落形态是人类各种形式居地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房屋的安排方式,还包括其他与社团生活有关的建筑物的性质与处理方式。

这些聚落是自然环境的反映,更再现了建造者所使用的技术,以及这个文化所保持的各种社会交接与控制的制度。

聚落形态可分为微观聚落形态和宏观聚落形态,通过对聚落形态的考古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研究过去人们的居住形式、埋葬的空间布局形态及其变化,从而探索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考古最重要的手段。

4.琮答:琮是史前时代常见的一种筒形器,外圆内方,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一说。

目前所见最早的玉琮是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所出,距今约5100年。

新石器时代末期,玉琮在良渚文化、石峡文化、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概论1、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

其三大方法论是地层学、类型学和年代学,考古学的工作流程是收集资料(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室内整理、编写报告。

田野考古学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在野外实地考察挖掘、收集实物资料,从事考古活动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野外调查、田野发掘、室内整理和编写发掘报告。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没有田野考古,考古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田野考古学对中国歷史的贡献巨大,使中国的信史上推至夏代、商代。

2、遗迹: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

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宫殿、村址、居址、作坊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边塞烽燧、长城等也属此类。

3、遗物: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

遗物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其材质可分为石器、陶器、骨角器、金属器、玉石器等;按用途分则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随葬品等。

一种遗物之下则可按类型学方法分为若干型式。

考古发掘报告经过室内整理分析,对遗址、遗迹、遗物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编写出报告予以揭示。

考古报告内容分为三部分:5、考古发掘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一般发掘方法有两种,正方形的叫探方:一般取每边长5米的正方形,进行发掘,相邻两方之间要留0.5~1米的隔梁,直到发掘完成后再挖掉,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较多;长方形的叫探沟:挖一条狭长的沟,从沟壁的垂直断面上,可以观察较长的文化层,也就是遗址的地层剖面,适合时间很短的试掘。

发掘类型可分为居住址的发掘和墓葬的发掘两类。

居住址的发掘,一般要采取开探方(或探沟)的方法,以利对各种现象的控制和记录,并可留出剖面,以观察文化层的堆积。

考古学与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章节题库(第一编 第5~8章)【圣才出品】

考古学与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章节题库(第一编 第5~8章)【圣才出品】

考古学与文博综合[专业硕士]章节题库第一编考古学第5章战国秦汉考古一、名词解释1.云梦秦简答:云梦秦简是指在湖北云梦发现的一系列秦朝文书,计1155枚,这是第一次发现秦简。

其中古籍有《编年记》、《语书》、《吏道》、《日书》,更为重要的是秦律。

由于秦律在传世文献中极为罕见,这次发现震动了学术界。

从墓葬时代分析,这些律文是秦统一之前的法律。

云梦龙岗秦简150余枚,出自6号墓,内容是秦律,有《禁苑》、《驰道》、《马牛羊》、《田赢》等。

这是继睡虎地、四川秦律之后第三次发现秦律,时代系秦末,是秦统一后的律文,但与睡虎地秦律又一脉相承。

2.工官答:工官是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

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

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

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

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字样。

3.低温釉陶答:低温釉陶是指出现于西汉中期并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的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釉陶。

烧成温度在摄氏800度左右,釉中含多量的氧化铅。

器物种类有仿铜礼器和生活用器。

低温釉陶多见于墓葬,或专供随葬用。

4.蚁鼻钱答:蚁鼻钱是指楚国货币。

蚁鼻钱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小穿孔,又似背面磨平的贝,故常以铜贝称之。

其大者长1.8厘米,重4~5克,小者不足1厘米,多数重2.5~3.5克,最终达4.2克。

面上有阴文似蚂蚁状,看似蚂蚁歇于鼻尖。

又有类“哭”字者,或称鬼脸钱。

蚁鼻钱在两湖、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都有出土。

5.侯马晋城答:侯马晋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

年代在公元前585年~前416年,于1952年发掘。

该城由6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在牛村古城及平望古城内均发现有夯土台基,可能是宫殿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考研真题精选 论述题)【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考研真题精选 论述题)【圣才出品】

三、论述题1.大遗址保护的意义、注意的问题,举例说明。

[四川大学2012年研]答:“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在我国已公布的六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500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遗址所在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同时,加强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新考古学学派所指出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问题?[南京大学2012年研]答:(1)“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含义该问题是1973年英国考古学家戴维·克拉克在其发表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一文中提出的,后被中国文博考古界翻译成中文版。

他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新考古学背景下,考古学学科意识的扩展是以学科纯洁性的丧失为代价的,代价虽高,收获却也颇丰,而纯洁性的丧失已是不可挽回的了。

“纯洁性丧失”的内涵是指,考古学在新方法、新仪器设备、新观察、新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目标等学科意识扩展之后的新知识生产方式。

(2)“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主要表现①考古学的整体性受到挑战。

考古学被分解,考古学分支学科增加,学科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朝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领域,整体性受到挑战。

《夏商周考古》习题与答案

《夏商周考古》习题与答案

《夏商周考古》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大致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至前1600年左右,是夏朝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铜器作坊及绿松石龙形器等重要遗存,被认为是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

2. 商代甲骨文:商代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动物肩胛骨上的卜辞和记事文字,主要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记录了商朝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3. 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指中国古代青铜时代用于祭祀、宴飨、礼仪等活动中的器具,如鼎、簋、甗、卣、斝、觚、爵等。

在夏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还与当时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密切相关,被誉为“国之重器”。

4. 西周金文:西周金文是指镌刻在青铜器上的西周时期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内容包括记载王室贵族的世系、功绩、册命、征伐、土地分配、法律诉讼等,是研究西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以及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5. 春秋战国车马坑:春秋战国车马坑是指这一时期贵族墓葬中专门埋藏殉葬车马的遗迹,往往反映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财富,同时也是研究古代车辆制造技术、丧葬习俗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实物证据。

二、填空题1.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考古遗址有河南的________、陕西的________和山西的________。

答案:殷墟,周原,陶寺遗址2. 商代晚期最重要的青铜器代表作品是________。

答案:司母戊大方鼎3. 被誉为“中国第一都”的是________,它揭示了夏王朝的存在。

答案:二里头遗址4. 商周时期使用的占卜材料主要是________。

答案:龟甲和牛肩胛骨5. 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体现在青铜器上的________,其中记载了诸侯受封的内容。

答案:铭文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遗址最能反映夏朝文明?(C )A. 河南仰韶遗址B.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C. 河南二里头遗址D. 陕西半坡遗址2. 下列哪项不属于商代甲骨文的主要用途?(D )A. 占卜吉凶B. 记录重大事件C. 祭祀活动记录D. 商业交易记录3. 下列哪种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A )A. 鼎B. 觚C. 爵D. 卣4. 在西周时期,哪一类青铜器常被用来作为册命和赏赐的载体?(B )A. 铜镜B. 编钟C. 簋D. 鉴5. 下列哪一项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车马坑的考古意义?(D )A. 反映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水平B. 揭示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C. 了解古代丧葬习俗的变化D. 推测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遗址属于夏商周时期的考古发现?(ABCDE )A.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B.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C. 陕西宝鸡斗鸡台遗址D.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E.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2. 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包括(ABCE )。

夏商周考古_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夏商周考古_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夏商周考古_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郑州商城省体育场祭祀遗址以哪一种动物为主要牺牲?参考答案:猪2.出土四件方鼎的是哪一处青铜器窖藏?参考答案:南顺城街3.下列哪两座宫殿基址建造于二里头文化二期?参考答案:三号基址_五号基址4.洹北期陶鬲的足跟外撇的特征明显。

参考答案:错误5.列鼎列簋制度在应侯墓地西周早期墓葬中已有所体现。

参考答案:错误6.洹北商城发现的铸铜相关遗存有哪些?参考答案:陶范_坩埚残块_铸铜工匠墓_鼓风嘴7.下列哪几项属于二里头文化常见的玉器器形。

参考答案:钺_戈_柄形器_牙璋8.下列哪一项属洹北期的特有器物?参考答案:带菌状柱的陶斝9.殷墟文化的哪一地方类型流行在墓葬底部设置角坑、头坑、脚坑?参考答案:老牛坡类型10.殷墟遗址的已有发掘,取得了哪些成就?参考答案:完成了殷墟文化的分期_确定了遗址晚商都城的性质_确认了遗址的范围与布局_发现了宫殿、王陵、甲骨坑等高规格遗存11.商代社会最主要的两个食物来源是什么?参考答案:家畜蓄养_农业生产12.郑家坡文化以高领袋足鬲为主要文化特征。

参考答案:错误13.1954年,发掘的哪一处遗址发现了殷墟文化遗存叠压在二里岗文化遗存之上的地层堆积?参考答案:郑州人民公园遗址14.北赵晋侯墓地中的9座晋侯墓皆在夫人墓东侧。

参考答案:错误15.赵都邯郸的王城位于郭城之内。

参考答案:错误16.商王中将都城迁往殷地的是哪一王?参考答案:盘庚17.二里头文化确认的家养动物有哪些?参考答案:猪_黄牛_狗_羊18.下列不属于殷墟文化地方类型的是哪一项?参考答案:东下冯类型19.“亚醜”铭文在殷墟文化的哪一地方类型中出土较多?参考答案:苏埠屯类型20.西周时期圆腹鼎的腹部由早到晚逐渐加深。

参考答案:错误21.二里头文化的农具材质仍以石质为主,另有骨、蚌质农具。

参考答案:正确22.生业经济是指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经济活动。

参考答案:正确23.二里头文化的陶质酒器包括那几类器形?参考答案:鬶_爵_觚_盉24.“息”字铭文主要在殷墟文化的哪一地方类型中出土?参考答案:天湖类型25.周原遗址的哪座建筑内发现有立石遗迹?参考答案:凤雏三号基址26.下列符合殷墟文化四期陶器特征的是哪几项?参考答案:陶鬲呈扁方体_陶盆折沿斜腹_陶簋饰三角纹_陶觚爵仅略具其形27.下列位于郑州商城西北方向的城址是哪几项?参考答案:垣曲商城_焦作府城_夏县东下冯28.判定夏都的主要标准有哪几项?参考答案:王陵_高等级作坊_宗庙宫殿_大型城垣29.夏王朝的军事防御体系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周边地区军事防御为重点_都城外围自然山河关隘为屏障_以都城防御为中心30.下列遗址或墓地中,发现殷墟文化时期四墓道大墓的有哪几个?参考答案:殷墟遗址_苏埠屯墓地31.商代发现的家养动物有哪些?参考答案:牛_羊_猪_狗32.下列属小双桥遗址文化特征的是哪几项?参考答案:存在宫殿等高规格遗存_出土有东夷岳石文化相关遗存_祭祀遗存数量众多33.小双桥遗址核心区主要发现有哪些重要遗存?参考答案:宫城墙_祭祀遗存_铸铜相关遗存_宫殿建筑群34.下列属岳石文化典型器物的是哪几项?参考答案:尊形器_蘑菇状钮器盖_方孔石器35.二里头文化的相对年代整体晚于王湾三期文化,而又早于二里岗文化。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第6章夏商周考古⼀、名词解释1.偃师商城答: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

商城包括⼤城、⼩城、宫城,为三重城垣式城址。

⼤城平⾯近长⽅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条。

在⼤城的西南部,还有⼀个平⾯呈长⽅形的⼩城。

⼤城、⼩城的建筑⽅法⼀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成。

⼩城的年代早于⼤城,⼤城是在⼩城的基础上扩建⽽成。

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

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2.利簋答:利簋,⼜称“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王时期青铜器。

1976年出⼟于陕西临潼县零⼝镇,其特征为侈⼝,兽⾸双⽿垂珥,垂腹,圈⾜下连铸⽅座。

通⾼28厘⽶,⼝径22厘⽶,重约7.95千克。

采⽤上圆下⽅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天圆地⽅”这种古⽼观念的体现。

器⾝、⽅座饰饕餮纹,⽅座平⾯四⾓饰蝉纹。

器内底铸铭⽂4⾏32字,铭⽂载武王伐商之事。

因⽽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准,⽽且证实了古⽂献对武王伐商史事的记载。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3.盘龙城答:盘龙城遗址是1954年在湖北黄陂发现,并于1974、1976年进⾏较⼤规模发掘的⼀处商代古遗址。

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世纪⾄公元前⼗四世纪前期,时代为商代前期或称早商时期。

这⼀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地偏东南部,平⾯略呈⽅形。

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了商⽂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4.⼈祭答:⼈祭是⽤活⼈来祭祀祖先(⼈⿁)、神灵或⾃然界万物,主要流⾏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制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中。

《中国考古通论》复习笔记(供参考)

《中国考古通论》复习笔记(供参考)

《中国考古通论》复习笔记(供参考)中国考古学通论参考书目: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古学概论》结构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

Archaeology.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概论)【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概论)【圣才出品】

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
(4)绝对年代的断定
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
但对于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得不借助于自
然科学的方法。测定考古资料的绝对年代的方法有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

代、钾-氩法断代、树木年轮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氨基酸外消旋法断代、黑曜岩水合法
3 / 16
圣才电子书

(2)地层学断代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步骤
地层学首先应该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顺序,进而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再以各层所
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
②基本原则
a.各层(或各墓)所含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代表该层(或该墓)可能的最早年代;
2.铜石并用时代 答:铜石并用时代是指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为 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的文化发展阶段。 1877 年,意大利学者 G·基耶里克提出这个理论。红铜的使用是铜石并用时代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时期, 下限到龙山文化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工具以红铜为主,兼有少量黄铜、青铜。
6.柴尔德
2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柴尔德是澳裔英籍考古学家,以欧洲和近东史前考古学的综合研究而著称。柴尔德 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考古学和用考古材料研究古代史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史 前时代的多瑙河》《青铜时代》《苏格兰史前史》《不列颠岛上的史前社会》《欧洲的史前移民》 《欧洲文明的黎明》《古代东方史的新发现》等。他还撰写不少通俗读物,包括《人类创造 了自己》《工具的故事》等。他注意考古学理论问题的研究,著有《社会演化》等书。他首 先把西亚和欧洲考古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预见到重视环境给予人类影响的系统考古学研究必 将出现。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概论)【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概论)【圣才出品】

第1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放射性碳素断代[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研]答:放射性碳素断代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

1949年开始应用于考古年代的测定。

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在5万年以内。

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2.相对年代[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研]答:相对年代是考古学年代分类的一种,与其相对的是“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是指文化遗存形成时的距今年代(具体年代)。

确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是考古学研究中两种常用的断代方法。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判断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3.埋藏学[2014年山西大学研]答:埋藏学又称化石形成学,专门研究化石的埋藏条件及其产地的形成原因,即研究生物体从死亡到形成化石的全部历史过程。

埋藏学的提出使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研究古生物科学时,研究者必须考虑到无论是该类生物生活期间或者死亡以后形成化石的全部过程都和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密切有关。

4.洛阳铲[2014年山西大学研]答:洛阳铲又称探铲,是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

其一端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

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可深逾20米,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5.金石学[2014年吉林大学研]答: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证经补史。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石刻、甲骨、简牍、封泥、印章、瓦当等。

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

考古学在中国确立后,金石学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6.考古学[2013年中央民族大学研]答: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

第6章夏商周考古一、名词解释1.偃师商城答: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

商城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为三重城垣式城址。

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

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

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

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

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2.利簋答: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王时期青铜器。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其特征为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

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约7.95千克。

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铭文载武王伐商之事。

因而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准,而且证实了古文献对武王伐商史事的记载。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3.盘龙城答:盘龙城遗址是1954年在湖北黄陂发现,并于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的一处商代古遗址。

绝对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十八世纪至公元前十四世纪前期,时代为商代前期或称早商时期。

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

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为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4.人祭答:人祭是用活人来祭祀祖先(人鬼)、神灵或自然界万物,主要流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中。

在中国,人祭约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考古学通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考古学通论》部分试题及答案

2004—2005年考古学通论期末试卷一、名词解释(20分)1、文化层2、贝币3、丁村人4、裴李岗文化5、敦煌莫高窟二、简答题(三题选二题,30分)1、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及各期基本特征。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的货币类型。

3、简述安阳殷墟布局及主要考古发现三、论述题(二题选一题,50分)1、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特点。

2、试论宋元明时期都城规划和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文化层:文化层就是包含有文化遗物、文化遗迹和人类活动痕迹的地层。

因为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所以大部分文化层中都含有有机质,土层一般呈灰色,或者由于先民用火的关系,土层呈褐色。

由于积存时间和积存地点的条件不同,在同一地点便自上而下形成了质地不同、土色不同、包含物不同的若干层次,这些层次越往下越古老。

2、贝币:贝币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形态,我国最早的贝币出现于夏商时期,原为天然贝壳,后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铜贝继续被用于商品交换中,并由于使用地的不同,有无纹铜贝和有文铜贝两种贝币。

3、丁村人:1954年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其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5—10万年,即早期智人阶段。

丁村人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有较高的时石器期制作水平。

4、裴李岗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一带,故名。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北部,主要遗址有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临汝县中山寨等。

裴李岗文化的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且比较精细。

主要器形有铲、镰、斧等。

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器表大多是素面。

根据测定的数据,裴李岗文化开始的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300年前后,结束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年前后。

5、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0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1600余米。

据记载,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其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都曾在此开窟造像,历时达千年之久。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中国考古学简史)【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 中国考古学简史)【圣才出品】

第2章中国考古学简史一、名词解释蒙特留斯答:蒙特留斯是瑞典考古学家,史前时代文化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他提倡类型学方法,研究重点是史前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尤专注西欧、北欧地区的青铜文化。

主要著作有《青铜时代年代问题》(1885)、《异教时代的瑞典文明》(1888)、《使用金属器以来的意大利原始文化》(1895~1910)、《东方与欧洲上古文化诸时期》(1903~1923),第一卷的中译本名为《先史考古学方法论》《英国青铜时代年代学》(1908)、《史前希腊》(1924)等。

他奔波各地博物馆和大学的演讲,对考古工作的普及也有很大贡献。

二、简答题试列举三部有关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研究方面的专著,并简介其内容。

答:有关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研究方面的专著有:(1)《晋系墓葬制度研究》①作者:宋玲平。

②出版时间:2007年8月1日。

③内容简介:《晋系墓葬制度研究》运用考古类型学、分类统计与比较方法、二重证据法以及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晋系墓葬制度进行了宏观研究及微观探索。

a.对两周时期晋系墓葬进行了探索性的分类及分期与断代;b.在分类、分期的基础之上,考察了晋系墓葬等级秩序演变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类墓葬的纵向演变轨迹,并对晋系墓葬等级秩序破坏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背景进行了探讨;c.在对晋系墓葬等级秩序演变轨迹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对晋系墓葬制度中的墓地制度、墓祭、墓上封土、墓上建筑、墓葬形制与规模、车马坑、墓室封护、棺椁重数、随葬器用制度、殉葬制度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探索周代墓葬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大礼安魂:中国古代墓葬制度》①作者:霍巍。

②出版时间:1998年7月1日。

③内容简介:探讨了墓葬制度的起源,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氏族墓地、家族墓地、葬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就中国传统墓葬制度所体现的风水理论、宗教信仰进行了分析。

(3)《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①作者:贺西林。

②出版时间:2002年11月1日。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必看中国考古学通论课件笔记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必看中国考古学通论课件笔记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考研必看中国考古学通论课件笔记中国考古学通论课件笔记参考书目张宏彦《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张之恒等《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2000年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2004年陈旭:《夏商考古》,2001年越丛苍、郭妍利:《两周考古》,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04年第一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一节时代特征一、石器时代综述# 石器——经过第二步加工或具有人类使用痕迹的石制品 # 石器时代——在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之前,以石材作为制造生产工具和武器的主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总特征——生产活动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四五千年前时间——300万年前至二、时代特征(一)、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300万年前,1.2万年前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1、打制石器2、狩猎、采集、捕鱼——掠夺性经济、攫取性经济(二)、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距今1.2万年前至 4000,5000年前动物群经济形态石器生产技术1、使用磨制石器2、农业生产的出现采集经济(弓箭镞)、火耕农业(“焚而不耕” )3、家畜饲养业的出现“六畜”——猪、狗、牛、马、羊、鸡4、定居生活5、制作并使用陶器发明人类首次利用天然材料加工创制的人造工具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时代特征——新石器时代区别于它以前及以后诸时代的总的特征时代标志——一个时代区别于另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界线)# 新石器时代的时代标志 :1)磨制石器说——人类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2)陶器说——“陶器时代”3)农业说——农业是文明时代之前一个时期的特征和标志农业生产与加工工具、有永久性住房、发现有农作物的种子 (三)、中石器时代——间接打制的细石器狩猎、采集、捕鱼 (四)、铜石并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初步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红铜)第二节石器时代技术论一、用火与造火技术“无火时期”——“用火时期”——“造火时期”(一)、早期用火遗迹的发现1、特点1)、被燃烧物质的多样性、遗迹分布范围的有限性2)、原地埋藏类型的人类居址内发现的成堆灰烬、早期用火遗迹的发现 2西侯度旧石器地点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化石地点北京猿人遗址中部堆积3、北京猿人用火遗迹的特点:经常性、天然性百色盆地?坡洪遗址 80万年前(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旧石器时代中期——撞击取火摩擦取火二、旧石器制作技术# 打制石器——用打制方法制作的石质生产工具或武器 (一)、制作技术1、选择原料1)、硬度摩氏硬度计——奥地利-摩氏——矿物相对刻划硬度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2(5 小刀——5(5 玻璃——6(5 指甲——2)、韧性、脆性3)节理面——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而形成裂隙的一种断裂构造燧石、火石、石英、石英岩2、石料加热处理——去掉石料中的水分、减弱抗张(破裂)强度、增加压缩强度3、打击石片(剥片)——从石料上打下的、用于制作石器的大块碎片石核——剥落石片后剩余的石料——“第一次加工”1)、工具打击工具:石锤——硬锤木棒、角棒、骨棒——软锤石砧2)、石核、石片各部位的名称打击台面、台面、打击点、石片阴面、劈裂面(石片阳面)、石片背面石片角、半锥体 /打击泡、锥疤、(同心)波纹、辐射线、顶端、尾端 3)、打击石片的方法第一次加工(1)、直接打击法——两端都有砸击痕迹,两极石片,打击痕迹不明显 (2)、间接打击法——通过中介体传导打击力或压力而产生石片的方法旧石器时代晚期:击钎法、压剥法特点:石片较薄而长、打击点不甚明显、两侧缘接近于平行、劈裂面有条状痕4、加工修整第二次加工1)、锤击修整法早期——石锤,中、晚期——骨棒、木棒反向加工、复向加工、交互加工、同向加工、错向加工 2)、压制法旧石器时代晚期(二)、旧石器的主要类型: 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砾石石器、石叶石器 1、加工工具类1)石锤——剥落石片或加工修整石器的打击工具2)、石砧——砸击石片或修整石器时的垫底工具2、使用工具类1)、刮削器峙峪文化和萨拉乌苏文化地点的石器下川文化石器 2)、砍砸器3)、尖状器丁村文化石器4)、手斧莫维斯理论——旧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存在着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区“模式?”技术:西方的手斧文化传统非洲,欧洲南、中、西部以及中东和印度半岛,掌握进步技术,能打制工艺复杂的手斧“模式?”技术:东方的砍砸器文化传统,东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北部,只会打制粗陋的砍砸器和使用未经加工的石片“这两个多多少少同时代的石核工具传统……能够被定义如下:西方的——典型特征是双刃、两面(修整)的切割工具或手斧;东方的——典型特征是单刃的切割工具或砍砸器。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1.汉源富林遗址答:汉源富林遗址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富林文化,发现于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

遗址位于大渡河和流沙河汇合的第二阶地上,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发现的石制品大多为石片和石核,石器较少,此外还发现大量碎石屑和不成型的废石片,由此可知该遗址为一处石器制造场。

其石制品的特点是细小。

富林文化与中国被放弃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某些遗存,如山西的峙峪文化,内蒙古的萨拉乌苏遗址、河南的小南海文化等地的石器有相似处,富林文化可溯源于北京人文化。

2.莫维斯线答:莫维斯线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教授莫维斯划定的一条区分不同传统和文化区的分界线。

他于1948年提出人种优劣有别论,认为旧大陆旧石器时代早期,按照早期人类的技术和行为能力,存在着东、西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区,因而有必要把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划分开来。

这两个类型的界线,大致经过印度半岛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

3.影青瓷答:影青瓷,又称印青瓷,被称为“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

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

器形多见盘、碗等生活用具,装饰有刻花和印花。

4.《世说新语》答:《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宗室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等。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5.萨珊银币答:萨珊银币是萨珊波斯所使用的货币。

萨珊波斯(公元226~651年)是伊朗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政权。

从4世纪起,萨珊银币就已在中国各地出现,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河南、山西、河北、湖北及广东等地都有发现。

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非常惊人。

萨珊波斯银币的流行,是中古时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夏商周考古
一、名词解释
1.偃师商城
答: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

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

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

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

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

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

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2.利簋
答: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时器。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其特征为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

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铭文载武王伐商之事。

因而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准,而且证实了古文献对武王伐商史事的记载。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3.甲骨文字
答:甲骨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者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
兴起以后,甲骨文还绵延使用了一段时间。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成,上承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4.妇好墓[川大2006年]
4.妇好墓
答:妇好墓的墓主是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1976年发现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

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

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文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

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盘龙城
答: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其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

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属于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

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

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6.人祭
答:人祭是用活人来祭祀祖先(人鬼)、神灵或自然界万物,主要流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中。

在中国,人祭约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

河南陕县邯郸涧沟、河南洛阳王湾、陕西沣西客省庄的遗址中,曾发现龙山文化杀祭坑。

到了东周时期,已逐渐衰落,且越来越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秦汉及其以后保留了献俘的传统,
但不同于商周时期的当场杀祭,而是以俘虏和馘献祭太庙、郊社。

7.空首布
答: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铸行的一种金属货币,是布币中最早的形式。

它取相农铲,其首中空,所以称空首布。

它主要流行于春秋至战国晚期的中原和三晋地区,流行的时间为春秋至战国晚期。

按形制可大致分为耸肩尖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三种。

后来空首布体型逐渐变小,平首布是从空首布演变而来。

8.饕餮纹
答: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常见兽面纹饰,多以两对称夔龙纹为主要构图内容。

“饕餮纹”最早见于北宋徽宗年间《宣和博古图》。

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以饕餮纹装饰青铜器,或许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9.青铜
答: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因颜色中泛青,被称为青铜。

熔点在700~900ºC之间,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

公元前四千年初,青铜最早出现于伊朗、土耳其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中国最早的青铜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甘肃东乡林家遗址,时代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

中国的青铜时代延续时间长,精美的艺术品迭出,在世界青铜时代占有重要地位。

10.生铁
答:生铁是在1150℃~1300℃的条件下冶炼出来的铁器。

从目前考古出土的铁器看,至迟在春秋后期,我国已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

生铁出炉时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主,可以浇铸成型,由于含碳量高,质地比较硬,这就使冶炼和成型效率以及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为提高。

所以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上的一次飞跃。

11.璧
答:璧是中国古代重要礼器,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

璧是一种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说文》“璧”条载:“瑞玉,圆器也”。

《尔雅》释“璧”:“肉倍好谓之璧”的说法,肉即边,好即孔,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

12.卜甲
答:卜甲是占卜用的龟甲。

龙山时代即有龟甲随葬,不知是否为占卜用。

商代大量使用卜甲,这在商代墓葬中,尤其是殷墟中大量发掘,所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多,背甲相对较少。

两周时期,龟卜依然较盛,秦汉后渐趋衰落。

商周卜甲,多有钻凿及灼烧痕迹,据灼烧所得之兆纹占卜吉凶。

13.璧瑗环
答:璧瑗环是三类玉礼器,《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环;肉好若一,谓之瑗”。

好是中间的孔,肉是指边。

边大孔小的叫璧,孔大边小的叫环,孔和边一样
大的叫瑗。

14.四坝文化
答:四坝文化是指甘肃山丹县的四坝滩遗址文化,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距今约3800年~3500年,相当于夏代中后期到商代前期这一时段。

后玉门火烧沟遗址的发现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四坝文化有可能是从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演变而来,后又受到齐家文化的巨大影响。

其居民过着亦农亦牧,而以牧业为主的生活。

青铜制作在齐家文化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基本上仍停留在生产武器、工具和小件饰物的低级阶段。

墓葬情况显示,已存在贫富分化和人殉现象,并出土过权杖首、玉斧一类标志权力的仪礼器物,表明已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

15.周原
答:周原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和早期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与扶风两县之间。

古公亶父时期,周人由邠迁徙周原,称岐邑;至文王晚年迁居丰前,此处一直是早周都邑。

武王灭商后,将周原分封给周、召二公作采邑。

直到戎人入侵,周平王东迁洛邑,岐邑毁于战火,终被废弃。

周原考古在70年代后期重大发现很多,已发掘有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2处大型墓葬。

墓葬分布范围很广,已发掘400多座,一般都是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少数为洞室墓,自西汉以来,西周的铜器窖藏已发现多处,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16.成都金沙遗址
答:成都金沙遗址是发现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的一处史前文化遗址。

遗址所清理
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

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

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

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

17.夏商周断代工程
答: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我国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该项目于1996年5月启动,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该工程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和测年技术领域的170多位专家联合攻关。

工程目标包括:①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②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③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④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2000年11月,该工程正式发布《夏商周年表》,但未通过国家验收
二、简答
1.东周都城的多样性和原因。

答:(1)东周列国都城发掘
东周城市,尤其是列国都城如临淄齐城、新郑古城、江陵郢都等,表现了人口、生产、财富、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规模扩大,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列国城址进行过勘察和发掘的主要有:山东临淄齐城遗址、曲阜鲁城遗址、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河北邯郸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