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了解樟树的文化历史:宋庆龄故居之樟树教案

了解樟树的文化历史:宋庆龄故居之樟树教案

通往宋庆龄故居的小路两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樟树,枝叶茂盛,挺拔高耸。

樟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名树。

它生长在南方,喜湿润气候,生命力旺盛,能够长达上百年。

樟树有许多传说和文化历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樟树的文化历史,特别是宋庆龄故居之樟树教案,一起深入了解它的秘密吧。

一、樟树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樟树是木本植物,属于樟科,原产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

它生命力旺盛、不怕寒冷,适应性强,生长速度也很快,是许多中华民族的重要树种。

樟树叶宽大而肥厚,味道清香,因此,樟树被广泛用于制作香料和药材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樟树被誉为“文人树”、“义士树”、“富贵树”、“神仙树”,被列为“十二名木”之一,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文化遗产。

二、樟树的传说和文化历史樟树在中国被赋予了很多传说和文化历史。

据记载,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智者名叫乐毅,他守护边境,据说他为了泄愤,就用刀在樟树上刻下“精忠报国”的字样。

这些字一直保存至今,并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标志之一。

此外,樟树还有许多其他的神话和传说,如“清明上河图”中牛郎织女的“樟木桥”,还有徐霞客在旅游途中设计的“樟树寓言”,这些故事都为樟树这个神奇的植物赋予了不一样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宋庆龄故居之樟树的传说位于南京紫金山麓的宋庆龄故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老式园林建筑群,拥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其中一棵樟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棵樟树的树干被普遍认为是由小龙女遗留的一条丝线组成的。

树上的草叶都停留在不同的位置,好像在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这棵樟树里棲居的鱼龙精灵的幻想效应,而这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却始终挂在人们的心头。

传说中,这棵樟树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消除一切的不幸和灾难,很多游客和信教的人都来这里祈福、践行信仰。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这棵樟树也渐渐成为了某种新的文化符号。

四、樟树在文化和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在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商品的追求渐渐成为一种文化消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1282690_749585.jpg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 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 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 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 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 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 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 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有种树木不一般,
味道香来作用多。
做成柜子打成箱, 虫子见了全跑光。
常绿乔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初 夏开花,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核果小球形,紫黑色, 基部有杯状果托。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 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又为绿化树、行 道树。
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脑油,油 的主要成分为樟脑、等。樟脑供医药、塑料、 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制肥 皂等原料;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 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作用; 枝叶浓密,树形美观。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 致密、有香气。是家俱、雕刻的良材;除了用 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 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如果到户 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 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
气质非凡 端庄大方
温文尔雅 和蔼可亲 秀外慧中
枝干粗壮
绿得发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保持香气
保持 崇敬 瞻仰 纪念
搬家 庭院 永久 可贵 樟树 故居 即使 寄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_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_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_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语文教案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情明理,课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又该如何引导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一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1.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读后,教师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

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强调: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

(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3.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

(生命旺盛、品质高贵)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一)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2.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态。

3.组织交流、讨论: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

(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

(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4.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

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

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口头填写内容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填的内容。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四年级语文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教案标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来历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辨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宋庆龄故居樟树的来历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学生课本、文具、小黑板。

2.教师:教案、课件、图片、实物樟树叶。

教学过程:
一、导入(7分钟)
1.通过展示一幅插画引起学生的注意,询问学生对插图中樟树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樟树的兴趣。

2.解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呈现(15分钟)
1.使用课件展示宋庆龄故居樟树的照片和介绍,向学生介绍樟树的来
历和重要性。

2.让学生观察樟树的叶子、树干、枝干等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樟树的
独特之处。

三、探究(20分钟)
1.将实物樟树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触摸樟树叶的表面和观察樟树叶
的柔韧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樟树叶这么坚韧和耐用。

2.引导学生形成小组,观察周围的树木,比较不同树木的叶子、枝干
等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与樟树的特点有何异同。

3.让学生讨论和推理为什么樟树可以在宋庆龄故居这个地方生长茁壮,引导学生思考樟树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

四、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不同树木特点的发现。

2.教师总结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概括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五、拓展(8分钟)
1.让学生收集有关樟树的知识并制作海报或展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与永久保持拒虫香气之可贵,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以树写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体会其效果,感受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与永久保持拒虫香气之可贵。

难点: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借树写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感受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这一课我们认识一种树、名叫樟树。

(出示图片,注意樟树的樟是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

)A、当你看见这棵樟树的时候,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下这棵樟树?2 、我们还要认识一个人,她就是宋庆龄,是我国当代伟大的女性之一。

(图片),当你看见这幅照片的时候,宋庆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你对宋庆龄有什么了解吗?指名说。

A、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宋庆龄的故居,去看看那两颗樟树。

3、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二、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那课文中的生字你都会读了吗?A、借助拼音,你能读准这些字吗?(出示:生字+音)B、去掉字音,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出示:去掉拼音的字)C、当这些字变成词语的时候,你还能读的准确吗?(出示词语)(1)指名读生字(2)师生评价D、理解词语的含义。

a、稠密的解释(说一说词语的含义,或者说近义词)。

b、瞻仰的解释:先仰着头起来看,表示恭敬的看。

(根据字的意思学习词语的理解)例如: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人们英雄纪念碑。

c、瞻仰是表示看的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也是表示看的呢?选择题(三个词训练)俯视仰望瞻仰1.从万寿山脚下(),半山腰上有一座三层的八角宝塔。

2.登上高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公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3.我来到北京,参观了故宫,同时()了毛主席的遗容。

三、聚焦樟树1、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2、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找出描写樟树的段落,真是了不起。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教材简析:«宋庆龄新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详细描写了宋庆龄新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世坚持的高贵之处。

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誉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敬重与思念之情。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无论……总是……〞造句。

3、了解宋庆龄,激起先生对宋庆龄奶奶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4、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樟树的意味意义。

5、掌握〝重点打破〞的分段方法,体会文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樟树的意味意义。

教学战略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议自主、协作、探求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生机的。

〞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教学中注重有感情朗诵训练,使之成为先生学习、探求的重要手腕,让先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莎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发明。

〞由于每个先生的生活沉淀、文明底蕴、审美情味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我在课前就布置先生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生平资料,让课内课外知识融合,使先生在朗诵进程中能更快更深化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进程:一、联络实践导入。

1、说话:同窗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2、揭题:(出示图片)知道这是什么树么?(樟树)明天我们要学习与樟树有关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宋庆龄新居的樟树 (〝龄〞:左边是牙齿的的〝齿〞,从牙齿就能判别一团体的年龄,左边是〝令〞,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樟〞:左边是〝木〞跟树木有关,左边是文章的〝章〞,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中年段的教学亦不能丢弃扎实的识字基本功。

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形间教给了先生识字方法与技巧,可以起到很好地迁移学习的作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公开课获奖课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公开课获奖课件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 高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 绩后,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 道,“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 一门满分,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 有些遗憾。”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 樟树蓬蓬勃勃—— 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宋庆龄坚强不屈,一身正气 树有高贵的木质—— 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练一练
游人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 合影留念?请以《樟树》为题写篇文 章。
结合《科学》课自我搜集樟树标本, 查阅樟树的相关资料,弄清楚樟树香气能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PPT公开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PPT公开课
zāng)树。
二、看拼音,写词语。
bān jiā zǐ sūn
gōng jù
搬家
子孙
工具
mù zhì jì shēng guó qìng
木质
寄生
quàn shuō tíng yuàn
国庆
劝说
庭院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故】①事情,事故; ②缘故,原因;③故意,有意;
④所以,因此;⑤原来的,从前的,旧的;⑥朋友,
因为这两棵樟树是宋庆龄的象征。
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核心问题: 樟树不仅外形美,生命力旺盛,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而宋庆龄正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
神的伟大女性。
⑤原来的,从前的,旧的;
四宋、庆按 龄要是求个完文这成静句而两子爱练沉棵习思。的樟女孩树子。与宋庆龄有什么关系?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 紧缩双眉,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 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 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 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
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写出了“人”与“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借物喻人做了铺垫。
串珠问题: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
1.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 1908年,宋庆龄15岁。
1. 宋庆龄为什么不肯搬家? 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特点?
人们怀着崇(cóng chóng)敬的心情来瞻(zhān shàn)仰宋庆龄(lín líng)故居这(颗 棵)枝干粗(壮 状)、枝叶稠(chóu zhōu)密、四季( 长 常)青的樟(zhāng zāng)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公开课修订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公开课修订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公开课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导入1、(板书“宋庆龄故居”)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座位于上海市的建筑(出示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知道这就是(宋庆龄故居)正音:后鼻音(宋庆龄)2、在这里有两棵树,是什么树呢这就是──揭题(板书“的樟树”)齐读两遍课题。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但宋庆龄不肯,这是为什么呢(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二、品读课文,感受樟树的生命力过渡: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棵樟树。

出示课件(一棵樟树)1、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读第4小节(自读)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蓬蓬勃勃(板书)什么叫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荣、旺盛)总结:蓬蓬勃勃写出了樟树长得非常茂盛。

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语读好,齐读。

3.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蓬蓬勃勃的A.第一句话“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

”这里写了樟树的什么(枝干)枝干有什么特点(粗壮)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还有什么特点(伸得远远的)你也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对啊,这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郁郁葱葱,枝干粗壮的樟树,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这种特点。

B .还从哪里感受到第二句你看到了樟树的什么(叶子很多)稠密是什么意思(树叶很多很密。

)你还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绿得发亮→颜色健康,多健康的树叶。

”齐读:这是两棵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的樟树,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C .你还从哪里看出第三句“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樟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四季常青四季常青从文中哪里看出(无论……总……)点击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关联句。

齐读拓展: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啊!它们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它们的蓬蓬勃勃,你还能用这句话来说一说吗可以从天气、季节、环境等方面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两棵 香气永存 的樟树。
而樟树 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 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 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 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 香气仍然不变。
即使当它被砍成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 即使当它被做成各种形状的木制品的时候,它的香气…… 即使它被劈成木块的时候,它的香气…… 即使当它粉身碎骨,变成木屑的时候,它的香气……
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
贵之处就在这里。
对比
通过查阅有关宋庆龄的资料,你对她 有什么了解?
宋庆龄是一位
的人。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 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 久的纪念。
借物喻人
树如其人
人如其树
借物喻人
这是两棵 无论 总是 这是 , 。
这是一位 无论 总是 这是一位 即使 仍然
的宋奶奶, , 。
的宋奶奶, , 。
作业: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物喻人”是作文中常 见的表现手法,推荐大家课后读读:
《落花生》 作者:许地山 《桃花心木》 作者:林清玄
再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
这是两棵 __蓬__蓬__勃_勃___的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 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 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 么蓬蓬勃勃。



蓬蓬勃勃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 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 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 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 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这是两棵 香气拒虫 的樟树。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 就 怕 它一天。
别的树木 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
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
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
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
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
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
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