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
晏几道《减字木兰花》
晏几道《减字木兰花》
【原文】
《减字木兰花》
留春不住,恰似年光无味处。
满眼飞英,弹指东风太浅情。
②筝弦未稳,学得新声难破恨。
③转枕花前,且占香红一夜眠。
④
【注释】
①此调本于《木兰花令》,其前后段第三句减去三字,另偷平声,故又名《偷声木兰花》。
②飞英:飘飞的花瓣。
弹指:喻时间短暂。
佛经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③筝:指秦筝,弦乐器,音色沉伏,长于怨调慢声。
新声,新的曲子,古诗《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难破恨,难于排遗为春天所引发的空寂、烦闷、愁苦的情绪。
【译文】
想留春天留不住,就象这飞逝的光阴无趣味。
满眼只见飞舞的落花,我只怨东风无情又无意。
秦筝刚刚弹过,学得的新曲也不能排解我心中的愁绪,还是面对花丛,抱枕而眠吧,让幽香伴梦,忘却烦恼,求得一时的欢愉。
【赏析】
本篇为伤春之作。
伤春实自伤。
这篇以“留春不住”为主旨,夹叙夹议,亦景亦情,物我交融,充分展示了作者“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的不幸遭遇。
“满眼飞英,”明写落花,暗喻自我的飘零身世。
怨东风浅情,实词人之情深,“难破恨”,见词人之“恨”重。
全词用语和婉,意境深邃,给人以美感享受,但格调不高,思想内容偏于消极。
《减字木兰花·春情》古诗译文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春情》古诗译文及赏析《减字木兰花·春情》古诗译文及赏析原文:画桥流水。
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
帘里馀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
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
犹解飞花入洞房。
译文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
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注释1、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落花。
3、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来回走动。
6、犹解:还能懂得。
解,能够,会。
7、洞房:幽深的居室。
赏析以“春情”为题的词作,大抵写闺中女子当春怀人的思绪,王安国这首小令却是写一个男子在暮春时节对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内容与贺铸的《青玉案》相仿。
贺作另有寄托,此词有无别的寓意尚难确定。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
居处如此令人神往,则伊人芳姿倩影之使人倾慕难忘自不待言。
这一句借物写人,是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点。
次句交代气候、时令。
春尽花残,惜花人情已不堪,更何况急雨劲风又摧花!“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
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
第三句写时间。
从黄昏到月出,主人公在一片迷濛的景象里长时间伫留不去,足见他对女子的痴情。
第四句依照情感变化的规律采用顺延笔法,写主人公由痴情向迷离恍惚深化的情态,揭示他内心由极度爱慕而升华的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
“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
这一句完满地收结了上片,又为下片的状态抒情蓄势张本。
换头言近旨远,写人物情态,现主人公形象。
“徘徊”是痴情的延续,“不语”是惆怅的外露。
关于梅花的诗词及翻译
关于梅花的诗词及翻译1、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白话文意思: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2、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3、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吴文英《天香·蜡梅》4、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白话文意思: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
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
5、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白话文意思:独守广寒的嫦娥也将月光洒照在梅枝上陪伴。
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7、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白话文意思: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
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白话文意思: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白话文意思: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
10、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白话文意思:我辗转难眠,心绪不宁,披衣而起,只见窗纸上映现着疏落的几枝梅影。
11、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花犯·苔梅》白话文意思:梅花隐于深山,洁雅闲静,苔丝如衣,却因庇护寒夜开放的梅花而憔悴。
12、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白话文意思: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13、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14、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原文_翻译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原文_翻译及赏析琉璃一片春湖面。
画舫游人帘外见。
水边风嫩柳低眠,花底雨干莺细啭。
秋千寂寂垂杨岸。
芳草绿随人渐远。
一番乐事又将离,金盏莫辞红袖劝。
——宋代·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琉璃一片春湖面。
画舫游人帘外见。
水边风嫩柳低眠,花底雨干莺细啭。
秋千寂寂垂杨岸。
芳草绿随人渐远。
一番乐事又将离,金盏莫辞红袖劝。
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
月屏风幌为谁开。
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
玉露沾庭砌,金凤动琯灰。
相看有似梦初回。
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
——宋代·秦观《南歌子(三之二)》南歌子(三之二)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
月屏风幌为谁开。
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
玉露沾庭砌,金凤动琯灰。
相看有似梦初回。
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
密约幽欢试思忖。
教人又、怎生安隐。
算都来、些子精神,诮烦恼、看看瘦损。
也拟待、罗织伊家,图开解、较些可闷。
把从前、已往寻思,又无可、教人得恨。
——宋代·晁端礼《遍地花》遍地花密约幽欢试思忖。
教人又、怎生安隐。
算都来、些子精神,诮烦恼、看看瘦损。
也拟待、罗织伊家,图开解、较些可闷。
把从前、已往寻思,又无可、教人得恨。
流连狂乐恨景短。
奈夕阳送晚。
醉未成欢,醒来愁满眼。
东阳销瘦带展。
望日下、旧游天远。
泪洒春风,春风谁复管。
——宋代·贺铸《东阳叹》东阳叹流连狂乐恨景短。
奈夕阳送晚。
醉未成欢,醒来愁满眼。
东阳销瘦带展。
望日下、旧游天远。
泪洒春风,春风谁复管。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8篇)《减字木兰花》是北宋诗人王安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写男女离愁的词作,“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勾画出一片暮春的景色,使人顿生春情,这是景中寓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
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
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遵照圣旨离黄赴汝,仍任团练副使。
该词是临行之前苏轼写给妻子王朝云的,表达了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
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
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
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
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
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译文及古词鉴赏《减字木兰花·花》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字木兰花·花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减字木兰花·花》原文宋代:苏轼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减字木兰花·花》译文及注释译文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
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
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该词牌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
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
金蕊:金色的蕊。
白居易《牡丹芳》诗:黄金蕊绽红玉房。
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
《诗经》:有女如玉。
纤手:女子柔细的手。
《减字木兰花·花》赏析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
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
“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特写美女的朦胧美。
“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
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
苏轼落魄之时的诗句
苏轼落魄写的诗句1、《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此诗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
词作动、传神地描绘了孤雁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愤寂苦的心情。
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2、《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3、《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4、《减字木兰花·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
是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首句写到潭鱼。
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
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
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与大旱时期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
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
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句转笔写人。
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是聚观谢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
“睢盱”二字俱从“目”,张目仰视貌,兼有喜悦之义。
仇远《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仇远《减字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减字木兰花》
一番春暮。
恼人更下潇潇雨。
①花片纷纷。
燕子人家都是春。
莫留春住。
问春归去家何处?②春与人期。
春未归时人未归。
③
【注释】
①恼人:引逗、撩拔人。
潇潇:风雨声。
②留春住:语本欧阳修《蝶恋花》:“无计留春住。
”“春归”句:语本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③期:相约。
【译文】
又一度春光将尽,撩拔得人心情烦乱。
潇潇春雨,连绵不断。
花片纷纷飘落,燕子翩翩飞舞,家家春色满园。
不要留住春天,试问春天归去,究竟回到何方?春天曾与游人相约:春天还未归去时,游人也不要还乡。
【赏析】
相对而言,仇远的民族情绪不如其他宋遗民那么强烈。
他比较擅长逃避现实。
其词主体上还是承接前人作风,描写自我情感中的琐碎小事。
这首词是客游它乡时,逢春暮有感而作。
通篇围绕着“春归”,感慨春光的无情流逝,叹息自己飘零异乡,不得归去。
从“春暮”到“春归”,还写出了细微的心理变化。
辞句清新洒脱,轻快流利。
淡淡的怨愁,亦飘渺隐约。
全篇一气呵成,颇有北宋词自然浑成的特色。
苏轼《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译文及赏析《减字木兰花·送赵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首词隐含了作者老而弥坚的积极内涵,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宋代:苏轼春光亭下。
流水如今何在也。
岁月如梭。
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
世事年来千万变。
官况阑珊。
惭愧青松守岁寒。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
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注释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赵令:指赵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涟水人,海州与涟水相邻。
令:古代官名,知县,此时赵昶任高邮令。
据东坡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自杭还朝过高邮为赵昶作《四达斋铭》引云:“高邮使君赵晦之”。
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赵令”乃高邮令赵昶。
⑶梭(suō):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
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⑷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⑸官况阑珊(lán shān):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
况:况味,境况和情味。
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⑹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
语出《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意谓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赏析上片“春光亭下。
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
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
白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
世事年来千万变。
官况阑珊。
”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一、《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二、《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翻译1705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
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
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三、《减字木兰花·春月》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篇1减字木兰花苏轼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
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赏析: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
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
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
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
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
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
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
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
意境悠然,引人神往。
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
作者接下来写: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
此处实乃以动衬静,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因为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
最后一句写景细致入微,静妙传神。
只见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
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
《减字木兰花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这句描绘了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剔尽”这一动作(细节)描写作结,表现了时间之晚,愁绪之深,悲情更浓。
出自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独酬:即应和诗词。
依别人题材、格律而另出新作。
轻:一作“春轻”。
著摸:捉弄,撩惹。
仍:重复,频繁。
剔:挑,把灯芯挑了又挑。
寒:一作“孤”。
译文:我独自行走独自生活,独自吟唱独自饮酒还独自一人睡觉。
长时间站在那儿暗自神伤,无奈何轻寒已经落到身上。
泪水把粉妆冲洗得几乎干净,如此的伤心之情有谁看见。
哀愁和疾病交加反复袭来,剪尽寒灯难以入睡,思念之梦都做不成。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宋代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能画,通音律。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赏析: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
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
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
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
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词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
“伫立伤神”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原文及译文赏析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原文及译文赏析第一篇:《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原文及译文赏析《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前言:《减字木兰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词的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
注释:1、初:刚刚。
2、解:能、知道。
3、语:这里指莺鸣,娇啼婉转,犹如说话。
4、酥:酥油。
5、近却无:近看什么色彩见不到。
6、休辞:不要推托。
7、颠倒:纷乱。
8、红英:落花。
翻译: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
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赏析:上片,写初春美好时光。
第一、二句点明初春的时令:“莺初解语”;点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处”。
接着三、四句就写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通过初春细雨滋润草根而转青色而转明丽这一细微变化,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观察得极为细致,描写得极为逼真。
因为远看刚刚返青的草芽,呈现青色;而近看草芽,则仍是黄色的了。
这自然不是东坡的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并写进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去了。
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东坡点化运用韩诗的传神之词句,用进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贵,而又不露痕迹。
下片,劝人尽赏春光。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是说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绝去看春花。
2023年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2023年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解释赏析《减字木兰花·春月》是苏东坡格外著名的一首词,词的意境宛若一杯醇酒,饮之令人欲醉,以下是我打算的一些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解释,仅供参考。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减字木兰花·春月》译文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
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衰老人及时行乐的佳境。
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告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减字木兰花·春月》解释1、春庭:春季的庭院。
2、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
阴历十五日子夜。
第1页/共3页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3、摇荡香醪(láo):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
香醪,美酒佳酿。
4、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犹如梅花在舞蹈。
5、半落:微微低垂。
6、婉娩(wǎnmiǎn):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7、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
8、秋光:秋月。
9、离人:离开故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自己。
减字木兰花春月赏析:皓月当空,与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阵阵,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确是少年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光那样,只照着断肠的离人。
词的.意境宛若一杯醇酒,饮之令人欲醉。
据《后山诗话》载,苏公居颍,春夜对月。
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
公谓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词云。
春月使人多情思,也是爱情多发地。
然情思有喜有愁,正如爱情有乐也有痛,俗话说痛并开心着,春季的痛也是开心的。
秋月自古就被文人们定格为惆怅,好似人的告别或想念都在秋季似的。
虽好似勘破了人事,却透露出深深的惆怅。
然春月也好,秋月也罢,其本身并无可喜可愁之态,盖因人的心境不同罢了。
减字木兰花赵宽翻译
减字木兰花赵宽翻译
《减字木兰花》赵宽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
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
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
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
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1。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一、《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原文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
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二、《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原文翻译
记得去年的今夜,我们在月明花娇的万树丛中举杯欢饮,一同进入醉乡。
而今年今夜,只有我一个停立江边,心情无比惆帐。
月色朦胧,长堤昏昏暗暗,岸上垂柳摇曳的阴影遮住了停靠江边的.小船。
远游的故人你现在何处?请江月把我的离愁带往江外我那好友居住的地方。
预想来年百花吐艳的时节,我还会像今年这样,更加深情地追忆去年呢!
三、《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作者介绍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
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
宋代诗人、词人、道学家。
《减字木兰花》古诗原文及译文
《减字木兰花》古诗原文及译文
《减字木兰花》古诗原文及译文
相逢不语,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
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
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
转过回栏叩玉钗。
——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译文: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这首诗写出了少女的娇羞万状的模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未见其人,先观其色,脸色红晕,如“一朵芙蓉著秋雨”,比喻妙不可言“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写活了怀春少女的独特表现。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细声细语,又担心人家听不见,只用双眸凝望,脉脉含情。
“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欲诉而没有倾诉对象,所以,只能借“叩玉钗”的.动作来掩饰。
整首诗将怀春少女的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深得宋人词之精髓。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减字木兰花·春月
古诗文系列:减字木兰花·春月
简析:
最后以其夫人关于月色的议论作结,他认 为这议论富有诗意。
在这首词中,他选取了月色、梅花, 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 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 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 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这表 现了他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下片发议论。
古诗文系列:减字木兰花·春月
简析:
过片由“半落梅花”而来,“欲落梅花更 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有一种朦 胧含浑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 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 德麟。诗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 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 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 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 少年同游乐之意。
古诗文系列:减字木兰花·春月
简析:
上片写景。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 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读者关心的是诗人 举杯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联想。苏轼此首写 他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 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这种感受是 新奇的,大胆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 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 光正泻向杯中。而“摇荡”一词,正透露 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
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 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 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 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 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春夜的庭院中,月儿正在当空。银光在摇 荡的美酒上闪烁不定,好似优美的舞步。
古诗文系列:减字木兰花·春月
注释:
7、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 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 8、秋光:秋月。 9、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 作者自己。
减字木兰花·立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减字木兰花·立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译文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
春风无限,来自海上。
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
一阵春风,吹我酒醒。
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注释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
儋耳:古代地名,在今海南境内。
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
春牛:即土牛,古时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劝农耕,并象征春耕开始。
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执,鞭打土牛。
也有打春一称。
丐:乞求。
春工: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
肉红:状写桃花鲜红如血肉。
春幡(fān):春旗。
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
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
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
天涯:多指天边。
此处指作者被贬谪的海南岛。
杨花:即柳絮。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
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此词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
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汉书·礼仪志上》)。
春牛即泥牛。
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
春幡,即“青幡”,指旗帜。
春胜,一种剪纸,剪成图案或文字,又称剪胜、彩胜,也是表示迎春之意。
而两片的第二句都是写“春风”。
上片曰:“无限春风来海上”。
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二、《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翻译
1705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
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
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三、《减字木兰花·春月》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
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