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个人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会使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而均衡数量发生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均衡: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时,其总效用得到最大状态,此时消费者花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每单位货币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4.商品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

弹性:自变量变动一个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相互比较并加总求和,表示效用大小的单位称为效用单位。

3.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认为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4.偏好:所谓偏好,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 5.边际量(marginal quantity)是指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增加的量。

6.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7.效用函数: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U=f (X l,X2)式中,X1和X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水平。

8.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 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 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5.规范分析: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6.实证分析: 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7.需求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8.供给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9.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10.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2.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6.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8.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9.完全竞争: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1、需求的定义: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

如汽车和汽油、照相机和胶卷。

3、替代品:指能带给消费者近似的满足度的几种商品。

如不同品牌的手机,牛奶和豆浆,洗衣粉和肥皂等。

4、供给的概念: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也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价格)。

6:弹性的含义:弹性被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也就是自变量变化某个比例时,因变量要变动多少比例。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9、完全垄断市场。

独家垄断。

是指某企业是某产品的唯一供给者,不存在任何竞争对手。

10、寡头垄断市场。

只有少数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每家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

11、垄断竞争市场。

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垄断,即非完全竞争又非完全垄断的市场形态。

12、完全竞争市场。

无数多企业、所有企业都是市场价格接受者,不能制定价格。

1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4、GNP国民生产总值,NDP国内生产净值=GDP-资本折旧NNP 国民生产净值=GNP-国定资产消耗。

NI国民收入=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PI个人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DI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15、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理性人/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稀缺性:一个经济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产品和劳务。

3.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是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5.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6.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7.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9.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0.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11.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12.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13.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14.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5.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猪肉涨价山寨手机流行(盗版现象)房价问题(房奴。

)买的人多了价格就上升了----供给需求不愿意去离家远的地方买东西-----成本理论有10万元可以买车或者买房(打个比方)比如你喜欢车你可能买了车又有10万你可能买了第二个车(你特喜欢车)又有10万你可能就不会再买车而选择买房了为什么分明喜欢车大于房啊为什么买房不买车了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没有物业管的楼道里灯泡坏了没人换——公共品搭便车火车站周围饭店等服务比其他地方质量差——信息不对称下一次性无动机提供优质服务飞机票的打折,随着不同时间价格不同是因为大家不同时间订票时需求弹性不同——价格歧视占座——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房奴”问题谈论的是一种消费行为,是对住宅这一高额稀缺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现象。

消费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经济、社会、政治、心理和文化现象[19]。

对“房奴”问题的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是对这一住宅消费行为本身的研究。

可以说,“房奴”问题已经构成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一种消费文化。

“房奴”现象中包含了当代中国城市中新出现的一种消费价值观念。

虽然价值取向同个人的选择有关,但影响个体做出某种价值选择,更多的因素是同他所处的社会文化体系有直接关联[20]。

由于“房奴”问题是发生在中国当代历史背景下,因而对它的考察不能不考虑到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逻辑和中国人社会心理的特点,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

因为如果美国也存在类似中国“房奴”的现象的话,那么考察中、美两国“房奴”群体的异同点,其中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构成是决定其差异的重要因素。

同样,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面临的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尤其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进口大潮,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实践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房奴”问题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源自西方的消费信贷制度和与之如影随形的消费主义观念。

微观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决策和市场交互的学科,它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稀缺资源时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尽管微观经济学常常被视为一门理论学科,但它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微观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需求与供给价格变动影响供需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是决定价格和数量的主要因素。

当某个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供给相对不变,价格往往会上涨,反之亦然。

这个原理在购物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双11购物季节,许多商品的需求会急剧增加,商家普遍提高价格以迎合市场需求。

相反,在某些不受欢迎的时段购物,由于需求低迷,商家往往会降低价格以促销。

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消费对满足需求的效用递减。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对同一种食物在吃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腻烦。

例如,一开始吃巧克力的时候,每块巧克力都非常美味,但当你吃了一盒巧克力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你的口味可能会感到疲倦,不再像一开始那样享受。

消费者选择约束选择约束选择是指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的原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

比如,周末有限的时间里,你可以选择看电影、锻炼、和朋友聚餐等不同的活动。

根据你的个人偏好和资源限制,你需要作出最佳选择,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你的需求。

替代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的价值。

这个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当你面临购买决策时,你必须考虑到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以及你放弃的其他可能的选择。

例如,如果你决定购买一件新衣服,你必须考虑到这笔花费对于你购买其他物品或储蓄的机会成本。

市场结构垄断与竞争市场结构对于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垄断市场中,一家公司控制着整个市场,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反,在竞争性市场中,存在许多卖家和买家,价格较低,质量较高。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名词解释1、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之为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科学利用的科学。

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基本假设:①市场出清②完全理性③完全信息基本内容:①均衡价格理论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理论④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⑥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5、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基本假设:①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②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基本内容: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②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③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④开放经济理论。

⑤宏观经济政策。

6、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7、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8、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

流量为一个时期数,如一年总收入。

例如:1992年的农业生产总值是流量。

1993年的出口量是流量。

9、存量:是在某一时点某一变量的数量。

存量为一个时点数,如某人在某一时点上银行存款的数量。

例如:1993年12月31日的人口数量是存量。

1993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存量。

10、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11、实证经济学:是不以价值判断为依据,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2、规范经济学:不以价值判断为基本,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有能力且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14、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PPT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PPT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 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 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 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 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 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息不完善,果农们 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大 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 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 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将下降,亦即会有大 量的苹果树被砍,直到达到均衡价格P2。 至此,对苹果树数量减少现象已分析完毕,可能影响因素还 有多个,我的分析可能会不全面。
就像企业家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在选择生产一种产品的时候,他所放弃的使用 同样的生产要素生产其他产品所带来的利润。同样王叔叔如果也在逛完菜市场 之后,再进行购买,是要付出代价的。老奶奶逛完菜市场之后,会得到有关商 品价格的信息,然而获得信息是有代价的,是要付出金钱和时间的,这是寻找 信息的成本。信息也会带来收益,有更充分的信息可以做出更正确的决策,这 种决策会使经济活动的收益更大。老奶奶逛菜摊就是一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所 用的金钱(如磨损鞋子所需的支出)和时间就是成本。由于对各个摊位蔬菜质 量与价格信息了解而买到更好更便宜的菜就是收益。 但是人不可能得到完全信息,因为得到完全信息的成本高到不可能实现。所以, 人无法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如果做出决策是不去寻找信息,作为随机决策, 决策失误的概率很大,这是一种非理性行为。但如果用过多的金钱与时间去寻 找信息,搜索信息成本大于收益,其行为也是非理性的。如果我们把多寻找一 点信息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把多获得这点信息所增加的收益称为边际 收益,那么,正像工业企业一样,寻找信息应达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 时就实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最大化。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进展趋势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要是讨论经济资源的利用,包含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整个经济体系的进展与走向;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讨论个体经济和活动,譬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何合理调配资源,才略使得单位资源所制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

讨论显示,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进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讨论个体或企业的资源调配方式,并分析这种调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讨论重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

经济部分重要包含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分重要包含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含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

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结论。

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足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应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精准牢靠、有理有据。

所以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所用到的讨论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渐渐融入到微观经济学讨论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碰到的新挑战微观经济学自建立进展到现在,理论已经特别丰富,其讨论的内容也很多而杂。

假如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

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

(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需求质更改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耗者收入两更改的反应水平。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更改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更改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权衡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权衡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耗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

产权的明晰和保护对经济发 展至关重要
交易成本是指为达成交易所 需付出的代价
在市场中,交易成本经常影 响到价格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权和交易成本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的各方拥有的信息不同
例如,在购买二手车时,卖家可能比买家更了解车的状况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为买家可能不愿意支付合理的价格 因此,一些机制(如信誉系统、第三方检验等)应运而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激励与反应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特定行为的因素,而反应是行为的结果
不适
PART 5
沉没成本
5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并且无法恢复的成本
例如,如果你在投资股票时亏损了一部分钱,你应 该考虑未来的走势,而不是已经损失的部分
在决策时,我们通常需要忽略沉没成本,因为它们 不会影响未来的决策
PART 6
产权和交易成本
6
产权和交易成本
标题 标题
产权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权 和收益权
20XX
生活中的经济学
-
1 价格歧视 3 机会成本 5 沉没成本
2 供需法则
4 边际效用
6
产权和交易成本
生活中的经济学
0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观经济 学无处不在
02 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决策,也影响 我们身边的市场和制度
03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的 例子
PART 1
价格歧视
1
价格歧视
PAR用
当我们消费一种商品时, 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获 得的额外效用称为边际效 用
例如,当我们购买食物时, 第一份食物的边际效用可能 非常高,但是随着消费的增 加,边际效用会逐渐降低
12
+
34

生活中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

生活中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

• 环境恶化是现代的“公有地悲剧”。 清新 的空气和洁净的水和开放的草地一样也是 共有资源,而且过度污染和过度放牧一样。 污染是可以用管制或者对污染性活动来征 收税费来解决的负外部性。由于企业的生 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对其他人的生活产生不 良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治理污染的税 费,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制定相关的规定, 采取适当的管制措施,以此来维护更多人 的利益,减少这种负外部性的影响。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他 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的质量。由 于人们在决定自己有多少羊时并不考虑这种 负外部性,结果使羊的数量过多。如果牧羊 人可以共同行动的话,他们就应该使羊群的 繁殖数目减少在公有地可以承受的规模,但 没有一个家庭有减少自己羊群规模的激励。
结论
• 当一个人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 对这种共有资源的享有。由于这种负外部 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 通过管制和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 决这一问题。
• 大象和黄牛,羊,猪等牲畜都具有商业价值。而 且黄牛还是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人会担心 黄牛绝种,相反的大象却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境地。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会威胁到大象的生存,而 牛肉却成了黄牛这一物种的护身符呢?原因是大 对于公有资源的保护,除了政府 象是公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大象不是私 的管制之外,还可以将它私有化, 人物品,对于每个偷猎者而言,每个人都有尽可 能多的猎杀大象的激励。由于偷猎者众多,每个 变为私人物品。 人都很少有保存大象的激励。与此相比,黄牛生 活在私人所有的牧场上。每个牧场主都尽最大努 力维持自己的牛群,因为对他而言,他能够从中 获取利益。
“公有地悲剧”
• 一个小镇上的许多人靠养羊为为生,大部 分时间里羊在镇周围的草场上吃草,这块 地被称为镇公有地。没有一个家庭拥有土 地。相反的,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这块土 地,允许所有的居民在这块土地上放羊。 集体所有权很好的发挥作用,因为这块草 场很大。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 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镇公有地就不是一 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居民们在操场 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镇上的每一 个人都很幸福。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

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片一AC])*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现象无处不在。

从早餐到上班,再到晚上的娱乐生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参与或观察着各种经济活动。

而这些活动中,经济学现象的表现与运作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以下是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1.需求与供给:我们每天都在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价格往往会相应上涨。

相反,如果供给超过需求,价格往往会下降。

在超市中,人们喜欢在打折时购买大量商品。

这是因为这些商品在需求方面具有吸引力,但如果超市售卖数量过多,供给将超过需求,价格将下降。

2.成本效益分析:在工作和购买决策方面,经常涉及成本效益。

对于公司来说,制定正确的成本分析和计划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增加公司利润。

在个人购买方面,人们的消费目的不是花费尽量多的钱,而是通过购买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商品,并实现效益最大化。

例如,购买一件高质量的衣服,即能满足衣着需求,又能够使用较长时间。

3.选择与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因为选择一个选项,而失去选择另一个选项所要付出的代价。

在就业市场上,人们选择工作的代价是失去选择其他工作的机会。

同样地,在购买决策中,人们选择一件商品,就必须接受失去选择其他商品的代价。

选择和机会成本是在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4.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活动对于第三方的影响。

举例来说,汽车的使用产生污染,因此对于不开车的人来说,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都是一些消极的外部因素。

然而,这些因素的代价并没有反映在汽车使用成本中,因此,这是一种外部性问题。

5.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健康状况的指标。

随着失业率的上升,消费者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下降。

因此,失业率对于企业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促进创造就业机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现象是无处不在的。

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微观经济体,对于经济学现象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感知。

因此,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和了解,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一个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目录中文摘要 (II)ABSTRACT (III)一: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 (1)(一)、微观经济学概述 (1)(二)、微观经济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1.资源配置 (1)2.其他方面 (2)二、案例分析:用均衡原理来描述谷贱伤农 (3)三、总结 (6)四、参考文献: (7)中文摘要《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是经济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指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通过在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一段的学习中,我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会进一步的分析微观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消费者理论等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济学;资源配置;需求;供给;均衡价格;消费者理论。

ABSTRACT"Western 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of micro 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s a branch of modern economics, mainly to individual economic units (individual producers, consumers, single single market economy activity) as a discipline,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is. Microeconomics is the economic behavior of single economic unit of society, as well as how numerical corresponding economic variables separately decided economic theory. Also known as the market economics and theory of price. Through the "western economics" micro part of a study, I have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in this thesis, I will further analysis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demand, supply, price, consumer theory problems in microeconomics.Key words: microeconomics;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demand;supply;price;consumer theory problems。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

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

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

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

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

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 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2.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三级价格歧视:即对于同一商品,完全垄断厂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实施不同的价格。

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5.规模报酬: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7.价格消费线: 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8.客观需求曲线: 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单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它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9.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他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0.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11.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2.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

它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也就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导致的额外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即 VMP=P×MP,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13.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一)

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一)

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渐渐的我们发现,百姓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变高。

慢慢的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储蓄,拿钱生钱的想法就渐渐的成为了我们的想法。

有些人为了给自己的钱找一个合适的归宿,开始去求助一些专业人士来进行打理,毕竟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在很多人眼里,金融理财师对于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熟练的,而金融知识对于一般人来说又是非常高深的。

但是其实,金融知识虽然有一些在道理上听起来是非常有高深的,但是这些知识却能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得以浅显的应用,那么今天老师就先来给大家来简单的讲讲微观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很可能看完以后您会对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感到豁然开朗。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简单的来说之所以叫微观,是因为研究对象往往是某一个个体,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当研究个体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这个对象的供给和需求等经济活动会发生哪些变化。

简单的举个例子,今年苹果丰收了,苹果的价格会怎么变。

又比如,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那么对于大米的需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通常的来说,老百姓更关注一件商品的价格。

而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件商品而言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这件商品的供给与需求。

所谓供给,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该商品的产出量。

而需求呢?则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外部环境对该产品的需求量。

一供一需两者共同决定了一件商品的价格。

如果供给增加,需求不变,这时供大于求,该商品就会出现降价,所以对于有一些商家而言,为了保护自己商品的价格不至于短期之内大幅贬值,往往会出现控制产量或者销毁多余库存的决定(把卖不完的牛奶倒到田里)。

而如果需求增大,而供给不变时,该商品的价格就会出现上升,所以有一些厂商也会有意去制造一些供不应求的假象,来让自己的商品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反观价格也其实也能影响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对于一般的商品而言,价格上升往往会出现需求下降的情况,而反之价格下降则会出现需求上升的局面,这些浅显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是,这个需求的变化有时候也不是线性的,而有一些商家也会利用这些非线性的变化来寻求更高的收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1.供给:指生产者或厂商在一段时间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受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需求:指消费者或买家在一段时间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受价格、收入、人口、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3.市场:由大量的供给者和需求者构成,通过价格机制实现交易的地方,可以是一个行业、国家或地区。

4.市场均衡:指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

5.弹性:指某种经济变量(如价格、收入)变化时,与之相关的另一种经济变量所发生的变化程度。

6.垄断:指一家公司或个人在市场上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限制生产、提高价格等手段获取高额利润。

7.垄断竞争:指市场中存在多家公司,但每家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价格不同,存在品牌差异。

8.市场失败:指市场中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情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转。

9.公共物品:指那些一旦提供给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不易限制其他人或群体的使用,如城市道路、公园等。

10.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企业行为所带来的成本或收益不仅限于该人或企业本身,而是波及到其他人或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
----------------公有资源
人人都在倡导保护环境,可为什么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城市道路为什总是拥挤不堪能够采取哪些可行的办法
为什么大多数高速公路旁都有垃圾,而人们自家的院子里却很少有
为什么有的生物(例如黄牛)能够得以延续,而有的(大象)却濒危灭绝了呢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中蕴涵的经济学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

上述几个现象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公有资源”相关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谈及公有资源,不得不提一个经典的寓言----“公有地悲剧”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许多人靠养羊为为生,大部分时间里羊在镇周围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公有地。

没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

相反的,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这块土地,允许所有的居民在这块土地上放羊。

集体所有权很好的发挥作用,因为这块草场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镇公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居民们在操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镇上的每一个人都很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镇上的人口增加,镇公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而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有限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

最后,土地上放牧的羊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土地上寸草不生。

由于公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的羊毛业也消失了。

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得来源。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的呢实际上,公有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他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的质量。

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有多少羊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使羊的数量过多。

如果牧羊人可以共同行动的话,他们就应该使羊群的繁殖数目减少在公有地可以承受的规模,但没有一个家庭有减少自己羊群规模的激励。

从公有地悲剧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一个人用公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公有资源的享有。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政府可以通过管制和税收减少公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成私人物品。

环境恶化是现代的“公有地悲剧”。

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和开放的草地一样也是公有资源,而且过度污染和过度放牧一样。

污染是可以用管制或对对污染性活动来征收庇谷税来解决的负外部性。

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对其他人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危及别人的健康。

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治理污染的税费,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制定相关的规定,采取适当的管制措施,以此来维护更多人的利益,减少这种负外部性的影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道路可以是公共物品,也可以是公有资源。

如果道路不拥挤,使用就没有竞争,此时是公共物品;如果道路是拥挤的,那么它的使用就会产生负外部性。

当一个人在路上开车时,道路就变得更加拥挤,其他人必然就开得很慢,这是道路就是公有资源。

政府解决道路拥挤的一个办法是对司机收取通行费,也就是拥挤外部性的庇谷税。

有时拥挤只是一天中某段时间的问题,上下班高峰期的道路更为拥挤些,其他时段就相对宽松。

解决这些外部性的有效方法就是对高峰时期高收费。

这种税费就会激励私家车驾驶者改变时间表或改行他路,以便减少某一路段的堵塞。

除此之外,汽油价格也会影响道路的行车状况,
提高汽油价格对减少道路拥挤也可以起到一部分作用。

对于公有资源的保护,除了政府的管制之外,还可以将它私有化,变为私人物品。

举个例子来说,大象和黄牛,羊,猪等牲畜都具有商业价值。

而且黄牛还是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人会担心黄牛绝种,相反的大象却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境地。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会威胁到大象的生存,而牛肉却成了黄牛这一物种的护身符呢原因是大象是公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

大象不是私人物品,对于每个偷猎者而言,每个人都有尽可能多的猎杀大象的激励。

由于偷猎者众多,每个人都很少有保存大象的激励。

与此相比,黄牛生活在私人所有的牧场上。

每个牧场主都尽最大努力维持自己的牛群,因为对他而言,他能够从中获取利益。

有些国家针对大象这一情况制订了禁止买卖象牙的法律规定,然而大象的数量还在急剧减少;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却很有成效,政府允许人们捕杀大象,但只能捕杀作为自己财产的大象,换句话说就是使大象成为私人物品。

地主有了保护自己土地上的大象的激励,结果大象数量开始增加。

由于有了私有制和利益的驱动,非洲大象得以繁衍不息,像黄牛一样摆脱了灭绝的厄运。

综上所述,公有资源由于其本身具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公有资源被过度使用的现象,这些现象带来的负外部性也确实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力还是要靠政府,政府通过采取限制手段和有效的政策,使公有资源维持在一个有效率的水平。

公有资源只是微观经济学科的一小部分,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现实中还有很多现象渗透着经济学思想,只有能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能有原理解释现象,根据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才算是微观经济学真正的用途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