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老师《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能够领会作者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3)通过情感态度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对人性的关注。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 小说中象征手法的深入理解。
2. 对作者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关注人性的深度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一些关于沙皇专制制度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题目:讨论“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题目的含义。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b.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象征手法。
3. 合作探讨a.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态度评价a. 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评价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b.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关注人性的意图。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写一篇短文。
2. 请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个类似“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例子,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14张 超好用的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
学习目标:
• 1、初读文本,分析情节。 • 2、再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复杂性及典型性。 • 3、三读文本,领会作品中讽刺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一、 初读文本,分析情节。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1-5段,完成表格。
生活上
穿着
(有形的套子)用具
出行
住处
思想上
(无形的套子)
沙皇卫道士、现实逃避者、顽固保守者 害怕新事物、维护旧制度
情:借景抒情(先景后情)
寓情于景(先情后景) 借古讽今 结合 托物言志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 设问、反问、互文、叠词、拟人 衬托(正衬和反衬)、想象、炼字等等。
三、三读文本,把握环境及主旨。
找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分析概括主旨。
写作背景(社会环境)
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 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
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 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 “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理清人物关系
别里科夫
同 事
“情侣华”连卡
姐 弟
布尔金(我)
柯瓦连科
二、再读文本,分析形象。
找指定人物有关文本,结合人物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别里科夫狭隘惶恐,害怕变革,因循守旧,胆小多疑; 他是沙皇的卫道士、现实的逃避者,顽固的保守者; 他是守旧派的典型,旧时代的典型,奴性的典型。
对上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人物更充实,结构更严密。
第13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无形的套子
•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 只求不出乱子 • 禁闭开除学生
【初读理情节】
中学怕他
辖制
全城怕他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套中人》……鲜明地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者、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 型形象……这是一个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为了扼杀一切新事物,他甚至用 盯梢、告密等手段……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 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
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 价值最大化。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 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 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 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 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 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 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 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 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 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 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 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 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黄厚江老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含徐杰的过程评点)(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师:同学们,在外国文学中,有三位短篇小说家得到人们的特别推崇,有人称之为“短篇小说大师”,哪位同学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罗斯的契诃夫。
师:对。
你能说说他们的代表作吗?生:欧·亨利的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等,莫泊桑的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还有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等,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师:很好。
这三位“短篇小说大师”,不仅短篇小说的数量很多,而且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欧·亨利以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见长,莫泊桑的小说“以小见大,构思新颖”,哪位同学能根据在初中所学习的课文说说契诃夫的主要风格是什么?生:幽默讽刺。
(板书。
)(以此种形式开讲,好处有三:迅速入题,避免七弯八绕,此其一;文学常识复习,可谓温故知新,此其二;顺势点出学习重点,在于“幽默讽刺”的创作风格,开宗明义,指向明确,此其三。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风格。
小说的标题叫“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
请大家边看书边做符号,在套子下面画横线。
(“找套子”,这个环节是教者独具匠心的设计。
一方面,通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这样一个主问题,组织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设问“数不清的套子中哪个是最主要的套子”,了然无痕地过渡到下一步内容的学习。
)(学生看书,做符号。
)(大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生:13个。
师:请具体说说。
生:雨鞋,雨伞,棉大衣,伞套,表套,刀套,脸套子,衣领,黑眼镜,羊毛杉,堵耳朵眼的棉花,车篷,壳子。
师:大家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生:有。
“脸套子”就是“衣领”,还有“壳子”是一个总的说法,不能看见一个具体的套子。
【高中语文教案】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
高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及答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小说的背景知识。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领悟作者通过小说表达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精神。
2. 教学难点:(1)别里科夫形象的分析。
(2)作者批判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2)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4. 主题探究: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探讨作者批判精神的表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2. 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小说主题的批判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理解小说的批判精神。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是如何反映现实社会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俄国著名作家XXX所写的小说,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深入把握小说主题,以及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研究《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小说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小说知识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问答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旧知识的回顾,既要让学生自主赏析小说,又要及时引导、补充,指出学生的思维盲区。
讨论在学生表演后,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交流各自对表演的理解和感受,共同完善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如“XXX的行为和言语透露出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等问题。
六、说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采用问答法、表演和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
表演完后,学生有3分钟时间小组互相讨论并填写《展示训练单》的表格。
学生的表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生动形象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使他们能够快速寻找和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较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本课的第一个重难点。
在表演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分别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XXX”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
结婚是不是表现XXX对生活的某种渴望?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XXX为什么会死?这三个问题设置由易到难,由狭窄到宽泛,有一定的梯度,步步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
在分析第三个问题时,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深入探究别里科夫的死因。
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套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
①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 心的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 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 露出快活的感情”呢?
※他的死,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 来的曙光,所以大快人心。
※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 难以快活起来。
•
•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生
•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活
•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套 :
•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有
•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形
• 习惯形成特性:
的 套
•
封闭、与世隔绝的别里科夫
子
无形的套子:思想观念
• ①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②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 ③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 只求不出乱子。 • …… • 守旧、逃避现实、极力维护现行秩序、胆小多疑
讽刺手法运用——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 笑之处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 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 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 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 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 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 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的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原因?
• 自身原因? • 胆小、性格孤僻、封闭 • 憎恶新事物、 • 维护旧制度、 • 顽固守旧
• 被套、 套己
黄雪梅:装在套子里的人
情节发展概况:
1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 和思想性格(第1~5段)。 2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 失败。(第6~37段) 3 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 多“别里科夫” 。(最后三段)
阅读课文第1段“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 夫„„躲避现实生活”,完成下面的问题。
说尤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摹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
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除珍品《羊脂球》外,还有《我的叔叔于勒》等约
300部短篇以及《漂亮朋友》(又译《俊友》)等6部
长篇。
欧·亨利(1862—1910),美国著名作家。一
生写了300多部短篇,其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
(l860~1904)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①他们是同时代的著名短篇小说家。②他们的创 作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堪称为王。③他们在短篇小 说创作上的艺术造诣精湛,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可以互相媲美。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著名作家
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 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 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 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 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 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 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 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 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 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 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表明别里科夫代表了一批人,具有 典型性、社会性。这样的人,应引 起人们的警惕。而要彻底埋葬别里 科夫这样的人,必须“埋葬”产生 这样的人的“统治”。
《装在套子里的人》示范课ppt课件
02
人物形象分析
别里科夫形象特点
80%
封闭自守
别里科夫总是将自己包裹在厚厚 的“套子”里,无论是思想上还 是行为上,都表现出极度的封闭 自守。
100%
胆小怕事
他对于任何新事物和变革都感到 恐惧和不安,总是担心会给自己 带来危险和不幸。
80%
顽固守旧
别里科夫坚守着过去的传统和观 念,对于任何新的思想和行为都 持否定态度,表现出顽固守旧的 特点。
社会功能与影响
中方文化中的“套子”往往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注重社会稳定和秩序;而西 方文化中的“套子”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鼓励创新和突破。这些不同的 社会功能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性格差异
性格特点与成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性格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中方文化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内向、稳重、注重集体利益; 而西方文化中的人物性格则更外向、冒险、注重个人利益。这些性格特点的形成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价值 观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象征手法
套子作为象征元素贯穿全 文,既指现实生活中的各 种枷锁和束缚,也象征人 们内心的封闭和孤独。
心理描写
作品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 了深入挖掘,展示了别里 科夫在套子中的挣扎和苦 闷。
讽刺手法运用及效果
夸张讽刺
反语讽刺
通过对别里科夫言谈举止的夸张描写 ,凸显其迂腐、守旧的性格特点,达 到讽刺效果。
“我们住在空气里,应当呼吸新鲜空气。”:呼吁 人们挣脱束缚,追求自由和进步。
学术界对作品评价及影响
对俄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作品通过别里科夫的形象,展示了俄国社会的保守、落后和僵化 ,对俄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案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故事《精卫填海》的内容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教师用手势模仿鸟儿的动作,让学生猜测隐藏在套子里的人物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内容讲解: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故事《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精卫鸟的形象和寓意。
3. 绘画实践:教师给学生发放纸张和彩色铅笔,并示范如何绘制精卫鸟的形象。
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插图进行绘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4. 互动分享: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说出自己绘画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5. 拓展活动:教师可以展示其他跟鸟类相关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绘画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提醒学生继续保持对绘画艺术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多实践和创作。
教学资源:1. 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2. 彩色铅笔、纸张3. 其他鸟类相关的绘画作品图片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2. 学生的互动分享和课堂表现。
3. 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精卫鸟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研究和创作其他鸟类相关的绘画作品,发现不同鸟类的美丽和变化。
2. 学生可以学习和了解其他中国古代故事,进一步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3.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和表演的形式将《精卫填海》故事进行再现,锻炼语言表达和扩展故事的艺术形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故事《精卫填海》和绘画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爱和兴趣。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_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答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_装在套子里的人阅读答案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出自高三语文上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在米罗诺西茨村边,在村长普罗科菲的堆房里,误了归时的猎人们正安顿下来过夜。
他们只有二人: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
伊凡·伊凡内奇有个相当古怪的复姓:奇木沙-喜马拉雅斯基,这个姓跟他很不相称,所以省城里的人通常只叫他的名字和父称。
他住在城郊的养马场,现在出来打猎是想呼吸点新鲜空气。
中学教员布尔金每年夏天都在П姓伯爵家里做客,所以在这一带早已不算外人了。
暂时没有睡觉。
伊凡·伊凡内奇,一个又高又瘦OrG的老头,留着长长的胡子,坐在门外月光下吸着烟斗,布尔金躺在里面的干草上,在黑暗中看不见他。
他们天南海北地闲聊着。
顺便提起村长的老婆玛芙拉,说这女人身体结实,人也不蠢,就是一辈子没有走出自己的村子,从来没有见过城市,没有见过铁路,最近十年间更是成天守着炉灶,只有到夜里才出来走动走动。
“这有什么奇怪的!”布尔金说,“有些人生性孤僻,他们像寄居蟹或蜗牛那样,总想缩进自己的壳里,这种人世上还不少哩。
也许这是一种返祖现象,即返回太古时代,那时候人的祖先还不成其为群居的动物,而是独自居住在自己的洞穴里;也许这仅仅是人的性格的一种变异──谁知道呢。
我不是搞自然科学的,这类问题不关我的事。
我只是想说,像玛芙拉这类人,并不是罕见的现象。
哦,不必去远处找,两个月前,我们城里死了一个人,他姓别利科夫,希腊语教员,我的同事。
您一定听说过他。
他与众不同的是: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
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
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当他坐上出租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支起车篷。
总而言之,这个人永远有一种难以克制的愿望──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
11.10.19高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4.既然别里科夫有这么大的威力,那么为什 么他还整天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事。他怕的 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吗?
他怕的是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
动摇了旧秩序。
表现:脸色
1.“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带着黑眼镜. 2.惩罚学生时“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 3.通宵作噩梦,早晨到学校时,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4.看到促狭鬼画的漫画时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5.看到华连卡骑自行车,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对别里科夫的思想性格特 征的刻画及其婚事遭遇的描写,塑造 出一个胆小怕事,因循守旧、害怕新 事物和扼杀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 形象,从而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造成 的恶浊黑暗的政治空气,批判了顽固 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反动势力,并 暗示出反动势力最后必将覆灭的命运。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再读析人物】
我
别里科夫,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别里科夫性格二重性
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
又是牺牲品
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 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一般的评论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沙皇专制 的卫道士,是沙皇专职暴君的帮凶。这论断简单 明了,似乎是盖棺之论了。 《套中人》„„鲜明地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 卫道者、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形象„„这是一 个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为了扼杀一切新事 物,他甚至用盯梢、告密等手段„„ 别里科夫是俄国八、九十年代极端保守、害 怕社会变革、竭力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反动知 识分子的典型。 ——雷石榆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教程》, 1986年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补充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总结出“点”不难,把“点”概括成“面”还需要下功夫此环节让大部分学生感到自己参与的成就感,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新课导入]老师出示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老掌柜”难舍芭蕉扇陈显荣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启发学生总结: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
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
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
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我们想起嘴边总是挂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想起只要镇上不点什么动静就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可别出什么事啊”的奥楚蔑洛夫。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契诃夫的另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新课教学]2.快速理清课文结构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多媒体展示:学生思考思考后总结:学生A:做事谨小慎微学生B:难接受新鲜事物学生C:现实生活中不少像他这样的人,好像老年人居多。
学生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补充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此环节较简单,大部分的学生能总结出来学生表现出的畏难情绪要及时加以疏导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思考中。
答案可能不准确,但是参与就有收获,3.与我国小说不同的是,有很多外国小说在故事开始之前,先对故事主人公作—个全景式的描写。
装在套子里的人——获奖设计
装在套⼦⾥的⼈——获奖设计其⼀,名师黄厚江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在外国⽂学中,有三位短篇⼩说家得到⼈们的特别推崇,有⼈称之为“短篇⼩说⼤师”,哪位同学知道他们是谁吗?⽣: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罗斯的契诃夫。
师:对。
你能说说他们的代表作吗?⽣:欧·亨利的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等,莫泊桑的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脂球》,还有长篇⼩说《漂亮的朋友》、《⼀⽣》等,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公务员之死》、《变⾊龙》等。
师:很好。
这三位“短篇⼩说⼤师”,不仅短篇⼩说的数量很多,⽽且都形成了各⾃独特的风格。
欧·亨利以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见长,莫泊桑的⼩说“以⼩见⼤,构思新颖”,哪位同学能根据在初中所学习的课⽂说说契诃夫的主要风格是什么?⽣:幽默讽刺。
(板书。
)师:今天我们⼀起学习他的《装在套⼦⾥的⼈》,进⼀步了解这位伟⼤作家的⼩说风格。
⼩说的标题叫“装在套⼦⾥的⼈”,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数⼀数别⾥科夫⾝上有多少个套⼦。
请⼤家边看书边做符号,在套⼦下⾯画横线。
(学⽣看书,做符号。
)(⼤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13个。
师:请具体说说。
⽣:⾬鞋,⾬伞,棉⼤⾐,伞套,表套,⼑套,脸套⼦,⾐领,⿊眼镜,⽺⽑杉,堵⽿朵眼的棉花,车篷,壳⼦。
师:⼤家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有。
“脸套⼦”就是“⾐领”,还有“壳⼦”是⼀个总的说法,不能看见⼀个具体的套⼦。
师:很有道理。
那是不是就是11个套⼦呢?⽣:不是。
师:还有哪些套⼦呢?⽣:古代语⾔。
师:为什么呢?⽣:因为“古代语⾔,对于他来说,也就是⾬鞋和⾬伞”。
师:你的分析⽅法很好。
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从⽂中找根据。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呢?⽣:还有许多。
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政府的告⽰”、“报纸上的⽂章”,对他来说,都是套⼦。
⽣:还有。
他最爱说的⼀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来”,其实也是他的⼀个套⼦。
师:⼤家分析得⾮常好。
装在套子里的人二教案课件
结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大 快人心”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愿 望,而不久“恢复旧样子”却是告诉人 们愿望和现实还有距离。别里科夫是社 会的产物,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 就会有新的别里科夫存在,就会一切 “又恢复旧样子”的。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别里科夫这个典型形象,是九十年代 害怕群众、害怕变革的可怜虫。别里科夫 精神是沙皇政府对人民实行思想控制、精 神禁锢的工具。他怕这怕那,并“像害怕 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 平凡庸俗的生活轨道外的东西”,他还怕 自己不能符合沙皇统治的要求,因此,终 日是一副可怜相。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3谦虚使人进步, ❖ 4、人应有一技之长, ❖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 7艺无止境 ❖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自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注意比较结构安 排和《祝福》的不同之处。
第一部分(1--5)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 方式和生活习性写他的 “套中人”特征。
第二部分(6--37)写别里科夫同华连卡婚事的失 败,进一步揭露“套中 人”思想的腐朽和反动。
第三部分(38--40)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指出 现实里的“套中人”还有许多。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装在套子里的人2003
说教学过程
拓展延伸,“套子”之我见
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将这篇小说推荐给 一个人,并说明推荐理由。
板书设计
沙皇专制的鹰 犬、牺牲品
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均应按 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我遵循小说以人物形
Hale Waihona Puke 象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特点来设计本课教学,在对教
材进行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目标设置之后,有 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联系自身实际 和现实生活,由文本到人生,从能力到情感,全面提 升其语文素养,全面实现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体现
概括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的具体表现和内涵。
有形的套子——生活习惯(套着雨鞋,带着雨伞,竖起 衣领,堵住耳朵;压抑封闭的居住环境等) 无形的套子——思想观念(喜欢歌颂过去;只相信政府 的告示;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套子式的言论等)
说教学过程
再品漫画,设置话题,分析主题
分组讨论:漫画可能是哪个“促狭鬼”所作?
说学情、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及其 时代意义。 过程与方法:遵循小说以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的特 点安排教学,以激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参
与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不因循守旧、固步
自封,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时数:2课时
说教法、学法
导入激趣法
学生根据漫画直观性特点,找到文中对别里科夫外貌描写的段落品读。
第8段:“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臂弯里挽着华
连卡。” 第1段:“即使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他的脸 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用棉花 堵住耳朵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厚江老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在外国文学中,有三位短篇小说家得到人们的特别推崇,有人称之为“短篇小说大师”,哪位同学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罗斯的契诃夫。
师:对。
你能说说他们的代表作吗?生:欧·亨利的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等,莫泊桑的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还有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等,契诃夫的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师:很好。
这三位“短篇小说大师”,不仅短篇小说的数量很多,而且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欧·亨利以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见长,莫泊桑的小说“以小见大,构思新颖”,哪位同学能根据在初中所学习的课文说说契诃夫的主要风格是什么?生:幽默讽刺。
(板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风格。
小说的标题叫“装在套子里的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
请大家边看书边做符号,在套子下面画横线。
(学生看书,做符号。
)(大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生:13个。
师:请具体说说。
生:雨鞋,雨伞,棉大衣,伞套,表套,刀套,脸套子,衣领,黑眼镜,羊毛杉,堵耳朵眼的棉花,车篷,壳子。
师:大家先看看有没有重复的。
生:有。
“脸套子”就是“衣领”,还有“壳子”是一个总的说法,不能看见一个具体的套子。
师:很有道理。
那是不是就是11个套子呢?生:不是。
师:还有哪些套子呢?生:古代语言。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古代语言,对于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师:你的分析方法很好。
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从文中找根据。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子呢?生:还有许多。
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政府的告示”、“报纸上的文章”,对他来说,都是套子。
生:还有。
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其实也是他的一个套子。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
其他还有吗?生:他的房子、卧室、帐子、被子,也都是他的套子。
师:大家找得很细,分析也比较准确。
课文这一小节有几个字词要注意一下。
(板书:兢、宵、采、僻)那么,他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个套子呢?(学生阅读数套子。
有人说20,有人说24,发生争论,期待老师的结论。
)师:我看同学们不用再争论了。
为什么呢?——因为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是无法数清的。
除了小说里已经具体写出来的以外,其他有没有了呢?我看肯定还有。
(板书:数不清的套子)但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在别里科夫身上最主要的一个套子是什么呢?生:是思想上的套子。
因为思想总是支配一个人的一切行动的。
师:很有道理。
但我以为还不够准确,或者说,我的观点和你的差不多,但又有区别。
大家的意见呢?(学生看书。
)师:在小说中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是哪方面内容呢?生:恋爱的故事。
师:对。
我以为,别里科夫身上最主要的套子就是爱情上的套子。
为什么呢?一是作者前面写那么多的套子花的笔墨并不怎么多,而写爱情这个套子,花了很多的笔墨。
另一个原因是,任何情况下别里科夫都没有试图走出套子,唯有爱情的套子使他“昏了头”,然而,最终不但没有能钻出套子而且死在了这个套子上。
不过,别里科夫的恋爱不同于一般人的爱情故事。
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
请同学看书,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给他的“爱情故事”加一个修饰语。
想好以后,大家写在一张小纸上。
我们马上比较一下看哪一种概括比较好。
(教师收集答案。
)师: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下面几个代表性的意见哪一个更好:耐人寻味的、滑稽的、可悲的、可笑的、离奇的、昏了头的、漫画式的、可怜的。
大家讨论一下,哪一个好,或者说哪一个不好。
生:“离奇”不好。
离奇是说不同寻常,一般指过程比较曲折,别里科夫的恋爱过程并不曲折。
生:“耐人寻味”也不好。
“耐人寻味”是说很含蓄,有启发性,用在这里不当。
生:“可怜”也不行。
这并不是一个让人同情的故事。
师:大家的分析非常好。
还有其他意见吗?生:“可悲”强调一种悲剧性,或者说手段不正当,用在这里也不妥。
师:现在我们集中看一看,剩下的几个哪一个更好一点。
生:“滑稽”和“可笑”意思差不多,可去掉“可笑”。
师:现在还剩三个,我们表决一下。
(举手表决。
)师:我看其中有一个内涵比较单一,不如另外两个内涵丰富,可以去掉。
生:“滑稽”。
师:我也这么想。
“漫画式”的内涵就包括了“滑稽”的意思。
那么,另外两个哪一个更好,我看我们就不再讨论了。
不过我表个态,我喜欢“漫画式”这一个概括。
当然用“昏了头”也不错。
要提醒大家注意,用这一个概括,应该加一个引号,因为这是——生:课文中的话。
师:作者在前文特征夸张的基础上,通过这样一个漫画式的恋爱故事更深一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不过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漫画式的恋爱故事,尤其是这个情节的结局,可信吗?为了认识这一问题,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小说人物的结局不这样安排会有怎样的可能?生:我认为有可能在校长太太等人的撮合之下,别里科夫渐渐平了气,并且在华连卡的影响之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个性,最后终于和华连卡结婚。
师:他的想象确实有点道理。
大家看还有其他可能吗?生:也可能从此和华连卡断绝了联系,并且发誓从此永不恋爱。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象吗?如果没有,我们比较一下到底怎样安排最好。
生:和华连卡结婚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性格绝对不可能合到一起,而且华连卡的哥哥也不会同意。
师:婚姻自由,我们主要还是考虑他们自身的因素,看他们的性格有没有调和的可能。
生:没有。
因为华连卡是充满热情的,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而别里科夫是守旧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
两者的性格完全相反。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说的理解的确有了一定的深度。
那么会不会,也不谈也不死呢,就是说小说中安排别里科夫的死有没有必然性呢?生:死是必然的。
师:何以见得?生:因为小说中前面有几处暗示:他本来就通宵做噩梦,脸色苍白;“漫画”事件以后,课文几次写到他脸色发青嘴唇发抖。
生:还有一处。
课文说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得出来他是病了”。
生:而且当着华连卡的面从楼梯上摔下来对他打击也特别的大。
他当时就联想到许许多多可怕的结果。
师:刚才几位同学从小说对人物的神情描写、心理描写中分析了人物命运的必然性。
看来几个原因一凑,别里科夫是必死无疑了。
(有一个同学举手)好,你请讲。
生:我认为,不仅仅是这些原因。
从人物的性格发展的必然来看,他也是必死无疑,即使这一次事件不死,但为时也不会很长,因为已经发生变化的历史是他无法生存的。
另一个原因是这样的安排也正和小说的风格相吻合,即通过夸张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反映主题。
师:这位同学的分析很有深度。
从人物命运的必然入手,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思考,尤其是从小说整体风格的角度考虑,对大家阅读小说、鉴赏小说非常有意义。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对小说的内容,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应该说都有了较全面的把握。
那么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预习提示中有两句话对他作了概括,哪位同学把有关内容读一下?生: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典型人物,他维护旧事物,害怕新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师:不错。
预习提示的确是这么说的。
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似乎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
比如,通过夸张的特征和漫画式的恋爱故事还不能充分看出他反动在什么地方。
我们再来进一步思考,小说塑造人物除了运用特征的夸张和情节的夸张以外,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换一种说法,就是小说的幽默讽刺的风格除了体现在特征和情节的夸张以外,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看书。
)生:还有对比。
师:请具体地说一说。
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本身胆小怕事,成天把自己藏在套子里,另一方面他又辖制着全城的人,使全城的人都害怕。
二是他和华连卡兄妹的对比。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作者一是通过人物自身性格的不同侧面进行对比,一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来进一步刻画人物。
这里有一个字音要注意一下:辖(xiá),为什么全城的人都害怕他呢,似乎有点不可信。
(有些同学点头。
)师:我们请一个认为可信的同学谈谈他的意见。
生:他自己“战战兢兢”是他怕什么地方会有违反政府规定的事,会出什么乱子,他辖制别人因为他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统治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卫道士。
人们怕他实际上是对统治阶级的害怕。
师:分析有深度。
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生:这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情节,是由小说的幽默讽刺的风格决定的。
师:我觉得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别里科夫能够辖制全城这一点更切合小说的艺术特点。
另外,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是如此——要不别里科夫怎么会在华连卡的笑声中死去呢?但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的矛头是否是指向别里科夫这个人呢?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在翻译时,标题有两种译法,还有一种译法为“套中人”,现在大家比较一下哪一个更好。
(学生根据观点表决,并分组讨论。
)师:我们分别请一个代表发言。
先请认为“套中人”好的代表发言。
生:简洁,而且特征更突出。
生:我认为,这一个“装”字非常重要。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一个“装”字告诉我们,别里科夫成为套中人,不是他自己的责任,是别人,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罪恶。
师:同学们,这两个不同译法的标题或许各有千秋,但这个“装”字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他点明了小说的深刻的主题,告诉我们,别里科夫成为套中人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专制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毒害。
可见作者的矛头不是指向别里科夫,而是指向——生:沙皇专制。
师:同时,更深刻地告诉我们,别里科夫也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生:一类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别里科夫是一类人呢?生:课文最后。
师:好,我们来一起看小说的结尾。
这段话四个句子有两层意思,大家看表示两层意思过渡的词语是什么,两层意思的重点又是什么。
(学生看书。
)师:过渡的词语是哪个?生:“可是”。
师:从这个过渡词语可知意思的重点在前还是在后?生:在后。
师:在哪一句?生:在最后一句。
师:由此我们得到哪些启发呢?生:别里科夫是一种社会现象。
生:别里科夫是专制制度的产物,要消灭别里科夫现象,必须消灭专制制度。
师:这确实是小说的深刻主旨所在。
但是否沙皇专制制度消灭了,别里科夫现象就没有了呢?(学生沉默。
部分同学摇头。
)师:这倒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请哪位先谈谈自己的意见?生:不能这么说。
沙皇制度消灭了,还有其他的专制制度。
生:即使没有专制制度,但旧制度影响下产生的套中人也未必就会绝迹。
师:分析得不错。
还有其他意见吗?生:在我们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套中人”。
师:请具体讲一讲。
生:像我奶奶,觉得什么东西都是旧的好,凡事都要按老规矩,我看她就是一个套中人。
(有同学发笑。
)师:请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的奶奶是不是一个套中人?(学生讨论。
)生:老师你说呢?师:我想先听听你们的意见。
好,大家不想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