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案
初中物理《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宇宙探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宇宙与地球的关系,积极探寻宇宙奥秘2.了解宇宙中天体的性质和运动规律3.学习科学探索宇宙的方法和手段二、教学重点:1.掌握宇宙与地球的关系2.掌握天体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三、教学难点:1.理解科学探索宇宙的方法和手段2.掌握天文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四、教学过程:1.导入宇宙是什么?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星球,但宇宙到底有多大,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天体?这些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广大的宇宙。
2.知识讲解(1)宇宙是指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所有事物的总体,泛指广大的星体、黑洞、星云、星系等等。
理论学科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宇宙学等学科。
(2)天体是指天空中自然存在的各种物质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等。
(3)运动规律,包括行星绕恒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开普勒定律等等。
(4)宇宙中的天体有它们自身的特点,如颜色、大小、温度等等。
3.实验探究(1)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2)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白天和夜晚的天空,不同季节,不同的位置有哪些显眼的天体(3)在星图上找到天空中运动的天体4.课堂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发表自己对于“探究宇宙奥秘的意义和方法”的看法。
5.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宇宙与地球的关系,掌握了天体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学习了科学探索宇宙的方法和手段。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后,能更加热爱知识,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六、作业布置(1)合作完成一篇科普文章(2)使用天文日历,观测天体并拍照。
(3)调查几项国际宇航科学项目的情况,如载人飞船、卫星发射等。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宇宙探秘》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宇宙探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宇宙探秘》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教材主要内容是介绍宇宙的起源、太阳系、恒星系统以及宇宙中的其他天体等知识。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对宇宙这个广阔的天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掌握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各行星的特点;–理解与太阳系相关的天文现象;–熟悉恒星系统以及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论证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热爱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结构和各行星的特点;–恒星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2.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理解太阳系和恒星系统的形成机制;–掌握复杂的天文现象的解析和推导。
四、教学设计本教学围绕《宇宙探秘》展开,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宇宙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并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通过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未来发展。
2.2 太阳系的结构和各行星的特点介绍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组成部分,并详细讲解每个行星的特点,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火星的红色外表等。
2.3 恒星系统和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讲解恒星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包括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其他天体如彗星、星云等的特点和作用。
3. 学生实验(4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设计实验内容包括观测太阳、行星和恒星的运动以及观测星云或彗星的模拟实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四、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四、宇宙探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宇宙的组成,掌握宇宙中有哪些星体,以及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知道宇宙中有哪些星体。
2.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中有哪些星体。
难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星体?2. 课堂讲解:(1)讲解宇宙的组成:宇宙由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2)讲解宇宙中的星体:星体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3)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航天技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 课堂互动:(1)提问:宇宙中有哪些星体?(2)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是怎样的?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宇宙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宇宙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暗物质、暗能量宇宙中的星体:恒星、行星、黑洞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天圆地方说→航天技术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
答案:宇宙由物质、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2. 请列举宇宙中的几种星体。
答案:恒星、行星、黑洞等。
3. 请简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答案:从古代的天圆地方说到现代的航天技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
2. 恒星和行星:介绍恒星和行星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黑洞:介绍黑洞的概念、特点和黑洞的性质。
4. 宇宙的探索: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探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演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让学生掌握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了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宇宙的概念、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宇宙的演化和黑洞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 讲解宇宙的概念,介绍宇宙的定义、组成和演化。
(2) 讲解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差异。
(3) 讲解黑洞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黑洞的特殊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恒星和行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宇宙的概念组成:恒星、行星、黑洞等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恒星和行星特点:恒星的亮度、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等分类:恒星的类型、行星的类型黑洞概念:黑洞的定义和特点性质:黑洞的引力、黑洞的辐射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宇宙的概念,并描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答案:宇宙是包括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恒星、行星、黑洞等。
宇宙的演化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请描述恒星和行星的特点和分类。
答案:恒星的特点包括亮度、温度等,分类有巨星、超巨星、白矮星等。
行星的特点包括自转、公转等,分类有地球行星、气体行星等。
3. 请解释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7.4宇宙探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在设计这堂“宇宙探秘”的物理课之前,我深思熟虑了很久。
如何将抽象的天文现象和物理知识以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我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思路。
我期望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不仅能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同时让他们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掌握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丰富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宇宙模型、星图、太空食品等。
希望通过这些实物的展示,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宇宙知识。
我会用一个简单的宇宙模型引入课题,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恒星、行星、星系等概念。
然后,我会播放一段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视频,让孩子们对宇宙有更深的理解。
接着,我会带领孩子们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例让他们理解这一定律在宇宙中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之后,我会分发星图给每个孩子,让他们通过观察星图,了解恒星、行星、星系等的天文特征。
这个过程中,我会逐一解答孩子们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准确地理解星图中的信息。
然后,我会组织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恒星、行星、星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个游戏既能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物理的乐趣。
我会让每个孩子写一篇关于宇宙探秘的短文,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所学和感悟表达出来。
这个练习既能让孩子们锻炼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深化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对宇宙有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观察星空,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1.古代人利用_________来观察星空,绘制星图,并命名了许多星座,说出
你知道的三个星座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教学难点
宇宙大爆炸理论
教学设计
预习
作业
检查
1.你知道“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的故事吗?请你谈一谈这两个故事的梗概.
2.你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吗?请你谈一谈对这个片段中的场景的体会.
3.你知道意大利学者布鲁诺是怎么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的吗?
15.宇宙大爆炸的结果是()
A.宇宙毁灭B.宇宙诞生
C.人类毁灭D.宇宙被破坏,并且收缩
1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恒星和行星、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
B.星系团、星系、超星系团、恒星和行星
C.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恒星和行星
D.星系、星系团、恒星和行星、超星系团
课后
作业
教后
反思
5.天文学中,用到几个特殊的长度单位,取到的平均距离为一天文单位(AU);光在真空中行进所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l.y.).
6.多普勒效应指的是当声源向着听者或远离听者运动时,听者听到的声音的会发生变化.
7.经过科学观察,发现宇宙中的星系都在向我们的方向运动.
8.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年的一次大爆炸。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这个“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宇宙探秘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宇宙探秘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目标,设计了这次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宇宙探秘》。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索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星空图片、地球仪、太阳系模型等。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宇宙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向幼儿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让他们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宇宙的奥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动手操作: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彩纸、彩笔、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宇宙作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收获,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活动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观察星空,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07宇宙探秘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以下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探讨:
1.探讨宇宙中的未解之谜,如暗物质、暗能量等。
2.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挑战。
3.设计一个未来的宇宙探索计划。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将涉及宇宙的起源、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现状。为了使教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案例将采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宇宙的神秘与壮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天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本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了生动、具体的宇宙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这种情境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2.问题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且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探讨。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宇宙科普视频,带领学生们进入宇宙的神秘世界。通过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浓厚的氛围。
紧接着,提出问题:“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它由哪些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又该如何去探索这个神秘的宇宙?”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启本章节的学习之旅。
苏科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一、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介绍宇宙由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组成,以及宇宙的广阔无垠和神秘莫测。
2. 恒星的一生:讲解恒星的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以及恒星死亡后可能形成的中子星、黑洞等。
3. 黑洞:介绍黑洞的定义、性质和黑洞的辐射现象。
4. 宇宙大爆炸理论: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证据以及其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恒星的一生,提高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2. 掌握黑洞的定义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黑洞的定义和性质,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和意义。
2. 教学重点:恒星的一生,宇宙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宇宙的组成,讲解恒星的一生,引导学生了解恒星的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过程。
(2)讲解黑洞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黑洞的辐射现象。
(3)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证据以及其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影响。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恒星的一生、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随堂练习: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2. 恒星的一生3. 黑洞4. 宇宙大爆炸理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恒星的一生。
2. 请解释黑洞的定义和性质。
3. 请阐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和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讲解恒星的一生、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了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理解宇宙中的天体运动规律。
3.掌握利用天文仪器观测天体的方法。
4.了解探索宇宙的方式和发现。
教学重点:
1.太阳系的组成和运动规律。
2.观测天体的方法和技术。
3.重大探索发现。
教学难点:
1.理解宇宙的无限和浩瀚。
2.探索和发现的科学价值。
3.学习和研究的历程。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实验观察和模拟演示。
3.自主探究和讨论。
教学手段:
1.图表解析和示范演示。
2.视频资料播放和课件展示。
3.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与次数:
第一课太阳系的组成与运动规律(2次)第二课星移季相与日食月食(2次)
第三课观测天体的方法与技术(3次)第四课天文学的探索与发现(3次)
教学评估:
1.小组讨论和沙盘模拟。
2.关键词填空和简答题考核。
3.实验报告和观测记录分析。
初中物理宇宙探秘教案
初中物理宇宙探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3. 探索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3. 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宇宙的演化过程;2. 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的形成和演化。
教学准备:1. 课件和图片;2. 宇宙模型和图表;3. 观测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宇宙?宇宙中有哪些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是所有存在的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体,包括可见的物质和不可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2. 讲解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
3. 展示宇宙模型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结构。
三、实践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的特点是什么?2. 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强调宇宙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二课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它是如何演化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从一个极度热密的初始状态开始膨胀和冷却。
2. 介绍宇宙的演化过程:恒星的诞生、生命周期和死亡,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宇宙的结构和形态等。
3. 展示宇宙演化过程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复杂性。
三、实践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的演化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现象和过程?2. 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强调宇宙的演化过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对宇宙的持续探索。
第三课时: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恒星和行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7.4宇宙探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宇宙的膨胀、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具体内容包括: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2. 宇宙的膨胀: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膨胀现象,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原理;2.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膨胀现象的理解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了解;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宇宙膨胀的原理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笔记本、彩笔、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介绍宇宙的组成、宇宙膨胀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3. 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包括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探索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利用彩笔和笔记本,绘制自己理解的宇宙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物质、能量、星系、星云等;2. 宇宙的膨胀: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辐射等;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和膨胀现象,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2. 请绘制一幅宇宙模型,并标注主要组成部分;3. 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主要成就。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案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学案新版苏科版7.4(宇宙探秘)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宇宙天体的结构2.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3.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简史二、导学流程2022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如期而至,重庆、安徽、四川、浙江等地全都欣赏到了漂亮的日冕现象,在日全食的时间,整个全日带就像是黑夜,古时候人感到恐慌,认为太阳被天狗吃掉了,而现在我们为能遇到这样的时机感到幸运和无比的冲动,同学们,你们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关于宇宙的神秘,你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宇宙神秘吧!活动一:阅读课本P34-35页,了解历史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1. “地心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心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上网查阅相关视频资料,了解星空世界,学生交流汇报对宇宙天体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活动三: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哥白尼等人为坚持“真理〞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随着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创立以及望远镜的问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就更远更深了,同学们已经了解太阳有八大行星,那么你了解哪颗离太阳最近?哪颗离太阳最远吗?赶快上网查询资料吧!离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活动四:我们了解太阳是恒星,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那么恒星就真的不动吗?宇宙中的恒星只有太阳一个吗?宇宙中的星系约有多少个呢?分析:我们了解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中有二千多亿颗,而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在宇宙中也有1千亿个,那么这些星系叫什么名字?又是什么样子呢?赶快查询资料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活动五:阅读课本P36页,了解长度单位之----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1光年,1光年=_____________m活动六:阅读课本P36页,了解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对依据谱线“红移〞现象提出了宇宙产生与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活动七:人类在持之以恒的探究着宇宙,从嫦娥奔月到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再到神州五号、六号、七号的游览太空,完成了中国人的飞天梦,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也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智慧和胆识,同学们认识他们〔航天员〕吗?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4、宇宙探秘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4、宇宙探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地球的运动和原理。
3.理解宇宙中其他天体的运动和特点。
4.学会使用天文工具观测宇宙。
教学内容1.宇宙的概念和组成2.地球的运动和原理3.宇宙中其他天体的运动和特点4.天文工具的使用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逐步引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二:宇宙的概念和组成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学生介绍宇宙的概念和组成。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等方式展示宇宙的构成,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宇宙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三:地球的运动和原理教师给学生讲解地球的运动和原理,包括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动画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地球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步骤四:宇宙中其他天体的运动和特点教师介绍宇宙中其他天体的运动和特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动规律和月亮的特点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动画等方式,给学生直观地展示这些运动和特点,加深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步骤五:天文工具的使用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天文工具,如望远镜、天文摄影等,并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观测宇宙。
教师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体验使用天文工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步骤六:小结和展示课堂结束前,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一些宇宙的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宇宙的印象。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引导他们提出疑问和思考。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亲身感受宇宙的壮丽景象。
2.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科普视频,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天文观测,如观察星星、夜空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认识太阳系及宇宙的基本结构。
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方法与过程:通过教师讲解及应用多媒体展示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认识太阳系及宇宙的基本结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材及学生分析人的一生相对于浩淼的宇宙是极其渺小和短暂的,但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宇宙有多大?宇宙有限还是无限?宇宙有没有中心?如有,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宇宙如何变化?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等等。
这一章节,涉及到很多的天文知识,容量极大,而学生可能对于这方面的了解比教师多,因此可尽量地让学生发表看法、问题,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起到引导、过渡作用。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节涉及很多天文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但又难以用语言表达,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就要借助多媒体来演示。
主要教学方法:讲述法、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穿插使用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看图片(嫦娥嫦娥奔月.奔月、鹊桥相会、东方红一号、神州五神州五号发射.jpg号发射)(2)你能从以上的每一张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1)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2)从“日星说”到“地星说”(3)课件演示(幻灯片1)(4)对于宇宙的认识人类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了解了这一段历史我们有什么样的感想?今后我们如何来学习物理这门课程?(5)1608年,荷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7.4宇宙探秘》word教案 (2)
7.4 宇宙探秘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宇宙的结构体系。
【学习难点】:宇宙的起源。
三、【自主学习】:1、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地心说”,是为宇宙的中心。
2、以波兰天文学家创立了“日心说”,并出版了传世之作《》。
3、牛顿创立了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
四、【合作探究】: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读一读]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发表了他的巨著《天文学大成》,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
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
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2、追溯历史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中国人的首次“”。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我国将在2010年实现月球探测计划。
3、宇宙从何而来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
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模性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
在“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高得无法想象,这时物质所初的状态至今无法描写。
这种状态可能极不稳定,最终,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降到一定时,逐步形成、、乃至恒星和行星等。
五、【达标巩固】:2、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宇宙探秘教案 苏科版 教案
2005.10.17,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座“神6”飞船经过五天的太空飞行成功返回
2007.10.24,发射成功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2008年9月25号,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州七号”飞船进行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并于27号由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壮丽跨越。
盘
点
提
升
小结:三.宇宙探秘
(一)古代人的宇宙观
(二)哥白尼的“日心说”
(三)运动的恒星
(四)无尽的太空
(五)中国人实现“飞天梦“
(六)宇宙的演变
1、谱线“红移”
2、“宇宙大爆炸”学说
星系在远离我们:科学家们用仪器观测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
中国实现飞天梦
1970年4月24,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11.26,“返回遥感卫星一号”,三天后成功回收卫星。1981年9月20,成功实现“一箭多星”
1999年11月20号,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一”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地球到牛郎星的距离大约是16l.y
牛郎星到织女星的距离大约是12l.y
精
讲
释
疑
科学家现在认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呢
宇宙从何而来?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降低,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乃至恒星和行星等
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他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在真空中进行一年所经过的路程叫光年(l.y);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AU)。
八年级物理下册7.4宇宙探秘教案新版苏科版4
7.4 《宇宙探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三、教学资源多媒体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一、引入图片:“嫦娥奔月”、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你能从以上的图片得到怎样的信息?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地心说(托勒密)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地心说这一学说从表面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日心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量天尺的单位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天文单位( AU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 AU = 1.496×1011m光年(l.y.)——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 l.y. = 9.461×1015m 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四、人类探索宇宙的辉煌历程.美国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等三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上了月球.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认识宇宙,探索它的奥秘.我国人们努力的探索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得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遨游115.5小时,并在蒙古顺利着落.五、美丽的星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观测,并通过分析得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现象:星球发出的光谱红移推出:各个星球的距离都在相互远离.五、教学反思《10.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资源1.教师用:大试管、小试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生用: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到有压力老师:请同学们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教师提问:1、在这里,谁对谁有压强?2、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学生回答:1、木块对矿泉水瓶.2、底部.教师提问:虽然存在压强,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这种压强,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如何证明存在有压强?学生:用气球膜蒙住无底的矿泉水瓶底,然后放入小木块气球膜向下凸(形变).(二)新课教学: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2)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3)为什么固体没有而液体有呢?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2)没有.(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实验演示: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横放,竖放)教师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橡皮膜向里凹.实验演示: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处处存在压强.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各处压强不一定相等.小结: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但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当需要定量测量各点的压强时,这种方法就不行了.3.压强计: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学生:有压强计吗?(1)压强计构造①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②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③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④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2)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4.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深度、密度、方向(2)什么是深度?学生:到液面的距离.(竖直方向上)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1)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学生: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设计实验,准备器材:教师提问:需要哪些器材?学生回答:至少两种液体、压强计、刻度尺.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实验方法:教师提问: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实验前交代: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三)总结: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2.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4.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五、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物理《宇宙探秘》教案、教学设计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宇宙探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宇宙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宇宙知识,培养大家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天体的观测方法,加深对天体特征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掌握知识。
3.重难点:航天技术原理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
设想:邀请航天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航天技术的前沿动态。同时,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学生参观航天博物馆或科普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航天技术原理,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5.掌握航天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和动态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天文定律,设计一道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通过此类题目,提高同学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6.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选择一位航天英雄或一项重要航天成果,撰写一篇介绍性文章,不少于500字。文章要突出航天英雄或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体现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学生畅谈自己对宇宙的疑问和兴趣,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宇宙起源与演化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探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包括天体、恒星、星座、行星、行星运动、星系等等。
通过此课程,希望学生可以:1.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 掌握宇宙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 了解恒星的性质和演化过程;4. 了解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5. 掌握星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宇宙探秘,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天体、恒星、星座、行星、行星运动和星系。
三、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和演化过程2. 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 恒星的性质和演化过程四、教学难点1. 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方式传达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恒星的性质和演化过程。
3. 演示法:通过演示方式展示天体、行星和星系的运动规律。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恒星、行星和星系的特征。
2. 实验器材:太阳能实验箱、太阳能电池板、显微镜和天体望远镜等。
3. 课外阅读资料:介绍宇宙和天体的相关书籍。
七、教学流程1. 开场白: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 介绍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4. 实验:让学生使用太阳能实验箱和太阳能电池板,了解恒星的性质和演化过程。
5. 讲解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6. 演示:让学生观察天体望远镜,并展示行星和星系的运动规律。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八、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以讲解、实验和演示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和天体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物理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老师还可以通过复习辅导和布置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多普勒效应指的是当声源向着听者或远 离听者运动时,听者听到的声音的会发生变化.
7.经过科学观察,发现宇宙中的星系都在向我们的方向运动.
8.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年的一次大爆炸。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这个“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
答:水星海王星海王星水星
3.1AU=m;1 l.y.=m.
答:1.496×10119.46×1015
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在年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于年发射成功。(见下图)
答:前苏联1957 1970
5.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号”航天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奇迹.
9.在爆炸发生后,宇宙中所有物体间都相互,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中,逐步形成.
10.19 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成功.
11.年月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并于年
月日成功返回地面。第一位天上飞的航天英雄是.
12.人类对宇宙的观察是由肉眼到现代的望远镜系统,因此对宇宙的认识是____及_____
答:1969
6.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认为,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是相互吸引的,那么我们两个同学上课时靠在一起为何没有感觉到这个力的存在呢?说明这是什么原因
答:万有引力虽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但由于万有引力恒量很小,所以两个人之间的万有引力非常小,我们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0分钟检测、反馈、矫正、小结”
的.(填远或近)
13.银河系是由_______和______光年,合____米.
14.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此现象说明星系正在:()
A.靠近我们B.远离我们C.与地球平行移动D.缓慢振动
3.下列不属于恒星的是()
A.太阳B.织女星C.比邻星D.地球
4.哥白尼认为,宇宙的中心是()
A.地球B.太阳C.月球D.火星
5.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除此之外的行星名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
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除地球外其余几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在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最远的是;绕太阳转一圈时间最长的是,时间最短的是.
环节
当堂检测题:
1.地球是中的一员。16世纪后,哥白尼创立了说,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又是系中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
2.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是指任何物体间都是相互的。物体间这种作用力的大小随物体间距离的增大而.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向,地球还在绕太阳转,叫,公转一圈的时间是.
4.人们晚上仰望浩繁的星空,相对位置看上去不变的星叫。如果用精确的天文仪器进行根踪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恒星实际上也在.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
1. 古代人利用_________来观察星空,绘制星图,并命名了许多星座,说出
你知道的三 个星座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课本P34图7—21。此模型反映了_________是宇宙中心的 “地心说 ”。16世纪后___________等发动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__________”即太阳是宇宙的中心,___________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科学家借助______系统对天体及天体系统进行不懈的探索,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_____年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宇宙起始于一个“____________”,在它里面_______和_________高得无法想象.
7.中国是第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我国的宇航员________第一个走向太空.
8.太阳为我们地球提供着巨大的能量,说出太阳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至少说三个).
教学难点
宇宙大爆炸理论
教学设计
预习
作业
检查
1.你知道“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的故事吗?请你谈一谈这两个故事的梗概.
2.你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吗?请你谈一谈对这 个片段中的场景的体会.
3.你知道意大利学者布鲁诺是怎么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的吗?
4.在天气晴朗的晚上,仰望天空,你能看到多少颗星星?闭 上眼,想象一下,我们的宇宙是个什么样子?
15.宇宙大爆炸的结果是 ()
A.宇宙毁灭B.宇宙诞生
C.人类毁灭D.宇宙被破坏,并且收缩
1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恒星和行星、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
B.星系团、星系、超星系团、恒星和行星
C.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恒星和行星
D.星系、星系团、恒星和行星、超星系团
课后
作业
教后
反思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 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是宇宙(太阳系)的中心.
2.知道恒星也在运动,太空有无数的星系,星系在不停运动(离我们远去).
3.知道天文单位(AU)、光年(l.y.)的意义和数值.
4.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知道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恒星和行星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