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04f99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a.png)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4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二.名词解释:151.比较视域2.套话3.他者三.简答题:45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四.论述题:36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6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二.名词解释:152.文道论3.注视者4.理念说三.简答题:45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四.论述题:34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二.名词解释:151.答:强调主体性..比较文学的本体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三.简答题:45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2答:不同..1..理智与非理智..2..狂热与虚静..3..神赐与积累..同..1..强调直觉..2..与宗教有关3答:1..流动性与联系性..2..开放性..3..自觉性四.论述题:36答:1..变异性..2..综合性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一.填空..6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他者形象与他者的关系..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二.名词解释:151.答:古代文论核心概念..关于文艺的起源、内容与形式..2答: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心..他者形象的建构者..3答:西方文论核心概念..关涉文艺的起源、内容与形式..具有宗教色彩三.简答题:451答:1..寻求共通规律..2..辨别差异性2答:1..心理学为文学提供思想、心理依据..2..文学为心理学提供形象、具体的文本3答:1..本源范畴..2..中心范畴..3..一般范畴四.论述题:34答:1..模仿..2..过滤..3..文化阐释..4..新文化样式的创造..二开卷考试:论文写作题目、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1.论文写作题:论政治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2.论文写作要求:1.观点明确;有一定的新意..2层次清楚;结构严密..3.论证严密;材料翔实;4.语言准确而有文采..3.论文评分标准:1.90--95..思想深刻;论述有力度;文笔流畅..2.85---90..思想清楚;论述较有力度;文笔流畅..3.80---85..思想较清楚;论述较有力度;文笔较流畅.. 4.75—80..基本切题;思想较清楚;论述力度不够..5.60—75..基本切题;思想尚清楚;论述较乏力;语言组织能力一般..。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5e1885763231126fdb1118.png)
试卷编号:500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年7月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1.垮学科2.比较文学评论3.林纾4.意象5.原型6.水平接受7.新批评派8. 双向诠释9.希腊神话10.抒情、动作11.《摩罗诗力说》12.文学理论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14.超媒体二、判断题。
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
(每个6分,共30分)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
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
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
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a642f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f.png)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北卡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学术年会;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了学科的健康发展;2、格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产生的一种研究法,就是以老庄等各家学说来解释佛家的教义,说得更明确一点,格义的方法即是用汉学来解释和比附外来学说,是比较文学中“阐发研究”的最初形态;它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3、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它是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的特点;4、圆形的研究——由于作家所受的影响常常不是单一的,很可能是多元的,因此深入的影响研究往往不是从一个角度,而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外来影响;梵·第根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圆形的研究”;它是影响研究中较好的方法,它能使人们对作家的创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5、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研究类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由中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适用于文化系统迥异的诸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它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以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6、接受理论——又称为接受美学、接受研究、文学的接受与作用论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提出的;其要点是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2、期待视野——是指对作品的某种“先入之见”或先入为主的见解,即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意向”,这种预先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构成了阅读和理解的个人色彩,产生了因人而异的理解和解释;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8、民间文学——是通过人民大众口头流传的一切民间创作形式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各种类型;9、雷雨神话说——是德国神话学派学者库恩等民俗学者建立的;库恩对许多年印度和欧洲神话作了深入的比较,认为印欧神话中的主要部分是把雷、电、雨、云等自然现象神化之后建立起来的;这样就形成了雷雨神话的学说;10、文类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指的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11、媒介学——是对媒介的研究,所谓媒介,是指在文学交流过程中,起到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它把一个民族的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乃至文学运动介绍和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和影响得以实现;一般把媒介分为个人媒介、团体媒介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三大类;12、形象学——是文学范围内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脱胎于影响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形象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13、套话——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它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14、跨学科研究——又称为“科际整合”,是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一个领域,主要探讨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15、文学思潮——在当今文学理论界,文学思潮是一个意义相当宽泛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界定;一般而言,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受一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潮所推动,在文学上形成的某种思想倾向和潮流;文学思潮能够产生文学流派或促进文学流派的产生;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括号里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萌芽于19世纪①年代①三十②四十③五十④二十2、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①①文化交流②科技交流③学科交流④民族交流3、1827年,在巴黎大学讲课时正式采用“比较文学”名称的是②①歌德②维耶曼③波斯奈特④诺埃尔4、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③①维耶曼②韦勒克③歌德④但丁5、19世纪,比较文学从②研究中脱胎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①文学理论②文学史③诗歌④文学6、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③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③王熙凤和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7、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③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③藏族文学与蒙族文学的比较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8、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④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③阿Q与堂吉诃德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9、美国学者③认为“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①基亚②韦勒克③雷马克④韦斯坦10、比较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离不开②①国别文学②民族文学③总体文学④世界文学11、前苏联比较文学的代表人物日尔蒙斯把比较文学称为③①比较文艺学②历史类型学③历史-比较文艺学④比较历史学12、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家是③①狄德罗②但丁③伏尔泰④莎士比亚13、1953年,韦勒克发表④一文,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揭开了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论战①比较文学论②比较的基础③比较文学的危机④比较文学的概念14、①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①1960年②1958年③1955年④1950年15、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的②方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①心无义②格义③合本 D.直译16、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③①巴尔登斯伯格②卡雷③梵·第根④基亚17、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①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的第二次全会,确立了美国学派,打破了法国学派的一统天下①北卡罗莱纳大学②耶鲁大学③哥伦比亚大学④印地安纳大学18、我国着名翻译家②主张直译,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①鸠摩罗什②释道安③慧远④严复19、利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采用阐发法系统分析了红楼梦,认为它是“悲剧中之悲剧”的学者是②①鲁迅②王国维③梁启超④苏曼殊20、第一个把比较文学引进高校的中国学者是④①梁启超②王国维③戴望舒④吴宓21、中国元杂剧②对法国18世纪启蒙作家伏尔泰的戏剧作品中国孤儿产生影响①窦娥冤②赵氏孤儿③汉秋宫④梧桐雨22、拉奥孔是就诗与造型艺术进行区分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④①柏拉图②亚里士多德③黑格尔④莱辛23、对我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在十八世纪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属于②①平行研究②影响研究③阐发研究④接受研究24、可对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作①①平行研究②影响研究③阐发研究④接受研究25、“暗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①提出的①伊塞尔②海德格尔③布莱西特④曼海姆26、太阳神话说的创立者是③①库恩②雅科布·格林③谬勒④弗雷泽2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④①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②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③相似的故事情节④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28、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③①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②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③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④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29、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③①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所收罗进去②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③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④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30、下面关于比较诗学的几个定义中哪一个是正确的③①比较诗学就是不同国家诗歌之间的比较②比较诗学就是各个国家诗歌理论的比较③比较诗学就是研究各个国家之间在文学理论方面的相互影响④比较诗学就是将不同国家的文艺理论拿来相互比较二、判断题:将答案填在题首,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全部打“×”或“√”均记0分√1、对李白、杜甫的比较研究,不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2、我国藏族文学与蒙族文学的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3、所有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的,都可以称为比较文学;√4、法国是比较文学的故乡;√5、法国学者卡雷指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澄清了比较文学同比较方法的关系;×6、进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关系主要有事实联系、亲缘关系和交叉关系;×7、1827年,马克思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8、在“世界文学”的时代,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各民族文学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9、德国莱辛的汉堡剧评是用比较的方法讨论欧洲戏剧的一部杰作;√10伏尔泰在论史诗和其他着作中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11、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12、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前四册问世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13、〈茶花女〉在中国属于影响研究的范例;×14、梵·第根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外来影响称之为“圆形的研究”;√15、可比性、文学性是平行研究的理论依据;√16、民族性是平行比较中“异”的基本表现;√17、对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属于平行研究√40、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六十年代末出现的接受理论;√18、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9、今天的影响研究,不再需要运用实证的方法了;√20、神话和民间文学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21、安德鲁·朗1884发表的习俗与神话,创立了人类学派的民俗学理论;×22、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研究;√23、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和利用共同的题材;×24、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小说与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之间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25、“变文”是佛教传入后给中国文学带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26、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27、“社会整体想象物”是作家在社会整体想象物支配下创造出来的;√28、比较诗学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诗歌理论的比较研究;×29、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30、绘画与文学属于跨学科研究的文章;四、简答题只答出要点不可得满分,要有适当说明才可得满分1、简述世界文学的含义;参考答案: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对这个术语通常有三种理解;①一是歌德的看法,他最先使用世界文学这一术语,其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国文学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而每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唱中演唱自己的一个声部;还认为在人类精神财富的交流方面,世界文学比民族文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歌德是希望各民族文学通过世界范围的广泛接触而进入一种和谐相处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想的人类文学与文学研究;②第二个含义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和作品,在此意义上世界文学无疑是名家荟萃和名着选评;③第三个含义是把世界文学看作各国文学的总合,而不管这些文学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这一含义同比较文学很接近,但仍同比较文学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它并不强调从比较的角度去作研究;2、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答:以下一些事件标志着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正式建立:①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着比较文学,标志着比较文学时代正式开始;②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③1897年,法国戴克斯特1865—1900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④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上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议题;同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3、怎样认识文学中的模仿参考答案:①文学中的模仿是作家根据另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来进行写作,它不象翻译那样完全忠实于原作,但要尽可能保存被模仿对象的特征;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本民族的前辈大师,也可以是外民族的经典作家;②模仿在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任何作家在创作中都存在着模仿,模仿是作家在学习创作时的必然阶段,正是幼稚、机械的模仿导致作家在不断吸收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③模仿与创新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依存;它是创新的前提,是达到创新的必由之路;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家正是从对他人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中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宝库,创作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伟大艺术品;4、简要说明鲁迅所受的外来的影响;答:鲁迅先生所受的外来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他一生创作发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有俄苏的果戈理、契诃夫、迦尔询、安特莱夫、陀斯妥也夫斯基、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东欧的裴多菲、米茨凯维支、显克微克等,北欧的易匍生,西欧的尼采、拜伦、雪莱等,日本的厨川白村、有岛武郎、夏目漱石等;5、荣格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①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等人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一切神话和文学的做法;他认为所谓的神话、仪式实际上是一些远古的意象在初民集体无意识中的储藏和反映,这些远古的意象就是原型,它们存留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并不断反复出现,于是形成了世世代代文学中类似的模式和母题;按照荣格的观点,原型是许多不同民族共有的、集体无意识中的遗留物,它们展示了人类集体生活的经历以及潜在的内心世界;②荣格还提出若干原型;如:创世、造人、洪水、人神婚配、人兽婚配、英雄探险、寻找父亲、死亡和再生、聪明的傻瓜、魔鬼、替罪羊、女诱惑者,等等;荣格的原型理论具有较多的合理因素,用这些原型来解释神话和文学比把丰富繁杂的神话世界仅仅纳入一种模式要合理得多,因而被后来的许多民俗学家接受;6、简述平行回现论的内容;参考答案:①平行回现论又译为个别阶段论,它由俄国比较文学的先驱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后经日尔蒙斯基等人发展;②这一理论主要说明文学类同现象产生的原因,其要点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相似的历史文化环境里,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与类似现象;这样的重合与类似是自成系统的,不必考虑作品的起源、地域、年代以及影响,只要注意文学发展中个别阶段的类似就可以了;③根据这种理论,国际文学现象产生的类同,部分原因来自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部分原因则来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致性和规律性;④“平行回现论”是对平行相似的客观文学现象的概括,它反过来又为平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五、论述题只答出要点不可得满分,要有适当阐述才可得满分;1、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参考答案: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①从悲剧的本质上讲,西方悲剧大致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三种;命运悲剧是指生存环境给人造成的悲剧,古希腊悲剧大多属于此类,如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是指人的个性因素给自身造成的悲剧,以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为代表;社会悲剧是指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造成的悲剧,如易卜生的人民公敌、群鬼,萧伯纳芭芭拉少校、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等;中国的悲剧从古典悲剧窦娥冤到雷雨等现代悲剧,几乎全是社会悲剧;②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进2000年;西方悲剧多产生于酒神颂,多取材于神话;中国悲剧则是在古代民间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取材广泛;③从主人公来看,西方悲剧的主人公都具有高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名门贵胄;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则多是普通人,如窦娥、赵五娘、李香君、程婴、秦香莲等,在这一点上,和西方现代悲剧十分接近,因为在西方现代悲剧中主人公已经由古典的英雄变成了普通人,如易卜生的斯多克芒、娜拉;奥尼尔的扬克、琼斯、伊本;阿瑟·密勒的洛曼等;④从形式结构上看,中西悲剧有较大的差异;西方悲剧除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队和偶有歌唱外,基本上是以对白为主的话剧或诗剧的形式;而中国悲剧则以歌唱为主,多是唱白相生的戏曲形式;中国现代悲剧虽是话剧,但基本上是在西方话剧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国古典悲剧的结构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有时一出戏可以多至50折“折”相当于西方戏剧中的“场”,一些折独立性强,可以抽出作为“折子戏”单独演出;2、试析比较文学的特征参考答案: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特点;①开放性是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性体系;其开放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它不受时间、空间及作家作品地位高低及价值大小的限制,同民族文学相比,它有着更大的自由;在空间上,不受国家、民族的局限,比如,德国文学可以和英国文学比较,也可以和法国文学比较;在时间上,它比民族文学包含更大的时间跨度,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比较一般多是在同一时代和时代相近的作家间进行的,比较文学则可以把时代相距较远的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而且特别重视往往被民族文学所排斥的当代作家;第二,它比传统文学研究有更宽泛的内容;传统文学研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作家和作品这两极上,比较文学则通过影响和接受的研究引入了读者大众和客观世界这另外的两极,这使得传统研究中的作家作品两极变成了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这样一个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而且比较文学对每一极都同样重视;在研究的方法上,比较文学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它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及系统归纳、审美评论、历史考据、哲学反思、图表统计、社会调查、文本细读、传记互证等诸法,而且具有迅速接纳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性,不仅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新方法会被立即得到衡量和考评,就是自然科学中的新方法也会很快引起重视;②宏观性即宏观角度;比较文学从民族文学的范围中跳出来,从国际的高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即便是微小的领域例如某一意象、技巧等也能给予宏观的比较剖析;在跨学科研究中,它能从文学内抽身出来,从一个新的高度俯视文学和哲学、心理学、宗教、艺术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关系,这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是传统文学研究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3、联系实例辨析主题与母题的区别答案要点:①主题与母题是主题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在许多情况下二者可以混用,但是也有区别;一般说来,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如“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之类;母题则是较小的、具体的主题性单位;一连串母题的结合就构成了作品内容的框架,从中可以抽象出主题;也就是主题包括了母题;主题可以从母题的结合中抽象出来;②我们通过伊索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来看主题和母题的区别;这个故事有着若干情节段落:蛇被冻僵、农夫救蛇、蛇醒来、蛇咬农夫、农夫死去;但这些情节可以做一个最简化的归纳,即:一个农夫被蛇咬的故事,那么,这里的母题就是“农夫被蛇咬”;它只是对情节的概括,而不包含情感因素和价值判断;但由这个母题可以抽绎出不同的主题,如,“怜惜恶人应受恶报”,或“即使恶人遭难也不应对他怜惜”,或“恶人的本性并不因受到怜惜而改变”;③由此可见,母题受到故事情节的制约,它没有随意性,任何人只要遵循简约化原则,就可归纳出同样的母题;但主题则因视角、语境的不同而具有广泛的阐释余地,不同民族文学中对同样的母题甚至可以阐发出完全相反的主题;如“一个男人和多个女人”的母题,拜伦笔下的唐璜风流倜傥,借助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作者把一个个故事描写得轻松动人,歌颂的是人性的解放,讽刺的是恶浊的社会;而中国金瓶梅中的西门庆虽然也风流,但在他身上体现的是士绅阶层生活的奢糜与罪恶,作者在这一母题上抽绎的主题是“戒淫”;。
比较文学概论的小抄作业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的小抄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3615cb28ea81c758f578d4.png)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
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比较文学试卷及答案1
![比较文学试卷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22e5aa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1.png)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里昂设立,由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讲授“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2. 1953年,韦勒克发表了的短文,对法国学派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过于重视“事实联系”,对比较文学定义的解释比较狭隘,忽略了对艺术作品的美学分析。
3. 1963年,法国著名的比较文学家总结了教堂山和1962年布达佩斯召开的大会,发表了论战性著作《比较不是理由》,这本书于1966年以《比较文学中危机》为题在美国出版。
它全面的总结了此前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论争,开拓了新的视野。
4.启发---促进---认同------艺术表现,这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也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5.在差别的相互作用中求得文学的发展有各种复杂的途径,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和“互动原则”。
6. 20世纪30年代前后,翻译研究已发展为比较文学中一个自成体系的被称为“”或“媒介学”的不可或缺的分支。
7.朱光潜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8.中国戏曲结构崇尚,其线索往往以明白简单为主。
西方戏剧的结构与中国戏曲不同,即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是可以构成的矛盾冲突。
9.在回答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时,中西文论在诸多方面能找到共同的层面,但西方文论显然更强调文学的,而中国文论则更多强调文学“刺上化下”以沟通上下的功能。
10.西方现代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一个象征性标志是厨川白村的《》所引起的普遍共鸣。
1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的;其二是研究的整体性。
12. 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中结构主义的盛行,可以说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引入文学研究的结果。
13.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化,在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e97e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a.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96427f66f5335a8102d22068.png)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13735d680203d8cf2f24cc.png)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智慧树网课——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智慧树网课——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9f3f6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1.png)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一、单选题1.梁实秋提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追溯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B、研究故事的来源C、研究作家受到的外来影响D、搁置文学史里有争议的事件学生答案:D2.五四运动时期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包括()。
A、民粹派、复古派、自由派B、激进派、自由派、学衡派C、民粹派、自由派、甲寅派D、学衡派、甲寅派、民粹派学生答案:B3.在刘若愚看来,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得到教育进而产生改造社会的欲望,这属于()。
A、表现论B、技巧论C、实用论D、审美论学生答案:C4.关于“软实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此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B、此概念与政治意图有关C、是实现全球化的有效有益的方式D、它是一种文化霸权的产物学生答案:C5.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
A、学衡派认为对西学首先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再进行选择性吸收B、学衡派认为引进西学时要与中国文化传统契合C、学衡派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不要菲薄中国的学问D、学衡派认为引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传统是第一要务学生答案:D6.侯方域是()的主人公。
A、《牡丹亭》B、《梧桐雨》C、《桃花扇》D、《西厢记》学生答案:C7.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A、《人间词话》B、《曲录》C、《柳如是别传》D、《观堂集林》学生答案:C8.关于哈罗德·布鲁姆,描述不恰当的是()。
A、他是“耶鲁学派”批评家B、他是美国著名文学教授C、他认为文本分析非常重要D、他提倡历史的、阶级的文学研究学生答案:D9.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学生答案:C10.“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出自()。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c607a30066f5335a8121af.png)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ee0aaf2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4.png)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一、填空填(20分)1、比较文学具有 ( 开放性 )、( 多方位 )、( 动态性 )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 认同 ) 和( 离异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影响)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平行 )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 )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比较文学评论》),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 )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霍普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久里申)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 1897年 )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 20年代末30年代 )(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朱光潜)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
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87e5b871fe910ef02df82f.png)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填空填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以及的学科。
3.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之外,还研究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国学者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其次是;再次是。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时期,它以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
15、注重从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国家)的洛里哀。
20、《中西文化比较》是英国哲学家在1922年发表的文章。
21、阿尔蒙多·尼兹是(国家)的著名比较文学家,他针对洛里哀的“大混合体”文学趋势的观点,写了一文。
22、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研究。
23、早在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24、比较文学是在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5f8a39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b.png)
《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1第一讲练习题一、填空题1.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的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和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3.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和。
4.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以达进一步的共识。
5.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的。
6.文化发展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7.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同时又进行急邃的。
8.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以外,也得到蓬勃发展。
9.如果没有不同文化间的、,我们的文化就会变成一片文化沙漠。
10.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为己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时期2.互证3.横向开拓三、简答题1.什么是逻辑学范式?2.什么是现象学范式?3.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指的是什么?4.简述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5.文化转型的原因四、论述题谈谈对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练习答案一、填空题1.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 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 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 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 认同离异7. 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 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 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 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二、名词解释1、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2、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
比较文学概论第1-4次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1-4次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de4b9c6bec0975f465e2a3.png)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
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 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a93312f90f76c660371a58.png)
附:标准答案一、填空(共计30分,每空1分。
)1、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3、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4、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5、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6、认同离异7、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8、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9、和而不同多元并存10、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11、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12、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人文现象13、文学观念14、文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二、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题5分。
)1.诠释学:诠释是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探讨。
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
2.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了解来寻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
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3.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
主体和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这种认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的而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空间。
4、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
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文学创作方式强调的是由内而外,虚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自内而外地不受干扰地纵情想象万象万物,做到“神与物游”,“意静神旺”正如苏轼所说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5c865fd1f34693dbef3ea2.png)
试卷编号:500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年7月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1.垮学科2。
比较文学评论3。
林纾4.意象5。
原型6。
水平接受7.新批评派8。
双向诠释9.希腊神话10.抒情、动作11.《摩罗诗力说》12。
文学理论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14.超媒体二、判断题。
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 )错误。
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
“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 ∨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 ∨)正确。
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4。
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
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章节练习1-3章)【圣才出品】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章节练习1-3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7de45ed58fafab068dc0246.png)
第1章发展论一、填空题1.1979年,钱钟书的著作《________》出版,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管锥编【解析】《管锥编》一书由先秦迄于唐前,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
在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的缜密的考疏,体现了先生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代表了目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请列举其中两个潮流________、____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理论大潮;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或“文化研究”的热潮【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生机。
第一股潮流是理论大潮,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第三股浪潮是“文化研究”的热潮。
3.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以________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跨民族;跨语言【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4.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________、________、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跨语言;跨文化【解析】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二、论述题1.百年来比较文学跌跌撞撞,如何理解其挑战与机遇。
(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比较文学不知不觉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从最初萌芽到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建立再到学科流派的多样化,比较文学在此期间遭遇了种种挑战,也收获了颇多发展机遇。
文学概论一综合测试
![文学概论一综合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0ba70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b.png)
文学概论一综合测试
文学概论一作为文学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使学生对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本次综合测试将对学生的文学知识、思维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进行考察。
以下是具体问题:
题目一:文学的定义与分类
1.请问什么是文学?请在100字以内给出你的定义。
2.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类?请简要介绍每一类,并
列举一个代表作。
题目二:文学与社会
1.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2.请列举一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并简要阐述它如何反映社会现实。
题目三:文学批评方法
1.什么是文学批评?
2.请简要介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并举例说明。
题目四:文学与文化传承
1.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请列举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并说明它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
以上是本次综合测试的问题,每个问题都需要进行详细解答。
在回答问题时,应该确保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表达准确、得当。
答案的长度不限,但至少应达到1200字。
请注意,本次测试将对你的文学知识、批评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请务必充分准备和展现自己的水平。
祝你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一、填空填(20分)1、比较文学具有( 开放性)、( 多方位)、( 动态性)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认同) 和( 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影响)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平行)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比较文学评论》),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霍普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久里申)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1897年)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20年代末30年代)(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朱光潜)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
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
题旨或母题是可以从题材中读出来的某种意义,它是一种可以在各种主题中多次出现的因素。
三、简答题(30分)1、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划分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
这两个层次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例如文学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某一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某一文艺理论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
无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都有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2、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书的观点?答:(1)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2)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有价值;(3)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和评论和当代文学;(4)比较文学上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认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在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它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5(想;论述的过程中,描绘、特性刻画、阐释、叙述、解说、评价等方法都同比较一样经常被应用。
3、理解“和而不同”的主要内涵,以及其作为比较文学重要原则的要求。
答:“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产生新的事物,这一事物又与其他事物构成新的不同。
最后,所有的不同并不消失,并不是混为一体,而是构成更大、更完美的和谐。
这是比较文学承认差别,不断开放,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
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则要求一方面在不同的文化里,从诸多差别里,寻找其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要在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四、论述题(30分)1、钱钟书《管锥篇》在比较文学领域的贡献答:《管锥篇》的伟大贡献在于综观古今,横察世界,从“针峰栗颗”之间展示出极其丰富多样的文学现象并总结出重要的文学共同规律;但同时其中没有一条是从纯粹抽象、推理得出而脱离了艺术实践的;《管锥篇》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突破了各种学术界限,打通了全部文艺领域,以寻求共同的文心和诗心,此外,关注各时代各地域之间文学的实际联系,作者也予以一定的注意;《管锥篇》有很多篇幅进行了以西方文艺理论阐明中国文艺现象和以中国文艺理论阐发西方作品的双向阐发研究。
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则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相通。
2、举例分析接受理论的价值答:由于接受屏幕的不同,一部作品在本国和在外国被接受的状况也肯定不同。
通过的外来作品中某些成分被拒绝或接受或改造的复杂过程,我们不仅可以挖掘出作品的潜能,而且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体系的特点;其次,对外国作品的接受往往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出接受者的不同个性;另外,通过关于接受的研究可以考察时代的变化。
一部作品在接受的过程中常常因时代的不同而强调出不同的方面。
人们往往也都是按照不同的时代需要,来挑选自己所要接受的外来作品。
最后,接受理论为比较文学研究者提供了编写完全不同于过去体制的新型文学史的可能。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二)一、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
(每题6分,共30分)1、所有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的,都可以称为比较文学。
(╳)错误。
比较文学的研究必须是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或者不同国别的文学现象研究,或者是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并不是所有的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的文学研究,都可以称为比较文学的,如李白、杜甫的比较研究,就不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的。
2、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错误。
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
而总体文学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如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以寻找规律性的现象。
3、“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4.错误。
题旨是题材中所蕴含的旨意。
在一部作品中,它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5、中西文论在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上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错误。
在回答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时,中西文论确实在道德教育、认知世界、审美享受等方面都能找到许多共同的层面。
但西方文论显然更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即使是教育、劝善,也必需“寓于乐”,通过“怡情”。
而中国文论则多强调“刺上化下”以沟通上下的功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
文学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或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
除文学方面的启发外,对作者思想方面的启发也很重要。
如果说“启发“往往是在寻求中不自觉的偶然相遇,那么影响的第二步“促进”,就是有意识地寻求、理解和加强。
“促进”之后,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
“消化变形”是文学影响中必不可少的。
文学影响最后要通过文学“表现”出来。
因此“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不过实际的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2、举例简要说明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中国戏剧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牵枝蔓,不存暗线。
即多采用线状结构(要求举例说明)。
西方戏剧多采用网状结构,即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可以构成网状的矛盾冲突。
(要求举例说明)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
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
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
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
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
众所周知,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
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三、论述题(共40分)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试举例论述说明。
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中吸取营养,谋求新的发展。
这实际上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具体的说,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
两种文化相遇,也就是进入了同一文化场,两者便都与原来不同而进入了新的性质,两者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是明显的对比,有时是潜在的参照关系。
其次,“互补”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成和对方一样。
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
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以上几方面的“互补”显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三)一、填空题1.叙事诗抒情诗2.希腊神话基督教教义近代科学神话宗教神儒道两教3文言和白话两大分支4.传奇5.立足于现实生活的虚构6.把生活中复杂、错综地发生着的事件整理为头绪分明的线索,以期待明确而饱满的表现主题偏重于将生活中普通的事加以组合,突出情节的吸引力7角色行当、戏剧性格、舞台设置、表现手段8.线状网状9按组织和结构所形成的特殊的文学形态10.三十四种文类体性二、简答题1.简述中西诗歌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教材第135-137页2.简述叙事文体的四类划分。
教材第144页3.传奇对小说的贡献是什么?教材第147-149页4.从文体渊源发展看中西戏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