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4.《构成基础》授课计划2019-2020-2陈超(需改动)1》
异动及必要说明事项
1本课程授课地点为专业机房教学,采用理论讲授16周集中工程实训1周的方式组织教学;理论教学周适当安排课后实用操作案例练习;
2 本课程内容将采用结合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授课;
3 课程中需用到相关的专业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等〕供学生实操练习,并需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教学案例;
2
13
任务13色彩构成与应用
2
14
任务14了解立体构成的任务、概念和要素
2
15
任务15立体构成的材料
2
18
16
任务16半立体、立体构成设计
2
19
17
任务17平面综合设计训练〔1〕
2
配色练习
18
任务18平面综合设计训练〔2〕
2
19
任务19平面综合设计训练〔3〕
2
色彩海报设计
2021
务2021面综合设计训练〔4〕
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学期授课方案编制说明
任课教师:
陈超/刘瑰洁
课程名称:
构成根底
授课班级:
数字媒体2021
教学时数按学期分配〔学时〕
课程标准〔名称、版本、文号〕
本课程总时数
60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构成根底?数字媒体2021课程标准
已讲授学时数
0
尚需学时数
60
本学期学时分配
本学期教学周数
17
本课程周学时数
2/28
本课程学期时数
60
根本教材〔名称、编著、版本〕
其中
讲授
32
?设计构成根底?
朱向红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标准-全课程-带目录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标准-全课程-带目录目录《造型基础(一)》课程标准 (1)《色彩基础(一)》课程标准 (6)《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11)《动画概论》课程标准 (16)《造型基础(二)》课程标准 (19)《艺用人体解剖》课程标准 (24)《卡通雕塑基础》课程标准 (28)《色彩基础(二)》课程标准 (32)《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 (37)《动画技法》课程标准 (41)《专业写生》课程标准 (45)《影视动画分析》课程标准 (49)《造型设计》课程标准 (53)《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57)《Flash动画制作》课程标准 (62)《二维动画实训》课程标准 (67)《After Effects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标准 (72)《3ds Max动画制作》课程标准 (76)《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81)《造型基础(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30101]课程承担单位[艺术设计系]制定人[王建芬] 制定日期[2013.06.30]审核人[丛小峰] 审核日期[2013.07.30]批准人[刘海利] 批准日期[2013.08.30]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课程。
本课程是为完成美术造型基础训练任务而设置的,使学生达到具备基础造型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室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要求具有美术基础的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本课程无前导任务;后续任务是色彩基础,涉及到的课程有《色彩基础(一)》。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物体造型的结构与透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技能目标能绘制物体的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作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造型基础的训练,掌握物体结构与光影的表现技法,锻炼学生造型能力和对物体结构的观察分析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介绍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2)能独立进行构成的骨骼、构成方法的能力;(3)具备色彩基本常识能力;(4)具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能力;(5)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设计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构成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实践中。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2. 培养创意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新设计;3. 提高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4. 培养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构成元素的制作和组合;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构成基础理论、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实际案例分析等。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2. 学习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能够独立完成形态构成的制作和组合;3. 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配色方法,能够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4. 学习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空间构成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5.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6.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提高设计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加强师生互动。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期末考试采用实际设计项目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实际设计项目,包括方案设计和制作。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三大构成》适用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美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掌握平面应用、立体应用及色彩应用,并通过基础训练,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最终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理念设计遵循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原理,紧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载体设计,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制订课程评价标准;建设学岗相通,学做一体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建筑装饰、美术设计、工艺美术、内容与过程作为主线进行划分和设计,以重点教学项目,按项目划分等逐步递进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循环渐进地认识和掌握素描造型技巧要求。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构成的造型及组织规律,了解构成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1知识目标(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2)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3)掌握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4)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知识2.2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构成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2)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3)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2.3素质目标(1)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服务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4)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6)审美能力的提高。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结合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编写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点,设置全面、合理、适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加大实践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
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
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
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
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四 课程内容
序 课程 号 模块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掌握形态的基本概念;了解
生活中的形态。
1.理论教学内容:
产 品 形 2.掌握形态的特征性,了解设 (1)何为形态?
1 态概述 计中形态的重要性。
(2)形态特征;
3.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识、归 (3)形态设计要素;
纳和运用。
学习重点
学时 理论 实践
1.学习时注意了解形态在二维设计
七 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教材选用
教材建议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优 质教材。同时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
三维形
态 构 成 2.了解三维形态与材料关系; (2)三维形态与材料;
1.重点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
3
3.掌握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 基础与
与方法;
(3)三维形态构成的方式与方法; 方法;
(4)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2.多尝试综合体的三维形态构成
4
32
训练
4.提高学生对综合体构成的 2.实践教学内容:
六 课程考核建议
考核方式建议:本课程考试为专业课程考试,采取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综合考核的方 式,实行随堂考试,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 70%。在成绩 评价方式上,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创新实践。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平时和期末考试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 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课程结束后,由各任课教师按照 美术学院统一制定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评分表,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如实填到评分表上,连 同期末考试作品一起拍照,并交到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存档。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设计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的训练手法。
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参考课时:80课时三、课程目标、内容、考核标准四、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2、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坚决落实好教改教研工作,把教改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课堂中。
5、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6、注重特长生的培养,争取50%的学生爱好美术,有美术特长。
二、教学建议:1、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2、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培养。
4、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 推行发展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5、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 在玩中学,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6、组织有意义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培养集体荣誉感。
园林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参考格式《园林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园林构成基础》是园林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课程。
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 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审美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根据当前建设市场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课程建设,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当前建设市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合作”的教育新理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建设,展开了“教学做”的体化教学,学生为中心,对《园林构成基础》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讲练结合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设计案例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对经典设计作品的赏析,掌握基础的构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构图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设计鉴赏能力的实际,形成了能力本位、模块教学、融“感受、欣赏、创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并运用到园林设计中。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构成原理2)掌握在平面、色彩、立体设计中,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一个正确的设计习惯。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路。
3)培养学生通过形式美的法则设计与看待每一样作品。
3、素质要求1)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设计构成的规律和特点2)对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学习情境一三大构成概述教学要求:熟悉三大构成的概念,掌握三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内容:1.三大构成的概念2.学习三大构成的目的和意义3.构成的形式美法则4.构成案例分析教学重点:三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2学习情境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教学要求:了解平面构成,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设计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概念和特点2.点的构成设计3.线的构成设计4.面的构成设计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构成设计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8学习情境三平面构成的形式教学要求:理解什么是秩序构成,掌握什么是非秩序构成,在实训中掌握构成形式教学内容:1.秩序构成的含义和特征重复渐变特异对比2.非秩序构成的含义和特征空间分割重组肌理构成3.实训20*20cm密集构成特异构成肌理构成对比构成发射构成教学重点:构成的形式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18学习情境四色彩构成的概述教学要求:熟悉色彩的成因,掌握色彩视觉生理特征,学习色彩的分类,然后调研方案策划,实施,总结教学内容:1.色彩的成因2.色彩的心理特征3. 色彩的分类4,色彩的纯度练习5.色彩的明度对比教学重点:色彩的纯度与明度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18学习情境五色彩混合教学要求:掌握概念特征,掌握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成设计教学内容:1.原色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2. 用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成设计教学重点:空间混合的色彩配置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6学习情境六色彩特性与情感教学要求:了解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掌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能用抽象的色块表示以下色彩感情教学内容:1.色彩对比2.色彩调和3.色彩调和与色彩对比在艺术设计中的现实作用4.色彩的情感与心理5.色彩与文化6.国际流行色7.主题性色彩设计教学重点: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2)讲授教学法(4)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14学习情境七立体构成概述与表现教学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特点以及构成要素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的概念2 构成要素形状色彩肌理空间材料3线立体构成表现4 面立体构成表现5 块立体构成表现实训:使用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做构成设计练习。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作者:————————————————————————————————日期: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已修改.doc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标识课程代码:67010004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职业技能基础课开课学期:第2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56课时。
其中理论学时:20课时;实践学时:36课时。
1.2课程定位《平面构成》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平面构成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它也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内容,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和分析报告的写作等。
也正因为在教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56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
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
课程内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构成课程标准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课时数: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构成》是会展设计类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课程。
通过《构成》学习, 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审美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切入口,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思维创新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对设计作品的鉴赏的过程中来激发创新意识。
本课程将枯燥的知识讲解分解成为构成命题与设计案例、知识点讲解、相关领域的应用几个部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设计构成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讲练结合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设计案例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对经典设计作品的赏析,掌握基础的构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构图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根据高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设计鉴赏能力的实际,形成了能力本位、模块教学、融“感受、欣赏、创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学分:4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刖百1.1课程性质本课程所学习的内容是从事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方面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审美素养。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形体的空间关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综合材料表现方法。
运用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在构成训练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本课程学习中主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和综合材料手段,完成构成训练项目,掌握一定的造型与构成制作能力,使学生拓展眼界,提高审美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演变本课程是艺术设计、摄影摄像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三个专业通识基础课程。
在加强专业融合背景下,融合创新,发挥专业特点,以具体的项目实施完成三大构成训练,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整合课程内容,拓宽课程视野。
1.3设计思路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摄影摄像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2.2具体目标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色彩的空间构成与运用,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新媒体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理论学习与综合构成实践密切相连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构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室内装饰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构成原理及运用等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构成原理、构成要素、构成形式、构成综合运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并将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地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能进行构成创作与创新,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了解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及形式美法则,能将构成创新运用于实践。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对比与调和的方法,能通过色彩搭配表达情感并运用于实践。
3.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半立体构成的方式,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构建空间造型。
4.具备创新、审美、安全、环保的理念,具有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版权意识。
5.具备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结合建党百年主题构成造型设计融入构成课
程教学,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观察、审美、表现、创新能力。
3.在组织教学时,运用视频、动画、图像、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多选用学校、本地、中国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新的潜能;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及时补充现代艺术设计相关的新动向、新材料、新工艺;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传统手绘及数字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任课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交流和企业研修,提升专业素养。
4.建设并使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适时组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积极参加相关企业、行业协会活动,将所学运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课时安排可采取周课时与实训周相结合的办法,立体构成造型制作等教学任务可安排在实训周进行。
5.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意志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融入到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通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模块,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转化,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既要评价制作工具与材料的正确使用,以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状况,也要兼顾恒心毅力与耐挫力的养成。
3.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状况、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等。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及行业企业人员等。
评价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要把学生的当前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
评价结果要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并将其与后续课程的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内容要结合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岗位要求,体现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应反映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和行业发展趋势,把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理论编制到教材中去,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
3.教材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特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同时要加强专业交流和企业实践,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
2.配全本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学参考书和电子读物,教学场所配齐必备的电脑、描稿台等设施设备,充分向学生开放,提高设备和读物的利用率。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和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资源辅助教学。
共享利用教育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专业教学资源库”。
有组织地推进校内、校际协同备课,共建平台课程,实现教学资源与成果的丰富和共享。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三年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