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详细学习解读课件PPT模板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详细学习解读课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6b672b959eef8c75ebfb37e.png)
厚德载物辉祥
第十七条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加强信息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逐步 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建设医联体网格内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基层提供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 务。
厚德载物辉祥
第七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与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本辖区医联体建设 工作。
第二章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第八条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 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加强中西医协同,科学规划、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 共体,主要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均含中医医院,下同)以及代表区域医疗水平 医院的牵头作用。原则上,委局属(管)医院、高校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应当与城市医 疗集团形成高层次合作关系,不牵头管理城市医疗集团网格。 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应当 加强中医医院建设,落实其功能定位,保留其独立法人地位。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联体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或 者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厚德载物辉祥
第三条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 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以依托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https://img.taocdn.com/s3/m/d30f806eda38376bae1fae17.png)
• 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医联体内不同级别类别医疗卫生机构间检查检 验结果互认
医学 影像
检查 检验
病理 诊断
消毒 供应
人员岗位管理与多点执业
•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行人员岗位管理,逐步实现医联体内人员统一招 聘、培训、调配和管理
医联体内整合资源、统一管理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整合设置公共卫生、财务、人力资源、 信息和后勤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 息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医联体内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行成本
医联体内资源共享与结果互认
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资源结构布局,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 沉,推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预防
治疗
管理
医联体建设政策支持与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本辖区医联体建设工作
• 鼓励传染病、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纳入医联体网格管理, 发挥医疗资源统筹优势,带动提升区域内传染病、精神 疾病救治能力
•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自愿原则参加医联体
医联体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范围
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原则上,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为网格内居民 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 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941132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a.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5.16•【文号】国卫医函〔2019〕125号•【施行日期】2019.05.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函〔2019〕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有关要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开展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
现将《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附件1)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同时,就推荐试点城市提出如下要求:一、候选城市基本条件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按照以下要求,在设区的地市中遴选推荐:(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部门间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能够为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市域卫生健康工作具有较好基础。
城市规模适宜,市域内有较强实力的牵头医院和康复、护理等其他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相对充足、发展较为均衡,布局较为合理,有“分区包段”的地缘、资源基础。
(三)具有工作基础。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8号)要求,制定了本市医联体建设规划,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工作,具有试点工作基础。
二、推荐程序(一)市级自评。
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对照候选城市基本条件进行自评,符合条件的,形成候选城市推荐材料(见附件2),分别向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30f06e669dc5022abea0049.png)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有关要求,在充分总结各地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报送工作推进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系人:耿铖、胡瑞荣、王毅电话(略)电话(略)电子邮箱:****************.cn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人:严华国电话(略)电话(略)电子邮箱:****************************.cn附件: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7月9日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规范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联体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或者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第三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
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以依托学(协)会等行业组织或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组建为主,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进行指导。
医联体建设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办医参与的积极性。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e4cb56eda38376baf1faeca.png)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2020年7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20〕13号,以下简称《办法》),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办法》解读如下:一、为什么要出台《办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将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在全国118个城市、567个县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截至2019年底,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346个,跨区域专科联盟3924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3542个,另有784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
据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双向转诊患者中,46.9%为医联体内转诊,高于其他转诊方式。
牵头医院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计15656项,较2018年末增长34.5%。
牵头医院向基层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78万人次,较2018年末增长28.0%。
各地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
浙江湖州、山东日照、广州花都、辽宁大连推进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
浙江德清、福建尤溪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梳理了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提炼各地典型经验,形成医联体管理规范性文件,对于推动医联体持续规范发展、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联体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是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三是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引导医联体内建立完善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40171169dc5022abea005e.png)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规范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联体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或者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
第三条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
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以依托学(协)会等行业组织或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组建为主,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进行指导。
医联体建设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办医参与的积极性。
第四条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联体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资金,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有效提升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体现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
第五条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引导医联体内建立完善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医疗联合体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条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资源结构布局,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第七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本辖区医联体建设工作。
第二章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第八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加强中西医协同,科学规划、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主要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均含中医医院,下同)以及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医院的牵头作用。
医疗联合体章程
![医疗联合体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66e4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6.png)
医疗联合体章程一、总则1.1 名称:本联合体名称为“XX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
1.2 目的:联合体旨在整合医疗资源,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协作和合作,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1.3 组织形式:联合体为非营利性组织,由相关医疗机构自愿组成,共同遵守本章程的规定。
1.4 法律依据:联合体的组建和运营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
二、组织结构2.1 联合体成员:联合体成员由医疗机构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药店等。
加入联合体的医疗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许可证。
2.2 联合体理事会:联合体设立理事会,由联合体成员选举产生。
理事会是联合体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联合体的发展规划、政策和运营管理。
2.3 联合体管理机构:联合体设立管理机构,负责联合体的日常运营管理和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合作事务。
三、联合体运作3.1 服务内容:联合体将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医疗诊断、治疗和康复等。
3.2 协作机制:联合体成员之间将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共享医疗资源,开展医疗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3 信息共享:联合体成员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互联,确保患者的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3.4 资源整合:联合体将整合成员单位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设备、药品和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5 质量管理:联合体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服务质量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3.6 患者权益保护:联合体成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四、经费管理4.1 联合体经费来源:联合体的经费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成员单位的资金投入、政府津贴、社会捐赠等。
4.2 经费管理原则:联合体应建立健全的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透明性和效益性。
4.3 经费使用:联合体的经费将主要用于医疗设备购置、技术培训、研究与发展、患者救助等与联合体目标相符的用途。
医联体管理制度模板
![医联体管理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33d9c4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1.png)
医联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联体是由多个医疗机构组成的联合体,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第三条医联体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原则,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四条医联体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医联体应当设立理事会或者管理委员会,作为医联体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医联体的整体规划和重大事项决策。
第六条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和责任范围,实现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和资源共享。
第七条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之间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第八条医联体应当设立专门的运营管理机构,负责医联体的日常运营和管理,确保医联体的高效运行。
第三章运行机制第九条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和责任范围,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和合作项目。
第十条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患者转诊机制,确保患者在医联体内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第十一条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应当共享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设备、药品和人员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十二条医联体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三条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四条医联体应当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负责医联体内部医疗质量的控制和监督。
第十五条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诊疗规范、操作流程、医疗安全等。
第十六条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办法(试行)
![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b7800d1dd88d0d233d46add.png)
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办法(试行)某某区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业务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升某某区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业务整体能力,促进医疗同质化管理,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某某区进一步加强区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长政发〔2018〕1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范围某某区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医共体),包括某某区人民医院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某某区中医院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
某某区妇幼保健院妇幼专科联盟参照执行。
第三条依托医共体牵头医院成立医疗业务管理中心,承担日常医疗服务督导考核、质量控制、安全防范、学科建设、分级诊疗、科研等医疗业务管理职责。
管理各成员单位医疗业务的正常运行,指导支持督促各成员单位根据辖区人口和病种特点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辖区内居民能享受到规范及时的基本医疗保障。
第二章医疗质量控制第四条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医共体全面负责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依法执业,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共体法人代表是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共体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成员单位医疗质量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医共体对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考核是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制定医共体质量管理;成立院感、急诊等相应质控组织,负责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及反馈工作;每季度发布牵头医院业务科室及成员单位质控报告并提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意见。
第六条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自我评估准入制度,明确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目录和新技术、新项目目录,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明确手术医师权限。
制订成员单位医疗业务运行实施方案,成员单位借助医共体牵头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帮扶,结合本单位实际推进“一院一品”差异化发展。
第七条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根据医疗业务管理中心要求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针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组织实施整改。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解读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ac59b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c.png)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解读《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是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出台的一项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健康水平。
下面从背景、目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对该办法进行解读。
背景:我国基层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等问题在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决定推行医疗联合体中的综合卫生服务。
目的:该办法的出台旨在落实国家健康发展战略,推动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基层综合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健康水平。
主要内容:1.建设和管理。
办法规定了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包括建立联合体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推行信息化管理等。
联合体成员的合格要求、合作机制、分工合作等内容也在办法中进行了明确。
2.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办法要求医疗联合体不仅要提供医疗服务,还要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综合服务。
通过多元化、综合化的服务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3.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办法鼓励医疗联合体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加强医疗机构之间资源、人员和技术的互助,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通过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益和质量。
4.政策支持和监管。
为了推动医疗联合体的发展,办法明确了相关政策支持和监管措施。
鼓励医疗联合体参与医保、医疗机构评价、医药采购等相关政策,同时也要求加强对医疗联合体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和提供服务。
意义和影响:1.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医疗联合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联合体强调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综合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医联体建设与实施方案
![医联体建设与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4fab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4.png)
医联体建设与实施方案医疗联合体(Medical Consortium)是指由多个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一种合作体制,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下面是一个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发展存在一些瓶颈,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成本高等问题。
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可以整合医疗资源,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资源共享和协作,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减少重复投入,降低医疗费用。
3. 提升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通过合作与交流,医疗机构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提升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建设方案1. 成立医疗联合体。
成立一个由多个医疗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包括医院、专科诊所、家庭医生等不同类型的机构。
2. 制定合作协议。
联合体成员间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责和利益分配,明确共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一个全面、细致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包括病例信息、专科知识、医疗技术资料等,方便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实施人员培训。
举办专项地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
5. 实施资源整合。
通过资源整合,共享仪器设备、药品和医疗服务等,实现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6. 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
7.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医院感染防控等工作。
8.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四、实施步骤1. 选定联合体成员。
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选择适合的机构成为联合体成员。
2. 制定建设计划。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5ad7a3483d049649a665868.png)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2020年7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20〕13号,以下简称《办法》),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办法》解读如下:一、为什么要出台《办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将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在全国118个城市、567个县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截至2019年底,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346个,跨区域专科联盟3924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3542个,另有784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
据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双向转诊患者中,46.9%为医联体内转诊,高于其他转诊方式。
牵头医院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计15656项,较2018年末增长34.5%。
牵头医院向基层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78万人次,较2018年末增长28.0%。
各地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
浙江湖州、山东日照、广州花都、辽宁大连推进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
浙江德清、福建尤溪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梳理了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提炼各地典型经验,形成医联体管理规范性文件,对于推动医联体持续规范发展、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联体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是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三是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引导医联体内建立完善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年总目录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年总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bfea273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5.png)
•总目录・《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年总目录卷首语年终盘点: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年七大关键词赵晓军(1:1)信息速递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I)《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政策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1)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6:1)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1)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3)《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6)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7)《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基层卫生健康司(8:8)《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专家解读赵琨赵锐(8:10)医联体建设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王虎峰(8:12)《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意见》解读基层卫生健康司(«:14)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9:1)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1:1)《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1:4)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1:5)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II:7)解读《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1:W)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2:1)《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5)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6)政策与法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5:12)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8:1)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8:4)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10:1)标准•方案•指南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3:1)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3:4)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4:9)临床体液检验技术要求伴糖尿病的牙周炎的诊疗药物性牙龈肥大的概述闫梦琪靳赢(4:16)李俊锋靳赢(4: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1)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伴牙周炎的诊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7)李俊锋靳赢(4:21)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8:3())阿尔茨海默病的概述陈雪齐中华(5:16)精氨酸酶缺乏症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陈雪齐中华(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8:32)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陈雪齐中华(5:20)心脏离子通道病阿尔茨海默病的预后与预防陈雪齐中华(5: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37)儿童常见营养素缺乏的防治P-S硫解酶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毛桂龙武继宏(6: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0:40)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武继宏毛桂龙12)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11:11)钙缺乏席晓非毛桂龙(6:16)腓骨肌萎缩症铁缺乏李奇毛桂龙(6: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12)锌缺乏的防治毛桂龙展红记(6:22)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专题笔谈瘗疮的诊断和治疗宋丹阳(7:21)疼痛的诊疗老年瘙痒症的诊断和治疗鹿见香(7:24)疼痛的概述逮欣宇苗壮(1:2)尊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权锦花(7:26)疼痛的评估方法及临床应用田文垢苗壮(1:3)湿疹的诊断和治疗赵宁(7:28)常用镇痛药物苗壮刘睿涵(1:5)带状疱疹的诊断和治疗李上云(7:31)术后疼痛的药物治疗王乐苗壮(1:B)手足癣的诊断和治疗兰晓鸥(7:33)分娩镇痛田文培苗壮(1:1())神经系统常见病癌痛的治疗姜菲菲苗壮(1:11)多系统萎缩于治华(X:⑸慢性非癌痛的治疗马骁苗壮(1:13)视神经脊髓炎杨艳(8:18)系统性血管炎神经梅毒王薇(X:20)贝赫切特病毕莹(2:3)不宁腿综合征刘艳萍(X:23)大动脉炎孙若文(2:6)线粒体病朱星华(X:26)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奚小淇(2:9)女性常见生殖内分泌疾病简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段琼玉(2:11)痛经黄河英刘冰于瀚(9:12)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何雅贤(2:14)多囊卵巢综合征黄河英刘冰于瀚(9:13)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杨鸣(2:17)闭经黄河英刘冰于瀚(9:16)乳腺癌的诊疗策略及预防经前期综合征黄河英刘冰于瀚(9:17)非浸润性乳腺癌的诊疗策略绝经黄河英刘冰于瀚(9:19)赵健竹马洁韬韩玲波(3:7)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黄河英刘冰于瀚(9:21)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石晶(3:9)中医肿瘤治疗概述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治疗策略石晶(3:12)中医关于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姜润哲(1():1())乳腺癌的预后和预防王艳茹马洁韬韩£争波(3:14)中医关于肿瘤的治疗原则翟娜(1():12)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中医治疗肿瘤的途径衣永强(1():15)牙周病治疗的规范流程张耀月靳赢(4:11)中医治疗肿瘤并发症陈桐(1():17)妊娠期龈炎的临床诊治高巍靳赢(4:14)中医"治未病”在肿瘤防治的应用赵霞(1():19)治疗肿瘤的常用中草药乳腺常见疾病的诊治乳腺纤维腺瘤的概述刘兴安(1(): 22)李丽莉谷明闫继慈 史轲(11: 1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概述乳腺癌概述 谷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概述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脑蛛网膜炎神经梅毒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昏睡性脑炎谷明闫继慈谷明闰继慈史轲(11: 17)史轲李丽莉(11: 18)闫继慈史柯(11: 20)王薇(12: 14)杨艳(12: 17)于治华(12: 19)朱星华(12: 22)刘艳萍(12: 25)在岗培训园地病史采集——问诊吴钟琪(1:16)体格检查吴钟琪(3:17)胸腹部体格检查吴钟琪(5:23)医院感染学知识吴钟琪(6: 4)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吴钟琪(7:18)病历书写吴钟琪(9:23)发热的鉴别诊断吴钟琪(1():24)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吴钟琪(1():29)腹痛及腹泻诊断吴钟琪(11:21)临床路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路径风湿热临床路径(1: 19)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路径(1: 20)多胎妊娠临床路径(1: 21)羊水过多临床路径(5: 27)早产(顺产)临床路径(5: 28)(7: 9)败血症(成人非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路径 (7: 10)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7: 1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7: 13)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8: 34)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8: 35)伤寒临床路径 (9: 36)羊水过少临床路径(9: 37)神经梅毒临床路径 (9: 38)矮水症临床路径(10: 34)尺橈骨干骨折临床路径(10: 35)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11: 28)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201 9年版) (11: 30)肾血管性高血压临床路径(2019年版)(11: 32)妇幼保健初产妇产后早期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姚子懿(2: 25)2018—2019年沈阳市铁西区孕妇碘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许春虹(9: 39)特别关注某医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就诊患者健康教育知-信-行现状调查 范昕妍(3: 22)东港市2014—2018年HW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单晓颖(3: 25)辽宁省东港市201 9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单晓颖(4: 23)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李玲(4: 26)加强癲痫患者及其照顾者人文关怀的思考牛迪张凤华(8: 39)某地区针剌伤护士护理职业生活质量和工作投入情况分析郑丹(9: 47)沈阳市铁西区居民营养相关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许春虹(1(): 42)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秦楠(12: 29)慢病管理Orem 自理护理模式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 邢卫珠(4: 29)卫生事业管理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思路转变探讨赵瑾(1: 22)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赵瑾(2: 20)53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共性问题及对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西药治疗的临床进展迟东英(2:22)辽宁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和思考迟东英(3:27)沈阳市大东区250位居民对家庭医生了解情况调查分析李宇阳孙景芬鲍鹏宇段寒松何佳艺阿拉依•博拉泰郭蓉蓉段瑞欣董泉邑(5:29)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病案管理与应用王姗姗韩爽(7:35)内蒙古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认知调查陆俪平袁军闫志刚王智慧咸本松(7:38)"平战结合”的健康教育实践经验体会李悦晴刘军(7:41)内蒙古地区专科医联体建设探索与思考闫志刚陆俪平王智慧咸本松(8:41)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黄娟兰(9:42)分级诊疗制度下2014—2018年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趋势分析金廷君(9:44)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及推广建议王鑫宇王爽(12:32)基于SWOT分析法的县域医院文化建设思考王丽琴(12:36)综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药物治疗进展袁长友(2:28)沙门氏菌致病性及检测的研究进展宋佳春周宁丽敏(4:32)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郝思佳刘申杜艳梅徐铭王博夫张涓羽于晓松单海燕(4:35)痔疮现代治疗临床研究进展杨健(4:39)非水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冯义伶(4:42)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白«<(5:31)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评价方法及认知功能损害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李婷朱刚(5:34)二甲双脈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进展代泳宇张杰涛(7:69)艰难梭菌性腹泻与药物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综述韩伟娜(7:72)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进展韩伟娜(8:43)王丽(8:47)Er,Cr:YSGG激光在治疗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丁春燕(11:72)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王秀媛(12:39)概述运用《伤寒论》真武汤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体会岳太绘(6:72)临床研究某医院ICU获得性衰弱病原菌感染情况分析李新(1:24)PDCA循环对手术室细菌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孙鑫(1:27)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研究董秀荫李莹符潇(1:3(1)277例带状疱疹住院病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王娟朱俊鸿高秋琳陈宏(1:32)血清癌胚抗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凝血因子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邵李海王群赵冰赵越高辛露(2:3(1)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I:I配对研究杨淑芬(2:33)奥曲肽两种给药方式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比较高峰杨卓(3:66)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心得体会周素焕(3:69)社区患者入户输液中的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效果分析王娜(4:45)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陈秋红李卉(4:48)持续性健康教育对乳腺疾病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探讨缪世茜(4:51)预见性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贺延丽(4:5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肾损伤分子-及胱抑素-C对ICU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能林长亮冯星火(5:54)CT与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效果分析王琳琳姜蕾(5:57)重症医学监护室亚综合征谄妄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单纯手法复位早期小儿急性肠套叠284例李玲(5:60)儿童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应用心理和行为诱导的效果分析高<(5:63)创伤性截瘫患者实施社区一家庭-医院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顾力(5:66)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变化情况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王红霞(5:69)大连市中山区和西岗区儿童及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患病情况分析刘殿勇张静高莉娟张帅许亚坤(5:72)老年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糖耐量减低的筛查和干预王连平徐雷王妮妮赵莉莉庄小梅陆渊(6:25)甲泼尼龙冲击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蔡慧强张端秀(6:28)健脾消积汤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聂建军(6:32)盆底电生理评估在初产妇产后脏器脱垂中的应用价值王红霞(6:35)快速康复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李丹杨丽华(7:59)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超声声像特征关系的回顾性分析张瑜(7:63)冰淇淋蛋筒征在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中的价值王东(7:66)普蔡洛尔辅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效果观察袁媛(8:50)老年高血压患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溶性ST2与左心室重塑的关系李鹏(8:5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创伤性创面的效果分析梁冰(9:50)CRP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效果研究董熙远郑瑜陈彪(9:53)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史勉(9:56)嗤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探讨张春梅田艳徐岩(9:59)阴茎折断16例诊治体会丁永学房雨⑴):45)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杨健(10:48)武平杨秀峰折占飞白化天(1():51)磁共振成像诊断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准确性及影像特点总结肇启萌(10:53)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王艳菊刘燕娜徐妮黄惠嫔王珊珊陈洁(11:39)不同卵泡期HMG促排卵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妊娠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商娜(11:44)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血流变指标的影响分析于瀚付燕郭述刘冰(11:48)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影响韩丽颖(12:42)关节封闭试验对膝关节微创手术疗效的影响郭大伟焦军(12:46)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范东巍(12:49)论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在自然流产和胚胎停育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蔺美娜陈薪任倪香李欢隋饪赵宁姜森卢永平(1:35)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心室构型正常高血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效果分析陈曦(1:39)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王蕾张萍权曙霞(1:43)耐药肺结核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付克岩(1:46)参苓白术颗粒辅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分析刘阔(1:49)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应用的关系分析张丛笑(1:52)左西孟旦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李海英李岚李东升(1:56)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分析魏学婷崔汉民丁宁白久旭武元赫曹宁(1:59)甲状腺浸润性微小癌包膜内型与非包膜内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分析贺玉敏(1:62)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激素相关免疫组化指标关系分析周彦华(1:65)偏瘫康复汤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沈红春(1:68)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分析侯征(1:70)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因素分析徐璐(1:73)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李爱丽黄丽芳刘昊虹(2:36)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刘阔(2:39)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周素焕(2:42)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常规控糖方案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韩悦李富越(2:45)新活素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张颖(2:48)H型髙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郑健(2:51)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对策张大海(2:54)老年卧床患者非骨性隆突部位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范昕妍(2:57)负压封闭引流术对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炎性因子及微循环的影响姚金池杨春露韩忠孝索骥部红韦王兆宁卢赛(2:60)瘢痕子宫或巨大胎儿产妇剖宫产后应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顾彩凤(2:63)中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力特征分析邵洋(2:66)儿童EB病毒感染所致肾损伤临床特点分析史进文(2:69)盐酸氨漠索霧化吸入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效果分析彭伟史建新刘博王岩(3:30)腹腔镜联合胆道钦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史力军马跃峰刘飞祁春春李媾伊张洪威林美举(3:33)丁苯駄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李芳赵林岩蔺建文赵红玲解丽丽(3:36)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邵李海王群赵冰赵越高辛露(3:39)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毛振立王丽敏(3:42)宫颈癌危险因素的1:1病例对照研究姚子懿(3:4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佟铁壁(3:4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孙晓羽曲慧玲(3:51)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氧化应激及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贾悉(3:54)芬吗通联合米非司酮治疗<2cm宫腔残留效果分析孙卓(3:57)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陈平龚晶李铁志(3:60)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釆用运动控制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对其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的作用效果分析齐珊珊(3:63)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敖小敏叶志典(4:58)不同年龄卵巢癌患者超声声像特征回顾性分析王旦旦(4:61)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对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杨晓旭(4:6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的关系陈燕霞(4:67)强化胰岛素治疗对ICU重症颅脑损伤和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林长亮冯星火(4:70)比阿培南延时输注保守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效果观察房启楼(4:73)不同年龄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超声及造影特征分析张瑜(5:38)督脉炎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观察张燕王晓燕(5:41)麻醉深度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许文友(5:44)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方案预防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其成本-效果分析吴淑敏刘嘉雯张世倡(5:47)扶正消癥生髓汤辅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效果观察王旭(5:51)替格瑞洛在非氯毗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韩冰(6:38)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调节作用汪浩(6:41)沙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功能的改善作用李婷婷(6:44)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崔巍(6:47)CAI25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先兆流产患者预后的研究习文双董熙远艾继辉靳镭(6:50)MIPP0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张斌宋爱莲(6:55)低分子右旋糖軒对胎儿生长受限者母婴血液循环的改善作用徐挥(6:59)DHI量表和VADL量表对前庭神经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付蓉陈泽雯黄名璐赵晶(6:62)嗨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韩峰(6:65)小切口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颈部感染的临床观察崔振英后群(6:68)盐酸利托君联合硫酸镁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及安全性田艳李宁宋玲梅(7:44)经皮微创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吴柏初吴贤驹罗春强(7:46)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汤和伟(7:50)老年恶性肿瘤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许文友(7:53)多重用药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氯毗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李鹏(7:56)双倍剂量氯毗格雷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观察咎双江(8:56)25-餐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关系探讨杨雪(8:59)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效果观察李元元(8:62)柄式超声刀在甲状腺开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陈泽陈强(8:66)细菌感染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前白蛋白与降钙素原比值和病情转归的关系探讨解莹(8:69)超声引导臭氧注射联合二乌汤湿热敷治疗炎性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刘玉杰刘冠锦冯路兑振华(8:72)广东省阳春地区宫颈癌患病及其认知情况现状调查姜军(8:75)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反复发作老年阴道炎的效果观察李磊(9:62)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胡娜王俊杰(9:65)沙库巴曲绳沙坦钠治疗老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缓解期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效果观察李鹏(9:69)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行神经肌肉刺激式康复疗法效果分析曲竞汪涛臧丽丽刘冰(9:72)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髄关节术后镇痛中的价值何晓艳张空张颖王丽平王靖琪张智勇(10:57)医院-家庭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改善作用谭艳杰(10;60)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于敏⑴):63)认知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张明(10:66)重力鼻饲喂养对早产儿早期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张晓格(10:69)低分子肝素轮盘式改良注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李明(10:72)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我护理指导中的作用王鹤(10:75)经阴道超声联合MRI动态增强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价值研究赵婷婷(11:51)口腔矫治器对非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腭咽段和舌咽段形态的影响刘芳(11:54)沈阳市某医院初中学生错颌畸形治疗需求现状调查姜子茜⑴:57)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初步探讨王旭(11:60)某医院妊娠期乳腺癌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闫继慈(1!:63)正念减压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于敏(11:66)。
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
![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73f98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7.png)
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建设医疗联合体已成为当前值得探讨和推广的重要举措。
一、医疗联合体建设的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的变化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建设医疗联合体可以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二、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原则1.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坚持多学科、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协同发展的医疗联合体。
3.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原则,保障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三、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关键措施1.整合资源:建立医疗联合体管理机构,整合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人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建立信息平台:建设医疗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优化服务流程: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实现医患沟通的顺畅和医疗流程的透明化。
4.推动人才培养:建立医疗联合体内部的人才培训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推进路径1.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成为全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
2.社会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和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3.示范创建:选取若干地区或医疗机构作为医疗联合体建设的示范单位,推广其成功经验和做法。
五、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未来展望建设医疗联合体是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必然选择,将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da118cdf27284b73f24250de.png)
2、优化资源结构布局,
3、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4、推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
5、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
负责全国医联体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与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负责规划、实施、管理与监督本辖区医联体建设工作。
第八条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按照 1、“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
5、鼓励传染病、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纳入医联体网格管理,发挥医疗资源统筹优势,带动提升区域内传染病、精神疾病救治能力。
6、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卫生者医共体负责, 为网格内居民提供:
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
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1、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落实自身功能定位,落实急慢分治要求。
2、牵头医院应当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
3、主动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
4、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落实防治结合要求,做到防治服务并重。
2、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
3、加强医联体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1、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加强信息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2、逐步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建设医联体网格内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为基层提供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
3、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医联体内不同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联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联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a8a4c7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8.png)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8月下 187某三级甲等医院医联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李兴涛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 济宁 272000摘 要 目的:在新医改背景下,针对三级医院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对策和建议,让老百姓享受到医改的惠利。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政策分析法,整理济宁市某三甲医院在医联体建设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结合国内各省市在医联体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成果展开讨论。
结论:针对三级医院医联体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探索适应医院发展的运行模式,为三级医院医联体进一步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新医改;医联体模式;现状;对策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perations of a Tertiary Grade-A Hospital Medical Alliance Li Xing-tao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00,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ertiary hospital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medical alli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reform, so that the civilians can enjoy the benefits of medical reform. Method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policy analysi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a tertiary hospital in Jin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medical alliance are sorted out and then discuss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results of medical alliance construction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ertiary hospita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dical alliance,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the operation mode that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through practic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the medical alliance of tertiary hospitals.Key words new medical reform; medical alliance model;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引言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层级、类别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通过纵向或横向方式整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医疗集团,是整合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分级诊疗建设的有效载体[1]。
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bd596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3.png)
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8.07.26•【文号】国卫医发〔2018〕26号•【施行日期】2018.07.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绩效考核,规范医联体建设发展,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了《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下载)。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与指导,规范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报送有关情况。
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2018年7月26日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为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助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三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积极性。
(二)基本原则。
公益导向,服务大局。
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服务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局。
医联体章程
![医联体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03839eb84ae45c3a358c00.png)
医联体章程篇一:医联体实施方案新西安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探索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探索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臵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0xx年,在每个城区都建立1—2个医疗联合体,力争20xx年实现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三、工作原则(一)“落实功能、统筹发展”的原则。
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注重责权一致,统筹兼顾医联体内的实际利益,实现双赢。
医联体内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来的隶属关系与投入渠道保持不变,双方在卫生行政部门主导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契约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赋予牵头医院对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开展纵向合作。
(二)“因地制宜、多元探索”的原则。
根据自身医疗资源配臵现状,兼顾历史上已形成的合作关系基础,各单位按照就近及属地原则,开展松散型和紧密型等不同模式的合作,建立集团化、托管型、技术协作型等不同类型的医联体。
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探索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
主要以合作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逐步向更加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四篇)
![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2fd78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4.png)
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我国推出了医联体建设的政策。
医联体是指由两个或以上的医疗机构协同组成的团队,通过共同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了保证医联体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医联体的定义、组成、目标和实施过程等方面,探讨医联体建设的管理制度。
二、医联体的定义医联体是一种由两个或以上的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协作体系。
医联体成员之间通过共同建立合作机制和共享资源,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与分工合作,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联体的组成可以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药店等各类医疗机构。
医联体的建设应该是基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医联体的组成1. 医院医院是医联体建设的核心成员,主要负责提供高端、复杂的医疗服务。
医院在医联体中拥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资源,能够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持和培训。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医联体的基层单位,负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联体中承担着疾病筛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工作,能够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3. 诊所、药店诊所和药店是医联体的补充成员,主要负责提供基本的门诊和药物服务。
诊所和药店在医联体中可以提供便捷的就诊和取药服务,能够有效缓解医院的门急诊压力。
四、医联体的目标医联体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医联体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合作机制,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促进分级诊疗,提升患者就医便利性,降低医疗成本等,达到以下目标:1.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
2. 提供全程医疗服务,优化患者治疗路径和就医体验。
3. 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推动医院内部的内外科、中西医结合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及办法
![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及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3194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0.png)
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及办法一、引言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是指在医共体(医生、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之间进行医疗费用管理和结算的规范和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保障患者的权益,促进医共体协作和互信,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本文主要探讨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及办法。
二、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促进医共体协作医共体是由医生、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组成的协作体系,通过合作与协作,可以共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体验。
而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将为医共体成员提供清晰的费用结算标准和流程,促进医共体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信任。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共体结算管理规定了医疗服务的价格、费用结算模式和医保政策等内容,可以有效地引导医共体成员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医疗服务的公平和合理。
3. 降低医疗费用支出通过建立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和费用结算流程,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医疗保障,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5. 保障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的良好实施,不仅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支出,还可以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延长医保资金的使用寿命,使医保制度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办法1. 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应当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规范和统一管理,包括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规则和程序等内容。
此外,还应当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确保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 建立医共体成员的费用结算机制医共体结算管理制度应当对医共体成员的费用结算进行规范和管理,包括医生、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的费用结算规则和程序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解读2020年7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20〕13号,以下简称《办法》),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办法》解读如下:一、为什么要出台《办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将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在全国118个城市、567个县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截至2019年底,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346个,跨区域专科联盟3924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3542个,另有784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
据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双向转诊患者中,46.9%为医联体内转诊,高于其他转诊方式。
牵头医院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计15656项,较2018年末增长34.5%。
牵头医院向基层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78万人次,较2018年末增长28.0%。
各地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
浙江湖州、山东日照、广州花都、辽宁大连推进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内资源共享。
浙江德清、福建尤溪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梳理了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提炼各地典型经验,形成医联体管理规范性文件,对于推动医联体持续规范发展、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联体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
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是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三是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引导医联体内建立完善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
四是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三、网格化布局管理医联体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施网格化布局管理,要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加以规划、布局、建设。
发挥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以及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医院的牵头作用,同时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
四、如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医联体如何实现“分区包段”管理?设区的地市和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本区域医联体建设规划,根据地缘关系、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等因素,将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整合网格内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医联体。
原则上,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否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参加医联体?《办法》明确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办医参与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按照自愿原则参加医联体。
六、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设立医联体管理专门机构,统筹医联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人事安排、薪酬分配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
应当制定医联体章程,规定牵头医院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同时,加强医联体党建工作,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七、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如何实现统一管理?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整合设置公共卫生、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后勤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医联体内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行成本。
八、医联体如何落实急慢分治要求?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落实自身功能定位,落实急慢分治要求。
牵头医院应当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主动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九、医联体如何落实防治结合要求?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应当落实防治结合要求,做到防治服务并重。
医联体内医院会同公共卫生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职能,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作用,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共同做好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十、医联体如何如何发挥对基层的带动作用?一是建立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间双向转诊通道与平台,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标准,规范双向转诊流程,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二是形成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机制,由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和医院专科医师组成团队,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团队签约服务。
三是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指导,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协同合作、科研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重点帮扶提升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十一、专科联盟如何建设?要根据患者跨区域就诊病种及技术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统筹专科联盟建设。
针对群众健康危害大、看病就医需求多的重大疾病、重点学科加强建设,重点推进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等学科,以及儿科、妇产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等短缺医疗资源的专科联盟建设。
积极推进呼吸、重症医学、传染病等专科联盟建设,着力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重点发挥委局属(管)医院、高校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专科优势,辐射和带动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十二、专科联盟如何开展工作?专科联盟应当制定联盟章程,明确专科联盟组织管理与合作形式。
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应当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各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重点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应当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充分发挥牵头医院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协同合作、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提升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是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管理。
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细化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要求,指导成员单位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十三、远程医疗协作网如何建设?应当结合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委属(管)医院、高校附属医院、省直属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为主要牵头单位,重点发展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完善省-地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十四、远程医疗协作网如何开展工作?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应当签定远程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牵头单位应当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教学、远程心电检查、远程监护等形式,逐步推进互联网诊疗,利用信息化手段,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十五、如何对医联体开展评估?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医联体牵头单位按照《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关要求,加强对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
同时,建立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与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对本辖区医联体建设有关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并以适当形式公布。
十六、医联体绩效考核的重点是什么?以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考核重点,主要考核医联体运行机制情况、医联体内分工协作情况、区域资源共享和下沉情况、发挥技术辐射作用情况、医联体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改善情况。
同时,对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重点考核牵头单位技术辐射作用发挥情况和居民健康改善情况。
专家解读一医联体建设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王虎峰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提出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和完善医防协同机制等重点任务,值此背景下,《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下文简称《管理办法》)出台,对医联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标志着我国医联体建设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对于做好当前乃至“十四五”期间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也是开展医疗卫生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提出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同时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并明确了医联体建设中的四种组织模式,即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
以上文件作为顶层规划为医联体建设提供了政策框架并指导其发展方向。
2018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促进医联体更好更快发展,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相继出台了《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国卫医发〔2018〕26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8号),更加强调了医联体的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发展。
2020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各类医联体组织,特别是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区域疫情有组织地进行防控,其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也存在“防治结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中强调了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等重点任务,在当前背景下出台《管理办法》,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推动医联体健康持续发展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发挥重要作用,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全面领会《管理办法》总则中的精神内涵《管理办法》的总则明确了医联体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言简意赅,内涵深邃。
其中提出的“三个坚持”值得特别重视:第一,文件提出“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全文突出了“健康”这条主线,强调推动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
医联体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宏观目标上要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要求相一致,与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相匹配,要将健康理念和预防因素纳入其中,在医联体平台上实现“医防融合”,进而推动区域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第二,“医联体建设应当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医联体建设作为医疗机构组织形式的重要变革,涉及到外部治理体系变革与政策的调适,包括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需要通过“三医联动”来构建与医联体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外部治理体系,激发医联体发展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