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 蜡烛燃烧时有时产生黑烟原因是什么?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条件下生成B、C和D,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有关反应,指出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① 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
解析: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H2O2H2O+O2(分解反应) Fe+O2Fe3O4(化合反应)【分析】暗紫色固体A在加热条件下生成B、C和D,则A是高锰酸钾,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C 分解放出D,其中C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C是二氧化锰,若将细铁丝放在D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则D是氧气,E是四氧化三铁。
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故是分解反应。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故是分解反应。
③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该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是化合反应。
2.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只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_________。
(3)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__。
解析:都是化合反应都与氧气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液态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分析】(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由图可知三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有氧气,都是与氧气反应;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铝燃烧生成氧化铝。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一、解答题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下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2)B装置中的物质X燃烧后,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你认为物质X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3)装置B和C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
其中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___________(填“B”或“C”);(4)若装置C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解析:P + O2 P2O5S C ①④(1)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 + O2 P2O5。
(2)B装置中的物质X燃烧后,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X可能是硫,化学式为S。
(3)B装置中的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C装置中的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在集气瓶底使集气瓶炸裂,故C中的水可以用沙子代替。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要求打磨生锈的铁丝,除去铁丝表面的锈,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并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集气瓶,若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不纯,故选①④。
2.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质量分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是(填名称).解析:铝,氧,氧化铝.【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回答.解: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铝,质量分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故答为:铝,氧,氧化铝.3.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人教版 九年级 初中 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空气进入;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NO2、O3等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硫D解析:DA 、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不会污染空气,故A 不符合题意;B 、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所以氧气不会污染空气,故B 不符合题意;C 、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影响,不会污染空气,故C 不符合题意;D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以进一步生成硫酸,会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2.下列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 .二氧化锰既可做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又可做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C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 .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解析:B【分析】考查催化剂的相关知识。
A 、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决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也不能增加生成物质量;不符合题意;B 、同一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是唯一的,二氧化锰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符合题意;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要满足“一变二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D 、很多化学反应都不需要催化剂,如木炭、硫粉燃烧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催化剂特征“一变二不变”。
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氢气+氧气→点燃水B .二氧化碳+水→碳酸C .乙醇+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D .碳酸钙→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D解析:DA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A 错误;B 、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碳酸,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B 错误。
C 、酒精和氧气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水,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C 错误;D 、一种物质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D 正确。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以下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B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C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D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D解析:D【分析】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 、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 、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 、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 、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2.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氢气+氧气→点燃水B .二氧化碳+水→碳酸C .乙醇+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D .碳酸钙→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D解析:DA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A 错误;B 、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碳酸,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B 错误。
C 、酒精和氧气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水,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C 错误;D 、一种物质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D 正确。
故选:D 。
3.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则关于水体现的主要作用错误的是(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硫燃烧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A.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②中水的作用:用于冷却降温C.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D.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B解析:BA、检查装置气密性,若气密性良好,则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故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则②中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故B不正确;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出大量热,集气瓶中压强变大,则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故C正确;D、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故D正确。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 空 气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放出热量。
B 、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在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二、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固定组成和化学符号。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习题
2-1空气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2、红磷燃烧的实验:点燃①实验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②实验装置:如右图③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做好标记。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迅速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④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顺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的1/5。
⑤实验结果: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不同,现象描述的是我们五官感受到的,如看、听、闻、触、尝,而实验结果则是最后得出的结论。
特别注意一下,描写红磷燃烧的现象,可以说生成白色固体,但不能说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就是实验结果。
】⑥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营口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请仔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①2H2+O2点燃2H2O;②2CO+O2点燃2CO2;③ 3Fe+2O2点燃Fe3O4(1)反应①~③有许多共同点。
如:它们的生成物都属于____________。
请你再指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____________;(2)反应①~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仿照示例指出其中一点(答案不能与示例相同)。
示例:③的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1,而另两个是2︰1︰2。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
解析:氧化物都是化合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②是化合物与O2反应,而另两个是单质与O2的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生成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三个化学反应的相同点还有都是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都是与O2的反应);都放热;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等等;故填:氧化物;都是化合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②是化合物与O2反应,而另两个是单质与O2的反应;(或:③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而另两个则是非金属氧化物;③的生成物中每个分子含7个原子,而另两个的则含3个;③是固体与O2的反应,而另两个则是气体与O2的反应;③的生成物是固体,而另两个的生成物不是固体;③的生成物为黑色,而另两个的生成物都是无色;②是有毒物质与O2的反应,而另两个是无毒物质与O2的反应;③是固体与氧气的反应,而另两个是气体与氧气的反应.③发生反应时没有火焰产生,而另两个有火焰产生)。
故填:②是化合物与O2反应,而另两个是单质与O2的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粒子的结构.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A图示表示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填数字);(2)以上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解析:6;BC;AD.【解析】试题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8﹣2=6;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C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BC属于同种元素.A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化学性质相似,答案:6;BC;AD.3.(1)以下物质中:①氮气②水③空气④食盐水⑤五氧化二磷⑥铁,其中(以下均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含答案)
一、解答题1.请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回答问题。
(1)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色的木炭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__,放出热量。
(3)A 、B 、D 、E 装置的集气瓶中均需放少量水,D 瓶放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4)E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当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的现象是_________。
若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的测定结果_____1/5(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
解析:S+O 2SO 2 C+O 2CO 2 3Fe+2O 2Fe 3O 4 黑 白光 防止高温物质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4P+5O 22P 2O 5 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倒流..回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小于 整个过程中,集气瓶中压强先变大,后减小至大气压以下,又增大,恢复到大气压【解析】(1)B 中是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S+O 2SO ;C 中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 2CO ; D 中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23Fe+2O 34Fe O ;(2) C 中的现象是黑色的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3)A 、B 、D 、E 装置的集气瓶中均需放少量水,D 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D 瓶放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高温物质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4)E 中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4P+5O 252P O ;当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倒流回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若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的测定结果小于1/5,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整个过程中,集气瓶中压强先变大,后减小至大气压以下,又增大,恢复到大气压。
辽宁沈阳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解析:D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刚开始时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反应结束后,氧气被消耗,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最终压强减小15,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反应前氧气质量是0,氧气的质量应该从0开始增加,待双氧水消耗完后不再增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小,因此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待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变,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也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稀有气体可用来制作节日的霓虹灯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D.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解析:C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来制作节日的霓虹灯,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选项说法错误;D、工业上根据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如图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其中对应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时间关系B.表示溶液中水的质量与时间关系C.表示过氧化氢的质量与时间关系D.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时间关系B解析:BA、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刚加入一瞬间并没有氧气生成,此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故A项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水和氧气生成,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在增加,当过氧化氢反应完全时,水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项正确;C、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少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的质量在减少直至反应完全,故C项错误;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项错误;答案:B。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过氧乙酸是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H3COOH,填写下列空白:( C:12 H:1 O:16)(1)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_________;(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依次为_____________;(3)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个原子。
解析:2:4:2 (或1:2:1)6:1:86040%8【解析】(1)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1:2:1;(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4×1):(16×2)= 6:1:8;( 3)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4)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5) )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有=12×2608个原子。
2.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质量分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是(填名称).解析:铝,氧,氧化铝.【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回答.解: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铝,质量分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故答为:铝,氧,氧化铝.3.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粒子的结构.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A图示表示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填数字);(2)以上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解析:6;BC;AD.【解析】试题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8﹣2=6;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C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BC属于同种元素.A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化学性质相似,答案:6;BC;AD.4.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许多城市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空气质量。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1.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减小。
D解析:D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所以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错误;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由低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错误;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1008011005-=,错误;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正确;故选D。
2.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B.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可以增大氧气的湿度D.b导管应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解析:BA、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正确;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则水会被吸入人体,错误;C、氧气经过水里,使用该装置可以增大氧气的湿度,正确;D、b导管连接供氧钢瓶,则b端为气体输出端,使氧气从a端流出,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正确。
故选:B。
3.同时加热等质量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B. C.D. C解析:C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_____和_____构成;(2)图2的试管A中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3)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解析:Na+;Cl﹣;H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AC;【解析】【分析】(1)根据海水中的物质为氯化钠来分析其构成;(2)根据电解水实验可知A中气体的体积大,则A为氢气,B为氧气,利用氧气的性质来检验;(3)水蒸发的过程,水分子不变,分子中的原子不变,利用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1)因氯化钠属于盐类化合物,则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符号分别为Na+和Cl-;(2)因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显然A中气体多,则A为氢气、B为氧气,又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观察到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3)因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则水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中的原子不变,而水由液体变为气体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且蒸发过程中水分子不断运动,故选AC。
2.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许多城市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空气质量。
如规定所有机动车要安装尾气净化器,它的特点之一是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提高空气质量的另外两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氮气(2)①植树造林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即氮气,故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氮气(2)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①植树造林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等考点:文字表达式的书写,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水+氧气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
一、解答题1.随着四季转换,我们周围的空气或干燥或潮湿,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研究表明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占空气体积的0%-4%。
(1)请列举两个生活中的事例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①______,②______。
(2)我们的教科书在列举空气组成的时候没有列出水蒸气含量,请你大胆猜测教科书没有列出水蒸气含量的原因。
______。
解析: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了从冰箱中拿出的杯子,外壁有水雾等因为水蒸气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分析】(1)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答;(2)考虑气候的变化对水蒸气含量的影响。
(1)生活中有很多的事例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比如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了;从冰箱中拿出的杯子,外壁有水雾等;故答案为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了;从冰箱中拿出的杯子,外壁有水雾等;(2)因为水蒸气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故其在空气中的含量变化很大;故答案为因为水蒸气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合理即可)【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解析:防止冷凝水回流【解析】试题分析: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一定要将试管的底部略高于试管的口部,防止水倒流,使试管倒流。
3.化学离不开实验,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请分析造成下列后果的原因。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中,未见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浸入水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蓬松的棉花没有预先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收集的氧气不纯装置漏气【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蓬松的棉花,会导致高锰酸钾颗粒随氧气进入水槽,溶于水,使水槽中的水变红;(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预先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使生成的高温的固体溅落,导致集气瓶受热不均而炸裂;(3)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可能的原因是收集的氧气不纯,集气瓶内氧气的含量太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C解析:C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C、利用空气中氧气与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2.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稀有气体可用来制作节日的霓虹灯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D.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解析:C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来制作节日的霓虹灯,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选项说法错误;D、工业上根据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H2CO3 = CO2↑+ H2O B.CaO + H2O = Ca(OH)2C.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D.2Cu + O22CuO C解析:C【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A、H2CO3 = CO2↑+ H2O不属于氧化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CaO + H2O = Ca(OH)2不属于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CH4 + 2O2 点燃CO2 + 2H2O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D、2Cu + O22CuO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则关于水体现的主要作用错误的是()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硫燃烧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A.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②中水的作用:用于冷却降温C.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D.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B解析:BA、检查装置气密性,若气密性良好,则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故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则②中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故B不正确;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出大量热,集气瓶中压强变大,则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故C正确;D、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故D正确。
故选B。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解析:B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A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故B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故C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过程的叙述而不是实验现象的叙述。
故D 错误。
故选B。
6.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D解析:D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③、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
故选:D 。
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223Fe+O Fe O 点燃B .锥形瓶中放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C .气球先变大后变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所需温度A解析:AA 、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说法错误;B 、锥形瓶底放水的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说法正确;C 、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说法正确;D 、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能量,说法正确。
故选:A 。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解析:C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错误;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正确;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故错误;故选C 。
9.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操作错误的是( )A .盛装固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制氧气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C .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D.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C解析:CA、盛装固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制氧气,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溅出伤人,不符合题意;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能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符合题意;D、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燃烧B.氧气是无色气体,铁生锈C.胆矾研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白色浑浊D.氮气难溶于水,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B解析:BA、酒精挥发是物质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氧气是无色气体是氧气的物理性质,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胆矾研磨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白色浑浊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氮气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是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错误;故选B 。
1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将蔗糖溶于水得到糖水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给水通直流电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解析:DA、将蔗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
C、给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
故选:D。
12.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2 5.0MnO20.549实验3 5.0Fe2O30.578实验4 5.0CuO0.564A.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B.以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C.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条件下)来实现D.该实验目的还可以通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来实现D解析:D【分析】A、根据实验2、3、4中均使用了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2、3、4中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可以说明反应的快慢,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A、实验2、3、4中均使用了催化剂,实验1的作用是为了进行对比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2、3、4中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根据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可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同时间所产生氧气的体积,可以说明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催化剂催化作用的强弱,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均能复燃,不能说明催化剂催化作用的强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化学概念间的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氧气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空气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C解析:CA、物质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B、氧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是多种物质组成的,两者不是交叉关系,错误;C、空气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所以空气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正确;D、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列关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