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 蜡烛燃烧时有时产生黑烟原因是什么?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故选A。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河水C.苏打水D.蒸馏水答案:D分析:根据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进行分析。

A、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含有泥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实验室用 KMnO4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KMnO4制O2C.验证O2已集满D.硫在O2中燃烧答案:AA、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B、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B不正确;C、氧气的验满,带火星的木条要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故C不正确;D、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则硫在O2中燃烧集气瓶底部要加入水,故D不正确。

故选A。

4、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答案:B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稀有气体。

故选B。

小提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及例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及例题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知识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相对固定成分)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可变成分)【例题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该成分比例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可以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约有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磷燃烧实验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

反应文字表达式:红磷(P)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例题2】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下列对该试验认识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C、该试验说明氮气难容于水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知识点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等。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可以用N2来表示,红磷可以用P来表示)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混合物都无法用一种化学符号来表示)【例题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水泥砂浆C、干冰D、汽水知识点四: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成分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主要用途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氮气不活泼,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食品包装用氮气防腐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惰性气体)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保护气,制造低温环境,用于激光技术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例题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气焊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课题2 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原理【选用红磷作为反应物是因为红磷与氧气反应不会生成气体。

不能用硫和木炭代替,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气体;也不能用铁丝代替,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实验装置集气瓶中要放上少量水【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3)实验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不好会使结果偏小】b.点燃燃烧匙里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红磷要过量,否则结果偏小】c.红磷熄灭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没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使结果偏小】(4)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b.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约占瓶内原有空气总体积的1/5(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空气的成分空气由78%氮气、21%氧气、0.94%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组成。

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也可作为保护气;医疗上用液氮进行麻醉。

稀有气体:可以制作光源,也可用作保护气。

3、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判断时不要被清新、洁净、混合等字眼迷惑,例如清新的空气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4、空气污染与防治(1)空气中主要污染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其他工业废气等。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使用清洁能源c.积极植树造林d.加强大气监测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气态氧气无色无味、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2、检验氧气的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化学方程式4、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合一】例如: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化学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学问, 而应将新旧学问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

如学习氧化复原反响, 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学问来记忆, 这样既稳固了旧学问, 又加深了对新学问的理解。

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其次单元化学学问点, 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协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其次单元化学学问点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 在有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改变, 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提升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 运动加快, 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温度降低, 水分子失去能量, 运动减慢, 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 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很小, 看不见, 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 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态改变分子之间间隔发生改变。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微粒,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自然循环:水的自然循环通过三态改变实现, 太阳为水的循环供应里能量, 植物的蒸腾作用, 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水的自然循环, 即实现了水的净化, 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参加明矾, 明矾是一种净水剂, 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洁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③蒸馏:分别沸点不同的液体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通直流电, 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加导电性。

2、现象:两踊跃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 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 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是氧气。

人教版 九年级 初中 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 九年级 初中 化学 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空气进入;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NO2、O3等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水只溶30mL氧气;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 2H2O + O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KClO3△= 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_________(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二、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_____ 、_______d、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面上升大于1/5 原因_________、________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________________)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与空气污染有关。

我们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等)温室效应(CO2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三、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表达式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物质(颜色、状态)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符号表达式木炭硫黄红磷铁镁石蜡3、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入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空气中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研究目标:1.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能够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学会区别混合物与纯净物。

研究重难点: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学会区别混合物与纯净物。

研究过程:一、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可燃物在集有空气的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消耗其中氧气,造成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从而把水吸进集气瓶中。

依据被吸进的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红磷要过量;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讨论:不能用木炭、硫粉、铁丝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分别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而铁不能燃烧。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④导管内未事先充满水。

5.推论: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二、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 | 体积分数 |氮气 | 78% |氧气 | 21% |稀有气体 | 0.94% |二氧化碳 |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 0.03%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成分 | 主要性质 | 主要用途 |氧气 | 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 常用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 | 稀有气体 |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通电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四、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物质是A.木炭B.红磷C.硫D.铁答案:CA、木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符合题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答案:A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B、加入药品后,要先预热,后对准药品加热,故错误;C、收集气体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故错误;D、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后停止加热,故错误。

故选A。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点燃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红磷B.铁丝C.木炭D.硫答案:BA、红磷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2点燃2P2O5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倒流入容器内,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

4.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小于1/5: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2)测定结果大于1/5: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太慢,未及时塞紧瓶塞;点燃红磷前未夹紧弹簧夹等。

6.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定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定结果会偏小。

(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4)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定结果会偏大。

(5)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防止集气瓶炸裂。

(6)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木炭和硫燃烧虽然消耗气体,但是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气体,测定结果会不准确。

(7)不能用镁代替红磷的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定结果偏大。

二、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______________占78%、______________占21%、稀有气体占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______。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________物质组成的。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答案:BA. 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④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D.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正确。

故选B。

2、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A.氮气B.氧气C.甲烷D.一氧化碳答案:AA、氮气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且无毒,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B、氧气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所以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故B错误;C、甲烷是易燃物,容易发生事故,故C错误;D、一氧化碳易燃易爆且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答案:C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来防腐,不符合题意;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符合题意;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四、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如下:
1. 元素的周期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元素的电子结构:了解元素的电子层次和电子填充顺序。

3. 元素的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组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云。

4. 元素的周期性:了解元素周期表上的周期性规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
能的变化规律。

5. 元素的分组特征:掌握元素分组的规律,如金属、非金属和过渡元素等。

6. 化合价和化合物:了解化合价和化合物的概念,学习如何给化合物命名和写化学式。

7. 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熟悉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如金属的活泼性、非金属的
酸性和碱性等。

8. 化学式的计算:学习如何通过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和摩尔比例。

9. 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10. 反应的能量变化: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这些知识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中的重点内容。

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同时还要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
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
250mL )中的水的
体积为 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如果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B .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9.6%
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 不足

例题 3 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Ⅰ.实验小组按 A 装置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
3
先膨胀,
后变瘪 ,实验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体积的
,你认为导致这一
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
夹 。(任写一种)
Ⅱ.实验 A 测得结果不够准确,实验小组进行反思。
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
D .不必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就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答案: D
例题 2
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 探究内容。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他们选择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 为
2பைடு நூலகம்
( 1)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
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选定白磷在如图
B 所示装置中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
功,实验前,检察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打开弹簧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若气球膨
胀,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燃烧的温度为 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氧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氧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水。
三态变化: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
的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
如图所示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
燃,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注意: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支持燃烧,
但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
氧气与硫反应
硫在空气与氧气中的燃烧:硫在空气中
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
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黄等
物质组成的。请思考: 为什么我国有些城
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氧气与硫反应
因为烟花、爆竹中含有硫,而硫燃烧后
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氧气与碳反应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将未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木炭不燃烧,不发光,也不放热量。
述;答案选择D。
知识要点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在高温时能与磷、硫、铁等物质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叫化合反应。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A. 硫是淡黄色固体
B. 硫受热会融化
C. 液态硫受热会汽化 D.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解析】硫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D选
项正确。
课堂练习
例题: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氧气易溶于水
B. 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C. 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点燃:木炭燃烧缓慢,发红,放热。
将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点燃: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会剧烈燃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docx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空气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冒出白烟,放出热量。

B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氧气(Q)—点燃 >五氧化二磷(P2Q)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在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二、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 ,氧气(。

2)21% (氮气比氧气约为4: 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有固定组成和化学符号。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人教
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装置图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②、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原理: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装置图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②、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原理: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装置图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
②、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原理: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具有氧化性。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

生成物有固体时,一般都会产生烟;
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四、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具有氧化性。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

生成物有固体时,一般都会产生烟;
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四、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课题3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
D、操作步骤: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
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固体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略伸进集气瓶口。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把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

b、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
明已满。

三、催化剂:
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特点:两不变、一改变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③一种催化剂只针对某一反应。

不同的反应,催化剂可能不同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