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课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植物是活的吗科学教案一年级上册

植物是活的吗科学教案一年级上册

《植物是活的吗?》科学教案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是具有生命的,它们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才能生长。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

二、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

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探索植物的生命现象。

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观察植物的反应。

三、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并提问:“这些植物是活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否具有生命。

通过这个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植物是活的吗?新课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点,让学生对植物的生命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2)教师介绍植物的生活习性,如阳光、水分、土壤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对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这些条件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形态特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的生命现象,如通过给植物浇水、晒太阳等实验,观察植物的反应。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到植物对水分和阳光的需求是生命现象的一种表现,也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

巩固练习:(1)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特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以增加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植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让学生对生命的多样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2)让学生尝试种植一些小植物,如豆芽、蒜苗等,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和材料,如土壤、花盆、种子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种植和观察。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案:植物是活的吗?
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是活的,具有生命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

时间:一节课(40分钟)
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提问:“植物是活的还是不活的?”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探究(25分钟):
1. 观察实验:准备两棵相同的小苗,将一棵放在有光照的室内,另一棵放在黑暗的地方,让学生观察、比较两棵植物的生长情况。

2. 介绍生命特征:生长、呼吸、繁殖、感应和代谢。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3. 向学生展示植物的组织结构(根、茎、叶)及其功能。

让学生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产生能量和氧气。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展示给全班。

学生可以绘制植物的生长图表,记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总结(5分钟):
1. 回答导入时的问题:“植物是活的。


2. 总结生命特征和植物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拓展(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植物,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情况。

2. 鼓励学生保护和种植植物,培养对植物的关爱和责任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植物是活的,具有生命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

学生在观察实验和分组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展示来加深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环节,能够促使学生从生活中更多地关注植物,培养对植物的关爱和责任心。

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活”的,能够进行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认识植物的“活”性,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观察和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认识到植物是“活”的。

解决办法: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实验,加深对植物特征的理解。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植物的“活”性,即生命活动的概念。

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形象地展示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笔记本和彩色铅笔等。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图片包括植物的实物照片、植物生长过程的插图等;图表包括植物的结构图、植物的生命周期图等;视频包括植物生长的视频片段、植物繁殖的视频片段等。

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实验器材包括放大镜、植物标本、镊子、剪刀、培养皿、水壶等。

在实验前,教师需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植物是 “活” 的吗》精品教案

《植物是 “活” 的吗》精品教案

《植物是“活”的吗》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植物是“活”的理由。

2.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说出植物是“活”的理由。

2.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条件。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问学生:“植物是‘活’的吗?”
2.引出课题:植物是“活”的吗?
2.讨论植物是“活”的理由
1.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是“活”的理由,并记录下来。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从植物的生长、变化等方面思考。

3.观察植物的生长
1.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问学生:“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
4.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
1.教师介绍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等条件。

2.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5.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是“活”的,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
生长。

2.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是生物,具有生命的活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植物的生命现象3.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植物的生命现象四、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命现象2.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五、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或图片2. 学生分组活动用品3. PPT课件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特征: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等。

3. 生命现象:教师讲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植物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药材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是“活”的,具有生命的活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现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考察,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十、教学课件:制作PPT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特征和生命现象。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现象。

4.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之间的异同。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

2. 第二步: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第5节《植物是“活”的吗》,主要围绕植物是否是“活”的这一问题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植物能够制造氧气、提供食物等方面,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认识相对较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植物的基本特征。

例如,问学生植物有哪些特点,能做哪些事情。

第二环节:新知呈现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活”的吗?请举例说明。

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例如,展示一颗小树苗的图片,问学生这颗树苗是怎样变大的,有哪些变化。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土壤和水杯等实验材料。

2.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种子,将其种植在水杯中的土壤中,并给予适量的水。

3. 学生观察并记录每天植物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天数的变化。

例如,第一天种子发芽,第三天出现幼苗,第七天长出叶子等。

4. 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特点,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例如,植物需要水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并产生新的部分。

第四环节:植物的繁殖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繁殖的?请举例说明。

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的图片,如种子繁殖、根繁殖、茎繁殖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繁殖方式。

小学科学一年级高效课堂资料《植物是“活”的吗》教案3

小学科学一年级高效课堂资料《植物是“活”的吗》教案3

小学科学一年级高效课堂资料《植物是活的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知道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知道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1.5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2. 理解植物是“能力。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能够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6. 总结环节(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创新:在实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双边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互评: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评价同伴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的表现。
- 学生分享自己的评价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家长沟通:
- 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 教师鼓励家长在家中鼓励孩子观察和了解植物,与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
评价目的: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处理:在讲授新课和师生互动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植物的世界》、《探索植物的生命现象》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命现象。
- 测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植物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的掌握程度。

教科版科学一上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理解植物也是生物,是活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植物的生命特征了解不多。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特征,并建立起对植物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难点: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植物标本或图片。

2.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植物是‘活’的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衣物、建筑材料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等。

学生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讲解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如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同时,针对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理解透彻程度。
1.教学重点
(1)植物的生命特征:理解植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吸收水分、养分,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例: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行光合作用,并逐渐成长和繁殖的。
(2)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包括食物来源、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介绍植物为我们提供的食物、药材等资源,以及植物在净化空气、保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植物感应现象:理解植物对环境因素(如光、水、重力等)的感应,并掌握其生理机制。
-例:介绍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感应现象,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生理原理。
(3)植物分类: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能对不同植物进行正确的分类。
-例:通过观察植物的特征,如形态、生长环境、繁殖方式等,引导学生学会对植物进行分类。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积极主动。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很多有关植物生命特征的问题,并尝试通过实验操作来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命特征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在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教学设计中,我们探索「植物是“活”的吗」这个问题。

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有趣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植物是生命体,并探索它们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以下是对于这个教学设计的详细描述。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是生命体,具有生长、繁殖、需水、需光线等特点。

2.认识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保护植物与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种子、花盆、土壤及其他必要的植物种植工具。

2.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图片或实物。

3.准备相关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植物是绿色的?」、「植物是不是能够移动?」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自由发表意见。

实践活动1:观察和种植植物1.引导学生一起观察一棵植物,例如小型绿色植物或花朵。

2.观察植物的外观、形状、颜色、叶子等特点,鼓励学生描述植物。

3.给学生分发小花盆、土壤和种子,指导他们种植自己的小植物。

学生可自由选择种植的种子。

4.让学生记录种植的过程,如观察盆土的湿润程度、向植物提供光照等。

鼓励他们用绘画或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实践活动2: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1.每天观察学生种植的植物,并记录下来。

注意观察植物的高度、数量、颜色的变化等。

2.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

例如,「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和阳光?」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植物与人类生活的认识。

鼓励学生彼此倾听和交流。

实践活动3:植物的用途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植物制品,如食物、纸张、药物等。

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制品的原材料。

2.与学生共同探讨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植物提供我们的食物,我们需要保护植物来保证食物的丰富性。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保护问题,并提出如何保护植物的建议。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第一课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第一课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植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够通过自身的机制进行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植物的这些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植物可以生长,但对其生命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生命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植物的基本特征,理解植物是“活”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体验植物的生命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植物的基本特征,理解植物是“活”的。

2.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体验植物的生命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植物,亲身体验植物的生命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样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不是“活”的?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植物,通过观察和触摸,体验植物的生命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植物的生命特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拓展(5分钟)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植物,做环保小卫士?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植物的生命特征。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情况,下节课分享。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植物的生命特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是“活”的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是“活”的吗》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培养的核心技能是观察能力。

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

本课将引领学生去概括前面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先前种养植物时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

本课教材让学生紧紧围绕“植物的变化”来观察无生物应激性的植物,让学生经历提出疑问-找寻证据-分析证据-得到结论的过程,符合课标要求。

所以,找到明显又合理的证据对证明“静态”的植物是“活”的就尤为重要。

整个观察实验由短期和长期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分析组成。

短期的时间范围为数天或者数周,植物会经历发芽,生长,叶茂等阶段。

长期的时间范围为一年四季,植物会经历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到叶片凋零下落的阶段。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植物变化都较为明显,便于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总结。

在观察分析后,一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活的植物所具备的特征,通过完成班级记录表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是对前4课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

【学情分析与教法】在先前4课的学习中,尤其是第1课,一年级学生已经有过种植与观察植物的任务,并且活的植物的特征有了一定了解。

但是,当他们真正区分真假植物时,他们仍然会有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引导。

在教材的基础上,可选择以时间线为轴,以真假植物的及时对比开展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并且大都结合自身进行对比、表述。

板书的清晰和直接对引导学习尤其重要,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设计板书。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很容易接受“动”的动物是活的。

本课使得他们学会找寻静态的植物活着的依据。

实际上有些植物存在应激性,是动态的,可适当增加“动”的植物知识。

采用动静结合的观察方式能加深学生对植物有生命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特征,比较出真假植物的差异。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呼吸、生长、繁殖等,从而认识到植物也是生物,具有生命现象。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他们对植物的生命现象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活动来引导他们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样本,如花草、树木等。

2.准备显微镜,以便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3.准备实验材料,如土壤、水、剪刀等。

4.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是一种生物,它们有根、茎、叶、花、果等结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植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一株植物放入水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植物的生长现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植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案:1.5植物是“活”的吗【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认识植物是“活”的。

2. 培养学生认识和尊重植物,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认识植物是“活”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特征和意义。

【教学方法】1. 归纳法:引导学生查看并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2. 对比法:对比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3. 实验法: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

4. 问答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具和材料】教具:投影仪、幻灯片、标本植物、木棒、尺子、手电筒。

材料:植物、水、土、花盆。

【教学过程】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植物,让学生从植物的形态、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

(2) 出示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点和相似点。

2. 学习:(1) 结合图片和标本,介绍植物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包括植物体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的组成和功能等。

(2) 引导学生合作开展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植物作为生命体,有哪些与动物相似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3. 操练:(1)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活”的。

(2) 组织学生分小组,用手电筒照射植物的地下部分,观察地下的根系和根毛,并记录下来。

4. 巩固:(1) 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并讲述有关植物的知识点。

5. 结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归纳法、对比法、实验法和问答法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基本构造和特征,从而理解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特征和意义,进而认识植物是“活”的。

同时,通过植物生长实验的开展,让学生亲眼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是“活”的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植物的生命现象3. 植物的生长过程4.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保护植物、热爱环境的教育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到植物是“活”的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命现象和生长过程的理解。

2. 保护植物、热爱环境的教育。

五、教学准备:1. 植物样本或图片2. 教学课件或黑板3. 学生分组合作材料4. 教学视频或动画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特征1.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样本或图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1.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样本或图片,记录植物的基本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需要这些特征来生存。

第二章:植物的生命现象2.1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和输送水分和养分等。

2.2 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植物的生命现象。

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命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命现象对植物生存的重要性。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过程3.1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3.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样本或图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第四章: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1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药物、材料等。

4.2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样本或图片,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保护植物、热爱环境的教育5.1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保护植物、热爱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2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保护植物、热爱环境的方法。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是生物的一部分,具有生命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植物的生命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是生物的一部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如生长、繁殖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特征。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命现象。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叶子、茎、根等。

3. 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植物为什么被称为“活”的生物。

4. 实验: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命现象。

5. 总结:通过讨论和实验,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

6. 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药品等。

7. 作业:布置观察植物的生长任务,让学生继续探究植物的生命现象。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和实验,评价学生对植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讨论,评价学生对植物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植物图片和实物模型。

2. 植物生长实验材料。

3.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叶子、茎、根等。

3. 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植物为什么被称为“活”的生物。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植物是有生命的吗?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课前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大草原,观察动物,问学生它们是否是活的,为什么。

2.探究
教师呈现一盆红背桂,问学生它是否是活的,为什么。

学生打开科学活动手册,圈出认为“植物是活的”的理由。

学生分组根据观察自己种养的大蒜的生长情况和记录图片,找出证明植物是“活”的证据。

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植物活的证据,如生长、长大、长叶、水、阳光、施肥等。

3.总结
学生回顾一年内植物的活动,观察图中的樱花,说出同一棵樱花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状态。

4.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是有生命的。

5.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6.结束
教师要求学生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书安排了对“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和“塑料花是活的吗” 两个问题的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它长大了, 长出 叶子,长出根、 茎、叶……
让学生进行观察和 交流,和同学说说 植物发生了哪些变 化,自己是怎么照 顾它的。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察到的植物有什么变化,观察了哪
些现象。 【提问】老师平时也观察植物,把 它拍成图片。同学们看,这是春天
有绿叶、长在泥 土里……
时候的樱花,长什么样?夏天的 呢?到了秋天?冬天的时候? 【提问】你们仔细看, 不同的季节, 这棵樱花一样吗?那到了明年的时 候,这棵樱花又变成了什么样?
不是。有气味。
没有什么气味。那通过植物有香味
证明植物是活的,可靠吗?
我们来看一些植物,这是什么植物
呀?这些植物上长满了什么?那长
满果实能证明植物是活的吗? 同学们刚刚找到了植物是活的证 据,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 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拿出学生活动
说说哪些证据可以 证明植物是活的, 明确并巩固认识。
手册第 5 页,把你们认为植物是活
的理由圈出来。
刚刚观察过了这盆植物,它是活的 吗?它有颜色吗?它有很多颜色, 但是它已经枯萎了。那它能作为证 明植物是活的证据吗?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真棒,还记得老 师第一节课带的塑料花吗?老师今 天要把它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小朋 友。奖励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 这些塑料花是活的吗?为什么它不 是活的? 今天很多小朋友都很优秀,能通过 观察自己种的植物,还有樱花的图 片,找到植物是活的证据而且能用 学过的知识来判断纸花是不是活 的。小朋友,植物是活的,有生命 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
七、板书设计
不是。有颜色。 不能。
引导学生从相反的 角度说塑料花不是 活的理由。
不要拔出来。 要 好好爱护它。
植物是活的吗
会长叶、会长大、会开花、会结果
需要阳光、要浇水、
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差异性。多种植物、多种方式的比较、联系, 都指向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特征, 建构起植物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通过展示不同种 类植物的生长速度、生存环境、生长状态、生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建 构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的认知。 樱花树的四季图片, 展现长周期植物周而复始生 长的特征。 植物的应激反应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 通过塑料花与真实植 物的对比, 评测学生对植物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最后, 用生命周期结束的枯死 植物,评测学生对植物失去生物特征的理解。 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使学生建立了概 念,还能用不同的证据以及不断丰富的科学词汇证明植物是“活”的。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的。会 动、会叫、 会吃 饭、会长大
通过图片,吸引学 生注意,引出学生 说出动物是活的理 由。
是活的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觉得植物是 活的呢? 新课 同学们刚刚说了这么多理由来证明 教学 植物是活的,真棒!小朋友们第一 周的时候就种了一棵植物,并且今 天也带到了课堂上来,那我们不如 去植物身上找找证据吧。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2. 难点: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五、教学准备
师:课件、一盆枯死的植物、塑料花 生:自己种的植物、观察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
【导入】图片导入。小动物活动的 视频。 【提问】图片里的小动物是活的 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展示一棵植物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棵植物,那 植物是活的吗? 【板贴】植物是“活”的吗?
会 长大 、会 长 叶、会开花、 会 枯 萎、 需要 阳 光、有香味、 有 颜色……
观察前,先让同学 说说自己认为植物 是 活的理 由是 什 么,找出证据
小组讨论
【小组】同学们现在轻轻地将自己 种的植物搬到桌上,四人小组一起 观察,对照观察记录表,并和同学 说说自己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分享】小朋友们都观察好了吗? 哪一组小朋友想先来说一说你们观
《植物是“活”的吗》
科目
科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对括前 4 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 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 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 两项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观察、回顾观察记录,同学间互相交流,归纳植 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教科书还安排了活动“我们收集到的其他资料” , 以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例, 把学生的视野从对静态现象、 短期现象的观察, 引向对更为广阔的、 长期的、 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 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和 完善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开满白色的花、 长满了绿叶、 叶 子变黄了、 叶子 掉光了。
让学生认识这棵樱 花一年中经历了怎 样的变化过程。
【提问】在樱花生长的过程中,它
需不需要喝水呢?需不需要阳光
呢?
需要
【提问】刚刚有同学说植物是香的,
证明它是活的,有没有同学有不同
的意见呢?
小朋友,我们找证据, 来证明一下。
老师这里有一盆植物,同学们看, 它是活的吗?同学们来闻一下,有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第 1 课至第 4 课的学习, 学生积累了观察、 描述的方法, 对植物有了进 一步的认识。 但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比较弱, 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 也比较浅显、 零散,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回顾与梳理。 收集植物是 “活”的的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