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与分析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学校:湖南科技大学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专业班级:地理科学一班姓名:学号:浅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的中南部,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辖行政区域为主体,国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7年1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规划已经成形,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它们的改革发展必会给湖南带来不可想象的发展前景,乃至给中国中部地区发展上的带动。
之所以选择这个试验区,自有它的区位优势条件,但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关键字: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促进与带动,区域分析,不足与改善。
正文:一、长株潭城市群的概括所谓长株潭城市群,从狭义上说,是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个三个城市。
而从广义上说,除了长株潭这三座城市外还加上岳阳、衡阳、益阳、常德和娄底五座城市,建立起“3+5”城市群。
以长株潭为城市群核心,共同发展,建设“两型”社会。
设立这样的试验区,不仅可以大大地带动湖南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湖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娱乐条件,还可以带动湖南周边中部地区的城市与经济发展(譬如江西,贵州等中的一些中小型城市),更言之,如果长株潭城市群的“试验区”很成功的话,国家就可以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发展模式发展其他地区的城市,以加快国家的发展,提高国家总体发展水平。
二、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规划与对周边城市或中部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现今,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关注点在于产业、环境、社会、空间、交通、和机制。
规划的思维是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原则,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途径,创建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两型”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核心区发展战略东优西进,提北强南,连城带乡,治江保绿。
主功能区划综合空间的生态适宜评价和现有城镇建设开发强度分析,充分考虑城市集约发展的需要,核心区分为禁止开发地区、限制开发地区、优化开发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四类主体功能空间,以此作为建立生态网络和引导空间有序发展与合理布局的基本依据。
城市与区域规划论文范文
城市与区域规划论文范文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及挑战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机会与资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过度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并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有效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1. 引言城市与区域规划是指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因素,制定出一系列目标和措施,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优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规划城市和区域是至关重要的。
2.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规划能够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2 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面临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住房短缺等问题。
通过规划,可以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政策和住房供应计划,以解决这些问题。
2.3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与区域规划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规划可以合理布局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
同时,规划还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3.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挑战然而,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3.1 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贯彻规划需要有科学的制度和法律来支持,但在一些地方,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贯彻并不完善。
这使得规划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3.2 利益的博弈和冲突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要求考虑多方的利益和诉求,但不同利益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例如,土地开发商可能追求经济利益,而环境保护组织可能关注自然生态的保护。
区域规划研究论文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策略作者:谢鹏义摘要:本文先对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继而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现状;推进;新型城镇化;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
到2012年,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52.6%,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很显然,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一、我国城镇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
到2012年,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52.6%,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很显然,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人口主体1.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是城镇化的主体。
2010年,全国有14个省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3%,广东超过62%,江苏、浙江和东北三省、内蒙古超过50%,福建、山东、重庆和海南超过45%。
沿海各省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来自农民工进城不断增加(分子变大),浙江、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农民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0.7、27.9、24.7、24.4、18.6个百分点。
内地各省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来自农民工离乡不断增加(分母变小),四川、河南、安徽和湖南农民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5、10.6、13.3和16.6个百分点。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摘要:区域规划是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关系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方案,对明确区域开发战略、认清其发展方向、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区域矛盾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区域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域规划在经济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成效显著。
日本、韩国等一些后发展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通过区域规划工作,有效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许多国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区域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际关系应运而生的。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须要重视区域规划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区域规划,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发挥地区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关系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地处理“外部不经济”事件,协调经济发展、国土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其次能够协调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三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终究要落实到区域,形成若干区域化的市场。
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通过生产力布局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地区利益,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区域规划是高层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而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看,区域规划工作仍需要大力加强。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其内涵什么是区域规划?目前还很难下确切的定义。
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区域规划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概念,其外延与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规划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区域规划的传统定义区域规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
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在我国,可以是跨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如上海经济区区域,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城市;也可以是一个省范围内的区域,如少‘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
区域规划与分析论文
青岛区域分析报告学院:资环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10级2班姓名:王晓莉时间:2012-12-10指导教师:王凌青岛区域分析【摘要】通过研究调查青岛各方面的概况,运用地理学比较法、经济学分析法、数学模拟法,对青岛区域进行条件、经济、发展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及创新型新兴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形成形成依托海洋, 海陆统筹, 高端产业聚集, 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
回顾十一五规划,西海岸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东部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都已经基本完成,海洋经济产业带业也已初步形成;放眼十二五规划,打造蓝色经济区,全面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陆海统筹,突出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规划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条件分析;经济分析;发展分析;青岛1青岛简介青岛是面向世界的国家重要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青岛是副省级城市和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青岛是我国举办大型赛事和国际盛会最多的大都市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2009年济南全运会分赛场均设于青岛,2013、2014年连续两届世界杯帆船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将在青岛举办。
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所在的山东半岛经济区(8市)经济总量高达2.6万亿,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经济区,居全国第四位。
2青岛区域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精选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精选区域规划论文一、地理概况: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
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的美誉。
境内海拔2200-3872米之间。
全县辖18个乡镇,总人口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万人,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
距省会兰州270千米,距陇西火车站120千米。
国道212线,省道306线、210线在境内穿过。
二、产业结构及布局现状: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48:27:25。
产业布局:(一)农业优势产业布局1、中药材产业。
首先,按照“生产基地化、种植规范化、加工精深化、效益最大化”的思路,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和“岷归”品牌优势,将传统中药材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照“安全、稳定、可控、有效”的目标要求,加快中药材GAP认证和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
其次,依托当归GAP种植基地建设,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厂化育苗、“岷归”提纯复壮和新品系培育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努力提高中药材品质,占领国内外市场。
依托中国当归城,树立“中国当归之乡”新形象,使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逐步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商品化销售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十一五”末,全县中药材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
2、草畜产业。
按照“‘六良’配套转方式、龙头带动促推广、加快舍饲扩规模、精深加工增效益”的思路,坚持“草场户营化、圈舍暖棚化、畜禽良种化、养殖科学化、加销企业化”的原则,以草产业和草食畜开发为重点,形成西南部草产业发展区,东部轮牧休牧、退耕种草养殖区,北部舍饲养殖区,特色种畜禽养殖区四个发展区域。
区域规划3000字
关于石家庄市区域规划的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方向及策略研究。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尤其要重视其区域的整体规划。
来自石家庄的我下面就区域规划的内容就我对石家庄的认识浅谈一下关于石家庄的区域规划。
就石家庄的区域发展条件来看,主要包括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两个方面,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石家庄市区环境空气以“煤炭型”污染为主,呈现由“煤炭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化的趋势,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石家庄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
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
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
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
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
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石家庄市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由于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辽阔的华北大平原。
而与此同时,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
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
由于东南风的作用,石家庄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太行山脉的阻挡后,又转向东移,返回原地。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系部名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班级:建筑101学号:1008070124姓名:罗小林指导老师:王丽2014年4月26日贵阳市花溪区的SWOT分析摘要贵阳市花溪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资源充足,为了响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贵阳市的整体规划布局,现简单论述一下花溪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实现资源的更合理整合与分配,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区域规划;花溪区;SWOT分析简介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
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国土面积891.56平方公里。
全区总人口约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分之一,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
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
花溪区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
年平均气温为14.9℃,无霜期平均246天,年雨量1178.3毫米,空气优良天数341天。
现阶段基本情况近年来,花溪区坚持“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始终把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工作,细化目标,强化措施,使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提速,增加值占居主导地位,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亿元,天河潭和青岩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顺利申报和建成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成功举办贵阳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花溪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往各乡镇的水泥道路实现硬化,西南环线、甲秀南路、国宾大道相继贯通,城区范围进一步拓展,新建商住房品味不断提高,地区发展的主框架得以建立和明确,天河潭、青岩古镇等景区景点进一步升级,西站、改貌等地大型物流中心深入发展,村镇银行、林中月大酒店、合力超市相继入驻,迁建规范了小吃城,花溪迎宾馆以及省金融机和省司法机关培训中心运转良好,农贸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改造稳步推进。
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课程名称 区域规划与开发开课时间 2013年春季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专业 区域经济学学号 2012210011 姓名 罗来疆学位类别 全日制硕士任课教师 朱华友交稿日期 2013年06月20日成绩评阅日期评阅教师签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区域规划成果的运用情况分析[摘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为了满足我国区域发展所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需要、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有效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为了突破行政区经济、优化国土开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层面或地方层面的区域规划。
尤其是2005年以来,区域规划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仅国家层面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规划就多达40余项。
对这些区域规划成果的运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检讨,也是对区域规划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 区域规划;成果;国际;国内;实施效果一、引言区域规划是针对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根据区域发展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状况和比较优势,针对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研究、设计、制订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
区域规划是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结合点,也是发达国家进行空间管治的重要手段。
区域规划在西方国家的历史比较久远,早在1898年E﹒霍华德就提出“田园城市”思想,标志着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
而在国内,区域规划作为一门工具被付诸于实践则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4—1947年在武汉开展的由朱皆平主持的“武汉区域规划”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区域规划实践,至今已有将近70年的历史。
在此之后,区域规划经历了一个低谷期。
直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0年代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整个国民经济管理朝着加强宏观调控、微观放开搞活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迫切需要区域发展规划以崭新的面目、丰富的内涵和较强的适应性去指导市场经济发展。
区域分析与规划毕业班论文
命题人签字:系主任签字:审核院长签字: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13—14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2010级《区域分析与规划》论文考试
任课教师:李春平
学生人数:34
课程类型:专业提高课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
基础知识包括航道、机场、铁路等硬指标;基础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等;基本方法包括SSM偏离份额分析法、SWOT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参与区域分析与规划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并初步具备参与区域分析与规划的能力。
论文题目:(任选其一)
1、聊城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评价研究。
2、我国区域规划发展态势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3、产业升级研究-以……区域为例。
4、围绕山东省“蓝”“黄”战略,结合区域分析与规划相关知识,就区域空间结构或者产业结构问题进行分析,题目自拟。
5、结合区域分析与规划相关知识,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长进行分析,题目自拟。
论文要求:
1、字数3000字以上。
2、格式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3、语言通顺,文字简练、层次清楚。
4、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5、论文要个人独立完成,不准雷同。
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3篇
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1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
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是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一些区域协调可以依赖法律实施,但大部分的情况是自愿的合作。
在这样的组织中,规划或公众参与完全是志愿的,决策者和规划师遵从这样一种方式工作,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公众的支持。
这种自愿的合作组织在协调区域不同城市的利益过程中会发挥一定作用,帮助城市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公众参与。
但某些情况下会有来自地方的反对和阻力,确实需要强制实施。
可持续城市是指城市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在规模(人口、用地、生产)、结构、等级和功能等方面能够持续变化和扩大,能够进行自我升级、改善并实现结构的持续性转变。
建设可持续城市是以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为基础,在资源最小耗用的前提下,通过均衡的分布农业工业、居住区、交通等城市活动,做出科学的城市总体设计,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变化。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创新。
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貌和人们观念迅速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西方学者的怀疑。
在发达国家,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被不断挖掘和利用。
尤其在1980年代以后的西欧,城市决策者本着利用艺术、传统和其它文化资源吸引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发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
区域规划论文
对西北地区乡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的探讨——以榆林市佳县为例□邵金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系08级2班[摘要]:以陕北榆林市佳县为例,对西北地区的乡镇发展潜力评价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一套乡镇发展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到发展潜力指数,据此对榆林市佳县各乡镇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等级划分,并把潜力评价结果应用于完善佳县城镇体系规划实践中,对加快佳县各乡镇的城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综合评价;中小乡镇;发展潜力;佳县[Abstract]: In JiaXian as an example, to the northwes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towns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and method tobeneficial exploration, build a medium and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potentia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factors,get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dex ,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 inJiaXian potential hierarchies, and the potential evaluation result applied toimprove JiaXian urban system planning practice, to accelerate the urbanizationdevelopment of township JiaXian are proposed.[Key Words] :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mall towns; Potential; JiaXian一.乡镇发展潜力评价的科学理念乡镇发展潜力是指乡镇在现状发展基础上能够支持未来城镇系统综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案例教学论文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案例教学论文1.适合高年级的综合性课程区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区域性、战略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与此相关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文化等方面,其中还有很多技术与工程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课程强调综合性和区域思维,基本都安排在高年级学习。
因为规划专业学生在低年级接触最多的是城市小范围的建筑和规划设计,所以,对于涉及研究大范围区域问题的课程一般安排在高年级开设。
能够让学生从小范围的城市设计逐步过渡到大范围的区域研究,逐步学会宏观、综合、系统的区域思维方法。
2.难以实行真实的区域规划实践规划实践是城乡规划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所有空间规划设计专业教学的特色之一。
因为区域规划研究的对象“区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要素繁多而且复杂,编制规划通常要一年甚至数年时间。
而“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只有几十个教学时数,学校的教学实践经费又极为有限,学生实地实习时间也有限,所以“区域分析与规划”的课程实习,多数都只能在校内“假题真做”,实行专题性或概念性的实践教学。
二、案例教学在“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中的应用从“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需要出发,教师能够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更应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实践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的选择要注意代表性和典型性。
国外的案例,如纽约大都市地区规划、大伦敦规划、巴黎城市地区规划、莫斯科城市地区规划等。
国内的案例可选择多种类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案例,如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区域规划;中西部的规划案例,如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成渝经济特区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
教师通过介绍案例,能够拓宽学生区域视野,加深学生对区域差异的理解。
通过典型、真实案例分析,学生能对地区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加深对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理解,并对现实问题产生兴趣。
(毕业论文)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化与发展研究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城市化水平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区域的资源、人口、资金的配置,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是一个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区域规划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区域规划的内容也在随着发生变化,那么中国的区域规划有着怎样的演变和发展呢?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化分析,尤其是在新时期区域规划的探索,阐明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对区域规划的演化给区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予以剖析,从而解析其发展并提出方案。
关键字:中国;区域规化;区域发展;演化0引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成果令世界瞩目,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其发展的历程也受人关注。
区域规划是对区域的资源、生产力进行合理的布局,其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缩影,因此,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化与发展多年来是许多学者热衷探讨的一个话题。
1区域规划的内涵1.1区域规划的定义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本文所述的有关中国区域规划是从宏观角度上在全国范围内讨论的有关区域之间发展的规划。
1.2区域规划的任务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
工作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区域规划的任务,简言之,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区域生产和生活体系。
具体说:就是在规划地区,从整体与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正确配置生产力和居民点,全面安排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中有关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使之布局合理、比例协调,发展速度快,为居民提供最优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区域分析论文
GIS在区域区域规划中的应用摘要:GIS 技术能为区域经济分析直接提供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决策支持,已广泛应用于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水平的经济分析、规划决策过程中。
因此,建立城市或地区宏观经济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直接途径之一,能大大提高地理空间信息在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领域的开发利用效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规划1. GIS在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作用GIS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为特征,其合理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有关各类信息的采集获取和分析技术水平。
1.2 GIS的特征GIS是由一些计算机程序和各种地学信息数据组织而成的现实空间信息模型,人们通过这些模型,可以从视觉、计量和逻辑上对现实空间从功能上进行模拟。
GIS 除了能对图形信息数据进行显示和处理外,还能完成数据的地学模型分析和具有空间定位意义的数据处理,并成为一种全新的区域空间研究决策支持系统,它能够高效率、高精度、定量地实现地学意义上的区域空间分析和过程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自动处理与分析系统,在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应用的全过程中,能够回答和解决5类问题:①位置,在某个地方有什么的问题;②条件,符合某些条件的实体在什么地方的问题;③趋势,某个地方发生的某个事件及其变化过程;④模式,某个地方存在的空间实体的分布模式的问题⑤模拟,某个地方如果具备某种条件会发生什么的问题。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域经济规划的特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域经济规划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有机耦合。
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要求尽快创新经济区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以满足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差别引起的经济发展差异需求,发挥各区域的综合比较优势和复合优势,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具有明显空间指向的区域发展政策,削弱行政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注重经济区内部经济联系的一体化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在当今社会,区域的发展和规划对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规划,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基础,它通过对区域内各种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的调查和研究,揭示区域的特征、问题和发展潜力。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首先要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进行了解。
例如,一个地区的地形是山地还是平原,气候是湿润还是干旱,这些自然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
经济因素也是区域分析的重要内容。
包括区域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劳动力资源等。
比如,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可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地区,则更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社会因素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等也会对区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环境因素在区域分析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状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区域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完成区域分析之后,就可以进行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根据区域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区域未来发展的目标、战略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确保区域的发展不会以牺牲未来为代价。
因地制宜原则强调根据区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合的发展策略。
综合性原则则要求在规划中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实现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班级: 12级地理科学姓名:吴茂成学号: 20121011092015 年 1月5日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4)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目的 (4)三、规划原则 (4)四、规划目标 (4)五、现状概况 (5)六、规划用地布局 (5)七、规划期限:2014——2024 (5)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 (6)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6)二、产业发展战略 (6)三、发展目标 (6)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 (6)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 (7)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7)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7)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8)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 (9)一、集镇发展目标 (9)二、集镇发展策略 (9)三、集镇发展职能 (9)四、集镇性质 (9)五、集镇规模 (9)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10)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 (10)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 (10)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0)四、居住用地规划 (10)五、住房发展规划 (10)六、工业用地规划 (10)七、仓储用地规划 (11)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2)第八章防灾规划 (13)一、防洪规划 (13)二、消防规划 (13)三、抗震规划 (13)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15)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
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
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
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区域规划与分析论文
乌苏市区域分析摘要: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辽阔富饶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巍然矗立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被誉为边塞新“西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县( 市) , 区位优势突出, 水土、矿产资源丰富。
近年来乌苏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本文首先,介绍乌苏的总体情况;其次,对该市进行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再者,总结区域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对策等;最后,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乌苏市资源优势问题产业1.基本情况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国道312线、欧亚第二大陆桥(铁路)横贯东西,奎—赛高等级公路从境内穿过,国道217线、奎北铁路贯通南北,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60公里。
乌苏市东西宽约148公里,南北长约199公里,介于北纬43 °29′-45°16′,东经83°15′-85°08′之间。
乌苏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7万余人,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国人开放城市之一、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
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石化、煤炭、电力、水泥、纺织、啤酒、淀粉、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2.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1自然条件分析(1)气候水文乌苏市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北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165.8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7天,年均积温3707.4℃。
境内气温由南向北形成明显垂直分带,具体分为:山地气候区、山麓气候区、平原气候区、荒漠气候区。
城镇区域规划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镇区域规划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城镇区域规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舒适,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镇区域规划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缺陷与不足,例如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等,不仅制约了城市和乡村的良性发展,而且损害了广大人民的核心利益。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城镇区域规划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探讨,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为以后的城镇区域规划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城镇区域规划;问题;对策一、城镇区域规划的问题分析我国的城镇区域规划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种种磨难与挫折,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是在城镇区域规划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所示:(一)城镇区域规划杂乱无章城镇区域规划对城乡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但是部分地区的城镇区域规划杂乱无章,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所示:首先,部分地区在城镇规划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城镇面积,侵占周围土地资源,对城镇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还有的地区在城镇规划过程中忽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经济发展结构,导致区域内产业结构十分不协调,而且对传统的经济发展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然后,部分地区在城镇规划过程中,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计划,使得城镇规划的内容与当地的人文、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背离。
例如有的房地产开发商,盲目建设了大量商品房,但是没有统计当地的人口数量,导致大量的商品房闲置现象,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损害了广大人民的核心利益。
(二)城镇区域规划管理体系不健全严格合理的约束和管理是推动城镇区域规划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我国当前在城镇区域规划方面的管理力度十分有限。
首先,城镇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国土资源局、城市规划局、住建局等多个单位,这些单位过分重视自身利益,没有从整体角度出发去管理城镇区域规划,导致城镇区域规划过程中经常出现冲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苏市区域分析摘要: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辽阔富饶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巍然矗立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被誉为边塞新“西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县( 市) , 区位优势突出, 水土、矿产资源丰富。
近年来乌苏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本文首先,介绍乌苏的总体情况;其次,对该市进行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再者,总结区域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对策等;最后,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乌苏市资源优势问题产业1.基本情况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国道312线、欧亚第二大陆桥(铁路)横贯东西,奎—赛高等级公路从境内穿过,国道217线、奎北铁路贯通南北,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60公里。
乌苏市东西宽约148公里,南北长约199公里,介于北纬43 °29′-45°16′,东经83°15′-85°08′之间。
乌苏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7万余人,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国人开放城市之一、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
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石化、煤炭、电力、水泥、纺织、啤酒、淀粉、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2.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1自然条件分析(1)气候水文乌苏市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北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165.8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7天,年均积温3707.4℃。
境内气温由南向北形成明显垂直分带,具体分为:山地气候区、山麓气候区、平原气候区、荒漠气候区。
乌苏市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奎屯河(工业园区紧邻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
年径流量共12.53亿立方米。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34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为16.87亿立方米。
(2)地形地貌整个地形受天山山脉影响,乌苏可分为南部高山区、南部中山区、南部低山丘陵区及冲积平原区四大地貌单元。
海拔1500-2200米左右的地带为南部低山区及山前倾斜洪积地带,地形以沟谷地和坡地为主,分布有山地草原草场和荒漠草场。
海拔50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及沙漠,冲积平原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河水灌溉便利,地下水位高,是乌苏市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部分有沙丘、沙漠,其生长的沙生植物作为冬季放牧草场被利用。
(3)土壤、土地资源乌苏市域内的土壤呈较明显的带状分布规律,农区土质较好,盐碱较轻,土壤中富含铁、铜、锰、硼等微量元素,但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磷。
土地资源总面积为2145.63万亩,土地的后备资源情况为:尚未利用的土地为668. 12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宜农地为65万亩,宜林地为12万亩,宜牧地为190万亩。
全市天然草地总面积1456万亩。
(4)矿产资源乌苏市辖区辽阔,跨重要的西天山成矿区,即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区域之一,以其显著的板缘活动带位置,显示出良好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条件,具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突出的资源开发优势。
已发现矿产种类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建材原料、地热等七类二十五种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矿种有煤、金、石灰岩、陶粒泥页岩和膨润土等。
2.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1)通讯:乌苏市具备国内光缆通讯、宽带网络等各种先进通讯设施,乌苏市政府网站已接入国际互联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已建成新疆第一家数字电视无线传输系统。
(2)金融:金融保险体系健全,信誉优良,实力雄厚。
金融产品功能齐全,业务范围广泛,可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安全、便捷、通畅的存贷、结算、理财、融资等服务。
(3)基础设施:乌苏市有水电、热电,总装机容量7.24万千瓦,并可使用新疆大电网电源,电力充足。
水资源可满足全市需求,全年总供水1168万立方米;污水厂日处理污水3万立方米;实现了天然气入户工程,市区集中供热128万平方米。
(4)交通:乌苏市交通便利,乌奎高速公路和奎赛高等级公路、国道312、217线、欧亚第二大陆桥、奎北铁路等交通主干线横贯境内,是连接北疆西北部塔额盆地和阿勒泰地区,北疆西部地区伊犁州、博尔塔拉州以及兵团农四师、农五师各团场与天山北坡经济带发达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从欧亚大陆桥通往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国的必经之地。
3.区域优势3.1交通发达,地缘优势明显。
市内有312、320、217三条国道在境内纵横交错,北疆铁路横贯东西,向东可达首府乌鲁木齐市直通内地,向西通过阿拉山口口岸可达哈萨克斯坦、欧洲。
境内过境铁路98公里,设有6个车站;即将开通的乌奎高速公路,距乌苏仅20余公里;规划中的奎屯至赛里木湖高等级公路,将穿过乌苏;境内乡村道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
过境公路和市、乡道路及县区公路共1633.6公里。
这都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
3.2自然资源丰富。
乌苏土地辽阔,耕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22种,现已开发利用的主要为煤炭、石灰岩等少数几种;煤田分布在四棵树河中游,已探明1.43亿吨,远景储量4亿吨。
此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
3.3区位优势突出,具备发展融合经济的良好条件。
市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所属的6个农牧团场,且石化基地克拉玛依市和独山子工业区及奎屯市,同乌苏市相互辐射、吸纳,优势互补。
3.4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
长途通讯传输实现数字化,方便快捷,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全部接通电话、传真,部分单位已实现计算机上网,大大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水电供应设施完善,自治区电网可通达各乡场镇,完全能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5具有大开发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
建国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我市各族人民的努力,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
农业连年丰产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工业初步形成了啤酒、煤炭、电力、棉纺、蕃茄酱、乳制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具有大开发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和综合经济实力。
4.目前乌苏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 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乌苏市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小, 城乡发展不协调, 多年来都是第一产业占据重要位置,工业化水平低。
4.2 城镇化率低。
一是城镇化率低, 特别是中心城区, 缺乏产业支撑, 没有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 同时, 也缺少具有辐射和带动力的大市场。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薄弱, 服务功能欠缺, 城镇化质量不高。
三是城镇面貌单一, 文化品位不高, 城镇特色缺乏。
四是非农产业拉力偏小, 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缺少一批带动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导致城镇的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不高,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明显不足。
4.3 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业结构单一, 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7. 4% , 畜牧业仅占19. 3%; 基础设施薄弱,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农业科技含量低, 高新节水26. 88 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24. 69%;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 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有限;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公共服务能力滞后。
4.4 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较低。
一是工业联动机制不够协调。
2010年, 全市乡及乡以上重工业完成值20. 27 亿元, 轻工业完成值5. 97 亿元, 这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相对较低; 联动机制不够协调, 工业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结合度偏低, 工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得不到发挥。
二是人才匮乏。
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3. 73%, 较全国平均人才密度5. 3% 低1. 57 个百分点, 与东部发达地区18% 的人才密度差距较大。
5.加快乌苏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5.1 立足资源优势,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围绕中电投资热电联产项目, 认真抓好以煤、电等高载能及石化项目的研究和引进,着力发展高载能及化工产业,尽快形成高载能、化工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围绕独山子、克拉玛依石油化工产业,中电投煤电基地及延展产业,北疆机械、交通运输业及中亚市场的需求,认真研究和引进机械加工项目,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围绕丰富的农业资源, 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尽快形成以棉花、玉米、番茄、粮食、蔬菜、油脂、饲料及肉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 培育知名品牌。
围绕区位优势, 着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产业, 努力把乌苏建成东联西出的物流中心和区域农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5.2 全方位经营城市, 形成城市( 镇) 建设管理新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新疆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严格按照乌苏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整合城市资源。
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经营权转让,加快资金积聚,促进县城建设滚动发展。
建立土地收购储备机构,通过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以涵养土地级差收益,营造土地卖方市场,并通过依法管理城市土地,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招标、投标、拍卖或挂牌出让, 使土地获得最大增值,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大力发展旅游业。
要按照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突出文化、塑造特色的思路, 以乌苏啤酒节为载体,突出城市休闲游、生态观光游和民俗风情游,认真研究200 公里的旅游半径和目标群体,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5.3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
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
要始终坚持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 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做大做强玉米、番茄、瓜果蔬菜特色产业。
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要创新金融担保机制,加大信贷资金的扶持, 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外来资本投资畜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强化科技支撑,依托奥良科技,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畜牧良种化进程。
5.4 统筹兼顾, 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要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农牧区为重点, 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加强乡( 场) 镇卫生院的改造和建设力度, 强化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