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数学建模模型】第05章 图与网络
数学中的图论与网络知识点
数学中的图论与网络知识点图论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图的结构、性质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而网络则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论在网络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将介绍数学中的图论基本概念和网络知识点,以及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图论基本概念1. 图的定义与表示图是由节点(顶点)和边组成的一种数学结构。
节点表示对象,边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可以用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等方式进行表示与存储。
2. 图的分类图可以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
有向图中的边有方向,无向图中的边没有方向。
根据边是否具有权重,图又可以分为带权图和无权图。
3. 图的性质图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例如连通性、度、路径等。
连通性表示图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存在一条路径,度表示节点的相邻节点个数,路径是连接节点的边的序列。
二、图论中的常见算法1. 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算法用于求解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其中最著名的算法是Dijkstra算法和Floyd-Warshall算法。
Dijkstra算法适用于边权重为非负的图,而Floyd-Warshall算法适用于任意带权图。
2. 深度优先搜索与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是图的遍历算法。
DFS以深度优先的方式探索图中的节点,BFS以广度优先的方式探索。
这两种算法在解决连通性、拓扑排序等问题中有广泛应用。
3. 最小生成树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用于在带权图中找到权重和最小的生成树。
其中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是两种常用的最小生成树算法。
三、网络中的图论应用1. 社交网络与关系分析社交网络是图的一种应用,其中节点表示人,边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基于图论的算法可以分析社交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关键人物等信息。
2. 网络流与最大流问题网络流是指在图中模拟流动的过程,最大流问题是求解从源节点到汇节点的最大流量。
网络流算法可以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如分配问题、进程调度等。
3. 路由算法与网络优化路由算法是网络中常用的算法之一,用于确定数据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路径。
数学建模方法之图与网络模型
最小生成树问题就是指在一个赋权的连通的无向图G中找出一个生成 树,并使得这个生成树的所有边的权数之和为最小。
(a)
图11-12
(b)
(c)
11
§3 最小生成树问题
一、求解最小生成树的破圈算法 算法的步骤: 1、在给定的赋权的连通图上任找一个圈。 2、在所找的圈中去掉一个权数最大的边(如果有两条或两条
1.给出点V1以标号(0,s) 2.找出已标号的点的集合I,没标号的点的集合J以及弧的集合
{(vi , v j ) | vi I , v j J}
3. 如果上述弧的集合是空集,则计算结束。如果vt已标号(lt,kt),则 vs 到vt的距离为lt,而从 vs到vt的最短路径,则可以从kt 反向追踪到起点 vs 而得到。如果vt 未标号,则可以断言不存在从 vs到vt的有向路。如果 上述的弧的集合不是空集,则转下一步。
e2
(v(v3) 李(v4)
周(v5)
图11-2
e5 吴(v6) 陈(v7)
3
如果我们把上面例子中的“相互认识”关系改为“认识”
的关系,那么只用两点之间的联线就很难刻画他们之间的关
系了,这是我们引入一个带箭头的联线,称为弧。图11-3就
是一个反映这七人“认识”关系的图。相互认识用两条反向
的弧表示。
a1 a2
(v2)钱
a7
a8
(赵v1)
a14 a15 a3
(v4) 李
a4
a9
(v3)孙
a5
a6
a12
a11
(v5) 周
a10
(v6)吴 a13
第五章图与网络分析PPT课件
顶点数p
边数q
自
回 路
环
重
合
端点
简单图
G=(V,E)
边e=[u,v] 多重边
平行边
含
点的次
0 1 奇数 偶 数
孤悬 奇 偶 立挂 点 点 点点
悬挂边
第22页/共49页
点边关系 各种链的概念
多重图 空图
真部子 子分图 图图
点边关系
各种链的概念
序列 点边交替序列 各种链的概念链、开链、闭链(即回路)简 初单 等回 回路 路
第14页/共49页
真子 图
14
树图与最小部分树
• 一般研究无向图 • 树图:倒置的树,根(root)在上,树叶(leaf)在下 • 多级辐射制的电信网络、管理的指标体系、家谱、分类学、组织结构、路网
布局等都是典型的树图
C1 根
C2 C3 C4
第15页/共49页
叶
15
树的定义及其性质
• 任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路径的图(无圈的连通图)称为树(tree),记为T • 树图G=(V,E)的点数记为 p,边数记为q,则q=p- 1。
• 链,圈,路径(简称路),回路都是原图的子图
12
第12页/共49页
V2
V4
V2
V4
V1
V1 V6
V6
V3
V5
(a)
V2
V4
V1
V3
V5
(b)
V2
V4
பைடு நூலகம்
V6
V3
V5
V3
V5
(c)
(d)
b,c,d均为a的子图,b为a的部分图,c,d 为a的真子图 13 第13页/共49页
专题五 图与网络分析
5
数据、模型与决策
矩阵计算方法
v1 v2
T v1 0
v3 v4
v5 v6
T
T T T
5 0 2 1 7 v2 v3 2 0 3 4 v4 6 1 0 5 v5 7 3 5 0 4 v6 4 4 0 6
D e12
e10
F
e3
C
e7
e8
e13
E
由有限个代表事物的点和表示事物间联系线构成,这些 点称为顶点。 为了反映7家企业的业务来往联系,用7个点表示7家企业, 若某两家企业之间存在业务来往,则两点间联线。 数学表达:顶点用V={v1,v2,…,vn}表示;顶点间的连线 称为边,用E={e1,e2, …}表示,则图的表示方法为: 3 G={V,E}
(2)破圈法:任取一圈,从圈中去掉 一条权最大的边(相同权的边,任去一 条),在余下图中,重复此步骤,直到 得到一个不含圈的图,即得最小树。
20
数据、模型与决策
分别用破圈法和避圈法 求图中的最小生成树
9 9 3 7 1 2
6
3
3
2
6
7
1 3
3
4
3
4 4 4
21
数据、模型与决策
(3) 矩阵求解算法
v1
v1
v4
e6 e5 e4
e1
T
S
v2
e2
v3 e3 v4
v2
v3
v5
8 ★任意举出一条链,初等链,路,圈和回路。
数据、模型与决策
五、连通图和简单图
连通图:在图中,任意两点之间都有一条链相连, 叫做连通图。否则是非连通图。非连通图可以由 几个连通图构成。 环:某边的两个顶点相同; 多重边:两个顶点之间多于一条边。 简单图:没有环和多重边的图是简单图。
第五章图论与网络模型-推荐下载
有如下性质:① Σ v ∈ Vd(v)= 2 |E| ;② 图中次数为奇数的顶点必为偶数个;③ Σ v ∈ Vd + (v )= Σ v ∈ Vd - (v) .每个 顶点的度为n - 1 的n 阶无向图称为n 阶无向完 全图,记为K n .每个顶点的出度和入度均为n - 1 的n 阶有向图称为n 阶有向完全图,也记为K n .若G 的顶点集V 可分成两个不相交的非空子集V 1 ,V 2 ,使G 的每条边的端点,一个属于V 1 ,另一个属于V 2 ,则称G 为二分图或偶图,记为 G = (V 1 ,V 2 ,E) .若简单二分图G = (V 1 ,V 2 ,E)中V 1 的每个顶点与V 2 的 所有顶点相邻,则称G为完全二分图,记为K n ,m ,其中n = |V 1 | ,m = |V 2 | .图论 中的图与位置、大小、形状、面积、体积等几何要 素无关,是一种更抽象的图.图的最本质的内容实 际上就是一个二元关系,即点与边的关联关系.因 此具有二元关系的系统或结构便可用图作为数学模 型,且图具有直观性和艺术性,应用相当广泛. 设G = (V ,E) ,G′ = (V′ ,E′) ,若 V′ 彻V ,E 彻E′ ,则称G′为G的子图.特别地, 若V′ = V ,则称G′为G 的生成子图;若V′ 彻V ,E′含G 在V′之间的所有边,则称G′为由V′导 出的子图,记为G[V′] ,· 170 · 数学建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
常见数学建模模型一、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是一种常见的数学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管理等领域。
线性规划模型的目标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求解一个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其中,约束条件通常是线性等式或不等式,而目标函数是一个线性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线性规划模型可以用于生产计划、资源分配、运输问题等。
例如,一个工厂的生产计划中需要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约束条件。
二、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一种扩展形式,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仍然是线性的,但变量需要取整数值。
整数规划模型常用于离散决策问题,如项目选择、设备配置等。
例如,一个公司需要决定购买哪些设备以满足生产需求,设备的数量必须是整数,且需要考虑成本和产能的约束。
三、动态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是一种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
该模型通常包含一个阶段决策序列和一个状态转移方程,通过递推求解最优解。
动态规划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资源分配、路径规划、项目管理等领域。
例如,一个工程项目需要确定每个阶段的最佳决策,以最小化总成本或最大化总效益。
在每个阶段,决策的结果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状态和决策空间,因此需要使用动态规划模型进行求解。
四、图论模型图论是研究图和网络的数学理论。
图论模型常用于解决网络优化、路径规划、最短路径等问题。
例如,一个物流公司需要确定最佳的送货路径,以最小化运输成本或最短时间。
可以将各个地点看作图中的节点,道路或路径看作边,利用图论模型求解最优路径。
五、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模型通常用于预测和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例如,一个销售公司需要预测未来销售额与广告投入、市场份额等因素的关系。
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建立销售额与这些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并进行预测和决策。
六、排队论模型排队论是研究排队系统的数学理论。
排队论模型常用于优化服务质量、降低排队成本等问题。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ppt课件
1
0
当G为无向图时,邻接矩阵为对称矩阵
最短轨道问题
给出了一个连接若干个城镇的铁路网络,在这个 网络的两个指定城镇间,找一条最短铁路线。
以各城镇为图G 的顶点,两城镇间的直通铁路为 图G 相应两顶点间的边,得图G 。对G 的每一边e, 赋以一个实数w(e)—直通铁路的长度,称为e的权, 得到赋权图G 。G 的子图的权是指子图的各边的 权和。
三.次(度)的性质
性质1:在图G=(V,E)中,所有点的次之和是边数m的两倍。 证明:由于每条边均与两个顶点关联,因此在计算顶点的次时
每条边都计算了两遍,所以顶点次数的总和等于边数的二倍。
性质2:在任何图G=(V,E)中,奇点的个数为偶数
证明:设V1,V2分别是图G中奇点和偶点的集合,则V1∪V2=V,
称矩阵A为图G的邻接矩阵。
例、写出下图的邻接矩阵
v2 •
v• 4
v1•
•v6
v3 •
• v5
v1 v2 v3 v4 v5 v6
v1 v2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A vvv 543 00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1 1
v6
0
0
0
0
问题就是求赋权图G 中指定的两个顶点u0 ,v0间的 具最小权的轨。这条轨叫做u0 ,v0间的最短路,它 的权叫做u0 ,v0间的距离,亦记作d(u0 ,v0)
最短轨道问题求法 ---Dijkstra算法
基本思想 是按距 u 0从近到远为顺序,依次求得u 0到G 的各顶点的最短路和距离,直至v 0 (或直 至G 的所有顶点),算法结束。为避免重 复并保留每一步的计算信息,采用了标号 算法。
《数学建模》课程教案
《数学建模》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数学建模》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图与网络模型的建立、整数规划模型的建立以及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性规划、图与网络、整数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线性规划、图与网络、整数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2.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工厂生产安排的问题为例,引入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 知识点讲解:(1)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讲解目标函数的设定、约束条件的确定以及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形式。
(2)图与网络模型的建立:讲解图的概念、图的表示方法以及网络模型的建立。
(3)整数规划模型的建立:讲解整数规划的概念和建立方法。
(4)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讲解非线性规划的概念和建立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模型建立和求解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标准形式2. 图与网络模型:图的概念图的表示方法网络模型的建立3. 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划的概念整数规划的建立方法4. 非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的概念非线性规划的建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给定的条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
(2)根据给定的条件,建立图与网络模型,并求解。
(3)根据给定的条件,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并求解。
(4)根据给定的条件,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
2. 答案:(1)线性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为:Z = 2x + 3y,约束条件为:x + y ≤ 6,2x + y ≤ 8,x ≥ 0,y ≥ 0。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ppt课件
三.次(度)的性质
性质1:在图G=(V,E)中,所有点的次之和是边数m的两倍。 证明:由于每条边均与两个顶点关联,因此在计算顶点的次时
每条边都计算了两遍,所以顶点次数的总和等于边数的二倍。
性质2:在任何图G=(V,E)中,奇点的个数为偶数
证明:设V1,V2分别是图G中奇点和偶点的集合,则V1∪V2=V,
e1 e8
e4
v2
e9 e2 v3
{v6, e7 , v1, e8, v4}
不是链
{v5,e4,v4,e9,v2,e2,v3,e3,v4,e8,v1} 简单链
e3
v4
{v6,e5,v5,e7,v1 }
初等链
v1
e6
v6
e7
e1 e8
e5 v5 e4
v2
e9 e2 v3 e3
问题就是求赋权图G 中指定的两个顶点u0 ,v0间的 具最小权的轨。这条轨叫做u0 ,v0间的最短路,它 的权叫做u0 ,v0间的距离,亦记作d(u0 ,v0)
最短轨道问题求法 ---Dijkstra算法
基本思想 是按距 u 0从近到远为顺序,依次求得u 0到G 的各顶点的最短路和距离,直至v 0 (或直 至G 的所有顶点),算法结束。为避免重 复并保留每一步的计算信息,采用了标号 算法。
v• 5
7 v1• 4
56 • v4
2
94
8
v2 • 3 v• 3
0 9 2 4 7 9 0 3 4 0 A 2 3 0 8 5 4 4 8 0 6 7 0 5 6 0
定义:对于图G=(V,E),|V|=n,构造一个矩阵A=(aij)n×n,其中:
aij 10 ( vi , vj其) 它E
数学建模图与网络模型
1 −1 A= 0 0
问题1:七桥问题
在哥尼斯堡有七座桥将普莱格尔河中的两个岛及岛与 河岸联结起来问题是要从这四块陆地中的任何一块开 始通过每一座桥正好一次,再回到起点。欧拉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他将每一 块陆地用一个点来代替,将每一座桥用连接相应两点 的一条线来代替,从而得到一个有四个“点”,七条 “线”的“图”。问题成为从任一点出发一笔画出七 条线再回到起点。
问题2(哈密顿环球旅行问题): 问题2(哈密顿环球旅行问题): 2(哈密顿环球旅行问题 十二面体的20个顶点代表世界上20个城市, 20个顶点代表世界上20个城市 十二面体的20个顶点代表世界上20个城市, 能否从某个城市出发在十二面体上依次经过每个 城市恰好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 城市恰好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
如果E的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 则称G为 如果 的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 则称 为无向 的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 如图1) 如果E的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 1); 的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 图(如图1) 如果 的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 则称 G为有向图(如图2) 否则 称G为混合图 2); 为有向图(如图2) 否则, 为混合图. 图 1 并且常记 V = {v1, v2, … , vn}, |V | = n ; E = {e1, e2, … , em}(ek=vivj ) , |E | = m. 称点v 为边v 端点. 在有向图中, 称点v 称点 i , vj为边 ivj的端点 在有向图中 称点 i , vj分 别为边v 始点和终点. 别为边 ivj的始点和终点 图 2
d(v1)= d(v3)= d(v4)=4, d(v2)=2.
我们今后只讨论有限简单图: 我们今后只讨论有限简单图: 有限简单图
顶点个数是有限的; (1) 顶点个数是有限的 (2) 任意一条边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点与它 相互关联; 相互关联 若是无向图, (3) 若是无向图, 则任意两个顶点最多只有 一条边与之相联结; 一条边与之相联结 若是有向图, (4) 若是有向图, 则任意两个顶点最多只有 两条边与之相联结. 两条边与之相联结. 当两个顶点有两条边与之相 联结时,这两条边的方向相反. 联结时,这两条边的方向相反. 如果某个有限图不满足(2)(3)(4),可在某条 如果某个有限图不满足(2)(3)(4),可在某条 (2)(3)(4), 边上增设顶点使之满足. 边上增设顶点使之满足.
(数学建模教材)5第五章图与网络
第五章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1 概论图论起源于18 世纪。
第一篇图论论文是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36 年发表的“哥尼斯堡的七座桥”。
1847 年,克希霍夫为了给出电网络方程而引进了“树”的概念。
1857 年,凯莱在计数烷C n H 2n 2 的同分异构物时,也发现了“树”。
哈密尔顿于1859 年提出“周游世界”游戏,用图论的术语,就是如何找出一个连通图中的生成圈、近几十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飞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图论研究和应用,图论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物理、化学、通讯科学、建筑学、运筹学,生物遗传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
图论中所谓的“图”是指某类具体事物和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果我们用点表示这些具体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段(直的或曲的)表示两个事物的特定的联系,就得到了描述这个“图”的几何形象。
图论为任何一个包含了一种二元关系的离散系统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借助于图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可以对该模型求解。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哥尼斯堡有七座桥将普莱格尔河中的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联结起来,问题是要从这四块陆地中的任何一块开始通过每一座桥正好一次,再回到起点。
图1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当然可以通过试验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该城居民的任何尝试均未成功。
欧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他将每一块陆地用一个点来代替,将每一座桥用连接相应两点的一条线来代替,从而得到一个有四个“点”,七条“线”的“图”。
问题成为从任一点出发一笔画出七条线再回到起点。
欧拉考察了一般一笔画的结构特点,给出了一笔画的一个判定法则:这个图是连通的,且每个点都与偶数线相关联,将这个判定法则应用于七桥问题,得到了“不可能走通”的结果,不但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开创了图论研究的先河。
图与网络是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中的一个经典和重要的分支,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经济管理、工业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等诸多领域。
浙江大学 数学建模第五章 图与网络(二)
即首先给出一个初始流,这样的流是存在的,例如零流。
如果存在关于它的可增广轨,那么调整该轨上每条弧上的流量,就可以得到新的流。
对于新的流,如果仍存在可增广轨,则用同样的方法使流的值增大,继续这个过程,直到网络中不存在关于新得到流的可增广轨为止,则该流就是所求的最大流。
这种方法分为以下两个过程:A.标号过程:通过标号过程寻找一条可增广轨。
B.增流过程:沿着可增广轨增加网络的流量。
这两个过程的步骤分述如下。
(A )标号过程:(i )给发点标号为。
),(∞+s (ii )若顶点已经标号,则对的所有未标号的邻接顶点按以下规则标号: x x y ① 若,且时,令,A y x ∈),(xy xy u f <},min{x xy xy y f u δδ-=则给顶点标号为,若,则不给顶点标号。
y ),(y x δ+xy xy u f =y ② ,且,令,则给标号为,若A x y ∈),(0>yx f },min{x yx y f δδ=y ),(y x δ-,则不给标号。
0=yx f y (iii )不断地重复步骤(ii )直到收点被标号,或不再有顶点可以标号为止。
当t 被标号时,表明存在一条从到的可增广轨,则转向增流过程(B )。
如若点不能t s t t 被标号,且不存在其它可以标号的顶点时,表明不存在从到的可增广轨,算法结s t 束,此时所获得的流就是最大流。
(B )增流过程(i )令。
t u =(ii )若的标号为),则;若的标号为,则u t v δ,(+t vu vu f f δ+=u ),(t v δ-。
t uv uv f f δ-=(iii )若,把全部标号去掉,并回到标号过程(A )。
否则,令,并回s u =v u =到增流过程(ii )。
求网络中的最大流的算法的程序设计具体步骤如下:),,,,(U A V t s N =x 对每个节点,其标号包括两部分信息jf(j))max ),(pred (j 该节点在可能的增广路中的前一个节点,以及沿该可能的增广路到该节点为)(pred j 止可以增广的最大流量。
图与网络模型
关键路径(最长路径)算法 定理 若有向图G中不存在有向回路,则可以 将G 的结点重新编号为u1, u2, …, un,使得对任意 的边ui uj∈E(G),都有i< j . 各工序最早启动时间算法步骤: ① 根据定理对结点重新编号为u1, u2, …, un . ② 赋初值 (u1)= 0. ③ 依次更新 (uj ),j = 2, 3, … , n . (uj )= max{(ui )+ (ui ,uj )|uiuj∈E(G)}. ④ 结束. 其中(uj )表示工序 uj 最早启动时间,而(un)即 (vn)是整个工程完工所需的最短时间.
五、匹配问题
• 定义1 设X,Y 都是非空有限集,且X∩Y = , E {xy|x∈X,y∈Y}, 称G =(X, Y, E)为二部 图. • 如果X中的每个点都与Y中的每个点邻接,则 称G =(X, Y, E)为完备二部图. • 若F:E→R +,则称G =(X, Y, E, F )为二部赋 权图. 二部赋权图的权矩阵一般记作A=(aij )|X|×|Y | , 其中aij = F (xi yj ).
一、图的基本概念
定义2: 若将图G的每一条边e都对应一个实数F (e), 则称F (e)为该边的权, 并称图G为赋权图(网 络), 记为G = (V, E , F ).
定义3 :设G = (V, E)是一个图, v0, v1, …, vk∈V, 且1≤i≤k, vi-1vi∈E, 则称v0 v1 … vk是G的一条通 路. 如果通路中没有相同的边, 则称此通路为道路. 始点和终点相同的道路称为圈或回路. 如果通路中 既没有相同的边, 又没有相同的顶点, 则称此通路 为路径, 简称路. 定义4 :任意两点均有通路的图称为连通图. 定义5 :连通而无圈的图称为树, 常用T表示树.
数学建模中的图与网络分析
生物信息学中的网络分析
生物信息学中的网络分析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网络
利用图与网络理论,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基因调控、蛋白质互作等生物信息进行 建模和分析。
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 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
基因调控网络
蛋白质互作网络
研究基因转录调控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蛋 白质的功能和结构。
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动态图
总结词
动态图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图结构,可以表示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细描述
动态图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图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在动态图中,节点和边的出现、消失以及变 化都可以被建模。这种模型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未来趋势和动态系统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加权图与网络
总结词
加权图与网络中,边具有权重,可以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度或关系。
性质
图具有方向性(有向图和无向图)和 权重(加权图和无权图)等性质。
图的分类
有向图
边具有方向,表示对象之间的单向关 系。
无向图
边没有方向,表示对象之间的双向关 系。
加权图
边具有权重,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强 度。
无权图
边没有权重,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存 在与否。
图的表示方法
邻接矩阵
用矩阵表示图中顶点之间的关系,矩阵元素 表示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规则图
根据预设规则生成节点和边,如网格、环状、星 状等。
社区结构图
根据节点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生成图,形成具有 社区结构的网络。
网络的形成
无向网络
节点间连接无方向,表示相互关系。
图与网络模型的基本概念共41页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图与网络模型的基本概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Fra bibliotek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第五章 图与网络PPT课件
解 将所有顶点都放入集合 S{v1,v2,v3,v4,v5,v6,v7}
集合 S 暂时为空集
第一步:
在 v 1 处标号0,记 S {v1} ,此时
S{v2,v3,v4,v5,v6,v7}
第二步:
d ( v 1 ,v 2 ) d ( v 1 ) ( v 1 ,v 2 ) 0 1 1 d ( v 1 ,v 3 ) d ( v 1 ) ( v 1 ,v 3 ) 0 4 4
或用边的两个顶点记为( v i , v j ) 圈:某一条边的两个顶点相同,则称 v 1
e1
这条边为圈(或环)
e5 e3
v
平行边(或多重边):若两点之间有多条边,
3
则称这些边为平行边(或多重边)
e4 v2 e2
8
引例【生产流程】
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天然气管道从 甲
城市经乙城或丙城都可到达丁城市,而且 乙城和丙城之间也有管道相通,如下图所 示,试将城市间的管道连接用图表示
在v 6 处标号4,记d(v6) 4,此时 S{v1,v2,v3,v6}
S {v4,v5,v7}
29
第五步:
d ( v 2 ,v 4 ) d ( v 2 ) ( v 2 ,v 4 ) 1 4 5 d ( v 2 ,v 5 ) d ( v 2 ) ( v 2 ,v 5 ) 1 7 8 d ( v 6 ,v 5 ) d ( v 6 ) ( v 6 ,v 5 ) 4 3 7 d ( v 6 ,v 7 ) d ( v 6 ) ( v 6 ,v 7 ) 4 6 1 0 m i n { d ( v 2 , v 4 ) , d ( v 2 , v 5 ) , d ( v 6 , v 5 ) , d ( v 6 , v 7 ) }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6 运输问题(transportation problem)
某种原材料有M 个产地,现在需要将原材料从产地运往N 个使用这些原材料的工 厂。假定M 个产地的产量和N 家工厂的需要量已知,单位产品从任一产地到任一工厂
图论中所谓的“图”是指某类具体事物和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我们用点表示 这些具体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段(直的或曲的)表示两个事物的特定的联系,就得到 了描述这个“图”的几何形象。图论为任何一个包含了一种二元关系的离散系统提供了 一个数学模型,借助于图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可以对该模型求解。哥尼斯堡七桥问 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哥尼斯堡有七座桥将普莱格尔河中的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联结 起来,问题是要从这四块陆地中的任何一块开始通过每一座桥正好一次,再回到起点。
-68-
中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经高速公路直接或间接到达另一个城市。假定已经知道了任意两 个城市之间修建高速公路的成本,那么应如何决定在哪些城市间修建高速公路,使得总
成本最小? 例 3 指派问题(assignment problem)
一家公司经理准备安排N 名员工去完成N 项任务,每人一项。由于各员工的特点
图与网络是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中的一个经典和重要的分支,所研究的 问题涉及经济管理、工业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等 诸多领域。下面将要讨论的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流问题和匹配问题等都 是图与网络的基本问题。
我们首先通过一些例子来了解网络优化问题。 例 1 最短路问题(SPP-shortest path problem) 一名货柜车司机奉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车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从甲地到乙地的 公路网纵横交错,因此有多种行车路线,这名司机应选择哪条线路呢?假设货柜车的运 行速度是恒定的,那么这一问题相当于需要找到一条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路。 例 2 公路连接问题 某一地区有若干个主要城市,现准备修建高速公路把这些城市连接起来,使得从其
图 1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当然可以通过试验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该城居民的任何尝试均未成功。欧拉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他将每一块陆地用一个点来代替,将每一座 桥用连接相应两点的一条线来代替,从而得到一个有四个“点”,七条“线”的“图”。 问题成为从任一点出发一笔画出七条线再回到起点。欧拉考察了一般一笔画的结构特 点,给出了一笔画的一个判定法则:这个图是连通的,且每个点都与偶数线相关联,将 这个判定法则应用于七桥问题,得到了“不可能走通”的结果,不但彻底解决了这个问 题,而且开创了图论研究的先河。
的 每 一 个 元 素vi(i = 1,2,L, n) 称 为 该 图 的 一 个 顶 点 ( vertex) 或 节 点 ( node);
E(G)
=
{e 1
,
e 2
,L,
e m
}
称为图G
的边集(edge set),E(G) 中的每一个元素e (即V (G) k
中某两个元素v i, v j 的无序对) 记为e k= (v ,i v j) 或 e k= v vi j= v vj i (k = 1,2,L, m) ,
不同,不同的员工去完成同一项任务时所获得的回报是不同的。如何分配工作方案可以 使总回报最大?
例 4 中国邮递员问题(CPP-chinese postman problem) 一名邮递员负责投递某个街区的邮件。如何为他(她)设计一条最短的投递路线(从 邮局出发,经过投递区内每条街道至少一次,最后返回邮局)?由于这一问题是我国管 梅谷教授1960 年首先提出的,所以国际上称之为中国邮递员问题。 例 5 旅行商问题(TSP-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一名推销员准备前往若干城市推销产品。如何为他(她)设计一条最短的旅行路线
被称为该图的一条从v i到 v j的边(edge)。
当边e k = v iv j 时,称v i, v j为边e k的端点,并称v 与j v 相i 邻(adjacent);边e 称k
第五章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1 概论 图论起源于 18 世纪。第一篇图论论文是瑞士数学家欧拉于 1736 年发表的“哥尼
斯堡的进了“树”的概念。1857
年,凯莱在计数烷C nH 2n+2的同分异构物时,也发现了“树”。哈密尔顿于 1859 年提
出“周游世界”游戏,用图论的术语,就是如何找出一个连通图中的生成圈、近几十年 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飞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图论研究和应用,图论的理论和 方法已经渗透到物理、化学、通讯科学、建筑学、运筹学,生物遗传学、心理学、经济 学、社会学等学科中。
下面首先简要介绍图与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
§2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
2.1 无向图
一个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G 是由一个非空有限集合V (G) 和V (G) 中某些元素
的 无 序 对 集 合 E(G) 构 成 的 二 元 组 , 记 为 G = (V (G),E(G)) 。 其 中
V (G) = {v1,v2 ,L,vn} 称为图G 的顶点集(vertex set)或节点集(node set), V (G) 中
的运费已知,那么如何安排运输方案可以使总运输成本最低?
上述问题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从若干可能的安排或方案中寻求 某种意义下的最优安排或方案,数学上把这种问题称为最优化或优化(optimization) 问题;二是它们都易于用图形的形式直观地描述和表达,数学上把这种与图相关的结构 称为网络(network)。与图和网络相关的最优化问题就是网络最优化或称网络优化 (netwok optimization)问题。所以上面例子中介绍的问题都是网络优化问题。由于多 数网络优化问题是以网络上的流(flow)为研究的对象,因此网络优化又常常被称为网 络流(network flows)或网络流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