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课稿范文-《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说教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末年,秦统一天下前夕,秦王以强凌弱,用名为“易”之、实为夺之的伎俩欲占安陵。
本文写唐雎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坚持正义,勇抗强秦,终于使秦王威风扫地,胜利完成了使命。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基于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着重体味人物的对话描写,特别是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并探究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另外对本文运用的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和夸张、排比等辞格也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多方品味。
教学本文,应一“读”到底,朗读、译渎、演渎、赏读、延续、说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互动探究、激情表达。
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3.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4.赏析品味课文的语言描写,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5、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味人物对话描写,特别是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
2.学习对比、衬托手法,品味多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突破方法:利用矛盾冲突事件中双方贯穿始终的针锋相对和较量作为解读文章的主线,结合人物的碰撞摩擦点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线上找点,使分析能够有理有据。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突破方法:文章词句理解的难点也在于对人物对话意思及语气的把握,可以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回味人物对话,做到读懂意思,读出语气,想到神态动作,领会言外之意,洞察人物心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10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10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讲述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完成使命的故事。
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通过对话展现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外交家风度。
本文语言凝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难理解,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古代外交场合的了解较少,对文中的一些外交术语和礼仪可能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唐雎的外交智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雎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分析唐雎的外交智慧,理解文中一些外交术语和礼仪。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分角色朗读、情景模拟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外交智慧,理解文中一些外交术语和礼仪。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
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文章又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常识,能够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背后的潜台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决。
然后以朗读表演、语言品味等形式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句内涵。
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背后的潜台词。
四、教学设计1、导入:以“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出本课内容2、朗读课文两遍。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等。
②、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重点语句,难点句子,全班共同解决。
③、对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进行解释,明确其意义和用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唐雎在秦国担任使者期间,成功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使命,为齐国避免了战争的灾难。
文章通过唐雎的智勇双全,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大国使者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唐雎的形象以及理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本文中的一些词汇和句式比较古老,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翻译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和品质。
2.能够理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认识到使者的重要性。
3.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唐雎的形象和品质的分析。
2.难点:使者的职责和使命的理解,古代词汇和句式的翻译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对唐雎的形象和品质进行分析。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唐雎的形象和品质的理解,对使者的职责和使命的思考。
3.情景模拟法:学生扮演使者,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者的职责和使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和补充。
3.分析唐雎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唐雎的形象和品质,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4.理解使者职责:教师讲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文章的标题《唐雎不辱使命》和唐雎的形象和品质。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是讲述唐雎如何完成秦始皇交给他的使命,通过唐雎的智勇双全,展现出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人物描写和情节分析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文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唐雎的形象。
2.难点: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形象,探讨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4.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类似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唐雎的形象和价值。
6.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唐雎不辱使命•唐雎的形象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讲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讲稿㈠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㈡学生分析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观察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初步能力。
㈢设计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遵守语文学习的规律,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思、践、悟、赏,一切从学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真知,终生受益。
㈣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3.学习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4.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㈤教学流程1.课堂导入,出示目标。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秦王的故事,初步了解秦王的形象)(多媒体出示目标)2.自学指导⑴:通读全文,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完成学案第一大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问题。
老师只作巡视、督查、表扬、激励,不随便插话。
)完成后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明确答案。
3.自学指导⑵:请同学们迅速、认真地阅读全文,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说出自己的见解。
●你认为唐雎和秦王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文字加以分析。
●本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言,使他们谈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由同学们自己得出两道题的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行4.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表情的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注意把握人物的语气。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0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文章通过唐雎坚定的立场、机智的应对,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唐雎的人格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章的大意和主旨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言文,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唐雎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重点字词的掌握。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理解唐雎的智慧和勇气,感受他的爱国情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王和唐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理解唐雎的智慧和勇气。
4.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5.情景教学:模拟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唐雎的爱国情操。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智慧斗争,最终成功完成使命的故事。
通过唐雎的智勇双全,表现了古代外交家的风范和民族气节。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文的一些生僻词汇、特殊句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了解古代外交礼仪和文化背景;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雎的智勇双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特殊句式的理解;2.把握唐雎的智勇精神和民族气节;3.领悟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唐雎的智慧和勇气;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分析问题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唐雎与其他人物的差异,突出唐雎的杰出品质;5.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雎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情感;3.讲解分析:重点讲解生僻字词、特殊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4.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智勇精神和民族气节;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课文的感悟;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2)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说课流程:二、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重点,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本文节选于《战国策》的《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它与本单元的其它文章相比,以人物的对话见长,因此,教材把本文当作一篇经典阅读篇目是很有道理的。
《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小国使臣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故事,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教学重点:①积累语言素材。
②掌握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③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解和再创造的能力。
三、说教法本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点拨法、启发式教学。
1、朗读法:本文的篇幅较短,故事情节精彩,扣人心弦,语言也很通俗,学生自然会对故事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些有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文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并体会本文的特色(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
2、启发式、点拨法: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对话,结合谈话法交流并归纳所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优生提高,帮差生转化。
3、多媒体电教手段教学: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说学法1、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而从九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他们有了一定量的文言积累和储备,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虽然我们的学生学习程度差点,但老师还是尽量引导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宜在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角色朗读和小组合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人教版
4. 学生反馈:在课后,我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加深了对古代外交智慧和爱国情怀的理解。他们还提到了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收获,认为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 爱国:唐雎坚守国家利益,不为个人安危所动摇的爱国精神。
③ 重点句子
- "安陵,吾所守也,虽千里之地,吾不能以易之。":体现了唐雎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决捍卫。
-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不足以辱大国,请勿许。":展示了唐雎在外交谈判中的智慧与策略。
- "唐雎变色而起,趋避席,曰:‘安陵,吾君之国也,吾死而守之。’":表现了唐雎面对压力时的勇敢和坚定。
九.内容逻省略句、倒装句等在文中的运用。
- 唐雎的人物形象:忠诚、智慧、勇敢、不畏强权的外交家形象。
- 战国时期的外交背景:了解战国七雄争霸的局势,以及外交斗争的特点。
② 关键词
- 不辱使命:课文的主题,体现了唐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智慧:唐雎在与秦王的对话中展现出的策略和应对技巧。
十.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在《唐雎不辱使命》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态度。他们在听讲、做笔记、回答问题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认真,对于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能力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出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外交智慧的认同。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秭归县实验中学李作翠一、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精彩的对话描写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个性化的语言,传神的细节,让唐雎的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它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品读中受到“士”的精神的激励和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寻“士”文化的窗口。
二、学情分析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的关键时期,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模糊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是非常难得的教科书。
学生循迹人物的语言,能从中领悟民族文化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价值观念,让他们学着以一个英雄的姿态完成生活赋予他们的各项使命。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3、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其中,理解人物对话、品读是“士”的精神是重点,品味对话艺术,读出“士”的形象是难点。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品读法、表演朗读法让学生入情入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达成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四、教学过程(一)、释题质疑、导入激趣通过对题目中“使命”一词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唐雎此次出使所肩负的责任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没离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二)读懂文章、理解故事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之后教师检查学生字音、断句等基础知识,然后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听读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范文(精选12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设想。
1、以“说”为主学习课文。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主要教学过程通读——说读——评读。
4、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战国策》。
(师先提问,生答后再小结。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说内容。
1、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雎(jū)、怫(fú)、跣(xiǎn)、抢(qiāng)、祲(jìn)、缟(gǎo)、傀(guī)、挠(náo)。
3、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1)加惠(给予恩惠。
)(2)怫然(盛怒的样子。
)(3)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
冠,帽子。
跣,赤脚。
)(4)抢地(撞地。
抢,碰、撞。
)(5)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6)色挠(指变了脸色。
挠,屈服。
)(7)谢(道歉。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与各位一起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十分荣幸能够与来自淮北的专家面对面的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唐雎不辱使命》,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堂评价、教学反思”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处于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重点,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物传记,从不同角度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安徽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都是50篇优秀诗文篇目中的选文,考查内容基本稳定。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则常常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多在注释中,应要求学生背这些重要的注释);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共计15分。
近7年文言文考查篇目涉及篇目《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马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比较阅读,《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比较阅读,《三峡》,《爱莲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再看近三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一2013《明史•马文升传》647字,2014《旧唐书·于休烈传》584字,2015《宋史•孙傅传》601字。
选材特点:经史子集四部中以史部为主,史部中以二十四史为主,二十四史中以人物传记为主;篇幅以600字左右为主。
设题特点:第6、7题三年相同,第6题为文意理解,第7题为句子翻译;变化在第4、5题,内容有实词理解,断句,文化常识,表现传主品格的句子。
为什么还要提及高考,因为高考是最高指挥棒呀,再者也要做好中考与高考的无缝对接,就像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完美对接。
【2】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文意。
2多种方式诵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学习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3美读课文,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学习唐雎不畏强暴,责任感强,有胆有识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雎不辱使命》这篇古文的内容和主旨。
2.掌握古文阅读技巧,尤其是如何理解和运用古文中的谚语成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古文中的谚语和成语的意义和运用。
2.难点:理解文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标题和内容,简单介绍唐雎这位历史人物,并提醒学生关注本课的主要目标。
2. 学习文本(30分钟)1.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这篇古文,并解决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学生对重点、难点语句和古文中的谚语、成语的理解。
逐句解读文中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尤其是其中的意象、象征和情感因素。
2.分组讨论文中涉及到的谚语、成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寻找其中的措辞、用法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3. 课堂练习(25分钟)1.问题探究:设计一些相关问题,以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检测,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点出文章的要义和主题。
2.分析句子成分:从语法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成分和作用,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 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归纳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向学生再次强调本课的目标和重难点。
2.教师总结文章中的谚语、成语及其意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掌握和应用这些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
四、作业任务1.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出一两个自己觉得重要或值得深入思考的故事或段落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些相关词语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古文中常用成语和谚语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唐雎的人物形象和对使命的态度,掌握古文阅读技巧,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古代文化的知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和素养。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精选3篇)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精选3篇)《唐雎不辱使命》篇1一、说教材《唐雎不辱使命》出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为读者收录的都是传统名篇,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着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
阅读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读者解到古文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精彩的故事,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以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正义凛然、不卑不亢的英雄的形象,表现了唐雎为了国家严正而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在外交中战胜强国的原因。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首先需要足够了解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过不少文言文,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而且大部分同学也能说出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但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加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文所在单元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三维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音与义,理解作品的内容;能够流利并有感地吟诵文章。
过程与方法:读悟结合,理解文章大意,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领悟言辞的巧妙美,提高鉴赏能力。
(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
(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三维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本课我将采取学生自学法、合作讨论法为主,教师以讲授法、引导学生朗读法以及通过学生演绎加以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如下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会采用谈话的方式,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引出《战国策》,进而引出本文《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尊敬嘚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参赛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嘚说课题目是《唐雎不辱使命》,在说课嘚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嘚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嘚古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小国使臣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嘚爱国精神。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嘚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嘚感染和激励,对于他们嘚健康成长和形成健全嘚人格意义重大,对于培养他们嘚高尚嘚品质和爱国情操意义更加重大!二、说学情作为初三嘚学生他们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语文学科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嘚语文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嘚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嘚空间,能有效嘚提高学生嘚学习语文嘚兴趣。
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嘚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分辨是非嘚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嘚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文嘚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嘚魅力2、通过合作探究嘚方式让学生把握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唐雎不畏强权嘚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嘚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嘚特点。
教学难点: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嘚。
五、说教法根据学生嘚情况和本课嘚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嘚要求,我决定采取一下嘚教学方法来完成我嘚教学任务: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嘚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本文课本剧,创设情境,把枯燥嘚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
3.对于疑点嘚处理可以和扩展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嘚热情。
六、说学法学生学习嘚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嘚过程,因此在本节课嘚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 初中语文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初中语文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
一、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九年级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着作的同时,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
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
1、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刚正不阿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
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文章又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所以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常识,能够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背后的潜
台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唐
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决。
然后以朗读表演、语言品味等形式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句内涵。
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背后的潜台词。
四、教学设计
1、导入:以“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出本课内容
2、朗读课文两遍。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等。
②、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重点语句,难点句子,全班共同解决。
③、对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进行解释,明确其意义和用法。
教师巡堂,解疑释惑,指导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