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下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填空)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科版(小升初)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科版(小升初)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生物体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觉的。

3、草履虫是由一具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具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别断生长、生殖、衰老、死亡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基本上从一具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定记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青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那个时期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普通少女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是人身心进展的关键时期。

13、怎么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问14、人的一生能够分为那几个时期?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彻底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基本上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同”说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别在的能量知识点20、生命离别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要紧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要紧去向算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躯体热起来最常用的办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学习复习资料:一、 填空题:第一单元 春天的故事1、撰写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等是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

2、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写出调查研究的 全过程 ,并总结出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 。

内容要 忠于事实 、 表达要 简明、清楚、通顺、完整。

3、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主要有 写儿歌、摄影、开故事会、辩论、写调查报告、绘画、录像、话剧、科学小论文 等。

第二单元 变幻的天气1、每年的 3月12日 是我国的植树节,每年的 3月23日 是“ 世界气象日 ”。

2、我国古代的 甲骨文 中就有了关于气象的描述。

3、我国号称“三大火炉”的城市分别是 南京、武汉、重庆 。

4、我国夏天最热的地方是在 新疆的吐鲁番 。

温度高达48.7℃。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在那里。

5、我国最寒冷的地区是最北端的 漠河 ,最低温度达零下51.5℃6、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东岸的 火烧寮 ,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在 新疆若羌 ,一年只有5毫米。

7、我国 有雾日 最多的地方是 四川峨眉山 。

同时,那里也是 日照时间 最少的地区。

8、沿海地区,白天的风是 从海上吹向陆地 ,是海风。

晚上,风是 由陆地吹向海洋 ,是陆风。

除了海陆风,其他的自然风,也都是由于 地区温度的差别 引起的。

9、归根结底,是 太阳的热能 使地球上的 空气流动 而形成了风。

10、无数的 小水滴 或 小冰晶 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11、雾是地面上的云,雾和云都是 水蒸气 凝结而成。

12、云占天空的比例小于1/4,天气是 晴 ,大于3/4天气是 阴 。

13、“雨量”通常以 毫米(mm ) 为单位。

雨量可用 雨量器 测定。

14、生物对天气的变化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事物和现象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如 青蛙欢唱、鱼儿冒头、蚂蚁搬家、燕子低飞、瓷砖“出汗”、食盐变潮、乌云密布 等。

15、天气预报查询电话是 12121或96121 。

16、气象资料的搜集工具主要有 气象卫星、气象飞机、气象雷达、探空气球、气象观测站 等。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7分)1. 发生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

4.铁生锈是一种变化。

(选填“物理”或“化学”)5.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三、等新物质。

6.厨房里就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化,米经过蒸煮才会变成,冰箱可以将水冻成,有些放置久了的食物会……7.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

正是这些,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8.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的地带。

地底下发现的煤,一般都是位于煤层中。

9.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它也是经历形成的。

我们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材料。

10.当我们吃东西或呼吸的时候,我们的体内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有些变化非常神奇,它能够给我们提供,也能帮助我们感知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变化中,会发光发热的是( )。

A. 食盐溶解于水中B.铁制品生锈C. 火柴燃烧2.下列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剪断指甲B. 燃放烟花C. 水变成水蒸气3.为避免化学变化的危害,在家里最好用( )装醋。

A. 铝罐B. 铁罐C. 玻璃罐4.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不包括( )。

A .水 B. 二氧化碳 C. 氧气5.将铁制品放置在下列三种环境中,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 )。

A. 干燥的纸箱子里B. 完全浸泡在水中C. 一半浸泡在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6.下列化学变化对我们有益的是( )A. 酿造酒B. 钢铁生锈C. 食物腐烂7.下列厨房中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将水烧开B. 生米煮成熟饭C. 沾了水的铁锅生锈8.下列能让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是( )A. 柠檬汁B. 肥皂水C. 橙子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B.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10.汽车运动所需的汽油是从( )中提炼出来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整理2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知识点整理2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1、我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

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4、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绕行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1969年7月16日,美国3为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奔向月球,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

6、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

7、我国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8、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

9、如果想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答:去月球旅行,要做好以下准备:(1)要准备好宇航服,因为月球上温差很大;(2)要准备好氧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3)要准备好水和食物,因为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动植物;(4)要准备好对讲系统设备,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2、太阳系大家族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4、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一半球就是(冬季)。

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由于质量和轨道等方面的原因,(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被降为“矮行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教科版)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

(每空1分,共12分)1.世界都是由()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

我们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变化。

2.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伴随很多现象的发生,如发光发热、()、产生()生成(),但最本质的特点是()。

3.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进入人体后,要经过许多()变化,才能够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地球的很多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变化的产物。

5.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等物质。

二、判断。

(每题2分,共34分)1.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因为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定产生了新物质。

()5.只要物质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6.美术课上,小科用橡皮泥捏了一只小兔子,橡皮泥发生了化学变化。

()7.有些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益,有些反而对我们的生活有害。

()8.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被我们吸入体内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10.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1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

()12.把牛奶倒入可乐后会出现沉淀,这与泥水静置后的沉淀现象相同,都是物理变化。

()13.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生成的铁锈与铁是同一种物质。

()14.用红颜料涂抹白纸,白纸变红了是化学变化。

()15.人的开心、难过等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有关。

()16.药物治疗和食物中毒都与化学变化有关。

()17.紫甘蓝与白醋的反应中,只是颜色发生改变,是物理变化。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第1课杠杆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

2.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3.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杆杠,它的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费劲杠杆,它的特点是费劲但省距离。

4.当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时,既别省力也别费劲。

别省力也别费劲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等。

5.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锤、手推车等。

常见的费劲杠杆有: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理发剪刀、垒球棒等.6.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第2 课杠杆的平衡1.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杠杆做捣谷的舂和在井里汲水的桔槔。

2.经过实验,我懂杆杠尺平衡的规律(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依照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的结果。

5.杠杆的平衡的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觉的。

阿基米德曾经讲过:”如果给我一具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6.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的钩码数×格数=右边的钩码数×格数第3 课滑轮、轮轴与齿轮1.依照滑轮的别同连接方式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它的特点是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但别能够省力;随着重物上下挪移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特点是能够省力,但别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一些门锁的把手,把手可带动转轴旋转,起到了大XXX带动小XXX转动的作用这些XXX就称为轮轴.5.关于螺丝刀来讲,螺丝刀的柄算是轮,螺丝刀的杆算是轴。

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清单)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清单)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1.水域污染是怎么形成的?(1)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2)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

(3)农药、化肥等随着雨水流入水域。

(4)随意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

2.被污染的水是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的?(1)被污染的水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各种传染病,如痢疾;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人体中毒。

(2)被污染的水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污水灌溉会影响灌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植食动物的健康。

人食用这样的农作物以及动物的肉、奶后会致病。

3.实验:模拟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从陆地进入水域。

实验方法:(1)在托盘的一侧铺一层湿泥土,在上面滴10~20滴食用色素,然后铺一层泥土作为表层土,再在最上面撒一些泡沫屑。

(2)将托盘装泥土的一侧垫高,把另一侧放在另一个托盘里。

(3)往泥土中慢慢倒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说明:(1)含有食用色素的水代表的是污水。

(2)泡沫屑代表的是地面的固体废弃物。

实验注意:(1)不要选用有害的物质代替食用色素进行实验。

(2)在装置中铺上泥土后可以稍微压实,防止泥土在倒水的过程中被大量冲走。

(3)倒水的速度要掌握好,速度太慢很难观察到泡沫屑被冲走,速度太快会把大量的泥土冲走。

实验现象: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慢慢地进入了水域。

实验交流: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是怎样进入水域的?(1)污水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域。

(2)固体废弃物会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域。

如何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实验现象反向思考,我们可以想到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打捞、沉淀、过滤等。

5.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风光秀丽,碧波万顷。

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在此过冬,成为一大景观。

6.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什么?(1)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入湖的污染物迅速增多。

(2)围湖造田、直接向湖中排放生活污水。

7.人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治理滇池的?治理周边水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从外流域引水、控制水面交通、生态清淤等。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核心知识第一单元: 磁铁和磁力
- 磁铁的引力和斥力
- 磁力的作用范围
- 磁力的方向
第二单元: 电流与电路
- 电流的方向
- 电路的必备元素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三单元: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传播方式
- 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
- 折射率和折射角度
第四单元: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 固态物质的特点
- 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的特点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波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光的本质和产生
- 机械波和电磁波
第六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 水循环的概念及过程
-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因素
- 水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第七单元: 空气和呼吸
- 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 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垃圾焚烧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第八单元: 种子的生长
- 种子的结构及其作用
- 种子变成植物的过程
- 光、温度和水分对种子生长的影响
第九单元: 动物的面临的问题
- 野生动物的保护
- 家畜的养殖
- 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及其利弊
第十单元: 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循环利用
- 垃圾分类减量的定义和意义
- 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
-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实践案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

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3.小苏打与白醋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

5.在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白砂糖首先会熔化,这是物理变化。

但很快白砂糖颜色会变黄,然后越来越深,这是因为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有颜色的新物质。

最后白砂糖变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我们也会闻到特殊的气味。

黑色的固体是新物质,气味是散发到空气中的新物质。

6.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

有的变化会发光发热,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生成沉淀。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

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

这一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与铁不同的新物质。

8.煤炭、石油,这些大地之下的宝藏,都是经历了化学变化才形成的。

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氧气含量仍然很低。

当绿色植物出现之后,地球的氧气含量逐步增加。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9.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它也是经历化学变化形成的。

我们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生产生活材料。

10.我们身体的生长也是一种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11.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化学变化本身也可以很美丽。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练习题第一单元(1——3课)第一课化石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4、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5、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6、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答:(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 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的)7、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答:(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8、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答:(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9、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答:(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10、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答:(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1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答:(鱼死后〈或者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1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答:(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因为肉食动物的牙齿比较尖锐,草食动物一般牙齿扁平)13、化石有什么作用?答:(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第二课探索动物的发展史1、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2、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3、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4、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5、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答:(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6、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更能适应,主要表现在现代马体型高大,中趾发达。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以下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1. 生活与生命
- 生命的特征
- 动物的生活活动与生存环境
- 生物的平衡与自然保护
2. 物质与材料
- 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 实际生活中的材料与科学发展
3. 力与机械
- 力的测量和作用
- 机械的组成与运用
- 动力学中的能量
4. 动态与平衡
-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方法
- 运动的规律和属性
- 平衡力对物体的影响
5. 天地人与技术
- 天文与地球科学中的知识
- 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具体教材和教学大纲可能会有所差异,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柴燃烧B.钢铁冶炼C.铜生锈D.折纸飞机2.用滴管将碘酒滴到一小块土豆上,会发现土豆()。

A.没有任何变化B.变成红色,这是化学变化C.变成蓝色,这是化学变化D.变成蓝色,这是物理变化3.大地下蕴藏着许多宝藏。

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的是()。

A.煤炭给我们提供的能量较少B.金刚石打磨变成钻石,是化学变化C.从矿物中冶炼金属,主要是物理变化D.远古的植物经过高温高压慢慢变成了煤4.关于食物的能量和营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些干燥的食物被点燃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咬碎,这是一个化学变化C.食物中的营养帮助身体的生长,经历了物理变化D.食物在体内需要简单的化学变化,就能转换成能量5.辣椒是厨房里常用的调料之一。

关于辣椒干制成辣椒粉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辣椒的味道没有改变B.颜色有变化,是化学变化C.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形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6.已知白醋和可乐都具有酸性,加入牛奶后现象相似,下列最可能是白醋和牛奶混合后的现象的是()。

A.有气泡冒出B.看不出明显变化C.出现黏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D.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B.刀在潮湿的空气中有锈,但没有物质生成。

C.花生米腐烂了,但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8.收集产生的气体,并伸入点燃的木条,你认为会看到的现象是()。

A.木条会熄灭B.木条燃烧的更旺C.木条无变化9.小凯在家准备了糖、柠檬汁、小苏打,想要自制柠檬汽水。

在制作过程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溶液变成浅蓝色B.产生大量气泡C.摸杯壁感觉很凉10.下列现象中,不会产生新物质的是()。

A.秋天树叶变黄了B.铅笔芯在使用过程中变短了C.火柴燃烧时发光发热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11.我们生活的大地蕴藏着很多宝藏,如宝石、石油、铝合金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填空练习(分课时编排,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填空练习(分课时编排,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1.人、动物、植物、房子等都是由()构成的。

2.厨房中有许多物质,它们有不同的()和()。

3.厨房中的物质会不断的(),如,米煮熟会变成饭,冰箱里的水会变成冰。

4.物质总是在不断地()。

有些变化只改变的物质的()、()等,我们称这种变化为();而有的变化产生了(),我们把产生了()的变化叫作()。

5.泡沫灭火器喷出泡沫、放烟花和铜狮生锈都有()产生,属于()。

第2课产生气体的变化1.有些化学变化会产生(),如,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气体。

2.有气体产生的变化当白醋滴入有小苏打瓶盖中时,有()产生,属于(),其它五个瓶盖()产生,属于()。

3.收集产生的气体打翻瓶盖后,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了气体,使密封袋()。

4.二氧化碳使一种()的气体,能(),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

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1)将一个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会发现玻璃杯内壁有()产生。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玻璃片上会留下黑色的()。

(3)蜡烛燃烧有()产生,属于()。

2.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1)起初,白砂糖(),这是()。

(2)后来,熔化的白砂糖变黄,颜色越来越深,最后变成黑色固体,我们还会闻到特殊的气味。

()和()都是新物质,所以加热白砂糖的变化是()。

3.用面粉烘制蛋糕、钢铁生锈、虾煮熟变红都有()产生,都属于()。

4.有些化学变化对人类(),有些化学变化对人类()。

酸雨会(),()。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1.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等。

有时这些现象会()发生。

2.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1)几天后,没有水的铁钉(),被水完全浸没的铁钉也(),一半被水浸没的铁钉()。

(2)铁在()共同作用下才会生锈。

3.并非所有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 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蝇的眼睛是复眼, 每只小眼睛都是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 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有很多小眼组成, 但他们的视力很差, 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 蝗蟋丝, 蜜蚂膝, 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 它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 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 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P3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XXX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色组成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9、昆虫的“嗅觉”很敏捷,据说是由于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这个鼻子能分辩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的多。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1、在(17)世纪,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天下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天下)。

2023六年级科学下填空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2023六年级科学下填空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4.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

第6课测试塔台模型1.塔台模型测试主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和美观等。

2.塔台模型太高会使它的抗风能力减弱。

3.塔台制作不够精细会使它的抗震能力减弱。

4.把塔台制作成上轻下重会提高它的抗震能力。

第7课评估改进塔台模型1.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2.改进后的设计还需要再次进行制作、测试、评估,如果遇到问题,仍需要反复改进,直到达到建造要求为止。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

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调查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了解、考察的科学研究方法。

3.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4.找一张校园平面图,根据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校园分成几个小区域。

分小组调查每个区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

5.调查方法(1)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片。

(2)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

6.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注意事项(1)不要伤害生物,注意自己的安全!(2)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3)遇到小鸟从校园里飞到校园外,我们也应该记录下来。

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对不知名的小动物,我们应该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说明是在哪儿找到的。

2.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1)二歧分类法: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校园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2)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

(3)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

第四单元宇宙(知识点总结)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宇宙(知识点总结)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六下第四单元-宇宙1.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太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从那时起,各种各样的(宇宙探测器)开始在宇宙中漫游,装备精良的航天飞机把(航天员)送入太空,我们逐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

2.在研究天体的过程中,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艰苦的(探索),甚至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传播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教会判处死刑。

后来,(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索,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从而揭开了太阳系的神秘面纱。

3.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家庭,(太阳)就是一家之主。

太阳是太阳系中惟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4.八大行星由近到远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排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6.太阳系实在是太(庞大)了,大得让我们难以(想象)。

7.在繁星闪烁的夜空,有时会出现一个拖着一条长长“尾巴”的天体,这就是(彗星)。

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它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着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而变化,呈云雾状。

它的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

8.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1600)多颗。

著名的(哈雷)彗星,每隔(76)年左右绕太阳转一圈。

据天文学家预测,下一次我们看到哈雷彗星是在(2061)年。

9.为了便于观察星空,古代人用一些(假想)的线把相邻的几颗(恒星)连接起来,并根据连接成的图案,以神话中的人物、动物名称来给它们命名,这就是(星座),如大熊座、猎户座等。

今天,国际上通用的星座一共有(88)个,这些星座把美丽的星空分成不同的(区域)。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知识点填空练习(分课时编排)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知识点填空练习(分课时编排)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各种形式的能量1. 世间万物都是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相对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的。

2.我们组装的电路,电池提供的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和。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的。

3.各种各样的车子运动起来主要是依靠的,车子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汽油、太阳能、电、磁等。

4.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补充和消耗。

2.家庭中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太阳能、热能等,每种能量形式都要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所以我们要懂得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3.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

4.一辆汽车大约只有 %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和 ,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对地球的环境造成。

5. 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消耗电量的大小,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一小时的耗电量就是度,功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一种电器一天的耗电量=功率×每天用电时间÷1000)6.填写一下能量之间的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能;电风扇-电能转化成能和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成能;电饭锅-电能转化成能;电冰箱-电能转化为能。

7.你能提出哪些节能建议?3.电和磁1.丹麦的首次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实验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实验方法和步骤:①组装一个电路,点亮小灯泡,以确保电路是。

(用导线将各个部件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②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时,指南针指向方向(当小磁针发生偏转时,周围存在有磁性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整理
1.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

3.以北京市为例。

现在北京人均日产生活垃圾()千克,全市日产垃圾1.15万
吨。

如按载重4 吨的卡车计算,每天运出2875卡车垃圾。

4.很久以来,人们使用在地上挖坑()的办法处理垃圾。

5.新型垃圾填埋场的主要设计有:能解决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能排走
垃圾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能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的(过滤液收集池)和(过滤液处理池)。

6.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
和()。

7.()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其优点有:占地()、避免垃圾污染
()、产生的热量可以()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造成()污染。

8.()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9.减少垃圾数量的办法主要有:()和()。

10.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它们并重新加工()。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

11.垃圾可分为:()垃圾、()垃圾、()垃圾、其他垃圾。

12.()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
()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等;()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

13.(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方法是:将()废料、杂草、
落叶等掺入污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

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

这些通过堆积()分解的垃圾,能成为有用的()肥料。

14.()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但是地球上的()资源十分
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15.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在减少,目前60% 的
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多个国家严重缺水。

16.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的国家,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17.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污水、()和污水()污水,也可能来自
动物的尸体等。

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造成的。

18.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
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即:消毒)。

19.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或()。

自来水是主要的
(),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0.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要先制定一份(),然后去()考查并取回
(),再对水样进一步()并填写(),在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源后对家长自然水域的治理提出()。

21.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污染、()污染和()污染。


外,还有“()污染”和()等。

22.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和保护()。

23.人类()和过度(),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