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全等三角形——旋转问题

G F E D C BA全等三角形——旋转问题一、知识梳理:把图形G 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 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 ',这样的由图形G 到G '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 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 '叫做G 的象;G 叫做G '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相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二、典型例题:例1、如图,有四个图案,它们绕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后,都能和原来的图案相互重合,其中有一个图案与其余三个图案旋转的角度不同,它是_____________.及时练习: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 其中菱形AEFG 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 以A 为中心_____________。
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B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D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例2、如图,C 是线段BD 上一点,分别以BC 、CD 为边在BD 同侧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 ,AD 交CE 于F ,BE 交AC 于G ,则图中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的三角形对数有___________。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KGFEDC BA及时练习:如图,B ,C ,E 三点共线,且ABC ∆与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AE 分别交AC ,DC 于M ,N 点.求证:CM CN =.NMEDCBAP DC B A 例3、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求证:AE CG =.G FE DCBA及时练习: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N 中点,E 是BM 中点,求证:CDE ∆是等边三角形.M DNECBA例4、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与等边DEC ∆共顶点于C 点.求证:AE BD =.DECBA及时练习:如图,D 是等边ABC ∆内的一点,且BD AD =,BP AB =,DBP DBC ∠=∠,问BPD ∠的度数是否一定,若一定,求它的度数;若不一定,说明理由.例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 =︒∠,AB a =,O 为AC 中点,EO OF ⊥.求证:BE BF +为定值. OB ECF A及时练习:如图,正方形OGHK 绕正方形ABCD 中点O 旋转,其交点为E 、F ,求证:AE CF AB +=.54321OHBE DK G CFA例6、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且45EAF =︒∠,AH EF ⊥,H为垂足,求证:AH AB =.CHF E D B A及时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F 在线段CD 上运动,AE 平分BAF ∠交BC 边于点E .⑴求证:AF DF BE =+.⑵设DF x =(01x ≤≤),ADF ∆与ABE ∆的面积和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x 的值及S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FEDC BA例7、请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45DAE ∠=︒.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的思路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连结E 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⑴ 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⑵ 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⑴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图1ABCDE图2AB CDE及时练习:(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9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12∠BAD .求证:EF =BE +FD;FED CBA(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D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上的点,且∠EAF=12∠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FEDCB A三、课堂练习:1. 如下图,在线段AE 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 ∆和CDE ∆(120ACE ∠<°),点P 与点MPM BC DEA PD CB A 分别是线段BE 和AD 的中点,则CPM ∆是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利用旋转证明三角形全等综合证明题专题

已知,如图,∠1=∠2,∠C =∠D ,BD=BC ,△ABD ≌△E BC 吗?为什么?如图,已知ΔABC ,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 F=AC , ∠CAG=∠F ,请你判断AG 与AF 是否相等,说明理由。
如图,∠A =∠B ,∠1=∠2,EA =EB ,你能证明AC =BD 吗?∠1=∠2,∠B =∠C ,AB =AC ,D 、A 、E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D =AE ,∠D =∠E .已知:∠1=∠2,∠B =∠C ,AB =AC .求证:AD =AE ,∠D =∠E .ABCDE1 2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AB=AC,AE=AD,∠BAC=∠EAD=90∘,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1)请找出图2中与△ABE全等的三角形,并给予证明(2)证明:DC⊥BE.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 F分别在AB、AC上,CF=C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D,求∠BDC的度数。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BC、△QCD是两个等边三角形,PB与DQ交于M,BP与CQ交于E,CP与DQ交于F. 求证:PM=QM.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过点C引∠A的平分线AM的垂线,垂足为M,AM交BC于E,连接MB,MD. (1)求证:BE=DC;(2)求证:∠MBE=∠MDC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OC,FG,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①AE=BD;②AG=BF;③FG∥BE;④∠BOC=∠EOC.如图,△ABD与△ACE均为正三角形,且AB<AC,则BE与CD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B、AD为边向外作等边△ABE、△ADF,延长CB交AE于点G,点G在点A、E之间,连接CE、CF,EF,则以下四个结论一定正确的是()①△CDF≌△EBC;②∠CDF=∠EAF;③△ECF是等边三角形;④CG⊥AE.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③EB⊥ED;④S△APD+S△APB=1+;⑤S正方形ABCD=4+.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A⊥AF.求证:DE=BF.如图,△ABC中,AB=AC,延长BC至D,使CD=BC,点E在边AC上,以CE,CD为邻边做▱CDFE,过点C作CG∥AB交EF于点G,连接BG,DE.(1)∠ACB与∠GC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证:△BCG≌△DCE.如图所示、△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若AD=1,BD=2,求CD的长.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CD于点F,BD分别交CE、AE 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E=CD,∠ACD=∠BCE,求证:AE=BD.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BC为边,在Rt△ABC外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CE和△BCF,连接BE,AF.求证:BE=AF.如图,已知,等腰Rt△OAB中,∠AOB=90°,等腰Rt△EOF中,∠EOF=90°,连接AE、BF.求证:(1)AE=BF;(2)AE⊥BF.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等式:(1)AB=AC;(2)AD=AE;(3)∠1=∠2;(4)BD=CE.请你以其中三个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PB:PC=3:4:5,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如图所示,△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1)求证:△ACE≌△BCD;(2)若AD=5,BD=12,求DE的长.如图,一个含45°的三角板HBE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邻边重合,过E点作EF⊥AE交∠DCE 的角平分线于F点,试探究线段AE与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A=CB,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连接AF、BD.(1)观察图形,猜想AF与BD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将正方形CDEF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正方形CDEF的一边落在△ABC的内部,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并对照已知图形标记字母,题(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一公共点A,点G.E分别在线段AD、AB上(如图(1)所示),连接DF、BF.(1)求证:DF=BF,(2)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连接DG、BE(如图(2)所示),在旋转过程中,请猜想线段DG、BE始终有什么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已知:如图①,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60°,求证:①AC=BD;②∠APB=60度;(2)如图②,在△AOB和△COD中,若OA=OB,OC=OD,∠AOB=∠COD=α,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3)如图③,在△AOB和△COD中,若OA=k•OB,OC=k•OD(k>1),∠AOB=∠COD=α,则AC与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点G,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1)证明:∠BAE=∠FEC;(2)证明:△AGE≌△ECF;(3)求△AEF的面积.如图,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结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DAC, △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求证:(1)AE=BD (2)CM=CN (3) △CMN为等边三角形(4)MN∥BC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BD⊥CE;③∠ACE+∠DBC=45°;④BE2=2(AD2+AB2),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用两块完全相同的且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与AFE按如图(1)所示位置放置放置,现将Rt△AEF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0°<α<90°),如图(2),AE与BC交于点M,AC与EF交于点N,BC与EF交于点P.(1)求证:AM=A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DC和CB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连接AE、AF、EF.(1)求证:△ADE≌△ABF;已知,在△ABC中,∠BAC=90°,∠ABC=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做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CF+CD=BC;(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他条件不变;①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②若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2,对角线AE,DF相交于点O,连接OC.求OC的长度.。
教你如何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旋转变换

全等三角形作为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转变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旋转变换是指将一个图形围绕一个固定点进行旋转后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换。
在三角形的旋转变换中,我们常用的是以三角形某一个顶点为旋转中心,将整个三角形围绕该点旋转一定角度,再得到一个全等三角形。
本文将教大家如何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旋转变换。
一、基本概念在进行旋转变换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旋转变换。
1.旋转中心:旋转中心是指在旋转变换中被旋转的图形围绕的点。
在三角形旋转变换中,我们通常将三角形的某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
2.旋转角度:旋转角度指的是图形围绕旋转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角度。
在三角形旋转变换中,我们通常使用角度制来表示旋转角度。
3.旋转方向:旋转方向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采用哪种旋转方向。
二、旋转变换的规律在进行旋转变换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计算、解题。
1.旋转后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在三角形的旋转变换中,旋转后的三角形中点的位置与原三角形中对应点的位置相同,且距离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原三角形中对应点与旋转三角形中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旋转角度。
2.旋转角度相等在三角形的旋转变换中,旋转角度相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一个三角形绕不同的顶点旋转,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那么我们得到的三角形是全等的。
这个规律对于解决一些旋转变换问题非常有用。
三、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旋转变换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说明如何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旋转变换。
例题1已知 AB=AC,P为三角形ABC内部一点,且∠CBP = 30°,∠BCP = 75°。
求∠APB 和∠APC 的度数值。
解析: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变换来求解该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BCP绕B点逆时针旋转105°,得到△B'DP。
2.连接AD,可知△B'DA ≌△BCA 。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非等腰三角形七年级数学下---全等三角形【1】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 CBN 是等边三角形. 请你证明:⑴ AN BM ;(2) DE II AB ;(3) CF 平分 AFB .【2】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 CBN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N 中点,E 是BM 中点, 求证: CDE 是等边三角形.【3】如下图,在线段AE 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 ABC 和CDE ( ACE 120°,点P 与点M 分别是 线段BE 和AD 的中点,贝U CPM 是AEAE【4】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 与等边DEC 共顶点于C 点.求证:AE BD .【5】如图,D 是等边 ABC 内的一点,且 BD AD , BP AB , DBP DBC ,问 BPD 的度数是 否一定,若一定,求它的度数;若不一定,说明理由.【9】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6】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Z B 90,AB a ,O 为AC 中点,EO OF .求证:BE BF为定值. 【7】在等腰Rt ABC 的斜边AB 上取两点M 、N ,使则以x 、m 、 n 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MCN 45,记 AM m ,MN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BN n ,C .钝角三角形D .随 x 、m 、 n 的变化而变化C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AB、AC上,求AMN的周长。
【8】请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在Rt ABC中,BAC 90 , AB AC ,点D、E分别为线段BC上两动点,若DAE 45 •探究线段BD、DE、EC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的思路是:把AE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结ED,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⑴猜想BD、DE、EC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⑵ 当动点E在线段BC上,动点D运动在线段CB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⑴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图1【12】平面上三个正三角形ACF , ABD , BCE 两两共只有一个顶点,求证:EF 与CD 平分.【10】在等边ABC 的两边AB ,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 M , N , D 为ABC 外一点,且 MDN 60, BDC 120 , BD CD ,探究:当点 M , N 分别爱直线 AB ,AC 上移动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⑴如图①,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DN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此时L =⑵如图②,当点M , N 在边AB ,AC 上,且DMDN 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AMN 的周长与等边 ABC 的周长L 的关系。
例谈“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外显解题思路与技巧

例谈“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外显解题思路与技巧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线段与角相等或和、差、倍、分关系的重要方法,应用“全等三角形”来解题时,通常需要添加辅助线,而很多同学在寻找辅助线的添法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几何比较难的重要原因.平移、旋转和翻折是图形运动中的三种全等变换,经过全等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的.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全等变换的方法帮助我们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全等图形,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全等变换将分散的条件集中,从而寻求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本文主要从图形旋转的角度,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分析来谈谈什么时候构造旋转,怎样构造旋转,同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探索辅助线的叙述方法,从而帮助我们有效的解决问题,现呈现出来,希望得到指正.1. 旋转对应线段例1 已知如图1(1),以△ABC的AB,AC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ACE,连接CD,BE相交于点O.求证:OA平分∠DOE.解析本题是旋转的基本模型,要证OA平分∠DOE,即证∠DOA = ∠EOA.可证∠DOA与∠EOA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或者证明∠DOA与∠EOA和同角(或等角)相等.由题目条件易知:AD = AB,∠DAC = ∠BAE,AC = AE,所以△DAC ≌△BAE.即△DA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与△BAE重合.所以可旋转三角形的重要线段(或对应线段),从而构造三角形全等.方法1 (构造对应高相等)如图1(2),过点A作AP ⊥CD于点P,AQ⊥BE于点Q,则∠APD = ∠AQB = 90°. 因为△DAC ≌△BAE,所以∠ADP = ∠ABQ,AD = AB,所以△ADP ≌△ABQ,所以AP = AQ,又AO = AO,所以△APO ≌△AQO(HL). 所以∠DOA = ∠EOA,即OA 平分∠DOE.方法2 (构造一般对应线段)如图1(3),在线段BE 上截取BF = DO,因为△DAC ≌△BAE,所以∠ADO = ∠ABF,AD = AB,所以△ADO ≌△ABF,所以∠DOA = ∠BFA,AO = BF,所以∠EOA = ∠BFA. 所以∠DOA = ∠EOA,即OA 平分∠DOE.说明:△DA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与△BAE重合,在旋转过程中,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始终相等,线段AO 作为△DAC中的线段,在旋转过程中必有某线段AF与之对应,因此可构造△ADO ≌△ABF. 但是我们在叙述辅助线的时候,不易在BE上取点F,使得AF = AO,所以要变换辅助线的叙述方法,在线段BE上截取BF = DO.拓展:如图2,以△ABC的AB、AC为边向三角形外正方形ABDE、ACFG,连接CE交AB于点H,连接BG交CE于点O.求证:(1)BG⊥CE;(2)OA平分∠EOG .说明:还可以向外构造正五边形得到类似的结论.2. 旋转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例2 如图3(1),△ABC是正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 = 120°,以点D为顶点作∠MDN = 60°,分别交AB、AC于M、N,连接MN.(1)探索线段BM、CN、MN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2),探索BM、CN、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分析(1)如图3(2),从△BDC是等腰三角形入手,可以将△BDM绕点D旋转120°,则点B落在点C,点M 落在点E,点N、C、E共线,然后证明△MDN ≌△EDN 即可.(2)如图3(4),同理将△BDM绕点D旋转120°,则点B落在点C,点M落在点F,点A、F、C,在共线,然后证明△MDN ≌△FDN即可.解析(1)MN = BM + CN. 如图3(2),延长NC到E,使得CE = BM . 因为△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 = 120°,所以BD = CD,∠DBC = ∠DCB = 30°.又因为△ABC是正三角形,所以∠ABC = ∠ACB = 60°,所以∠MBD = ∠ECD = 90°,所以△BMD ≌△CED (SAS),所以DM = DE,∠BDM = ∠CDE. 因为∠MDN = 60°,∠BDC = 120°,所以∠MDN = ∠EDN = 60°,所以△MDN ≌△EDN(SAS),所以MN = EN. 所以MN = CE + CN,即MN = BM + CN.(2)MN = CN - BM. 如图3(4),在CN上截取CF = BM,由(1)可知∠MBD = ∠FCD = 90°,BD = CD,所以△BMD ≌△CFD(SAS). 所以DM = DF,∠BDM = ∠CDF,所以∠MDN = ∠FDN = 60°,所以△MDN ≌△FDN(SAS),所以MN = FN. 所以MN = CN - CF,即MN = CN - BM.说明:△BDM绕点D旋转120°,则点B落在点C,点M落在点E,因为∠NCD + ∠ECD = 180°,因此点N、C、E共线. 本题说明点共线比较容易,而当我们在旋转后,证明共线问题较困难时,我们可借鉴本题解析中的方法,转变角度,变换辅助线的叙述方法,来回避共线问题的证明.总结当然,利用“旋转法”添加辅助线的题型还很多,例如旋转30°、60°、90°、120°、150°、180°等. 只要我们心中有“旋转”的思想,在具体问题中注意变换辅助线的方法,通常都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全等三角形与实际问题——之平移、翻折、旋转》

全等三角形
性质:
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S边S相S,等SA,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A角S相A,等AA。S,HL
请同学们用课桌上的物品来进行
01 平移 02 翻折 03 旋转
折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等三角形与实际应用
——之平移、旋转、翻折
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BD和线段AE相交于点C, 且C为这两条线段的中点,
E
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A
通过前两问的启发,你能“已知
A
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的中线,
求第三边的范围吗?”
C D
B
倍长中线法
B
C
ED
请解决下列问题: 在△ABC中,AD是BC边的中线, AD=3cm,AB=5cm,求AC的取 值范围。
1<AC<11
小结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 形之间关系的基本工具,同时 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
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BD和线段AE相交于点C, 且C为这两条线段的中点,
求证:AB=DE
△ABC≌△EDC
A
C D
B
E
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若点A与D点间的距离为200,且AC=120,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确定AB间的长度范围么?
40<AB<440
A
C D
B
在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中,若要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的相等,或需 要移动图形(元素)的位置
常要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求证:AB=DE
△ABC≌△EDC
A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旋转中的全等三角形)

B
B
图形的全等的复习
——旋转中的全等三角形
例1. 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 和ACD 拼成菱形ABCD ,把一个含60°的三角尺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 重合,两边分别与AB 、AC 重合,然后将三角尺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⑴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 、CD 相交于点E 、F 时(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BE 、CF 的长度,你能得出BE 、CF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⑵当三角板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 、CD 的延长线相交于E 、F 时,(如图2),你在⑴中得出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
C
C
C
例2.
⑴如图,点A 为线段CD 上一点,△CAB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CE ,与AB 交于点M ,连结BD ,交AE 于点P . ①求证:CE=BD ; ②求证:AM=AP.
⑵若将等边三角形ADE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到如图的位置,使得点B 、E 、D 在同一直线上时, 求证:CE=BE+AE.
⑶若将等边三角形ADE 绕着点A 继续逆时针旋转到如图的位置,使得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时, 试猜测CE 、BE 和A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思考.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90°,AB=AC ,分别过点B 、C 作经过点A 的直线MN 的垂线段BD 、CE ,垂足分别为D 、E. ⑴求证:DE=BD+CE ;
⑵若将△BAC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到直线MN 经过∠BAC 的内部,那么⑴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完整)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旋转难题

旋转已知,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F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C,分别过点A、B作l的垂线,即AD⊥CE,BE⊥CE,(1)如图1,当CE位于点F的右侧时,求证:△ADC≌△CEB;(2)如图2,当CE位于点F的左侧时,求证:ED=BE—AD;(3)如图3,当CE在△ABC的外部时,试猜想ED、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探究型.分析:(1)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CAD=∠BCE,进而根据AAS证明△ADC≌△CEB.(2)根据AAS证明△ADC≌△CEB后,得其对应边相等,进而得到ED=BE—AD.(3)根据AAS证明△ADC≌△CEB后,得DC=BE,AD=CE,又有ED=CE+DC,进而得到ED=AD+BE.解答:(1)证明:∵AD⊥CE,BE⊥CE,∴∠ADC=∠CEB=90°.∵∠ACD+∠ECB=90°,∠CAD+∠ACD=90°,∴∠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在△ADC与△CEB中∠ADC=∠CEB ∠CAD=∠BCE AC=BC ,∴△ADC≌△CEB(AAS).(2)证明:∵AD⊥CE,BE⊥CE,∴∠ADC=∠CEB=90°.∵∠ACD+∠ECB=90°,∠CAD+∠ACD=90°,∴∠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在△ADC与△CEB中∠ADC=∠CEB ∠CAD=∠BCE AC=BC ,∴△ADC≌△CEB(AAS).∴DC=BE,AD=CE.又∵ED=CD—CE,∴ED=BE-AD.(3)ED=AD+BE.证明:∵AD⊥CE,BE⊥CE,∴∠ADC=∠CEB=90°.∵∠ACD+∠ECB=90°,∠CAD+∠ACD=90°,∴∠CAD=∠BCE(同角的余角相等).在△ADC与△CEB中∠ADC=∠CEB ∠CAD=∠BCE AC=BC ,∴△ADC≌△CEB(AAS).∴DC=BE,AD=CE.又∵ED=CE+DC,∴ED=AD+B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等量交换,证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注意掌握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考试要求A 级要求B 级要求C 级要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会识别全等三角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基本知识把图形G 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 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 ',这样的由图形G 到G '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 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 '叫做G 的象;G 叫做G '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知识点睛中考要求第四讲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例1】如图,有四个图案,它们绕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后,都能和原来的图案相互重合,其中有一个图案与其余三个图案旋转的角度不同,它是(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三角形问题的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
同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也是本章的重点,特别是几种判定方法,尤其是当在直角三角形中时,HL的判定是整个直角三角形的重点重、难点例题精讲【例2】 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其中菱形AEFG 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 以A 为中心( ).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B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D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例3】 如图,C 是线段BD 上一点,分别以BC 、CD 为边在BD 同侧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 ,AD 交CE于F ,BE 交AC 于G ,则图中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的三角形对数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KGFEDC BA【例4】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 BM =.M D NEC BFA【例5】 如图,B ,C ,E 三点共线,且ABC ∆与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AE 分别交AC ,DC 于M ,N 点.求证:CM CN =.NMEDCBA【补充】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F 平分AFB ∠.M D NEC BFA【补充】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请你证明: ⑴AN BM =; ⑵DE AB ∥;⑶CF 平分AFB ∠.M D NEC BFA【例6】 (2008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求证:AE CG =.G FE DCBA【例7】 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N 中点,E 是BM 中点,求证:CDE ∆是等边三角形.M DNECBA【补充】(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海南区初赛)如下图,在线段AE 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 ∆和CDE ∆(120ACE ∠<°),点P 与点M 分别是线段BE 和AD 的中点,则CPM ∆是( )PMBC DEA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非等腰三角形【例8】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与等边DEC ∆共顶点于C 点.求证:AE BD =.DECBA【例9】 如图,D 是等边ABC ∆内的一点,且BD AD =,BP AB =,DBP DBC ∠=∠,问BPD ∠的度数是否一定,若一定,求它的度数;若不一定,说明理由.PDC BA【例10】 (2005年四川省中考题)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 =︒∠,AB a =,O 为AC 中点,EO OF ⊥.求证:BE BF +为定值.OB ECF A【补充】如图,正方形OGHK 绕正方形ABCD 中点O 旋转,其交点为E 、F ,求证:AE CF AB +=.54321OHBE DKG CF A【例11】 (2004河北)如图,已知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点F 是C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A AF ⊥. 求证:DE BF =.FED CBA【补充】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90ADC ABC ∠=∠=︒,AD CD =,DP AB ⊥于P ,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6,求DP 的长.PDCBA【例12】 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且45EAF =︒∠,AH EF ⊥,H 为垂足,求证:AH AB =.CHF ED BA【例13】 (1997年安徽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在等腰Rt ABC ∆的斜边AB 上取两点M 、N ,使45MCN ∠=︒,记AM m =,MN x =,BN n =,则以x 、m 、n 为边长的三角形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随x 、m 、n 的变化而变化M N CBA【巩固】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F 在线段CD 上运动,AE 平分BAF ∠交BC 边于点E . ⑴求证:AF DF BE =+.⑵设DF x =(01x ≤≤),ADF ∆与ABE ∆的面积和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x 的值及S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FEDC BA【例14】 (通州区2009一模第25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45DAE ∠=︒.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明的思路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连结E 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⑴ 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⑵ 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⑴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图1ABCDE图2AB CDE【例15】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NM DCBA【例16】 在等边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且60MDN ∠=︒,120BDC ∠=︒,BD CD =,探究:当点M ,N 分别爱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 ∆的周长与等边ABC ∆的周长L 的关系.⑴如图①,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式__________;此时QL=__________⑵如图②,当点M,N在边AB,AC上,且DNDM≠时,猜想(1)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⑶如图③,当点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若AN=x,则Q=_________(用x,L表示)【补充】(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12∠BAD.求证:EF=BE+FD;FEDCBA(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12∠BAD,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FEDB A【例17】 平面上三个正三角形ACF ,ABD ,BCE 两两共只有一个顶点,求证:EF 与CD 平分.FEDCB【例18】 已知:如图,ABC ∆、CDE ∆、EHK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 、D 、K 共线,AD DK =.求证:HBD∆也是等边三角形.EKHCDBA【例19】 (1997年安徽省竞赛题)如图,在△ABC 外面作正方形ABEF 与ACGH ,AD 为△ABC 的高,其反向延长线交FH 于M ,求证:(1)CF BH =;(2)MH MF =GHFMEDCBA【补充】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 、ACFG ,求证:CE=BG ,且CE ⊥BG .OGFEDCBA【例20】 (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所示,在五边形ABCDE 中,90B E ∠=∠=︒,AB CD AE ===1BC DE +=,求此五边形的面积.EDCBA【例21】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第二试试题) 在五边形ABCDE 中,已知AB AE =,BC DE CD +=,180ABC AED ∠+∠=,连接AD .求证:AD 平分CDE ∠.EDCBA【习题1】 如图,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CE 与AC CD +相等的理由.EDCBA【习题2】 (湖北省黄冈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已知: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过点D 作DF 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DE DF =.家庭作业FEDCBA【习题3】 (2008山东)在梯形ABCD 中,AB CD ∥,90A ∠=︒,2AB =,3BC =,1CD =,E 是AD 中点,试判断EC 与EB 的位置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ABCDE【习题4】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CG 、CH 分别是ACN ∆、MCB ∆ 的高.求证:CG CH =.HG NM CBA【备选1】 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AC BC =,M 是AB 的中点,点P 从B 出发向C 运动,MQ MP ⊥ 交AC 于点Q ,试说明MPQ ∆的形状和面积将如何变化.APMCQ B【备选2】 如图,正方形ABCD 中,FAD FAE ∠=∠.求证:BE DF AE +=.FEDCBA【备选3】 等边ABD ∆和等边CBD ∆的边长均为1,E 是BE AD ⊥上异于A D 、的任意一点,F 是CD 上一点,满足1AE CF +=,当E F 、移动时,试判断BEF ∆的形状.DFE CBA月测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