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血尿的诊断和中医治疗
![血尿的诊断和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a576cad804d2b160a4ec077.png)
一肾小球性血尿的中医治疗一,治疗的必要性1.血尿是肾小球损害的表现: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红细胞,中段尿离心(10ML尿以1500转速离心5分钟)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仅0-2个高倍视野,若大于3个高倍视野则为血尿,说明肾或和尿路有出血情况。
出血量少则呈显微镜下血尿,出血量大于1毫升|升(尿液)可见肉眼血尿。
肉眼血尿时易被患者发现,而镜下血尿则往往被忽视,部分患者在体检时或婚检时才发现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是红细胞被挤压穿过病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损,而发生外形与大小多样化变化。
有学者报道在电镜下观察到红细胞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裂孔时发生了变形。
还有资料提示,在肾小球毛细血管病变时,尿中变形红细胞的多样性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有一定关系。
由此可见,血尿是肾小球损害的结果,而且血尿是肾炎综合症诊断的必备条件。
临床上肾炎稳定或处于恢复期患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而反复血尿加重时,往往拿着化验单问医生:我的病为什么又复发了?再看狼疮性肾炎病情活动的七项临床指标,血尿是其中的一项,七项临床指标中出现两项以上则可百分百肯定为活动病变。
以上从肾小球性血尿出现的机制,以与客观的临床表现来看,血尿是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血尿是肾小球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尿液检查正常与否,可谓观察肾脏有没有疾病的一面镜子,而血尿是尿液检查中的异常发现,重点说明肾小球有损害,在各种肾小球疾病中,有些是以血尿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的,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 肾病,紫癜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等。
急性肾炎时,血尿常为起病的第一症状,几乎全部病人均有血尿,其中肉眼血尿出现为百分四十。
尿液呈均匀的棕色,浑浊或呈洗肉水样,但无血凝块,酸性尿中红细胞溶解破坏常使尿液呈酱油样棕褐色。
急进性肾炎时,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或呈肉眼血尿,并常见红细胞管型。
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血尿发生很高,70%-90%的病例有血尿,常为镜下血尿,30%的病例有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
肾性血尿的诊断及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肾性血尿的诊断及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c639b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7.png)
肾虚络空,毒损肾络和肾络瘀阻是肾络病变之血尿发生的重要
病机。
8血尿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张守琳教授强调有关DA肾病文献报道中,单纯以血尿为 主的IgA肾病患者有10% ~20%患者在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 肾病,可见血尿的治疗不容忽视。血尿的本身预示肾脏的损 伤,对于血尿应该予以重视并进行适当治疗。西医治疗血尿方 法有限,而中医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这要求中医临床医生重视 中医,规范诊疗,形成系统的方案,推广到大全国各地比如乡镇 中医院,造福广大患者。部分血尿病人预后良好,因此,应避免 过度治疗血尿,如低倍镜红细胞数< 100,应与患者充分沟通, 消除患者焦虑。
魏连波教授认为血尿的发生与风邪密切相关,多数患者有 明显外感;同时也与湿邪密切相关,在隐匿性肾炎中,湿热贯穿 整个肾炎始终。此外,也与虚相关,包括肾气和脾气虚而不 固等。
张守琳教授认为血尿的产生多由于火热动血和气虚不能 摄血所致,诚如《景岳全书》所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 则为病。血亦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者为病。盖动者多由于 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此外, 离经之血既是鲜血也是瘀血,血尿的产生也可由瘀血所致。
下;另外,活血药的选择要兼顾止血功效,采用活血止血药,如
茜草、蒲黄等效果较佳;对于肾性血尿久治不愈者用药要加入
免疫性药物青风藤、雷公藤等,伴有感染者要注意控制,小儿血
尿应避免剧烈运动。
张宁教授指出血尿的常规分型有下焦湿热、热伤血络、肾
阴亏 、阴
气阴 等,此 还 关 肾亏
及病情较轻、迁延不愈的脾气虚患者。血尿的治疗要在明确原
李侠教授认为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因此,血尿 的形成与心、脾、肝均密切相关。此外风邪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风邪外袭,太阳首当其冲,而少阴为太阳之底面,不论少阴肾之
隐匿性肾炎血尿辨治体会
![隐匿性肾炎血尿辨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287a2c6a1c7aa00b42acb07.png)
不香 , 胃脘部不舒 , 大便干 。查 尿常规 B D 3+) L( 。舌
红 苔 微黄 , 沉 细 数 。证 属 温 燥 伤 阴 , 旺 络 伤 。治 以 脉 火
子 1g 桑寄生 1g 芡 实 1g 川牛膝 1g 当归 1 g生 2, 2, 0, 2, 0, 地 1g 茜草 1g 三七粉 3 , 2, 0, g 白茅根 3 g女贞子 1g旱 0, 2, 莲草 1g 酸枣仁 2 g 夜交 藤 1g 2, 0, 5 。5剂 , 煎服 , 1 水 日 剂 。服药后夜眠明显好转 , 乏力疲倦减轻 , 食纳有所好 转, 舌质暗淡苔白 , 脉沉细 , 查尿常规 B D( +) L 2 。前方
隐匿性 肾炎血尿其 血尿来 源于 肾小球 , 主要 表现
为 无痛 性 血 尿 , 为 肉 眼 血 尿 或 为 镜 下 血 尿 。 潘 龙 教 或
忘活血化瘀 , 使瘀化 血行 , 通血 茜 丹参 、 益母草 、 蒲黄 、 当归、 川牛膝
J OUR NAL OF PRACTI AL C TRADI I T oNAL CHD S M EDI NE 2 0 12 . E E CI 0 9 Vo . 5 No 2
实 用中 医药杂 志 2 0 0 9年 2月 第 2 5卷 2期 ( 第 13期 ) 总 9
冒加 重 。神 疲 乏 力 , 酸 困 , 晕 , 干 涩 , 眠 多 梦 , 腰 头 眼 夜
食欲不振 , 大便不凋 、 时干 , 舌质 暗淡苔 白乏津 , 脉沉细 小数。辨证为尿血 ( 肾亏虚 , 脾 阴虚火 扰 ) 。治 以健脾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f4d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8.png)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疗肾病的医案有很多种,具体治疗方法和药方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以下是一个示例:
患者信息:
患者X,男性,35岁,肾病患者
临床表现:
尿蛋白增多、血尿、水肿、血压升高
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经过患者详细的辨证施治后,国医大师开出了以下中药方剂:- 石斛养阴汤:石斛、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等,具有清热养阴、祛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肾病患者的症状。
- 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泽泻、葛根、白术等,具有利湿通淋、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减轻水肿症状。
2. 饮食调理: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限制高蛋白、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过重的食物和饮品。
3. 生活习惯调整: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规
律作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必要时,可以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如血压控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以上是一个示例的国医大师治疗肾病的医案,但实际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实施和监控。
由于肾病的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并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肾炎性血尿34例
![中医治疗肾炎性血尿34例](https://img.taocdn.com/s3/m/7d1d2464b84ae45c3b358c13.png)
类 疾 病 . 者 应 用 中药 肾 炎 性 血 尿 方 治 疗 3 肾 炎 性 血 .笔 4例
尿 , 得 了较为满 意的疗效 , 报道 如下。 取 现
四 、讨 论 与体 会
一
、
临床 资料
肾 炎 性 血 尿 是 临 床 较 为 常 见 的病 症 , 中 医 历 代 文 献 中 在
的 记 载 属 “ 血 ” “ 血 ” 畴 。 中 医 学 对 血 尿 的 论 述 。 早 尿 、溲 范 最
岁; 程最 短 1 , 长 1 病 年 最 2年 。诊 断依 据按 照《 内科诊 疗 常 规》】 在排 除 了全身 性或 继发 性 肾病 的同 时 , 诊 为隐 匿 l 一 确
性 肾 炎 的 l ; 肾 活 检 确 诊 为 I 肾 病 的 l 。 主 要 表 8例 经 g A 6例
现 为 镜 下 血 尿 , 伴 有 腰 酸 等 症 , 薄 黄 或 腻 , 偏 红 或 夹 有 或 苔 舌
文 所 述 肾 炎 性 血 尿 , 肾 小 球 病 变 之 血 尿 , 西 医 诊 断 主 要 乃 其 为 隐 匿 性 ’ 炎 或 IA肾 病 , 以 镜 F检 查 尿 中红 细 胞 为 主 的 肾 g 且
一
连 续 服 用 中 药 2 月 后 ,4例 肾 炎 性 血 尿 患 者 中 , 愈 个 3 治 1 例 , 转 l , 愈 5例 , 有 效 率 8 .% 。 1 好 8例 未 总 53
( 海 上 20 9 ) 00 0
陈伯 平
T CM s i lo n p sr t S a g a CHEN B — i g Ho p t fYa g u Dit c . h n h i a i opn
摘要 :为观察 ’ 肾炎性血 碌方 ( 要药物 : 母、 主 知 黄柏 、 山栀 等) 的临_ 疗效 , 庚 选取 3 4倒 肾炎 性血 屎患者 ( 中隐匿 其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研究概况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4b7fb5d4ad51f01dc281f122.png)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研究概况
胡 ( 1南京 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岚 , 孙 伟 2 1 0 0 2 9 ) 2 1 0 0 2 9 ; 2 江苏省 中医院肾内科 , 江苏 南京
摘要 : 该文从中医方面 阐述了近年来隐匿性肾小球 肾炎 的病 因病机及 中医药 治疗 , 着重探讨 了单纯性血尿和 单纯性蛋 白尿 的 辩证论治 , 中西医结合及验方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隐 匿性 肾小球 肾炎方 面具有独特 的优势。 关键词 : 隐匿性肾炎 ; 血尿 ; 蛋 白尿 ; 治疗
肾之大络、 小络 、 孙 络则病 生也 。
2 辨 证 论 治 2 . 1 单 纯 性 血 尿
时需排除急、 慢性 肾炎或其他 肾脏病史 , 无任何 临床 症状 , 肾病理改变轻微 , 预后相对 良好的一组 肾小球 疾病。单纯性的蛋 白尿 表现为轻 度的蛋 白尿 , 尿蛋 白定量 < 1 0g , / 2 4 h 。单 纯性的血尿表 现为持续 或 间断镜下血尿 , 镜检红细 胞为多型性 。根据文献 报
咽喉之疾 可侵犯 足少 阴肾经而引起 血尿 , 对于反复
生地 、 牡 丹皮 、 茯苓 、 知母 、 黄柏 等。饶 克琊 认为 咽喉感染 者, 清利咽喉是截断病邪犯肾的重要方法。
血。脾 肾两虚 , 固摄 无权 , 精微 下注 外泄 可致蛋 白 尿。周家俊主任 认 为尿 血 的病 位 主要在 肾与 膀 胱, 基本病机 主要为 肾气虚 和肾阴虚 。肾气虚则精 、 血、 津液不能 固摄 而流失 , 肾 阴虚则 生 内热 , 灼伤 血 络, 血溢脉外形成 尿血。张孝 礼主任 认 为隐 匿性 肾炎的病 因有主 因与诱 因之 分。主 因多为 禀赋 不 足、 饮食起居失调 、 以及七 情过用 、 身 劳过度和病后 体衰等而至脾肾两虚。诱因则 责之于外邪乃风、 湿、 热毒 , 每易乘虚袭体 , 湿热毒邪胶着于肾以致 血尿或 蛋 白尿反复 发作 , 病情 缠 绵、 迁延难 愈 。吕仁和 教授提出“ 肾络瘕瘕说” , 提出 肾脏疾 病的根本病 机 为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 饮食不节 、 起居无常 、 情 志失 调及禀赋不足等因素造成人体正气 亏虚 , 邪气 内着 ,
固涩汤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验案三则
![固涩汤治疗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验案三则](https://img.taocdn.com/s3/m/54ed62f7910ef12d2af9e77c.png)
诉 :尿血 2年 。现病 史 :患者 2年 前体 检 时 发 现 尿 中 红 细胞 1 ~1 / 0 5 HP,经 多项 检查 后 确诊 为 隐 匿性 肾小
球 肾炎 。刻 诊 :腰 膝 酸 软 ,手 足 心 热 。舌 质 红 、少
苔 ,脉细 数 。血 压 1 0 8 mmHg 2/ 0 。尿 红 细 胞 2 ~3 / O 0
HP,尿 蛋 白 + , 肾功 能 正 常 。证 属 阴虚 火 旺 。治 拟 滋 阴降火 、固涩 。固涩 汤加 减 :熟地 黄 、知 母 、女 贞
子 、墨旱莲 、金樱 子 、桑 椹 各 1 g 5 ,芡 实 2 g 0 ,龙 骨 、 牡 蛎 、 白茅 根 各 3 g 0 ,茜 草 、三 七 、牛 膝 各 l g O ,炙 甘 草 5 。7 后 患者 觉腰 酸减 轻 ,效 不 更 方 ,原 方续 g 剂 服 1 4剂后 ,查 尿 红 细胞 0 5 HP ~ / ,尿 蛋 白 一 ,余 症
浙 江 中 医杂 志 2 1 0 2年 1 第 4 卷 第 1 月 7 期
固涩 汤 治疗 隐 匿性 肾小 球 肾炎 验 案 三则
周 宝 宽
辽 宁省 沈 阳皇姑 协和 中 医门诊部 辽 宁 沈 阳 1 0 3 10 6
关 键 词 固 涩 汤 隐 匿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医 案
隐匿性 肾小球 肾炎是 由不 同病 因、不 同发病机 制所
诉 :蛋 白尿 1年 。现 病 史 :患 者 1年 前 发 现 蛋 白尿 ,
休息 后有 所缓 解 ,近 来感 腰 部 不 适 ,到 某 医 院检 查 尿 常规 :尿 蛋 白+ ,红 细胞 1 ~ 1 / + 0 5 HP。诊 断 为 隐 匿性
疮 ;热 伤津 液 ,则 口渴 ;舌 红 、苔 薄 黄 ,脉数 均 属 热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https://img.taocdn.com/s3/m/4eefb36671fe910ef02df869.png)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
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发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有效肾脏病学》确信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病症,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 kg·HO;2(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肚血糖正常);(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5)贫血显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6)不伴高尿酸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小球疾病;(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样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惨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消瘦。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
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
尿血中医护理方案(1)
![尿血中医护理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160d601bb68a98271fefaad.png)
尿血(膀胱癌)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侯要点(一)下焦湿热证: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或夹有血块,或癃闭不同,少腹急满胀痛。
口燥咽干,口渴欲饮,纳呆食少,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二)阴虚火旺证:小便频数,短赤带血而量不多,时作时止,或伴尿痛涩滞但不显著,房劳则发作或加重,伴有会阴坠胀不适,头晕耳鸣,神疲,低热,五心烦热,颧红潮热,腰膝酸软,少寐多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三)心火亢盛证:尿血鲜红,小便短黄、灼热疼痛,心烦失眠,面赤口疮,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夜寐不安,舌尖红赤,苔黄,脉数。
(四)脾肾气虚证:久病尿血色淡红,小便频数,头晕耳鸣,面色不华,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食少腹胀,腰脊酸痛或兼齿衄、紫斑,舌质淡,脉沉弱。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一)小便带血、灼热涩痛1.观察小便的量、质、尿血的程度、有无尿痛及伴随症状,做好尿的次数及血尿的记录,指导患者留取中段尿培养的方法,并及时送检。
2.卧床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节制房事。
3.保持内裤清洁柔软,以棉质或丝质布料为佳,禁穿不透气的紧身裤、尼龙裤。
4.尿色鲜红不止者,可采取1:1大黄浸出液行膀胱灌注,每次20毫升,每日一次,保留2小时以上。
5.药熨法:“下焦湿热”者之小便灼热涩痛,可用食盐半斤炒热,包布熨脐腹,待冷即可。
6.耳穴压豆:取心、脑、交感、肾、膀胱、输尿管、内分泌,每日按压3-5次,每次5-10下,力度以耳廓微微发红为宜。
7.辨证施膳: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生冷肥腻。
“下焦湿热”者可食用赤小豆薏仁粥(赤小豆25g,薏仁25g,粳米100g,煮粥,宜烂);小麦汤(小麦50g,通草9g,煮,去渣饮汁)三次分服;鲜藕捣汁服;白茅根煎水代茶饮。
“阴虚火旺”可指导患者多食用梨汁、白粥(鲜百合50克或干百合30g、大米100克、冰糖适量)、荸荠藕汁。
“心火亢盛”多饮开水、西瓜汁;“脾肾气虚”可食用黄芪粥(黄芪50g,粳米100g,煮粥)或羊骨粥(羊胫骨2根、红枣20枚、糯米100g,加水熬至熟透,每次服2月为1疗程)。
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
![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abff08b02d276a200292e93.png)
尿 肾功能正常 的患 者具有 降低蛋 白尿及 防止 肾功能恶 化 的作用 , 但长 期 的应 用 ,
不 良反 应 严 重 。
近年来 , 我们参照现代 医学并结合先
当归 1g 黄 芪 1 g 太 子参 1g 生 甘 草 0, 5, 5, 1g 防风 1 g 白术 1g 山茱萸 1g 山药 0, 0, 2, 0,
气 阴两虚 型: 症见懒言 , 体倦 , 少气乏 力 , 咽干 , 口燥 手足心热 , 纳差 , 腰酸腿 软,
血尿 时轻 时重 , 平素镜 下少 量血尿 , 红 舌 少苔 , 脉细数 。患 者气 阴两虚 , 急性 肾 或 病后期 , 外 邪 已解 , 或 正气 不 足 , 邪 未 热
细数 。患者于 3年前体检发 现 , 镜下血 尿 至今 , 虽经多方 医治疗 效不佳 , 转 中医 遂 科诊治 , 患者近 1 , 年 经常感 冒, 然而症状 不重 。平素休息 不好 , 稍有 劳累 , 或 则腰 酸 乏 力 , 尿 加 重 , 验 室 检 查 , 功 血 实 肾
(一) 尿 R C , B (+ + + +) 尿 蛋 白 (+) , 。
基本 处方 : 子参 1g 黄 芪 1g 熟 太 5, 2, 地黄 1g 茯苓 1g 白术 1g 当归 1g 枸 5, 5, 2, 2, 杞子 1g 杜仲 1g 莲子 1g 菟丝子 1 g 2, 5, 5, 0, 山药 2 g 甘草 1g 桂 圆 肉 1g 木 香 5 , 5, 0, 0, g
大便溏泄 , 阳痿 早 泄 , 淡 有齿 痕 , 沉 舌 脉
细, 肝脾 肾虚 , 多见于慢性肾病 , 病程 日久 耗伤脾肾或 因劳倦过 度 , 七情 内伤 , 劳 房 所伤 , 以致脾 肾阳虚 , 统摄无权而致血尿 ,
隐匿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隐匿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51664de05087632311212b4.png)
隐匿性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对于隐匿性肾炎在随诊过程中出现尿蛋白持续增多,尿红细胞增多,高血压或肾功能损害,则应按肾病综合症或慢性肾炎处理。
也可作肾活检,根据病理改变进一步处理。
在临床上,隐匿性肾炎亦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它是一组症状隐匿、病情绵长、有持续性蛋白和(或)潜血或发作性肉眼血尿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正是由于隐匿性肾炎在临床上几无症状表现、病程迁延,一直以来,医务人员其重视不够,认为其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肾炎,在临床上就不需特殊的治疗。
正是由于这种想法,很多人延误了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隐匿性肾炎补脾胃,益肾阴,调气机,固脂液以达到增强体质。
则当凉血、止血、化瘀、清热、泻火、祛湿,以此减轻蛋白尿和血尿,减轻或拮抗激素等西药治疗的副作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隐匿性肾炎属中医学中“尿血”、“虚劳”等范畴。
认为津血不能自行,全赖心气的推动、脾气的统帅和肾气的固摄,方能循行于经脉,散布于全身。
中医治疗隐匿性肾炎的三原则1、健脾补肾隐匿性肾炎蛋白尿的病因病机常责之于脾肾之气不足,脾失统摄,肾失封藏,肾不摄精,精气外泄。
故益气,健脾,补肾,固精为主要法则。
运用黄芪、党参系列的健脾之方药,并在健脾之中佐以固涩之品,如芡实、金樱子、山萸肉等,以达到消除蛋白尿之目的。
2、清热解毒隐匿性肾炎为免疫损伤性肾炎性疾病,在免疫性疾病中可以出现热证。
对此治疗,除进行性外因治疗(直接消除病原体,消除毒素),尚需内因治疗,即提高或调解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增强或改善机体抗病能力的治疗。
药理研究,清热解毒利湿类中药恰巧具备了这方面的作用。
3、活血化瘀虽然血液离经忘行,但出血必有瘀滞,且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治疗隐匿性肾炎宜采用活血化瘀之法,使瘀化血行,尿血自止。
瘀血是肾小球疾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使病机复杂化,病情缠绵难愈的一种致病因素,故4、治疗要及时当体检查出有尿蛋白,或尿潜血,或两者都存在,身体没有症状的时候,要做出正确判断。
老中医:分享几味治尿血经验方
![老中医:分享几味治尿血经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4b73ed0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3.png)
治尿血验方小便带血为尿血。
引起尿血的原因很多,除了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道结石、肾结核、泌尿系肿瘤等病症外,尚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此外尚可见于剧烈运动、劳累后所引起的运动性尿血。
主治:尿血症。
配方及用法:生地50克,茯苓30克,丹皮12克,泽泻15克,白芍20克,旱莲草25克,黄柏10克,阿胶15克(煎药去渣取汁,文火煎阿胶),滑石20克,白芧根2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服1剂,连服4剂。
疗效:治疗尿血症24例,服药3剂愈者14例,服药4例愈者8例,服药6剂愈者2例。
本方是家父梁燕楼(名老中医)传授的验方,用于治疗尿血症患者24人,均获显著疗效,随访2年无复发。
消失的卵巢囊肿一女,在四十八岁时的几月内忽然出现月经量特多,经期右下腹部疼痛,自感左侧少腹部有一肿块,彩超诊断为左侧卵巢囊肿,当时她的病情是:面色萎黄,情绪抑郁,精神欠佳,头目眩晕,四肢冰冷,腹满,口唇干燥而不欲饮,舌淡苔薄,脉沉细,我认为是血虚寒凝之证,故让其服用温经汤温经通络,行气消坚加三七粉止血活血生血而不留瘀,桂枝12g 赤白芍各20g 当归12g 吴茱萸15g 川芎6g 生姜15g 清水半夏20g 丹皮10g 麦冬12g 人参10g 炙甘草12g 阿胶20g 三七粉20g随汤药分三次冲服。
服药五剂,血止,头眩晕腹满等症已除,服药十五剂,体力恢复,精神倍增,四肢已转温,一切恢复如初,后经医院彩超检查,囊肿消失,建议停药。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特效验方益心温阳汤秘方:桂枝20g,太子参20g,麦冬10g,玉竹15g,丹参30g,川芎15g,生黄芪30g,甘松6g,苦参10g,细辛5g,炙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方解:桂枝是气分药,又是血分药,既能解表,又能和营,既能化气通阳,又能通络止痛,还能降逆平冲。
欢迎微信关注行之医话公众号本方主治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引起的心动过缓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肾炎单纯性血尿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926d21c14791711cc79173b.png)
多见 于儿 童 和青 年 人 , 病 情 缠绵 , 复 发作 ,目前 行 疗效评 定 。 其 反 . 尚无 特效疗法 。我们采用 中 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隐 14 疗 效标 准
参照 《 中药 新药 治疗 慢性 肾炎 的临
匿性 肾炎单 纯 性 血 尿 2 4例 , 效 满意 。 疗 现将 结果 报 告
3 讨 论
隐 匿性 肾炎 单 纯性血 尿 属 于 中医学 “ 尿血 ” 腰 、“ 痛 ”等 范畴 。 中医学 认 为本 病 多 由过 食肥 甘 、情 志刺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一般治疗 : . 注意休息 , 避免 感 染 和 过 度 运 动 。予 潘 生 丁 7 5~10 g d分 3次 口 5m / 服, 阿斯 匹林 1mg・ g ・ 分 2次 口服 。 5 k一 d 治疗组 加 用 中药治 疗 , 以益气 养 阴 、 清化瘀 热立 法 , 主要药 物为 太子 参 、 菟丝子 、 地黄 、 生 地骨 皮 、 母 、 知 赤芍 、 三七 等 。 时 振声 教授 提 出 :血 尿不论 虚 证 、实 证 ,既 是 离经之 每 日 1 , 煎取 汁 3 0 分 2次 温服 。 肉眼血 尿 明 剂 水 0m1 如 血 , 必有 瘀 滞 。 则 正如 唐 容川 所谓 : 离经 之血 , 清血 “ 虽 鲜 血 , 为瘀 血 ” 而 且 原发性 肾小球 疾病 临 床病 理 与 亦 。 1 南京 医科大 学第 一附属 医院( 南京 2 0 2 ) 10 9 2江 苏省 南京市 中医院 ( 京 200 ) 南 10 1 ( 下转 第 19页 ) 6
激、 素体 阴虚 、 房室不节或外感风热等所致。 因甘肥厚 味 壅遏 脾 胃运化 ,可致 积湿 生热 , 湿热 蕴 结 又易化 而 燥 伤 阴 ; 五 志过极 , 郁 化火 伤津 ; 欲过 度 , 若 气 劳 损耗 阴精 ; 或素 体 阴虚 , 则燥 热 内生 , 阴耗 液 ; 伤 邪热 也可 伤 阴。同时 阴虚 津不 化气 , 而 气 阴两虚 ; 先 天禀赋 进 或 不足 、 久正 虚 、 病 房室 不节 , 复因 劳倦过 度 , 饮食 不节 而致 脾 肾气 虚 。 久则 “ 热 ” “ 热 ” 熬津 血 , 湿 、燥 煎 血液 黏 滞 , 行不 畅 而致 络热 血 瘀 ,瘀 热 ” 运 “ 郁滞 , 津液 难 以输 布, 终致 “ 阴虚 气耗 、 热血 瘀 ” 著名 中医 肾脏 病专 家 络 。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81d2851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e.png)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内容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
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
由于本组疾病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前多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的尿异常期,然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疗效清热解毒药病因病机中医学认识慢性肾炎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脏元气亏虚,内外邪毒瘀阻肾络,肾体受损,肾用失司而发为本病。
本病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心四脏。
病性多虚实夹杂,肾元亏虚为本,外邪袭肾为标。
病程较长,且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多预后不良。
肾病水肿在急性发作时,常因风邪外袭,肺的治节、肃降失司,可以出现面部水肿;脾虚不能运化则水湿潴留也可发生水肿;肾虚不能化气,亦可水湿潴留而水肿。
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借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来推动水液的蒸化、吸收、输布、利用、排泄。
因此,风、寒、湿、毒等因素阻遏三焦气化功能,则必然导致水肿的发生。
肾病水肿的病机与肺、脾、肾、肝、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有关。
西医学认识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
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占有重要作用。
诊断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症状轻重不一,可有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尿异常。
慢性肾炎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尿异常,三者可以同时并见,也可以单一或相兼出现。
早期可有体倦乏力,腰膝酸痛,纳差等,水肿时有时无,病情时轻时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渐有夜尿增多,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最后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一一尿毒症。
西医诊断标准(1)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起,尿异常所见或高血压持续以上。
(2)起病时缺乏明显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而尿异常所见(指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的全部或一部分)存在继续以上。
治疗尿潜血特效验方
![治疗尿潜血特效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437e343310a6f524ccbf85ba.png)
治疗尿潜血特效验方文章目录*一、治疗尿潜血特效验方1. 治疗尿潜血特效验方2. 尿潜血的发病原因3. 尿隐血和血尿是一样的吗*二、尿潜血的症状*三、尿潜血的危害治疗尿潜血特效验方1、治疗尿潜血特效验方 1.1、大黄3克、鸡蛋1枚。
鸡蛋打一孔,将大黄研末装入蛋内,湿纸封口后蒸熟服食。
每日1次。
功效:清热止血。
1.2、六月雪根60克、灯芯草15克、鸡蛋2枚。
同煮至蛋熟,去渣及蛋壳,早晚空腹吃蛋喝汤。
功效:清热凉血,适用于小儿尿血。
2、尿潜血的发病原因尿潜血是很多疾病在发病的早期引起的这些现象,所以应该引起重视,应该及早的进行调理,尿潜血是经过对人体尿液做相关的检查之后判断的一种病变,一般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用药治疗。
导致尿潜血的原因比较多,一般都是由于炎症引起的这些现象,有的人如果出现了尿路结石,可能会导致尿潜血的产生,如果出现恶性肿瘤,也可能会引起这个症状的产生,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都可能出现尿潜血的症状。
3、尿隐血和血尿是一样的吗由于身体内某部分出血而在粪便尿液或脑脊液中出现血液,须用化学试剂或试纸方可测出,用眼或显微镜均不能查出。
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
尿隐血确实和血尿有点相似,可是它就和尿隐血是一回事吗。
简单的来说,一般是有尿隐血不一定就是血尿,它们两个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尿潜血的症状1、尿颜色的改变血尿的主要表现是尿颜色的改变,除镜下血尿颜色正常外,肉眼血尿根据出血量多少而呈不同颜色。
尿呈淡红色像洗肉水样,提示每升尿含血量超过1mL.出血严重时尿可呈血液状。
肾脏出血时,尿与血混合均匀,尿呈暗红色;膀胱或前列腺出血尿色鲜红,有时有血凝块。
2、分段尿异常将全程尿分段观察颜色,如尿三杯试验,用三个清洁玻璃杯分别留起始段,中段和终末段尿观察,如起始段血尿提示病变在尿道;终末段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的前列腺和精囊腺;三段尿均呈红色即全程血尿,提示血尿来自肾脏或输尿管。
尿血宁方加味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
![尿血宁方加味治疗隐匿性肾炎血尿](https://img.taocdn.com/s3/m/5f35281b14791711cc791731.png)
尿 血 宁 方 加 味 治 疗 隐 匿 , 陡 肾 炎 血 尿
T r e a t i n g o c c u l t n e p h r i t i s h e ma t u r i a b y mo d i ie f d Ni a o x u e n i n g r e c i p e
c a s e s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1 0 t o J nu a a r y 2 0 1 2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t r e a t e d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4 5 f o r e a c h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g i v e n t h e T WP t r e a t me n t , wh i l e he t re t a t e d ro g p u wa s g i v e n he t mo d i i f e d Ni a o x u e n i n g r e c i p e mo r e . R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na a l y s i s t h e e fe c t o fmo d i ie f d Ni a o x u e n i n g r e c i p e i n r t e a t i n g o c c u l t n e p h r i t i s h e ma t u r i a . Re s u l t s : Th e t o t a l e ic f i e n c y wa s 7 1 . 1 % i n t h e t r e a t e d ro g u p
尿潜血阳性的临床意义及中医治疗方法(附90例)
![尿潜血阳性的临床意义及中医治疗方法(附90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975326d5bbfd0a78567332.png)
尿潜血阳性的临床意义及中医治疗方法(附90例)目的:探讨尿潜血阳性的中医治疗效果。
方法:将90例尿潜血阳性患者(其中,急慢性肾炎42例,尿路感染28例,紫癜性肾炎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辨证分型,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辨证分型,不应用止血药物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2.22%,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57.78%。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对尿潜血阳性的治疗,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止血药物,可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尿潜血阳性;治疗方法;中医尿潜血试验是尿常规的一项检查项目,目前临床常用全自动生化仪以尿的血红蛋白含量换算成红细胞数,这种方法称为尿潜血试验。
与传统的镜检方法比较,该方法可能比较准确,因为已将破碎的红细胞计算在内。
其换算的比率大约是:>250 cells/μl为(++++),150 cells/μl为(+++),75 cells/μl为(++),50 cells/μl 为(+),25 cells/μl为(±),250 cells/μl而镜检红细胞只有(+)的情况。
这是因为在酸性和低渗的环境中,红细胞极易溶解;尿比重在1.007以下时,红细胞的溶解度为100%。
这时即使存在血尿,但在显微镜下只见到少量红细胞,甚至缺如,如果做尿潜血试验,可获阳性结果。
1 尿潜血阳性的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尿潜血的病因可分为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尿路邻近器官疾病等3类。
尿潜血的常见病因的初步确定,应结合发病年龄、伴随的临床表现、地方性流行病、多发病等作出初步筛选。
小儿时期多见于急性肾炎、泌尿系结石、胡桃夹现象等。
青少年或中年出现血尿,应考虑为泌尿系感染、结石或肾炎等。
40岁以上无痛性血尿,应考虑泌尿系肿瘤。
如伴有肾绞痛者,应考虑肾、输尿管结石;伴有膀胱刺激征,如病程长,病情起伏不愈,且日益加重者,应考虑膀胱肿瘤、膀胱结核的可能性;如同时伴有高热、腰痛,则应考虑肾盂肾炎;如同时伴有排尿痛,尿流中断或排尿困难,则应注意膀胱或尿道结石的可能性。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21bfc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7.png)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R277.51B1672-5085(2011)12-0400-02【关键词】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发病机制、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
凡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症状迁延不愈,超出一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均属于慢性肾炎的范围。
本病多见于成人,可由多种病因引发,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多数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本病常呈缓慢进展,病情逐渐发展而导致肾衰竭。
治疗棘手,预后较差。
本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根据其表现特点,慢性肾炎属于中医学的“阴水”、“水肿”、“肾水”、“尿血”、“眩晕”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风邪合寒、热或夹湿邪等,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肾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或急性肾炎调治失当,迁延伤肾发展而来。
本病病位在肾,病变为肾体受损,肾用失司,主水、封藏等功能减退,出现腰痛、水肿、眩晕、尿浊、尿血等诸症,并按虚损劳衰的进程发展。
病理表现以正虚,脾肾亏虚为主,但有偏阴虚与偏阳虚之不同,且涉及脏腑广泛。
病程中有易感外邪和产生气郁、血瘀、痰湿、湿热、热毒等兼夹证,并因此加重病情等特点,证候复杂,变化多端。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1.脾肾气虚;2.肺肾气虚;3.脾肾阳虚;4.肝肾阴虚;5.气阴两虚;6.水湿内停;7.湿热壅盛;8.瘀血内阻;9.湿浊内蕴。
脾肾气虚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治法:补气健脾益肾方剂:异功散加减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生姜、大枣、金毛狗脊、杜仲、怀牛膝。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脾虚湿困、纳呆腹胀者,加苍术、藿香、佩兰、陈皮以化湿健脾;脾虚便溏者,加炒扁豆、炒芡实一健脾助运;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猪苓以利水消肿。
健脾法其意有二:一则补气以充脾,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二则理气以转脾,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之功能,重在于运,故应加入转脾之品,药用陈皮、苍术、山楂等。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b2209aa8956bec0875e321.png)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22.41,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03月04日发布。
(1)血随小便排出,包括肉眼血尿或尿检发现红细胞(超过3个/高倍镜);(2)排除淋证、肾痨、肾脏畸形、肾及膀胱癌瘤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1992年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的诊断标准制定本病的西医诊断标准。
(1)以往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或其他肾病病史;(2)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无症状性蛋白尿,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镜下血尿为主,可偶见肉眼血尿),轻度或少量蛋白尿(<1.0g/d)、动态监测尿常规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表现;(3)无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损害;(4)已除外生理性蛋白尿及功能性血尿;(5)已除外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道炎症或肿瘤、胡桃夹现象及其他肾血管疾病所致的血尿伴蛋白尿。
本方案主要针对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无蛋白尿或伴有少量蛋白尿(<0.3g/d)的患者。
(二)证候诊断1.外感风热证:尿赤,血尿,或仅有镜下血尿;伴发热恶风,咽痛,或关节痛,腰酸,便干;舌质红或淡,苔薄黄,脉多浮或数而有力。
2.下焦湿热证:小便黄赤带血,灼热或涩痛不利;次症:口干不欲饮、口咽粘腻,脘闷纳呆,纳谷不香,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脾不统血证: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纳食减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4.阴虚火旺证:尿色淡红或镜下血尿,咽喉干痛不适,消瘦颧红,头晕耳鸣,心烦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无力;舌暗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尿血的中医辩证论治
![尿血的中医辩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883ae43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6.png)
尿血的中医辩证论治尿血是小便中混有血液或纯血尿的一种病症。
随出血量的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酱油色等。
主要由于下焦湿热藴结,或阴虚火旺,而致肾及膀胱脉络受损,血溢脉外,随尿而出所致。
此外,脾肾气虚,血失统摄而下渗者亦常有之。
尿血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慢性持续性的尿血,以及尿潜血,要详审病机,分型辨治,坚持治疗,效果才更好。
【辩证施治】[膀胱湿热型]小便带血,血色多见鲜红,常伴有口苦口渴,少腹胀痛或腰痛不适等症;初起多有恶寒发热,身痛、咽痛等表证,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弦数。
本型多由表邪化热,随经入里,湿热藴结膀胱;或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湿热下注膀胱。
治宜清利湿热为主,兼解表疏肝。
[基本方药]:柴胡10克,淡竹叶10克,黄芩15克,山栀子15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白茅根30克,鱼腥草30克,川木通6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黄芩、栀子、鱼腥草、木通,淡竹叶,清热解毒,泄火利尿;生地、茅根,滋阴利尿、凉血止血;柴胡既能解表清热,又能疏肝解郁;赤芍清肝活血,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加减:风寒表证明显者,可选加防风、荆芥、羌活等;风热表证重者,可选加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咽喉肿痛者,加桔梗、射干;咳促剧者,加麻黄、杏仁、桑白皮;小便频数不畅者,选加瞿麦、萹蓄、滑石、猪苓、泽泻等;大便秘结者,选加大黄、虎杖、牛膝、芒硝;尿血不止者,选加小蓟、蒲黄炭、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等;如见有少腹刺痛、小便涩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血瘀证者,可选加生蒲黄、丹皮、三七、郁金、琥珀等。
在临床中,运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尿路感染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不仅能很快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消除尿液中的潜血、白细胞、蛋白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阴虚火旺型]小便色赤带血,多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心烦,遗精盗汗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基本方药]:生地黄30克,生地榆30克,小蓟30克,白茅根3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山茱萸12克,黄柏12克,阿胶(烊化分冲)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22.41,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03月04日发布。
(1)血随小便排出,包括肉眼血尿或尿检发现红细胞(超过3个/高倍镜);
(2)排除淋证、肾痨、肾脏畸形、肾及膀胱癌瘤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1992年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的诊断标准制定本病的西医诊断标准。
(1)以往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或其他肾病病史;
(2)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无症状性血尿和(或)无症状性蛋白尿,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镜下血尿为主,可偶见肉眼血尿),轻度或少量蛋白尿(<1.0g/d)、动态监测尿常规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表现;
(3)无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损害;
(4)已除外生理性蛋白尿及功能性血尿;
(5)已除外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道炎症或肿瘤、胡桃夹现象及其他肾血管疾病所致的血尿伴蛋白尿。
本方案主要针对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无蛋白尿或伴有少量蛋白尿(<0.3g/d)的患者。
(二)证候诊断
1.外感风热证:尿赤,血尿,或仅有镜下血尿;伴发热恶风,咽痛,或关节痛,腰酸,便干;舌质红或淡,苔薄黄,脉多浮或数而有力。
2.下焦湿热证:小便黄赤带血,灼热或涩痛不利;次症:口干不欲饮、口咽粘腻,脘闷纳呆,纳谷不香,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脾不统血证: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纳食减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4.阴虚火旺证:尿色淡红或镜下血尿,咽喉干痛不适,消瘦颧红,头晕耳鸣,心烦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无力;舌暗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5.气阴两虚证:血尿时轻时重,平时以少量镜下血尿为主,劳累后血尿加重或见肉眼血尿;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纳食减少;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数。
6.肾气不固证: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外感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草等。
加减用药:咽红肿痛者,加玄参、银花、板蓝根、射干;鼻衄者,加侧柏叶炭、赤芍、丹皮;若热势较高者,加石膏、知母清热;咳甚加杏仁、贝母。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银翘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等。
2.下焦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生地、大小蓟、栀子、丹皮、芦根、滑石、淡竹叶、车前草、泽泻,猪苓等。
加减用药:若见大便秘结,腹胀者,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湿热伤阴,则去大黄,加知母、玄参;小便热涩不爽,加扁蓄、瞿麦、车前草;脘闷纳呆者,加苡仁、山药、白术等;若见舌质暗红者加丹参、益母草。
中成药:复方肾炎片、四妙丸、黄葵胶囊等。
3.脾不统血证
治法:健脾益肾,益气摄血。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丸加减。
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茯苓、大枣、覆盆子等。
加减用药:可酌加仙鹤草、地榆、蒲黄、紫草、棕搁炭等以加强止血化瘀之功。
若气虚下陷而见少腹坠胀者,可加升麻、柴胡;气虚及阳,脾胃虚寒,畏寒,便溏者,可改用柏叶汤合理中丸,或上方加炮姜、艾叶、鹿角霜、桂枝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4.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化瘀止血。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知母、黄柏、生地、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等。
加减用药:若手足心热,加知母、黄柏;咽喉干痛者,加玄参、麦冬、射干;若阴虚及阳、畏寒,腰膝清冷者,加巴戟天、仙灵脾;腰部刺痛,舌紫暗者,加地龙、川芎、杜仲、续断。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止血。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太子参、黄芪、山药、生地黄、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地榆等。
加减用药:以气虚为主,乏力,纳少,面色萎黄者,加党参、白术、茯苓以健脾益气;以阴虚为主,有慢性咽炎,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者,加沙参、玄参、麦冬、五味子以滋阴生津。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生脉饮等。
6.肾气不固证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推荐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五味子、赤石脂、仙鹤草、蒲黄等。
加减用药:尿血较重者,可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腰脊酸痛,畏寒神怯者,加鹿角片、狗脊温补督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无比山药丸、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
(二)辨证使用中成药制剂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雷公藤对甙片、火把花根片、昆明山海棠、昆仙胶囊等,可适合于各个证型的患者。
(三)针灸治疗
主穴:关元、气海、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肾俞;配穴:内关、复溜、照海、阳陵泉、列缺、中极。
临床随症加减,每次取穴不少于10对,采用相应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 1 次,7天为一疗程。
(四)其他治疗
1.TDP电磁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适用于肾虚者,可选用中医诊疗设备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腰部,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2.中药沐足:药物组成:桂枝20g,当归20g,伸筋草15g,毛冬青15g,川芎15g等,适用于气虚、虚寒、血瘀者,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3.中药热奄包治疗:药物组成:吴茱萸250g、粗盐50g炒热外敷腰部,适用于脾肾气虚者,每次30分钟。
(五)内科基础治疗
定期复查、避免感染。
有反复感染病灶应予以及时去除,避免血尿加重,慢性扁桃体炎者在有急性感染时应及时控制炎症,待急性期过后考虑行扁桃体摘除术。
(六)护理与调摄
1.预防
(1)一般预防
平时多饮水,情志要舒畅,不动怒,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积极治疗感冒及疮疖等皮肤疾患。
(2)避免进食的食物
某些食物过敏可导致血尿应避免服用:如蚕豆、海产品、生番茄、生花生、生栗子、生核桃,还如一些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酒、芥末、姜等。
某些红色食物进食以后,可使血尿患者尿色变得更红,易导致误诊。
故应避免进食。
(3)避免使用的药物
①口服药:氨基比林、硝基呋喃妥因、山道年、利福平或大黄(在碱性尿中)容易出现红尿,造成误诊。
而磺胺类、盐酸氯胍可引起真性血尿。
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肌注可以引起红尿,汞撒利肌注可引起血尿。
③静脉注射:静脉注入大量甘露醇可以引起血尿,抗凝剂静脉注入过量也可引起血尿。
大量丹参静脉输入、异型血输血等也可引起血尿。
2.调理
(1)饮食调理
①燥烈性食物可以加重血尿:饮酒过多,尤以烈性酒,可加重血尿。
因酒中含醇,能刺激黏膜,能扩张血管,使泌尿系器官在有炎症的基础上更加扩张,黏膜更加充血,红细胞容易渗出,形成血尿;大蒜食用过多,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能刺激黏膜,也使有病的泌尿道黏膜更易充血水肿,红细胞渗出增多,容易出现血尿;辣椒食用过多,其中含辣脂碱挥发油物质,刺激和中有炎症的泌尿道黏膜更加充血,红细胞更易渗入尿中。
中医理论认为“辛温燥热之品,纯阳之物,动火伤气,迫血妄行”,上述燥烈之品,可以加重血尿。
②高脂、肥厚、油腻食物过多,易致肾动脉硬化:血尿病因中,肾动脉硬化占有重要位置,对这类血尿患者,宜少进这类饮食,尤以老年人,更应注意。
(2)运动调理
①剧烈长时间运动,可出现血尿。
因剧烈运动时,肾脏血管收缩,导致肾血流量减少,氧供暂时不足,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血尿,或使原有血尿加重。
故应劝告病人卧床休息,松弛肌肉,增加饮水。
②长时间站立不动,腰肌压迫肾静脉,使肾脏出现短暂瘀血,可以见到血尿。
故病人应坐立交换,不宜久站,有伤肾气。
(3)情志调理
在中医七情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进行心理情志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目前关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评价标准无统一的标准,本方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5%。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疾病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正常,或尿沉渣RBC计数正常;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肾功能正常。
显效:RBC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RBC计数检查减少≥40%;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正常。
有效:RBC减少<3个/HP或1个“+”,或沉渣RBC计数检查减少<40%;24h尿蛋白定量较少<40%;肾功能正常。
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注:舌脉具体描述,不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