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1.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等元素创作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1.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成长经历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选取有意义的片段进行分享。
2.2 作品创作: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成长经历,运用文字、图片等元素创作作品。
2.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制作作品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成长经历回顾的意义,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
3.3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成长经历,运用文字、图片等元素进行创作。
3.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
4.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出建议和意见。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学生互换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互换,欣赏对方的作品,了解同伴的成长经历。
5.2 成长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5.3 作品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邀请家长和其他教师观摩,增进交流和理解。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材料准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创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6.2 环境布置: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宽敞的创作空间,确保学生可以自由地展示和交流作品。
6.3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七章:创作步骤指导7.1 确定主题: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成长足迹的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经历。
中班我的足迹公开课教案
中班我的足迹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足迹”这个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足迹。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到自己的足迹对环境的影响。
3. 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孩子们理解“足迹”的概念,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让孩子们理解“足迹”的概念,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足迹。
2.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环保主题的图片、故事书等。
2. 一些简单的环保游戏和活动,如垃圾分类游戏、环保手工制作等。
3. 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清洁环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环保主题的图片,并引导孩子们谈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足迹”的概念,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
然后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的足迹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留下什么样的印记。
3. 环保游戏(20分钟),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环保主题的游戏,如垃圾分类游戏、环保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通过游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4. 实践活动(2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清洁环境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5. 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再次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环保的小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环保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很多孩子对“足迹”这个概念还不够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环保主题的教学,让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我也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们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成长的足迹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如今的我们,拥有着大把的青春,无法感受时间由指尖溜走的感觉,亦无法感受流年飞雪的喘息,我们盘桓在青春的时光里,肆意的践踏着生活,不去想象以后的时光,不去理会时间的流逝,但最终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又如何甘心我们的青春这样流逝;如何甘心我们的时光如同流星。因此,我们奋起、我们展翅,只为我们不甘愿虚度光阴,放弃生活,埋没拥有着青春活力的自己。
阳光洒满大地天空蔚蓝无云我们正值最繁花年华的季节我们正处在法制健全的社会我们正生活在无数人宠爱的家庭里但我们却仿佛永远不知足般的一味向别人索取着一味的享受着却不知如何运用自己这锦绣年华更不知如何绽放自己这青春的色彩
成长的足迹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成长的足迹主题班会教案1
今天,站在这里,想讲几个故事: 首先是关于成长的: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1)主持人致辞,引出班会主题,并介绍到场老师
(2)青春感言(向班级征稿)
(3)歌舞表演,歌唱青春
(4)话剧或小品表演(突出成长路上的喜与忧,应该以忧为主,选取感人的故事。) (5)游戏(根据时间长短任选,建议第三个很有效果的):
①默契大考验之叠报纸。(一分钟内、三人搭配,两人放报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人表述纸上内容,猜得一题折一下报纸,答完8题仍能站立在报纸上者胜)胜者奖品.败者扎发 画眉3—5次 ②抢凳子,(8人一组7櫈,两组,每次淘汰一人)胜者奖品,败者扎发 画眉 两组一次2—3次
三、班级成长回顾。
(团支书分别就入校来几次大的集体活动,给予点评,引导讨论)
成长足迹模板小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成长足迹记录本、彩色笔、剪刀、胶水、彩纸、画纸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一角设立“成长足迹展示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本成长足迹记录本,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猜猜它是用来做什么的?”2.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是一本记录我们成长足迹的记录本,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幼儿园的有趣事情、学到的本领、喜欢的玩具等画下来,记录下来。
”二、主题活动一:我的小手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2. 幼儿自由发挥,用彩色笔在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小手。
3. 教师指导幼儿在画好的小手上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主题活动二:我的小脚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脚部运动,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脚。
2. 幼儿自由发挥,用彩色笔在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小脚。
3. 教师指导幼儿在画好的小脚上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
四、主题活动三:我的小脚丫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踩影子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脚丫。
2. 幼儿自由发挥,用彩色笔在记录本上画出自己踩影子的小脚丫。
3. 教师指导幼儿在画好的小脚丫上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
五、主题活动四:我的小玩具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画出玩具的样子。
2. 幼儿将画好的玩具贴在记录本上,并写上玩具的名字。
六、总结与展示1.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记录本,互相欣赏和分享。
2. 教师对幼儿的成长足迹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1.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力、记录能力得到提高。
2. 幼儿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3. 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成长变化,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足迹追踪教案设计
足迹追踪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足迹追踪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足迹追踪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习如何进行足迹追踪。
3.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足迹追踪的定义和意义。
2. 足迹追踪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足迹追踪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足迹追踪实例图片或视频。
3. 足迹追踪工具,如放大镜、测量工具等。
4.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足迹追踪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足迹追踪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足迹追踪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探究:3. 介绍足迹追踪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足迹追踪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测量工具等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推测。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足迹追踪实例分析结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推测。
拓展:6. 讨论足迹追踪的应用领域,如野生动物保护、犯罪侦查等。
7. 学生个人或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应用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篇关于该领域中足迹追踪的报告。
总结:8. 总结足迹追踪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
9.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足迹追踪技巧。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足迹追踪活动,如户外考察、参观动物园等。
-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如动物脚印、犯罪现场足迹等。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 评估学生个人或小组作业中对足迹追踪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以《足迹》为题的作文教案
以《足迹》为题的作文教案段落一,雨后的清晨。
哎,这雨终于停了。
街角的树被洗得绿油油的,石板路上那些脚印,像是刚跑完马拉松的选手,一个个累得喘不过气来,躺在那里休息。
你瞧,有的深,有的浅,它们都在说,“嘿,这雨真大!”。
段落二,城市的喧嚣。
哎哟,这大城市可真热闹!高跟鞋“嗒嗒”地响,好像在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来了!”那些匆匆的足迹,有的像是在追赶什么,有的像是在犹豫不决。
它们凑在一起,简直就像一场大型的“足迹派对”。
段落三,乡间的宁静。
说到乡下,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田里的稻穗随风摇摆,像是在跳舞。
我光着脚丫走在田埂上,感觉就像是踩在了棉花糖上,软软的,暖暖的。
泥土的味道,啊,真香!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段落四,历史的沉淀。
老城墙下,那些足迹可都是“老古董”了。
有的已经模糊不清,但还能依稀看出它们的形状。
它们就像是历史的证人,告诉我们这
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我站在这里,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和古人
对话。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收获。
2. 培养学生学会珍视自己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图片搜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成长经历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思考自己取得的成就和收获。
2. 图片搜集与处理:学生分组搜集与自己成长相关的图片,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简单处理。
3. 作品设计: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经历,设计一份“我的成长足迹”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2. 成长经历回顾: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总结取得的成就和收获。
3. 图片搜集与处理: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学生分组搜集并与组内成员共同处理图片。
4. 作品设计: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经历,设计一份“我的成长足迹”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学长经历回顾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图片搜集与处理的能力。
3. 学生作品设计的创意和完成质量。
4. 学生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处理软件教程。
2. 成长经历相关素材。
3. 作品展示平台。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尽量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在成长经历回顾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分享内心的感受。
3. 在图片搜集与处理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在作品设计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5.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记录孩子成长足迹教案
记录孩子成长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长的含义,认识到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身成长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学会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4. 培养学生与人分享成长喜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并用多种方式记录和分享。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成长的感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成长记录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成长记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长记录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记录工具。
3. 教学平台或展示设备,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含义,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成长的含义,分享优秀成长记录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记录成长足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用多种方式记录和分享。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成长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关注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下周上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成长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
2.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定期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成长足迹”展览:让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记录制作成展品,进行班级或校园展览。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记录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挫折,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成长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长经历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挫折。
2. 表达方式学习:教授学生如何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
3. 作品制作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展示自己的成长经历。
4. 经验总结与规划:帮助学生从成长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发学生对成长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成长经历回顾: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3. 表达方式学习:教师示范如何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运用。
4. 作品制作指导:教师提供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的素材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展示自己的成长经历。
5. 经验总结与规划: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总结成长经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长经历回顾的深度和真实性。
2. 学生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3. 学生作品制作的认真度和完成度。
4. 学生经验总结与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五、教学资源1. 成长经历回顾的素材和案例。
2. 表达方式的示范作品和指导资料。
3. 制作作品的素材和工具。
4. 经验总结与规划的模板和指导资料。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引发学生对成长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成长经历回顾: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互相交流感受。
3. 表达方式学习:教师示范如何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运用。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足迹》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足迹》精选教学教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接触更加深入的音乐知识,要求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而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的教材《足迹》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音乐教材,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和生动的曲目,非常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
本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足迹》这本教材,并提供一份精选的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材介绍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足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一本音乐教材。
该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听力、乐理和歌曲,涵盖了五年级学生所需学习的各个知识点。
该教材以“足迹”为主题,通过音乐向学生介绍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足迹,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对自然和人类的感悟。
该教材共有3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了听力、乐理和歌曲三个板块,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知识。
二、教学教案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份精选的教学教案,目的是帮助老师更好的教授《足迹》这本教材。
一、单元名称:梦幻芭蕾二、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了解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乐器演奏。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手势演奏弦乐和钢琴。
2.学生能够辨认出节奏感强的音乐节拍。
3.学生能够了解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手部动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呈现1.现场教师向学生演示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和手部动作。
2.老师播放芭蕾乐曲"天鹅湖",让学生聆听。
第二步:聆听1.让学生利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区分出不同的乐器演奏声音。
2.让学生尝试用身体进行舞蹈动作,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第三步:演奏1.老师演示弦乐和钢琴的演奏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2.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奏,体验乐器演奏的同时,增强协作意识。
第四步:总结1.让学生模仿芭蕾舞动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2.老师总结本单元内容,让学生记忆和总结所学知识点。
五、总结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足迹》是一本极具价值的音乐教材,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有趣。
培养音乐情感的《足迹》教学教案
本教案以音乐情感培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和演唱歌曲《足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达情感的特点和方法,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表达情感的特点和方法,掌握如何在演唱中表达情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3.学会唱《足迹》这首歌曲,通过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音乐表达情感的特点和方法;2.了解《足迹》歌曲的歌词、旋律和情感;3.学会唱《足迹》歌曲,运用唱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听歌分析、唱歌实践、情感交流。
四、教学内容:1.课前听歌分析通过播放歌曲《足迹》,让学生进入情感氛围中,感受歌曲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针对歌曲中的情感与情境进行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可以从音乐元素、歌曲歌词、歌曲人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2.课中唱歌实践教师可以先带领全班合唱几遍,《足迹》歌曲以感受和熟悉旋律。
通过分组唱歌练习,让学生互相听唱并互相评价,帮助他们完善唱法、提高听音感、体验和表达情感。
3.情感交流通过唱歌实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了解。
五、示范教学:假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授的歌曲是《足迹》。
下面将以这首歌曲为例,演示教学方法。
1.课前听歌分析教师在课前放歌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向他们提出几个问题,引导他们回忆歌曲情节和歌曲分歧部分,接下来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歌曲带来的情感。
2.课中唱歌实践教师首先示范唱歌,让学生先跟唱,然后再进行分组唱歌实践。
在分组唱歌实践中,可以分为小组合唱和个人发挥。
小组合唱可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个人发挥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并在唱歌实践中,教师可以不断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唱法,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
3.情感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对生活的感悟,以暇表示出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情感。
动物足迹辨认教案
动物足迹辨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足迹是什么,为什么足迹是通过观察、记录和比对足迹特征来辨认动物的一种方法。
2.学习如何识别不同动物的足迹,包括哪些特征是用来区分不同动物足迹的关键。
3.提高观察、记忆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什么是动物的足迹,为什么足迹是动物辨认的一种方法。
2.动物足迹的特征有哪些,如何通过观察和比对足迹特征来识别不同动物的足迹。
3.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和比对足迹特征,让学生练习识别几种常见动物的足迹。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的足迹是指动物在地面上留下的脚印,是一种通过观察、记录和比对足迹特征来识别动物的方法。
足迹通常可以反映动物的体型、体重、步态等特征,是认识动物的重要依据。
2.知识阐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足迹的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趾数、趾部连线等。
不同动物的足迹有不同的特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动物的足迹。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足迹的特征。
3.示范操作(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动物的足迹,例如狗、猫、兔子等,然后让学生一起观察、记录和比对这些足迹的特征。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足迹的大小、形状、趾数等特征,并引导他们猜测这些足迹属于哪种动物。
4.学生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在户外或室内找到一些动物足迹,然后观察、记录和比对这些足迹的特征。
学生可以利用放大镜或测量工具来更清晰地观察足迹的细节。
每组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足迹,然后向其他组展示并让他们猜测这些足迹属于哪种动物。
5.分享讨论(15分钟)每组学生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找到的动物足迹,并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特征。
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特征猜测这些足迹属于哪种动物。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不同动物足迹的特征,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
6.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动物,绘制该动物的足迹图,然后向其他同学展示并让他们猜测这些足迹属于哪种动物。
足迹作文教案
足迹作文教案教案标题:足迹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足迹作文的基本概念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足迹作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足迹作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
3. 引导学生进行足迹观察和思考。
4. 练习足迹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曾经留下的足迹,如旅行、户外活动等,激发学生对足迹的兴趣和思考。
导入:2. 介绍足迹作文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足迹作文是通过观察足迹来表达对事物、人物或场景的感受和思考。
讲解:3. 分析足迹作文的结构:引子、正文和结尾。
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写作要求。
- 引子:引起读者兴趣,可以通过描写具体的足迹或引用相关的故事、诗歌等来吸引读者。
- 正文:具体描述足迹所在的环境、人物或事物,通过细节描写和感官描述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观察和思考。
- 结尾:总结全文,可以表达对足迹的感悟、思考或展望。
实践:4. 引导学生进行足迹观察和思考,可以选择校园、家庭、社区等不同场景,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足迹。
5. 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的内容,尝试写一篇足迹作文。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框架和范文作为参考。
分享与评价:6.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足迹作文,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
7.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肯定,指出他们写作中的亮点和进步之处。
巩固与拓展:8. 继续进行足迹作文的练习,可以选择不同主题或场景,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思考。
9.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足迹作文的表达方式。
总结:10. 总结足迹作文的要点和写作技巧,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足迹的敏感和观察,以提高写作素材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范文和写作框架2. 观察记录表3. 学生作文示范和分享材料评估方式:1. 学生的观察记录表和足迹作文2.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教学反思:在教案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的足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探究《足迹》音乐魅力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足迹》这首歌曲,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练习对音乐的分析和理解。
2.通过分析歌词和旋律,反思自己的人生,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追求。
3.通过学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分析本曲的节奏感很强,采用了4/4拍的节奏。
歌曲开头和间奏采用了吉他、鼓、贝斯的重复演奏,加强了整首歌曲的韵律感。
旋律明快,填词简单,意境清晰。
歌曲的整体音乐氛围较为开朗,节奏鲜明,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2.歌词分析歌曲中的“足迹”既可以理解为人的足迹,也可以理解为人一生的轨迹。
歌曲表达了人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仍然要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歌曲的主题是鼓励人们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要勇敢地走下去,并在人生的路途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3.教学方式通过给学生播放歌曲,结合歌曲的音乐和歌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整体氛围和主旨。
要求学生阅读歌词,并对每句歌词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愿望和价值观,进一步理解歌曲的主旨。
分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体验自己对音乐的创造性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对歌曲进行音乐分析,掌握歌曲的组成要素及特点。
2.理解歌词的含义,通过歌曲体验学习生命和人生的哲理,并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哲理,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对不同类型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方法:1.听歌法2.课堂讨论法3.小组交流法4.个人创作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播放《足迹》音乐2.教师与学生一起听这首歌,并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比如唱片出版公司、创作作者等。
3.激发学生对这首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愉悦的接受这首歌曲。
二、讨论1.让学生阅读歌词,将这首歌辑所有的歌词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足迹》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足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足迹》的表达方式,感受其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唱出歌曲《足迹》,并能够跟随节奏进行简单舞蹈动作。
3.培养学生爱好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音乐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前准备
1.准备一段《足迹》的录音或者视频,方便学生理解这首歌曲的基本内容。
2.事先准备好歌曲《足迹》的歌词,并把歌词复印几份,以方便学生跟唱。
3.选择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搭配歌曲风格,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简单舞蹈。
教学过程
1.歌曲介绍
•让学生听一遍《足迹》的录音或者视频,并请他们注重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歌词的意义;
–歌曲的情感表达。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请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2.唱歌学习
•把《足迹》的歌词分发给学生,并请他们按自己的节奏跟唱,让学生尽量按照旋律唱出歌曲。
•我们可以先由老师示范带领学生齐唱一遍,然后再逐行进行分析和唱诵。
3.简单舞蹈
•选择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简单舞蹈,并和歌词配合。
•如果有条件,老师也可以示范一下,让学生更容易学会这段舞蹈。
4.练唱练舞
•让学生自己再练习一下唱歌和舞蹈,老师可以巡视帮助学生改进。
•让学生自己分组排练这段歌舞,并进行表演。
教学总结
•按照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足迹》,并可跟随节奏进行简单舞蹈。
•通过歌曲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了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幼儿园小脚丫的足迹教案
幼儿园小脚丫的足迹教案【主题】幼儿园小脚丫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足部结构,并知道如何正确地穿鞋、穿袜子。
2. 让幼儿能够正确地区分左右脚,并能掌握前进、后退、向左、向右等基本步伐。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画足迹认识不同的脚印。
4.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足迹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脚印、鸟印、车轮印等。
【教学重点】1. 认识自己的足部结构,并掌握正确的穿鞋、穿袜子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基本步伐感,让他们能够掌握前进、后退、向左、向右等基本动作。
3. 通过画不同的足迹来认识不同的脚印和其含义。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穿鞋、穿袜子的方法,以保护自己的脚部健康。
2. 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画不同的足迹认识不同的脚印。
【教学准备】1. 脚模型、鞋子、袜子2. 棉花棒、颜料、纸张3. 鸟印、车轮印等教材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小脚丫的足迹,让幼儿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内容。
2. 通过讲述和展示脚模型和脚的结构,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足部结构,并提示幼儿如何正确地穿鞋、穿袜子。
二、学习基本步伐1. 教师示范前进、后退、向左、向右等基本步伐,让幼儿模仿跟随。
2. 引导幼儿自由活动,并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基本步伐,加强幼儿的基本步伐感。
三、认识不同的脚印1. 展示不同的脚印图片,例如:脚印、鸟印、车轮印等,让幼儿猜测这些脚印的含义。
2.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幼儿认识不同的脚印的含义,例如:脚印代表某个人的足迹,鸟印代表鸟儿的足迹等。
四、画足迹1. 发放纸张、颜料、棉花棒等画画工具,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脚印。
2. 鼓励幼儿花些时间用想象力画出不同的脚印,例如:鸟印、车轮印等,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知道今天都学了些什么。
2. 教师鼓励幼儿反思自己今天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让孩子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 足迹》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足迹》教案一. 教材分析《足迹》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音乐节奏和音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和音符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符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的理解和运用。
2.部分学生对复杂节奏和音符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音乐节奏和音符。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教材。
3.乐器: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拍手鼓、小鼓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图片,如乐队表演、舞蹈等,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足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基本节奏和音符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种节奏,用拍手鼓或小鼓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集体练习,按照指定的节奏进行演奏。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利用所学的节奏和音符,创作一段简短的乐曲。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足迹》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足迹》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足迹》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足迹》教案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一、聆听《红星歌》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
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
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
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范文二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
《我的成长足迹》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
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1.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相鼓励和赞美。
第二章:家庭与亲情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亲情的意义。
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组成和亲情的意义。
让学生通过家庭照片、故事等方式,感受亲情的温暖。
2.3 教学活动学生带来家庭照片或故事,分享自己的家庭和亲情体验。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珍惜家庭、关爱亲人。
第三章:友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友情的力量和温暖。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友情的重要性的看法。
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体验友情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章:学习的道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列出自己学习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第五章:健康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学会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学会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体验健康生活的乐趣。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看法。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验健康生活的乐趣和重要性。
第六章:梦想与未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梦想和未来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动力。
6.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未来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教 学反 思
二、导入
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民风民俗之中。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诱惑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7月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板书文题、作者)
四.交流合作·赏析文章 人间天上,天上人间,想去月球上看看吗?要是你和我也登上了月球,你可能会留下哪些足迹?(开放思维:拜见嫦娥?造访吴刚?带去歌德巴赫猜想?埃及金字塔建造者探密?
月亮上的足迹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象征,课文中,哪些词句看似平淡,却流露出作者对人类这次探索自然奥秘的壮举的赞叹?(“里程碑”、“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伟大的探险”、“伟大的一步”) 我们曾在校园留下足迹,我们也曾在原野留下足迹,而我们的足迹转瞬即逝。然而,阿姆斯特朗们平凡的一串足迹却让全人类震撼了、刻骨铭心了──无论梦想多么遥远(只要去努力),居然都能实现(那一串足迹是人类梦想成真的见证!)──诚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先与学生交流课文朗读(“整个人类”“巨大”等词重读,读出历史的沧桑感,更有自豪与兴奋!因为它显示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里,指导学生个别朗读或齐读)人类由远古神话而到今天的现实,我们祖先放飞的梦想,跨越时空,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化,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1967苏联科马洛夫、1986美“挑战者”号、2003“哥伦比亚”号等),然而,人类何曾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步!哪位同学能说说人类探月的最新举措?(人类未来的探月计划:前不久,美国向世界宣布了2020年前重返月球的计划,2003年3月,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大约15年后中国人踏上月球已经不再是梦想。) 前文哪些地方印证了文末阿姆斯特朗这句话?──首段中如“38万公里”、“可望而不可即”并朗读首段。宇宙大吗?(大,因为人类的双脚没有离开地球;小,因为人类的梦想腾飞──宇宙之大没有心不能到达的地方。)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班语文教案
课题
月亮上的足迹
课型
新授
上课节数
备课人杨佳芬审核人来自张春霞兰国林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继续学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在课本上随手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有疑惑的地方。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六.拓展延伸(联想与想象) 自从人类把足迹留在月球,“广寒宫”不再给人一幅冷漠的面孔,我们在地球之外又多了一片播撒希望的沃土!如果你是画家,你会为宇航英雄画一幅神采奕奕的特写吗?;如果你是歌唱家,你会为航天英雄唱一首赞歌吗?„„作为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少年,当我们慨叹“月亮上的足迹”时,你的思想是否正在叩击着未知世界的大门?是否正邀游于广袤的太空世界?──“月亮上的足迹”给我们什么启示?(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提示:远古人类的未知世界乃是整个神秘的自然界,对日月星辰的神往与探索便成了千古梦想;人类发展到今天,所面对的未知世界难道仅仅局限于月球吗?“宏观”与“微观”世界) (备选答案: (1)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总生活在摇篮里。──去未知世界里寻梦! (2)飞天不再仅仅是梦想,人类已经能够自由地翱翔于天地之间。人类的足迹,将会延伸向何方? (3)──建立太空家园建设太空城建立月球基地移民火星建设黑洞城市。 是啊,世界从来不缺乏成功的喜悦,人类却永远需要构思着灿烂的梦想。当梦想成真的时候,人类最需要──创造新的梦想!面对未知世界,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短的文字写出你心中的梦想„„(提示:今天,我们固然没有能力创造未来,却能创造梦想!30个字左右)(先写后交流)。
七.教师小结: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创造梦想;明天,让梦想燃烧,让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
板 书设 计
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登月、圆梦,多么美好的记忆。登上月球又是多么庞大而又细微的工作,作者却能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讲述得清清楚楚。同学们自读课文──依据富于变化的时间要素,小组同学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员登月流程示意图”。(看谁最会读书,最善于捕获信息并重组信息) (与学生交流并指导学生依据时间推移完成“流程图”) 准备升空 ↓1969年7月16日↓加燃料吃早饭登上飞船 ↓ 飞向月球↓当地时间9点32分点火腾飞 ↓每秒6.8公里──每秒7.67公里──每秒10.5公里↓19日晚上8点33分,飞过月亮与地球引力的中和点。↓7月20上午7点32分,登月舱开始降落。↓ 登月成功↓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降落月球↓1969年7月21日上午11点56分20秒登月里程碑↓ 开始工作„„↓ 返回地球 ↓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 (引导学生将“流程图”与课文相结合,)整个过程历时195个小时,漫长的过程,却能写得有条不紊。思考文章条理清晰的原因?──详尽的时间变化(精确到秒,严谨的科学态度,另数据如6.8、7.67、10.5公里每秒)──以时间为序,是一种安排条理的好方法。
同学们,请快速浏览课文,在感受人类登上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感悟人类寻梦之旅,梳理人类登月这一故事梗概,然后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
(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强调抓住要素) 时间: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点56分20秒)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 要素中,哪一点最富于变化?──时间要素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4、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
与
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兴趣。
2、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
3、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本
(1)(阅读文章,要善于把握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归纳文本主题词。 (登月里程碑梦想成真) ⑵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吗? (师生交流。我们正是多梦的年龄,我们却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到底能飞多高、多远)
让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个时间?(人类记住那一刻犹如母亲记住我们的生日!人类有多少梦想可以成真?!)(齐读“1969年7月21日上午11点56分20秒”所在的一段)
(3)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迹? ①检查登月器;②采集月壤和月岩;③树立纪念碑;④安装电视摄像机;⑤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⑥安装激光仪;⑦安装月震仪;⑧插星条旗;(提问:五星红旗什么时候能插上月球?由谁去完成?──“神州五号”宇宙飞船横空出世,再一次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五星红旗插上月球的日子为期不远了;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实现飞天梦的英雄,如今,伴随着“神州六号”载人航天的成功,中国人实现登上月球的千古梦想指日可待!今日中国,因为更高,所以更美!)⑨和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舱四个部分变清晰流畅,结尾语句留给读者无穷回味,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难点
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媒 体教 具
图片
课时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