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动机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可编辑全文】

社会心理学复习考核方式●●●●●●●课程完成(20%)平时小测(15%)讨论(5%)期末随堂闭卷考试(60%)选择(40)简答(40)论述(20)学习通考试课程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研究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五章:社会动机第七章:社会态度第八章:群体心理第九章:沟通心理第三章 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概述2 人际吸引3 亲密关系4 攻击行为5 利他行为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传递给他人。

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们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D.A.Taylor,1973)以自我暴露的程度作为衡量人际深度的参考指标。

由此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

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4个阶段。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等(Z. Rubin & S. Shenker,1978)把自我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是自我最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次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自己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

通过了解暴露的层次,判断彼此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人际关系与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规则●●●●Irving Altman于1973年提出了关于自我暴露的社会渗透理论(Socialpenetration theory) 。

互惠性规范(Self-disclosure reciprocity):即自己的暴露水平与他人的暴露自我水平相对应,他人暴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暴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沙莲香第三版第五章社会动机

沙莲香第三版第五章社会动机

对麦独孤本能论的评价 行为主义心理学批评本能论缺乏自然科学的根据,没 有试验支持,是冥想的结果。有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家通过试验来否定本能论。 Eg.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1930的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 把小猫分成四组:
第一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不能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 第二组小猫与母猫一起生活,可以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 第三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而与老鼠一起生活; 第四组小猫看到老鼠时就受到电击,形成了逃避老鼠的条件反射
根据动机的认识水 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 平分分
根据动机来源分
外在动机和内部动机
根据动机来源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一)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 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 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现实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影响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内在因素。
一、本能理论——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来探寻人的行 为方式及其根本动因
二、需要理论——从动机与需要的关系来探寻人的行 为方式及其根本动因
一、本能理论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来探寻人的行为方式及
其根本动因
• “本能”概念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学,该理论认为 ,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先天的生物力量,它预先确定 了动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活动,使动物对外界刺激的 反应表现为一种可以预见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 • 主要代表人物有麦独孤和弗洛伊德等
如何保护人们的内在动机?
(1)奖励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降低内在动机,只有 内在动机本来就比较高的情况下,才有这种效果。 (2)不同的奖励类型有不同的效果。 (3)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减轻直至避免奖励的负面 作用。 (4)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过 于充分的外部理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

什么是动机呢? 当人们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寻找水,找水的行为背后就是动机。心理学 家一般把动机(Motivation)定义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 象,人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 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我们经常 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们经常在一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 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也称为驱力,是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先天性。 2.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是后天习得的。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1.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如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了解到学习对自 己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 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的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第五章
PART
05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与学习心理
(一)需要的含义及特点 需要(Need)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 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一旦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 新的需要。

2017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及题型举例

2017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及题型举例

社会心理学知识大纲及题型举例说明:知识大纲中粗体字部分是必修掌握的部分,知识大纲标注有应用心理的为应心必须掌握,标注有社会工作的为社工必须掌握,没作标注的为应心社工都要掌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心理(social mentality)的概念2、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的概念3、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的概念4、社会情境(social situation)的概念(应用心理)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取向:一种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个体心理;一种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群体心理。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跨文化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文化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应用心理)4、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应用心理)2、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任务3、社会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4、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社会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来源2、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一般认为,科学实验是“科学”社会心理学建立的重要标志,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F. Allport)在1924年在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为标志的。

这本书的出现,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

奥尔波特本人也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

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对个体学习行为的理解:三种机制2、社会认知理论要点:首先关注当前知觉而不是过去学习;其次强调个体对特定情境的知觉或解释而不是情境的客观性。

3、精神分析理论的社会心理学思想主要涉及的两个方面。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思考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思考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思考1结合相关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2人们为什么会愤怒?挫折侵犯理论是怎样解释人类的侵犯行为的?3试述温度、线索、去个体化和饮酒等对侵犯行为的影响4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有哪些?5结合相关研究,谈谈媒体暴力对儿童侵犯行为的影响6社会生物学是怎样解释人类利他行为的?7社会进化论是怎样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的?8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有哪些?1结合相关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2)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①生物学理论的观点a.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它的遗传基础,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物遗传因素在有机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由于遗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适应生存,不适应的被淘汰。

b.Hamign用近亲选择“进一步扩展了进化论的范围,他认为自然选择不仅给个体好处而存在,而且也通过给予与个体基因类似的其他个体好处而起作用。

Hami1ton的观点后来被Wi1son等人引入了社会生物学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不论是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基于遗传的行为总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后代为目的。

②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任何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

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

从特质上讲,遗传对身体和智力特征的影响要大干它对社会与人格特质的影响。

(3)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在心理学体系中,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作用的强调是从行为主义开始的。

早期的行为主义者用一种极端的形式突出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的作用。

现在,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分化,人们从很多方面找到了后天环境因素对人类发展的真实的重要性。

①家庭环境a.家庭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成长与社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在家庭之中完成的.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为不同的影响。

(安全心理学)第五章动机需要-安全行为动力源

(安全心理学)第五章动机需要-安全行为动力源

03
需要对安全行为影响
生理需要与安全行为
生存需要
基本的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和睡眠,对安全行为有直接影响。当这些基本需 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可能会采取冒险行为来满足这些需要。
舒适需要
对舒适环境的追求也会影响安全行为。例如,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人们可 能会忽视安全规定以寻求舒适。
心理需要与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形象塑造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展示企业 关注安全、关爱员工的良好形象, 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06
总结与展望
本章内容回顾与总结
1 动机需要与安全行为的关系
阐述了动机需要如何影响安全行为,以及不同动机需要 在安全行为中的表现和作用。
2 动机需要的类型和层次
介绍了动机需要的分类,包括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和成就性动机等,并探讨了各类型动机需要之间的层次 关系。
社会规范
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和规范也会对安全行为产生影响。例如,某些社会文化背景可能强调个人冒险 和英雄主义,从而增加安全风险。
04
动机需要与不安全行为关系
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
生理原因
身体疲劳、醉酒、疾病等生理状态可能导致 不安全行为。
心理原因
情绪不稳定、焦虑、急躁等心理状态可能导 致不安全行为。
02
动机对安全行为影响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指个体因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或从中获得满足感而参与活动的动机。在安全行为中,内在动机表现为员工自觉遵 守安全规章制度,主动采取安全措施,积极参与安全培训等,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对于保障自身和他人安 全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外在动机
指个体因外部因素(如奖励、惩罚、社会压力等)而参与活动的动机。在安全行为中,外在动机表现为员工为 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遵守安全规章制度,采取安全措施等。此外,社会压力也会对员工的安全行为产生外 在动机,如同事的期望、领导的要求等。

社会心理学选择名解简答

社会心理学选择名解简答

社会心理学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B)。

A.内归因B.外归因C.稳定归因D.非稳定归因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D)。

A.角色B.印象C.自我概念D.图式3.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B)的理论观点。

A.需要倾向B.归因倾向C.控制倾向D.思维倾向4.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A)。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D.网络化的信息加工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C)。

A.图式形成B.印象形成C.归因D.记忆的搜索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B)。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7.创立三维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C)。

A.阿特金森B.海德C.韦纳D.班杜拉8.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被罗特称为(A)。

A.外控者B.内控者C.外向者D.内向者9.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C)。

A.理性B.全面性C.情境性D.紧迫性10.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如果特异性信息程度很高,那么该行为主体会把行为做( A )。

A.外在归因B.内在归因C.平衡归因D.控制源归因11.“一个人总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他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闹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

”这是心理归因的(B)。

A.充足理由原则B.不变性原则C.协变原则D.折扣原则12.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B)。

A.羞耻感B.自豪感C.责任感D.理智感13.德韦克发现,把成功归于努力的人比把成功归于能力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D)。

A.坚持时间没有变化B.坚持时间受其他因素制约C.坚持的时间更短D.坚持更长时间14.根据韦纳(B.Weiner)的成就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C)。

社会追求与社会动机

社会追求与社会动机

社会追求与社会动机社会追求是人们在社会中寻求成功、认可和满足的行为。

而这种追求背后的动机则是社会动机,它涉及人们内心的需求、欲望和目标。

社会追求与社会动机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探讨社会追求的根源、不同类型的社会动机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追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本性和内在需求。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对社会联系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

人们渴望属于一个社会群体,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关爱、认同和支持。

这种追求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特别突出,正是因为这种需求,婴幼儿会对母亲的关爱和陪伴有强烈的追求。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追求的形式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从追求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感,到寻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人们的社会动机不断演变。

眼下,很多人对于一份稳定的工作和高薪的渴望,正是对社会地位和物质满足的追求。

此外,个人成就和社会认可、关系建设和交际能力的追求也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动机。

然而,社会追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个体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

在个体层面上,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经历和个性特质都会影响其追求的目标和动机。

某些人更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另一些人则更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而在社会层面上,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等因素也塑造了个体的社会动机。

比如,一些社会鼓励个人追求自由与创新,而另一些社会则更强调集体崇尚和社会责任感。

不同类型的社会动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也不同。

物质动机的追求可能导致过度竞争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追求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的动机则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社会关系和归属感的追求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强化社会凝聚力。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个体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满足,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追求和社会动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对于幸福和满足的定义也在改变。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第五章 社会动机
2、双避式:两个目标都想回避,但必须选一个(工作) 3、双重趋避式:两个目标各有利弊(男友) 冲突——斗争——更替
(4)动机的挫折:它是在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在个体通向 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而感到灰心丧气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第四章 社会动机
人类动机的基本特点
看书上P125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1. 2. 3. 4. 5. 6. 目标明确 适度风险 及时反馈 精力旺盛 责任感强 物以类聚
第四章 社会动机
1、麦克兰德认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有: (1)从宏观上看是社会文化因素 (2)在微观层面上,有个人的成长经 历、教育程度、个性特征
第四章 社会动机
2、杨国枢和余安邦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
参看教材P129-130
( 一 ) 麦 独 孤 的 本 能 论
构造本能
创造欲情感
第四章 社会动机
避害本能
好斗本能 拒绝本能 哺育本能 求偶本能 求新本能 服从本能 支配本能 合群本能 求食本能 收集本能
惧怕情感
愤怒情感 厌恶情感 母爱情感 妒忌情感 好奇情感 自卑情感 自负情感 怕孤独情感 食欲情感 占有欲情感
第四章 社会动机
(三)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获得成功的取向 模式不同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会产生排斥作用
第四章 社会动机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人类的行为都起作用,但 并非是简单的相加。 狄西 解谜游戏
无奖励 被试 有奖励 时间少 表明 奖励,削弱了内部动 机,加强了外部动机 时间多
第四章 社会动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1.需要的分类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自尊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第五章社会动机本章要点1、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了解人类动机,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

2、在人类的各种动机中,有些动机是以生理内驱力为基础的,也有一些动机与生理内驱力没有直接联系。

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就是社会动机。

在很多时候,社会动机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比生物性动机更大。

3、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外在动机是相对于内在动机而言的。

当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时,他就是被外在动机驱使。

关系:在人类的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

激发行为的外在动机可能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

当外在动机取代了内在动机时,人们可能对自己原来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一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辩护效应”4、在研究人类动机时,不少心理学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理论,试图解释人类的动机体系。

麦独孤构建了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形成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行为学说。

在他看来,本能不仅是天生的能力,而且是天生的行为推动力,是策动和维持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本能的核心是情绪体验。

麦独孤的著作引发了人们探讨人类行为动机的兴趣。

但是,他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缺陷,有不少难以自圆其说的困难。

5、劳伦兹认为,每种动物都有该物种特有的行为,即习性,攻击与食、性、逃跑一起构成动物的四种本能,在同类动物和异类动物之间都存在攻击,而且同类之间的攻击行为远远多于异类之间。

劳伦兹对心理学的最大影响是提出来关键期这个概念。

6、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一是性本能,二是自我保存本能。

在性问题上,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动机。

在他看来,人类的一些高尚行为也只不过是性冲动的一种升华。

社会动机的重点种类

社会动机的重点种类

社会动机的重点种类
社会动机是由个体的社会性所引发的。

对于现代人来说,社会动机比起生理动机对个体具有更大的影响。

社会动机的种类很多,研究较多的主要是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权力动机。

1、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就是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且设法将其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驱力。

简单地说、就是对成就的欲求。

成就,不仅包含较高的目标,而且包含切实的努力,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对意志的锻炼、不断地学习等,因此,社会心理学有时又把成就动机解释为不断克服困难,力图实现既定的较高目标的心理状态。

2、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指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的联系的内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待对亲和动机进行了深人地研究。

他研究了像囚徒及修道士那样长期处于和他人隔绝的孤立状态的人遗留下来的日记,发现其中记载着许多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和不安的心境。

由此他提出了“经历过不安的人会有更强烈的亲和行为倾向”这一假说。

3、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驱力。

在权力动机的支配下,人们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参与
精神,并有成为某一群体的领导者的愿望。

高权力动机者,经常表现为对社会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在讨论问题时总是试图以自己的观点,看法去说服别人,在群体中希望处于领导地位,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好争论。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与现代社会社会心理学史是在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带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科学。

一、本章主要讨论问题1、研究对象与逻辑框架①吴江霖:(提出较早,被人广泛引述)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②沙莲香:所谓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题反应.其实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③王康:(最具有特色)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产生什么影的学科。

后孙晔、李等人简化:社会心理学额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非是两个独立存在的成分,而是一种从内隐到外显的“连续统"。

④周晓虹:社会心理学应该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放映,他研究人的社会后文化ing为U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2、影响社会行为及制约因素的若干因素不同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用了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因素及相应的主要概念有:社会、文化和人格.社会:是通过人们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实现的;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P10人格:(个人的面具)人格是在个人的社会化或曰文化濡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各种生理、心理及其他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在特征在内的完整、统一的系统;人格这个网站同意的内在系统为人们在社会文化情景中的行为提供了稳固、一致的放映模式,或者说,社会或曰文化行为是在具体的社会人格结构中形成的;具体的人格既包含了独特的社会成分,也包含了由个人体现但又为某一群体的成员所有的成分,前者是规定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内在因素,后者这是规定一群体区别于他群体的内在因素.3、学科性质行为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天然的制约与被制约关系,不仅决定了社会心理学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事实上也决定了社会心理学的研对象本身就属于可以从各个方向探索的“边缘问题".4、研究取向从20实际出社会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它就分为以罗斯和麦独孤的著作分别代表的两支:罗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麦独孤: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始:19实际下半叶到20世纪初,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后:德国民族心理学的形成,尤其是黑格尔哲学传统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提出本能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二、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 1、激励的概念


★ 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 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理解激励可从三种角度进行。
2、激励的过程与模式
• ★ 激励的过程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通过实 际的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足而告 终的全过程。 • 激励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 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心里紧张与外部刺激—动 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与紧张 性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2、需要的种类
• 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 • 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 • 我国把员工的需要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 明四个方面。 • 西方心理学对需要结构进行划分的主要代表有:①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 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又增加求 知与审美,为七个层次)。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 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把人类需要归为三类:生存的需要(生理+ 安全)、关系需要(社交+尊重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自尊+自我 实现的需要)。③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把人类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的需要又分为:成就、权力、友谊(或归属)三种社会需要。

根据对激励的三种理解,激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 激励作为过程都是由需要未满足开始的,目标实 现需要满足而告终。均包含了三种基本变量间的 关系,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行为反应变量。 • 3、需要、激励与管理策略 •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动力源泉;激励 与动机是同义词,它是行为的动力系统;管理乃是 控制和驾驭人的动力系统及人的行为的手段、方 法和策略。这三者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统一起来,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第五章--学习动机

第五章--学习动机
效价(V):是指个体对特定结果的爱好程度, 结果的价值。
期望(E):对投入和产出的预期或对成功可 能性的预期,即个体预测特定行为达到特定结 果时的可能性。
动机=E×I×V
依据此理论该如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21/4/6
13
归因理论
以海德和韦纳为代表
观点:人们对其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产生 不同的动机。归因不一定是真正的原因,而 是个体主观上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6
(五)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又称心理冲突,这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 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 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目标不能达到或不能全部达到,动 机不能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时,就形成动机冲突或心理冲
突。
1. 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 趋避式冲突
AB
AB
2021/4/6
2021/4/6
16
三、课堂行为动机的分析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特殊动机形态:成就动 机,由三种动机成分构成:
1
2
3
是指一个人想 获得自己所附 属的长者(如 家长、教师) 的赞许和认可, 取得应有的赏 识的欲望
是指个体因自己 的胜任能力或工 作能力而赢得相 应地位的需要。 是由受尊重和自 我提高的需要派 生出来的。
高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
如何利用需要层次理
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
(四)认知论的动机理论
弗洛姆的期望-效价理论
观点:
个体想要进行某种行为的动力是一切结 果的效价及其行为由于达成这些结果而 同时产生的期望
2021/4/6
12
行为结果(I):被注意到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原始性、生物性、生理性 衍生性、社会性、习得性
3、动机的性质
(1)人是一个一体化、有组织的整体,动机 是完整的个人动机,而不是个人某一部分的; (2)总,但满足方 式可能因个人、文化而异; (4)复杂多样,个体的动机与行为绝非一一 对应,而是错综复杂的; (5)存在无意识或潜意识动机; (6)动态过程,连续不断、无休止; (7)并非所有行为和反应都有动机。
四、麦奎尔的动机类型
从两个纬度来区分动机的类型, 内在中心——外在中心纬度 认知取向——情感取向纬度
五、成就动机理论
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达到既 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阿特金森
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 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 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任务意义
体验到工作的意义
自主性
体验到地对工作 结果的责任感
高度的内在工作动机 高质量的工作绩效 对工作高度满意感 低缺勤率和离职率
反馈
对工作活动实际 结果的了解
职工成长需求强度
4、需要、动机、行为三者关系
三者之间可以用以下模型来表述:
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行为 满足需要 紧张消除 新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向社会需要的过渡
3、需要与生产 在整个需要与生产的新陈代谢系 统之中,消费作为中间环节,起着重 要的作用。
其一,消费是对生产者需要的满足 其二,消费是对生产和需要的生产
二、社会动机 1、动机(motivation) 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为的内 在力量。
动力 内在心理过程 动机的有意识性,是人与动物动机之区 别。人的动机也有无意识成分,但它是 意识活动的暂时压抑和调整,是意识活 动的另一种表现。

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
2016/11/14
2
第二节
一、饥饿动机 1、饥饿的生理原因 2、食欲与情绪 3、外在诱因与食欲 二、母性动机 母爱的三个时期 1、安全保护期 2、母爱收放管教期 3、亲人关系伴随一生
2016/11/14
生理性动机
3
第三节
社会动机类型
一、成就动机 1、定义 所谓成就动机就是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 所认为最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 2、麦克利兰德 (1)自律训练与成就动机正相关。 (2)文化环境对个体成就动机有促进作用。 3、成就动机的个体差异 追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2016/11/14
11
第四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一、基本思想 二、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1、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2、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3、五种基本需要是人类的共性。
2016/11/14 12
三、马斯洛论自我实现者的个性特征 1、研究方法 案例 不完全案例 潜在或可能的案例 2、自我实现者的个性特征 1、出色的认识能力。 2、民主型的性格结构。 3、相信永恒和神圣的东西。 4、富有一种哲理性的、友善的幽默感。 5、具有惊人的不可思议的经验—顶峰经验。
2016/11/14 15
德国 精神分析学家 荷尼 竞争与合作 满足欲望和抑制欲望 自由和现实 弗洛姆 孤独无力与被疏远 4、挫折反应的个别差异 (1)抱负水平 (2)容忍力

2016/11/14Fra bibliotek16二、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1、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 升华 增强努力 改变策略再作尝试 补偿 2、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方式 攻击行为 固执行为 倒退 逆反 厌世
2016/11/14

我们为什么要考研

我们为什么要考研

▪ 助人情境若不是紧急事件又怎样? ▪ Markey(2023)利用雅虎聊天室进行求援试验,发觉责任
分散照样存在。
▪ 假如你旳自行车坏了,有诸多人在场,你应该怎么求援才 干不久得到帮助呢?
情境性旳内疚—补偿
▪ 内疚是一种行动与本身社会角色不相符合时自我否定 性旳悲观情感体验。
▪ 消除内疚旳途径:直接弥补过失;作出与过失行为无 关旳好旳行为,以抵消过失;处罚自己旳错误。
▪ 一般来讲,我们更乐意帮助共有关系旳同伴。但是当在 一种非常主要旳领域时,我们不愿看到亲近旳朋友做旳 比自己好,因为这会伤害我们旳自尊。如亚伯拉罕·特 泽旳自尊保持试验。
(四)增长助人行为旳措施
▪ 明确责任与增长互动:(如旁观者干预,邻里交往)
▪ 示范作用:基于社会学习理论 如现场旳示范作用(布赖恩旳换轮胎试验) 媒体人物旳示范作用
中得失平衡旳一种基本原则。但是这一规范无法解释最初 旳助人行为是怎样产生旳。
▪ 社会责任规范---社会期待人们去帮助需要帮助旳人。 ▪ 社会规范论强调社会对助人行为旳引导作用,从一种更高
旳角度解释了助人行为旳产生。
理论观点
三个理论旳比较
助人动机
助人发生旳原因
社会生物学
本能,帮助和自 己相同旳人是为 了增长该种族延 续旳可能性
▪ 分析原因 ▪ 拉塔内和达利逐渐描述了人们怎样决定助人旳环节
如下图所示:
予以帮助
决定帮助
懂得怎样帮助
承担责任
解析为紧急情况
注意到事件
不介入/没有帮助
对自己危险;法律考虑;尴尬 (助人代价太高)
缺乏知识,缺乏胜任力 (不能给与恰当旳帮助)
责任分散
(没有承担个人责任)
人众无知 (以为事件并不紧 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 • (1)奖励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降低内在动机,
只有内在动机本来就比较高的情况下,才有这种 效果。 • (2)不同的奖励类型有不同的效果。 • (3)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减轻直至避免奖励的 负面作用。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主要的动机理论
• 一、本能理论 • 二、需要理论
来满足这些动机或需求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 (4)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 • (5)人类存在无意识动机,或潜意识动机。 • (6)动机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连续不断的、无休止的。 • (7)并非所有行为或反应都是有动机的。
精品课件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 (一)内在动机 • 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人们对某
第五章 社会动机
精品课件
第五章 社会动机
• 第一节 社会动机的概念 • 第二节 主要动机理论 • 第三节 有关中国人社会动机机制的研究
精品课件
第一节 社会动机的概念
• 一、动机的概念及特点 •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精品课件
一、动机的概念及特点
• (一)动机与社会动机 • 动机(motive 或motivation)就是引起、维持和
精品课件
二、需要理论
• (五)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 • 麦奎尔(William J McGuire)是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他对人类 的动机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整理和分析。 他从两个维度来对动机分类:一个是 内在中心—外在中心维度,另一个是 认知取向—情感取向维度。 • 1 认知性内在动机 • 2 情感性内在动机 • 3 认知性社会动机 • 4 情感性社会动机
精品课件
一、本能理论
• (一)麦独孤的本能论
• 他认为,本能不仅是天 生的能力,而且是天生 的行为推动力,是策动 和维持人类行为的决定 因素,而本能的核心是 情绪体验,因此,各种 本能都有相伴随的情绪,
• 本能相伴随的情绪 • 避害本能 惧怕情感 • 好斗本能 愤怒情感 • 拒绝本能 厌恶情感 • 哺育本能 母爱情感 • 求偶本能 妒忌情感 • 求新本能 好奇情感 • ·········
精品课件
一、本能理论
• (三)洛伦兹的习性论 • 他认为,攻击与食、性、逃跑一
起构成动物的四种本能,在同类 动物和异类动物之间都存在攻击, 而且同类之间的攻击行为远远多 于异类之间。 • 洛伦兹指出,每种动物都有该物 种特有的行为,即其习性。 • 洛伦兹对心理学的最大影响是提 出了关键期这个概念。
精品课件
二、需要理论
• (三)奥德费的ERG理论 • 奥德费认为,人们的核心需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
生存需要(E,Existence)、关系需要(R, Relatedness)和成长需要(G,Growth)。
精品课件
二、需要理论
• (四)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 他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
到满足的前提下,人最主要的需 要有三种: • (1)成就需要 • (2)权力需要 • (3)亲和需要
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 人类动机有源于生理需要的生物性动机,更有在社
会生活中形成的社会性动机。
精品课件
一、动机的概念及特点
• (二)人类动机的基本特点 • (1)动机是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 • (2)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或需求。 • (3)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是,用
精品课件
二、需要理论
• 在倡导需要理论的学者看来,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 产生行为的原动力。
• 所谓“需要”(needs, wants, desires),是人对某种目标 的渴求或欲望,它是人缺乏某 种物质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人对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
精品课件
二、需要理论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他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区分为
精品课件
一、本能理论
• “本能”的概念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学,该理论认为,动 物的本能是一种先天的生物力量,它预先确定了动物按照 一定的方式活动,使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一种可 以预见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 本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麦独孤和弗洛伊德等人,他们 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来探寻人的行为方式及其根本动因。
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活动本身 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 (二)外在动机 • 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相对于内在 动机而言的。当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 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 压力时,他就是被外在动机所驱使。
精品课件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精品课件
二、需要理论
• (六)费斯克的核心社会动机理论 • 人类行为受到五种核心社会动机的驱动。 • (1)寻求归属(belonging) • (2)相互理解(unde费r斯s克tanding) • (3)寻求控制(controlling) • (4)自我强化(enhancing self) • (5)安全可信(trusting)
···
精品课件
一、本能理论
• (二)弗洛伊德的性欲力学说 • 在早期,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
种基本的本能,一是性本能,二 是自我保存本能。相对而言,性 本能更为重要。 • 弗洛伊德把性本能称为性欲力 (libido, 力比多),认为这些 性能量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必须 通过某种途径发泄出来,从而构 成了人类生活的原动力。
,他基于对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的调查结 果,提出了双因素理论(the dual structure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 hygiene theory) • “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 “激励因素”(motivator),能够使员工感到非 常满意的因素,大都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 ,如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上司的认 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等。
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 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们构 成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 体系,一种需要满足之后,另 一个更高的需要就立刻产生, 成为引导人行为的动力,因此, 人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总是 处在不断的追求之中。
精品课件
二、需要理论
•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 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是美国管理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