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培养基污染

合集下载

马铃薯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存在的污染问题及应对措施

马铃薯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存在的污染问题及应对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细 菌性 污染一 般来 源 于植物 体本 身或 操作 时 的 器具 污染 。 马铃薯 脱毒 和无 菌培 养过 程 中 , 在 原始 材
料 中带有 细菌是 很常 见 的 , 多属 于顽 固性 内源 菌 , 且 要控 制它就 要从 材料 本身 和操 作过 程入 手 。 由于 马
隔 2 右用 甲醛 和高 锰酸钾 按 3- 熏 蒸消毒 , 0d左 l 间
净, 若接 种 时 间较 长 , 主要 是 因为封 口不 严或是 培养
材 料本 身就 携带有 内生菌 ;在 培养过 程 中发现 外植
体周 围出现真 菌污 染 ,可能 是 因为外植 体 材料本 身 带 菌 .若 在 培养基 中发 现污 染 的真菌 是零 星 的分 散 在 培养基 中 , 则可 以确 定是 人为 因素造 成 的 。
圾 。 禁非 工作 人员 出入 , 严 以防止外 界杂 菌传人 无 菌
室 。室 内严 禁 吸烟 、 随地 吐痰 、 乱扔果 皮 纸屑及 其它 杂物。
22 各 类 物 品 的 灭 菌 .
除直 接接触 传 播途 径外 ,主要 通过 空气 媒介 传 播 。 在接 种前 培养 基表 面存 在大 量真 菌污 染 , 若 多数
21 0 1年第 1期
新疆 农垦 科技
育 苗 技 术
马铃薯脱毒 苗工厂化生产存在 的污 染问题及应对措 施
陈 英, 王 航 , 忠燕 黄 ( 六师农 科 所 , 疆 五 家渠 8 10 ) 农 新 3 3 0
随着新 疆 种植结 构 的调整 ,市场对 马铃 薯种 薯 需求 在不 断增加 ,马铃薯 脱毒 种薯 的生 产越来 越 受 到人们 的重 视 , 马铃 薯在 生产 中易 感染 病毒 病 , 但 使 其 产量 和 品质下 降 。通过 对马 铃薯种 薯 采用茎 尖剥

马铃薯组培中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马铃薯组培中污染原因及解决对策

等, 这些都 可能是造成马铃薯组织培养 中组培苗污染 的
主 要 原 因
11 细菌性污染 .
如 果 培 养 基 在 使 用 前 发 现 .培 养 基
的母 液受 到 了严 重 的 真 菌 污染 。 入茎 尖组 织 后 真菌 污 植
长 有 细 菌 菌 斑 ,有 的 是 培 养 基 高 压 灭 菌 不 彻 底 引 起 的 ;
染 出现在 培养基表 面 , 并且 污染部位 不一样 , 开始是 由 开始喷药 , 8月 2 即 0日开始喷药 。
3 马铃 薯 实 际发 生情 况
晚疫病孢子成熟 到新孢 子侵染需 7分 , 从表 5看到 7月 2日我县川 区马铃 薯开始 发病 , 7月 7日完成第 一次 侵
染 (月 1 7 1日姊 妹 代 也 完 成 了一 次 侵 染 )7 2 : 月 8日开 始 至 8月 2日完 成 第 二 次 侵 染 : 8月 1 日开 始 至 8月 6
21 02年第 0 期 1
马铃 薯组培 中污染原 因及解 决对策
田成 津
( 海 省 大通 县 能 源站 , 海 大通 青 青
800 ) 11 0
摘 要 : 毒 苗 生产 过 程 中 , 制 污 染是 提 高 马 铃 薯 产 业 经 济 效 益 的 有 效途 径 之 一 , 马铃 薯 组 培 苗 污 染 原 因 脱 控 对
于 无 菌 操 作 台 消 毒 不 彻 底 或 是 接 种 室 的真 菌 孢 子 含 量
的酒 精 在 室 内喷 洒 , 到 降尘 , 持 接 种 室 清 洁无 杂 菌 。 做 保
过高 ; 如果是 在植入茎 尖组织后 发现真菌 污染 , 主要是 马铃薯组织 培养培养 材料本身就 携带有 内生菌或是 因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 向华 , 张秀珊等. 5柴 李军, 植物组织 培养中污染 的控制叨. 热带农业科学, 0 , 2 33 0 2
(1 0 4 . 6: — 4 4
工厂化 育苗生产中一个重要 环节 . 一套贯穿整个组培过程 的技 术。 也是
【 词】 物组织培养 ; 关键 植 无茵操作 ; 污染
净’ 防止灭菌不彻底 , 再关 闭放汽 阀, 然后 使压力稳定 。 1污染的症状和原因 . ③在压力 1 k c 温度为 10 11 下持续灭菌 1~ 5 i, .  ̄m、 1 2 ~2o C 5 2 m n 灭 真菌性污染 主要指霉菌 引起 的污染 。一般接种 后 3 8 可在培养 ~d 0 i. 基 中发 现各种颜色 的菌斑 。真菌性污染, 一般是 由空气 污染和瓶 口边 菌时间不宜超过 3 mn 以免引起 培养基成分变化 。 据报道 . 对于一些内生细菌可在 培养基 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菌素 缘 的灰尘 和真菌孢子落入器皿 中造成 的。另外 , 在湿度太大 的季节 和 ( 青霉素 N 2m / 链霉素 4m,) a10 g L+ 0 g , 污染可起到一定程度 的抑 / 对其 L 培养室 内. 棉塞也会 长出真菌孢子 引起大量污染 。
③ 接种器械应及 时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灭菌 , 每接 一瓶 所用 组织或器官 。 在继 代培养 中 . 一定要严 格筛选无 污染 的外植体 。 对于某 使操作 区空气不 些存在 于接种材料 内部 的内生细菌 . 由于它潜伏 的较深 。 在外植 体 的 器械 消毒一 次。台面上尽量少放瓶子保证 气流畅通 。 初级培养 中不易被发现随着继代次 数的增加, 菌量慢慢 累积发 展才在 断净化 。 注 : 长时间使用一种消毒药剂 。 若 空气 中散落 的真 、 细菌孢子就会 培养基 上显现出来 . 一般 的表面消毒 方法无法将其 消除 . 随着材料 会 产生抵抗不利 环境 的抗性 . 以应该每 隔一段 时间就更换一种 消毒 所 带入培养过程引起污染

浅谈如何有效降低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污染率

浅谈如何有效降低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污染率
基污 染 。
111 培 养基 在 植 入基 础 苗前 发 现 长有 细 菌 菌斑 : .. 有 的是 培养基 高压 灭菌 不彻 底引 起 的 ;有 的是培 养瓶 口 处 理 不干净 , 有抗 逆性 很强 的杂 菌引起 的。 带 11 在 植 入基 础 苗 以后 发 现组 织 周 围有 细 菌 污染 : .. 2 有 的是 操作 工 具 消毒 不 到位 或是 操 作 不规 范 引 起 的 ; 有 的是基 础苗 组织 自身 带菌 引起 的 ;也 有 的是 植入 基 础苗 操作 过程 中交叉 感 染引起 的。 1 . 真 菌性污 染 2 1 . 在 植入 基础 苗前 , .1 2 培养 基表 面发 现真菌 污染 : 大 部分 是 由于存 放培 养基 的环境 中真 菌孢 子浓度 过 大或

种子 科技 ・
・0 2 0 ) 2 1 (9 ・
中 图分 类 号 : 3 . 8 S5 2 3 0 文 献 标 志码 : B
・ 用技 术 ・ 适
文 章 编 号 : 0 5 2 9 (02 0 — 0 2 0 10 — 6 02 1 )9 0 4 — 2
浅谈如何有效降低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污染率
22 灭 菌锅 内需灭 菌 的培 养基 不可 以堆放 过满 。否 .. 2 则 , 阻碍 蒸 汽 的流通 和 热交 换 , 将 使容 器 内升温 减 慢 , 引起 培养 基 内部杀菌 不完 全 。 223 升温和 降温 速度不 可 以太 快 。这样可 以避 免灭 ._ 菌 不彻底 的情 况 出现 。
王彦 红 (古 交市种子 管理 站 , 山西 古 交 0 00 3 20)
近年来 ,脱 毒马 铃薯在 山 西省范 围 内得 到 广泛 的 推 广应 用 。 由于 马铃薯 病毒 会导 致其 产量 和品 质严重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中常见的污染问题及防范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中常见的污染问题及防范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中常见的污染问题及防范摘要总结了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马铃薯脱毒核心种苗的获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培养;污染;防范马铃薯又名土豆,原产于秘鲁和智利的高山地区,在我国已经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具有单产高、适应性强、用途广、营养丰富等特点,是非常有价值的食品,既是我国南北城市周年供应中淡季蔬菜的主供种类,又是农产品深加工与淀粉工业的原料,还可作粮食、饲料,鲜薯制成的薯条、薯片等是快餐业的主要原料,马铃薯全粉是重要的食品加工业添加剂,马铃薯变性、糊化等淀粉是纺织、造纸、粘结剂合成、食品加工和降解塑料等轻工业的重要原料。

马铃薯菜粮兼用,耐储运,营养丰富,加工升值高,容易发展成为产业化生产经营。

目前,随着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种薯商品薯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所需脱毒种薯也越来越多。

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由于其具有周期短、增殖率高及生产不受季节限制等特点,加上培养材料和试管苗的小型化,可使有限的空间培养出大量的植物,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幼苗。

因此,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成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广阔领域,而且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成功与否是能否获得脱毒核心种苗的关键。

鉴于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马铃薯脱毒种薯都不能普及,市场上供不应求,为了更好地实现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许多科研单位和种薯生产企业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组织培养室。

然而,在马铃薯的茎尖脱毒培养过程中常会出现污染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可以说,目前制约着马铃薯组培苗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污染问题。

因此,解决好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问题将是获得马铃薯脱毒核心种苗的重要技术环节。

【精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精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及植物激素在培养中的作用摘要: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

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的意义和方法,综述了植物激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茎尖体细胞组织培养变异植物激素Abstract: Potato virus-free cultivation of the tip meristem, callus formation of new individual remove differentiation, somatic cell mitosis heterochromatin delay of normal living plant copy behavior more serious than natural group, variation and variation of 500 times higher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if add radiation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reagent mutation rate is higher. Therefore, tissue cultur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conditions, is an efficient way of mutation breeding for excessive n-redistribution breeding, potato crop effect is better.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tato meristem-tip culture were reviewed, and the method of plant hormone role in growth of potatoes.Key words: Stem cells; Tissue culture; variation; Plant hormones1马铃薯生态习性和种类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作者:刘志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7期一、马铃薯的组织培养1、种薯的茎尖脱毒植物组织培养也叫PlantTissueCulture,广义指在特定条件下,植物生长过程中,将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通过人工培养手段,促进其分化与生长,并在环境与技术的控制下,促使植物完成完整植株,过程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的技术。

因为组织培养过程需要脱离母体完成,因此植物组织培养也叫离体培养。

狭义指特定条件下,植物中的形成层、叶肉组织、薄壁组织、胚乳等部分,通过培养技术产生的植株,也是对植物器官组织的再培养,通过分化过程变成新的植物。

选择产量较高或抗病能力较强的块茎洗净后,在32℃下催芽或自然发芽。

当块茎出芽长约30厘米时,切取带顶芽或侧芽的茎段约10~15厘米备用。

将茎尖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用75%的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浸泡8~1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4遍后,在显微镜下剥取带两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到装有脱毒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每个试管内接种一块愈伤组织,在25℃左右的培养室进行培养。

脱毒培养基一般为MS培养基中加入0.5mg·L-16-BA、0.1mg·L-1GA3和0.1mg·L-1NAA。

观察其生长状况,剔除污染及未成活的试管苗。

2、试管苗扩繁配制好MS培养基后,趁热分装入三角瓶中,进行高压灭菌。

观察3~5天,剔除污染的试管后,准备接种。

将工作服、套袖、剪刀、镊子、培养皿等进行高压灭菌。

将拖鞋及灭菌好的工作服放入缓冲间,对接种室的空间进行熏蒸消毒,每接种一个星期左右熏蒸一次。

将盛装75%的酒精瓶放在超净工作台附近,在工作台内放入酒精灯、打火机、浸泡的酒精棉球、灭菌器等所需物品,每次接种前需将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灯进行杀菌半小时左右,20min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

接种人员先换上拖鞋、剪掉手指甲、用香皂洗净双手后,进入到缓冲间内。

换上拖鞋及工作服后,进入接种室,用75%的酒精对双手、套袖进行喷雾消毒,然后就座于超净工作台前,点燃酒精灯,用酒精棉球对双手及台面进行消毒,将试管先用酒精棉球擦拭,然后用酒精灯轻微灼烧试管口及棉塞,在酒精灯火焰下10cm以内拔掉棉塞,将镊子在酒精灯火焰下灼烧,带晾凉后夹出试管苗,用剪刀剪掉剩余培养基后,将试管苗放在培养皿内,培养皿在酒精灯附近10cm内。

马铃薯脱毒苗培养基细菌污染与真菌污染鉴定与区别

马铃薯脱毒苗培养基细菌污染与真菌污染鉴定与区别

瓶苗真菌污染
褐、绿、黑、黄等颜色
细菌菌落
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 干燥。
1.细菌菌落
铜绿假单孢菌菌落(细菌)
2.真菌菌落
霉菌(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判断下列菌落是细菌还是霉菌菌落?
培养基
培养皿
判断下列菌落是细菌还是霉菌菌落?
细菌菌落
霉菌菌落
霉菌菌落
二、判断检测培养室洁净程度的方法
1.斜面检测法
培养基细菌污染与真菌污染
鉴定与区别
一.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区别
二、菌落
➢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P55)。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可以大致区分它们的不同种 类。(P56)
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
培养皿 培养基
二、怎菌样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形态?
真菌菌落
菌落比细菌的菌落大,常呈绒毛状、 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还呈现红、
2.平面检测法
斜面培养基
平面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MS培养基,琼脂
三、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MS 琼脂
培养皿
冷却 胶化
配制好的培养基
灭菌锅高温灭菌
接种 恒温培养箱,30℃,48小时
观察菌落
1.平面检测法
MS 琼脂
培养皿
Hale Waihona Puke 冷却 胶化配好的培养基
灭菌锅高温灭菌
对照不开盖
在灭菌培养 室,打开培 养基盖5分 钟,然后盖 上瓶盖,有 CK
恒温培养箱,30℃,48小时
观察菌落
菌落不超过1个即认为接 种室洁净
2.斜面检测法
MS 琼脂
冷却 胶化
配好的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实验报告

马铃薯培养基实验报告

马铃薯培养基实验报告马铃薯培养基实验报告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和培养条件,我们进行了一项马铃薯培养基实验。

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2. 探究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和适宜的培养条件。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取了10个马铃薯块作为实验材料,将它们分别置于10个培养基中。

这些培养基包括普通的土壤、含有不同浓度的营养液和添加了特定添加剂的培养基。

我们对每个培养基的pH值、温度和光照条件进行了统一调控。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1. 培养基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普通土壤中,马铃薯的生长速度较慢,根系发育不良。

而在添加了适量营养液的培养基中,马铃薯的生长迅速,根系茂盛,叶片翠绿。

特定添加剂的培养基对马铃薯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如营养液培养基显著。

2. 最适宜的培养条件: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马铃薯在温度为20-25摄氏度、光照强度为6000-8000勒克斯的条件下生长最佳。

此外,pH值在5.5-6.5之间对马铃薯的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3. 马铃薯的生长特性:马铃薯的生长呈现出适应性强、繁殖能力高的特点。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马铃薯的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叶片翠绿。

同时,马铃薯还能通过地下茎繁殖,形成新的块茎。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和适宜的培养条件。

营养液培养基对马铃薯的生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添加特定添加剂的培养基效果相对较弱。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马铃薯对温度、光照和pH值的敏感性,为今后的马铃薯种植和培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总结:马铃薯培养基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马铃薯生长特性和适宜培养条件的机会。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以及最适宜的培养条件。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

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污染原因及控制措施【摘要】组织培养是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在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污染率高使组培的成本相应增加,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

因此,控制污染是组织培养研究及工厂化育苗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套贯穿整个组培过程的技术。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污染1.污染的症状和原因真菌性污染主要指霉菌引起的污染。

一般接种后3~8d可在培养基中发现各种颜色的菌斑。

真菌性污染,一般是由空气污染和瓶口边缘的灰尘和真菌孢子落入器皿中造成的。

另外,在湿度太大的季节和培养室内,棉塞也会长出真菌孢子引起大量污染。

细菌性污染是指在培养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了未经充分消毒的工具,在培养基表面或材料表面出现黏液状物体、菌落或浑浊的水渍状,有时呈现泡沫发酵状[4]。

一般在接种后1~2d即可发现。

细菌污染又以芽孢杆菌最普遍、最严重。

这种芽孢杆菌能耐一定高温、高压,对消毒剂和紫外线也有一定抗性。

常由于高压灭菌不彻底造成的。

因此,每次培养基灭菌后,应放在培养室2~3d。

看培养基表面和内部无任何细菌痕迹,才能使用。

2.影响污染的因素2.1培养基消毒培养基的污染以细菌污染为主,主要表现为:培养基表面出现黏液状物质、菌落或呈浑浊的水渍状甚至泡沫发酵状,其中芽孢杆菌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呈乳白色。

可随培养材料、用具等传播,也可出现在培养基表面,或呈滴形云雾状存在于培养基内。

这种菌外包有夹膜,能耐一定的高温、高压,对紫外线有一定的抗性,一般消毒剂也难以杀死[2]。

2.2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的成败除与培养基的组分有关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植体本身,即由植物上切取下来,用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在继代培养中,一定要严格筛选无污染的外植体。

对于某些存在于接种材料内部的内生细菌,由于它潜伏的较深,在外植体的初级培养中不易被发现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菌量慢慢累积发展才在培养基上显现出来,一般的表面消毒方法无法将其消除,会随着材料带入培养过程引起污染。

培养基污染

培养基污染
Macrolidesand对G(+)有静菌作用
Lincosamides
Tetracyclines为静菌作用,对G(+)、G(-)都可以会刺激酵母菌,植物有害对
核酸抑制物质
Qutnolnes杀菌,对G(+)有效,10-100倍浓度则对G(-)有效,有抗药性产生,可引起过敏反应易
(3)人员:在整个操作室内,人员可说是最大的带菌者,其不管在毛发或是衣服等,都隐藏属不清的菌。在进入操作室前,最好能将作业人员清洁处理,然后换上脱鞋,或是将尘土去掉。
(4)细缝的存在:因为若操作室有细缝的存在,则造成外果气体直接流入,使得空气中菌数增加。
(5)操作台上的滤网不干净:因为使用过久,或不当保养,而造成滤网坏掉,而产生更多的污染。
B不易培养的菌种,如菌质体,病毒,类病毒。a.就菌质体而言,主要是观察其在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b.病毒而言,分析其核酸的组成与例子的外形。类病毒因没有套膜,以上两种常利用其DNA有同源性而做探针侦测。
C.病原菌的侦测利用柯霍氏法来测其病源性。而利用分子诊断,如血清、ELISA、DNA序列、核酸的探针以鉴定种类。2.鉴定菌种常用的方式与应用的微生物种类方法目标微生物无种别性指示培养所有可培养的细菌DNA/RNA萤光染色法菌质体及有关原核生物Leafdipelectonmicroscopy长条状的病毒,其数目较多者亦适用电泳类病毒
(6)蹒及蓟马的存在:此为珠形网,具有活动能力,能到处跑来跑去。因此常造成散乱的污染。
4.栽培过程污染
在栽培室,组培瓶外和外界气体交换时,亦会有污染进入。污染机率取决于空气中带菌密度与组培瓶空气交换率。
二、污染的种类及形式
1.污染的形成
依据污染的来源,可将污染分为三个形式:a.由植物内部或病原菌所造成的污染,植物内部或病原菌所造成的污染,所呈现是系统性,及从stageo~stage4中都可发现,而且占有一定的百分比。a.在

培养马铃薯实验报告

培养马铃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的技术。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马铃薯(品种:紫花1号)、无菌手术刀、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酒精、氯化汞、无菌水、蒸馏水等。

2. 试剂:MS培养基、琼脂、葡萄糖、硝酸铵、氯化钾、硫酸镁、硼酸、钼酸铵、维生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三、实验方法1. 马铃薯外植体消毒与接种(1)将马铃薯块茎用流水冲洗干净,去皮,切成0.5cm×0.5cm的小块。

(2)用75%酒精对马铃薯小块进行消毒处理,时间为30秒。

(3)用无菌水冲洗3-5次,去除残留的酒精。

(4)将消毒后的马铃薯小块接种到MS培养基上。

2. 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1)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2)观察愈伤组织诱导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颜色、质地和生长速度。

3. 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1)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

(2)观察愈伤组织分化情况,记录分化出的芽、根和苗的数量。

4. 马铃薯试管苗生根(1)将分化出的试管苗移栽到生根培养基上。

(2)观察试管苗生根情况,记录生根时间和生根数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铃薯外植体消毒与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消毒后的马铃薯小块在接种后能够正常生长,表明消毒效果良好。

2. 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诱导的马铃薯愈伤组织呈白色、质地松软,生长速度较快。

3. 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化培养基上诱导的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出较多的芽和根,表明分化效果较好。

4. 马铃薯试管苗生根实验结果表明,在生根培养基上移栽的马铃薯试管苗能够正常生根,生根时间较短,生根数量较多。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扩繁常见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扩繁常见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31 接种 室消 毒 。 .. 5 接种 前 。 首先对 超净 工作 台进 行彻 底 消毒 。用 7 % 的酒精 棉擦 拭超 净 工作 台 , 5 然后 打开 紫 外灯 , 射 2 n后关 闭紫外 灯 , 照 0mi 开启 风机 , 无 菌 用 风 吹 1 n后 方 可开始 工作 。 期用 紫外线 灯 光对接 0mi 定
污染 产生 的病 原主要 有细 菌 和真菌 两类 。细 菌污 染 的症状 出现较 快 , 般 在接 种 1~2天 即可 出现 , 一 表 现症 状为 在培 养基或 材料 表 面常 出现黄 色 、粉 液状 半 透 明膜状 。 菌污染 的症 状 出现 比细菌慢 , 般在 接种 真 一 5~l O天才 有所 表现 . 表现 症状 为初期 如 针状 的雾 斑 , 以后 长 出菌丝 , 而 很 快 出 现黑 、 、 、 等 色 的孢 继 白 黄 绿
子。 2 常见污 染及 产生 的原 因 21 细 茵污 染 .
也 可用 纯 净 、 色透 明 、 悬 浮物 的食 用 水 制作 , 无 无 以减 少 菌 源 和 避 免 杂 菌 滋 生 蔓 延 。配 置 好 的母 液 要 置 于 4a冰箱 中保存 。 c 31 培养 基灭 菌 。 养基装 人 高压灭 菌锅 内灭 菌 时, .- 3 培 升温初 期 打开放 汽 阀将 冷 空气充 分放 尽 。待锅 内 温度 升至 15℃时关 闭放汽 阀 。空气排 不 尽易造 成 高压 低 0 温现象 , 不到灭 菌 的 目的 。升温 至 1 0—1 1o稳 定 达 2 2 C 灭菌 2 0—2 n 但 不 宜超 过 3 i , 则 易 引 起 培 5mi , 0m n 否 养基凝 固不 良。为 了增 强灭 菌效 果, 以在培 养基 中加 可
22 真 茵 污染 .

马铃薯试管苗的污染防治方法

马铃薯试管苗的污染防治方法

菌 污染 , 在培养 基 中加入 4 5 . g 1 菌灵 ; . —6 0r / 多 a 预 防细菌 污染 , 培养 基 中加 入 6 g 1 右 青 在 0r / 左 a
测量工 作区风速 , 一般 风 速为 0 3 -0 5 s这 . 5 . 5m/ ,
样风速 的无菌气 流能将 台面带 菌气体驱走 。 () 3 高效 过 滤 器 视 情 况 3 —4a更 换 一 次 , 每

西




马铃 薯 试 管 苗 的污染 防治 方 法
孙 伟 势
( 陕西省 商洛 市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陕西 商洛 7 6 0 ) 2 0 0
摘 要 : 菌和 细 菌 污 染 是 马铃 薯 试 管 苗 培 养 过 程 中普 遍 发 生 的 问题 , 制 不好 很 容 易形 成 毁 灭 性 的 灾难 , 真 控 特
别 是 夏 季 阴雨 天 气 , 气 湿 度 大 , 菌孢 子 、 茵 在 空 气 中 的含 量 很 高 , 播 很 快 , 须做 到 规 范化 操 作 , 早 空 真 细 传 必 提
预 防 及 时控 制 。
关 键 词 : 铃 薯 ; 管 苗 ; 染 防 治 马 试 污
真 菌 、 菌 污染 是 马 铃 薯 试 管苗 培 养 过 程 中 细
周 开紫 外灯 2h杀 菌一 次 。
霉素 或 9 — 1 5mg 1 8 0 / 的链 霉 素 。多 雨 的 夏 季 过 后, 必须 转 回到正 常培 养基 中 , 以免 影响试 管苗 正 常生 长 。为 了使 马铃 薯 试 管 苗 生长 健 壮 , 在 培 可
养基 中加入 0 3 . 的活 性 碳 , 入 2 g 1 . —0 5 加 0r / a

防止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操作技术

防止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操作技术

很快 杀死 各 种细 菌及 其 高温 耐热 的芽孢 。 24 选 择 无 污 染培 养 基 . 把 高 温 高 压 灭 菌
的 培养基 置 于无 菌室 内 ,在 常温 条件 下放 置
液或 百菌 清洒地 消 毒一 次 。 44 及 时挑 出培 养室 的污 染 苗及 污 菌 , 污 . 对
菌集 中远距 离 深埋 ,对 污 染苗 用高 压锅 灭 菌
底 造成 污染 。 菌污 染在 初期 如针 状 的雾斑 , 真 以后 长 出菌丝 , 多是 培 养环 境不 清 洁 , 接种人
31 用酒 精 棉( 酒 精 布) 拭 待 转 瓶苗 的外 . 或 擦
壁 ,消 除附着 在 瓶外 壁上 的杂 菌后 转入无 菌
室。
员操 作 不规 范 造成 的。
1 严 格 无菌 操 作
32 每次 接 种 时无 菌 室 作 降尘 处 理 , 止尘 . 防
粒落 人 瓶 中。 作人 员进 入 无 菌室 时要洗 手 、 工 换 衣 、 拖 鞋 、 帽 子 和 口罩 , 作 台 面及 台 换 戴 工
壁用 7 %的酒 精 棉( 酒精 布) 拭 消毒 。 5 或 擦 33 接 种 所 用 剪 刀 、 子 、 架 一 一 从 正 到 . 镊 支
2 接 种前 消 灭 污染 菌源 21 消 灭容 器杂 茵 . 所 有容 器 保 持清 洁 , 瓶 壁不 挂水 珠 , 拿容 器不 接触 内壁 。 取 22 消灭 水 质 杂 茵 配 制 培养 基 所 用 的 蒸 . 馏水 必 须是 五 色透 明 、 悬 浮物 , 无 以减 少 菌源 和 避免 杂菌 滋 生蔓延 。
人 内时必 须 穿戴 清 洁工 作 服 并 套鞋 套 ( 专 或
23 培 养 基 灭 菌 把 做 好 的 培 养 基 装 入 高 . 压 锅 灭 菌时 ,待 锅 内压力 升 到 00 MP . 5 a时打 开放 气 阀 , 冷空 气充 分 放 尽( 将 即压 力 表指 针 归零 )否则 易 造成 高 温 、 , 压低 现 象 , 达不 到 灭 菌 的 目的 ,然后 再关 闭放 气 阀使 压力 稳定 在

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PDA(Potato Dextrose Agar)是一种常用的真菌培养基,适用于培养和生长多种真菌菌株。

下面将介绍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配制方法:1. 准备所需材料: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

2.将马铃薯洗净,并切成块状。

3.将切好的马铃薯放入一个大锅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浸泡。

4.使用中小火煮沸约30分钟,直到马铃薯变得软烂。

5.用纱布过滤掉马铃薯块,收集到的液体称为马铃薯提取液。

6.将马铃薯提取液加热到煮沸,并添加葡萄糖,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7.加入琼脂,搅拌溶解。

8.继续加热并保持搅拌,直到琼脂完全溶解。

9.关火冷却到40-45°C,搅拌均匀。

10.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使其充分凝固。

11.将培养基容器包装好,使用锡箔纸和胶带封口,避免杂菌污染。

12.PDA培养基可以根据需要分装成适当大小的琼脂平板或斜面管,以供后续使用。

注意事项:1.所有试剂和仪器应尽可能消毒和无菌处理,以确保制备的PDA培养基无菌。

2.马铃薯切成块状是为了加速煮沸的过程,但切的过小可能导致提取液中的杂质过多,影响培养基质量。

3.煮沸的时间不宜过短,马铃薯需要彻底煮熟才能提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4.搅拌是为了使葡萄糖和琼脂均匀溶解,并避免极度热区出现。

5.琼脂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不可急于冷却和使用。

6.冷却到40-45°C是为了防止高温对培养基中微生物的损害,也是为了避免由于过度冷却导致琼脂凝固太快。

7.封装培养基容器是为了防止杂菌和空气中的孢子进入培养基,避免细菌和真菌污染。

8.在分装培养基前,应将工作台面和器皿用酒精消毒,防止培养基受到外界污染。

9.PDA培养基在20-25°C的常温下可保存2-4周,或在4°C冰箱中保存2-3个月。

保存时不可直接暴露在光线下,避免褪色和干燥。

马铃薯培养基实验报告

马铃薯培养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铃薯培养基的制备过程;2. 掌握马铃薯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3. 学习培养基的灭菌方法;4. 探究马铃薯培养基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天然培养基,主要由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成分组成。

马铃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葡萄糖作为碳源,琼脂作为凝固剂,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状态,便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无菌棉塞、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等;2. 仪器:电炉、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pH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马铃薯汁: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水煮沸半小时,补足水分,过滤取汁;2. 配制培养基:将马铃薯汁、葡萄糖、琼脂按比例称取,加入蒸馏水溶解,搅拌均匀;3. 调节pH值:用pH试纸检测培养基的pH值,调节至7.2-7.4;4. 分装培养基:将调节好的培养基分装至无菌试管中,每管约10ml;5. 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1℃灭菌15分钟;6. 冷却:待培养基冷却至50-55℃时,倾入无菌平皿中;7. 接种:用无菌接种环挑取适量微生物,均匀涂布于平板上;8. 培养:将接种好的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9. 观察结果:观察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铃薯汁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2. 葡萄糖作为碳源,为微生物提供能量;3. 琼脂作为凝固剂,使培养基凝固成固体状态,便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4. 灭菌后的培养基无杂菌生长,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微生物在马铃薯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为微生物培养和分离提供参考。

六、实验结论1. 马铃薯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天然培养基,适用于多种微生物的培养;2. 通过控制培养基的成分和灭菌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马铃薯培养基在微生物培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培养基污染2010-12-24 18:39:15| 分类:马铃薯繁种| 标签:植株植物菌类培养基污染|字号大中小订阅1.植物本身具有:(1)植物病原菌:有些作物的病害已被透彻研究,因此在大量繁殖时,可立即检查出来,但有些则否,造成若有污染时,不知来源为何。

(2)和植物有关的菌类:有修植物本身便会和一些菌种共生,或是寄生于植物内部。

2.植物所带入的污染:内在污染源许多植物表面或大气中生存的微生物,可经由植物自然的开口或伤口进如植物内部,而有一些兼性腐生菌或绝对寄生菌,可藉由载体或是拥有一些侵入的机制侵入植物内部,依其存在的地方分为1.细胞内-inter2.细胞间隙-interacellular种类有:virus病毒、viroids类病毒、prokarytoes原核生物、fungi 真菌、柔膜纲(ex:mite)、立克次体。

3.操作室:外在污染源在组织大量培养下,除了植物本身外,大部分最有可能的污染来源便是来自操作室。

依其可能原因分析为:(1)空气:在操作室中,未过滤空气带有大量的微生物,随者操作人员或植株接触时,而污染培养皿。

故在国外对于操作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分为四种等级:ClassⅠ.没有容易培养的微生物,和作物之主要病原菌Ⅱ.没有容易培养的微生物,和作物特殊病原菌Ⅲ.没有容易培养的微生物Ⅳ.未做检测(2)不完全的灭菌设备或技术:因为使用灭菌不完全的设备或是技术,而导致植株或培养皿的污染,例如:有些酵母菌,可避免酒精消毒,还有一些会产生内孢子,而避免火焰消毒。

(3)人员:在整个操作室内,人员可说是最大的带菌者,其不管在毛发或是衣服等,都隐藏属不清的菌。

在进入操作室前,最好能将作业人员清洁处理,然后换上脱鞋,或是将尘土去掉。

(4)细缝的存在:因为若操作室有细缝的存在,则造成外果气体直接流入,使得空气中菌数增加。

(5)操作台上的滤网不干净:因为使用过久,或不当保养,而造成滤网坏掉,而产生更多的污染。

(6)蹒及蓟马的存在:此为珠形网,具有活动能力,能到处跑来跑去。

因此常造成散乱的污染。

4.栽培过程污染在栽培室,组培瓶外和外界气体交换时,亦会有污染进入。

污染机率取决于空气中带菌密度与组培瓶空气交换率。

二、污染的种类及形式1.污染的形成依据污染的来源,可将污染分为三个形式:a.由植物内部或病原菌所造成的污染,植物内部或病原菌所造成的污染,所呈现是系统性,及从stageo~stage4中都可发现,而且占有一定的百分比。

a.在制造时所造成的污染,如因蹒或是空气中的关系造成的污染,其所表现的方式是散乱(random)性非系统性,且不集中于某一地方,占的百分比也不一定,是机率性。

b.技术上的失误:其呈现方式有一定性,例如由此工作台所生产得植株都被污染,表现为带状性,可用卷标方式来追踪,以进而改善。

2.污染的来源分类A.污染的种类,以总体来说可分为下列几种:a.病毒(virus)-常存在植物内部。

b.(viroids)常存在植物内部c.细菌-在组织培养中又分依其来源和所在地方分类如下:(a)phlem-eimited生长于韧皮部xylem-eimited生长于木质部(b)植物病原细菌(c)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但因植物有伤口,或是营养丰富的地方,可分为植物表面的细菌或植物内部的细菌。

例如:Bacillusspp.可抗热,在不完全灭菌的玻璃器皿中可发现。

(d)菌质体是一种像细菌的微生物,但是本身没有细胞壁,可以在培养基培养,亦可用特殊的抗生素(四环霉素)抑制其生长。

其种类有microplasm与spiroplasm。

(e)真菌在植物病害中,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特别多且严重,且因其会产生孢子,所以会随着空气飘散。

一旦落于适当的环境下,一粒小小的孢子便会扩大成一个菌落,污染整个组织培养瓶。

例如常见的酵母菌,其菌落为粉红色,若有其出现,则其污染来源可能来自空气。

(f)蹒或蓟马此为细小的微生物,具有活动能力,喜欢吃菌丝。

在国内使用期限较久的组培场中常出现此问题。

(g)立克次体目前未清楚其污染方式。

B.以培养难易区分污染源1.在培养基中易培养菌类细菌,真菌,蹒。

2.在培养基中不易培养的菌类病毒,类病毒,立克次体,菌质体。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常造成污染或是造成威胁的菌类,称为培养菌类。

因常为腐生菌,且营养需求不高(随便吃,随便活)所以常造成成本的增加。

而且污染后,常使培养基的pH值降低,洋菜无法凝结,而使植物无法生长或是产生有毒物质或副产品,使得植物生长缓慢,或是干脆就在植物上生长。

在培养基上不易培养或是不能培养的菌种,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

C.各种菌种其主要传播方式1.病毒,类病毒,菌质体-常利用机械或利用有载体传播。

2.细菌-可经人力,气流或水,及昆虫等传播。

3.真菌-亦同上,但孢子可经空气传播。

4.蓟马-同上,具活动力,自由运动,应慎防出现。

D.依其菌落生长出现的快慢区别1.可见的菌落在组织培养中。

一些易培养的菌类,其生长特性为快速蔓延整个组培瓶。

但此种污染可利用工作人员之视觉观察将之侦测出来将之销毁,对后代植株造成威胁不大。

2.潜藏的菌落-在组织培养中有些不易培养或是在植物内部寄生或共生的菌类或病原菌,在培养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有存在或只有很微弱的表现,但是未被察觉出来。

于是便造成了对后代植株的重大威胁及成本的增加。

其污染未明显表现出的原因有下列几项:a在培养基中含有抗生素,则菌类不易生长。

.b.在培养基中,因植物本身的汁液含有某些特殊的成分例如:单宁酸,因此抑制菌类表现。

c.培养基成分不适合其大量表现,可能因营养需求不同。

c.本身菌类生长方式不同:例如病毒为绝对寄生菌,无法在一般培养基中培养。

E.依其植物栖息的地方分为:1.植物表面栖息的菌类如:细菌,真菌。

2.在植物内部共生寄生的菌类:如:病毒,类病毒,细菌,真菌,菌质体。

3.在大气中游移的菌种细菌,真菌,蹒。

三、污染种类的鉴定方式1.针对培养难易菌种鉴定方式A.针对易培养的菌种:其种类为真菌,细菌a.就真菌而言,主要是利用显微镜,视其孢子形态、产孢结构、及菌丝有无隔膜、还有细胞壁之形成加以鉴定。

目前亦有使用DNA探针加以分析。

b.就细菌而言,则是利用其特殊的生化反应,或是利用选择性的培养基。

目前亦有如用fattyacidprofiling 技术和商业化的testkits加以鉴定。

B不易培养的菌种,如菌质体,病毒,类病毒。

a.就菌质体而言,主要是观察其在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

b.病毒而言,分析其核酸的组成与例子的外形。

类病毒因没有套膜,以上两种常利用其DNA有同源性而做探针侦测。

C.病原菌的侦测利用柯霍氏法来测其病源性。

而利用分子诊断,如血清、ELISA、DNA序列、核酸的探针以鉴定种类。

2.鉴定菌种常用的方式与应用的微生物种类方法目标微生物无种别性指示培养所有可培养的细菌DNA/RNA萤光染色法菌质体及有关原核生物Leafdipelectonmicroscopy长条状的病毒,其数目较多者亦适用电泳类病毒有种别性ELISA细菌及病毒PALIAS细菌及病毒ISEM病毒DNA探针所有微生物快速诊断的kits细菌Fattyacidprofiling细菌3.一般对细菌的基本测试a.Gramstainb.形状c.游动性d.催化酵素的测试e.氧化酵素的测试f.热稳定性g.行氧化作用或发酵作用四、针对污染源常使用的防治方法A.种类1.热疗-对病毒较有效但须花费时间。

处理时,需6-12星期在30-40℃。

2.冷疗法-亦对病毒有效。

3.利用抗生素。

4.以分生组织,不带病毒等污染源。

5.利用培养基中高糖,高盐的浓度。

6.利用抗并毒药物。

7.营养需求不同。

8.利用水。

9.抽样检测。

B.防治方法之效果讨论1.热疗法及冷疗法对病毒有效,但须花时间处理,例如:热疗法处理时间需花6-12星期在30-40℃。

2.利用抗生素这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但是在抗生素加入培养基,其有效浓度常因植物具有半渗透功能,而使浓度无法达到有效浓度。

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下列事项:(1)要知道抑制的微生物为何,再使用抗生素,及对症下药。

(2)要决定最小抑制浓度,以降低成本。

(3)要确定抗生素不会对植物造成并害或突变。

(4)确定抗生素在培养基上是否有作用。

(5)使用时,常因需要而多种混合或交替使用。

(6)有些抗生素在某些国家是禁止使用,使用前必须做询问此药剂是否合法使用。

使用抗生素的缺点(1)可能对哺乳类动物有害。

(2)若是使用生长期较长的植物,微生物亦有抗药性产生。

(3)容易错误使用:没有针对微生物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种类对象抑制细胞壁合成BactracinG(+),杀菌,对抗β-lactams的菌有作用β-lactamsG(+),杀菌,若用10-100倍,则对G(-)有效GlycopeptidesG(+),杀菌,但恨贵,不易有抗药性抑制膜的形成plymixins对G(-)Psedomonasspp.有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Ghloramphrnical杀菌作用,便宜,但对植物有毒害作用Aminoglycosides使用对象广泛,对植物有毒害作用,在碱性环境下较有活性可针对G(-)可和盘尼西林(pencillins)一起作用Macrolidesand对G(+)有静菌作用LincosamidesTetracyclines为静菌作用,对G(+)、G(-)都可以会刺激酵母菌,植物有害对核酸抑制物质Qutnolnes杀菌,对G(+)有效,10-100倍浓度则对G(-)有效,有抗药性产生,可引起过敏反应易Rifampicin杀菌,对一些G(+)或G(-)的细菌有作用,但常有抗药性产生Trimethoprim对于一些G(+)或G(-)的细菌有作用,TrimethoprimSulphonamidesSulphonamides两种混合使用有加强的作用Sulphonamides在碱性环境下较活跃3.分生组织法主要是针对在植物内部寄主的菌类,如病毒等。

因其生长速度无法长到顶芽的分生组织,所以在顶芽的分生组织则无病原菌存在。

可以利用此分生组织培养成植株即可避免感染问题。

4.利用培养基中高盐或高糖的浓度在培养基中有一些高盐或高糖的浓度可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有单宁酸的存在时也可以达到抑制效果。

5.利用抗病毒药物Ribaririn-对于ssRNA病菌有抑制作用,但是价格昂贵。

6.营养需求不同因为不同的菌类其营养需求不同,因此可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可筛选或抑制一些微生物。

7.利用水淹利用水将植株清洗或是完全浸没,以避免其上的接种源四处扩散。

8.抽样检测对于后代植株的抽样检测,可将污染严重的个体去除。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以建立一个清洁的植株。

五、污染所造成的结果1.生产成本的提高。

2.对植株造成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