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归化与异化的概念
① 归化(Domestication):
• 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 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它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 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所以,又被后来的研究者成为“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为什么不是翻译成亚洲四小虎呢?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龙早已刻画得淋漓 尽致。龙象征着天上的神灵,威武雄壮,生气勃勃。中国人习惯称自己为“炎黄 子孙,龙的传人。”而虎只是地上的动物。然而,在西方文化中,drgon是指凶 恶的鬼怪含有贬义,而tiger被认为是勇猛富有进取的象征。所以本句采用归化 的翻译策略更能确切地表达原义。 • 以《飘》(Gone With the Wind)的一部译著为例 Atlanta(一般翻译为亚特兰大) :“饿狼陀” Scarlett.O.Hara(斯嘉丽奥哈拉):郝斯佳 这种极端归化的译文必然造成对原文事实的歪曲,不利于双方文化 交流。
② 在我国: • 归化与异化之争源于1987年刘凯英在《现代外语》上发 表的名为《归化—翻译的歧途》的文章。他在该文章中 尖锐的批判了归化译法的弊端,指出归化译法是“翻译 的歧途”,大力倡导异化译法的主导地位,并总结了归 化在我国的几种表现: (1)滥用四字格成语; (2)滥用古雅词语; (3)滥用抽象法; (4)滥用“替代法”; (5)无根据地予以形象化和典故化。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

• 施莱尔马赫认为,“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语的情 况下正确而完整的看懂原作,可以采取两种途径: • 一种是“尽可能地不打扰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
(Either 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reader towards him) ; 这就是韦努蒂所 指的异化(foreignizing strategies);
• 目前国内主张异化的代表人物是孙致礼,他在《中国的文 学翻译从归化走向异化》译文中,分析了19世纪末到20世 纪这一百年的文学翻译,提出“2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 从归化走向异化”的论断。
• 而蔡平(2002)等人不同意孙致礼的论断,提出,“文学 翻译应该以归化为主。”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沟通 ,让译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的本质和目 的决定了翻译是一个语言的归化过程,文学翻译也不例外 。”
2. 语言文化。《红楼梦》作为汉语的经典作品,其语言蕴意丰富。特别是 文章中的四字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结构,其内容含义又与中国的 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宝玉)忽又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养作脂粉。
4.归化与异化的对立统一
• 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 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
• 我们在翻译中,始终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的选择,通过选择使译文在接近读 者和接近作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 • 这个“融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些,有时 距离读者近些,但无论接近哪一方,都要遵循一条原则:接近作者时,不 能距离读者太远;接近读者时,不能距离作者太远。 • 即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同时,我们 应坚持对语言形式采取归化的策略,而对其文化因素进行异化处理。这样 ,译文作品可兼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共同发展的空间。 • 由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并有互补的辩证统 一关系。
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 she belonged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p. 20)
译文: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地,远比它们属 于她更加真实。 上述的译文是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把far more than... 译成 “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语言表达较生硬,意思不明 确,让读者难理解。因此用归化法将其译成这样,似乎更合 适:她不能放弃塔拉,这块红土地是属于她的,而她更是永 远属于这块红土地。


归化法的优点: smoothness easily acceptable by TL readers
归化法的缺点: losing original image bringing obstacl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以“亚洲四小龙”的翻译为例: “the four Asian tigers ” 亚洲四小龙
3. 国内外的归化与来自百度文库化观点
① 在西方翻译论坛 • 主张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是Nida, 他的翻译理论是“动态 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他主张译者应“以最接近 自然的表达,使读者在其目的语文化中找到最贴切的理解 ”(1964)。 • 而Venuti则被看作是异化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西方的归 化翻译理论是建立在以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 观基础上的,为了抵御本族中心主义和文化自恋对异域文 化的削弱作用(resistance),就必须采用异化的翻译策 略。
High buildings and large mansion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

译文:在北京,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将“like mushrooms ”译为“雨后春笋”符合中国的地 貌风情和语言表达习惯。如果异化译法把它译为“犹如蘑 菇般”,虽然体现了原文的风格,但是会让中国的读者难 以接受。
• 郭建中(1998)对归化和异化持辩证的看法,认为归化和 异化均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应从作者的意图、文本的 类型、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要求来考虑。 • 葛校琴(2002)则认为,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来看待归 化和异化,不能不作分析而一味跟风。 • 此外,还有一些读者从德国功能理论的角度诠释了异化和 归化的关系,认为“归化,异化,达到目的就是造化”。 近年来我国译界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主流观点是贬抑 归化,褒扬异化。
• e.g. 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事似的踱方步。 “张铁嘴怎么说的?” 胡太太惴惴的问。 ——“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么事的桂圆?”妻子没听清楚他的话。(茅盾《动摇》)
译文:——“He gave me a very good news. We need not worry about a job. 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Committee! ” ——“Whats common tea?” asked the wife, who only vaguely caught 译者用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清晰准确地传达原文的 the sound. (钱歌川译) 意思,属于归化译法。在处理带有源语文化特点的 “委员”与“桂圆”的谐音时用异化的方法将其译为 “Committee”与 “common tea”的谐音。两种译法的 结合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贴切,毫无斧凿之痕,达 到了“情与貌,略相似”。
文化因素与归化异化
Nida 把翻译中涉及文化因素分为五类: 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 )社会文化。 以下根据这五类文化将《红楼梦》杨宪益夫妇所译的A Dream of Red Masions和霍克斯先生(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两种英译本中的文化因素处理作一些 比较和分析。
• E.g. 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 情人眼里出美人。 情人眼里出西施.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众人的智慧胜于一个人的智慧. 一人计不如众人计。
归化与异化
• 在翻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 • 翻译一: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 (异化) • 翻译二: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归化) • 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前者保留了源语文化的因素,较为准确的表 达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意象,而后者明白晓畅,却少了中国的味,所以说两 者各有优劣。
• 另一种是“尽可能不打扰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靠近读者”(
or he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 这是指归化(domesticating strategies).
• 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 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又被称为“译者的彰显/显身”( the translator’s visibility).
• 异化法的优点: retaining the original image enriching the TL promoting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异化法的缺点: non-smoothness easily resisted or boycotted by the TL readers
1.生态文化。翻译中的生态文化是指原文中涉及动物和自然现象等与自 然相关的文化现象。
(1)鸡儿吃了近年粮。
杨译:It’s been like hens eating up next year ’s grain.
霍译: Every mouth now our allowance falls short of our expenditure.
② 异化(foreignization) • 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 常规的翻译. (“A target text is produced which deliberately breaks target conventions by 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 此外,以色列学者Even-Zohar创建的多元系统论,从社会学 角度对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作了阐述。
• 他认为归化和异化与其说是译者自觉地选择,还不如说是 特定文化所处的特定状态和地位决定的。
• 当翻译文学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多元系统内居主要地位时, 译者多采用异化式翻译,居次要地位时则多采用归化翻译 。
归化与异化
--Amanda
1.归化与异化的提出
•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问世,里面使用了一 对关键术语—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中文译作“归化”和“异化 ”。 该术语的使用是基于德国哲学家及神学家施莱尔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1813年6月24日在柏林皇家科学院 作的一个学术演讲,题为《论翻译的方法》(On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