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化与异化的理解
异化法与归化法

〔一〕异化法
是接受原文与译文的语言、文化等差异,忠 实传达原文内容,把读者带人异国情景。
该方法要求译者向原文作者靠拢,力争采取相 应于原语的表达方式,即鲁迅先生提及过的“异 国情调〞和“洋气〞。
〔一〕异化法
异化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 异化着眼于对民族文化差异性的保存, 译文尽可能多地反映异域文化特性和语 言风格,使译语文化的读者有出境感, 其实质是注重形式对等。
’s nest 子虚乌有的事情
2〕原文的语言已不再新鲜,用不着照实传译。 如: a Political “Dear John〞 政治上的绝交信
可以采取归化译法的情况
3〕 归化法中汉语成语的运用 1、Good To The Last Drop
2、He,of course,was proud of his success.But to his disappointment,few people would buy his book. 面对着自已的成功,那股自豪之情自不待言。然而 令他沮丧的是:他的那本新书几乎无人问津。
归化法与异化法比较
新酒 杀手锏--〔trump car〕王牌
〔二〕归化法
与异化法相反,归化译法要求译者向译语 读者靠拢,采取读者照顾的态度,使原文 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文作者带人 译语文化之中。归化的译法旨在使译文通 顺易懂,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
归化翻译的例子
1、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 可口可乐,顺心顺意!
过分采取归化译法的情况
They wandered here and there with their absurd long staves in their hands like a lot of faithless pilgrims bewitched inside a rotten fence.
浅谈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认识的论文

浅谈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认识的论文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归化和异化之争大大推动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该文是对归化和异化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归化;异化;翻译;文化意象1.引言在我国翻译史上,异化和归化之争见于现代史上以“信”和“顺”为代表的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大规模论战。
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努力将西方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运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中,有的文章高屋建瓴,从文化的角度对直译和意译作出概括,还有的文章运用关联理论来寻求归化和异化的最佳关联点,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归化和异化之争已经成为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
对于这样一个带有双重性问题的争论,往往难有最终的结论。
争论的双方如果不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论证方法,提供充分可信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新一轮的辩论也许将和历史上的直译和意译之争一样,最后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我们必须清楚翻译过程不仅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随着国际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翻译活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加以剖析,以说明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
2.语言与文化意象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文化意象(culture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
汉语、英语分属两大不同的语系。
汉语是象形文字,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
对“归化”与“异化”的理解和思考

对“归化”与“异化”的理解和思考223对“归化”与“异化”的理解和思考刘畅(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归化还是异化,这是翻译界争论了多年的两大翻译策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而大家的争论主 要集中在归化好还是异化好,或者归化为主还是异化为主。
总体来说归化和异化这一观点的提出,也表达了译 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对于语言的把握。
在我看来异化不能算作能与归化抗衡的一极,它只是在归化无法顺利实 施时的一种暂用手段,归化才是万古不变的策略,才是大势所趋。
本文将针对几例异化定义做浅显的反驳,但 是也要肯定异化在几个领域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归化异化存在的必要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23-0223-02翻译从起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无论是中国或是 西方,翻译的历史相当悠久。
但是翻译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一系列翻译理论还是近代才开始的,本文以下观点都 是针对英译汉角度谈归化与异化。
根据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⑴中提 出来的对归化和异化的定义。
一、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 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 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 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 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 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一) 对归化的理解归化关键在于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必须到位,与作者建 立起心灵沟通,真正了解作者意图,利用自己对译人语的 理解优势,站在读者一边,给读者讲述作者的故事。
(二) 对归化的态度归化译法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 译人语的文化价值,把原作者带人译人语文化。
这都是我 们可以做到的。
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大 众更快捷地读懂外国作品、文化等等,而不是不负责任地 全部罗列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归化和异化是当今社会中突出的问题,因为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社会的迁移和移民使得不同的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日益增多的民族或种族之间交流和传播。
归化是一种文化上的迁移,指的是一个人或群体逐渐接受新文化,熟悉新文化,以这种新文化为自己的文化,最终将新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化中。
另一方面,异化是指一个人或群体逐渐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融入新的文化之中,并以新的文化形式重新塑造自己的文化,从而创造新的文化价值。
从历史角度来看,社会中常常会出现归化和异化的现象,大臧朝李政道在六朝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弘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时,在这段期间,当地人民也出现了归化现象,他们开始接受外来文化,并积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从而使得原有的文化得以保留和发展。
当前,归化和异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更加频繁。
归化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文化背景比较薄弱的群体会越来越接受西方文化的全球性趋势,尤其是西方式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以及媒体带来的视觉影响。
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也出现了异化现象,我们可以在各种文化中渐渐发现零星的影子,比如中国文化中的将英语和日语词语渗入其中,这就是一种异化的现象。
归化和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虽然其中不乏优劣,但它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多样性文化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归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可以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水平。
异化也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把社会的不同文化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多样性文化得以保留和发展,形成多元文化的新格局。
总之,归化和异化都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它可以使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得到促进,同时也能够推动不同文化的结合和创新,以保存多样性文化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异化和归化的概念

异化和归化的概念异化和归化,这两个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啊!异化呢,就像是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变得和原本的自己不一样了。
比如说,我们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压力和规则,慢慢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热情,这不就是一种异化吗?这就好像原本自由自在的小鸟被关进了笼子里,失去了翱翔天空的能力呀!而归化呢,则像是一个外来者逐渐融入了新的环境,适应了新的规则。
就好比一个外国人来到我们国家,慢慢地学会了我们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变得和我们一样了。
这不就是一种归化嘛!想想看,我们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不也是在经历着归化的过程吗?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异化和归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呀,它们有时候会同时发生呢!就像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可能会被社会的各种因素所异化,变得世故和圆滑;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地归化,去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这多像一场拔河比赛啊,异化和归化在两边拉扯着我们。
再想想我们的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不就是一种异化的力量吗?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但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依赖它。
我们整天拿着手机,是不是感觉离开了手机就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这难道不是一种异化吗?但同时,我们也在归化,我们学会了利用科技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让生活更加美好。
教育也是如此啊!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会让学生们异化,只知道死记硬背,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现在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进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是一种归化的表现嘛!那到底异化和归化哪个更重要呢?这可真的很难说呀!异化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但也可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归化可能会让我们更加适应社会,但也可能会让我们失去自我。
它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我们不能只看到异化的坏处,也不能只看到归化的好处。
我们要学会在异化和归化之间找到平衡,让自己既能保持独特的个性,又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活出自己的精彩,不是吗?。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一、直译
直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和结构。
它是翻译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最常用的翻译方式。
直译的优点是可以保持原文的意思,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原文的内容,但缺点是可能会使译文变得拗口,不够流畅。
二、意译
意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不完全保持原文的意思和结构。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容易理解。
但意译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三、归化
归化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容易理解。
但归化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四、异化
异化是指把一种语言的句子或文章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把原文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并且把原文的文化背景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它是一种把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的翻译方式,可以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容易理解。
但异化的缺点是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意思,使读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浅谈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理等方 面的著作 。其 中代表 的有徐光启 和利 玛窦合译 的《 测量法 义》 , 是一部著名 的关 于陆地测量方 面的数学著作 。而第三次 翻译 高潮 出现在“ 五 四时期“ 之后 的西学 翻译 即“ 欧化 ” 主张 , 中 国翻译
界出现异化与归化同时并存 的现象 。欧化之 风的先锋人 物鲁 迅 , 生活在不 同背景下 的人们 , 不论是 中国人还 是外 国人 , 因为所 提 出了“ 翻译必须有异 国情调 , 就是所谓 洋气 ” 。但 无论是 归化还 . 处文化 背景不 同以及接受 的文 化教育不 同 , 他们对 事物 的看法 和 是异 化 , 其 目的都是为 了实现交际 的畅通与文化 的交流 。 感觉不尽相 同。对于 中国的风俗习惯 , 或者是 中国的事 物 , 中国人 二、 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 因素 看就 明白 , 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想法 , 或者 因个人的情感积 累 以
会科学等 , 各以特殊的方式 , 从不 同侧面反映现实 的社会生活 。 意识形态对于译者 的影 响是不言而喻 的。意识形态对 于译 者 的翻译策略 的选择有 深刻 的影 响。对于好 的译者 , 应该 具备 的能
力不仅 是对于两种语 言 的掌握 有多深 , 更应该是对 于两种完全 不 同的文化 的了解有多 透彻 。不仅如 此 , 对 于两种 文化之 间 的跨 文 化 的交 际能力 、 熟悉各各 国各地区民族 文化 的特 点及 不同 , 以便 完 善译者 自己译 出的作 品。 三、 翻译策略的选择 翻译既然作为一种文 化交流 的手段 , 就有责任 让译 文读者 了 解外 国的文化, 领略外 国的风情 。每一 部原作 都带有其 民族文 化 的印记, 译本将原作 民族 的生 活环境 以及他们 对世界 的价值观 介 绍给译入语读者, 能够增进不 同文化背景 的人 民之间 的相互 了解 。 但是归化与异化 , 对 于跨 文化 交际哪一 种翻译 策略更 适合呢?
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 “异化”“归化”讨论后的思考

而在社交媒体翻译中,“归化”策略则更为合适。社交媒体是人们日常交流的 工具,它需要我们使用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来传达信息。在这种情 况下,“归化”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提高交 流的效率和流畅度。例如,将英文的“LOL”翻译成中文的“哈哈”,可以更 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两 个概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本次演示将探讨“归化—异化”大讨论的演 变,并对其进行反思。
一、归化与异化的定义
“归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言的 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方式。 而“异化”则是指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让译文保持源语言的异 域风情和语言特色。
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 “异化”“归化”讨论后的思
考
基本内容
在翻译领域中,关于“异化”和“归化”的讨论一直备受。这两种策略在翻译 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文本类型的翻译,如商业广告、社交媒体和 学术论文等,均有不同的适用性和效果。本次演示将探讨针对不同文本类型的 翻译策略,以及在“异化”和“归化”之间的权衡与应用。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中,异化归化策略的使用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本次演示 将探讨在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导向中,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文章, 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异化归化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思考导向。本次演示的主题是探讨异化归化策略在文本类 型翻译中的应用。因此,整篇文章应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确保思路清晰、逻辑 紧密。
在总结部分,我们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文本类型来决定。异化 归化策略的使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 情况灵活运用两种策略,以实现翻译的最佳效果。总之,在文本类型的翻译策 略导向中,我们应注重异化归化策略的使用,同时翻译的质量和流畅性,以确 保读者能享受到自然、流畅的阅读体验。
对“归化”与“异化”的理解和思考

对“归化”与“异化”的理解和思考作者:刘畅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23期摘要:归化还是异化,这是翻译界争论了多年的两大翻译策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而大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归化好还是异化好,或者归化为主还是异化为主。
总体来说归化和异化这一观点的提出,也表达了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对于语言的把握。
在我看来异化不能算作能与归化抗衡的一极,它只是在归化无法顺利实施时的一种暂用手段,归化才是万古不变的策略,才是大势所趋。
本文将针对几例异化定义做浅显的反驳,但是也要肯定异化在几个领域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归化异化存在的必要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23-02翻译从起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翻译的历史相当悠久。
但是翻译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一系列翻译理论还是近代才开始的,本文以下观点都是针对英译汉角度谈归化与异化。
根据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1]中提出来的对归化和异化的定义。
一、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一)对归化的理解归化关键在于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必须到位,与作者建立起心灵沟通,真正了解作者意图,利用自己对译入语的理解优势,站在读者一边,给读者讲述作者的故事。
(二)对归化的态度归化译法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
这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大众更快捷地读懂外国作品、文化等等,而不是不负责任地全部罗列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而且以汉语的角度看世界,更有利于强调汉语的主体地位。
所以我对归化是完全赞同、支持的。
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语的文化价值观为导向,将源语文本的文化特征进行本土化处理,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和审美习惯。
归化翻译的目的是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产生与阅读原作相同的感受,同时使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异化(foreignization)则是指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文本的文化特征和表达方式,将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忠实的传达。
异化翻译的目的是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让读者了解和欣赏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策略,用来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
间的文化差异。
异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表现形式,
不过度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通过异化策略,译者试图呈现源语言
文化的特点和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独特韵味。
这种策略常见
于翻译文学作品,例如保留原文的地名、人名、习俗等。
但是,过度使用
异化策略可能导致目标语言读者难以理解或感受到源语言文化的真实性。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
和规范。
通过归化策略,译者试图让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这种策略常见于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目的是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然而,过度使用归
化策略可能导致原文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丧失。
在实践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
在保证
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适当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文
化差异对翻译结果的影响。
同时,译者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跨文
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处理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平衡关系。
归化异化概述及其运用

归化异化概述及其使用一、归化异化的涵义及作用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一种专业的翻译术语,是两种翻译策略称谓,最先由美国的著名翻译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提出。
按照翻译研究词典(DictionaryofTranslationStudies)中给出的定义,归化是指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尽可能将译文本土化,以读者所习惯的方式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翻译,尽可能减少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的翻译策略,简言之就是译者向读者靠拢;异化则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最大限度保留原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保留原文的异域性的翻译策略,即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
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是翻译界如何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两种对立意见形成的,归化认为译文应以译文读者为文化归宿,异化则主张应以原作者为文化归宿,两种文化归宿不但表现在语言措辞,更表现在跨文化意义上。
翻译界对于归化和异化的问题,一直以来讨论最为激烈。
其实,从翻译角度看,没有任何译文是完全的归化,也没有任何一个译文属于完全的异化。
译文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两者相互交融的产物。
非要说区别的话,仅在于他们杂合水准的不同。
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在翻译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主体的地位、特性和目的都是影响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异化我们也能够看作是“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法的延伸。
以文化为主导的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翻译史上都有着各自的积极作用。
“归化”要求翻译时与本土文化结合,这样能够克服语言了解和文化差异上的障碍,更有利于文化交流;“异化”要求翻译更原汁原味,这又能给封闭的文化体系和一些接受水准较低的读者带来新的语言形式,并开拓他们的文化视野。
从单方面讲,归化和异化都有着自身的缺点,过度的归化可能会抹杀原本文学的民族特性,抹杀文学译本的可读性,过度的异化则容易产生沟通障碍,不利于读者理解了解以及对整个篇章的把握。
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公关论坛浅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文/王琪摘要:在各个国家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翻译对促进各国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在处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选择哪种翻译方法是由作者意图、读者对象、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实践中使用哪一种方法还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应该根据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深入探讨,以期让翻译工作者更深入了解两种重要的翻译理论,为日后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在国与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国与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关键词:归化法;异化法;跨文化交际;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当今这个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翻译对实现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媒介;文化对语言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文化下,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英语与汉语各自隶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甚至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要完成读者能够理解,又能体会到其中文化特征的英汉跨文化翻译是一项相对来讲比较困难的工作,很多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
熟练掌握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对于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输出等大有益处。
一、何为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归化”与“异化”-2019年文档

“归化”与“异化”一、归化与异化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两种翻译策略。
在翻译研究领域首先将这两个词语作为术语使用的是美国翻译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归化是指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尽可能减少译语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的翻译策略;异化则指刻意打破目的语的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语言特色的翻译策略。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虽由韦努蒂所提出,而这一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
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两种翻译途径,即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归化翻译指的是一种以目的语为归宿的翻译,即采用目的语文化所认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规范,使译文流畅、通顺,以更适合目的语的读者。
奈达是归化翻译的倡导者,他重视翻译的交际功能。
他提倡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如语义对等,语言对等,和文体对等等,他认为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异化翻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即努力做到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风味,使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得以存续,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汁原味”而不惜采用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
韦努蒂是美国一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积极创导者,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倾向,并提出了以解构主义思想来反对译文通顺烦人翻译策略。
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不是要“求同”,而是要“存异”。
二、两译文的比较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戴维•霍克斯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是《红楼梦》两个完整的英译本,二者都是公认的成功之作,且各有特色。
下面将以《红楼梦》第三回为例,从语言转化,诗词的翻译,以及文化输出等方面对两译文进行比较。
归化和异化的意思

《归化和异化的意思》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归化”和“异化”这两个有点特别的词。
先来说说“归化”。
简单来讲,归化就是让外来的东西变得更接近咱们熟悉的、习惯的样子。
比如说,咱们看外国的动画片,有时候会被翻译成中文,里面的角色名字也改成了咱们容易理解和记住的中文名字,这就是一种归化。
再比如,外国的一些美食来到咱们国家,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口味可能会做一些调整,变得更符合咱们的饮食习惯,这也是归化。
那“异化”呢?异化正好相反,它是尽量保留外来东西原本的特点和风格。
比如说,咱们读一些外国的文学作品,里面可能会保留一些外国的地名、人名,还有一些独特的文化元素,让咱们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外国风情,这就是异化。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看漫画,有一本从日本引进的漫画,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归化过的,里面的人物形象和对话都做了很大改动,更像咱们国产的漫画;另一个是异化的版本,保留了日本漫画的风格,包括画面的细节和文字的表述。
小朋友一开始看归化的版本觉得很亲切,但后来看了异化的版本,发现能了解到更多日本的文化特色,觉得特别有趣。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咱们听外国的歌曲,有的会重新填词,用中文唱,这是归化;而有的就保留原来的外语歌词,只是加上中文注释,这就是异化。
同学们,归化和异化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归化能让我们更快地接受和理解外来的东西,而异化能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
比如说,咱们学习英语的时候,如果把英语的句子按照咱们中文的习惯来翻译,这就是归化;但如果尽量保留英语句子的结构和词汇,这就是异化。
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都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大家通过了解归化和异化,能更好地欣赏和接纳来自不同地方的文化和事物。
也谈“归化”与“异化”

也谈“归化”与“异化”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归化”与“异化”这两个概念在翻译学中的起源和发展。
在翻译学中,“归化”与“异化”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翻译研究,并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深化和拓展。
“归化”(Domestication)一词最早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1995年的《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
它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译文贴近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以减少译文的异质性,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归化翻译倾向于使用目标语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以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而“异化”(Foreignization)则是一种与归化相对的翻译策略,它强调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以展现源语的异质性。
异化翻译倾向于保留源语中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以展现源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异化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源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自韦努蒂提出这两个概念以来,“归化”与“异化”在翻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不同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对于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持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然而,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它们都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策略和工具,对于实现翻译的目的和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即探讨“归化”与“异化”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常常面临两种主要的策略选择:归化和异化。
这两种策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中。
归化策略倾向于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而异化策略则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异域风情和文化特色,让读者能够领略到源语言的独特魅力。
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深入探讨这两种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归化和异化如何在不同的翻译实践中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译文的质量和读者的接受度。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英语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电影在各国文化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电影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翻译的方法主要有归化和异化两种。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探讨英语电影翻译的问题。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目标语言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和情感。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归化通常包括使用押韵、比喻、俚语等手法,以便在目标语言中传达相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疯狂的石头》中,英语“hold your fire”被翻译成“别急”,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用语习惯,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异化则是指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保持原有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以便向目标语言的观众展示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异化通常包括保留英语中的一些特殊表达方式、语法结构、口音等,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和历史背景。
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英语“I’m going to go”被翻译成“我要走了”,这种表达方式保留了英语的文化特色,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英语电影翻译中,归化和异化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归化的优点在于能够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和情感;缺点在于可能会削弱源语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
异化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缺点在于可能会让目标语言的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
英语电影翻译需要兼顾归化和异化的特点。
只有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技巧,才能把电影中的文化和语言差异降到最低限度。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有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让目标语言的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英语电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处理方式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其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两种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浅谈归化与异化

语 言 文 化
2 0 1 4年第 6期
浅 谈 归 化 与 异 Biblioteka 杨【 摘婕
归化 , 和 以 源语 言 文 化 为 归 宿 的 翻
( 兰州大学外 国语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要】 翻 译 中对 文化 因素 的 处 理 一 般 可 分 为 两 种 策 略 , 即 以 目的 语 文 化 为 归 宿 的 翻译 策略一
译 策略——异化 。两种策略都有各 自的优缺 点。 在进行翻译 实践 时, 应恰 当处理好翻译 中的归化与异化 , 掌握好 分寸, 不可走极端 , 不
妨采取 “ 异化为主 , 归化 为辅 ” 的翻译策略 , 促进不 同语言的互相交融、 渗透与发展 。
[ 关键词】 归化 ; 异化 ; 翻译 策略 ; 语言
Ab s t r a c t : Ap p r o a c h e s t o c u l t u r e s i n v o l v e d i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ma y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s t r a t e g i e s :t a r g e t l a n g u a g e c u l t u r e —o ie r n t e d, t h a t i s ,
L a w r e n c e V e n u t i 将第一种策 略称为 “ 异化” ,将第 二种 策略称为 “ 归化 ” 。也 就 是 说 , 所谓 “ 归化” 与“ 化” , 实 际 上 是 以 译 者 所 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归化/异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L.Venuti(文努迪)所提出的,而这一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
Schleiermacher着重探讨了翻译与理解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异化),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归化)。
如果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他就能感受到异国的情调。
归化和异化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文学翻译除“五四”后十余年异化译法一度占上风外,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归化译法为主调。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翻译界受西方翻译理论的启发,对异化、归化进行了重新思考,异化译法开始受到重视。
归化策略(domesticating method) 归化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既要想着原作及原作作者,尽可能的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同时,译者还要想着译文的读者,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3.lick one’s bo ots 拍马屁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7.T 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异化是指对文化价值观的偏离主义的压力下,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
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具体说来,就是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语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
①异化可以在语音层上出现。
例如:ballet译作“芭蕾舞” cigar译作“雪茄” laser过去译成“莱塞”,现译作“镭射”、“激光” 目前大街小巷都风行的“卡拉OK”等。
②异化可以在词语层出现。
例如:“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 “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sour grapes”译作“酸葡萄” “the cold war”译作“冷战”等等。
③异化可以在句子结构层次出现。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是公认的佳译,其中就运用了不少“欧化句式” 例如:在《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三场中,波洛涅斯告诫女儿不要轻信哈姆雷特时说:朱生豪将其译为:“你讲的话完全像是一个不曾经历过这种危险的不懂事的女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