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核医学 医药类课件
合集下载
核医学课件:神经系统
一.血脑屏障 二.显像原理 三.应用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
脑毛细血管的结构 ✓ 内皮细胞层 排列紧密、 细胞间孔少、小 被神经胶质细胞包绕 双层同心内皮细胞膜:脂质成分 ✓ 细胞浆内含多种酶:屏障 ✓ 与细胞膜之间有一薄层细胞浆包绕 ✓ 离子、载体通道、生物泵
血脑屏障
➢ 注射美解明→癫痫亚临床发作(病灶血流量和葡萄 糖代谢率增加)→放射性过度浓聚→发作期癫痫成像 →外科手术定位
美解眠(bemegride)试验
脑代谢显像
脑代谢底常物用:正?电子显像剂
核素 氧 15半O衰-C期O2,15O-H2O显像剂
15O 13N
氨 葡 核基 萄 酸酸糖291..80911F8561F-CmmF--FLiiMnnTDEGT,11C13-NT-YNHRH3,21,1253OAI-mIMoTnia
脑组织。滞留的量(入脑的量)与局部 脑组织的血流量成正比。
利用该化合物发射的γ射线,在体外用 SPECT而探测到,反映该局部脑组织的局部脑 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进而获得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情况。
脑血流灌注显像
显像前准备
✓ 封闭脉络丛:过氯酸钾 ✓ 安静 ✓ 避免声、光等对大脑的刺激兴奋
常见异常脑血流灌注
✓ 局限性放射性↓ ✓ 局限性放射性↑
癫痫发作期 脑缺血: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
✓ 大小脑交叉失联络 →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 一侧大脑灶性↓,对侧小脑↓(慢性脑血管病)
✓ 脑萎缩 ……
临床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
脑毛细血管的结构 ✓ 内皮细胞层 排列紧密、 细胞间孔少、小 被神经胶质细胞包绕 双层同心内皮细胞膜:脂质成分 ✓ 细胞浆内含多种酶:屏障 ✓ 与细胞膜之间有一薄层细胞浆包绕 ✓ 离子、载体通道、生物泵
血脑屏障
➢ 注射美解明→癫痫亚临床发作(病灶血流量和葡萄 糖代谢率增加)→放射性过度浓聚→发作期癫痫成像 →外科手术定位
美解眠(bemegride)试验
脑代谢显像
脑代谢底常物用:正?电子显像剂
核素 氧 15半O衰-C期O2,15O-H2O显像剂
15O 13N
氨 葡 核基 萄 酸酸糖291..80911F8561F-CmmF--FLiiMnnTDEGT,11C13-NT-YNHRH3,21,1253OAI-mIMoTnia
脑组织。滞留的量(入脑的量)与局部 脑组织的血流量成正比。
利用该化合物发射的γ射线,在体外用 SPECT而探测到,反映该局部脑组织的局部脑 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进而获得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情况。
脑血流灌注显像
显像前准备
✓ 封闭脉络丛:过氯酸钾 ✓ 安静 ✓ 避免声、光等对大脑的刺激兴奋
常见异常脑血流灌注
✓ 局限性放射性↓ ✓ 局限性放射性↑
癫痫发作期 脑缺血: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
✓ 大小脑交叉失联络 →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 一侧大脑灶性↓,对侧小脑↓(慢性脑血管病)
✓ 脑萎缩 ……
临床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核医学-神经系统-精品医学课件
❖ 因此,rCBF断层显像在TIA和RIND的早期诊断、治 疗决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 床价值
药物介入实验
❖ 大部分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静息状态下实 施,但静息显像不能发现轻微、隐匿性的病变。 采用了药物介入方法以后,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明显提高病变检出率。
药物试验原理
⑶ 静脉注入显像剂后患者仰卧于断层床上,确定OM线(眼外 眦与外耳孔连线,与地面垂直)后 用头托固定头部
(4)采集完毕后使用断层处理软件进行图像重建,显示水平、 冠状及失状断层三个方向图像,供临床诊断。
3、正常影像
❖ 大脑半球各切面影像放射性分布左、右基本对称。 ❖ 大脑各叶皮质区影像放射性分布较浓,白质区和脑室
❖ 放射性配体 ▪ 多巴胺受体 ▪ 乙酰胆碱受体 ▪ 苯二氮卓受体 ▪ 阿片受体 ▪ 5-HT受体
显像方法
❖ 静脉注射后动态采集、静态采集、定量/半定 量 ▪ 结合动力学参数 ▪ 最大结合容量,结合解离常数、受体的数量 和活性
3、适应证
(1)锥体外系疾病,如PD,HD等。 (2)癫痫。 (3)痴呆(退行性、非退行性)。 (4)精神疾病 (5)其他(毒品成隐、酒精依赖、AIDS等脑部病变)
❖ PD患者双侧纹状体摄取减少,减少程度与病情严 重程度成正比
❖ DAT显像还用于高血压、HD、精神疾病等的诊断与 研究
(二)乙酰胆碱(M、N)受体显像 (三)苯二氮绰(GABA、PBZ、NMDA)受体显像 (四)5羟色胺(5-TH1-3、5-THT)受体显像 (五)阿片(μ、δ、К)受体显像
❖ 影像表现:TIA缺血病灶在SPECT上表现为相应区域 的低血流区,显示为放射性降低或缺损区域,可为 单个或多个。
❖ 其灵敏度受病变程度和发作时间的影响,发病后2周 进行检查阳性率在50%左右。
药物介入实验
❖ 大部分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静息状态下实 施,但静息显像不能发现轻微、隐匿性的病变。 采用了药物介入方法以后,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明显提高病变检出率。
药物试验原理
⑶ 静脉注入显像剂后患者仰卧于断层床上,确定OM线(眼外 眦与外耳孔连线,与地面垂直)后 用头托固定头部
(4)采集完毕后使用断层处理软件进行图像重建,显示水平、 冠状及失状断层三个方向图像,供临床诊断。
3、正常影像
❖ 大脑半球各切面影像放射性分布左、右基本对称。 ❖ 大脑各叶皮质区影像放射性分布较浓,白质区和脑室
❖ 放射性配体 ▪ 多巴胺受体 ▪ 乙酰胆碱受体 ▪ 苯二氮卓受体 ▪ 阿片受体 ▪ 5-HT受体
显像方法
❖ 静脉注射后动态采集、静态采集、定量/半定 量 ▪ 结合动力学参数 ▪ 最大结合容量,结合解离常数、受体的数量 和活性
3、适应证
(1)锥体外系疾病,如PD,HD等。 (2)癫痫。 (3)痴呆(退行性、非退行性)。 (4)精神疾病 (5)其他(毒品成隐、酒精依赖、AIDS等脑部病变)
❖ PD患者双侧纹状体摄取减少,减少程度与病情严 重程度成正比
❖ DAT显像还用于高血压、HD、精神疾病等的诊断与 研究
(二)乙酰胆碱(M、N)受体显像 (三)苯二氮绰(GABA、PBZ、NMDA)受体显像 (四)5羟色胺(5-TH1-3、5-THT)受体显像 (五)阿片(μ、δ、К)受体显像
❖ 影像表现:TIA缺血病灶在SPECT上表现为相应区域 的低血流区,显示为放射性降低或缺损区域,可为 单个或多个。
❖ 其灵敏度受病变程度和发作时间的影响,发病后2周 进行检查阳性率在50%左右。
神经核医学课件
神经受体显像
利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与神经受体结合,对脑内神经递质和受体进行显 像,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
03
骨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性肿瘤,缓解疼痛、防止骨折等并发症,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核医学的发展历程
初期发展
20世纪50年代,神经核医学开始起步,主要应用于脑血流和代谢的 研究。
03
神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脑功能成像
总结词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技术, 无创地观察脑功能活动,对神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脑功能成像通过检测大脑在特定刺激或任务下的代谢和血流变化,反映大脑的功 能状态。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 值,尤其在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核医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神经核医学概述 • 神经核医学的基本原理 • 神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 神经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 神经核医学的伦理与安全
01
神经核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神经核医学是核医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神经系统与核医学技 术的结合,用于诊断、治疗和监 测神经系统疾病。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分析等技术,提 高神经核医学影像的解读准确性和效 率,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 案制定。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精准诊断
利用神经核医学影像技术,对个体进 行精准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评估,为个 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靶向治疗
根据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存质量。
利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与神经受体结合,对脑内神经递质和受体进行显 像,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
03
骨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性肿瘤,缓解疼痛、防止骨折等并发症,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核医学的发展历程
初期发展
20世纪50年代,神经核医学开始起步,主要应用于脑血流和代谢的 研究。
03
神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脑功能成像
总结词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技术, 无创地观察脑功能活动,对神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脑功能成像通过检测大脑在特定刺激或任务下的代谢和血流变化,反映大脑的功 能状态。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 值,尤其在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核医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神经核医学概述 • 神经核医学的基本原理 • 神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 神经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 神经核医学的伦理与安全
01
神经核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神经核医学是核医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神经系统与核医学技 术的结合,用于诊断、治疗和监 测神经系统疾病。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分析等技术,提 高神经核医学影像的解读准确性和效 率,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 案制定。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精准诊断
利用神经核医学影像技术,对个体进 行精准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评估,为个 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靶向治疗
根据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存质量。
《神经系统核医学》课件
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脑肿瘤的诊断
利用核医学技术,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 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以检测肿瘤的存在和定 位,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脑肿瘤。
脑肿瘤的治疗
核医学技术还可以用于脑肿瘤的治疗,如放射性核素治疗和 放射免疫治疗,这些方法能够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 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义。
其他领域
除上述领域外,核医学还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领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信息。
02
神经系统核医学基础
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
1 2
3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
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脑血流灌注显像
总结词
反映脑部血流灌注情况的核医学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脑血流灌注显像是核医学成像技术之一,通过注射示踪剂,利用PET或SPECT检测示踪剂在脑部的分 布,能够反映脑部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诊断脑缺血、脑肿瘤以及评估神经功能方面具有 重要价值。
神经递质与受体显像
总结词
揭示神经递质与受体分布和功能的核医 学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显示脑部结构,对出
CT
血和骨折等病变敏感。
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显示脑部代谢和 功能活动。
03
神经系统核医学成像技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总结词
无创、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核医学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通过追踪放射性示踪剂在 体内的分布,能够无创地提供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PET在神经系统疾病 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核医学课件:神经核医学
(六)脑肿瘤复发的判定
CBF显像对肿瘤的诊断不如CT和MRI, 但对鉴别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有一定的意 义。复发性脑肿瘤可表现为病灶CBF增高, 瘢痕和水肿则表现为CBF减少。若与201TI 作双核素显像,201TI局部放射性浓聚更 支持肿瘤复发。
脑胶质T亲肿瘤阳性显像发现原手术部位呈现异 常血流增高区; b:201Tl SPECT亲肿瘤阳性显像的影像与MRI影像的图 像融合; c: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和放疗后半年,CT检查阴性,18FFDG PET显像见顶叶呈明显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冠状层 面)
六、适应证
1.缺血性脑血管病 2.癫痫病灶的定位 3.偏头痛 4.痴呆的分型 5.脑肿瘤复发的判定 6.精神活动异常的研究 7.脑生理功能的研究 8.药物疗效观察
七、临床应用
(一)脑血管疾病
1、脑梗死 脑血流灌注显像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临
床观察和疗效监测。 • 发现病灶早:发病24(小一时)内脑梗rC死BF显像敏感性88%-95%,
脑代谢显像
Cerebral metabolic imaging
一、脑代谢显像包括:
1、葡萄糖代谢显像(18F-FDG) 可得到局部和全脑代谢率
2、氧代谢显像(15O2) 可得到氧代谢率和氧代谢分数
3、氨基酸代谢显像(11C-TYR 18F- FET 123I-IMT) 可得到氨基酸摄取和蛋白质合成动力 学功能代谢参数
一、基本原理
使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放 射性药物,其进入脑组织的量 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根据 显像剂的不同脑血流灌注影像 可使用PET或SPECT获得。
二、显像剂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显像剂有: 1. 123I-IMP 2. 99Tcm-HMPAO 3. 99Tcm-ECD 4. 15O-H2O、13N-NH3•H2O 目前国内临床上99Tcm-ECD最常用。
核医学PPT医学课件
1939年Hamiton、Soley和Evans首次用131I诊断疾病;
1941年和1946年分别开始用131I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
1946年核反应堆投产,获得了大量新的放射性核素及 其标记化合物;
8
1957年99Mo-99Tcm发生器问世,标记技术 得到不断提高和新的标记化合物研发成 功,这对放射性药物和核医学的发展起 了很大推动作用;
21
7 、电离辐射损伤不同; 8 、探测技术都采用闪烁探测技术; 9、影像重建技术都采用滤波反投影法。
22
显像原理比较
CT:利用外来的X射线作为放 射源穿透人体,由于正常和 病变组织的物理密度不同, 构成一副反应人体组织密度 差异的解剖图像。
X 射线
探测器
SPECT:利用注入体内的放射 性药物发出的γ光子成像;放 γ射线 射药物可选择性聚集在特定的 组织器官或病变部位中,使该 脏器或病变与邻近组织之间有 放射性浓度差,构成一副反应 人体器官组织功能的解剖图像。
6
核医学最重要的特点: 能提供身体内各组织功能性的变化,
而功能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
7
核医学发展历史
1931年发明了回旋加速器;
1934年Joliot和Curie研发成功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 素32P,从此真正揭开了放射性核素在生物医学应用的 序幕。之后10年为初期阶段,相继发现并获得了放射 性核素99Tcm和131I;
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它们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34
1953年Dr. Brownell和Dr. Sweet研制了 用于脑正电子显像的PET显像仪
60年代末出现了第一代PET扫描仪, 可进行断层面显像
35
1976年由Dr. Phelps和Dr. Hoffman设计, 由ORTEC公司组装生产了第一台用于临 床的商品化的PET
1941年和1946年分别开始用131I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
1946年核反应堆投产,获得了大量新的放射性核素及 其标记化合物;
8
1957年99Mo-99Tcm发生器问世,标记技术 得到不断提高和新的标记化合物研发成 功,这对放射性药物和核医学的发展起 了很大推动作用;
21
7 、电离辐射损伤不同; 8 、探测技术都采用闪烁探测技术; 9、影像重建技术都采用滤波反投影法。
22
显像原理比较
CT:利用外来的X射线作为放 射源穿透人体,由于正常和 病变组织的物理密度不同, 构成一副反应人体组织密度 差异的解剖图像。
X 射线
探测器
SPECT:利用注入体内的放射 性药物发出的γ光子成像;放 γ射线 射药物可选择性聚集在特定的 组织器官或病变部位中,使该 脏器或病变与邻近组织之间有 放射性浓度差,构成一副反应 人体器官组织功能的解剖图像。
6
核医学最重要的特点: 能提供身体内各组织功能性的变化,
而功能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
7
核医学发展历史
1931年发明了回旋加速器;
1934年Joliot和Curie研发成功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 素32P,从此真正揭开了放射性核素在生物医学应用的 序幕。之后10年为初期阶段,相继发现并获得了放射 性核素99Tcm和131I;
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它们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34
1953年Dr. Brownell和Dr. Sweet研制了 用于脑正电子显像的PET显像仪
60年代末出现了第一代PET扫描仪, 可进行断层面显像
35
1976年由Dr. Phelps和Dr. Hoffman设计, 由ORTEC公司组装生产了第一台用于临 床的商品化的PET
【核医学 课件 PPT】神经系统核医学
• 神经受体显像(自学)
• 脑脊液间隙显像(自学)
• 脑显像(自学)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 血-脑屏障功能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 原理: 注射能穿透BBB进入脑组织的显像剂,稳定 停留,其分布与血流量成正比,通过显像观 察脑血流分布情况。(脑细胞活性、脑细胞 功能状态)
• 显像剂总体要求: ①分子量较小(500) ②电中性 ③脂溶性(脂水分配系数lgP=0.50.25)
脑代谢显像
• 显像剂 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 15O2(氧代谢显像) 11C-MET(氨基酸代谢显像)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原理
正常影像
1.灰质高于白 质。 2.大脑皮质、 基底节、丘脑、 脑干、小脑影 像清晰。3.左 右大致对称。
异常影像
脑组织影像不符合正常表现,出现局部放射 性增高或减低区,或大脑皮质萎缩、脑室扩 大、脑外形失常、中线移位等。
临床应用
• 癫痫定位 • 早老性痴呆
Alzheimer disease, AD • 脑肿瘤 •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 • 脑生理功能与智能研究等
癫痫病灶的定位
发作期 发作间期
Alzheimer’s Disease
1.PET、PET/CT是 当前早期诊断AD的 技术手段。 2.PET/MRI技术。
A
B
A: MRI图像,病灶边缘呈增强征象。 B: PET 图像显示病灶无FDG摄取。
MET-PET与FET-PET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探测
Weber,Wester et al. Eur J Nucl Med (2000)
脑转移瘤
11C-Choline PET 左额叶胶质细胞瘤
帕金森病(PD)与亨廷顿病(HD)
• 脑脊液间隙显像(自学)
• 脑显像(自学)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 血-脑屏障功能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
• 原理: 注射能穿透BBB进入脑组织的显像剂,稳定 停留,其分布与血流量成正比,通过显像观 察脑血流分布情况。(脑细胞活性、脑细胞 功能状态)
• 显像剂总体要求: ①分子量较小(500) ②电中性 ③脂溶性(脂水分配系数lgP=0.50.25)
脑代谢显像
• 显像剂 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 15O2(氧代谢显像) 11C-MET(氨基酸代谢显像)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原理
正常影像
1.灰质高于白 质。 2.大脑皮质、 基底节、丘脑、 脑干、小脑影 像清晰。3.左 右大致对称。
异常影像
脑组织影像不符合正常表现,出现局部放射 性增高或减低区,或大脑皮质萎缩、脑室扩 大、脑外形失常、中线移位等。
临床应用
• 癫痫定位 • 早老性痴呆
Alzheimer disease, AD • 脑肿瘤 •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 • 脑生理功能与智能研究等
癫痫病灶的定位
发作期 发作间期
Alzheimer’s Disease
1.PET、PET/CT是 当前早期诊断AD的 技术手段。 2.PET/MRI技术。
A
B
A: MRI图像,病灶边缘呈增强征象。 B: PET 图像显示病灶无FDG摄取。
MET-PET与FET-PET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探测
Weber,Wester et al. Eur J Nucl Med (2000)
脑转移瘤
11C-Choline PET 左额叶胶质细胞瘤
帕金森病(PD)与亨廷顿病(HD)
神经系统核医学PPT课件
典型为双侧顶叶和颞叶为 主对称性放射性减淡缺损区
人为干预介入试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剥夺睡眠诱发试验、直立负荷试验、睡 眠诱发试验、Wadas试验、颈动脉阻塞试验等
生理刺激介入试验:肢体运动、感觉刺激试验等 认知作业介入试验:记忆、计算、思索、听觉语言学习等 物理性干预试验:磁场干预、低能激光照射、中医针刺等
12
.
乙酰唑胺试验(Diamox test)
13NH3·H2O、 15O·H2O
Imaging agent and request
Imaging agent 99mTc-HMPAO 99mTc-ECD,133Xe 15O-H2O
பைடு நூலகம்
Request Small molecule(<400) Zero charge Lipid soluble
Cerebra l
Chronic low perfusion state
25~40% in 5 yrs
Cerebral infarction
SPECT abnormal
Normal50ml
CT、SPECT abnormal
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 was related with period of disease
Distribution defect or decrease, more than CT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右侧大脑皮质 血流灌注降低
左则小脑血 流灌注减低
过度灌注 (Luxury perfusion)
Epilepsy
Left temporal lobe epilepsy
人为干预介入试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剥夺睡眠诱发试验、直立负荷试验、睡 眠诱发试验、Wadas试验、颈动脉阻塞试验等
生理刺激介入试验:肢体运动、感觉刺激试验等 认知作业介入试验:记忆、计算、思索、听觉语言学习等 物理性干预试验:磁场干预、低能激光照射、中医针刺等
12
.
乙酰唑胺试验(Diamox test)
13NH3·H2O、 15O·H2O
Imaging agent and request
Imaging agent 99mTc-HMPAO 99mTc-ECD,133Xe 15O-H2O
பைடு நூலகம்
Request Small molecule(<400) Zero charge Lipid soluble
Cerebra l
Chronic low perfusion state
25~40% in 5 yrs
Cerebral infarction
SPECT abnormal
Normal50ml
CT、SPECT abnormal
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 was related with period of disease
Distribution defect or decrease, more than CT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右侧大脑皮质 血流灌注降低
左则小脑血 流灌注减低
过度灌注 (Luxury perfusion)
Epilepsy
Left temporal lobe epilepsy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护理课件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包括99mTc、18F、131I 等,它们分别用于不同的诊断和治疗目的。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的技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利用放射性药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通过SPECT仪器获取脑血流、脑代谢和神经递质等 方面的信息。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在脑组织中的代谢和功能变化,通过PET仪器获取脑功能和代谢等方 面的信息。
脑梗死患者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和正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用于评估脑血流灌注和代谢情况。护理要点包括 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
病例二:帕金森病的核医学检查与护理
总结词
帕金森病患者核医学检查与护理要点
详细描述
帕金森病患者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DAT成像和SPECT,用于评估多巴胺能神经元 功能。护理要点包括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将朝着更高分辨率、更快速成像和更多功能成 像的方向发展,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
02
核医学检查的原理与技术
核医学检查的基本原理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进行疾 病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射线可被专 业设备检测到,从而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和 定量分析。
03
04
监测患者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和反应,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检查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1 观察患者情况
检查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特别是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后 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休息
核医学相关PPT课件
核医学的发展历程
01 早期发现
核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发现了放射 性现象和放射性同位素。
02 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随着回旋加速器和质子加速器等 核设施的发展,核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03 现代应用
现代核医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 研究,特别是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核医学的诊断准确性
02
核医学技术能够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及时、
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核医学的治疗效果
03
核医学技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
的生活质量。
核医学的挑战和困难
核医学技术的成本
核医学技术的设备成本高昂,普及程度受到一定限制。
核医学技术的复杂性
其他疾病诊断和治疗
其他疾病诊断
核医学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通过 PET和SPECT观察炎症和代谢情况。
其他疾病治疗
核医学还可利用放射性元素对其他疾病进行治疗,如用镭223(Ra-223)治疗骨转移瘤等。
04
核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型放射性药物研发
总结词
新型放射性药物研发是核医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旨在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 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
核医学的分类和应用
分类
核医学可分为治疗性核医学和诊断性核医学。治疗性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对病变 进行治疗,而诊断性核医学则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研究。
应用
核医学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利用 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疾病,利用氟化脱氧葡萄糖(¹⁸F-FDG)PET/CT显像诊断肿瘤等。
神经系统核医学
可编辑ppt
11
正常影像
横 断 面
冠 状 面
矢
状
可编辑ppt
12
异常图像:
•定性:同一断层方位上至少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层面出现肉眼可辨的放 射性稀疏或增高区,为异常病灶。
•半定量:大脑患/健侧摄取比值<0.9 或>1.1。
可编辑ppt
13
脑血流灌注异常的疾病
缺血性疾病、癫痫、周围被压迫组织
❖ 脑萎缩征
•这些标记化合物能发射γ射线,探测系统接 收并重建图像。
可编辑ppt
8
显像剂
99mTc-ECD(99mTc-ethylcysteinate dimer) 99mTc-HMPAO(99mTc-hexamethylpropylene amine oxime)等
1、脂溶性、电中性、小分子量化合物, 易于通过血脑屏障 2、在脑内停留足够长时间
B.rCBF 的减低范围大于CT的病变范围.
C.特殊征象 •一 周 后 病 变 四 周 过 度 灌 注 ( luxury perfusion)
•交叉性小脑神经失联络(CCD)
可编辑ppt
19
痴呆 Dementia
Alzheimer病
包括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 脑灌注显像的典型表现是:早期患者呈双
可编辑ppt
26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的脑CT、MRI显像一般无异常 发现,核医学影像可提供活体内生理、 病理状况下的脑血流灌注、脑代谢和中 枢神经递质与受体的功能信息,为精神 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效果监测 提供重要依据。
可编辑ppt
27
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不同亚型及症状群与局部血 流量的关系较为复杂。部分症状可表现 为局部高灌注,相反,另一些症状可表 现为局部低灌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镜像ROI平均计数比 ● (右/左)
❖两侧差指数
● (右-左)/(右+左)×100%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TIA、脑梗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TIA症状恢复 短期内仍呈慢性低灌注
●
状态 局部放射性减低区
❖ 评价:rCBF影像阳性率(50~80%)
●
X线CT常阴性(阳性率约22.5%)
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
正常图像
● 横断面为主要诊断依据 ● OM线为切面的基准线
❖特点:两侧基本对称
●
不同层面所见
●
结构不尽相同
● 浓聚区:皮层、丘脑、
●
脑干、基底神经节
——
正 常
横脑血 断流灌 面注
显 像
——
正 常
冠脑血 状流灌 面注
显 像
——
正 常
矢脑血 状流灌 面注
显 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
● 附加201Tl脑显像有助提高诊断效能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乙酰唑胺介入试验
乙酰唑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性,使碳酸脱氢氧化过程受到抑制, 导致脑内PH值急剧下降,反
射性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变部位血管反应不明显,从而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
区。
➢ 方法:同体位连续二次显像,乙酰唑胺1g。
➢ 应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
图像分析时借助影像归一化及数字减影技术处理即可获取具有可比性的介入试验影像,以直观了解介 入试验所导致的脑血流及功能变化,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类型
➢ 药品介入试验:乙酰唑胺、美解眠、抗精神
药物、二氧化碳负荷试验、尼莫地平等
➢ 人为干预介入:过度换气、剥夺睡眠诱发试
验;直立负荷试验、颈动脉压迫试验等
➢ 生理刺激介入:肢体运动、视觉、听觉刺激
➢ 认知作业介入:记忆、语言学习、思索试验
➢ 物理干预试验:磁场干预、针刺激发试验等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方法
静息显像
(444MBq)
介入试验
666MBq
再次显像
(介入负荷状态)
❖ 同体位连续二次采集
❖ 非同体位二次采集
适用于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药品治疗前后、手术治疗前后、认知作业等。
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显脑 像出
血 前 后 血 流
左图:左大脑中动脉脉管炎 右图:左颈内动脉阻塞
脑梗塞术后伴缺血
左基底节梗塞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乙酰唑胺介入试验
评价脑循环的储备功能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有效方法。乙酰唑胺介入试验的优点:快速 可信、简便。 对于提高TIA检出率、评价脑部 病变条件下脑血管 扩张能力、判断疗 效及预后有重要临 床价值。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癫痫致痫灶的定位
➢发 作 期 rCBF增高 浓聚区 ➢发作间期 rCBF减低 稀疏区
● (局部或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现象)
❖评价:阳性率多在70%~80%之间
●
阳性率>EEG、X线CT
意Hale Waihona Puke :神经外科与癫痫术前定位癫痫发作期局部脑血流显像
癫痫局部脑血流显像
❖发作期
发作间期
●
大脑皮层可有中度弥漫性降低
❖评价:据报道阳性率61.7% 病变部位
●
10%小脑
●
55%皮层 22%基底节
➢ 结合脑受体显像准确性更高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与监测 SPECT可见大脑皮层局灶性稀疏缺损
治疗后病灶血流和功能可明显改善
脑肿瘤
❖复发:局部rCBF↑→放射性聚集 ❖疤痕或水肿:rCBF↓→稀疏区
异常图像(至少2个以上层面出现异常)
➢ 脑萎缩征:皮质变薄,白质及侧脑室扩大 ➢ 局部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 局部放射性增高:肿瘤、癫痫发作期
: ➢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患侧大脑局部病变
对侧小脑血流降低
➢ 白质区放射性明显降低、中间结构移位
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
定量分析
● 常见相对定量方法
❖两侧比值法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
99mTc-ECD
● 单向扩散→脑─(脱脂酶水解)→羧酸类代谢产物(电荷、亲水)→滞留
❖优点:血浆清除快、放化纯稳定,不易
●
降解(24Hr)。
缺点: ●
脑内分布欠稳定
●
(1h约清除10~20%)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
123I-IMP
●
iv
血 50%
脑
●
肺(50%)
血
❖特点:
神经核医学
概述【研究内容】
血脑屏障功能显像
血脑屏障的
●
(普通脑显像)
完整性破坏
●神
脑血流显像
经
●
(80年代开始)
核 医 ●
脑代谢显像
●
●
学
(80年代末开始)
脑受体显像
局部脑血流 量发生改变
局部脑代谢 及血流下降
脑内受体数
●
(80年代开始)
量功能改变
脑血流灌注显像【原理】
显像剂通过完整无损血脑屏障并被脑 细胞摄取,入脑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 正比。
ECD HMPAO
IMP
正常 脑细胞
血脑屏障 摄取
ECT 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
❖特点:电中性、脂溶性、小分子量
●
能通过血脑屏障
99mTc-HMPAO
●
单向扩散→脑组织 ─(?)→电荷、亲水
●
→ 不能反向通过血脑屏障
❖优点:血浆清除快、脑内稳定、显示白质
缺点:体外不稳定
●
易降解(20min内使用)
●
半定量分析:提高检出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脑梗塞
❖特点: 图像上呈明确的稀疏缺损区
梗塞周围区过度灌注
❖评价:急性交脑叉梗性塞小(脑4失8h联内络)现象
●
显像较CT灵敏
❖意义:早期诊断、范围及疗效评价
2 CT
(
急 性
)
发
大 脑
病
后 动
初
脉 梗
期塞
及
周
急性脑梗塞(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痴呆(早老性痴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
➢Alzheimer氏病(早老性痴呆)
● 特点:多具对称性并与病情有关
●
颞顶区↓→枕叶额叶→脑萎缩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
● 特点:非对称、多发性低灌注灶为
早 老 性 痴 呆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氏综合症)
❖特征:影像上多见基底节放射性减少
脑摄取高峰20~30min(维持60min) “再分布现象”(3~5h延迟显像) 最早的脑血流显像剂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 过氯酸钾脑脉络丛封闭、视听封闭
➢图像采集
● 及处理
● 断层显像
● 三维断层 ● 图像重建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原理
静脉注射显像剂后,其脑内分布反映注射时刻的脑血流灌注量和功能状况。因此,基础与介入试验 显像所提供的影像分别反映基础及激发状态下的脑血流及功能情况。
❖两侧差指数
● (右-左)/(右+左)×100%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TIA、脑梗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TIA症状恢复 短期内仍呈慢性低灌注
●
状态 局部放射性减低区
❖ 评价:rCBF影像阳性率(50~80%)
●
X线CT常阴性(阳性率约22.5%)
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
正常图像
● 横断面为主要诊断依据 ● OM线为切面的基准线
❖特点:两侧基本对称
●
不同层面所见
●
结构不尽相同
● 浓聚区:皮层、丘脑、
●
脑干、基底神经节
——
正 常
横脑血 断流灌 面注
显 像
——
正 常
冠脑血 状流灌 面注
显 像
——
正 常
矢脑血 状流灌 面注
显 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
● 附加201Tl脑显像有助提高诊断效能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乙酰唑胺介入试验
乙酰唑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性,使碳酸脱氢氧化过程受到抑制, 导致脑内PH值急剧下降,反
射性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变部位血管反应不明显,从而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
区。
➢ 方法:同体位连续二次显像,乙酰唑胺1g。
➢ 应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
图像分析时借助影像归一化及数字减影技术处理即可获取具有可比性的介入试验影像,以直观了解介 入试验所导致的脑血流及功能变化,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类型
➢ 药品介入试验:乙酰唑胺、美解眠、抗精神
药物、二氧化碳负荷试验、尼莫地平等
➢ 人为干预介入:过度换气、剥夺睡眠诱发试
验;直立负荷试验、颈动脉压迫试验等
➢ 生理刺激介入:肢体运动、视觉、听觉刺激
➢ 认知作业介入:记忆、语言学习、思索试验
➢ 物理干预试验:磁场干预、针刺激发试验等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方法
静息显像
(444MBq)
介入试验
666MBq
再次显像
(介入负荷状态)
❖ 同体位连续二次采集
❖ 非同体位二次采集
适用于癫痫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药品治疗前后、手术治疗前后、认知作业等。
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显脑 像出
血 前 后 血 流
左图:左大脑中动脉脉管炎 右图:左颈内动脉阻塞
脑梗塞术后伴缺血
左基底节梗塞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乙酰唑胺介入试验
评价脑循环的储备功能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有效方法。乙酰唑胺介入试验的优点:快速 可信、简便。 对于提高TIA检出率、评价脑部 病变条件下脑血管 扩张能力、判断疗 效及预后有重要临 床价值。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癫痫致痫灶的定位
➢发 作 期 rCBF增高 浓聚区 ➢发作间期 rCBF减低 稀疏区
● (局部或伴交叉性小脑失联络现象)
❖评价:阳性率多在70%~80%之间
●
阳性率>EEG、X线CT
意Hale Waihona Puke :神经外科与癫痫术前定位癫痫发作期局部脑血流显像
癫痫局部脑血流显像
❖发作期
发作间期
●
大脑皮层可有中度弥漫性降低
❖评价:据报道阳性率61.7% 病变部位
●
10%小脑
●
55%皮层 22%基底节
➢ 结合脑受体显像准确性更高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与监测 SPECT可见大脑皮层局灶性稀疏缺损
治疗后病灶血流和功能可明显改善
脑肿瘤
❖复发:局部rCBF↑→放射性聚集 ❖疤痕或水肿:rCBF↓→稀疏区
异常图像(至少2个以上层面出现异常)
➢ 脑萎缩征:皮质变薄,白质及侧脑室扩大 ➢ 局部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 局部放射性增高:肿瘤、癫痫发作期
: ➢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患侧大脑局部病变
对侧小脑血流降低
➢ 白质区放射性明显降低、中间结构移位
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
定量分析
● 常见相对定量方法
❖两侧比值法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
99mTc-ECD
● 单向扩散→脑─(脱脂酶水解)→羧酸类代谢产物(电荷、亲水)→滞留
❖优点:血浆清除快、放化纯稳定,不易
●
降解(24Hr)。
缺点: ●
脑内分布欠稳定
●
(1h约清除10~20%)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
123I-IMP
●
iv
血 50%
脑
●
肺(50%)
血
❖特点:
神经核医学
概述【研究内容】
血脑屏障功能显像
血脑屏障的
●
(普通脑显像)
完整性破坏
●神
脑血流显像
经
●
(80年代开始)
核 医 ●
脑代谢显像
●
●
学
(80年代末开始)
脑受体显像
局部脑血流 量发生改变
局部脑代谢 及血流下降
脑内受体数
●
(80年代开始)
量功能改变
脑血流灌注显像【原理】
显像剂通过完整无损血脑屏障并被脑 细胞摄取,入脑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 正比。
ECD HMPAO
IMP
正常 脑细胞
血脑屏障 摄取
ECT 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剂】
❖特点:电中性、脂溶性、小分子量
●
能通过血脑屏障
99mTc-HMPAO
●
单向扩散→脑组织 ─(?)→电荷、亲水
●
→ 不能反向通过血脑屏障
❖优点:血浆清除快、脑内稳定、显示白质
缺点:体外不稳定
●
易降解(20min内使用)
●
半定量分析:提高检出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脑梗塞
❖特点: 图像上呈明确的稀疏缺损区
梗塞周围区过度灌注
❖评价:急性交脑叉梗性塞小(脑4失8h联内络)现象
●
显像较CT灵敏
❖意义:早期诊断、范围及疗效评价
2 CT
(
急 性
)
发
大 脑
病
后 动
初
脉 梗
期塞
及
周
急性脑梗塞(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痴呆(早老性痴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
➢Alzheimer氏病(早老性痴呆)
● 特点:多具对称性并与病情有关
●
颞顶区↓→枕叶额叶→脑萎缩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
● 特点:非对称、多发性低灌注灶为
早 老 性 痴 呆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氏综合症)
❖特征:影像上多见基底节放射性减少
脑摄取高峰20~30min(维持60min) “再分布现象”(3~5h延迟显像) 最早的脑血流显像剂
脑血流灌注显像【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 过氯酸钾脑脉络丛封闭、视听封闭
➢图像采集
● 及处理
● 断层显像
● 三维断层 ● 图像重建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原理
静脉注射显像剂后,其脑内分布反映注射时刻的脑血流灌注量和功能状况。因此,基础与介入试验 显像所提供的影像分别反映基础及激发状态下的脑血流及功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