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精品教案_1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精品教案_1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是“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

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教学目标:1. 了解杜牧生平与诗风。

2.读懂,理解字词句子,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

教学重难点: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晚唐诗歌)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

杜牧、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成就为诗坛增添了光辉。

人们把他们和李白、杜甫比拟,称他们为“小李杜”,杜牧具有李白的诗风,李商隐具有杜甫的诗风。

今天我们学杜牧的两首诗。

二、朗读1.自由诵读2.对诵读简单检测(读诗歌的“三步骤”:读题目与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老师根据读诗歌的“三步骤”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本首诗的理解,相机补充下面材料。

(1)杜牧(803—852),字牧之。

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

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2)杜牧与韩绰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并且关系非常好。

(3)唐代的扬州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华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晚唐诗歌的背景,包括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

(2)掌握晚唐时期主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3)分析晚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晚唐诗的内涵。

(2)学会欣赏晚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晚唐诗歌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与社会。

二、教学内容1. 晚唐诗歌的背景介绍: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

2. 晚唐时期主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如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

3. 晚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晚唐诗歌的背景、主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晚唐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晚唐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晚唐诗歌的背景、诗人生平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晚唐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晚唐诗的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晚唐诗歌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晚唐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晚唐诗歌,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特点。

3. 讲解:讲解晚唐诗歌的背景、诗人生平和创作特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晚唐诗的艺术特色。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晚唐诗歌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晚唐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文学教材,如《中国文学史》等。

2. 参考书籍:提供晚唐诗歌相关的研究书籍,如《晚唐诗研究》等。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译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鉴赏】此诗算是李商隐较有名的一首无题。

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等以《无题》为题的诗不同。

这首诗是单独收入到《全唐诗》内的,可见李义山写这诗的时候,仅悟出一篇,而所感所悟也尽倾泻在这一篇内。

这篇《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同篇主眼。

正如云罗在主帖中开篇第一句话:“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原话出自江淹的《别赋》开篇第一句)!”《别赋》是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赋,而“黯然”二字,也正是李商隐这首《无题》所表达的整个情怀与气氛。

乐聚恨别,人之常情;离亭分首,河桥洒泪——这是古代所常见描述的情景。

离别之怀,非可易当;但若相逢未远,重会不难,那么分别自然也就无所用其魂销凄黯了。

作者一句点破说:唯其相见之不易,故而离别之尤难——唯其暂时会之已是罕逢,更觉长别之实难分舍。

古有成语,“别易会难”,即是说:会少离多。

细解起来,人生聚会一下,常要费很大的经营安排,周章曲折,故为甚难;而临到必须分手之时,只说得一声“珍重”,从此就要海角天涯,风烟万里了——别易之意,正所谓匆促片刻之间,更咽一言之际,便成长别,是其易可知矣。

“相见时难别亦难”,其实是将古语加以变化运用,在含义上翻进了一层,感情缅邈深沉,语言巧妙多姿。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其实义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分量。

下接一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只此一句,已令人置身于“闲愁万种”、“如花美眷,似水年华”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中了。

说者多谓此句接承上句,伤别之人,偏偏正值春暮,倍加感怀。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安定城楼》公开课教案_1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安定城楼》公开课教案_1

高二语文组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安定城楼》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预习【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

2、整体感知,理解诗意并用散文语言写出。

3、通过资料了解典故,完成导学问题,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典故,完成导学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完成导学案。

【预习过程】:导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初唐、盛唐、李、杜以及中唐诗,领略了唐诗的风采,同时也了解到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江河日下,到了晚唐更是朝政腐败,政治昏暗,社会混乱,但晚唐诗国却余晖灿烂,涌现出了杜牧、李商隐这样的代表性诗人,提到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李商隐的哪些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另一首著名诗歌《安定城楼》。

【预习内容】:一、了解作者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诗歌成就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有《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的一生: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24岁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33岁,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847)34岁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

二、写作背景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考中进士以后,便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当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

安定城,故址在现今甘肃省泾川县以北,是唐代泾源节度使的治所。

在持续于中晚唐历史上达数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李商隐曾经得到作为牛党重要人物的令狐楚父子的帮助,而王茂元却偏被人们看成是李党人物。

高二语文教案:《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二语文教案:《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就李商隐的“无题”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出赏析文章。

[教学设想]1、“小李杜”是晚唐诗坛杰出的代表。

本专题以鉴赏此二人诗歌为主,其余篇目可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略作点拨。

2、安排三课时:《无题》、《九日齐山登高》学与练一课时;《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学与练一课时;自读《安定城楼》、《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后综合练习一课时。

3、教学目标3可单独安排一课时用于学生成果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无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教案

(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1,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解鉴赏杜牧,李商隐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杜牧,李商隐的诗歌风格.(2)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3)能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出10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2,教学建议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晚唐诗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自己的独特成就为诗坛增添了光辉.为此,我们建议在组织本专题的教学时以"小李杜"的诗歌鉴赏为主,如组织学生专就李商隐的"无题诗"进行鉴赏,或专就杜牧的绝句进行鉴赏,其他篇目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只对本专题所选篇目进行鉴赏教学并兼顾入选诗人的其他名篇.(1)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是古今爱情诗的名篇,学生借助注解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不会有太多的障碍,但要通过意象来揣摩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则是一个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应重点给予讲解.(2)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应用的典故比较多,学生在理解这些典故对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典故与诗人情感上的契合点进行讲解.(3)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是一首用语上的旷达和情感上的抑郁结合得比较好的诗歌,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征来进行赏析.也可以将本诗与与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鉴赏.(4)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紧扣"早行"状"目前之景"以见"言外之意".此诗的情绪——"悲故乡",诗人已经点明.其"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作者没有明说.因此,在进行鉴赏时,重点是弄清楚诗人是如何状"目前之景"以见"言外之意"的.(5)可设立"登高"诗小专题:初唐,盛唐,晚唐(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建议:温庭筠: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庄:疏而显,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李煜:白描手法,可指导学生从本专题中任意挑选一首李煜词,认真涵泳,仔细品味,看看词人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来抒情言志的.。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九日齐山登高》,与杜甫《登高》进行比较阅读2、学习《寄扬州韩绰判官》,了解诗歌大意。

3、学习《无题》诗,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比较阅读的方法以及《无题》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无题》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牧(803-856)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杜牧善文工诗,人称“小杜”。

亦工书画,传世书迹《张好好诗》最为著名。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背景:本诗是杜牧在池州时的作品。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旧俗这一天人们登高喝菊花酒。

齐山在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东南。

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调任刺史,会昌六年九月离任。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很可能是会昌五年,即杜牧四十三岁时作。

二、整体感知诗歌1、首联写景叙事。

后三联议论。

2、品味诗歌的情感。

初品:愉快的情感。

链接资料:诗人的经历:杜牧生当晚唐多事之秋,他有建功立业,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时刻注视着朝政的得失,在来池州之前的一二年中,就曾一再向朝廷上书,对平定泽潞之叛和抵御回纥南侵提出了切乎实际的用兵之策和政治之见,当时虽被李德裕所采用,但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而身处僻壤,他在池州的日子,是一生中困踬不振的时期。

再品诗歌:抑郁的情感。

理解尾联: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求霑衣言外之意:“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三、学习《寄扬州韩绰判官》理解诗歌大意。

1、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知识链接一、晚唐社会的特征所谓“晚唐”,始于唐文宗时期,讫于唐的灭亡,约80年。

晚唐时期,政局更为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政治痼疾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导致王朝倾覆,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时期。

诗中充满哀愁、痛苦,显得细腻、缠绵,看不到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沈郁、韩愈的雄奇、王维的秀丽、岑参的慷慨、王昌龄的刚健。

这一时期大致分两段:前一段:杜牧、李商隐对唐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段: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艳情诗进一步发展。

二、晚唐诗歌特征晚唐诗歌,有着多元的价值取向。

1、以李商隐为代表的诗人,对细微幽深的审美追求,成为此时此时诗坛的主导风气,朦胧凄婉的诗歌意境,更多地存在于晚唐诗歌中。

2、诗歌主要倾向抒写个人情况,以杜牧为代表的诗人把伤感、怀古、伤今情绪带到诗坛。

3、仕人的闺阁情怀、爱情题材的艳丽诗风,在晚唐有一席之地。

以温庭筠、韩偓为代表,“作风浪漫、士行尘杂”,形成特点浓丽的闺阁情怀。

4、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罗隐、桂荀鹤等诗人为代表,作品体现了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怀,形成了淡泊诗歌意境。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理解本专题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

第一板块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鉴赏文本探究思与悟九日齐山登高识常识一、人物简介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

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

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

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

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一次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的作品。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长安晚秋》精品教案_1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长安晚秋》精品教案_1

长安晚秋教学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诗人以诗歌和诗中佳句赢得声名,留下佳话。

“红杏尚书”:宋代宋祁《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字“闹”境界全出,他时任工部尚书,人称“红杏尚书”。

张三影:张先,宋代诗人。

有三句诗“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风絮无影”为名句,人送此号。

贺梅子:宋代贺涛因《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得名。

鲍孤雁:张炎《解连环•孤雁》中有名句“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称“张孤雁”。

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写《和友人鸳鸯之什》别具一格,被誉为“崔鸳鸯”。

赵倚楼:唐诗人赵碬因《长安晚秋》诗中“长笛一声人倚楼”得此绰号。

二、作者介绍——“才高命蹇”的诗人赵嘏赵嘏出生于望门大族,年轻时四处游历。

曾为越州(绍兴)刺史、浙东观察吏元稹幕宾。

后为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宾。

此间,多次进京应试,均未及第。

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会昌二年进士及第。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唐宣宗读赵嘏诗作,认为他借古讽今,不愿委以重任。

大中七年,赵嘏任渭南尉,故有赵渭南之称,不久病逝于任所。

擅长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胡震亨谓其“才笔欲横,古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

”嘏字,山阳人,会昌二年进士。

一时名士大夫极称道之。

卑宦颇不如意。

宣宗雅知其名,因问宰相:“赵嘏诗人,曾为好官否?可取其诗进来。

”读其诗,首题秦诗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上不悦,事寝。

……嘏豪迈爽达,多陪接卿相,出入馆阁,如亲属。

然能以书生,令远近知重。

所谓“一日名动京师,三日传满天下”,有自来矣。

……先嘏家浙西,有美姬溺爱,及计偕,留侍母。

会中元游鹤林寺,浙帅窥见悦之,夺归。

明年嘏及第,自伤赋诗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8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落实应用案:8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云鬓.(bìn)殷.红(yīn)落晖.(huī)B.探看.(kàn) 扁.舟(piān) 酩酊..(mǐnɡdǐnɡ)C.凋.落(diāo) 渚.莲(zhě) 征铎.(duó)D.槲.叶(hú) 枳.花(zhǐ) 凫.雁(fú)解析:选D。

A项,“殷”读yān;B项,“看”读kān;C项,“渚”读z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邂逅典形唐突江涵秋影B.绵密疏朗恍惚语言洗练C.廖落枯索翠微宛然可见D.晒纳稗官迢递妍媸毕露解析:选B。

A项,形-型;C项,廖-寥;D项,晒-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青鸟殷勤..为探看殷勤:热情周到B.绿杨枝外尽汀洲..汀洲:水中的洲渚C.不用登临..恨落晖登临:登高望远D.残星几点雁横.塞横:与“纵”相对解析:选B。

A项,殷勤:恳切深厚的情意;C项,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赏山水;D 项,横:飞过,越过。

4.文学常识填空。

(1)李商隐,字____________,号玉谿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后世并称“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

(2)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世称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

(3)赵嘏,字承祐,人称“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

(4)温庭筠,本名岐,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____________”,词与韦庄齐名,人称“____________”,有《温庭筠诗集》。

答案:(1)义山小李杜李义山诗集(2)杜樊川樊川文集(3)赵倚楼渭南诗集(4)温李温韦5.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的诗句。

(1)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2)永忆江湖归白发,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商山早行》公开课教案_4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商山早行》公开课教案_4

《商山早行》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训练透过意象把握情感能力。

3、掌握本诗中虚实结合和反衬的表现手法。

4、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教学难点1、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2、学会赏析意象叠加诗句的艺术魅力3、正确理解本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有评论说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的诗作《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谓不朽名句,千古流传,后人很难超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体会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吧。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精通音律。

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2.相关知识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1)有才。

温庭筠有一外号“温八叉”。

相传他才思敏捷,下笔可谓神速。

在考试时,押官韵作赋,叉八次手,十六句的八韵贴诗就写完了。

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的曹植,而像他这样八叉手八韵成者再无第二人了。

(2)不幸。

虽很有才气,但奇丑,且是个不幸的诗人,属于屡战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五十六岁一直考不了进士,真不知是上帝的公平还是不公平。

(3)失败原因。

第一是曾卷入政治斗争之中;第二是名声不好,平时不修边幅,随随便便,时常和歌妓们厮混在一起,要不然就和纨绔子弟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借着酒意即兴吹拉弹唱,他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根本用不着什么好琴名笛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

在民间,他的确是个大红人,相当于现在有“超男”;第三,他太狂傲,是个狂人,有点目中无人,得罪了不少权贵,他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惯他;第四是考试作弊,他在考试中代人答卷,帮助他人作弊,并强行索取报酬,并且还大闹过考场,这一恶劣行径引起了一些公愤,成为他考学中的巨大障碍。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商山早行》公开课教案_11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商山早行》公开课教案_11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赏析名句。

3.了解羁旅诗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羁旅诗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赏析名句。

【前置性补偿】1.关于温庭筠: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与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温庭筠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词风婉约,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2. 羁旅诗: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

【新知探究】1.本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诗眼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早春;“悲”;“悲”奠定了全诗的感伤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2.诗题中的“早行”,在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①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②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3.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的,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①诗歌二、三联描绘的是异乡的画面。

雄鸡的报晓声中,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

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芒。

构成了一幅凄清冷寂的商山早行图。

②诗歌尾联描绘的是故乡的画面。

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构成一幅温馨美好的杜陵春景图。

运用对比反衬、虚实结合等手法,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现实中的鸡声、茅店,月等清冷凄清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冷寂凄凉的意境,与梦中野鸭、大雁、池塘等意象熔铸成的温馨美好的意境相对照,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情。

★4.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就李商隐的“无题”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出赏析文章。

[教学设想]1、“小李杜”是晚唐诗坛杰出的代表。

本专题以鉴赏此二人诗歌为主,其余篇目可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略作点拨。

2、安排三课时:《无题》、《九日齐山登高》学与练一课时;《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学与练一课时;自读《安定城楼》、《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后综合练习一课时。

3、教学目标3可单独安排一课时用于学生成果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无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7、请大家分组讨论:(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

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

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

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

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

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

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

是对写法。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

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

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

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

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九日齐山登高》一、自读,借助注释和方法理解,然后检查基本效果。

1、通过标题,可以发现哪些信息?[时、地、事,另登高这一意象一般可能的“情”,末点特易忽略]2、“涵、酩酊”的音、义。

3、登高这一意象的情蕴,可以从哪些字眼找到证据?(携壶、难逢、酩酊、恨、只如此)4、文章主要的感情是什么?找些字来印证。

5、“恨落晖”和名句“夕阳无限好,”表达的情感很相似;后来朱自清先生反其意义而用之,改为“,”。

二、整体赏析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

诗人不是远眺,而是俯瞰,碧波之中,浸润着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和齐山的倒影。

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不用登临恨落晖”,消沉中含有执着。

既是自勉自励,自我解嘲,也是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之词。

诗人好像更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只如此”三字妙绝:醉也如此,不醉也如此,怨也只如此,不怨也如此。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登临恨落晖”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