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室内出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
Traumatic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
1
• 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刘晓明 李益民 蒋文武
-
2
一概 述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raumatic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TIVH)是一 种较少见的颅脑损伤。在CT使用后,陆续 有所报道,发病率约占颅脑损伤病人的0.4 -4%左右,有报道甚至更低 。
• 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 管、第四脑室。
-
6
•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的内侧下方,双侧脑 室分别向额叶延伸部分称额角(前角), 其顶壁、前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透明隔, 腹外侧壁为尾状核头。向枕叶延伸部分称 枕角(后角),其形态、长度有个体差异, 两侧常不对称。向颞叶延伸部分称颞角。
-
7
-
23
3.瞳孔变化及脑膜刺激征
• 伤后早期出现瞳孔变化不定,时大时小, 对光反射迟钝,多为对称性改变。颈项强 直、以及克氏征阳性。其发生是由于血性 脑脊液刺激所致。
-
24
•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伤后早期表现面色苍 白或青紫、意识障碍浅者可有烦躁不安、 严重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和体征。
• 5.早期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尿崩,以及高 钠或低钠综合征等下丘脑损伤症状。
• 6. 偏瘫、锥体束征阳性等其他颅脑损伤的 表现。
-
25
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扫描为首选,CT能准确证实脑室内 出血的部位、范围、出血量多少,以及脑 室系统的状态。同时可明确合并颅脑损伤 的程度和类型。为指导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
26
五 治疗
• 原则是在积极治疗原发性脑损伤的同时处 理脑室内出血。
• (一 )原发性脑损伤的处理包括可能的开 颅手术、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平衡、 促进脑功能恢复、防治感染等并发症。
-
27
(二) 对于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包括:
• 1)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出血量大、脑
室铸型、合并有脑室系统梗阻者,应行脑 室外引流术,一般置管3-10天,拔管后
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直至脑脊液常规、
生化指标正常。脑室内有血块者可每日经 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5000u -10000u两次,每次注射后夹管2-4小 时。
-
28
• 2)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适用于单纯 少量脑室内出血患者保守治疗。
-
29
六 疗效及预后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和预后主要取决 于并发颅脑损伤的轻重、脑室内出血量的 多少、梗阻性脑积水者出现的早晚、年龄 大小等因素;单纯脑室出血,疗效及预后 相对良好 。
-
16
• 近来,有文献对外伤性脑室出血提出了新 的分型:
• 1)原发型:出血部位位于脑室内,脑室内 结构如脉络膜动脉末梢及室管膜下曲张静 脉受到外力损伤所致。
-
17
• 2)继发型:由于脑内血肿张力高,再加上 脑室系统壁薄弱,血肿易破入脑室内。
• 3)混合型:由脑室系统原发性出血和附近 血肿破入脑室系统产生。
• 侧脑室通过门氏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第三 脑室是左右丘脑中间的三角形裂隙 。
-
8
• 第四脑室是脑桥、小脑和延髓之间的锥体 形成不规则的空腔。
-
9
• 脑脊液由侧脑室及四脑室的脉络丛分泌产 生,并经四脑室的两个侧孔和正中孔流到 脑组织表面。
-
10
三 外伤性脑室出血的发病机制及分 类
• TIVH发病机制可能为: • 1.严重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破入邻近脑室;
-
3
• 其特点是:
• 1)常与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血肿、脑挫 裂伤、颅骨骨折等颅脑损伤合并存在,单 纯的脑室内出血较少见 ;
• 2)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被原发脑损伤 掩盖。
-
4
• 3)外伤性脑室内出血预后差,死亡率 31.6%-76.6%,幸存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 功能和智力障碍。
-
5
二 脑室系统的解剖
-
30
• 总体上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病死率与致残 率较高,其预后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 1.与合并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GCS ≤8分的病人预后较差。
• 2.年龄大及身体状况较差的病人易致各种并 发症的发生,其预后相对较差。
• 3.累 及三、四脑室者预后较差。
-wk.baidu.com
31
• 谢谢大家
-
32
-
18
• 4)迟发型:主要由于创伤较久后发生脑室 系统出血,可能由于脑室内微型动脉畸形、 动脉瘤破裂或严重脑损伤后凝血机制异常 等原因所致。
-
19
• 5)反流型:颅脑创伤后严重的蛛网膜下腔 出血,经脑脊液循环通路,血液逆流入脑室, 形成脑室系统积血。
-
20
四 临床表现与诊断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根据出血发 生的时间、量的多小、合并颅脑损伤的程 度不同而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外伤 性脑室内出血常常合并颅脑其他部位的损 伤,两者症状重叠类同不易区分。常有以 下表现:
-
21
1.意识障碍
• 伤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单纯少量 脑室内出血,未合并严重颅脑损伤者,意 识障碍较轻,或者仅有受伤时的一过性失 意或短暂昏迷。脑室内出血量多,合并严 重广泛颅脑损伤者意识障碍重,常常伤后 昏迷不醒,GCS评分低。
-
22
2.高热
• 部分患者伤后早期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 达39°C以上。其发生机理可能与血性脑脊 液吸收、脑室内血块刺激或压迫丘脑下部 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
11
• 2.外部暴力使脑组织突然向前或向后方向移 位、瞬间变形并随即复原,猛烈运动在脑 室壁产生剪力或变形,使脑室壁室管膜受 到负压吸引,同时脑脊液强力冲击室管膜 亦可引起损伤,造成室管膜下血管、潜在 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
12
• 3.矢状方向的外力作用使靠中线部位的胼胝 体、穹隆、室管膜及脉络丛静脉血管受剪 力作用而致血管破裂出血;
-
13
• 4.暴力作用使脑白质产生弥漫性剪力伤,此 剪应力使脑室壁破裂而引起室管膜下血管 破裂出血;
-
14
• 5.外伤导致大脑镰对中线结构的切割损伤; 6.穿通伤:直接暴力损伤脑室内或其周围血 管。
-
15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IVH)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两类,原发性(TIVH)为脑室壁及 脑室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Traumatic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
1
• 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刘晓明 李益民 蒋文武
-
2
一概 述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raumatic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TIVH)是一 种较少见的颅脑损伤。在CT使用后,陆续 有所报道,发病率约占颅脑损伤病人的0.4 -4%左右,有报道甚至更低 。
• 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 管、第四脑室。
-
6
•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的内侧下方,双侧脑 室分别向额叶延伸部分称额角(前角), 其顶壁、前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透明隔, 腹外侧壁为尾状核头。向枕叶延伸部分称 枕角(后角),其形态、长度有个体差异, 两侧常不对称。向颞叶延伸部分称颞角。
-
7
-
23
3.瞳孔变化及脑膜刺激征
• 伤后早期出现瞳孔变化不定,时大时小, 对光反射迟钝,多为对称性改变。颈项强 直、以及克氏征阳性。其发生是由于血性 脑脊液刺激所致。
-
24
•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伤后早期表现面色苍 白或青紫、意识障碍浅者可有烦躁不安、 严重呕吐、血压升高等症状和体征。
• 5.早期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尿崩,以及高 钠或低钠综合征等下丘脑损伤症状。
• 6. 偏瘫、锥体束征阳性等其他颅脑损伤的 表现。
-
25
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扫描为首选,CT能准确证实脑室内 出血的部位、范围、出血量多少,以及脑 室系统的状态。同时可明确合并颅脑损伤 的程度和类型。为指导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
26
五 治疗
• 原则是在积极治疗原发性脑损伤的同时处 理脑室内出血。
• (一 )原发性脑损伤的处理包括可能的开 颅手术、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平衡、 促进脑功能恢复、防治感染等并发症。
-
27
(二) 对于脑室内出血的治疗包括:
• 1)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出血量大、脑
室铸型、合并有脑室系统梗阻者,应行脑 室外引流术,一般置管3-10天,拔管后
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直至脑脊液常规、
生化指标正常。脑室内有血块者可每日经 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5000u -10000u两次,每次注射后夹管2-4小 时。
-
28
• 2)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适用于单纯 少量脑室内出血患者保守治疗。
-
29
六 疗效及预后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和预后主要取决 于并发颅脑损伤的轻重、脑室内出血量的 多少、梗阻性脑积水者出现的早晚、年龄 大小等因素;单纯脑室出血,疗效及预后 相对良好 。
-
16
• 近来,有文献对外伤性脑室出血提出了新 的分型:
• 1)原发型:出血部位位于脑室内,脑室内 结构如脉络膜动脉末梢及室管膜下曲张静 脉受到外力损伤所致。
-
17
• 2)继发型:由于脑内血肿张力高,再加上 脑室系统壁薄弱,血肿易破入脑室内。
• 3)混合型:由脑室系统原发性出血和附近 血肿破入脑室系统产生。
• 侧脑室通过门氏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第三 脑室是左右丘脑中间的三角形裂隙 。
-
8
• 第四脑室是脑桥、小脑和延髓之间的锥体 形成不规则的空腔。
-
9
• 脑脊液由侧脑室及四脑室的脉络丛分泌产 生,并经四脑室的两个侧孔和正中孔流到 脑组织表面。
-
10
三 外伤性脑室出血的发病机制及分 类
• TIVH发病机制可能为: • 1.严重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破入邻近脑室;
-
3
• 其特点是:
• 1)常与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血肿、脑挫 裂伤、颅骨骨折等颅脑损伤合并存在,单 纯的脑室内出血较少见 ;
• 2)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被原发脑损伤 掩盖。
-
4
• 3)外伤性脑室内出血预后差,死亡率 31.6%-76.6%,幸存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 功能和智力障碍。
-
5
二 脑室系统的解剖
-
30
• 总体上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病死率与致残 率较高,其预后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 1.与合并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GCS ≤8分的病人预后较差。
• 2.年龄大及身体状况较差的病人易致各种并 发症的发生,其预后相对较差。
• 3.累 及三、四脑室者预后较差。
-wk.baidu.com
31
• 谢谢大家
-
32
-
18
• 4)迟发型:主要由于创伤较久后发生脑室 系统出血,可能由于脑室内微型动脉畸形、 动脉瘤破裂或严重脑损伤后凝血机制异常 等原因所致。
-
19
• 5)反流型:颅脑创伤后严重的蛛网膜下腔 出血,经脑脊液循环通路,血液逆流入脑室, 形成脑室系统积血。
-
20
四 临床表现与诊断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表现根据出血发 生的时间、量的多小、合并颅脑损伤的程 度不同而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外伤 性脑室内出血常常合并颅脑其他部位的损 伤,两者症状重叠类同不易区分。常有以 下表现:
-
21
1.意识障碍
• 伤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单纯少量 脑室内出血,未合并严重颅脑损伤者,意 识障碍较轻,或者仅有受伤时的一过性失 意或短暂昏迷。脑室内出血量多,合并严 重广泛颅脑损伤者意识障碍重,常常伤后 昏迷不醒,GCS评分低。
-
22
2.高热
• 部分患者伤后早期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 达39°C以上。其发生机理可能与血性脑脊 液吸收、脑室内血块刺激或压迫丘脑下部 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
11
• 2.外部暴力使脑组织突然向前或向后方向移 位、瞬间变形并随即复原,猛烈运动在脑 室壁产生剪力或变形,使脑室壁室管膜受 到负压吸引,同时脑脊液强力冲击室管膜 亦可引起损伤,造成室管膜下血管、潜在 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
12
• 3.矢状方向的外力作用使靠中线部位的胼胝 体、穹隆、室管膜及脉络丛静脉血管受剪 力作用而致血管破裂出血;
-
13
• 4.暴力作用使脑白质产生弥漫性剪力伤,此 剪应力使脑室壁破裂而引起室管膜下血管 破裂出血;
-
14
• 5.外伤导致大脑镰对中线结构的切割损伤; 6.穿通伤:直接暴力损伤脑室内或其周围血 管。
-
15
•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TIVH)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两类,原发性(TIVH)为脑室壁及 脑室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