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性;2.了解盐和糖可以被沸腾的水蒸气带走;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理解盐和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二、课前准备1.准备盐和糖各20g;2.准备2个一模一样的容器;3.准备一把勺子;4.准备一把火源;5.准备一盛清水;6.准备一块纸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盐和糖,引导学生回忆和了解盐和糖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一(10分钟)1.将盐和糖均匀地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2.将相同的清水倒入两个容器中,保持盐和糖的重量相等,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3.总结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相同。
3. 实验二(15分钟)1.将盐和糖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2.将盐容器中的水烧开,加入一块纸片观察;3.将糖容器中的水烧开,加入一块纸片观察;4.总结盐和糖能否被热水蒸气带走。
4. 制作实验记录(10分钟)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5. 学习拓展(10分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讨盐和糖的使用和作用。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课堂重点和教学要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堂问题回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和记录的准确性。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紧凑、环节丰富,同学们能够积极参加实验,课上也不乏思维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不过,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进行实验前未能充分掌握操作方法,需加强实验安全措施等方面需要再做一些细化和完善,力求更好地指导学生。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感官总动员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感官总动员【教学目标】1.通过喝饮料、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挑西瓜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喝饮料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3.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爱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教学难点】能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实验材料:纸杯2个,可乐、冰红茶适量,火柴1盒(教师点燃蜡烛)学生实验材料:每组纸杯2个、蜡烛1支【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经验回顾,直入课题1.前面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感觉器官,那我来考考大家,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眼睛呢?鼻子呢?舌头呢?(不能随便闻和尝)皮肤呢?2.有时候我们的某种感官会因为自身健康的原因有短暂失灵的现象,比如你有过感冒的经历么?感冒时候的你能闻到气味吗?你吃饭还香吗?[设计意图:直入课题,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在后面的探究,让他们体会综合利用感官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判断。
]二、创设活动,品尝饮料1.老师这里有两杯杯饮料,首先大家看一看、闻一闻,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注意闻的方法)3.分享自己的发现。
(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4.提问:这两杯饮料有哪些不同呢?(看:颜色不同,闻:气味不同)5.我们通过看和闻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有争议,那我们就需要来做一件大家最喜欢的事——尝。
6.在尝之前了,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首先每一组派一个同学把这两杯饮料细细的尝一口;接着让刚才尝的同学把眼睛蒙起来,然后小组其他同学挑一杯让他尝一尝,看看他能不能尝出几号;接着还有,不光要把眼睛蒙起来,还要把鼻子也捏紧,然后再挑一杯给他尝一尝,看他能不能尝出是几号。
老师的要求听懂了没有,举个手。
7.老师有几个问题考考大家:(1)几个人尝?1个人尝(2)尝几次?尝2次(3)这三次有什么不同?要按步骤做,不能一下子跳到第3步,什么现象要记在心里,等会讲给全部人,看谁讲得最清楚、最仔细。
2024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2024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内容。
本课点面结合,共安排了三个部分的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发现使用工具可以把事物的细小部位看得更加清楚。
第二个活动与第一个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非常相似,学生通过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发现使用听诊器后就能听到耳朵听不到的声音。
第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观察工具并交流其作用,意识到工具的使用是为了延伸感官的功能,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感官,并学会了用感官观察,但他们缺少借助工具帮助观察的主观意识。
尽管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见到过或听说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但很少有使用这些工具的经验,更缺少科学规范使用工具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观察为主线,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工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工具对人感官功能的延伸作用,进而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和学习成就感。
三、学习目标:l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l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l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等观察工具;l了解生活中有多种观察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观察工具的使用可以延伸感官的功能。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用不同方式观察指纹。
1.出示一家三口手的照片,交流观察发现。
(1)提问:这张照片中,哪只是爸爸的手?妈妈的手?宝宝的手?你是怎么判断的?(2)学生描述三者之间的不同。
(3)教师出示宝宝手的图片,比较:你的手和照片中宝宝的手有什么不同?【意图解析】亲子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用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手叠放一起是我们用来营造温馨幸福之家的常用手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的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能够识别感官器官并知道它们的功能。
3.能够描述各种感官的常见用途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五种感官和它们的器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描述各种感官的常见用途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图片或PPT展示包括耳朵、眼睛、鼻子、口、手的效果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出这些器官,开展认识感官的知识讲解。
2. 认知五种感官器官1.听觉:听觉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耳朵的构造、位置,并提问学生:你几岁能听到声音?大声地说话和小声的声音哪个声音大?此过程中设置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口型,培养起注意力; 2. 视觉:教师通过图片或PPT,简短讲解眼睛的构造、位置。
让学生观看现场图或PPT图示,了解眼睛对于视觉的作用,并且掌握“见”的动作; 3. 嗅觉:在讲解上述两种感官的同时,连续闻一些东西的味道,如香蕉、芒果等,让他们知道人的鼻子能够闻到的味道很多,引导学生通过嗅嗅的方式锻炼嗅觉感官; 4. 味觉:示范让学生在口中尝味道,感受味道和辛辣、咸、甜、酸、苦之间的区别; 5. 触觉:用模仿的方式示范手指触碰不同材质的物体,如软软的棉花和硬硬的钢筋,引导学生体验双手触碰时的感受。
3.对感官器官功能和各种感官的常见用途的讲解1.听觉:人的耳朵能够听到语音、音乐、动物的叫声等,学生除了通过声音区分动物或熟人陌生人外,还能通过听说话来学习和交流;2.视觉:人的眼睛能够看到自然界、人类创造的一切美好事物,我们通过视觉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乐趣;3.嗅觉:人的鼻子能够闻到花香、煮菜的香气等,让我们感受天然的气息,从而更好的了解周围的世界;4.味觉:学生能够辨别出美食中的千姿百态,了解人们最喜欢什么味道,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5.触觉:以手指触碰的方式,学生能够感觉到身体肌肉的紧张和需求并能够帮助我们接受更高质量的信息。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感官总动员》教案(2024秋)
6.感官总动员【教材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单一的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关注到感官协同工作的重要性,并练习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在内容上划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在体验中比较,感受多感官协同观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多种感官协同工作,才能在观察物品时更加全面了解事物特征,获取更多信息。
模块二,了解生活中多感官协同工作的事例。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挑西瓜”和“中医诊病”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人体的感觉器官,知道眼、耳、舌、鼻、皮肤在观察过程中各自起到的作用,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些感官总是同时在起作用,某一感官的缺失会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同,或者是信息判断的失误。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无意识观察为主,习惯凭自己的喜好去观察,使得观察的结果不够全面完整,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活动,这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科学思维]能认识到综合运用感官观察的重要性,能用口述、画图等方式,全面、细致、有条理地描述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具有初步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态度责任]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难点]能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较为全面、细致、有条理的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
[学生]眼罩、苹果、梨、脆桃、黄瓜、蜡烛、学习单。
【教学准备】1课时【教学过程】模块一:体会多感官协同工作的重要性(一)游戏体验——辨别水果1.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常吃的蔬果(苹果、洋葱、萝卜)想尝尝吗?这一次的品尝有要求哦!我要请一名同学来做我的小搭档,演示给大家看。
2.演示品尝:仔细瞧了,我们是怎么做的。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一、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五种感官,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通过观察、听取、摸索等方式感知周围事物;3.能够区分不同的感官,正确应用感官。
三、教学内容1.五种感官的作用和特点;2.感知周围事物的方式;3.感知周围事物时不同感官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五种感官的作用和特点;2.难点:正确应用感官。
五、教学准备1.讲义、练习册;2.制作五种感官模型:眼、耳、鼻、口、手;3.放映课件、视频;4.样本物品。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五种感官模型,让学生尝试触摸、闻、看、听、尝这五种模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感官。
2、讲解五种感官(10分钟)通过放映课件和视频,讲解五种感官的作用和特点,如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见、鼻子能闻到、嘴巴能尝到、手能摸到。
3、互动感官学习(10分钟)准备多种具有特殊气味、味道、颜色、形状等的对象样本,让学生闭上眼睛,让他们分别通过嗅觉、味觉、视觉、触觉感知这些样本。
4、巩固感官知识(10分钟)通过练习册上的课后习题,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五种感官的基本知识。
5、应用感官(15分钟)准备多个不同的物品,让学生尝试利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它们,从而让他们体验并应用所学的感官知识。
6、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今天学到的感官知识,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五大感官。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任务;2.在家中观察、提高自己的感官知觉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五种感官并融入互动性质的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五种感官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在应用感官活动中,一些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探索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还学到了许多我科学方面的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能够简单描述水的三种形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水的三种形态。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较小,对物质的认知较为模糊。
2.学生的描述能力仍有待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让学生观察有关水的图片或幻灯片,并询问学生对水的认识、水的用途和水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慢慢了解水的相关知识。
2. 学习(20分钟)
通过用自来水、冰块、水气等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同时,教师通过解释和讲述,介绍水的颜色、味道、形态、用途等基本特征。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态变化。
同时,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并与同伴分享。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水的三种形态,并让学生描述并标注各自的特点。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5. 课后作业
让学生观察家中的不同水源,分别描述其颜色、味道、形态以及用途等。
并准备下一课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评估
1.学生对于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了解的情况。
2.学生对于水的三种形态的理解情况。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借助工具观察》教案(2024秋)
5.借助工具观察【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对比,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科学思维]能描述用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所发现的不同细节。
[探究实践]能使用简单的工具,观察物体的形态特征;知道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态度责任]乐于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教学重点】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用感官直接观察观察得更清楚。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等工具。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活动手册。
[学生]放大镜、听诊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如何借用工具观察。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创设情境:娃娃健康中心。
2.提问:你想给自己的身体做哪些检查?3.学生自由说想法。
4.过渡:今天我们要进行两个项目的检查:指甲检查,心跳检查。
二、探索研讨、引导发现(预设30分钟)龙娃体检项目一:指甲检查1.引导学生观察指甲。
2.学生交流发现。
3.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指甲。
4.学生交流使用放大镜观察与直接使用感官观察的不同。
5.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指甲。
6.学生填写体检单。
7.学生交流使用显微镜观察与前两种观察的不同。
8.小结:放大镜和显微镜放大了细节,可以帮助我们用眼睛更好地观察物体。
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预设3分钟)娃娃体检项目二:心跳检查1.指导学生互相听心跳。
2.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用听诊器听同桌心跳。
4.指导学生填写体检单。
5.交流直接用耳朵和用听诊器听到的心跳声有何不同。
6.小结:听诊器的使用使耳朵的观察功能变得更强大了。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深入家园、拓展研究(预设4分钟)1.过渡:医生会借助工具来检查身体,不仅仅是医生,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人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观察,这些工具和人的哪个感官有联系?2.学生介绍工具的功能,说一说联系。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官的种类,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
2.掌握各种感官器官的功能,并能简单说出相关的感官体验。
3.通过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官的种类和功能。
2.通过食品品尝实验,让学生感受舌头的味觉感受。
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发现感官的重要性。
2.让学生感受到感官失灵或缺陷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绘本《感官大冒险》、实验器材、食品材料、丝绸布、拉链袋等。
2.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流程时间内容1 min 热身活动:师生问候8 min 导入:用《感官大冒险》的故事引入本课的话题。
10 min 认识感官:介绍感官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并指出各种感官器官。
12 min 食品品尝实验:学生品尝甜、咸、酸等味道的食品,感受舌头的味觉感受,并在活动记录表中记录感受。
10min实验结论分享: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简单总结舌头的味觉感受。
10min视力实验:让学生用丝绸布、拉链袋等实验手段感受视觉的变化。
10 min 听力实验:让学生用耳朵听识字、听《小步舞曲》等实验手段感受听觉的变化。
8 min 总结: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活动,认识感官的种类和功能,并感受到感官带给我们的体验。
五、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简单说出自己的五种感官器官名称和相应的感官体验。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活动发现感官的重要性,并理解感官失灵或缺陷对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在实验活动中积极观察、思考和交流,并能在活动记录表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结论。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动物的感官器官,探究它们的感官体验和适应环境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如何保护自己的感官器官,并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现代工具。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推出的,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
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
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科学探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科学态度●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察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谈话:上次课我们学了认识世界的感官——眼、鼻、舌、皮肤等。
正是这些器官,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会用哪些器官来发现周围的世界?2、学生交流互动。
3、小结:前两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大家对于如何观察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世界。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单元小结教学设计(2024秋)
第二单元小结【核心问题】1.回顾与整理感官的功能以及观察工具的知识。
2.迁移与应用,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可以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事物。
2.科学思维:对于从未见过的果子,能思考观察方法及可行性。
3.探究实践:在识别水果的过程中,能用正确的方法和合适的工具进行观察。
4.态度责任:在活动中能规范实验,有安全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感官功能和观察工具的认识和作用。
难点:利用各种观察方法和借助工具对事物进行认识。
【教学具准备】1.教师材料:PPT。
2.学生材料:实验单、笔、苹果。
【教学过程】一、回顾感官功能及观察工具1.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出示黑袋子。
(预设:梨、香蕉、西瓜等)师:那你怎么知道呢?生:猜的!师:真的像你猜的这样吗?你有什么方法验证吗?生:看一看,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那请这两位同学来验证一下吧!2.复习巩固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原来它是可食用的苹果!但是今天老师带来的苹果,它可不是市场上的普通苹果,它是老师在科研基地采摘的一种叫p1322的新型苹果,你能不能用一些方法去观察一下它,说一说它跟普通苹果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种果子,并且都是干净卫生的。
接下来请小组观察,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生:摸到了表面是滑滑的,尝到了味道是甜甜的,等等。
师:看来,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新型苹果P1322的很多特点。
师:要想仔细观察p1322新型苹果,你有什么办法吗?生:可以借助观察工具。
师:你真棒!很快就想到之前学过的“借助观察工具”的办法。
师:除了显微镜、放大镜,你还能在这些工具里面找到其他的观察工具吗?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观察工具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谁来试着说一说呢?看来观察工具确实扩展了我们感官的一些功能,你能试着连一连这些观察工具的功能吗?小组内挑战一下吧。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新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4.认识感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
本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组织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事物的特点,从而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
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关于低年段的要求:人和动物都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会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
学生在第一单元对科学本质有了一些了解后,本课将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活力,有着异常丰富的想象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中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2.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态度:1.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2.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1.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每组闻香盒1个、食物(或水果)若干(每组最好不一样)、地毯1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用眼睛看1.(出示课本13页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睁大眼睛看一看,你能找到几种小动物?2.学生寻找隐藏的动物。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1.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认识科学的方法和步骤1.2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研究的活动,具有客观性、实证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科学的方法和步骤。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体验科学的方法和过程。
第二章:观察和实验2.1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2 教学内容:观察的方法:直接观察、比较观察、记录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解:讲解观察的方法和实验的基本方法。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第三章:探究规律3.1 教学目标:学会探究自然界中的规律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规律3.2 教学内容:探究规律的方法: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常见的自然规律:季节变化、天气变化、动植物的生长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规律引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讲解探究规律的方法和常见的自然规律。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验证自然规律。
第四章:科学探究与生活4.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探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4.2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健康生活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4.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与生活的兴趣。
讲解:讲解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法。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
第五章:科学素养的培养5.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学会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5.2 教学内容:科学素养的定义:具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方法:学习科学知识、参与科学探究、思考科学问题5.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感官总动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感官总动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人类五种感官。
2.能够通过游戏和观察实验,感受五种感官的运作过程。
3.能够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感官协调性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各种感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感受五种感官的实验和游戏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感官协调性。
2.让学生理解感官的特点和运作过程。
三、教学策略1.演示性教学策略。
2.活动性教学策略。
3.交互性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描绘自己身体上的感官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2. 感官介绍教师通过PPT的形成讲解各种感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感觉实验实验1:用舌头来品尝甜、酸、苦1.引导学生用舌头分别品尝糖、柠檬汁和咖啡粉,记录感受结果。
2.教师对结果进行普及板块内容,使学生明白舌头的作用。
实验2:用手去触摸不同的物体1.引导学生用手去触摸某些物品,记录其手感。
2.教师将各个物体用布盖起来,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再去触摸,记录感受结果。
3.教师让学生分享感受结果,然后对皮肤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普及板块内容。
实验3:用鼻子嗅不同的气味1.给学生准备柠檬皮、牙膏等物品,引导他们嗅觉并记录体验。
2.教师普及鼻子的基本知识。
实验4:用眼睛观察不同的事物1.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球、图画、不同的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
2.教师普及视力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实验5:用耳朵听不同的声音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不同的声音。
2.教师普及听力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4. 感官训练让学生在感官机制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和游戏,提高身体各种感官的灵敏度和协调性。
5. 总结环节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问题回答,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2.对游戏和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学生对各个感官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能够通过游戏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感官的特点和运作过程。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全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周围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触觉能力。
2. 教学内容(1)认识不同的物体,如木头、金属、塑料等。
(2)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 教学步骤(1)出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名称。
(2)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触摸,记录下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评价学生对物体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二、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内容(1)认识不同的科学现象,如水的融化、冰的融化等。
(2)观察科学现象的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 教学步骤(1)出示各种科学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说出科学现象的名称。
(2)让学生观察科学现象的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下科学现象的过程和特征。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评价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三、第三单元:我们身体的感觉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体的各种感觉,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2. 教学内容(1)认识身体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2)观察身体感觉的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 教学步骤(1)出示各种身体感觉,让学生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说出身体感觉的名称。
(2)让学生观察身体感觉的过程,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下身体感觉的过程和特征。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评价学生对身体感觉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四、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2. 教学内容(1)认识周围的环境,如公园、学校、家庭等。
(2)观察环境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4.水是什么样的一、学习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三、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学生准备:红色水彩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3、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揭题板书)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4、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
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
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
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盐水。
)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6、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
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7、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
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
8、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学生观察三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讨论后得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9、请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
10、组织学生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11、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些工具对我们这么有用,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制作的,小朋友以后想发明什么呢?
板块三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学生尝试猜测。
学生摸一摸不同材质的物体 ,描述感受。
生;手摸一摸
生:塑料草皮粗糙、木质地面光滑
生:脚
生:交流
三、了解动物的感觉器官
学生观看视频并交流
板块一
1.先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张图片,请同学们睁大眼睛找一找,有几种小动物隐藏在图片中。不急,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看。
刚才我们通过用眼睛看(板书),观察到不同的小动物的颜色、形状、还有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不同(板书:颜色、形状、大小...)
(3)小组交流点燃的蜡烛有什么特点?
三、阅读拓展
1.学生观看挑西瓜的视频。
2.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四、总结本课
学生汇报收获。
板块一
1.谈话:小朋友在家里喝过茶吗?下面来一场不一样的品茶会。
(1)观察花茶、绿茶、红茶三种茶水。观察其茶叶和茶水的颜色、形状、气味等。
(2)组织学生戴上眼罩品尝其中一杯茶。
(3)组织汇报
(5)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1)学生集体交流。
(2)分组观察、讨论,并做好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
(3)小组交流没有点燃的蜡烛有什么特点?
2.观察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1)学生猜想
(2)学生分组观察,并做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备一套:盒子+棒子、草皮、板书
小刀3、胶带2、A4 20、录音、视频
学生器材:盒子16(蒙纸、开口)、放食物
草皮(1+15)
预习设计
板块三
1、喜欢吃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挑选到一个甜甜的西瓜呢?(播放挑西瓜的视频)
2.组织交流。
3.总结。
板块四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教后反思: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学案设计
施教日期: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
共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观察就是要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利用工具搜集自然事物的信息,主要是观察事物的外部形态
2.了解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季注意事项
3.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观察工具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了解指纹的种类,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的使用。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学生准备:纸、笔、科学书、科学活动手册
预习设计
学 程 设 计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2.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教学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资源
学生分组材料: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一大杯、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师:其实,皮肤不仅能感受不同材质物体的粗糙程度、软硬,还能感受到冷和热。
(板书:皮肤 摸 粗糙程度、软硬、冷热程度...)
比如,你想知道老师这杯水烫不烫,我们一般不会直接去喝,而是。。用皮肤靠近感受一下,或者直接摸一摸。所以,皮肤不仅可以通过触摸来感受冷热,还可以通过接近某些物体来感受。
三、板块三
其实,有很多小动物的某些感官比人类还要灵敏,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教师的材料: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
预习设计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 整 反 思
一、导入新课
1.品茶活动
(1)学生观察花茶、绿茶、红茶三种茶水。观察其茶叶和茶水的颜色、形状、气味等。
(2)学生戴上眼罩品尝其中一杯茶,说说你品尝的是哪一种茶?
(3)学生汇报,描述和记忆。
(4)探究:捏住鼻子再喝一口,判断是否还是刚才那杯茶。
2.2.学会使用工具 (听)
(1)听诊器的使用
(2)运用工具可以放大心跳声
(3)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了解书本上的工具作用
(2)跳出书本,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3)哪些工具不够好,你想要制作更好的工具。
三、总结本课
学生汇报收获。
板块一
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有哪些感官?
师:生活中,你都闻到过什么样的气味?
师:除了鼻子,还有其他感官吗?
2.师:你的意思是嘴巴里的小舌头,舌头可以帮助我们来尝味道。(板书:舌头 尝 味道)你品尝过什么样的味道?
3.师:看来大家的经验很丰富,接下来,我们就考验一下你们的小鼻子、小舌头灵不灵。老师这里有 个神秘的盒子,每个盒子中都装有一种食物。你们可以用鼻子闻、舌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看看能不能辨认出盒子中的食物。
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动物依靠敏锐的感官观察外面的世界,更好的在大自然中生存。而人类也常常利用这些感官,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缉毒、查爆等等。感官的世界很有意思,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
教后反思: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学案设计
施教日期: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
5.感官总动员
共几课时
1
板块二
1.自主学习,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1)谈话:这位新朋友是谁呢?(出示蜡烛)认识吗?
下面我们动用多种感官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2)组织学生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
(3)组织交流:说说看,你们动用了哪些感官,发现没有点燃的蜡烛有什么特点?
(1)播放心跳声,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声音,出自那里
(2)听听同桌的心跳声
(3)播放医生使用听诊器的画面,并提问,听诊器的作用
(4)引导孩子使用听诊器听同桌心跳
(5)交流耳朵和借用听诊器听心跳的区别。
(6)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出示图片结合书本,分别展示 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后视镜、显微镜、盲杖、助听器,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工具的作用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看来耳朵和眼睛一样,都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外面的世界。在科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器官,叫做感觉器官,简称感官,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认识感官(板书:认识感官)
二、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皮肤感受
1.师:想一想,除了眼睛、耳朵,还有哪些感官可以帮助我们观察?
师:鼻子可以怎样帮助我们观察?
师:注意,鼻子可以帮助我们闻物体散发到空气中的气味。(板书:鼻子 闻 气味)
(4)探究:捏住鼻子再喝一口,判断是否还是刚才那杯茶。
(5)讨论:为什么捏住鼻子喝茶和不捏鼻子喝茶不一样?
(6)小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
2.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在品茶活动中动用了哪些感官?除了这些,我们还有哪些感官?(师适时板书)
下面,我们把所有的感官都动用起来,来一个感官总动员,全面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
导 航 策 略
调 整 反 思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通过眼睛和借助一些工具,发现自己手指头的纹路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分类。
(3)学会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
(4)知道两种工具的使用注意点,比如,放大镜不能对准太阳?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 整 反 思
一、导入新课
1.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2.学生汇报。
1.学生仔细倾听。
2.学生汇报
3.小组编故事
4.学生讲故事
二、用其他感官观察物体并描述
(生:鼻子)
生1:香味、臭味
生2:酸味(师:你在哪里闻到酸味?哦,是橘子一拨开,散发到空气里的气味)
生:嘴巴
生:酸甜苦辣咸....
2.用耳朵听
师:刚才通过眼睛观察了树林中的小动物,树林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认真聆听。
刚才是谁帮助我们听到这么多有趣的声音的?(生:耳朵)
耳朵,可以帮助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耳朵 听 声音)
师:看来你们的小耳朵都很灵,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这一次,加大一些难度,请你边听,边想象声音所描绘的画面,把这些画面串联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告诉大家树林里可能发生了什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学案设计
施教日期: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
4.认识感官
共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认识感觉器官
2.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器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4)小结
2. 观察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1)谈话:如果老师把这支蜡烛点燃,会有什么特点呢?
(2)老师帮学生点燃蜡烛,学生分组观察,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