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赶海》教学设计

《赶海》教学设计

《赶海》教学设计《赶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采用图文结合,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悟,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语言的生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感悟赶海的乐趣,形成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上节课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海边。

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赶海的人群……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大海啊故乡》的音乐)[设计意图: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堂氛围,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

课程中蕴涵的情感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时,才能实现其陶冶、熏陶的价值。

上课伊始,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就是一种唤醒的工作,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

]还等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迎着腥咸的海风,一起去赶海,好吗?[设计意图:用音乐、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品读课文,感受乐趣。

1、在作者的记忆中,赶海是一件怎样的事?(板书:趣)赶海“趣”在哪里?请把书轻轻打开,轻声朗读课文,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同学们,你们刚刚学得可真认真呀!下面,就请大家放声朗读你刚刚画出的有趣的地方。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

<交流一>:摸海星1、来到沙滩上,我赶紧脱下鞋子,光着脚丫,开始行动。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篇」《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 课时目标1. 品读课文,句子读出感情。

2. 寻找赶海的有趣,发现它的有趣之处,读出它的有趣,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爱,并能以此联想到自己童年的有趣故事。

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板书:赶海2. 齐读课题3. 再次理解课题,指名说一说(退潮时人们去海边捡贝壳,是海鱼等)4. 我们知道赶海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有趣在哪儿?(想)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亲眼见过大海但老师告诉你们,只要我们能认真读书,积极想象,我们就能把文字读到心里去,这样我们也能见到大海。

同学们相信吗?试一试。

(二)看图引入第二小节精读1.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这幅插图,仔细看,仔细听,举手告诉老师,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他们在干什么?)2. 正如课文的第二小节所写的,这是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有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读读这句话?3. 指名读4. 同学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这时的沙滩可真是——啊!谁再读?(指名读)5. 看图认真的肯定知道,人们还有的在干什么?请用上“有的……有的……”帮他说全了。

(练说)过渡:“我”也是赶海中的一员啦,我现在在干什么呢?1. 指名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抓住了!”2. 我在海水里摸什么呀?(寻找海鱼,摸贝壳……)3. 我摸到了什么?(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4.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5. 当我抓住海星的那一刻,该是怎样的心情啊?(开心,兴奋,激动……)6. 请你读,你再读……我们一起读)过渡:抬起头的我发现了什么?(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指名读)1.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板书:看个究竟2.“看个究竟”是什么意思?(看清楚,看仔细,看彻底……)3.指名读4.“小伙伴究竟在寻找什么呢?”这句话里“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到底)5.小伙伴到底在寻找什么呢?让我们也去一看究竟吧!(我走过去,说:“哎,你在寻找什么?也带我一起吧!)小伙伴有没有理我啊?6.指名读“小伙伴只努努嘴儿……正东逃西窜哩。

《赶海》教学案例

《赶海》教学案例

《赶海》教学案例(第二课时)课文简析:《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趣”事。

文章的“趣”主要体现在:1、有趣的事件:文章以赶海为引线,抓住“追浪花”、“捞海鱼”、“捡贝壳”、“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等几个点,尤其是后两件事,更是形象具体,充满趣味;2、有趣的语言: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分别用了四个语气词、一个比喻句以及“不甘”“东逃西窜”“逗”等生动活泼的语言等牢牢抓住读者的心,趣意盎然。

此外,文章不仅在第四段用一种平静、满足的笔调描绘了夕阳西下、满载而归的渔民生活,更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学情分析与对策:《赶海》一文虽然文字轻松、语言活泼,但对于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们而言,毕竟远了一些,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成了我们教者最值得研讨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中,我围绕着一个“趣”字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这么多的事情中,你最想做什么?在学生的选择中出示相应的句子,将教学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教师的备课与上课的流程适当的不统一,不仅无伤于课堂,相反还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拘谨了,思路也打开了,以此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赶海这篇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我赶海时的哪几件有趣的事?(板书)(过渡):在这么多的事情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二、学习课文(一)、找趣师:选择你们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 自己默读有关的内容,想想哪里哪里让你觉得有趣了(划句子,同桌互相说一说)(二)、交流文中有趣的地方〈一〉、摸海星(出示“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①指名学生朗读体会指导学生慢读“摸呀摸呀”,体会摸海星不容易,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海星有些调皮,“我”不大容易摸到。

“嘿”字,读得又轻又高,读出小作者的兴奋。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赶海》的大意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正确运用课文词汇。

4.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赶海》的大意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难点:
1.通过《赶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反思、目标检测和导入问题的准备。

2.课文《赶海》的复印件。

3.单词卡片或图片。

4.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师生问答:
-你们知道什么是赶海吗?
-谁能想象一下赶海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你们喜欢去海边玩吗?为什么?
将学生对赶海活动的认识引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20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赶海》。

赶海教案第二课时

赶海教案第二课时

赶海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标题:赶海教案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赶海活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生将学习并掌握与赶海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赶海活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与赶海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投影仪。

2. 学生练习册和活动材料。

3. 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和指导。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照片,引起学生对赶海活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赶海活动的定义和意义。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投影仪,向学生介绍赶海活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解释赶海活动对当地居民的意义和影响。

3. 教授与赶海活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tide"(潮汐)、"seashells"(贝壳)等。

步骤三: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分发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和指导,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

3. 指导学生使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

4. 监督和引导学生的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步骤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小组合作成果,可以通过小组代表的方式进行展示。

2. 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3. 提醒学生在下节课前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展开更多的讨论和研究,了解其他地区的赶海活动。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与真实的赶海活动,以加深他们对赶海活动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组合作活动任务,评估他们对赶海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赶海》语文教案(通用6篇)

《赶海》语文教案(通用6篇)

•••••••••••••••••《赶海》语文教案《赶海》语文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赶海》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赶海》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

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

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

(大海真美.真壮观等)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大海真美啊。

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指名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趣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

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

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

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

(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A“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赶海》教案(教案

《赶海》教案(教案

《赶海》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赶海》一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我国南海沿岸赶海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赶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赶海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5.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生字词:沿海、捡贝、捉蟹、嬉戏、壮观3. 课文内容:赶海情景、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①作者在赶海时看到了哪些景象?②作者为什么喜欢赶海?③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答案:(1)略(2)①作者看到了沿海的美丽风光,捡到了许多贝壳,还捉到了螃蟹。

②因为赶海让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③作者热爱大自然,对生活充满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但部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赶海》语文教案范文

《赶海》语文教案范文

《赶海》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赶海的习俗和意义,了解海洋生物的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赶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运用互联网资源,了解不同地区的赶海习俗。

(3)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赶海的习俗和意义,了解海洋生物的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赶海的习俗和意义。

(3)观察和实践活动中的技巧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海洋生物。

(2)教师简要介绍赶海的习俗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2)教师讲解赶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理解赶海的习俗和意义。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践活动,观察海洋生物的习性。

(2)学生动手实践,体验赶海的活动。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赶海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正确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运用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赶海的场景。

2. 拓展作业:(1)学生收集不同地区的赶海习俗,进行分享。

(2)学生观察身边的海洋生物,了解其习性,进行记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小组合作情况。

(3)学生课堂表现出的情感态度。

赶海教案

赶海教案

《赶海》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两课时
3 课文叙述赶海一事,内容生动活泼,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利于引导合作学习。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赶海》,据学习内容,确定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小时侯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

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一
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教学难点:真切体验赶海的场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具体教学过程:
附板书:
教学反思: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朗读、模仿、想象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赶海乐趣,课堂效率较高。

此外,教学适当延伸,联系写作内容,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指导具有推动作用。

《赶海》教案教学设计

《赶海》教案教学设计

《赶海》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赶海》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熟悉生字词,如“赶海”、“海滩”、“贝壳”等;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和体验,描绘赶海的情景;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赶海的喜爱;3.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赶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赶海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指导书写;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能力;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进行辅导;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生字词:赶海、海滩、贝壳等;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作者感受:喜爱、欢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赶海的作文;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但部分学生对课文结构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推荐阅读相关文章,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3. 课文结构的分析;4. 作者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5. 作业设计。

《赶海》教案

《赶海》教案

《赶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赶海》。

课文描绘了孩子们在海边赶海的场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的美丽和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浪潮、喧闹、威武”等词语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赶海”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海边赶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对赶海的印象。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3. 学习生字词:PPT出示生字词,带领学生认读,讲解字词的含义,并进行造句练习。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孩子们赶海的过程和心情。

5.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时的语气、情感,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和孩子们的兴奋。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7. 拓展延伸:讨论学生们自己最喜欢的海边活动,分享彼此的经历。

六、板书设计课题:赶海内容:1. 孩子们赶海的过程2. 课文描绘的海边景象3. 孩子们的兴奋和快乐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大海。

3.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海边活动,并分享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海边经历。

3. 教学中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生字词的讲解是否清晰等。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海边实地考察,体验赶海的乐趣。

2. 开展以“大海”为主题的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2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2

25赶海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2.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赶海的无限乐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概括课文的大意1.借助文后生字的注音,尝试读通课文。

在学生练习朗读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就语句中的生字词进行重点指导。

例:指导书写“暑假、舅舅、俘虏”三个词语中易错的生字。

2.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师提示:可以借用自然段中的语句;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为一句简洁的话。

交流点评,例句:(1)我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2)我来到海边,追赶浪花;(3)人们赶海时的情景;(4)赶海的人们回去了;(5)我边回边唱歌。

3.根据段意,说说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尾用同一首歌来呼应;按“来到海边;人们赶海;人们回去”的事情发展顺序写。

教师提示:阅读一篇文章,要大概了解写了什么,并整体上把握写作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深入地阅读理解。

板块二:感受赶海的乐趣1.读课题,让我们随着人群一起去赶海吧!2.海滩上有各种各样的海货,谁能用个恰当的词,让它们成为你的“战利品”?(1)出示填空:____螃蟹____海鱼____贝壳学生填写后出示: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所填写的三个词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都是提手旁,指导书写。

区别:捡与拣)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三个词语的特点。

如果写成:捉螃蟹捞鱼捡贝壳,读起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改,就失去词语的节奏了。

这三个词语字数相同,结构一样,读起来就节奏匀称,有一种声韵的节奏之美。

(2)继续出示:____海星____大虾____海螺____龙虾……引导学生填上恰当的动词。

提示学生不可以重复用词,教师可以用动作提示,如:海螺藏在沙子里,怎么办?挖。

例句:摸海星,捏大虾,挖海螺,抓龙虾……(3)出示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你体会到赶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人多,热闹,喧闹,快乐……)这句话怎么写出这种喧闹的特点的?(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手法,让人感受到人多,事趣;一个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人,还有很多的有趣的事。

《赶海》第二课时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赶海》第二课时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赶海》第二课时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赶海》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作者背景、生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以及修辞手法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生词,流利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生词的掌握、文章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汇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赶海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学习:讲解生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进行课堂互动。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词和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赶海》2. 生词列表3. 文章结构图4.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运用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赶海的描写。

答案示例:海浪翻滚,仿佛一群嬉戏的孩童,拍打着沙滩,带来阵阵欢笑。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激发创作灵感。

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提高写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于《赶海》这一课,难点在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材简析:1.整体课文分析《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

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语言,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及难点:借助具体的语句体会赶海的乐趣,积累运用语气词,动词。

二、设计思路及理念:《赶海》一文虽然文字轻松、语言活泼,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们最值得研讨的地方。

因此,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趣”字,设计问题: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图片展示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海星、海螺,拉近学生与大海的距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文中。

整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写趣,使课堂气氛和谐,充满了生命活力,教师鼓励下的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课堂灵动。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板书:追浪花)1.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闭眼边欣赏边想象画面.2.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3.美妙的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蔚蓝的海边.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着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课题,齐读)[设计理念]情境导入。

鼓励孩子插上了翅膀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思维,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找“趣”过渡:潮退了,告别了可爱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1.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总结,相机板书: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2.默读你最感兴趣的事情,画出让你觉得有趣的字词,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然后再大声地读一读最喜欢的片段。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5篇)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5篇)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5篇)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2、《赶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赶海非常有趣,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暑假的一天,舅舅终于同意带我去赶海了,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板块:精读第三自然段(一)学习第一句。

1、退潮后的沙滩上可热闹了,快去瞧一瞧吧,大家都在干什么呢?①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②指名读③这句话连续用了几个动词,你能一下找到吗?④出示三个动词⑤这三个动词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把这些动词换一下,你们看行吗?出示:换好的句子⑥小结:大家看,不同的对象就要用不同的动词,这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

⑦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⑧过渡:赶海有真有趣,不过,还有更有趣的事藏在省略号里呢,让我们边看图边想象,把它们找出来,接下说下去。

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二)学习三个场面整体感知1、任务驱动。

赶海很有趣,那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那几件事情呢?打开课本,默读第三自然段接下去的部分,想一想。

2、出示句子3、交流:谁来说说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几件有趣的事?4、板书: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5、怎样才能把那种趣读出来呢?6、出示捏大虾的句子①指名读②点评语气词(咦、哦)③如果把语气词去掉,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④看来语气词能增加语言表达的情趣,不能去掉。

⑤齐读⑥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出了大虾的样子,是那一句?指名读⑦读完了,你觉得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⑧欣赏图片⑨齐读⑩多么神气的大虾,不过它再神气,也逃不过我的掌心。

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这一段如果能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谁能吗?7、出示捉螃蟹的句子①指名读②理解努努嘴儿、束手就擒③读这一段的时候,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这样吧,我们同桌两个人,一人读,一人表演,待会儿老师请几组同桌来展示表演。

(提示:如何演好螃蟹的东逃西窜)④●评价●还有一些小建议吗?●介绍被螃蟹的大鳌夹住后的小知识。

《赶海》第二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赶海》第二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赶海》第二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赶海》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人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掌握生字词,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赶海的热爱。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文录音、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赶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海边玩耍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5分钟)(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交流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3. 修辞手法学习(10分钟)(1)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进行仿写。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文《赶海》2. 生字词:沙滩、贝壳、海螺、海星、捉迷藏、捡拾、欢笑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你在大海边的玩耍经历。

2. 答案示例:海浪像一群调皮的孩子,追逐着沙滩上的脚印,时而轻轻拍打我的脚丫,时而将美丽的贝壳送到我的手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海边经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

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三年级语文《赶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5自然段,通过精读训练,感悟赶海的乐趣。

2.理解“束手就擒”,读好“嘿”等语气词。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感受赶海的乐趣;2.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谈活引入1.同学们,紧张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

请大家闭上眼睛,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第一段)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过渡:一个名叫杨谦的朋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让我们再次走进《赶海》这一课,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二、感受赶海的乐趣(一)学习第2自然段1.现在我们来到了海边,刚巧是退潮的时候。

师描述:你看那浪潮,哗,往下退一节,然后回来,哗,再往下退,又回来就这样,浪潮一点一点往下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浪潮的?请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把描写浪潮的句子画出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4.想不想去追赶浪花?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追赶浪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二)学习第3自然段1.请大家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直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摸海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①摸海星有趣在哪里?②请你通过读把摸海星的乐趣表达出来。

③从语气词“嘿”字,你感受到了什么?④指名摸海星的句子,集体评议。

捉螃蟹: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①你为什么画这句?②螃蟹容易捉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束手就擒”)③你从“哎哟”读懂了什么?捏大虾: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语文《赶海》教案(10篇)

语文《赶海》教案(10篇)

语文《赶海》教案(10篇)语文《赶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在对课文的多层次朗读中走进课文,感受和体验赶海的情趣,感悟作者语言之生动、富有情趣,从而学写一件趣事。

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视觉诱趣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老师有个朋友刚从青岛回来,他带回了许多海景照片,想来欣赏一下吗?2、课件播放一组海景图(配合抒情的音乐),生欣赏。

3、师:能说一说看后的感受吗?(好美啊!太壮观了!真想亲自去海边看看……)二、揭题质疑,初读感知1、师:是啊,蓝蓝的大海真美,真令人向往。

这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

[板书:赶海]2、指名读题。

(23人)师: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课题)3、师:读过课题,你知道什么是赶海吗?(生说自己的理解,如:“把大海赶走”等)4、师:看来大家各有各的说法,那赶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师在课题上打个问号]课文就讲了作者赶海的一则故事。

咱们先来听播音员叔叔为我们朗读这则故事,好吗?请大家把书打开,边听边琢磨刚才的疑问:赶海是怎么回事?5、播放课文录音,生边听边思考。

6、师:现在有点知道了吗?你觉得赶海是怎么回事?(生交流,如说不到位,师可引导:什么时候?去哪儿?干些什么事?并可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7、师结:大家说得不错,在大海退潮时,到海边捡拾海鱼、海蟹等,这就是赶海。

听过课文,你们觉得赶海好玩吗?(好玩)以致于作者长大后仍常常回忆起小时侯去海边赶海的情景。

同学们,想不想跟着作者一起感受赶海的乐趣呀?三、学习第2自然段1、师:咱们就先来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谁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指名读,正音(2人)2、师:读了这么几遍,你们觉得在这一段中,哪些语句读起来特别有趣的?你能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吗?“海水哗哗往下退……远去的浪花”(1)生找出来后,师出示文字投影。

如找不全,问:除此以外,还有吗?(2)师:你找得挺准确,可读得不够味儿,谁再来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读得更有趣些。

(再指名几人读)(3)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什么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呀?(4)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赶海》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导读:教材简析
《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

主要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从没见过大海,我多想去看看啊。

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

学生欣赏。

3生谈感受。

(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大海真美啊。

今天我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趣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我”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生边读边思考问题。

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读慢一些,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学生读、想、说。

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

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

(按学生汇报的顺序来讲)
A“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
的。

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现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

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

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

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

呆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表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过渡:同学每,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齐读。

D、“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4)、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我们可别光顾着自己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过渡: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捏大虾、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乐趣。

那么,让我们共同把体会到的乐趣用最动听的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境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如果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说,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如果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1、心情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出示《大海啊故乡》歌词,同时配上音乐)这是作者最爱唱的歌《大海啊故乡》,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我们可以在音乐声中,把我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

4、生唱歌、读歌词。

七、作业自助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曲。

3、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美文。

4、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5、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一至两项,课后完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