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求职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以GZ大学城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大学生求职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以GZ大学城为
例
【摘要】目的:通过对GZ大学城的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大学生求职意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建议。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此次研究做出整理并总结,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问卷对GZ大学城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求职意向的情况:稳定、高薪、待遇好的工作是学生的首选;职业前景和晋升空间成为重要关注点;发达的工作地域成为热门;自主创业意识低,主动性不够。
2.学生求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学校的就业指导没有针对性以及专业的限制;学生个人兴趣的倾向以及择业观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就业政策对学生求职意向都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意向;就业指导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1999年我国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开始,截至2019年6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占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教育大国。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每年的毕业生求职更加困难。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同比增长40万,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复杂。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心理问题严重,会让学生产生对未来的恐惧,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可能会贬低自己,怀疑自身的能力,从而自暴自弃,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对大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自我定位,还可以更直观地为学校提供学生的求职心理和求职意向,给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
1.2研究目的
本文的调查研究的目的分为三个层次来展开说明:
一是通过对GZ大学城的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进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并分析他们求职意向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从他们自身出发,对大学生求职意向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二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建议为出发点,设计问卷并开展在校学生调查和毕业生调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求职意向及就业选择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问卷中所得的个人、社会、学校等方面的调查结果总结影响大学生求职意向的因素以及各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求职意向的。
三是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大学生在求职意向上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大学生求职意向的因
素,然后针对各个影响因素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求职建议,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高校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1.3意义
(1)理论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对于整个社会的求职意向研究来说,大学生毕业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在毕业去向、求职意向、期望薪酬、就业地域等方面的选择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次研究针对GZ大学城的学生进行,主要是想知道影响学生毕业后求职意向的因素,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影响他们做出选择的因素,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往对大学生求职意向的研究大多数是零散的,笼统的,而本文将在总结已有的研究结果的同时,在整体上从各种角度对大学生求职意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求职意向研究更加系统和全面。
(2)现实意义:无论是对于整个社会还是政府、学校、学生们来说,“就业难”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或者说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近几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培养人才的政策,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扩招,扩招意味着入学人数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大学生毕业人数也在增加,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研究,可以更加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求职意向以及影响因素,不仅可为GZ高校的大学生提供参考,为他们以后就业创造条件,并且让领导重视大学生的择业观,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帮助学生自我定位,成就自我。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求职意向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求职意向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实质性的建议。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求职意向的相关背景以及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学生求职意向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情况,第三章对调查数据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主要分析影响
大学生求职意向的各种因素,第五章提出相关建议,这一部分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1.4.2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在知网等各大学术网站对与求职意向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查阅、搜集和整理,总结国内外对于求职意向的研究现状和进程,深入了解学生求职意向的发展情况。
(2)问卷调查法。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设计大学生求职意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并把问卷进行发放,然后收集需要的数据量,最后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第2章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最早关于“求职意向”的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由于古典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的兴起,所以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对比较早的是1909年帕森斯的《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这个理论最早是用于职业辅导理论范围。帕森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格特征,而每一个拥有自己人格模式的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帕森斯把这一理论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第二步是分析各种职业对求职者有关的信息;第三步是人职匹配。这一著名的人—职匹配论在后来被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威廉斯直接在他的思想理论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著名的特质因素论。
1959年,美国著名的职业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理论是目前国外关于“求职意向”的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它对于人才测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职业决策》这一书中,霍兰德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到现如今都被教育机构引用,作为学生的职业测试工具。在书中,他描述了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以及传统型等六种人格类型,并且根据这六种不同的人格列出了每种人格的择业倾向,让每一个测试者都能够找到和自己人格相对应的职业及职业环境,并在后来研究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霍兰德认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人格类型都与我们的求职意向有关联,对于我们自身感兴趣的职业,我们的人格类型会充分发挥积极性,从而使我们在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上能够心情愉悦地进行工作。
金斯伯格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提出了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的职业发展理论,金斯伯格认为每个阶段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理解的不同,因此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需求都会随着每个阶段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而不同。这个理论主要观察对象是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的人群,观察他们在职业的需求上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是人们在第一次就业前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追求所发生的变化过程;后来萨柏——美国的一位代表性的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