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框架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1.货币政策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部分。

2.货币政策目标分为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3.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稳定被纳入央行的职责,被作为新的最终目标。

4.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为: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5.根据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的不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区分为数量型(以货币供应量M2为中介目标)与价格型(以政策利率为操作目标)。

6.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分为三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直接调控方式;1996-2015.10,数量型间接调控;2015.10-至今,价格型间接调控(转轨期)。

为什么现在要从数量型转到价格型?请参见马骏的书。

7.直接调控阶段,信贷总量既是中介目标也是操作目标。

8.数量型间接调控阶段,中国央行从未公开讨论和正式确立过操作目标,但在日常操作中会监测两项指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或债券回购利率。

货币供应量M2为中介目标。

9.价格型间接调控阶段,常见的中介目标有中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汇率、资产价格等,但中介目标将逐渐退出(因为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降低)。

如美联储的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都是联邦基金利率。

操作目标是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

06高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点梳理第1章-6

06高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点梳理第1章-6

第三节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本节知识点】【知识点】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与创新【知识点】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构建与完善【知识点】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与创新总述:一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应当与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近年来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转型和创新。

货币政策框架是指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主要包括货币创造机制、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规则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一、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与创新的原因1.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告别高增长模式→→进入中高速增长;宏观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局面。

(备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

2.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分化(1)在基础货币创造层面,由释放基础货币转为回笼基础货币,货币信用体系日趋复杂化。

(2)全球经济形势分化。

未来美联储降息或削减资产负债表将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缩,加速国际资本回流。

(3)未来我国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降将极大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传统的通过结售汇和发行央行票据来投放基础货币的路径面临巨大挑战。

二、我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与创新的实践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包括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货币政策机制的完善、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增强等。

1.调整货币政策目标,由数量调控逐步转为价格调控(1)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主要盯住广义货币量、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贷款等数量型中介目标。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型转变。

原因:经济结构复杂、中国人民银行跟踪监测、准确调控货币信贷数量的难度日渐增大,货币信贷数量与经济增速、通货膨胀、金融稳定之间的相关性也被弱化。

(3)中央银行建立以7天期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为上限、7 天期逆回购利率为隐性下限,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显性下限的“利率走廊”,更加重视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回购利率的中介作用。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相机抉择原则【摘要】本文围绕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与灵活性货币政策框架展开讨论,并就相机抉择原则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案例对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主要影响因素也被列入考虑范围,以展望未来为结束。

货币政策框架选择不仅涉及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适合的选择能够为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抉择。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未来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将更加重要,政策制定者需时刻保持警惕,灵活调整政策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灵活性货币政策框架,相机抉择原则,现实案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持汇率稳定等目标的经济政策工具。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可以选择不同的政策框架和工具来实现其目标。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强调通过一套固定的规则和标准来制定货币政策,以确保政策的稳定和可预测性。

而灵活性货币政策框架则强调根据经济情况和政策目标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工具和措施。

相机抉择原则则是指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不同政策框架和工具的利弊,选择最适合的政策路径。

本文将分析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和灵活性货币政策框架的特点,探讨相机抉择原则的重要性,并通过现实案例分析和主要影响因素探讨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重要性及未来展望。

2. 正文2.1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是指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指标来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在这种框架下,货币当局会公开透明地说明政策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需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规则性货币政策框架的优势在于其预测性和稳定性,因为市场可以更好地预期未来的政策走向,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

规则性框架还可以减少政策制定者的主观干预和误判,提高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货币政策框架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有哪些特点和制度的机制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来探讨这个话题。

宏观审慎政策在货币政策框架中,宏观审慎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指通过市场监管,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

因此,在中国,央行扮演了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通过央行的风险监测系统,来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的指标,以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

汇率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也增加了。

因此,汇率政策也成为了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方面,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这意味着,央行会通过一定的政策来控制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波动,以适应市场需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框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俗地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指货币政策如何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转化为实际经济活动的变化。

在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实现。

例如,央行通过调节短期市场利率,以影响长期市场利率,从而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量化工具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量化工具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方面,央行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制度等。

利率政策主要是指央行通过调整市场利率、贷款利率等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的量。

而公开市场操作则是指央行通过买卖国债等金融工具,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

准备金制度则是指央行通过规定金融机构需要持有的准备金比率,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结语总的来说,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是比较完整的。

它不仅包括了宏观审慎政策、汇率政策等重要组成部分,还有针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同时,央行也采用了多种量化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这一切都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也要注意到,这些政策和机制的实施,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只有不断改进和健全化,才能更好地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

货币政策框架的定义

货币政策框架的定义

货币政策框架的定义货币政策框架的定义货币政策框架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货币政策的总体安排和制定。

它是一个包括目标、工具和沟通机制在内的体系,是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

货币政策框架的要素目标: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维持货币的稳定和保持价格的稳定。

其中,经济增长和稳定包括了市场利率、失业率、生产力和经济繁荣程度等;货币的稳定和价格的稳定涵盖了通货膨胀和汇率等方面。

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了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借贷便利等经济手段以及其他间接工具。

这些工具对货币供应量及其对市场利率的影响起着关键性作用。

沟通机制:沟通机制是指央行与公众、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这样的沟通机制能够增进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市场预期的准确性,支撑市场稳定和公众信任。

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要因应经济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调整的方式可能通过改变政策目标和工具,也可能通过调整沟通机制和政策执行的流程和程序。

例如,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许多国家采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如量化宽松政策等,以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

在经济形势好转时,央行可以考虑逐步退出非常规政策工具,以防止通胀预期加强,从而使政策目标更具可信度。

结论货币政策框架是货币政策制定的核心基础,其目的是为了维持货币和价格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央行可以通过改变政策目标和工具,以及调整沟通机制和政策执行的方式来调整货币政策框架。

不断调整和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对于发展国家经济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i
b.第二种主张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持这种主张的学 者大多数认为,冃前以利率为中介冃标的条件还不 是很成熟,但是,应该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及其他 相关改革,为中介目标顺利地转向利率创造条件。 也有学者认为现在就可以试着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实际上,利率充其量只能作为操作目标,而不能 作为中介目标(名义锚)。
I
右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的存在为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双 重目标选择提供了基础(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013-7-8
向右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的不确定性及不稳定性的存在, 是双重目标选择基于以上必要条件上的一个充分条件O
目标制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我国存在:
1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在我国存在
2总供给曲线不稳定,也有测量上的不确定性 大量文献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 系,但协整方程不唯一。这说明我国总供给曲 线不稳定或者有测量上的不确定性。
大部分学者和专家都认为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这种界定 “在本质上是坚持维护币值稳定单一目标的”.但 是,也有些学者认为这有双目标的性质.
实际上操作中,我国货币政策受到了 “多目标约 束”-
2013-7-8
1. 2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该是什么?

理论依据:货币政策“中性理论”、动态不一致性 问題,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难以协调.
优点,
a.限制了央行机会主义行为
b.提供了稳定低通货膨胀预期的好机制
C.汇率作为名义锚,简单清晰,便于公众理解不足之处:
导致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散失 使本国货币易受到投机攻击
消除了外汇市场所能提供的关于货币政策相对其 基准位置的状态的信息
2013-7-8
士货币目标制(货币盯住制)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比较及借鉴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比较及借鉴
中圈分类号:F 3 8O 文 献标识码 :A
, l_ . l
l0 l
货 币政 策 框 架 是 由 货 币 政 策 最 终 目标 、 中 介 目
标 、操 作 目 标 和 操 作 工 具 构 成 的 一 个 有 机 体 系 , 货 币
息 。 19 9 9年 欧 元 区 成 立 后 ,欧 洲 中 央银 行 ( cB)秉 E
变 化 ,由 于 金 融 创 新 ,货 币供 应 量 作 为 中 间 目标 的 基
冲 突 ,实 现 货 币 政 策 多 目标 存 在 很 大 困 难 ,往 往 顾 此
失 彼 。 丁 伯 根 (. n eg n)研 究 了 政 策 目标 与 政 策 J bre Ti
础 被 严 重 削 弱 ,而 使 利 率 则 更 能 反 映 市 场 变 化 的 信
局 面在 8 0年 代 随 着 金 融 创 新 的 发 展 又 发 生 了 微 妙 的
货 币政 策 框 架 及 其 传 导 机 制 特 点 ,借 鉴 其 有 益 经 验 ,
有 助 于 提 高 我 国货 币政 策 传 导 效 率 。


西 方 国家 中央 银 行 货 币政 策 框 架 比较
盛朝 晖
( 国人 民银 行 营 业 管 理 部 ,北 京 10 4 中 0 0 5)
摘 蔓:货币政策框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方圉謇中央镊千货币政策框架 亍

比较分析 ,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货 币政策 的建议 。 尉曝
- -


关簟调=货币政策; 银行 中央
( )货 币政 策最 终 目标 基 本 趋 同 。 一 从 西方 国 家 货 币 政 策 目标 的演 变 过 程 看 .不 少 国 家 中 央银 行 都 曾经 历 了 由 多 目标 向 单 一 目标 的 过 渡 。 2 0世 纪 6 0年 代 前 ,大 多 数 西 方 国 家 的 中 央 银 行 都将 稳 定 物 价 、充 分 就 业 、经 济 增 长 和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作 为 货 币 政 策 最 终 目标 ,但 由 于实 践 中 有 些 目标 之 间 存 在

OECD国家货币政策框架分析以及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的启示

OECD国家货币政策框架分析以及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的启示
国宏 观 经 济 的 有 限 影 响 , 最 常 见 和 最 明 显 的 解 释
对投资和 G D P的影 响
(二 ) 利 率 变 化 对 微 观 层 面 的 影 响 显 著
是 国有商 业 银行 常 常被 迫 向 国有 企 业 贷 款 , 因 而 其 预算 约束 力 不 强 , 加 之 可 能 随 之 而 来 的 债 务 豁
前 中 国 国 有 企 业 融 资 利 率 已 接 近 市 场 水 平 ,同 时 私 营 部 门 的 快 速 发 展 也 提 高 了 总 投 资 对 于 用 户 资 本 成 本 的 敏 感 度 。 近 年 来 ,中 国 的 上 市 公 司 x l , - 于
(一 ) 利 率 对 宏 观 经 济 稳 定 具 有 重 大 影 响
明显 。这种 结果 往往 归 因于 同时 性偏 差— —投 资
活动 随商 业 周期 呈 亲 周 期 性 变 化 , 而 这 又 与利 率
42 一
的变 化正 相关 。
二 、 通 货 膨 胀 的 影 响 因 素 (一 )产 出 缺 口 、汇 率 及 通 胀 预 期 影 响 通 胀 走 势
收稿 日期 :2 0 1 2— 1 2— 2 0

免 , 因而 国有 商 业 银 行 对 信 贷 价 格 的 变 化 不 敏 感 。
但 是 , 对 OE C D 国 家 货 币 政 策 传 导 机 制 的 研 究 显
示 , 其 利 率 变 化 对 投 资 的 影 响 在 宏 观 层 面 上 也 不
看 , 经合 组织 ( OE C D) 对 中 国 产 出 缺 口预 算 结 果 显
示 , 2 0 0 7年 中 国 显 著 的 需 求 过 剩 在 紧 缩 货 币 政 策 的 调 整 和 全 球 经 济 衰 退 的 双 重 影 响 T ,目 前 已 经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框架改革的挑战与思考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框架改革的挑战与思考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框架改革的挑战与思考中国央行的以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相结合的货币政策框架在近年来面临各种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

本文梳理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框架,分析了改革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性,认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逐步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以价格调控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利率双轨制的并轨尤为重要。

从1995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与金融体系的改革同步演变和发展。

从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而言,货币政策总体上较好地实现了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

尤其自2002年以来,每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均保持在3%以下,这一结果相当不易。

随着金融市场结构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是未来央行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在5月17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利率并轨的重要性和具体思路。

《报告》称,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的重点是推动利率体系中的“两轨合一轨”,这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促使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降低风险溢价,并进一步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框架从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来看,中国人民银行长期以来采取的是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相结合的操作组合。

价格型工具通常指政策利率,数量型工具则关注信贷或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工具早已取代数量型工具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手段。

而在中国,两类政策工具同时并存。

最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的一些创新性尝试意味着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利率政策方面,鉴于2015年完全放开了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控制,央行开始尝试建立一套以市场利率为基础的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这一尝试以2016年推出的利率走廊机制为代表,央行更加主动地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后来进而扩展到以各类央行流动性安排为基础的政策利率)来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利率,再进一步影响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变动。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变革与演变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变革与演变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变革与演变中国货币政策是指央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影响货币供应量及其增长速度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经历了多次变革与演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变革与演变。

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货币政策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被用作调节国内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手段。

政府通过执行货币政策来实现政策目标,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率和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但在市场经济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变得更加复杂,不仅需要控制通货膨胀率和促进经济增长,还需平衡汇率和贸易政策的关系。

二、从传统货币政策向定向调控的转变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利率及货币供应量来控制经济活动。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央行采用了紧缩政策,即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货币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渐向定向调控的方向转变,即制定和实施定向政策,通过制定特定的政策以对冲风险,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发展。

三、从单一工具调控向多元化工具调控的转变在传统货币政策下,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主要的调控工具。

在中国的货币政策中,更多的工具被引入用于调控经济。

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外汇政策等手段来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角色的行为。

同时,国家金融政策的配套也逐渐完善,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市场机制逐渐多元化。

这些改革推进了货币政策工具多元化,提高了政策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从粗放式监管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主要是行政约束和规章制度,监管手段和方法比较粗糙。

但随着金融市场转型和金融风险的增加,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逐渐变得更加精细化。

监管不断推进仿真测试和规则制定,提高了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的精度,同时引入了反洗钱和反腐败等新型风险防范机制。

9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第3版ppt课件可编辑)精选全文

9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第3版ppt课件可编辑)精选全文
观测货币政策的效力并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 标之间插入的一些过渡性指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中介目标的含义及其选择标准
2、选择标准 可测性: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能够迅速获取 可控性: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相关性:两者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和统计数量上的相关性
体保持稳定,不发生明显的波动,也就是要求既要防止物价上涨,又要 防止物价下跌。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以防止通货膨胀。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一般要求物 价上涨率应控制在5%以下,以2%~3%为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 都能在较合理的条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 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途径发挥作用: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从而调控其信用规模。 ②通过影响存款乘数,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 ①通过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即使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 动; ②即使法定准备金率不变,也会限制了存款机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提 高法定准备金率将冻结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对最 终目标有直接影响,由此其与最终目标直接相关。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远期中介目标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指国家央行为实现国内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采取的管理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和措施的总体方案。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货币供应量目标:央行制定一定的货币供应量目标,以保持对物价的稳定控制,从而维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货币供应量目标通常是通过调节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政策利率来实现。

2. 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借助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等,来影响货币市场供需平衡,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维持物价稳定的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具体的使用也会根据目标市场的特征以及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调整。

3. 透明沟通:央行应向公众及其他机构明确阐述货币政策的制定目标、决策过程及理论基础并公布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透明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央行的公信力,让市场预期更加明确,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定期的与政府和市场相关方面进行沟通,以确保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以上就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要素,货币政策框架具体实施会受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影响,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经济稳定和增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欧元区货币政策框架

欧元区货币政策框架
经济分析框架关注的经济变量主要有 总产出水平、财政政策、总需求及其各种 组成成份情况、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状 况、物价变动情况和成本高低、汇率、全 球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金融市场、欧 元区各经济部门财务状况。欧洲央行通过 这些经济金融变量,评估实体经济发展状 况,商品、劳务和要素市场供求状况在短 期内对物价的影响。
定期融资工具 在主要再融资操作中,欧元区中央银 行占有交易的主动性;而在定期融资工具 中,欧元区中央银行的交易对手(信贷机 构)掌握着交易的主动性。共有两种工具: 一是边际借贷工具(Marginal Lending Facility),即信贷机构通过抵押的方式从 欧元体系的中央银行获取隔夜贷款。操作 方式为反向交易操作。二是存款工具 (Deposit Facility),即信贷机构向欧元体 系的中央银行存款,期限为隔夜。信贷机 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上述两种工具。 正常情况下,边际借贷工具的利率要比相 应的市场利率高很多,而存款工具的利率 则比相应的市场利率低很多。因此,边际 借贷工具设定了货币市场隔夜利率的上 限,存款工具设定了隔夜市场拆借利率的 下限,从而形成了欧元隔夜平均利率指数 波动通道。 最低存款准备金率 欧洲央行要求欧元区信用机构必须在 各国中央银行开立最低存款准备金账户, 并通过管理这些账户以达到稳定货币市场 利率和调节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目的。 欧洲央行对信用机构最低准备金采取 平均额度管理的方法,不要求每天达到最 低准备金的要求。具体方法是:欧洲央行 确定了储备保持期(Reserve Maintenance Period),从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主要再融资 操作结算当天开始到下一个月对应的结算 当天,只要信用机构持有的平均存款准备 金高于最低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就可以。为 有助于信用机构准备各自的存款管理,欧 洲央行会提前三个月公布储备保持期时间 表、主要再融资时间操作表。■

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经济政策。

而货币政策框架则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体系和规则。

本文将对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的重要要素。

一、货币政策框架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等。

维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通货膨胀水平来保持物价的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次要目标,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给来影响投资和消费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保持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监管金融机构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来防范金融风险。

二、货币政策框架的工具货币政策框架的关键是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工具和量化工具。

利率工具主要包括基准利率的调整和利率差异化政策等,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

量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资金流动性。

三、货币政策框架的执行机构货币政策的执行通常由中央银行负责。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保持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中央银行应该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以便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避免受到政治干预。

四、货币政策框架的国际合作货币政策框架在国际上也需要进行合作与协调。

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政策协调等方式进行,以实现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五、货币政策框架的评估和调整货币政策框架的评估和调整是保持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中央银行应该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效果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调整政策目标和工具,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语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框架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灵活运用工具、建立独立的执行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等措施,可以建立健全的货币政策框架,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 规则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 规则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规则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是指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用于管理和调控货
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维护金融稳定。

这些规则和措施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就业。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以下主要要素:
1. 货币供应量调控:中国央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公开
市场操作和逆回购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

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

2. 利率调控:中国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以及市场利率
等手段来调控利率水平。

这些措施对借贷成本、投资和消费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3. 汇率管理:根据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必要时,央行会对人民币汇率进行
干预,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

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央行可以防止突发性的汇率波动,维护外部经济平衡。

4. 宏观审慎政策: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还包括宏观审慎政策,旨在防范金融系统
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这些政策可能涉及资本充足率、债务限制、流动性监管以及金融稳定评估等方面。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目标是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增长,即在保持稳定的物价
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为此,央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总之,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则体系,旨在平衡经济增长和金融
稳定。

通过货币供应量调控、利率调控、汇率管理和宏观审慎政策等手段,中国央行努力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以支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汇率等手段来影响金融市场运行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货币政策框架作为货币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方针,对于调控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框架的定义、主要内容以及不同货币政策模式。

一、货币政策框架的定义货币政策框架是指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目标以及实施方式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它包括了如何制定货币政策的程序、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制定货币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货币政策框架旨在通过明确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工具和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确保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二、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1. 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框架需要明确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例如稳定物价、实现经济增长、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等。

这些目标通常由政府或央行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政策优先事项来确定。

2. 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框架需要选择和确定适用的政策工具,以达到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包括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等,央行通过调整这些工具的使用来引导经济运行。

3. 决策程序:货币政策框架需要明确货币政策的决策程序和机制,包括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会议安排和政策传导的机制等。

这些程序和机制可以确保政策决策的各方面考虑和沟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4. 风险管理:货币政策框架需要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包括对通胀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等的预测和控制。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央行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潜在的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

三、不同货币政策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货币政策框架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和思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货币政策模式:1. 固定汇率制度:一些国家选择将本币与其他货币或一揽子货币进行固定汇率的维持。

这种制度通常需要央行通过外汇储备的管理来保持汇率的稳定,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2. 浮动汇率制度: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则选择让市场决定汇率的浮动。

“PSL和货币政策新框架”专题

“PSL和货币政策新框架”专题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逐渐从依靠外汇占款被动注入基础货币的模式,向依靠多种货币工具进行主动调控的模式的转变,反映了央行在面临蒙代尔“三元悖论”时,从“汇率稳定性”到“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重新选择过程。

在目前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央行是否能够更灵活地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及时应对各种挑战,是我国能否达到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目标的关键之一。

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资本项目开放等一系列改革的推进,我国货币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内生性变量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等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也受到影响,新工具亟待创设。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逐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推进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

而放眼国际,这种转型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从2013年起,央行开始创设新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2013年初,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和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先后推出,“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运用”,以平抑短期利率波动。

在去年“钱荒”期间,SLF就发挥了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

今年,央行高层多次表态,将打造一个中期政策利率工具,建立长效机制,多管齐下进行利率调控。

随着央行拨付1万亿的抵押贷款利率(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PSL)给国家开发银行用于棚户区改造的“首秀”出场,这一个新的中期政策利率工具PSL也映入大家眼帘,央行弹性走廊机制+中期政策利率的调控框架也愈发清晰。

据悉,PSL与再贷款相似,差别在于,再贷款属于信用贷款,而PSL需要合格抵押品进行抵押。

相对于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PSL可以通过调节合格抵押品的种类、基准利率以及折价率等对行业的信贷支持进行定向调控,并且可以通过配合SLO、SLF等短期调控工具,将利率控制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达到稳定市场的效果。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

有 效性 的发 挥 。 因此 .对 这 些 问题 的深 入 个 前提 条件 即 货 币 需 求稳 定 和 货 币 供 给 增 强 可 信 度 透 明度 和 独 立 性 .不仅 有 货 研 究并 对 我 国 的 货 币政 策 框 架 进 行 调整 和 外 生 。也 就 是 说 货 币 量 与 最终 目标 的关 系 币政 策 目标 的透 明 ,也 要 求 决 策程 序 和 决
[ 关键词] 货 币政 策 名 义锚 通 货 膨胀 1标制 8
货 币政策 框架 (r me O Fa f r Mo e a Y 为 中 央 银 行 货 币 政 策 操 作 的 重 要 制 约 因 n tr 调 控 , 为解 决 问 题 创造 必要 条 件 。 货 币政 Pl y o i )主要 包括 货 币政 策 目标及 实现 这一 c
目标 的 一 系列 制 度 安排 。具 体 来 说 就 是 指 值 稳 定 和 对 外价 值 稳 定 ,这 可 以分 别 用通 生 成 和 经 济 的 结 构 性 问 题 . 只 能 为 经 济
货 币 政 策工 具 ,操 作 目标 ,中介 E标 和 最 货 膨 胀 率 和 汇率 来衡 量 。 因此 ,在 我 国 的 l
孵 经 论 聂
浅析我 国货 币政策框架 的有效性
_ 戴初建
[ 摘
贵州大 学经济 学院
要 】 贷 币政 策框 架主 要 包括 货 币政 策 1 及 实现 这一 1标 的 一 系列 制 度 安排 。 本 文拟 对我 国 当前 贷 币政 策 框 架现 8标 8
状 及其 有 效 性 进 行 分 析 , 并 在此 基础 上 探 讨 如 何 调 整和 完善 我 国货 币政 策 框 架 。
货 币供 应量 为 中介 目标 , 以保 持 币值 稳 定 外 汇 占款 导 致 基础 货 币 的大 量 投 放 这 与 导 公 众预 期 的方 面 来 衡 量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和 促 进 经济 增 长 为最 终 目标 的 货 币政 策 框 抑 制 国 内经 济 过 热 和通 货 膨 胀 目标 背 道 而 制 无 疑 是一 个 可 行 的 方 案 ,其优 点 之 一就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
.
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以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来看,似乎难以有效 遏制金融风险的逐步积累,显示了货币政策 框架在应对金融动荡时仍存在诸多缺陷。 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改善有四大启示:
第一,在坚持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同 时,也要适当考虑资产价格的过度偏离;
第二,延长货币政策目标的覆盖期限至整个 经济周期,并考虑货币政策在整个经济周期 中的均衡性;
货币策框架
工商0703 田霄 胡伟
.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及实 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具体来说 就是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 标和最终目标的有机组成。
.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状况
我国当前所构建的是以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 策和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基础 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以 保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的货币 政策框架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对我国经 济平稳增长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随着影响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递的 新的因素的不断涌现,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许多 新的问题正在制约其有效性的发挥。因此,对这 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 调整和完善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
第三,建立宏观金融审慎框架,加强央行 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沟通,改善货币政 策环境;
第四,展开对我国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 货币政策框架的内在不稳定性研究,改 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采取预防性的货 币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框架
工商0703 田霄 胡伟
.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及实 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具体来说 就是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 标和最终目标的有机组成。
.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状况
我国当前所构建的是以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 策和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基础 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以 保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的货币 政策框架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对我国经 济平稳增长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是,随着影响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递的 新的因素的不断涌现,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的许多 新的问题正在制约其有效性的发挥。因此,对这 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 调整和完善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
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如何积累,显示了货币政策 框架在应对金融动荡时仍存在诸多缺陷。 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改善有四大启示:
第一,在坚持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同 时,也要适当考虑资产价格的过度偏离;
第二,延长货币政策目标的覆盖期限至整个 经济周期,并考虑货币政策在整个经济周期 中的均衡性;
.
第三,建立宏观金融审慎框架,加强央行 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沟通,改善货币政 策环境;
第四,展开对我国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 货币政策框架的内在不稳定性研究,改 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采取预防性的货 币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