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改革85分

合集下载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二、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成就
•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始终坚持“以人为 本”。政府部门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而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必须始终围绕公众的现实紧迫需要加 以制度设计和产品提供。同时,政府服务绝不是 政府对于民众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来自于人民、 用之于人民,政府不过是公共服务的规划者和执 行者而已。基于这一理念,中国在服务型政府建 设的探索中,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体,依靠理 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 的成就。
• 2.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市场失灵、市场缺陷的存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履 行一定职责。但政府介入主要不是管制市场,不是参 与市场决策,而是影响市场条件,服务于市场。随着 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迫 切要求政府加快行政改革步伐,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变 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真正做到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情就还给市场,企业能做 的事情就让企业自己完成,企业与政府各就其位。而 建设服务型政府,正是要放弃过去政府主要微观管理 经济的职能,将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与改善宏观经 济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公共服 务水平和能力等方面。所以说,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身就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动力。。
• 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 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 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 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 务责任的政府。 • “服务型政府”而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 3、“服务型政府”的特点 • (1)民主。 • (2)法治。 • (3)权威。 • (4)互动。 • (5)高效。 • (6)有限。

大部制改革——我国政府再造的一次突破性实践

大部制改革——我国政府再造的一次突破性实践

20 0 9年下半年 , 国广东 地 区城市 相继 推 出了政府 机 我
构的大部 制改革 , 广州 的“ 部制 ” 深 圳 的“ 政三 分 ” 如 大 、 行 、
强化责任 , 索实行大部 门体制 , 探 健全行政运行 机制 , 严格控
制机构编制。在理顺部 门职 责方面 , 坚持 一件事情原 则上 由
当前 , 国 的很 多 地 方 政 府 正 在 试 图通 过 这 种 “ 府 再 我 政
造 ” 程来扭转改革开放 3 工 0年来政 府提供公 共产 品和服务
大部制是社会:转型 中保 障服务功能 突出、 注重 效率功
能实现 、 实现行政 色彩淡化 、 落实 问责制 度 实施 的一种 必然 选择 。大部 制意味着政府 职能 以提 供公 共产 品 和公共 服务 为 已任 , 从而使政府权 力得 以规范 , 回归公 共 服务。要实 现

珠海 的“ 体两冀 ” 一 和顺德 的“ 党政 联动 ” , 等 标志 着我 国政
府机构改革进入一个 实质性 的实践 阶段 。大部制 即政府 管 理的大部 门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 门所管理 的业务范 围 , 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 由一个部门管辖 , 从而最 大限度
地避 免政 府 职 务 交 叉 、 出多 门 和 多 头 管 理 , 而 提 高 行 政 政 从
造” 论源于企业再造理论 , 理 而企业再造理论 则形成 于 19 93
数量精于的大部 门体制 。其 改革的突 出特点 表现为 : 一体两
冀、 先行先试 、 党政联动 。“ 一体 两冀 ” 即行政 管理体 制改革
为主体 , 国有 企业改革 和社会 管理 体制 改革 为两冀 , 府机 政 构改革为行政管理机制改 革 的核心 。“ 先行 先试 ” 即一方面 设 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 和市社会工作促进 局 , 另一 方面将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关于改革经验的借鉴
国外“大部门体制”经验借鉴
*整合精简部门 *有限政府 *决策、执行、监管 分离 *机构设置法制化 *地方机构设置多样 化
大部制改革借鉴经验
1.合理定位,以防出现以 “大部制”取代我国整个行 政体制改革的错误认识 2.把握实质,把“大部制” 视作一个变革的过程 3.完善动态管理,切忌急功 近利,不切实际的目标
“大部制”改革的重点
• • • • • • • • 1.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 2.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3.推行“大部制”的法律保障 4.与其他改革相配套 5.梳理部门关系 6.创新行政文化 7.完善人员分流 8.建立公共财政
“大部制”改革的难点
• • • • • • • • 1.权力整合难 2.机构整合难 3.官位减少后的人员分流难 4.对“超大部门”权力扩大的监督难 5.官员和部门利益的触动整合难 6.机构整合后的各项机制对接磨合难 7“大部制”能否有效遏制部门利益 8.“大部制”改革可能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 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 难确立。.
“大部制”改革
什么是“大部制”?
•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 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 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 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 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目标
建设服务型政府
• 首先,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其次,打造透明务实型政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 再次,强化危机管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大部制”改革的重要性
• 1.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 2.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落实问责制 • 3.有利于克服部门本位主义且实现决策科学 化 • 4.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改革 • 5.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公务员

“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难点——超脱部门利益

“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难点——超脱部门利益

“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难点——超脱部门利益【摘要】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是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并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在我国的实际实践中存在各种困难,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超脱部门利益。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部门利益一、引言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务院已经进行了五轮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但是,几轮改革一度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

大部制之所以没有在我国大刀阔斧的进行是有其困难的,其中最大的梗阻是部门利益的垄断化。

二、“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最大难点——如何超脱部门利益弱化部门利益膨胀,“大部门体制”值得期待,但是不宜过高期待。

部门利益膨胀成因复杂,不仅有极大的广度,还有无比的深度。

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部门利益当中有着极其复杂的集团利益、小团体利益、领导个人利益,这些利益不会因为体制的改变而自然消失。

部门利益膨胀涉及的不只是一般政府部门,因为中国政治体制特殊,诸多的政府职能延伸到执政党以及人大系统。

因此,成功的“大部门体制”改革,肯定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和涵盖到党政、人大等权力系统。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建立起来的很可能是貌合神离而不是浑然一体的“大部制”。

因此,“大部门体制”改革必须要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合理有效对接。

比如文化部、广电总局与中宣部的关系,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与政法委的关系,中组部与人事部的关系等。

“大部门体制”极有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减少部门利益的广度,但是有可能加剧部门利益的深度,因此治理起来可能会更难。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大部制改革是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推进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此次改革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国政治制度和行政能力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

一、改革方案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行政体制越来越没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

首先,传统的行政机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的情况,导致政府职能失调,决策效率低下。

其次,长期以来行政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

此外,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过于繁琐,政府机构存在过多与不过精的现象。

改革大部制的背景就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的现代化管理。

改革方案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打破现行行政体制的束缚,推动政府效率的提升。

在改革中,《方案》提出,要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区划、机构设置,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等程序,优化政府的职能结构。

可以预期,改革后的政府某些部门的运转更加灵活、高效,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合理设置行政区划。

方案明确,要优化我国行政区划,减少重复的行政区划设置,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乡镇行政区域等区域,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地方政府服务水平。

同时,方案还进一步深化了行政管理的分级体系,精简县级行政区划。

2. 改革机构设置。

方案要求各级机构精简,推进政府机构职能简化,通过对政府制度进行改革,减少行政部门的层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降低商业企业的担负,让企业更快的发展,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能为全国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3. 推进财政制度改革。

财政制度改革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方案要求深化财政分权、金融自主和公共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监管会计工作,同时保障公共利益。

4.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和群众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8年3月3日和3月5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08年3月3日和3月5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08年3月3日和3月5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此次召开的两会继往开来,总结了上一个五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提出了新的五年建设计划,两会坚持改革创新和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关注民生,集中讨论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许多重大问题。

两会召开期间将审议通过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决议法案,从而能够进一2008年两会文件亮点解读一: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宏观分析(115分钟)主讲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改革(100分钟)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三:建设新型公关服务型财政体制(90分钟)主讲人: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周天勇四:基本公关服务均等化和服务型政府建设(100分钟)主讲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文竹析去年两会亮点观今年两会看点“艾君博侃两会”首篇博文回顾了1979年我国重大方略和重要事件,简单展望综述了2009年我国面临的问题和面对的大事儿。

还有几天,全国两会将在北京拉开序幕。

所以,艾君认为有必要与博友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2008年两会的意义给我们的意义”以及对即将召开的“2009年两会的特殊背景和意义”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展望。

去年两会亮点多多,以关注民生而出台的《物权法》,以及打油诗进两会、道歉政治上两会等,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去年两会召开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初年,在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年份背景下召开的;也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改革开放30周年迎面走来,抗击雪灾考验政府应急能力取得胜利之后的背景下召开的。

委员代表针对我国物价、机构改革、医改、住房等国计民生问题,反腐倡廉、政府应急能力、环境污染治理、干部的选拔、教育、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与和谐等大政方针问题以及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北京奥运等问题讨论热烈,建言献策。

所以,去年两会话题不少,亮点也不少。

浅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浅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浅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作者:张菊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23期摘要: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政府行政改革方面的体现。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突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正,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保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行政改革;科学发展观;公共服务职能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02-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本质及其特征(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政府的概念: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权威性表现形式,指的是形势国家权利的全部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国家元首等,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政府政府是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构成。

2.服务型政府的的概念: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中贯彻服务理念,突出公共服务职能,承担责任的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的本质1.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是“民主行政”、“服务行政”。

民主是服务的前提,服务是民主的体现。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本要求是“由人民做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

”2.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是“有限政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政府不再是全能的,而是“有限政府”。

政府的职能重心应该从经济建设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政府的公共支出应该主要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项目。

3.服务型政府的行为准则是“依法行政”。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由法律产生,受法律控制,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

它要求政府的服务程序化、规范化,不仅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而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模式是“公民导向”。

有公共服务,必有公共服务监督——公共服务监督缘何疲软成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有公共服务,必有公共服务监督——公共服务监督缘何疲软成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有公共服务,必有公共服务监督——公共服务监督缘何疲软成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督机制日前网友通过微博质疑某基金会,分明自己为白血病患儿捐钱是元,可捐钱后第二天该慈善基金会发布的到账款却是一个整数,后查实是因为这笔款迟到几日尚未统计进去,这才消除人们的疑问。

每一年都有巨额的“善款”用于各类公益事业,它虽然源自于非政府组织,但提供的却是公共服务,如何监督这样的公共服务,则是一个新课题。

事实上,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服务,无论是主体、范围,仍是方式、渠道,均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何成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督机制,已成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新挑战。

公共服务进入新阶段呼唤公共服务监督通过30余年的经济快速增加,靠粮票、油票、布票过日子的私人产品严重欠缺的时期已成为历史,但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速度却愈来愈快,人们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不仅公共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层次在不断提高,而且公共需求的主体不断扩大,公共需求的结构发生了深刻转变。

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成为大体公共需求主体,大量的“农人工”群体的形成,广大农人潜在的公共需求开始转化为现实需求,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的欠缺开始凸现,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矛盾。

中国已进入公共产品的欠缺时期。

在公共服务“供不该求”、“僧多粥少”的背景下,在公共需求出现升级换代必然伴随着人的尊严和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呼唤中,社会各界必将加倍关注公共服务对自身利益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倍紧迫想知道公共服务的信息、政策,更需要拥有公共服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主体也发生了悄然的转变,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企业、事业、社区、公民等普遍参与的多元化格局,这必将对公共服务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公共服务主体的兼容性要求拓展公共服务监督。

如,对行业协会之类的民间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服务和某些私人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实行规范、有序、公开、有效的监督,以保护更多的加入公共服务主体的踊跃性。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36

1、什么是大部制?
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 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 大部制就是在政府机构中,将哪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 相对集中,由一个综合管理职部门统一管理,避免出现目前普遍存在的 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的管理体制。 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18
讨论之三:
您对服务型政府作何理解?
工作作风说


职能结构说
新型模式说
19
二、发达国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做法及其启示 市场化 ( 公共选择理论:私有化与引入竞争机制)
企业化
社会化
(管理主义:顾客为中心,结果为导向)
(治理理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
20
二、发达国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做法及其启示
●理念层:以公民、社会为本位 ●制度层:科学合理的职能配置、精简统一效能的 机构设置、依法行政机制、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机制、 政府绩效评估机制、责任机制、公共财政体制等 ●行为层:规范、透明、便民、高效的行为方式、 工作作风等
27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思考
现实目标与任务
2020年目标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 体制,要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 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31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思考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 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越位),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缺位), 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错位)。
(摘自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32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试卷 85分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试卷  85分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试卷 85分一、判断题(15 道)1.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

正确错误2. 1987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贡献是减少了副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正确错误3.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既管不了管不好。

正确错误4.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

正确错误5.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

正确错误6. 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

正确错误7.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和规范不足的问题。

正确错误8.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架构。

正确错误9. 资源配置方式对政府组织架构及其部门设置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错误10.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亮点在于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位置。

正确错误11. 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基层人民代表特别是提高知识分子的比例。

正确错误12. 2003年行政体制改革错过了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时机。

正确错误13. 大部门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党政高层亲自推动,步履维艰。

正确错误14.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

正确错误15. 中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职能整合与机构合并。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5 道)1. 十八大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A. 处理好消费和生产的关系B. 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C. 处理好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D.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 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特点是()。

A. 长期性B. 不可操作性C. 可控性D. 不可实现性3. ()提出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A. 十七大B. 十七届二中全会C. 十八大D. 十八届二中全会4. 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从BPR 的角度谈谈对大部制的看法。

学号 110310009信管1101 李蒙所谓“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简言之,大部制就是为推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将原有的政府机构建设成服务型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但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大部制改革。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管理模式,但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国情与他们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有适合我们国情的管理模式。

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理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大部制改革要求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建设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现代化的政府体制,我们希望能取得这样的成果。

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重点问题,是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职能和机构的整合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建设服务型政府。

大部制改革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为改革目标。

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需求。

(二)相关的法律问题。

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所以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合法化。

在法制较为健全的许多国家,先有法律依据,然后才设置行政机构。

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对策

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对策

建设 有 利 于 突破 传 统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体 制 障 碍 ,提 高政 府 公 信 力 ,重 塑政 府 形 象 。更 好 地 发 挥 政 府 在 推 进 经 济 发 展 方
式转 变上 的 积 极 引 导作 用 ,有 利 于把 发展 社会 事业 和 改善 民 生作 为转 变发 展 方 式 、扩 大 国 内 需 求 的重 要 着 力点 。 因此 。 建设 服 务 型政 府 必 须 牢 固树 立 “ 以人 为 本 ” 以服 务 为 核 心 的 行 政 理 念 .以 转 变职 能 为 核 心 .以 依 法 行政 、公 开透 明 为 、 准则 ,以 “ 大部 制 改 革 ” 和 “ 共 财 政 ” 打 造 为推 手 ,建 立 以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为 导 向 的政 府 绩 效 评 价 体 系 。为 经济 发 展 公
发 展 带 来 了 压 力 更 重 要 的 是 由 于 过 分 依 赖 外 需 拉 动 经 济 速 度 的 高 增 长 , 乏 有 效 的 内 需 拉 动 . 致 传 统 发 缺 导 展 方 式 缺 乏 内在 的 创 新 机 制 和 动 力 机 制 .产 业 结 构 升 级缺 乏压 力 和动力 。 目前 . GDP的 快 速 增 长 仍 然 停 留 在 “ 投 入 、 消 耗 、 排 放 、 外 向 依 存 度 、 效 率 ” 阶 高 高 高 高 低 的
国 .但 在 经 济 企 稳 回 升 的 同时 人 们 对 于 传 统 经 济 发 展 方式 的反 思也 1 深 刻 。 3益 目前 , 济 危 机 带 来 的 倒 逼 效 经
应 和 内部结 构 失 衡形 成 的 改革 压 力 正 在形 成 合力 . 呼
唤 各 级 政 府 在 调 结 构 、促 转 型 和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上 下 工 夫 . 以 使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建 立 在 更 合 理 的技 术 进 步 创 新 和 内生 增 长 推 动 的 基 础 上 。 马 克 思 主 义 认 为 , 济 基 础 决 定 上 层 建 筑 . 上 层 经 而 建 筑 能 动 地 反 作 用 于 经 济 基 础 。 传 统 的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要实 现根本 性转 变 .必须 与政 府体 制改 革 和服务 型政 府 建 设 相 辅 相 成

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中国政府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机构进行了六次较大的调整:一是1982年,改革内容主要是干部队伍年轻化、大幅度撤并经济管理部门,并将条件成熟的单位改建为经济实体组织的政府机构改革;二是1988年,主要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三定”为重点的政府机构改革;三是1993年,主要是政企分开为中心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四是1998年,以中央政府人员、机构减半为目标;五是2003年,主要以职能划分清晰为改革目标;六是2008年以大部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为主要目标,这个阶段的政府机构改革十分艰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完善公共财政模式,提供更多的公共福利与公共产品。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1988年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

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与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与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

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与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要点2021年大部制改革方案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

——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___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___。

保留___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___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___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___。

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___、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___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

——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

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这次改革,___正部级机构减少___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___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

改革后,除___外,___设置组成部门___个。

___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经___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___将对改革实施作出部署,建立工作机制,制定配套措施,排出时间表,逐项抓好落实。

抓紧完成新组建部门的“三定”工作,综合设置部门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___已进行过六轮机构改革。

了解深圳大部制改革相关内容

了解深圳大部制改革相关内容

本报讯政府机构减少15个,精简幅度近1/3,首次整合决策、规划职能设立七大委员会……从起草到正式发布,历时1年时间后,作为珠三角纲要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最耀眼的行政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深圳大部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昨日正式出炉,为各界关注的深圳行政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向境外媒体介绍深圳的大部制改革时表示,深圳此轮改革,将在中国地方区域行政体制改革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省委常委、深圳代市长王荣认为,这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注重特区之“特”的要求,涉及面之广,目前在全国还不多见。

即便是已经历过七次行政体制改革,对大部门制度其实并不算陌生的深圳政府官员,在拿到昨日公布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时,仍连连感慨“这次动真格的了。

”委、局、办并行根据改革方案,深圳政府部门设置将打破现有的局、办模式,按照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市政府实行委、局、办并行,各机构将统称工作部门,根据部门的职能定位作出区分,其中: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称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机构称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办”。

各委、局对市政府负责。

一部分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管职能的局,由主要承担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的委归口联系。

设31个政府部门此次机构改革最大的看点,是首次出现了“委员会”这一政府部门架构,对不同职能部门领域进行了分拆合并。

设立的7个委员会包括: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交通运输管理委员会、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此外,整合原有的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合原文化、旅游、体育局为文体旅游局。

成立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原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知识产权局的职责,以及卫生局饮食环节的食品监管职责整合划入市场监督管理局,上述三局不再保留。

欧文.休斯版公共管理导论知识点大全

欧文.休斯版公共管理导论知识点大全

欧文.休斯版公共管理导论1,传统官僚制的基本原理和受到的挑战与不足2,戈尔报告的四条主要原则3,行政与管理的不同4,公共部门面临的挑战和变革的原因5,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6,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理论来源7,政党分赃制的后果和早期行政的特征8,诺思科特-特里威廉报告的内容和意义9,文官法的内容10,韦伯官僚制体系的六项原则11,公职人员的地位12,威尔逊的政治控制二分法13,泰勒的科学管理14,科学管理原则和官僚制想匹配的原因15,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6,古力克和厄威客提出的公共行政的POSDCORB原则和对其的批评17,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18,官僚制的优势与不足19,邓利维认为的理性人模式20,奥斯特罗姆认为的官僚制组织无效率的原因21,新公共管理的一致性特点22,阿利森认为的管理的内涵23,富尔顿报告和文官改革法的内容与意义24,胡德关于新公共管理出现的原因的论述25,OECD认为的管理主义方案26,胡德认为的新公共管理的七点要素27,霍尔姆斯和桑德提出的新公共管理是一种良好的管理典范的观点28,波利特对于新公共管理的论述29,休斯对与新公共管理的论述30,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31,对管理主义的批评32,新泰勒主义33,公共部门的定义以及马斯格雷夫夫妇认为的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原因34,私人管理和公共管理的不同35,对治理的论述和认识36,市场失灵的原因37,政府失灵的原因38,政府可以运用的工具39,政府干预的发展阶段40,亚当斯密关于最小国家职责的论述41,对福利主义国家的评价42,新古典主义的四个要点43,世界银行认为的政府的基本职能44,安德森认为的政府的七项一般角色45,在转性阶段中国政府的特殊职能46,公共企业作为公共管理一部分的原因及建立公共企业的四点理由47,公共企业的类型48,民营化的概念,民营化的经济,效率,意识形态论据,控制与责任以及实用主义观点49,民营化之后仍需管制的原因50,亚哈罗尼认为的解决机构之间不同利益的手段51,公共政策的两种类型的概念52,林恩关于政治性公共政策的定义53,巴顿维萨基认为的政策过程的六步骤54,政策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对批评的回应55,林德布鲁姆有关理性模式的论述56,林恩认为的有效的公共政策管理者角色57,霍格伍德和冈恩的关于两种政策观点的视角论述58,传统模式对战略的认识59,海克斯和马吉鲁夫关于战略计划演变五阶段的论述60,企业战略计划的内容61,公司战略计划比企业战略计划的进步之处62,安索夫认为的早期战略管理失效的原因63,战略管理的定义,两个要点以及和战略计划的不同之处64,公共部门战略计划的限制性因素65,博茨曼和斯特劳斯曼认为的战略方法的三个特点66,奥尔森,伊迪关于战略管理的定义以及对战略管路过程的论述67,,奥斯本和盖布勒关于战略管理模式的论述68,布莱森的战略计划模式论述69,公共部门战略管路的概念以及博茨曼和斯特赖斯曼关于战略管理四个方面的论述70,纳特和贝克沃夫认为的战略管理计划71,战略计划有效执行的路径72,对战略计划不足的批评73,澳大利亚库姆斯委员会关于终身服务的人事模式的论述74,传统人事模式的优势和不足75,人事制度的改革76,法拉姆认为的公共管理领域中出现的人力资源和雇佣关系的五个特征77,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的概念,限制性因素与不足78,英国财政管理议案的内容79,绩效评估在公共部门运用的作用和不足及对不足的回应80,绩效评估将在公共部门继续运用的原因81,人事制度改革的不足和批评82,政府预算的定义和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职能83,传统的财政管理的主要特点84,威伦斯基认为的传统预算是很好的控制机制85,线性预算存在的问题86,PPB预算,零基预算失败的原因87,项目预算的概念和优势88,财政管理改革的内容和方面89,对财政改革的批评(对预算,对会计改革,签约外包)90,电子化政府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在公共部门运用的发展阶段91,在信息化阶段的信息释放中新的信息资源是92,电子化政府的发展阶段93,电子化政府的发展对官僚制的影响94电子化政府对公民和企业的影响95,电子化政府存在的问题96,公共部门转变为对外部要素关注的原因97,威尔逊所言的公共部门不能控制自己资源的原因98,传统模式当中的外部关系99,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的外部关系100,普罗斯有关利益集团的概念和功能的论述101,利益集团在公共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变化及原因102,普罗斯关于政策团体的概念以及其发展的原因103,古德赛尔认为的利益代表理论104,多元主义理论的观点,对多元主义的批评105,法团主义的内容及其对它的批评106,奥尔森认为的利益集团竞争的理论论述107,斯蒂格勒认为的俘获理论108,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109,发展中国家采用官僚制的原因110,发展中国家采用公共企业的原因111,发展行政模式及问题112,德威迪和亨德森认为发展中国家采用发展行政的不足113,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理改革114,《世界发展报告》提出的三项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建设115,发展中国家采用管理主义模式存在的问题116,IMF对申请贷款国家的五项要求117,个人和政府的相互作用方式118,私营部门的责任模式119,公共部门对私营部门责任机制的借鉴120,威克斯和亚罗认为的公共部门责任和私营部门责任的不同121,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的内容122,罗姆泽克认为的责任关系的四种类型123,贝恩认为的三种责任形式124,传统模式当中的政治责任和官僚责任125,美国总统制国家的不同的责任机制限制126,传统模式当中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责任存在的四点问题127,管理主义的责任形式128,责任管理的内容129,管理主义模式的责任存在的问题130关于公共行政典范变迁的争论131,林恩对官僚制认识方面的错误之处132,OECD描述的新公共管理的环境特征133,汤普森认为的管理主义是全球化运动的观点134,胡德反对全球性典范的三点理由135,英格拉哈姆认为的管理主义改革的三种模式136,波利特认为的公共管理整合的四个阶段137,管理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138,对管理主义侵害民主的四点批评理由139,林恩认为的民主需要官僚制的理由论述及对其观点的批评140,管理主义与责任的关系141,管理主义和公平的关系(马奇和奥尔森的观点)142,减小政府规模对民主的影响143,林恩认为的新公共管理将逐渐消失的原因144,公共管理改革将持续进行的三点理由145,公共管理未来的发展146,我国公共管理的发展与实践147,公共服务在21世纪的新特征汪大海版公共管理1,无缝隙政府理论以及政府再造的顾客,竞争,结果导向的论述2,罗森布鲁姆关于多元公共行政的论述三个不同的视角3,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点4,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5,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容6,有关公共能量场的论述和概念7,公共产品的队员供给的论述8,公共价值复兴重建当中的社群主义理论9,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10.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特点11,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的四种类型12,解制型政府模式13,公共管理责任包涵的三个层次和特征的论述14,公共管理问责制的含义,内容,意义,以及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15,公共管理的伦理内涵,概念、16,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和功能(道德存在,伦理关系,服务价值)17,为什么说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首先是制度建设18,结合公共管理趋势讨论中国社会善治的形成还要那些努力19,比较国内外治理创新的区别与联系20,奎因认为的组织者充当的四种角色21,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22,公共管理者必背的职业技能2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的新能力24,公民参与的有点和对其的批评25,托马斯的公民参与有效决策模型以及公民参与和传统政府统治的不同26,论述公共管理者在大变革时代需要具备那些能力27,公共管理的老三论和新三轮28,自组织的理念和涉及的基本理念29,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和理论研究30,目标管理特征,过程,以及在公共部门实施目标管理的局限性31,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内涵,实施过程32,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33,绩效评估的内涵,实施过程以及主要的方法(顺便思考其在公共部门运用的作用和缺陷)34,标杆管理的内涵,实施过程,以及对公共部门的意义35,公共部门顾客导向的四点内涵35,危机管理的概念,特点36,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4R模式37,公共管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控制方法,决策方法行动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38,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德尔菲法的内容,电子会议的优势和不足39,对我国绩效评估的回顾和前瞻40,公共管理工具的概念和三点性质41,公共管理财政性的5种财政性工具42,民营化的概念,3种类型,优点和不足43,政府管制概念和不足,以及放松管制的概念,理由以及政府放松管制的三点制度建设44,社会科学的分散决策和公共管理的分散决策,其优势以及运行需要的3点内外环境条件45,社区治理的概念,特征,我国社区治理的特点46,流程再造的内涵和过程47,公私伙伴关系的概念,优势与建立的潜在逻辑(理由)48,听证会的概念,兴起背景,听证会过程和保障机制49,影响管理工具选择的因素(主客观)50,以我国政府改革中的管理实际举例说明一两个管理工具创新及其背景,运作特征51,公共管理问题的界定和识别52,影响公共管理执行的因素53,公共管理的评估标准,功能和意义54,公共管理监督的内涵,和监督体系55,公共管理的整合机制,沟通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利益表达机制,56,论述公共管理方案抉择过程当中的最满意标准57,比较中外公共管理监督体系的异同58,同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59,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微观和宏观)60,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对策61,公共部门财政的四项基本职能62,政府的财政来源,支出项目,与结构以及对其监督的方式63,公共部门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意义64,理解公共管理的信任资源(内涵,必然要求,原因,)65,公共管理中的舆论来源,类型和作用66,公共管理中如何正确的引导,采用舆论资源67,如何在结构化的视角中理解作为规则-资源体系的信任68,公共管理的宪政价值(公正,合法,代表,回应,责任)69.公共管理的政治控制途经70,参与式治理的理念和具体实现途径71,现代促进性法律和传统确定性法律的不同,以及特点72,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的内涵,特点和具体的内容73,公共管理法制化内涵和具体内容74,传统战略管理的从点到面的特点75,公共管理战略的从元战略到战略集群的特点76,公共管理战略的实现途径(公共政策驱动,价值导向,政府引导,社会合作)77,对公共管理的生态环境学考察和公共环境的两个历史特征78,风险社会与中国,中国的社会风险成因,和应对之道79,公共管理的时代背景(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80,常态管理和危机管理的结合81,中国如何实现常态管理和危机管理82,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影响以及反映出来的公共管理的环境特征83,实践中的三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模式84,政府和社会关系的四种范式85,效率论的三种观点86,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87,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其职能转变的特点88,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89,深化现在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90,建设服务性政府的具体措施91,综合自治组织的职能有哪些92,事业单位的职能和改革的对策93,论述我国公共管理主体从线性结构向网络结构的转变94,公共管理主体结构的特征95,从公共管理主体的的角度说说大部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的关系96,谈谈大部制改革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发挥的作用9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原则和价值以及表现途径98,公共管理服务性的原则,价值和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99,公共管理的共治性原则和合作型社会治理模式100,美国公共行政基础的四大传统101,论述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的角色102,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是一种范式的转移吗103,公共管理研究的P途径和B途径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缺陷104,从撒切尔政府到布莱尔政府的改革体现出公共管理的那些变迁公共经济学第一章【1】公共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P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是什么?P2【3】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P4【4】政府经济行为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是什么?P4第二章【1】资源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P17【2】市场机制的内容、特征、功能是什么?P20【3】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差别主要是什么?P20【4】弗里德曼认为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P21【5】为什么说价格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P21【6】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什么?P26【7】资源最优配置的涵义是什么?P27【8】阐述一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P27【9】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如何解决的?P31第三章【1】什么是市场失灵?P38【2】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P38【3】什么是看的见的手?P42【4】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职能是什么?P【5】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第四章【1】市场的类型划分及其特点是什么?P52【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P52【3】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P53【4】完全垄断的市场的条件是什么?P54【5】垄断是怎么形成的?P54【6】垄断势力是如何测量的?P54【7】垄断的危害有哪些?P57【8】制约市场势力的公共政策有哪些?P61【9】垄断的好处是什么?P64【10】反垄断法的任务是什么?第五章【1】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和原因是什么?【2】逆向选择的涵义及其典型市场是什么?【3】如何避免逆向选择?【4】道德风险的内涵及类型是什么?第六章【1】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措施有哪些?【2】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案有哪些?【3】科斯定理的涵义及内容是什么?【4】私人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解决外部性需要哪些条件?第七章【1】物品分类的标准及物品有哪些种类?【2】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形式有哪些?【3】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形式有哪些?【4】为什么会产生搭便车现象?怎么解决?【5】为什么会产生共有的悲剧?怎样解决?【6】解决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的方式有哪些?第八章第九章【1】引起收入差距的原因是什么?【2】收入分配有哪几种制度模式?【3】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4】公共财政支出的种类和原则是什么?【5】请简要说明瓦格纳原则?【6】消耗性支出的内容是什么?公共消费支出的内容是什么?公共投资支出的特点和形式是什么?【7】公共消耗性支出产生的影响有哪些?【8】公共转移性支出的内容是什么?【9】财政补贴的内容是什么?【10】公共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第十章【1】公共财政收入的原则是什么?【2】税收有哪几种转嫁形式?【3】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容是什么?第十一章【1】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是什么?【2】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是什么?【3】阿罗五原则是什么?【4】什么是单峰偏好?单峰定理又指什么?【5】官僚为什么能够实现预算最大化?【6】寻租定义、特点及影响是什么?第十二章【1】政府职能是什么?【2】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什么?【3】财政政策的内容是什么?【4】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及实施原则是什么?【5】简述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如何扩大总需求的?P212【6】简述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如何紧缩总需求的?P215【7】论述我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P213【8】内在稳定器的三个涵义指什么?【9】政府税收是如何自动变化的?【10】政府支出是如何自动变化的?【11】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12】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怎样配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公共管理休斯版教材框架第一章,变革的时代第二章,传统的公共行政第三章,新公共管理第四章,政府的角色第五章,公共企业第六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第七章,战略管理第八章,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第九章,财政管理第十章,电子化政府第十一章,管理的外部要素第十二章,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理第十三章,责任第十四章,结论: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公共管理教材汪大海版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和共治性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环境与内容第五章,公共管理的战略第六章,公共管理的政治和法律基础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资源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过程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工具第十章,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的新技能和新策略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责任和伦理第十三章,公共管理的发展确实预测曼昆版经济学教材框架微观部分第一章,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十大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相互依存的贸易的好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贸易的好处)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概念,供给与需求,价格如何配置资源)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弹性定理,弹性和收益,无谓损失,税收归宿关系,具体三个应用)第六章,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价格控制及评价,税收与市场结果,弹性和税收归宿)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市场效率,市场和政府失灵)第八章,赋税的代价(赋税和无谓损失,拉弗曲线,供给学派,无谓损失和贸易)第九章,国际贸易(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贸易好处,关税和进出口配额,各种限制贸易论)第十章,外部性(福利经济学,外部性,解决外部性方法,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公共政策)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物品分类,公地悲剧及解决之道,产权的重要)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税制设计原则,税收与平等及归宿,无谓损失,平等与效率的均衡)第十三章,生产成本(成本利润,规模经济,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机会成本,生产函数)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竞争市场,沉没成本,利润最大化和供给曲线)第十五章,垄断(垄断原因,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价格歧视,垄断的好坏,垄断与定价)第十六章,寡头(寡头概念,博弈论,囚徒困境,占优策略,纳什均衡,针对寡头公共政策)第十七章,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概念,好处与均衡,广告)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劳动供给,工作与闲暇,劳动需求,生产率与工资,卖方垄断,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第十九章,收入和歧视(决定工资的7种因素,补偿性工资差别,教育,超级明星现象,劳动市场的雇主歧视,顾客歧视,政府规定歧视)第二十章,收入不平与贫困(不平等的衡量,贫困率,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意志主义,减少贫困的政策,最低工资法,负所得税,实物转移,反贫困计划)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预算约束,无差异曲线,消费者最优,三种应用第二十二章,微观经济学前沿(不对称信息,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发信号,刷选,康多塞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中值选民定理,政治家,行为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概念,构成,优点,劣点,真实,名义GDP,平减指数)第二十四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概念,优劣,真实名义利率,享受原理,指数化)第二十五章,长期中的真是经济(生产率,公共政策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第二十六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构成,可贷资金市场与公共政策)第二十七章,基本的金融工具(风险,基本分析,有效假说,随即行走,市场非理性)第二十八章,失业(失业的原因,公共政策,最低工资,效率工资)第二十九章,货币制度(货币种类,美联储,货币创造,货币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第三十章,货币增长和通胀(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通胀危害,货币数量论,费雪效应)第三十一章,开放经济的宏观概念(资金尽流出,储蓄,投资,国际流动关系,购买力平价,局限,名义真实汇率,孪生赤字,)第三十二章,开放经济宏观理论(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资本净流出和这两个市场关系,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例如贸易政策和资本外逃)第三十三章,总供给和总需求(经济波动的规律,总需求向右下倾斜原因,总供给想右上倾斜原因,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动原因,总供给长期垂直原因,供给冲击)第三十四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变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局限性,自动稳定器,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加速原理,支持和反对经济政策的理由)第三十五章,通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曲线,自然率假说,牺牲率,格林斯潘,货币政策和通胀,总供给冲击对菲线影响)第三十六章,宏观经济的五个争论(应不应该稳定经济,货币政策是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决策,是否应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是否应该为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主要论述支持和反对的理由)。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

一、“大部制”改革方案的内容大部门体制,是指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

专家指出,通过政府机构职能整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根据十七大的要求,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大部门制,已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2008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工作。

其实,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想法由来已久。

有关人士透露,早在2007年初,有关部门就通过召开研讨会、咨询会等形式,研究探讨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可行性。

专家建议,应整合农业、交通、社会保障、能源、国土资源、文教卫等管理要素,形成大部门体制的普遍化。

如突破小农业的狭窄思维,实行包括农林牧副渔和农田水利等综合管理的“大农业”模式。

专家还建议,大部门体制改革应首先在小范围内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教训;然后进一步推广改革,“更大范围的机构整合可能会出现在2009年。

”“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的现代化和社会化要求。

政府各部门联系日益密切,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统筹协调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专家称,大部制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横向协调困难,裁撤议事协调机构,有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专家指出,实行大部门体制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的交叉重叠,改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状,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五轮政府机构改革。

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8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由原有的67个减为60个,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9700多人;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国务院40个组成部门,仅保留29个;2003年,设立国务院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药监局、安监总局等。

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的大部门化

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的大部门化

改革开放后 的六次 国务 院机构改革 ,从 最初适应经济改 革、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求 ,到后来关注民生、构
建服务 型政府,国务 院机构改革的主题与 国家发展的足迹 高
度吻合,表现出了与国际接轨 、与时代接轨和与市场经济接
轨 的特 征 。
4 4 1 人 民 论 坛I 2 0 q 3 : 0 : 3 下
年的 “ 第一轮 大部制改革”。 局 ,将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使国务院的组成部 门减少为2 8 个。 2 0 0 8 年 ,首次以大部制改革名 义推行的政府机构改革 ,
1 9 8 2 年 ,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较大幅度地撤并 了经济管理
部 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 熟的单位改革成 了经济组织。国 务院各部 I " I , 9 . 1 0 0 个减为6 1 个。
务院办公厅 外,国务院组成部 门由原有的4 0 个减少到2 9 个。
革 ,从 大部制改革的角度 ,可以将 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划分为
2 0 0 3 年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通过设立国资委 、
两个阶段 ,一是2 0 0 8 年以前的走向大部制的改革 ,二是2 0 0 8 银监会 ,组建 商务部和 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

于小部制而言 的。小部制的特征是部 门管辖范 围小 、机构数 量大 、专业分工细 、职能交叉多 。而大部制的特征是 “ 大职 能 、宽领域 、少机构 ”。 所谓大部制改革 ,就是在政府部 门 的调整和设置 中 ,扩大 一个部所 管理 的业务范 围 ,将那些职 监督权的三权分立制约 。三是政府部门的职 权职 责相对应 , 做到有权必负责 。 第 四,对政府部 门加强监控 。大部 门体制下形成 的 “ 超 级大部” ,由于部门职能领域变大 ,权 力与职责相应增多 ,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下试卷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下试卷

考试标题《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下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下倒计时47:9 您的得分:75.0!恭喜,您通过了《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下的考试!一、判断题(15 道)1. 服务型政府就是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政府。

其本质是指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确错误2. 在实行公共财政用于公共服务投入过程中,要特别重点加大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正确错误3. 服务型政府主要特征:公共服务职能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或核心职能,公共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最大,具备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正确错误4.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正确错误5.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

正确错误6. 大部制的建立意味着行政效率的提高。

正确错误7. 决策权相对集中具体表现为规则制定权统一、规划权统一、政策统一。

正确错误8. 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了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正确错误9. 2008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正确错误10.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即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

正确错误11. 大部门体制可以整合部门功能,把性质雷同的部门加以合并。

正确错误12.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和有效的政府。

正确错误1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