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化

合集下载

惠州特色文化传统

惠州特色文化传统

惠州特色文化传统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

这里有
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习俗,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惠州的特色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饮食、手工艺、建筑和节庆等方面。

首先是惠
州的饮食文化,以粤菜为主,其中以惠州菜最为著名。

惠州菜以清淡、鲜美、色香味俱佳而闻名,如惠州鱼生、鹅肝煲、白切鸡等都是当地的特色菜肴。

此外,惠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牛肉丸、鲜虾云吞等,让人垂涎欲滴。

其次是惠州的手工艺传统,以往的惠州是一个以手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因
此这里有着丰富的手工艺传统。

惠州木雕、竹编、漆器等工艺品都是当地的特色,精美绝伦,被誉为“南国工艺之乡”。

再者是惠州的建筑文化传统,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西湖、惠州古城等,
这些建筑都是惠州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当地人的智慧和勤劳。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最后是惠州的节庆文化传统,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逢佳节,当地人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传统。

总的来说,惠州特色文化传统丰富多彩,不仅是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
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文化传统,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希望惠州的特色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这份宝贵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介绍惠州的书

介绍惠州的书

介绍惠州的书
摘要:
1.惠州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2.惠州的文化特色与名人
3.惠州的旅游资源与推荐景点
4.惠州的经济发展与未来规划
5.惠州书的出版与推荐
正文:
一、惠州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部,是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拥有悠久历史的惠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被誉为“粤东明珠”。

二、惠州的文化特色与名人
惠州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文化名人,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书法家、地理学家、医学家、工程师等多重身份的神童徐霞客等。

他们的作品与成就为惠州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三、惠州的旅游资源与推荐景点
惠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西湖风景区、红花湖、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双月湾、大亚湾等。

四、惠州的经济发展与未来规划
近年来,惠州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
经济增长极。

同时,惠州也在积极规划未来发展,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

五、惠州书的出版与推荐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惠州文化,近年来,许多关于惠州的书籍相继出版。

这些书籍不仅详细介绍了惠州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惠州的途径。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惠州书籍:《惠州史略》、《惠州文化概览》、《惠州旅游指南》等。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介绍,相信您对惠州已经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论文研究惠州历史悠久文化

论文研究惠州历史悠久文化

研究惠州悠久历史文化姓名:学号:班级【摘要】四东文化是惠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亮点,指:东江、东坡、东征、东纵。

以“东坡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东江文化”为主干的“四东文化”品牌正日益成为惠州的一张新名片【关键词】独具特色文化悠久一、了解惠州文化起源惠州是我国岭南的历史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远古石器时代,到商周,后经历北方民族人口大迁徙,民族文化的融合、传承及发展,直至近现代。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而惠州却在大浪淘沙中不断地传承、发扬自己独特的文化,成为岭南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惠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1990年在市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

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

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士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

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

惠州在隋庸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殊多。

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惠州习俗文化传统

惠州习俗文化传统

惠州习俗文化传统
惠州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其习俗文化传统深受古代文化的影响,融合了汉族、客家族、客家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情。

惠州的习俗文化传统在日常生活、节庆活动、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惠州人注重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尊重长辈、敬重师长是他们的传统美德。

在节庆活动中,惠州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逢节日,人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赛龙舟、吃粽子等,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久远的文化传统。

在饮食习惯方面,惠州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客家菜为主,注重清淡、鲜美、营养,尤其以鱼为主食。

在酒席上,人们还会进行“敬酒”、“敬茶”等传统礼仪,体现了尊重和感恩的传统美德。

除此之外,惠州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惠州木雕、惠州铜鼓、惠州竹编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古代工艺技术,体现了惠州人的智慧和勤劳。

总的来说,惠州的习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传承了古代文化精髓,体现了惠州人勤劳、智慧、感恩的品质,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惠州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惠州的习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为城市的发展增添独特的魅力。

我的家乡惠州

我的家乡惠州
丰富的粤菜美食和客家美食
2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江盐焗鸡
3 这道菜是惠州的代表性菜肴之一,以其 酥脆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而备受游客喜 爱
4 此外,惠州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试的 美食,如客家酿豆腐、东江糯米鸡等
4
总结
总结
惠州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这里有着 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 的美食文化。无论你是喜欢旅游、历史文 化还是美食,惠州市都能为你带来一次难 忘的体验。热情好客的惠州人民欢迎来自 世界各地的朋友来这里感受这座城市的魅 力。除了以上提到的景点和美食之外,惠 州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 人
西湖景区位于市区西部,是 一个以湖泊为主的风景区, 有着"天下西湖三十六,唯
惠州足并杭州"的美誉
此外,惠州市还有许多其他 值得一游的景点,如罗浮山、
南昆山等
惠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 风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
湖风景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秀丽 的湖光山色,体验到浓郁的
文化氛围
2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惠州市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文化, 拥有许多宝贵的
文风情
惠州市的人文风情同样丰富多样。这里有 着独特的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以及丰富 的节日和习俗。惠州的客家文化是客家文 化的重要代表,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情。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 了解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此外, 惠州市的广府文化也同样值得一游,这里
有着广府文化的独特风情和韵味
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 的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惠州
古城
古城位于市区北部, 是一个保存完好的 明清古城,有着独 特的建筑风格和悠
久的历史
游客可以在这里 感受到古代城市 的韵味,了解惠

惠州人文简介

惠州人文简介

美食特产
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 ,以其鲜甜可口、香味浓郁而著
名。
龙门鸡
龙门鸡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以 其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而著名。
博罗酥糖
博罗酥糖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 以其香甜可口、口感酥脆而著名。
04
惠州人物
古代名人
唐伯虎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绘画风格 细腻传神,代表作品有《庐山图 》、《秋香图》等。
隋唐时期
惠州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 大量客商和移民。
近代历史
鸦片战争后
惠州成为英国鸦片贩运到内地的 中转站,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
中华民国
惠州成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现代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
惠州成为广东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交 通枢纽,经济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
惠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吸引 了大批外资和企业投资设厂。
客家文化在惠州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惠州有许 多客家文化景点和民俗活动,如龙川县的客家文化博物馆 、博罗县的客家文化节等。
广府文化
01
广府文化的起源
广府文化起源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汉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02
广府文化的特点
广府文化注重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讲究务实和创新,同时广府文化也强
调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等品质。
02
惠州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起源
客家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由于历史上的战乱 和移民,客家人逐渐迁徙到南方,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
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文化注重家庭观念、传统价值观念和民间信仰,客家 人喜欢聚族而居,注重亲情和乡情,同时客家文化也强调 勤劳、节俭、团结等品质。

惠州文化简介

惠州文化简介

一、文化惠州惠州,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誉。

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

两千年来,先后有400 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这其中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古代医学家、化学家、将道家学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苏轼等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领导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革命先驱,以及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辅叔等文化名人。

历史的积累与当今的努力,为我们建设文化惠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将文化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与经济、社会建设统一部署、落实和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软实力稳步提高;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经营秩序逐步规范;文化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文化生产力深度激活。

在打造特色文化方面,以“东江惠州民俗文化、东坡寓惠文化、东樵宗教文化、东江革命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四东文化”及其杰出代表惠州客家山歌、龙门农民画、小金口麒麟舞、惠东渔歌、龙门瑶乡舞火狗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已成为惠州的新名片。

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惠州已率先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并获颁中国最具特色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牌匾。

二、文化服务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文化惠州,推进文化惠民”的宏伟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紧紧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高的标准上推进文化惠州建设,一大批公共文化场馆相继建成,文化惠民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惠民水平不断提升。

(一)文化场馆•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坐落在惠州市江北新区。

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惠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发挥出来,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成为了本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促进本地区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概述惠州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惠州市境内,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源,比如说广府韵文化、梅花文化、雅韵文化等。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藏着广阔的文化创新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开展现状目前,惠州的文创产业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初期建设阶段,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如大鹏文化、雁南岸文化、惠州艺东文创等。

同时,惠州市政府也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出台了《惠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相关政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发展建议1、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创新文化创意产品惠州市政府应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开发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创意设计、营销策划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发展。

2、建立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加强文化创意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和资源共享,推动创意产业的协作和发展。

3、促进文创企业升级和转型针对惠州市现有的文化创意企业,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推行品牌包装和文化产品升级,提高文创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建立艺术人才培训机制为了促进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加强艺术人才培训和文化人才交流,鼓励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培养专业人才。

总体来说,针对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支持,积极推动政策执行;而文创企业则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意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与惠州:
天高云淡,碧空如洗。

居惠州,五湖镶嵌、东江环绕,有山有水有苏轼,何其幸哉!
漫步苏堤,左揽平湖、右伴丰湖,想那高高的四洲塔,登临在远眺,必见那菱湖、鳄湖和南湖。

蓝天清风,换得舒畅心情。

登临四洲塔,七级浮屠,面面可见美景,居高临下取美景。

游西湖,念东坡,暗自想:‚当年东坡先生被贬惠州,得见西湖美景,也许惊喜莫名概叹因祸得福;也许这惠州本是姿色平平,就是因了东坡先生而‘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惠州坐拥如此天然条件,羡煞我也!‛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漫步西湖畔,苏轼诗词石刻随处可见,重温佳句:《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初到惠州》
最喜他的《定风波》,旷达豪放,令你吟来击节赞叹!
苏轼文风之旷达磊落、超乎尘垢,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官虽遭贬谪,却是深得民心。

君游西湖,赏景之余,再缅怀苏文忠德才,欢容绽放,实为人生一大享受。

惠州西湖的南国特色。

惠州市树:木棉树
西湖的周边遍种红艳逼空的木棉,俗称‚英雄树‛。

每当春时,万花怒放,苍古奇丽,如火如血,似流红逐水,若火云四合。

漫步湖畔,仿佛遍地英雄啸歌于血火之中,让人不由心中诗情燃烧。

红,是惠州西湖无须装扮的天然底色。

难怪清代诗人吴骞在《西湖纪胜》一诗中写道:‚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

惠是苎萝村里质,杭教歌舞媚君王。

‛喻杭州西湖天生丽质,雍容华贵,惠州西湖则村妇素面,淡雅可心。

‚顾美莫过于天然‛,一个淡字,尽显独特神韵.
歌曲的每个音符都倾泻着对“山水环抱,岭南名郡,和谐的惠州”的无限热爱,每个乐句都是对“活力四射激情鹅城,美丽的惠州我的家”的深情咏唱。

情深,自是不言说。

我爱惠州我的家【歌词】
在这片土地/和谐的环境/崇文厚德/惠民之州/幸福着每个家庭/
优美的环境/友好的人民/包容四海/惠民之州/书写着每段传奇/
经过昨天的千辛万苦/我们披荆又斩棘/展开今天的美丽画卷/
敬业乐群/描绘新天地/我爱这个家/惠民之州我的家/
山水环抱岭南名郡/和谐的惠州/我爱这个家/惠民之州我的家/活力四射激情鹅城/美丽的惠州我的家
人文精神东江亮剑之歌
滔滔东江水绵绵惠州情惠州人的骄傲——东江亮剑威武之魂神勇无敌无坚不摧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保家为民除暴安良有千锤百炼之坚韧有所向披靡之威猛在大灾大难面前尽显英雄本色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滔滔东江水绵绵惠州情惠州人的骄傲——东江亮剑
二十年,惠州经济华丽转身
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两大主题,惠州市“惠民之州”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成绩令人瞩目,变化令人惊叹。

据统计,惠州市2009年人均GDP3.57万元,已超过国家全面小康标准(2.8万元),实现从温饱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据中国社科院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惠州跻身全球经济增速最快城市第8位;被人民网评为“改革开放30年30个最受关注城市第6位”;在新浪网“发展潜力城市”评选中排名全国第1位;是中央确定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城市,是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市。

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惠州市GDP实现779.3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居珠三角首位。

作为经济后发地区,惠州在1988年地改市时还是一个地处珠三角东端的农业区,是典型的“农业惠州”,在南粤大地21个地级及以上市中,位列“后七”。

而今GDP已突破千亿,
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惠州”。

以现代数码石化产业名城的雄姿卓然矗立于南海之滨,跻身广东“前六”。

20载的奋力探索,20载的风雨洗礼,“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秀美惠州展现了经济社会的“六个”华丽转身。

惠州的发展机遇都是在逆境中捕捉和营造的,“吹尽狂沙始得金”,“历尽风雨方见彩虹”,因此,我们有必要肯定惠州这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这20年的发展进程中,以上的这六个“华丽转身”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典型性意义,可以肯定地说,这也是一条适合惠州本地实际的发展创新之路。

我们期待着惠州更加辉煌、更加灿烂、更加靓丽的明天!
省运
2010年7月3日,第十三届广东省运会将在惠州举办。

这是广东省人民的体育盛会,更是惠州人的嘉年华!惠州市把办好省运会定为本届党委政府的“三件大事”之一。

省运会为惠州提供了在世人面前展现其丰硕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舞台。

进入黄金发展期的惠州将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更高标准上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聚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从“政府办省运”变成“全民办省运”。

,举办省运会是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大盛事。

本届省运会凸显了“惠民之州,精彩省运”的主题,实现了“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组织服务、一流的竞赛成绩、一流的城市形象”的目标,是一届富有“岭南特色、惠州风采”,隆重热烈、精彩祥和、安全有序、节俭高效的体育盛会,充分展示了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展示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广东人民良好精神风貌。

运动会期间,广大体育健儿大力弘扬“更快、更高、更强”
的奥林匹克精神,以精湛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取得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本届省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我省体育强省的建设,成功奏响了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前奏曲,极大激励了全省人民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干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