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章中医学哲学基础
合集下载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PPT课件
第二节
阴阳鱼太极图
阴阳学说
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 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 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 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 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 一的形式美,说明: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 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 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 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 阳和大阳含小阴。
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
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互藏: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 任何方
阴
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
阳 阴阳的
阳中有阴。
学
对立——— 阴阳双方互相制约 、互相斗争的
事物的对立
统
一
说
结果“阴平阳 秘”。(相互的动态
一
的
平衡)
阴 一
基
依存——— 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
变化的过程。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精气的运动变化:
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气化的形式 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气化过程分为“化”与“变”两种不同的类 型。
化—指气的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 变—指气的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感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 “母”;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 火之“子”。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相克,是指木、土、水、火、金之间存在着有
中医学基础理论PPT课件-哲学基础
(1)相乘 即相克太过。 如:木对土克制太过,即为“木乘土”。 (2)相侮 即反向制约,又叫“反克”、“反侮”。 如:木太过亢盛,对金形成制约,即为“木侮
金”。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克关系失调图
。
木
反 侮
火 子及于母
土 母及于子 金
(太过)
相 乘
水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李氏以自拟的 “补肺壮精汤”(主要药物:黄芪,
天冬,桑白皮,沙参,菟丝子,制首乌,沙苑子,丹
参,泽兰),治精子活力低下不育症20例,三个 疗程(每日一剂,分二次口服,两周为一疗程)总有 效率为85%,有3例患者回报妻子已怀孕。
病案举例(虚则补其母)
作者体会: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精子活力 低下似为“肾气”不足。治疗不育固然要补肾 填精,但肺为肾之母,虚则补其母,以补肺的 方法达到强壮精子的目的,似乎此单纯补肾更 有效。
衰老过程:精气(阴阳)皆消 疾病过程:阴病及阳,阳病及阴。
(四)阴阳平衡
平衡 --- 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 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例:四时气候正常变化的寒热有度。 正常生命活动的稳定、协调、有序。
(五)阴阳转化
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 方向转化。
例:四季寒暑更替和疾病过程中: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行
脏
木
肝
火
心
土
脾
金
肺
水
肾
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官窍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 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金”。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克关系失调图
。
木
反 侮
火 子及于母
土 母及于子 金
(太过)
相 乘
水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李氏以自拟的 “补肺壮精汤”(主要药物:黄芪,
天冬,桑白皮,沙参,菟丝子,制首乌,沙苑子,丹
参,泽兰),治精子活力低下不育症20例,三个 疗程(每日一剂,分二次口服,两周为一疗程)总有 效率为85%,有3例患者回报妻子已怀孕。
病案举例(虚则补其母)
作者体会: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精子活力 低下似为“肾气”不足。治疗不育固然要补肾 填精,但肺为肾之母,虚则补其母,以补肺的 方法达到强壮精子的目的,似乎此单纯补肾更 有效。
衰老过程:精气(阴阳)皆消 疾病过程:阴病及阳,阳病及阴。
(四)阴阳平衡
平衡 --- 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 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
例:四时气候正常变化的寒热有度。 正常生命活动的稳定、协调、有序。
(五)阴阳转化
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 方向转化。
例:四季寒暑更替和疾病过程中: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行
脏
木
肝
火
心
土
脾
金
肺
水
肾
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官窍 目 舌 口 鼻 耳
形体 筋 脉 肉 皮 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 精品)
(四)五行的特性
五行 特点 性质 木 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 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 土 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 金 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 水 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时味色化气方季 脏腑官体志液声
• 2、子病及母(逆传):又称“子盗母 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
木(肝)
(肾)水
火
金土
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
肝肾阴虚
•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肝脾不和
木(肝)
水
火
金 土(脾)
• 4、相侮:指反克为病
例:肝病及肺,“木火刑金” 肺
木(肝)
水
火
肝火犯
(肺)金 土
角
平 旦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泪
呼
徵
日 中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喜
汗
笑
宫
日 西
甘
黄
化
湿
中
长 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歌
商
日 入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哭
羽夜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耳骨恐唾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一)五行相生 • (二)五行相克 • (三)五行相乘 • (四)五行相侮
中基第一章哲学基础ppt课件
中午 昼------阳 可
分
阳中之阳 阳中之阴
性
上午 下午
平旦 后半夜 前半夜 傍晚
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
夜------阴
夜半
-
20
二 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和特征
阴阳的基本概念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的特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交感互藏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确定治疗原则 针对阴阳偏胜(有余者为实证) 据“实则泻之”——泻其有余 针对阴阳偏衰(不足者为虚证) 据“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双补
-
40
用于疾病的防治
分析归纳药物性能 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四气
五味
升降沉浮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 浮
阴
凉寒
酸苦咸
降沉
-
41
三 五行学说
-
12
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
整体 观念
主 要 特 点
恒动 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生理 病理 诊断 治疗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对生理 自然环境对病理 对疾病防治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环境对生理 社会地位对生理
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辨证
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论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
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
大体部位——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背腹四肢内外侧——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脏腑——五脏为阴(属里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为阳(属表传化物而不藏 )
中医学哲学基础ppt课件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概念的形成
亦可用于人事 如《管子》:“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亦有宇宙本体的涵义 在《易经》里,阴(阴爻)阳(阳爻)孕含于八卦中,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发挥和演绎,用阴(- -)和阳(—)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一阴一阳之为道”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胜则热——实热证 阴阳偏盛 “邪气盛则实” 阴胜则寒——实寒证 阳虚则寒——虚寒证 阴阳偏衰 “精气夺则虚” 阴虚则热——虚热证 阳损及阴 阴阳互损 阴阳两虚 阴损及阳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相关性 所谓阴阳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 2、普遍性 所谓普遍性,也就是广泛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存在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 (1)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 (2)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 2、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这是万事万物自身运动所形成的最佳状态。 3、如果阴阳的消长超过限度,就会出现阴阳失调的状态。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最好的专业文档,免费在线浏览,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 2、阴阳的消长是事物的量变过程,而阴阳转化是事物的质变过程。 3、阴阳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4、阴阳转化的形式,可分为渐变和突变。 (六)阴阳的自和平衡
亦可用于人事 如《管子》:“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亦有宇宙本体的涵义 在《易经》里,阴(阴爻)阳(阳爻)孕含于八卦中,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发挥和演绎,用阴(- -)和阳(—)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一阴一阳之为道”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胜则热——实热证 阴阳偏盛 “邪气盛则实” 阴胜则寒——实寒证 阳虚则寒——虚寒证 阴阳偏衰 “精气夺则虚” 阴虚则热——虚热证 阳损及阴 阴阳互损 阴阳两虚 阴损及阳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相关性 所谓阴阳的相关性,也称为关联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对象,应当是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只有相关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才可以用阴阳加以解释和分析。 2、普遍性 所谓普遍性,也就是广泛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阴阳的相互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存在着量的增减和比例大小的变化。 (1)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 (2)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 2、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这是万事万物自身运动所形成的最佳状态。 3、如果阴阳的消长超过限度,就会出现阴阳失调的状态。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最好的专业文档,免费在线浏览,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 2、阴阳的消长是事物的量变过程,而阴阳转化是事物的质变过程。 3、阴阳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4、阴阳转化的形式,可分为渐变和突变。 (六)阴阳的自和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哲学精气课件
一是弥漫而运动的状态,细小分散,肉眼不 能觉察——无形〔习惯称之为“气〞〕
一是凝聚而稳定的状态,形成看得见摸得着 的物体——有形〔习惯称之为“形〞〕
结论:有形无形皆为气——“有形生于无形 〞,二者处于不断相互转化、运动状态。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运动论〕 ※精气的运动 精气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 精气具有运动的性质,其运动促使整个自 然界的运动变化。 ※ 精气运动的形式 呈现出规律性: 升—由下向上 降—由上向下 聚—物生 散—物消 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保持着 协调平衡关系。
≈≈≈≈≈≈≈≈≈≈≈≈≈≈≈
?论衡?: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认为精是气的最精微的局部,是构成人体及 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
上述各家,皆认为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且 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
〔一〕精的根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 “气〞同义,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 〔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 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董仲舒〕
东汉时期一并汇流于“元
气说〞,开展为“气一元论〞〔王充〕
二、精气学说的根本内容
精气学说认为:
※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 极细微物质;
※精气是宇宙的本原;
※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 万物的发生开展与变化 —— 气化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本原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构成的, 精
※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表达于宇宙间任何一个有形之体、任何一 个具体事物。
结论:宇宙间充满生气,推陈出新、新陈 代谢。假设气的运动止息,宇宙那么失去生 生之机、世界消灭、生命消失。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中 介论〕
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天地万 物之间又充满着无形之气,且这无形之气 还能渗入有形实体,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 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
一是凝聚而稳定的状态,形成看得见摸得着 的物体——有形〔习惯称之为“形〞〕
结论:有形无形皆为气——“有形生于无形 〞,二者处于不断相互转化、运动状态。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运动论〕 ※精气的运动 精气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 精气具有运动的性质,其运动促使整个自 然界的运动变化。 ※ 精气运动的形式 呈现出规律性: 升—由下向上 降—由上向下 聚—物生 散—物消 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保持着 协调平衡关系。
≈≈≈≈≈≈≈≈≈≈≈≈≈≈≈
?论衡?: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认为精是气的最精微的局部,是构成人体及 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
上述各家,皆认为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且 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
〔一〕精的根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 “气〞同义,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 〔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 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董仲舒〕
东汉时期一并汇流于“元
气说〞,开展为“气一元论〞〔王充〕
二、精气学说的根本内容
精气学说认为:
※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 极细微物质;
※精气是宇宙的本原;
※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 万物的发生开展与变化 —— 气化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本原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气构成的, 精
※精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表达于宇宙间任何一个有形之体、任何一 个具体事物。
结论:宇宙间充满生气,推陈出新、新陈 代谢。假设气的运动止息,宇宙那么失去生 生之机、世界消灭、生命消失。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中 介论〕
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天地万 物之间又充满着无形之气,且这无形之气 还能渗入有形实体,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 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课件(配图很多)
贰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
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 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1)阴阳的相互对立 主要表现在 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这 种阴与阳之间的对立制约,维持了阴 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 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2)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 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 着疾病的产生。
(3)土爰稼穑 “爰”,通“曰”;“稼”,即种植谷 物;“穑”,即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 活动。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
(4)金曰从革 “从”,顺也;“革”,即变革。 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 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 而更改的柔和之性。 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 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②“子复母仇”:复气之母受胜气所害,复气制约胜气,为母报仇。
4.五行相乘与相侮
(1)五行相乘
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 又称“倍克”。
①五行相乘的次序:木乘土,火乘金, 土乘水,金乘木,水乘火。
②虽然次序上同相克,但两者本质不同: 相克是正常情况下五行之间的制约关系 (生理),相乘则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制 约关系(病理)。
(4)若阴阳的消长变化超越了正常的限度,在自然界表征异常的气候变化, 在人体则表征疾病的发生。
5.阴阳转化
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 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 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1)阴阳的相互转化,即可以表现为渐 变形式,又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
古人在日常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中,发现了天空中的白云, 体验到了风的流动,还发现蒸煮食物会冒出蒸气、草木燃烧可冒 出烟气等,从这些现象中推想出有形之物中存在着无形之物。
水气升空而化为云,风吹云动,云聚成雨,和风细雨滋润养育万 物,从而产生诸多联想与推理,认识到自然界有形之物皆由风、 云之类的无形无状而又变化多端、运行不息之物所造就,即所谓 “有生于无”。同时,在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中,也体悟和感 受到气的存在,认识到呼吸之气、人活动时身体散发的“热气” 等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1.精
是指宇宙的本原之气《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认为 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 认为精即精微的、能运动变化的气。因此该观点认为精是宇宙万 物的本原,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
2.精气概念的产生
源于“水地说”《管子·水地》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 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 也。”古人在观察自然界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由水中或 土地中产生,并依靠水、地的滋养、培育而成长、变化,因此把 水、地并列为万物生成之本原。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精”的概念, 嬗变为精是万物之源。
综合上述,气的本义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 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的泛义是指任何 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是有关宇宙生成及发展变化的一 种古代哲学思想,其内涵丰富,主要有以下 几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精气学说认为,宇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的,世 界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所以精或气是构成天 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共同的原始物质。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课件
由于阴阳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其消长运 动总是在一定的调节限度内维持着此消彼长、此进 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如失去了正常的相互制约协 调关系,则可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
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故气虚 亏损,持续发展,则常可使血液生化不足而表现为 气血两虚;相反,若补气,促使气旺出血,则又可 使气血有所恢复。前者则是“阴阳皆消”的过程, 后者则为“阴阳皆长”的过程。
说 的 主
原来含义朴素,指日光向背。如《吕氏春秋》说: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
要
内
阴阳概念逐渐超出了朴素的理解,发展到认为
容 阴阳本身实际代表着两种相反的物质力量,且彼
此之间发生着作用,从而导致了自然变化。
当人们对众多的矛盾现象观察积累到一定的程 度,则对阴阳的认识也就升华到一个更为高级的 水平,成为一种标示两种抽象属性的哲学范畴, 用以概括一切具有这些属性的矛盾事物。
医 学
素问:阳胜则热(实热),阴胜则寒(实 中
寒)”。
的
阴阳偏衰:虚弱不足的生理状态
应
素问:阳虚则外寒(虚寒),阴虚则内热 用
(虚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二
阴
阴 阳说明病理变化
阳 学 说
在
中 医
阴阳互损及转化
学 中
的
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应 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亢盛或虚损到一定的程度,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母子关系: “生我”和“我生” 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如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
五行相克
关 其转化的前提,而阴阳的转化,则是
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故气虚 亏损,持续发展,则常可使血液生化不足而表现为 气血两虚;相反,若补气,促使气旺出血,则又可 使气血有所恢复。前者则是“阴阳皆消”的过程, 后者则为“阴阳皆长”的过程。
说 的 主
原来含义朴素,指日光向背。如《吕氏春秋》说: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
要
内
阴阳概念逐渐超出了朴素的理解,发展到认为
容 阴阳本身实际代表着两种相反的物质力量,且彼
此之间发生着作用,从而导致了自然变化。
当人们对众多的矛盾现象观察积累到一定的程 度,则对阴阳的认识也就升华到一个更为高级的 水平,成为一种标示两种抽象属性的哲学范畴, 用以概括一切具有这些属性的矛盾事物。
医 学
素问:阳胜则热(实热),阴胜则寒(实 中
寒)”。
的
阴阳偏衰:虚弱不足的生理状态
应
素问:阳虚则外寒(虚寒),阴虚则内热 用
(虚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二
阴
阴 阳说明病理变化
阳 学 说
在
中 医
阴阳互损及转化
学 中
的
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应 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亢盛或虚损到一定的程度,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母子关系: “生我”和“我生” 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相生关系又称之为“母子关系”。、 如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
五行相克
关 其转化的前提,而阴阳的转化,则是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课件
❖ 土爰稼穑: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 物。
❖ 金曰从革: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 物。
❖ 水曰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等作用或特性 的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2、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
取象比类法(归类):取象—从事物的形象(形态、 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应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征 象相比较,确定其五行归属。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1、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3、试述古代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何为气化?气的运动与气化的关系如何?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6、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 有何意义?举例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4、指导临床诊断
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面色青、口泛酸水、脉弦—肝病 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心病患者,面见黑色—肾水上凌于心 推测疾病的预后
主色—五脏本色。肝(青)、心(赤)、脾(黄)、肺 (白)、肾(黑) 客色—应时之色。春(青)、夏(赤)、长夏(黄)、秋 (白)、冬(黑)。客色胜主色—顺;主色胜客色—逆。 色脉合参:脉克色—逆;脉生色—顺。
日出东方—东方属木;南方炎热—南方属火。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属木;脾主运化水谷, 为人体后天之本—脾属土。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推演络绎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 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肝属木
与胆相表里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附:常见事物的五行归类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金曰从革: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 物。
❖ 水曰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等作用或特性 的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2、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
取象比类法(归类):取象—从事物的形象(形态、 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应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征 象相比较,确定其五行归属。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1、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3、试述古代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何为气化?气的运动与气化的关系如何? 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6、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 有何意义?举例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4、指导临床诊断
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面色青、口泛酸水、脉弦—肝病 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心病患者,面见黑色—肾水上凌于心 推测疾病的预后
主色—五脏本色。肝(青)、心(赤)、脾(黄)、肺 (白)、肾(黑) 客色—应时之色。春(青)、夏(赤)、长夏(黄)、秋 (白)、冬(黑)。客色胜主色—顺;主色胜客色—逆。 色脉合参:脉克色—逆;脉生色—顺。
日出东方—东方属木;南方炎热—南方属火。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属木;脾主运化水谷, 为人体后天之本—脾属土。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推演络绎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 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肝属木
与胆相表里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
附:常见事物的五行归类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哲学基础ppt课件
阴阳学说
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 经·阴阳类》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解 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 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 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比较对象不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对立制约
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 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维持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事物的发 生发展变化
阴阳双方相互制约地而协调平衡,保证人 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阴平阳秘,精神 乃治”
水火是阴阳属性的标志性事物
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不可变性、不可反称 性)
若该事物的总体属性未变,或比较的对象或层
次未变,阴阳属性也是固定不变的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 不可胜数,然其要衡遭到破坏, 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阴胜则阳病,阳 胜则阴病”“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 指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 根本的关系。“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孤阴不生,独阳 不长”
阴阳互用 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的关系。“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
中医基础理论1哲学基础
广义:是指任何现象,包括物 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 “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唯一
阳偏盛 阳盛则热
实寒证 实热证
阴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阴
阴阳 偏盛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 的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对 立
阴阳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制
约
失调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阴
阴阳 偏衰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 的
阳不制阴
互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根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互 用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三)阴阳的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意义: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万物
天气 地气
感应交合而化生生命与万物
(三)阴阳的交感互藏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意义:是阴阳互根互用与相互转化的内在基础
阳中 有阴
阴中 有阳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主要内容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
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 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在某些情况下,指气中的精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 “元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唯一
阳偏盛 阳盛则热
实寒证 实热证
阴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阴
阴阳 偏盛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 的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对 立
阴阳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制
约
失调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阴
阴阳 偏衰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 的
阳不制阴
互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根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互 用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三)阴阳的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意义: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万物
天气 地气
感应交合而化生生命与万物
(三)阴阳的交感互藏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意义:是阴阳互根互用与相互转化的内在基础
阳中 有阴
阴中 有阳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主要内容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
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 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在某些情况下,指气中的精
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课件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第2页,共70页。
第一节 气学说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的一般含义 原指天空的云雾。《说文》:气,云气也。后引申为一切气态物质的通称。 包括大气(空气)、气味(臭气、香气等)、呼吸之气(息)、水汽等。
第3页,共70页。
气含义的再引申 凡是没有固定形状、肉眼不可视见,但能产生某种效应间接地使人觉察到它的存在和作用的东西均属“气”的范畴。
第25页,共70页。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性
方 位
时间
温度 湿度
重量
性状
亮度
阳
上,外,左,南,天
昼,春夏
温热,干燥
轻
清
明亮
阴
下,内,右,北,地
夜,秋冬
寒凉,湿润
重
浊
晦暗
属性
事物运动状态
阳
上升,运动,兴奋,亢进,化气
阴
下降,静止,抑制,衰退,成形
第26页,共70页。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在统一体中性质对立,相互斗争、制约、排斥。 例:昼与夜、寒与热 阴阳的对立制约,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如:四季更替、生命的新陈代谢
第9页,共70页。
四 象
第10页,共70页。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第11页,共70页。
伏羲八 卦 图
第12页,共70页。
文王八 卦 图
第13页,共70页。
文王八 卦 图
第14页,共70页。
(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 1、气机 --- 指气的运动。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第2页,共70页。
第一节 气学说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的一般含义 原指天空的云雾。《说文》:气,云气也。后引申为一切气态物质的通称。 包括大气(空气)、气味(臭气、香气等)、呼吸之气(息)、水汽等。
第3页,共70页。
气含义的再引申 凡是没有固定形状、肉眼不可视见,但能产生某种效应间接地使人觉察到它的存在和作用的东西均属“气”的范畴。
第25页,共70页。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性
方 位
时间
温度 湿度
重量
性状
亮度
阳
上,外,左,南,天
昼,春夏
温热,干燥
轻
清
明亮
阴
下,内,右,北,地
夜,秋冬
寒凉,湿润
重
浊
晦暗
属性
事物运动状态
阳
上升,运动,兴奋,亢进,化气
阴
下降,静止,抑制,衰退,成形
第26页,共70页。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在统一体中性质对立,相互斗争、制约、排斥。 例:昼与夜、寒与热 阴阳的对立制约,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如:四季更替、生命的新陈代谢
第9页,共70页。
四 象
第10页,共70页。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第11页,共70页。
伏羲八 卦 图
第12页,共70页。
文王八 卦 图
第13页,共70页。
文王八 卦 图
第14页,共70页。
(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 1、气机 --- 指气的运动。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哲学基础课件
第35页,共37页。
相生治法 相克治法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疏肝健脾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第36页,共37页。
第37页,共37页。
例:昼-夜/上半夜-下半夜
第6页,共37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交感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 生作用。 2.阴阳的对立制约
指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 排斥。
第7页,共37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
药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升、浮属阳;降、沉属阴
第15页,共37页。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实则泻之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虚则补之
阴盛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伤阳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泻
其
阳盛 伤阴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存在;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滋生、促进和助长对方。 4. 阴阳的消长平衡 5. 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即
阴 6. 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过程。 7. 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平衡”,所谓
健康
第8页,共37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 义: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
相生治法 相克治法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疏肝健脾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第36页,共37页。
第37页,共37页。
例:昼-夜/上半夜-下半夜
第6页,共37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交感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 生作用。 2.阴阳的对立制约
指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 排斥。
第7页,共37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
药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升、浮属阳;降、沉属阴
第15页,共37页。
阴阳 偏盛 实证
调
实则泻之
整
阴
阳
阴阳 偏衰 虚证
虚则补之
阴盛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伤阳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泻
其
阳盛 伤阴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存在;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滋生、促进和助长对方。 4. 阴阳的消长平衡 5. 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即
阴 6. 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过程。 7. 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平衡”,所谓
健康
第8页,共37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 义: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散也是精气的主要运动形式。古人观
察到天空的云聚而为闪电雷雨,散则为 晴空万里,因而在此基础上萌生了一个 聚则物生,散则物消的抽象概念。《庄 子》认为气凝聚而人物成,气消散而人 物亡。《庄子· 知北游》说:"人之生, 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积阳为天, 积阴为地。"
(1)气化的主要形式: ①气与形的转化: 气生形 :无形之气交感聚合成 有形之物的气化过程。 形化气:有形之物死亡消散,又 化为无形之气的气化过程。
②形与形的转化: 有形之实体在气的推动和激 发作用下也可相互转化,如自然 界的冰化为水,水化为雾或雨雪 等,人体内的精血互化、津血互 生等,皆属于"形化形"的气化过 程。
(二)气的基本概念:
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 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 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共同构 成本原
气的内涵,既是客观的实在,又 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它是一个涵 盖自然、社会、人生的范畴,也 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各家共同使用 的范畴。其内涵相当复杂,不可 作单一的、片面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一个非 常复杂而重要的范畴。确定气的 内涵有一定困难。但经多年的研 究,对气的基本概念形成了一定 的共识。
③气与气的转化: 无形之气之间,也可发生相互 转化。天气下降于地,可变为地 气;地气上腾于天,可化为天气。 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有形实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植
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 已等变化,都属于有形实体自身的 不断更新的变化过程。动植物的这 些变化是在有形之体的内部与自然 界的无形之气之间的升降出入转换 中进行的,它们与自然界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
1.精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1)气的运动形式: 理论上可概括为升、降、聚、 散等几种。 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 的,但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
如《素问· 六微旨大论》说:"气之
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 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 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 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明代 王廷相认为,气有阴阳,"天地未 判之前只有一气而已,一气中即 有阴阳",而阴阳相互感应,"二 气流行,生物不休"。
两汉时期,精气学说逐渐被此时
兴起的"元气学说"所同化,并进 而发展为"元气一元论"。"元气元论"认为,气是最原始的,是 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体,宇宙万 物,包括人类,皆由气化生。
对于精气化生宇宙万物的机理,精 气学说认为,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 化生阴阳五行之气,阴阳二气的升 降交感,五行之气的搀杂合和,生 成了宇宙万物和人类。
3.目视耳听心虑,从感觉到思维, 以至特异功能,皆生于水。水成 五脏九窍,而为“修要之精”; 4.万物种类不同,品性依地而异。 水为性状遗传的基因,即所谓 “诸生之宗室”。
若说这模型与现代科学的异同,内容当
然不一样,形式则仅精粗之别, 基本思 路的框架模式是一样的:既有组织解剖 和胚胎发育概念,也有神经和遗传的概 念, 这些概念统通组合 为一个理论的 整体,从其内部物性寻求对生命现象的 解释,不借助任何外在主宰而归于自然。 所以说,这是原始的科学理论,是现代生 命科学源头的滥觞。这么优秀的理论竟 出于2300年前,无论如何也是令人极为 惊异的人类文明史大事。
(三)精与气概念的联系与差异: 1、精与气是同一的,都是构成宇 宙万物的本原而不断运动的极细微 的物质。 2、精是气的精华部分。是构成人 体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 。 (二)精气的运动和变化。 (三)精气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气
极细微物质
气的自身的运动变化推 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 与变化 气与宇宙万物相互渗透, 成为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使万物相互感应而构成一 个整体。
宇宙万物
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
“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以 气解释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 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
“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气,是指 占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与自然界之大气的交换过程中进 行的,也是在自然界气候变化的 影响中进行的。故说人与自然界 息息相通,"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
(2)气化过程的类型:
①化:气緩和运动所促成的某些 变化。类似现代所说的“量变”。 ②变:气剧烈运动所促进的显著 变化。类似现代所说的“质变”。 化与变均取决于气的运动,气的 运动是气化的前提和条件。
o 古代哲学关于精的概念,源于
《管子.水地》说。并在此基础上 引申出精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 物之源。 o 管子曰:“地者万物之本源,诸 身之根菀也”、“水者,何物也? 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
其基本的论点是: 1.地(土)水具材,是生命体构成 的两种基本物质。土作构架之体, 水成活动之用。即所谓“血气通 流”; 2.水性素淡,可任调合味色。由 流成形,可任充满变生的脏器。 能适应成长发育, 此即所谓“内 度适”而使万物皆能“尽几返 常”;
物质而存在的精神的东西,产生天 地万物的总根源。 太极:天地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 之气。是化生万物的中间环节和物 质材料。《周易.系辞》:“易有太 极,是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宇宙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在古代哲学中,精与气的概念基本 上是同一的,都是指存在于宇宙中 的运行不息而含有巨大能量的无形 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 物的共同本原或本体,也是推动宇 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动力源 泉。精或气的运动不息维系着宇宙 的发展和变化。
(一)精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是一种充塞宇 宙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 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 原,是气中精粹部分,是构成 人体的本原。
主要内容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 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 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 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是古 代先哲们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气学说滥觞于先秦时期,西汉以后 遂被“元气学说”所同化。因而精气 学 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气学范畴中的一种 具有时代特征的哲学思想,在两汉时 期一并汇流于“元气”说之中而发展 为 “气一元论“。但精气学说在古代哲 学 气范畴中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故研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 原或本体 。
精气学说认为:宇宙中一切事 物都由精或气构成,宇宙万物的 生成皆由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 精或气是构成天地包括人类的共 同原始物质。
精宇 先 道 的 道 — — 物; 秦 家 “ — 气 — ” 宙 物 生 模 气宙 宇 万 发 的 式 王 为 表 元 一 论 充 代 的 气 元 。 是的 构本 精 生 物 机 : 地 气 感 阴 二 合 。 气 万 的 理 天 之 交 , 阳 气 和 成原 无 : 气 于 散 运 的 态 为 气 形 精 处 弥 而 动 状 称 “ ” 精 存 的 式 气 在 形 相 转 互 化 有 : 气 于 聚 稳 的 态 为 形 形 精 处 凝 而 定 状 称 “ ”
人类是自然界之中的最可贵的、最
高级的生物,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 是由于人体内之气的不断运动而推 动和调控的气化过程。人体内之气 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精、 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及其与能 量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各脏 腑的功能活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 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
而人体内的这一气化过程,是在
气的概念最初源于“云气”说,后
又以云气、风气、水气、呼吸之气概括
提炼出气的一般概念。
两汉时期气的概念被“元气论”所 同化,汇流成“元气一元论”。认为元 气是天地间自然存在的精微物质,为天 地万物的本源。
气 本 体 论 的 观 点
无形
弥散而运动 的状态存在
有形
凝聚成形质 的状态存在
现代物理学的认识
实物
非连续性或粒子性物质: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无形
非粒子性或连续性物质:
电场、磁场、引力场。
o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何祚庥先生指出:
元气论者所谓的“元气”是连 续性物质,它“接近于现代科学所 说的场”;“元气学说是现代量子 场论的滥觞。” o 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 "气可以是气体或水汽,但也可 以是一种感应力,象现代人心目中 的以太(etherwave)或辐射线一 样精微"。
(2)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气的升
降出入聚散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 了生机,既可促使无数新生事物的 孕育和发生,又可引致许多旧事物 的衰败与消亡,如此则维持了自然 界新陈代谢的稳定与平衡。气的运 动止息,宇宙则失去生生之机,整 个世界就会毁灭.生命就会消亡。
《素问· 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
精气在物质世界中存在的形式:
无形:肉眼看不见的处于弥散运动 状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 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有形:肉眼可见的处于精气凝聚而 稳定状态,广泛存在于物质 世界之中。“气合而有形”。
因此,宇宙之气是抽象的,无
形的。此无形之气能化生有形 之物,即所谓"有形生于无形 ",因而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 有形事物。
因此,对中医学的研究也就离不 开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学习和研究。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 所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 么 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 支配”。
中医学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把当 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中国古代朴素的 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即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 病理现象,归纳健康和疾病的某些规律和 机理,并用于疾病的诊治实践。使之成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