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总督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c39e208a300a6c30c229f63.png)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京城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漕”本意为利用水道转运粮食。
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
漕运总督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
广义上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
晚清发生了一系列与漕运有关的事件,最终导致漕运衰落:①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军攻占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迫使道光帝迅速求和。
②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
运河沿线的主要城市扬州、苏州和杭州都遭重创。
③咸丰五年即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
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
④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
⑤1901年,停止运河漕运。
1904年,撤废漕运总督。
⑥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漕运的结束既有上述大事影响,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漕运已非必需。
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
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京城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漕”本意为利用水道转运粮食。
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
漕运总督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
广义上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
晚清发生了一系列与漕运有关的事件,最终导致漕运衰落:①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军攻占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迫使道光帝迅速求和。
廉洁奉公的漕运总督施世纶
![廉洁奉公的漕运总督施世纶](https://img.taocdn.com/s3/m/2d0ebfb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6.png)
廉洁奉公的漕运总督施世纶作者:王卫华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0年第07期提起施世纶可能不少人不知道。
施世纶,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出生于福建晋江县衙口乡,他是“海霹雳”施琅的次子。
一提施琅大约能开启读者记忆的闸门了,他是康熙时收复台湾的功臣。
收复台湾,施世纶随父出征,参加了空前激烈的澎湖海战。
关于施世纶能开启我们记忆闸门的还有《施公案》这本晚清民间通俗小说。
书中堪比宋代包公、唐代狄公的施公施仕纶,正是以施世纶为原型的。
施世纶之所以在清代能得到百姓爱戴,是因为他的这句名言“不侮鳏寡,不畏强御”,意思是下不欺侮孤寡老人,上不畏惧权势。
他说到做到。
清代《名人轶事》(作者无名氏)、《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里就记录了他的三则故事。
当官保民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施世纶因父亲的功绩而出任江苏泰州知州。
泰州当时归扬州府管,泰州下面没有县,是个散州。
这年淮安里下河地区发了大水,也波及近邻泰州。
皇上派出两位钦差大臣到泰州监督河堤的修复工程。
钦差大臣的跟班很多,从淮安到泰州一路欺压百姓。
施世纶将违法乱纪的跟班当场惩处了几个。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湖北武昌夏逢龙部发生兵变,朝廷发兵平叛,官兵要路过泰州。
怕官兵掠夺百姓财产,施世纶一方面筹足粮草以备军用,一方面组织人各拿一根棍在路边值守,有侵犯百姓者立即杖打,过路官兵只能收手而去。
纠正权帅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三月,施世纶被任命为顺天府(今北京地区)府尹,就是京城最高长官。
当时步軍统领人称大帅的托合齐,因得皇上宠信,平日里十分张扬。
他出门轿前常有八卒骑马开道。
一次施世纶在路上遇到了他,就拱手立在路边,长长地作了个揖。
托合齐看到大惊,忙下轿问施大人为何这样施大礼。
施世纶严厉地说:“国家制度规定,不是王公不许有开道之马弁。
我以为是哪个王爷到了,所以在此行礼。
谁知道是你呀。
你如此败坏礼制,我明天就上本参你!”听了他这话,托合齐连忙道歉赔罪,表示再也不敢了,施世纶这才作罢。
历史上彭玉麟的简介
![历史上彭玉麟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cf3549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9.png)
历史上彭玉麟的简介彭玉麟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倍受尊敬的清官,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彭玉麟是“湘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彭玉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彭玉麟的简介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
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
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
道光末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
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
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
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
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庆,改提督、兵部右侍郎。
同治二年,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
战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名颇著。
中法战争时,率部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
1890年(光绪十六年)三月,病卒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
赐太子太保,谥刚直,并建专祠。
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
他的诗后由俞曲园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八卷),收录诗作500余首。
彭玉麟的三不要是什么彭玉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要”美名而著称于世。
彭玉麟同时代人,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著名学者俞越称其为“咸丰、同治以来诸勋臣中始终餍服人心,无贤不肖交口称之,而无毫发遗憾者”的唯一一人”,评价之高,足见彭玉麟名声之重。
不要官早年投入湘军水师之初,即以“不受官”自许。
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水师实为其首,而彭玉麟作为水师统帅,可谓战果累累。
每次大胜之后,曾国藩总是向清朝廷出面保奏彭玉麟升官,朝廷也不断以官职来提拔他,但他每次都总是不受命。
同治四年(1865)三月,清廷欲任命彭玉麟为漕运总督,漕运总督在当时是天下第一肥缺,多少人梦寐以求,谋之不得,而彭玉麟却视之如草芥,二次上书请辞,自称“臣以寒士来,愿以寒士归也。
“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
![“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https://img.taocdn.com/s3/m/541d1a05ddccda38376bafa6.png)
示政绩吗?带他到西区岂不是自 曝其短?
带钦差到最好的地方,也许 能得到赞赏和奖励;带钦差到最 不好的地方,也许会受到批评甚 至责罚,但只有如此才能彻底帮 百姓们解决问题。一个看似简单 的选择,却暴露出了百姓在一个 官员心中的地位。把百姓摆在第 一位的官员,怎能得不到百姓的 爱戴和称赞呢?
72 人才资源开发 2018.8
施世纶如此清廉奉公,必然 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施世纶
坚 守“ 不 侮 鳏 寡 ,不 畏 强 御 ”的 为 官之道。他在漕运总督任内去陕 西赈灾,发现陕西的仓储账目亏 空严重,就准备上书弹劾。陕西总 督鄂海知道他儿子在会宁 (陕西 总督辖区范围内)当知府,便故意 提到此事以“微词要挟”。然而施 世纶笑道:“吾自入官,身且不顾, 何有于子”,意即我从当官后,连 自己的性命都不顾,还怕你对我 儿子做什么。施世纶坚持上疏,鄂 海最终以失职被罢官。
面对手下的阻拦,袁可立却 摆摆手,坚持自己的决定。手下纷 纷摇头,叹息袁可立初入官场,不 懂“ 报 喜 不 报 忧 ”的 规 则 ,深 为 他 的前途担忧。
果然,钦差在视察了西区落 败的情况后非常失望,他生气地 责问:“历届官员的管理都非常出 色,为何轮到你成了这般模样?” 袁可立回道:“因条件制约,这里 的发展很落后。不过我已经拟定 好了规划,如果能够顺利实施,此 地不日即可繁华壮大。”说完,袁 可立命人呈上早就准备好的规划 书。
施世纶上任后,大力解决漕 运系统内的腐败问题。他深入一 线,倾听来往漕船上船员和兵丁 的诉求,了解哪些环节哪些官员 经常克扣漕米、敲诈船丁,然后采 取相应的对策加以避免。他不惧 劳苦,亲自坐在运输水道边,等漕 米过来时,独自一人上船开仓检 查米色好坏和分量多少。民言道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言下 之意再清廉的官员或多或少都有 灰色收入,施世纶却真正做到了 分文不取,仅靠俸禄过日子。他对 犯 案 者 毫 不 留 情 ,“ 立 杖 辕 门 ,耳 箭示众”,以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严肃整顿风气。不过三四年,原先 一 团 糟 的 漕 运 政 务 便 被 肃 清 ,船 丁不再受苦,百姓不再被欺,漕船 按期往返,官员安分守己。
运河滥觞__漕运中枢
![运河滥觞__漕运中枢](https://img.taocdn.com/s3/m/511e76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3.png)
不尽邗沟水微茫日夜流明朝文人张萱《邗沟怀古》云:“不尽邗沟水,微茫日夜流。
潮连扬子渡,烟接海门秋。
树影浮荒堞,蝉声到客舟。
兴亡无限意,落木共悠悠。
”诗中提到的邗沟就是中国大运河的发端和滥觞,是有文献明确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因从江苏省淮安市到扬州市,所以现在也称为淮扬运河。
《左传》记载:“(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吴王夫差掘起了开凿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锨土。
夫差(约公元前528年—公元前473年),姬姓,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
春秋时期,吴国崛起于长江下游,境内河川纵横,湖泊密布,是一个“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的国家。
夫差是个好战分子,图谋北上伐齐、称霸中原。
但是吴国距离齐国千里迢迢,靠马车和挑夫运输军用物资耗费甚大且道路不畅。
吴国的优势是水军和先进的航运技术,当时长江与淮河之间并无水路可通,只有走海路,可海上又风狂浪急,风险颇大。
公元前486年,夫差利用长江、淮河之间的湖泊坑塘,开凿了一条人工河道,把几个湖泊连接起来,从而贯通长江与淮河。
该运河以古邗城为起点,因此称为“邗沟”。
13年后,越王勾践复仇,夫差国破人亡,但他的名字却因邗沟而永留青史。
后人为祭祀夫差,在邗沟畔建有夫差庙。
清朝诗人汪中有《邗沟夫差庙》云:“吴王旧庙蜀山陂,沟水东流绕殿基。
春社神巫时击鼓,好风贾舶互扬旗。
侈心齐晋终亡国,遗利江淮合荐祠。
可忆姑苏台上乐,青山歌舞对西施。
”据姚汉源的《京杭运河史》记载,邗沟开凿后的2500多年间,虽有盛衰兴废,但从未中断。
西汉时期,此段运河又称渠水,是东南重要运道。
《水经》称其为中渎水,早期大致是自今扬州市东南引长江水北流,向北过扬州,穿行于武广湖(今武安湖)和陆阳湖(今渌洋湖)之间,再北穿过樊梁湖转向东北,通博芝、射阳二湖,出湖转西北经夹耶渠至山阳(今淮安)末口入淮河,全长170余千米。
邗沟虽在东汉已受运河滥觞漕运中枢阴郑学富京杭大运河苏北段重视,但到了三国时期,此段为孙曹兵争之地,运道并不通畅。
明清漕运总督公署与淮安城市建设
![明清漕运总督公署与淮安城市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d103de40242a8956bece45e.png)
明初漕 运仿 元 制 ,京 师所 需 “ 由海而 入 ”。 后宋 礼 浚 会通 河 ,平江 伯 陈埴 疏 山阳 沙河 故道 ,由是 罢海 运 而 转 漕运 。 “ 京 师根 本重 地 ,官 兵军 役 ,成仰 给 于东 南 数 百 万 之漕 运 ” 。 明 永 乐时 开 始 把漕 运 管理 的最 高 机 构 设 在淮 安 , “ 明永 乐 问 ,陈恭 襄总 督漕 运 ,开府 淮 阴 ” , 沿 用至 清末 , 中 间虽有 变动⑧, 但多数 时 间都驻 扎 在淮 安 。
的淮 安府 治所 在地 ,不 同于 现代 淮 安行 政 区划 。 )
1 漕 运 总督公 署建 置及 其建 筑
明 万 历七 年 ( 1 5 7 9年 ) 以 前 ,都 察 院 ( 即漕 运 总 督公署 ) 位 于 旧城 南 门 内。 初 为 景 泰 年 问 即 陈碹 旧 居 所 建 ,后 “ 成化五年 ( 1 4 6 9年 ) 通 判 薛 辈 重 修 ,正 德 十 一年 ( 1 5 1 6年 ) 知府 薛 鎏 于 正 堂东 西各 增 建 一 间 ,
C h i n a A n c i e n t C i t y i 柚 C a d s e T s
∞
明清 漕运总督公署 与淮安城 市建设
钟 行 明
摘 要 : 为 全 面研 究 明 清 京杭 运 河 漕 运 管理 的 中 枢——淮安漕运总督公署及其与淮安城市建设的 关系,在梳
a nd s p a t i a l l a y ou t o ft he of f i c e o fc ie h fe x e c ut iv e g o v e n or r s oft h e C  ̄ ! a l t mns po r t a ion t .Th e o fi c e o f c h i e f e x e c ut i ve g ov e no r r s o f he t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https://img.taocdn.com/s3/m/9b7b5de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9.png)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漕运总督的属下有理漕参政、巡漕御史、郎中、监兑、理刑、主事等级别和职掌各不相同的属官。
督催有御史、郎中,押运有参政,监兑、理刑管洪、管厂(造船厂),管闸有主事。
文官武将及各种官员达270多人;还下辖仓储、造船、卫漕兵丁2万余人。
其中规模最大的造船厂位于清江浦。
1860年,清朝裁撤南河总督,将漕运总督从淮安府城移驻原南河总督署,15千米外的清江浦。
1901年,清朝颁布停漕改折的命令。
保留每年从上海海运漕粮一百万石至天津,再改由铁路火车运到北京。
1905年初,由于漕运已停,裁撤漕运总督及各省粮道等官,改置江淮巡抚,驻扎清江浦,同年也被裁撤。
清代漕运官员的沿革、职能、权力博弈与漕弊——以漕运总督为视角的历史考察
![清代漕运官员的沿革、职能、权力博弈与漕弊——以漕运总督为视角的历史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7353a42a482fb4daa58d4b17.png)
清代漕运 官员 的沿革 、 职能 、 权力博弈与漕弊
— —
以漕运 总督为视角 的历史考察
郑 民德
( 南开大学 , 天津 3 0 7 ) 0 0 1
[ 摘
要】 漕运是清代封建国家之血脉 , 对于维持 中央政府政治、 军事、 经济的正常运转有 着
巨大的意义。作为主管漕粮运输事务的漕运总督 , 与仓场总督、 河道总督等专业技术性 大员一样 , 共 同构成 了机构健全、 管理完善 、 分工明确的国家漕运 系统。除掌控 漕粮收兑 、 运船修造 、 漕丁检 选、 查验回空、 催攒漕欠外 , 漕运总督还担 负着部分河道、 仓储 、 盐政、 屯田、 济、 赈 军事事务 , 在封建 国家行政体 制上 的位 置异 常重要 , 甚至 与清朝 国运 息息相 关 。 【 关键词】 漕运总督 ; 漕运 ; 清朝 ; 漕弊 [ 中图分 类号】 K 4 29 [ 标识 码] A 文献
前 言
[ 编号】 17— 0 22 1 )10 3— 6 文章 62 60 (0 20 —0 00
大漕运系统。 在漕运的每一个环节 , 每一个步骤 , 每一 漕 运 总督 又 被称 为 总漕 、 漕督 或漕 帅 , 明清 时 个 过程 , 是 漕督 都 要 担 负起漕 船 顺 利人 京 的 重任 , 以保 期管 理封 建 国家 漕运 事务 的最高 官员 。 漕督 一 职最早 障封建国家机器在政治、 军事 、 经济 、 社会等方面的需 设立于明景泰二年(4 1 )当时全称为“ 15 年 , 总督漕运 求 , 国家设官分职 , 即“ 各有专 司, 而漕运之官尤为详 兼巡 抚 淮 、 、 扬 庐等 三府 并 徐 、 和二 州 ” , 掌管 备 , Ⅲ 除 诚重之也。如总握七省之纲维 , 持筹全漕之要领 , 漕运外 , 负责 其辖地 的民政 、 政 、 利 、 事 、 还 财 水 刑 军事 提文 衡 、 司派兑 、 盘粮督 运 ……各 有责 成焉 ” 。 翻 与盐课 , 功能 类似 于地方 上 的巡 抚与 总督 。清 朝建 其 顺 治 元 年 (64年 ) 清 人 关 未 久 , 然 地 方 未 14 满 虽 即设巡 漕御 史一员 掌管 税粮 的征 收 、 船 的催 攒 、 漕 立后 , 继承明代漕运制度 , 于顺治二年 (6 5 ) 14 年 复设 靖 , 漕运总督驻淮安, 统筹直隶 、 东 、 I 河南等七省的税粮 漕弊的整顿等事务 , 以满足军事方面的需要 。顺治二 征 收及漕 船人京 事 务 , 下有漕标 营将 领 、 粮 道 、 属 督 管 年 (6 5 ) 14 年 五月 为完 善漕 运 系统 ,以保 定巡 抚 王文 “ 粮同知 、 押运通判等官员 , 国家漕运中的粮 、 、 奎为兵部右侍 郎兼都察 院右副都御史 ,总督淮扬等 对 船 丁 进行宏 观 调控 与全权 负责 。 处, 提督 漕运海 防军务兼理粮饷嘲 此为清代漕督之 , 与明代有所 区别 , 清代漕运总督经历了由综合性 设 , 一般 由熟悉 河道 与税 务 的汉 族 官员担 任 。为监 督 向专 业 性 的转 变 ,逐 渐 发展 为 以管理 漕运 及 部分 河 汉 臣及 强 化 满族 官 员对 国家权 力 的控 制 ,顺 治 四年 道 、 储 、 事事 务 为主的行 政官 员 。 仓 军 漕督 的级别 为正 (6 7年 ) 14 添设 理漕 部 堂 , 由满 族侍 郎一 员 任 总理 , 其 二 品 或从 一 品 , 般 由巡 漕御 史 、 道 总督 、 场 侍 权势 煊赫 , 一 河 仓 远过 总漕 , 虽名 为 “ 治漕 务 ”实 为安插 在 襄 , 郎、 安徽巡抚等担任或继任 , 其职位与河督相 比具有 总漕身边 的监视人员。 首任总理库礼“ 初人 中国, 言语 较强 的稳 定性 与连续 性 。 清代 漕运 的兴 衰是与 封建制 不通 , 庸各异 , 性 不治吏事 , 事皆其妻 主之 。 有梁通事者 , 度 的演变 密切相 关 的 , 漕督 这一行 政建 置亦 随着 吏治 剽悍残忍 , 勾结内外 , 中阴阳其说 , 从 以残贼 良民”1 [ 4 。 的腐败 、 河道的淤塞 、 税粮海运与改折 、 内外矛盾 的加 直 到 顺 治 十 年 (63年 )在 吏 部 官 员 与 御史 的纷 纷 15 , 剧 而逐 渐 趋 向没 落 , 后 于光 绪 三 十 一 年 (95年 ) 弹劾下 , 最 10 朝廷方撤销该衙门 , 并对违法胥吏进行了严 被裁撤 , 其命运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 ・ 厉的惩罚。除此之外 , 清初漕运总督往往还兼任江北 清代漕 运 总督的建 置与 沿革 巡抚 , 处理部分当地 的民事 、 刑事 、 军事事件 , 由于 后 方专 理漕 务 。 清王朝以漕运 为国家命脉 ,以漕粮 为 “ 天庾正 事繁 务杂 , 清 代 漕运 总 督存 在 的二 百 多 年 问始 终 驻 于 江苏 供”对漕政官员 的设置、 , 考核 、 任免都非常重视。 从税 粮的征兑到运丁的选拔 、 漕船的修造 、 漕粮的入仓都 淮安 , 与江南河 道 总督 同属一 地 。这种河 漕 官员 相守 有着 完善 的管理 体 系与责 任制度 , 形成 了以漕运 总督 的现象 , 一方面反应 了淮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另一 为主体, 地方督抚 、 河道总督 、 仓场总督相互协作的庞 方 1月 1期 9卷 第 21 2年
从大清帝国的漕运危机说
![从大清帝国的漕运危机说](https://img.taocdn.com/s3/m/3dcf930576c66137ee061943.png)
从大清帝国的漕运危机说“临时工”——熊飞骏漕运是大清中央政府在地方直接经营的三大要政之一;另两件是盐务和和黄河河道管理,并因此设置了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的漕运总督,盐务总督和河道总督。
漕米之政就是把把中国南部和中部八个省份租米运往京城供养政客公仆们,并储积在粮库中以待在中国北部分配。
漕运总督设在江苏省淮安。
漕运总督下设省一级漕官,担负漕米之省各设一人。
各省漕官只对漕运总督负责,不受地方总督节制。
漕官监管征集运输漕米的体系,下属非政务系统的工作人员不属公务员,类似今天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编制。
负责运输漕米和护卫运粮船的工作人员多数由住在运河边屯田的世袭船户“旗丁”组成,构成漕运“正式工”主体。
享受特权的“正式工”很快腐化,他们只对雁过拔毛和按时领工资感兴趣,对搬运之类的繁重体力活则雇佣“临时工”。
漕运属国家经济命脉。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事业单位自然是体制外平民趋之若鹜的肥差,想当漕运“临时工”的人自然排起了长队。
为了能挤进漕运单位当上临时工,漕运单位的各级一把手自然成为贿赂的主要目标。
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贿赂,漕运领导就不但违犯人事纪律扩充“临时工”队伍,本来招10名临时工就足够,也要尽可能招100人。
于是临时工队伍膨胀速度与时俱进。
嘉庆年间,漕运临时工数量膨胀了两倍多,估计增加到了四、五万人。
临时工队伍膨胀的直接后果是单位糟米运输费用的攀升和超标。
同等吨位的每条运粮船费用直线上涨,越到后期上涨速度越快:1732年130两白银;1800年300两;1810年500两;1821年800两……那时的货币是白银不是纸币,不存在货币贬值和恶性通货膨胀现象。
漕运领导应付运粮费用不断上涨的主要招数有三个:一是虚报预算,市场价格一条运粮船50两上报成500两,就和今天的公共工程严重虚报一个理;二是超定额向平民征粮,加重纳税人负担;三是玩监守自盗把戏,盗卖粮船上的糟米。
当船上的糟米盗卖过多到站无法用普通伎俩蒙混过关时,漕运领导们就指令表现又红又专的心腹把已没有多少粮食的运粮船凿沉,制造沉船事故,然后把责任一古脑儿推给“临时工”。
清代漕运总督施世纶生平政绩考述——《施公案》主人公原型研究
![清代漕运总督施世纶生平政绩考述——《施公案》主人公原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dfa37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d.png)
世纶不畏权贵,“白其不法者治之”,稳定了当地社会
疲苦为农计,十年“父母官”
秩序,赢得了民心。 他在治河、安定地方等方面的成就得到了认可,
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汉军镶黄旗人,祖籍福 康熙二十八年(1689)农历三月,升任为扬州知府。
建省晋江县衙口乡。他的父亲是人称“水霹雳”的施 扬州任职期间,他将政务重点放在移风易俗上,“禁冶 琅将军,因收复台湾,获封为靖海侯。他的六弟施世 游,俗尚一变”[5]。适逢康熙南巡,得知他治绩彰著,
“牒请捐修”,通过兴修水利保障农事,以工代赈,“民 藉力作以糊口,全活者众”[6]。 康熙三十二年(1693)春,施世纶调任江宁知府。
案》中为“施仕纶”。这部侠义公案小说大约成书于清 离任时,扬州民众为他建立施公祠,感念他的恩德。
乾嘉年间,内容多由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拼凑而成, 三年后,其父施琅病故,按照当时的规定,施世纶须辞
究。作为清代唯一一位任职期间“通漕无欠”的漕督, 发,还未开春,他便被派往盐城督查堤工。不久之后,
他的为官经历无疑是考察清代漕运官员的一面镜子。 淮安又发大水,朝廷派遣两位钦差到泰州监督河堤工
本文梳理其生平履历,从侧面说明清代漕督的工作职 程。钦差随员品行不端,终日扰民,作为地方官员,施
责要求,进而简要分析清代漕运制度的运行状况。
鄂海下台后,相关事务便转交于施世纶处理。他 令下属分十二路察看贫民受灾情况,以家庭为单位,按 口分发赈灾物资,使“穷乡僻壤,泽无不遍”。赈灾工 作主持完毕后,即“轻骑驰归视漕事”[23],未多带一分
他在考察陕西现存谷石数目时,发现全陕积贮的粮 食大多被虚耗,西安和凤翔的情况尤为严重。陕西总督 鄂海明显失职,且有贪污腐败之嫌。鄂海位高权重,地 方各级官员不敢上报实情,施世纶一向不惧权贵,立即 将此事如实上奏,最终鄂海以失察之罪被罢官。当时施 世纶长子正在事发地担任长官,此事若上报,其子很有 可能以知情不报罪论处。施世纶上疏之前,鄂海曾以此 要挟,他却笑曰 :“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子?”[22]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漕运总督名官迭出素材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漕运总督名官迭出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30b4e8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e.png)
漕运总督名官迭出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承担了漕运任务,也影响了运河两岸的百姓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运河民风习俗。
明代起,专设漕运总督,专司保障沿海省份征收的"漕粮",沿运河直达北京。
清朝沿明制亦设漕运总督,官秩为正二品或从一品,并有亲辖的武装**,兵额3400余人,负责保障运河漕粮运输安全。
从沿海收粮起运、漕船北进、视察调度、弹压运送等项,均需总督亲稽。
每年漕船沿运河北上过天津后,漕运总督循例要进京觐见皇帝,汇报漕粮完成诸事。
总督不受部院节制,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专折奏事,由此可见封建时代对漕运的重视。
漕运总督对运河漕运生命线的畅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封建时代对漕运总督人选颇慎重,选能干官员担任。
因而漕运总督也出了不少史册留名的人物。
以清代为例,名官迭出,甚至衍生野史小说,而为老百姓所津津乐道。
如清康熙年间有名的漕运总督施世纶,他的父亲是收复台湾的名将施琅。
施世纶受康熙重用,被康熙赞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在总督任上十分称职,《清史稿·施世纶传》载其"察运漕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蠹役,以严明为治。
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清代有名的四大公案小说中的《施公案》主角即为施世纶,流行一时。
《刘公案》的主人公则为"刘罗锅"刘墉,其父刘统勋在乾隆年间也署理过漕运总督。
刘统勋有才干,多次受命勘疏运河,最后升至**机大臣。
刘也是清官,死在上朝路上。
乾隆"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到宫里见群臣再次流泪:"朕失一股肱",谥"文正"(清朝仅有八人死后谥"文正")。
当然,《施公案》《刘公案》是小说,当不得正史看。
最有名的漕运总督是阮元,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名臣,被誉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而且于经史、数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编纂等领域皆有建树,乾隆对阮元十分赞赏,曾慨叹:"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清史稿·阮元传》)。
清代漕运总督职责
![清代漕运总督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064b33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5.png)
清代漕运总督职责
漕运总督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官职,负责管理漕运事务。
在清代,漕运总督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漕运事务:漕运总督是漕运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负责监督漕运的各个环节,包括漕粮的征收、运输、交仓等事务。
同时,还要确保漕运路线的畅通,维护沿途治安,防止盗匪劫掠。
2. 监督河工修建:漕运总督还负责监督河工修建,包括疏浚河道、修筑堤坝等事务,以确保漕运路线的安全和畅通。
3. 监督盐政:漕运总督还负责监督盐政,包括盐的产销、运输、税收等事务,以确保盐政的顺利运行。
4. 处理漕运纠纷:漕运总督还要处理各种与漕运相关的纠纷,包括官府与民间的纠纷、不同地区之间的纠纷等。
5. 制定漕运政策:漕运总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漕运政策,以确保漕运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清代漕运总督的职责非常广泛,涉及到漕运、河工、盐政等多个方面的事务。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挑战。
写漕运总督的诗句
![写漕运总督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93ea617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d.png)
写漕运总督的诗句
嘿,你知道漕运总督吗?那可是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啊!“千里漕运一线牵,总督重任肩上担。
”就像那奔腾的江河,漕运
总督掌管着漕运的顺畅进行。
想想看啊,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只在运河上穿梭,那场面该有多壮观!这就好比是一场盛大的舞会,漕运总督就是那个指挥着舞者们有
序舞动的指挥家。
“帆影摇曳随风舞,总督稳坐掌乾坤。
”
漕运总督要协调各方,确保物资的运输安全准时。
这可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儿啊!就好像是要驯服一群调皮的野马,得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
“协调万难如驯马,总督智谋展非凡。
”
历史上有那么多出色的漕运总督,他们的故事真是让人着迷。
他们
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少总督
留美名,功绩传世后人颂。
”
我觉得漕运总督真的是太了不起了!他们的存在让漕运这条大动脉
能够持续跳动,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自
己的生活中努力奋斗,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壮丽东南第一州(淮安行)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壮丽东南第一州(淮安行)总督漕运公署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626cfda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49.png)
壮丽东南第⼀州(淮安⾏)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南有苏杭,北有淮扬”,这是历史上淮安最兴盛时的地位,这个兴盛,因运河⽽来,因漕运⽽来。
隋朝开通⼤运河后,历朝皆有利⽤⼤运河实施南粮北运,⾄明永乐帝迁都北京,⼤量⼈⼝被裹挟⾄北⽅贫瘠之地,造成的巨⼤粮⾷缺⼝只得依靠南⽅各省粮⾷主产区供应,由此,漕粮运输制度被确⽴,并设官治漕,勋贵平江伯陈瑄任漕运总兵官,成为⾸任治漕官,⽽担负漕运重任的⼤运河成为了明王朝及此后清王朝的⽣命线。
⽼淮安城南北中轴线上,镇淮楼的北⾯,⼀路之隔的是总督漕运部院遗址。
漕运起始,淮安并不是治漕官衙门所在地,直⾄明景泰⼆年(1451年),督察院右佥都御史王竑成为⾸任漕运总督,驻节淮安,开启了⽂官理漕的时代,淮安则迎来了四百多年兴盛的开端。
漕运总督驻节淮安起始,衙门并不在现在这遗址所在位置,直到明万历七年(1579年),时任漕运总督凌云翼将其总督府迁⾄现址,这⽚⾃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成起⼀直是历朝淮安各级官府所在的建筑群,也迎来了它的辉煌。
此后历代漕运总督不断增修扩建,极盛时如何,今⼈不得⽽知,但据明天启《淮安府志》记载,彼时漕运总督署有“⼤堂五间,中厅五间,⼤楼五间,后厅五间,⽿房东西各三间,门厨房七间,案房东西共六间,书吏房⼆⼗余间,皂⾪房东西五间,⼯字厅三间,中厅,东西花园⽿房四间,花亭三间,亭东⽿房四间,⼤堂西院⼀宅计⼗五间,东、西⽿房厢房穿廓共三⼗间,⽔⼟神祠三间,黄宾馆三间,仪门三间,脚门⼆间,⼤门五间,⿎亭⼆间,牌坊三座,中⽈‘重⾂经理’,东、西⽈‘总供上国’,‘专制中原’,司道府县厅共九间,中军旗⿎卫官厅共⼆⼗间,兵勇各房三⼗余间,清美堂共⼗五间,今为军门待客之所。
”(以上部分摘⾃⽹络)不过这个间那个间,现在是看不到了,清同治元年(1862年),新任漕运总督吴棠将其总督府迁⾄淮安城北15公⾥外的清江浦,这座总督漕运部院开始了它的衰败,战⽕与⼈祸的双重作⽤之下,⼏⼗年功夫,就成了遗址。
淮安漕运总督府春游作文
![淮安漕运总督府春游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43ab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e.png)
淮安漕运总督府春游作文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春日里,我来到了淮安漕运总督府,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与欢乐的春游之旅。
还没走进漕运总督府,光是站在那气派的大门前,我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威严和历史的厚重。
那朱红色的大门,门上镶嵌的金色门钉,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买好了门票,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这神秘的地方。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地面是用青石板铺就的,石板上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一道道细纹就像是皱纹一样,记录着这里的故事。
庭院里种着几棵高大的银杏树,据说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春天的银杏树,叶子嫩绿嫩绿的,微风拂过,那一片片小扇子似的叶子就轻轻摇曳起来,仿佛在向我打招呼。
沿着青石路往前走,就来到了大堂。
大堂里的布置十分庄重,正中间是一张大案台,后面挂着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两边则排列着兵器和旗帜。
我想象着当年的官员们在这里商议漕运大事的情景,一定是严肃而紧张的。
出了大堂,往后走是一个花园。
这花园可真是别有洞天,和外面的庄重严肃完全不同。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红的、粉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我凑近了一朵粉色的牡丹花,仔细地瞧着。
那花瓣层层叠叠的,柔软得就像丝绸一样,上面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
我忍不住轻轻用手碰了碰,那露珠就滚落下来,滴在了我的手背上,凉凉的,痒痒的。
花园里还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一群群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从旁边的小亭子里找了些鱼食,撒进了池塘里。
好家伙,那些小鱼一下子就围了过来,你争我抢的,好不热闹。
有一条金黄色的小鱼特别机灵,总是能抢到最多的鱼食。
看着它们吃得那么欢,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一间书房。
书房里摆满了书籍和字画,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主人在这里静心读书、挥毫泼墨的场景。
书桌上还放着一方砚台,那砚台看起来光滑细腻,上面还残留着一些墨汁,仿佛刚刚有人用过。
穿过书房,就到了后院。
后院有一座假山,山上种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和小草。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https://img.taocdn.com/s3/m/1b660a0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9.png)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漕运总督漕运总督(满语: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ᠵ,穆麟德:juwere jekui baita be uheri kadalara amban)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创设[编辑]始设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驻节于南直隶淮安府城(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不仅管理跨数省长达3000多华里的运河沿线,并且还地方行政事务,在明代和清初(1649-1659)兼庐凤巡抚,管理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庐州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3州;自清末的1860年(咸丰十年)起节制江苏长江以北诸镇、诸道。
而各省的督粮道,都隶属于漕运总督。
隋唐以后历代朝廷都十分重视运河漕运,以其为国家经济的命脉。
自隋代开凿大运河,朝廷就在淮安设漕运专署,宋设江淮转运使,东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师。
明朝在设立漕运总督之前,1404年,永乐皇帝设武职漕运总兵,为正二品衔,率12万军队,专门负责漕运。
1451年,设立文职的漕运总督,与总兵同理漕务,称为文、武二院,二者享有同等的权力。
每年年初,总漕巡视扬州,经理瓜洲和淮安的漕船过闸事宜,总兵到徐州督管漕船过百步洪、徐州洪等,同理漕参政管押赴京。
1621年,才裁撤漕运总兵,而专任文职。
每年漕船到达这里后,需接受漕台衙门的盘查,上万艘粮船的船工水手、漕运官兵在此停留,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此进行货物交易,旅客也在此盘桓,更加之在这里设常盈仓两处、常平仓两处、预备仓三处、庄仓五处。
因此促成淮安城市的繁荣:“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漕运总督的属下有理漕参政、巡漕御史、郎中、监兑、理刑、主事等级别和职掌各不相同的属官。
督催有御史、郎中,押运有参政,监兑、理刑管洪、管厂(造船厂),管闸有主事。
文官武将及各种官员达270多人;还下辖仓储、造船、卫漕兵丁2万余人。
对明代漕运总督制度加以阐释
![对明代漕运总督制度加以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ca56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c.png)
对明代漕运总督制度加以阐释
明代漕运总督制度是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明朝的漕运(即水路运输)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物资运输。
漕运总督的职责是全面负责漕运事务,包括监督漕运船只的安全、监督漕运官员的工作、调解运输中的纠纷等。
同时,漕运总督还要负责制定漕运政策,确保漕运的顺利进行。
漕运总督通常是从中央派遣的官员,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威,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关系,解决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明朝时期,漕运总督制度的设立和运作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一制度保障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漕运是明朝时期主要的粮食运输方式,通过漕运总督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国家能够及时地将南方的粮食运送到北方,保障京师和其他地区的粮食需求。
其次,这一制度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漕运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使得各个地区的经济得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明代漕运总督制度是一项有效的政治制度,为明朝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这一制度,明朝政府实现了对漕运事务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确保了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物资运输。
同时,这一制度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增加。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漕运总督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在清朝时期,这一制度被废除,漕运事务改由地方官员管理。
尽管如此,明代
漕运总督制度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明代漕运总督述论
![明代漕运总督述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5fdcab804d2b160a4ec069.png)
On the Canal Transportation Governor in the Ming
Dynasty
作者: 谢宏维;李奇飞
作者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25-4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0期
主题词: 明代;漕运;漕运总督;职权
摘要:明朝自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军国之需仰给于东南地区,漕河遂为明王朝国家经济之命脉,漕运成为国家大计。
景泰初年,明廷特设漕运总督统筹漕务,自此沿至明末,并为清朝所继承。
明代漕运总督职责重大,拥有治漕、治吏、治民及治军的广泛权力:催督税粮,疏浚运河;修举漕政,革除漕弊;巡抚地方,赈济灾民;考察官员,整肃吏治;提督军务,维护社会稳定等。
漕运总督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近半数漕运总督由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籍官员担任。
同时,漕运总督的每届任期不长,"非久任"迁转不常"现象突出。
明代漕运总督对于确保漕粮按时、足量地运送到京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漕运总督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漕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对明清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揭秘:清朝官职中有多少个“总督”?
![揭秘:清朝官职中有多少个“总督”?](https://img.taocdn.com/s3/m/b343c28526fff705cc170ab0.png)
揭秘:清朝官职中有多少个“总督”?本文导读:不过,在清朝历史中,实际存在过许多总督职位。
它们大多因为职权或辖区调整被裁撤。
这些总督职位虽被掩盖,却可以借此看出历史脉络的变化。
这些总督有两类,一类以职权划分。
一类是确立九大总督过程中的变化。
以职权划分的总督,主要有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两种。
清朝时,京城粮食主要由地方提供。
它们大多需要走水路运输。
这种以水路方式的运输,被称为漕运。
除了运粮,从全国征收的赋税,也大多需要从水路运输。
保证水路的通畅,在当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漕运总督专门负责漕运,河道总督负责京杭大运河、永定河、黄河的治理。
仔细区分下,河道总督又有南河总督和东河总督。
南河总督负责江南水系,东河总督负责山东、河南水系。
这类总督在清朝前中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漕运衰落,内部腐败等原因,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在晚清时,都被裁撤,所管辖事务,并入各地督抚负责。
相比漕运总督、河道总督这类职位,九大总督的演变,会更为复杂。
我们以九大总督的演变过程,分别讲述。
先说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确立后的辖区,包括现在天津全部,河北大部分,以及山东、河南小部分地区。
清朝统一的过程中,这些地区都是较早被纳入辖区的疆域。
清朝也较早在这些地方,确定总督的职权。
直隶在京城周围,情况复杂。
它也经历较多变化。
顺治五年,当时在这里设立了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
过十年,将总督降为直隶巡抚。
直到又过三年,才重新设立直隶总督。
此后多次在总督、巡抚之间变动,直到雍正元年才正式确立。
两江总督在清朝的地位,仅次直隶总督。
两江地区是清朝最富裕的地区,管辖现在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财政赋税可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
所以,当地官员的设立,同样是一个大问题。
清朝占领后,设立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
但是,这个总督的辖区面积太大,不好管辖。
清朝就把这个总督拆成江南总督和江西总督。
拆完后,朝廷发现很多事情还是不好办。
从军事而言,两江地区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区,且经济、文化上也互有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就是说他兼任一个巡抚,像一个普通巡抚那样管理一块地方。是因为在明代凤阳是皇帝的老家,虽然明明开府淮安,却不称淮安而称凤阳。但是,有时人们还是称他为“淮抚”,而不称“凤抚”。“等处”是指哪些“处”呢?是:淮安府、扬州府、凤阳府、庐州府,和州、滁州、徐州,总称四府三州。庐州府、和州、滁州在今安徽,庐州府即今之合肥。它包括了长江以北整个淮河中下游地区。虽然辖地与南直隶交叉着,但他仍然要对他所辖范围内的事务负责,明末张献忠烧了凤阳,漕督杨一鹏不就因此掉了脑袋了吗?所以淮安俨然是一个行省,漕运总督不光是一个专业官员,也是一个方面大吏,而淮安则是一个准省级城市。漕运总督要像其他督抚那样,总理全省军政事务,包括督理钱粮、操练兵马、修理城池、抚安军民、禁革奸弊等事项。如有战事发生,可以选将调兵,组织备战。对于才能不济或是不听命令的官员,文职五品以下,武职四品以下,都可以参究、拿问乃至以军法从事。至于上书弹劾,致某一下级官员被贬被杀,更是小菜一碟了。 其实,淮安有巡抚在前,有漕运总督在后。也就是说,在未漕运总督时,淮安就曾有巡抚了。《明史纪事本末》卷24“河漕转运”载:耿九畴,景泰元年(1450)10月由刑部右侍郎任巡抚凤阳。敕曰:“往者命尔巡治盐法,今特命尔兼巡抚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四府,滁、徐、和三州,抚安兵民。”其范围与后来漕运总督所兼巡抚的范围一样。 漕运总督的事务本来就够已忙的了,还要巡抚这么大一块地方,经常忙不过来,所以经常单独另设一巡抚。如成化八年分设过,第二年就裁并了,正德十三年又分,十六年又合。嘉靖三十六年因倭寇骚扰,又单设巡抚,以李遂充任。倭寇平息后,四十年又裁并。崇祯十四年又分设,直至明亡。 还一些曾经有过的或者时不时兼任的头衔:
编辑本段性质
漕运总督于明代开始设置,有明一代称它们为总督漕运和总督(理)河道,后世又分别称其为总漕和总河 ,其中漕运总督设置较早。景泰二年(1451年),因漕运不继,明政府任命副都御使王竑总督漕运,驻扎淮安 ,标志着明廷设置漕运总督一职的开始。当时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其主要 职能除督促涉漕各省经运河输送粮食至京师外,还有巡抚地方并兼管河道维护治理职能。成化七年(1471年)十月 ,鉴于河道淤塞,漕运时有受阻,需有专员统筹河务,朝廷便命刑部 漕运总督部院
漕运总督
百科名片
漕运总督部院遗址漕运总督是官名。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始设,总管漕运,督促南方各省经运河输送粮食 至京师。
目录
简介
历史起源
历任漕运总督
官衔
设置原因
设置经过
性质
头衔和职责第一个头衔是“都察院囗都御史”
第二个头衔是“总督漕运”
第三个头衔“提督军务”
编辑本段历任漕运总督
明:王竑(1451)、陈泰、凌云翼、李肱、李三才(1599—1611)、史可法(1639); 清:蔡士英、施世纶、唐英、琦善、穆彰阿、阮元、恩铭、段祺瑞、杨殿邦、胡克家、许兆椿、铁保、袁甲三、邵灿(咸丰三年冬授漕运总督,迅即调军机大臣行走)、扬锡绂、林则徐、张之万、张人骏、陈夔龙
编辑本段历史起源
明清两代,国家开始设立专门漕运和河道机构,管理着天下漕运事务和大运河的畅通。在这两个朝代中,京杭大运河紧张有序地脉动了500多年的历史,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每年给中央政府和北方戍边的军队,以及整个社会,运送了大量的给养,牵引历史车轮健康地滚滚向前,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府两总督,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陆续开府于大运河最古老的中心点淮安,给淮安留下了说不完的话题。本文即拟对漕运总督与淮安地方史上的一些问题,诸如漕运总督、漕运武臣的历史功绩,以及他们与淮安地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慈善事业等等方面的关系,作一些简略的钩稽和叙述。
第三个头衔“提督军务”
这就是说他和其他各省总督一样,拥有一定的兵权。明代漕运总督统领颍州兵备道、徐州兵备道、淮扬海防道,中都留守司之凤阳等7个卫,洪塘守御所,南直隶之庐州卫、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滁州卫、徐州卫、淮安卫、大河卫、邳州卫、沂州卫、泗州卫、寿州卫、宿州卫,海州中守御所。所以漕运总督人称为帅、大帅、漕帅,他设有军门,有中军,左营、右营、城守营。他所在的淮安城的守卫,不须地方政府如山阳县、淮安府的来管,而是由漕运总督署城守营负责,地方官府只是协助而已。有战事还可调动所辖范围内的军队,如扬州营、徐州营等。有时,朝廷还因需要而扩大其军权,《明世实录》卷21记载,嘉靖元年(1522)12月丙戌,因为山东农民起义,皇帝命令总督漕运都御史俞谏,“不妨原务,与总兵官都督鲁纲,一同提督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处军务,以便宜节制镇巡等官,设法抚剿,选团营惯战官军三百人,人给银二两,随纲听征。”请注意:一是未“脱产”,要“不妨原务”,二是他的手已伸到了河南、山东、北直隶,濶多了!
左侍郎王恕总理河道,驻扎山 东济宁,专门主持运河与黄河的治理维护,这是明代中央设置治河专官的开始,也是京杭运河事务管理中漕运 、河道分开署理的标志。不过,有明一代大部分时间里,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只是作为皇帝的代表外出督漕或 治河,属临时差遣性质,并非固定官职。 清代对运河的管理进一步加强,漕运管理系统和河道治理系统职责上更加分明,制度上更加规范。顺治初 年,清廷设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各一名,作为负责漕粮运输和河道治理的最高行政长官,正式将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纳 入官制,二者官秩均为正二品,兼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者为从一品,与其他八大地方总督地位平等。 漕运总督以下之设官有巡漕御使、督粮道、管粮同知等,所辖军队称“漕标”。河道总督所属机构,乾隆 以后定为道、厅、汛三级,分段管理。属官有河库道、河道、管河同知、通判等,所辖军队称为“河标”。但 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衙门内均不设属官,只设书吏二十人,办理衙门内一应文牍事宜。 清代漕运总督衙门仍驻淮安,管辖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 南八省漕政,具体负责漕运、检选运弁、漕船修造、查验回空、督催漕欠等事务。从漕粮收缴、起运,到漕船 北上过淮、抵达通州,漕督都要亲自稽核督查,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均需随时向皇帝报告。康熙二十一 年(1682年)规定,粮船过淮后,总漕应随船北上,率所属员弁视察运道情况,调度全漕。粮船过津后,总漕 即入京觐见述职,而后回淮办理下年之征收起运诸事。
编辑本段官衔
漕运总督在清代为一、二品大员。帽饰红宝石(二品为珊瑚),蟒袍为九 蟒五爪(二品同),仙鹤补 漕运总督部院
服(二品为锦鸡)。 收入并不高,岁俸银仅180两(二品155两)。年养廉银为15000两至30000两左右(二品20000两以下)。
编辑本段设置原因
古代运河的一项主要功能就是政府组织转运粮食,以满足国家正常的行政开支和皇室消费,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 漕运。因此,大运河在古代又被称为漕河。明朝政府将元代改造取直后的京杭大运河进一 京杭运河
步疏通,通过构筑山 东境内号称“水脊”的南旺分水工程,使京杭运河具有了真正意 义上贯通南北的航运价值。 此后,京杭大运河成为明清政府经济流通和政治统治赖以维系的交通生命线。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 无阻,明清历代王朝几乎是不计成本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给以保障。 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对运河事务管理的渐趋规范和加强。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贯通,运河航道治理 维护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比漕运本身更显重要且更加棘手。因此,明清政府改变了以前由水政部门管理或由 漕运官员兼理河务的现状,专门设置了直属中央的京杭大运河地方管理机构——漕运总督。
编辑本段头衔和职责
明代的漕运总督的全衔一般情况下是“都察院囗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地方”。
第一个头衔是“都察院囗都御史”
他们多数是带“右”字都御史,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左都御史在京主持都察院正常事务,所以“左”字是不能给他们作加衔的。有时是佥都御史,佥都御史则级别低一些,大约是新任者资历浅的缘故。都御史这个职衔虽有点虚,不能参与都察院正常事务,但他可以像其他都御史那样,弹劾惩治他所辖范围内的文武百官。因为漕运总督是个跨省跨行的官,这个职衔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兼管河道
兼理海防
下设机构
常盈仓 四个总厂 管河 管洪 管闸 管泉产生原因废止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官名。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始设,总管漕运,督促南方各省经运河输送粮食至京师。明初,置京 漕运总督部院
畿都漕运司,设漕运使,不久废。永乐年间置漕运总兵官,宣德年间又遣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督漕运。景泰二年(1451)置漕运总督兼巡抚淮、阳、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驻淮安(今属江苏),后曾分设巡抚,嘉靖四十年(1561)又归并,改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后未再分。清沿置,所属有巡视漕务、督粮道、管粮同知、通判、押运通判等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河道废弃而裁撤。
第四个头衔是“巡抚凤阳等处地方”
兼管河道
兼理海防
下设机构常盈仓
四个总厂
管河
管洪
管闸
管泉 产生原因 Biblioteka 废止简介 历史起源
历任漕运总督
官衔
设置原因
设置经过
性质
头衔和职责 第一个头衔是“都察院囗都御史”
第二个头衔是“总督漕运”
第三个头衔“提督军务”
第四个头衔是“巡抚凤阳等处地方”
第二个头衔是“总督漕运”
这是他的核心本职。漕运总督驻节山阳,总督天下漕运事务。凡湖广、江西、安徽、浙江、南直隶(清代称江南)各省设立粮道,由漕运总督节制,负责征集应征调的漕粮。这些省之粮艘衔尾至淮安,悉经漕运总督查验,方能由运河北上。山东、河南两省的粮船虽不经此地,但亦必须按漕督的统一要求,由其下属官员督查,准时办好漕粮差事。
编辑本段设置经过
漕运自古有之,管理漕运的官府、官员亦自古有之。漕务开始是不单独设官的,因为它是相关官府的本职业务范围内的正常工作,由他们按照规定去完成。即便是有特殊需要,临时设官提调,亦是即设即撤,不为常设机构。自唐以后,始设专官管理,然亦多以他官兼领之,专职官员很少。明代设立的漕运总督,则完全相反,不但设专职的漕运官员,并且以漕务官兼他官。所兼任的其他职衔,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漕运任务而兼领的。 明初不是一开始即设漕运总督的,而是沿袭元代的办法,最初时设置京畿都漕运司。洪武元年(1368)置漕运使,仅正四品官。因为天下财富粮食多出在南方,而京城在南京,漕务不忙,故至十四年即罢废了。朱棣做了皇帝,拟迁都北京,自永乐二年(1404),始设漕运总兵官,专门负责治理漕务。当时还设有副总兵、漕运参将,与总兵官一起统领官军海运。后来海运罢废了,便专门督理内河漕运。因为漕运离不开河道,天顺元年(1457)又令漕运总兵官兼理河道管理。漕河运粮是有一整套人马的,各省设把总,天顺元年设把总12:南京2,江南直隶2,江北直隶2,中都1,浙江2,山东1,湖广1,江西1。由漕运总兵官、漕运参将统领12把总都指挥,分统各卫所漕运。这12总共 127600人,运船11700只。另有遮洋一总,有7000人,海船350只,专司漕粮海道运输。这13总统称为运军。这些把总由各卫指挥使(清代称守备)和千户担任,他们是具体押解漕船运粮的官儿。 第一任漕运总兵官是平江伯陈瑄(1365—1433),他负责整个漕运的全部职责,包括海运、河运和陆运。海运由海路进行,河运则循元人初道,由南运河向西北,过黄河水陆并用达北京。自永乐九年会通河成,京杭大运河修复,废止海运、陆运,单用河运。此后陈瑄在沿运各处,特别是在淮安,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循宋代乔维岳故沙河故道,修通了清江浦,避免了五坝盘驳,和淮河沉溺的风险。 在这其间,陈瑄到处奔波,基本上无固定官所。淮安是大运河的中段,是黄淮交汇的地方,是整个漕运的关键。后来,运河治理就绪,陈瑄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淮安。因此,宣德二年(1427),朝廷命漕运总兵官开府淮安,并加“镇守淮安”的职衔,所以又称镇守淮安总兵官。陈瑄总管漕运30年,为明清漕运奠定了基础,于宣德八年(1433)卒于淮安任所。接任漕运总兵官者,多为开国功臣的后裔,他们世袭侯爵或者伯爵。陈瑄一家就有4人先后担任过这一职务,他们是陈瑄自己和他的曾孙陈锐、玄孙陈熊、六代孙陈王谟。他的孙子陈豫虽未任过漕运总兵官,但曾于景泰五年(1454)与江渊抚循江北及鲁豫水灾,曾请求朝廷筑淮安月城以护常盈仓。他也是为漕运出了力的。淮安人民非常感激陈瑄,在清江浦为他立了一座陈公祠。 宣德年间,漕运事务逐渐繁忙,而漕运又广泛牵涉到各省行政、军务,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不是一个武臣所能办得了的,所以朝廷经常临时派遣侍郎、都御史、少卿等文职官员参与督运。至景泰二年(1451),朝廷认为文官的参与必须常态化,始命“素有才望”的王竑,以副都御史为漕运总督,常驻淮安,与武臣一同治理漕运,俗称“文武二院”。他们的分工是文臣负责与各省粮道,共同按规定将应征的漕粮征集起来,由武臣负责押运进京,即所谓“文督催,武督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