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头面部成套类推拿手法
第六章第二节:推拿特定穴
9.脊
〈位置〉:从大椎直下到尾骨成一直线。 〈操作〉:先在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摩至腰骶部3遍,使肌 肉放松,气血流畅。再用捏脊法自龟尾向上捏至大椎,称捏 脊;用食中指指腹从大椎向下直推至龟尾称推脊。 〈作用〉:和阴阳,补气血,培元气,健脾胃,清热退烧。 〈主治〉:疳积,伤食,腹泻,便秘,发热。 〈次数〉:捏3-5遍;推100-300次。 〈应用〉:本穴属督脉在脊柱,督脉行走方向自下而上,贯 脊属脑络胃,督率阳气,统摄真气。 ⑴顺经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 气。 ⑵逆经推脊,能清热止惊,故可用于治疗先后天不足的一 些慢性疾病及热性病。
3.太阳
〈位置〉:自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 〈操作〉: ⑴用拇指指端在穴位上旋转揉运,称运太阳,向 眼睛方向为补,向耳后方向为泻。 ⑵以两手拇指指腹自两太阳穴向耳后方向推,称 推太阳。 〈作用〉: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 〈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目赤痛。 〈次数〉:24-50次 〈应用〉;此法由于手法操作的不同而能补能泻, 须分辨清楚,补虚泻实。
3.腹阴阳
〈位置〉:自中脘穴斜向两肋下软肉处,呈一直线。 〈操作〉:用两手食、中、环和小指指腹,或拇指 指腹,自中脘同时斜下向两旁分推,称分腹阴阳, 或称分推腹阴阳。 〈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 〈主治〉:乳食停滞,呕吐,腹胀,消化不良。 〈次数〉:100-300次。 〈应用〉:本穴能消食,且能降气,故善治乳食停 滞,胃气上逆所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常与 推脾经、揉三里合用,但对脾虚泄泻者慎用。
8.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用食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揉龟尾。 〈作用〉: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痢疾,遗尿。 〈次数〉:100-300次。 〈应用〉:龟尾穴即是督脉之长强穴,揉之能调理 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具有双 向调节作用,常与揉脐、推上七节骨配合使用,治 腹泻、痢疾效果较佳。
头面部放松按摩
头面部放松按摩
一,开天门,10次-------先点按印堂,然后再开,以点按神庭结束。
二,拨下眼眶至耳前,9次------每拨三次,按揉耳前穴位一次。
三,拨额前三线(眉弓、发际与眉毛之间、发际),各9次,每三次按揉太阳一次。
四,从印堂点按督脉至百会,3次。
五,点按迎香、攒竹,然后沿着膀胱经一路点按至百会附近,3次。
六,点按颧髎、四白、鱼腰,然后沿着直线一直点按至头顶,3次。
七,点按丝竹空(太阳),然后沿着直线点按至头顶,3次。
八,顺时针绕着耳朵打圈点揉头部两侧胆经、三焦经,3次。
九,摆侧顾客的头,点按揉侧边,3次。
十,搓耳并轻拉耳垂,3次。
备注:
上述之法,为全身按摩中头部的时间,若是理疗辅助按摩,次数减半。
头面部常用推拿手法PPT课件
等。
.
17
9.揉太阳穴法 操作:术者用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上下、 左右、前后环转 揉动2~5分钟,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用力白头维穴起向 外下方,经太阳分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2~5分钟。 适应证:头痛,失眠,目疾等。
.
18
10.指揉面穴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受术者头端,用双手拇 指或中指罗纹面着力做按揉法操作,依次为睛明-迎香-人 中-地仓-承浆-大迎-颊车-下关-听宫-太阳等。每穴操作20 秒。反复操作2遍或3遍。 适应证:头痛,鼻塞,牙痛,耳鸣,面瘫等。
头面部常用的按摩手法
.
1
——头为诸阳之会 ——头者,精明之府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
.
2
头面部常用穴位
1、 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内 侧端联线的中间。 2、 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 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4、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 直上,眉毛中。 5、 丝竹空穴:在眉梢凹陷处。
.
16
8.一指禅推眼周法
操作:术者用一指禅偏峰推或指腹推法先自左眼睛明穴沿上眼眶
向外推至目外眦,再沿下眼眶向内推至右睛明穴,再按照上眼眶
向外、下眼眶向内的顺序作“
”字形环推,往返操作3-5遍,
此法须在一指禅推法练习熟练后方可操作,以免因手法不熟练伤
及眼球。
适应证:近视,视物酸胀,干涩等眼疾及眉棱骨痛,失眠,眩晕
.
20
12.揉耳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受术者头端,取 坐位时术者位于受术者前方或后方。术者用拇指腹侧和屈曲食指桡侧 着力从受术者耳垂至耳尖揉捏5-10遍。结束时用拇指指腹侧和屈曲食 指桡侧着力向外下方轻拉耳垂5-10遍。 适应证:耳鸣,耳聋,失眠等。
头面部常用推拿手法
受术者注意事项
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进行推拿
01
受术者在推拿前应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以免影响推拿效果。
穿着舒适
02
受术者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以便于推拿师的操作。
积极配合
03
受术者在推拿过程中应积极配合推拿师的操作,保持放松状态,
以便获得最佳的推拿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挛。
舒缓压力
头面部推拿有助于舒缓 精神压力,放松心情, 从而缓解因压力引起的
头痛。
改善睡眠
适当的头面部推拿可以 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 有助于缓解因失眠引起
的头痛。
失眠
01
02
03
04
放松身心
通过推拿头面部穴位,可以放 松紧张的肌肉,缓解焦虑和压 力,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调节神经功能
头面部推拿可以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
安静舒适的环境
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 境,有助于受术者放松心 情,享受推拿过程。
推拿师资质要求
具备专业资质
推拿师应具备相关的专业 资质,确保其具备从事头 面部推拿的技能和知识。
经验丰富
推拿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 经验,能够针对不同受术 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推 拿操作。
定期培训推拿师应定期参加相关的源自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 能和知识水平。
扫散法
总结词
用手指在头部做轻柔的扫散动作。
详细描述
扫散法是用手指在头部做轻柔的扫散动作,力度要适中,以 感觉舒适为准。此手法可以缓解头痛和失眠等症状,促进头 部血液循环。
指叩法
总结词
用手指轻轻叩击头部穴位。
详细描述
指叩法是用手指轻轻叩击头部穴位, 力度要适中,以感觉舒适为准。此手 法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 和失眠等症状。
中医经络养生之头面部按摩
中医经络养生之头面部按摩头面部按摩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十分简单的事情。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按摩达到保健的目的。
其实对于自我按摩保健法无论是对于小孩子还是老年人都是很有效果的,可以让大家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获得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头面部按摩的具体操作吧!【操作方法】1.头面部操作(1)浴面:两手搓热,或以温水温热后,手指并拢,平掌紧贴面部,作洗脸上下推擦动作,上至发际下至颌骨下缘。
然后按揉面部各穴。
(2)擦鼻:用两手中指指腹推擦鼻之两侧,由攒竹至迎香。
然后两手食指位于鼻根,用力挤压穴位,配合振法,再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滑动按揉。
(3)按抹捏鼻:两手指尖紧按迎香穴,边按边振动;然后揉鼻尖,并向鼻根部移动;再以拇、食二指面从鼻根部、鼻梁部向鼻翼部抹动;最后以拇、食二指捏鼻孔,一捏一放,每分钟60次左右。
(4)鸣天鼓:两手掌掩耳,食指叠于中指指背侧,再下滑使食指轻轻敲击枕部风池穴处,耳中可听到击鼓之声,名日“鸣天鼓”.然后以拇、食指或食指分别按揉耳门、听宫、听会等耳周穴位。
(5)振耳:用两手食指指面按压耳道,一按一放,快速振动,使耳道内产生振动。
(6)扯耳叩翳风:用拇、食二指捏紧耳垂或耳尖,一上一下拉扯,力量适中。
然后以食指指尖叩击两侧翳风穴。
(7)捏耳揉穴:以拇食二指自耳垂起逐次捏揉全耳廓。
然后拿一火柴棒,按压耳穴,由下而上逐次按揉,如有痛点或敏感点,则多按揉一会。
(8)梳发:五指张开按于前额部,由前向后顺手运顶摩发,宛如梳头状。
(9)按百会:食指或中指指面按于百会,并作前后、左右推揉动作。
(10)抹眼按睛明:闭目,用两手食指指面按于眼睑上,自内向外抹动,每分钟抹动60次;然后按揉睛明穴。
(11)切承泣:再上动作,以食指指尖切压承泣,用力均匀,不可切破皮肤,边切边振。
(12)叩齿:口唇微闭,上下齿有节奏地叩击,门齿与嚼齿交替进行。
(13)净口吞津:口唇微闭,用舌在齿唇之间用力卷抹,左右摆动;然后舌顶上腭,津流自溢满口,再徐徐咽下。
头面部推拿操作
推拿手法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推拿教研室 范炳华教授
中篇
•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技能篇
推拿手法人体操作
头面部推拿操作 颈项部推拿操作 腰背部推拿操作 胸腹部推拿操作 肩与上肢部推拿操作 下肢部推拿操作
第六章
•操作要求 • 综合性训练 Nhomakorabea推拿手法人体操作
• “实战”
• 姿势、手法、步法、身法协调自然
第一节 头面部推拿操作
一、仰卧位操作 二、坐位操作
一、头面部仰卧位推拿操作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或立其头端 • 1、中指揉印堂穴1min。 • 2、一指禅偏锋推前额纵线(印堂至神庭)、前额横线(两太阳穴 之间),鱼际揉前额(两太阳穴之间),2-3min。 • 3、一指禅偏锋小“ ∞”推眼眶(印堂→睛明 →攒竹→鱼腰 →丝竹 空→瞳子髎→承泣→对侧睛明→对侧攒竹……),往返5遍。 • 4、一指禅偏锋大“ ∞”推面颊部(睛明→迎香→地仓→颊车→下 关→太阳→前额→印堂→对侧睛明→对侧迎香→……)往返5遍。 • 5、抹法印堂→神庭穴10次;从前额正中分上中下三部抹向头部两 侧10次;抹上眼眶、眼球、下眼眶各3次;从鼻根部沿鼻翼两侧抹 向迎香穴10次;分抹人中、承浆穴各3次。 • 6、点按攒竹、鱼腰、太阳、四白、下关、颊车、迎香、翳风、风 池穴各5秒,反复3遍。 • 7、按印堂→百会:用拇指螺纹面从印堂按至百会,5-10遍。 • 8、按前额正中至头部两侧: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同时由前额正中分 别向两侧按压,并依次经过印堂→太阳→上星→头维等穴,5-10遍。 • 9、直推前额与面颊:用食、中、无名指以及小指直推,从前额正 中直推至头部两侧、面颊以及下颌部。操作时两手交替进行。 • 10、叩击前额、面颊及头部。 • 11、按揉肩井,拿捏肩井及肩部两侧。拳心叩双肩。 • 12、拔伸颈椎。
头脸部推拿全身调理术
头脸部推拿全身调理术自古以来,中国人最好体面,在日常生活中也总喜爱察言观色,人与人的第一次见面,也都是通过脸面来熟悉,但是很多人却不知头面更深层的意义,现代医学以为,大脑皮层在调剂性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运动,感觉,思维乃至最细微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脑的支配,祖国医学以为头面居于人体首要部位,与经络,脏腑有着紧密的关系,心其华在面,肝开窍于目等等。
咱们运用中医理论的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和具有医治作用的安杰玛精油推出了一套个性化的头脸部按摩疗法。
一,脸部皮肤脸部皮肤的直观感觉,一般人当先论妍媸,却不知皮肤的色泽可直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及健康状态,如:“面色缺少光泽为气虚或气血俱虚,易显现心悸气短、四肢乏力、头晕、动那么汗出等症,面色青白为元气虚弱的寒证,如手脚冰凉、怕冷、腰膝酸软、关节冷痛等,面色发红潮红为胃有热。
满面通红为外感发烧或脏腑实热。
面色暗红者,提示血液粘稠度增高,有微循环障碍,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
面色灰暗预示免疫功能下降或肝肾解毒排毒功能减弱。
面色青暗为肝郁气滞,肝、脾功能失调,常显现口苦、不思饮食等。
二,经络学说中医以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熏于面……。
”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及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散布到脸部,其余的阴经通过内外两经的经别相合而上头脸部,奇经八脉也循头面,使脸部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脸部是人身各部气血汇聚之所,全身脏腑、肢节、经络的反映中心。
由于脸部气血丰硕,皮肤薄嫩,故反映体内疾病也最为灵敏。
因此,人体有病时,往往能够在颜脸部有所反映。
1经络在头脸部的散布(图十二经络图)2头脸部的重要腧穴(头脸部穴位图)神庭定位仰靠坐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印堂经外奇穴。
在面额部,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正坐,或仰靠,或仰卧取穴。
攒竹两眉头处取穴鱼腰两眉中间部位丝竹空两眉稍处四白目下一寸.当眶下孔部位,直对瞳孔睛明目内眦角上方0.1寸凹陷处。
头面部推拿手法
(4)一指禅推、按揉头面部腧穴,每穴1分 钟。 (5)鱼际揉前额、面颊,重复3遍。 (6)指摩面颊部, 双手同时由前正中线打 小圈到两侧耳前,重复3遍。 (7)扫散法,重复3遍。 (8)拿五经:五指拿头顶督脉和两旁太阳, 少阳经,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至枕部,止于 两侧风池穴。 (9)叩击头顶。
一指禅推法(受术者取 卧位或坐位)。 自印堂-神庭。一指禅螺纹或偏峰自 印堂推向神庭穴来回3遍。 自攒竹-阳白-太阳-头维。一指禅 偏峰自攒竹穴经阳白穴再至太阳向上 至头维穴,来回操作3遍,左右同。 自睛明-沿上眼眶由内向外,成“∞” 字型环转推3圈。一指禅指峰自左睛明 沿上眼眶向外,随后沿下眼眶向内至 目内眦推向右睛明穴,按上眼眶向外, 下眼眶向内的顺序呈“∞”字环转3遍。
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头侧。 (1)开天门:用双手拇指交替直推印堂穴 至神庭。以局部约显红色为度。 (2)双手拇指分抹眉弓及前额,单手拇指 桡侧从眉头由内向外抹上眼眶,经下眼眶由 外而内回到对侧眉头,呈 “∞”字,各重 复5遍。 (3)一指禅偏峰推印堂至神庭,推攒竹经 阳白、太阳至头维;一侧睛明沿上眼眶向外, 随后沿下眼眶向内到目内眦推至对侧睛明穴, 呈“∞”字;自晴明至迎香,随后经地仓向 上到下关,再向下至颊车,推向人中穴,环 唇推至承浆穴。各线路重复2遍。
自晴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人中- 承浆。一指禅偏峰或螺纹自晴明推至迎香穴, 随后经地仓向上到下关穴,向下至颊车穴再 推向人中穴,环唇推至承浆穴,左右同。 推百会穴。一指禅偏峰或指峰推百会穴,要 求吸定,防止滑移。
拿五经(受术者取坐位),பைடு நூலகம்指拿头顶督脉 和两旁太阳,少阳经,谓之拿五经,自前发 际经头顶向后至枕部,止于两侧风池穴。 扫散法(受术者取坐位),用大拇指或其他 四指的指峰或偏峰自太阳穴经头维、耳后高 骨向后推至风池穴,左右各4-6遍。 掌抹法(受术者取坐位),用大鱼际外侧端 按住前额,随后分向两旁,经阳白、太阳, 耳上至风池穴。
「图解」小儿头面部推拿手法,安神醒脑利于益智
「图解」小儿头面部推拿手法,安神醒脑利于益智在临床的小儿推拿中,头面部和手部的推拿尤其重要。
手部多以调理脏腑为主,而头面部的推拿则以开窍醒脑、解表、止咳、镇静安神为主,多用于治疗咳嗽、感冒,还可以用于益智。
因此,在小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头面部的推拿手法。
小儿取仰卧位,操作者坐或站于小儿头侧。
操作者双手屈曲拇指指间关节,以拇指桡侧面作为着力点,其余四指轻放于头部两侧以辅助固定小儿头部,肩、肘关节放松下垂,稍用力掐按,边掐按边沿头部五条线顺序移动。
1 头部五条线正中线——从眉心(印堂穴)至头顶百会穴。
旁开 1 线——从两侧眉毛中间(鱼腰穴)至左右神聪穴,左右各一条线,共 2 条。
旁开 2 线——从两侧眉尾(丝竹空穴)至左右神聪穴向外旁开 1.5 寸处。
掐按移动顺序:正中线→旁开 1 线→旁开 2 线。
功效:掐按头部五条线具有醒脑益智、镇静安神、清利头目、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
这个手法在本书的疾病治疗中会多次提到。
2 梳头法小儿仰卧位或坐位,操作者一手或两手微屈,自然分开,以指甲背部为着力点,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对头部进行类似梳头的推拿,然后再顺时针方向进行头部梳理 50 次(图 1)。
或小儿坐位,操作者一手或两手微屈自然分开,以指甲背部为着力点,自后枕部梳向前发际,再顺时针方向对头部进行环形梳理 50 次(图 2、图 3)。
3 提抓法操作者一手或两手五指屈曲,以指腹为着力点,轻快而有节律地提抓头皮,约 200 次,注意要轻抓重提。
4 振眼法小儿闭眼,操作者双手拇指、食指成“八” 字形,食指指腹轻置于小儿两眼球表面,其余三指屈曲与拇指均轻放在额头,协助固定头部,食指用力轻柔,快速、有节律性地敲打眼球。
5 抹眼法操作者两掌心相对,以双手大鱼际吸附于小儿双眼内侧紧邻鼻根处,轻柔地由内向外抹动双眼,抹至两侧太阳穴处。
6 点按睛明穴操作者两手拇指屈曲交叉,其余四指并拢且轻轻地固定于两侧头部,两手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同时稍用力向内上方点压小儿睛明穴。
头面部推拿
头面部保健推拿套路
1.从治疗角度讲,头面部按摩是按摩中最重要的,在健康状态中,脑疲劳、头痛、视力下降往往是最容易发生,而头面部按摩可以活跃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供血量,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起到健脑的作用。
2.从美容保健角度讲,头面部按摩还能起到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的作用。
1、开天门(印堂——前发际)30s
2、大鱼际推(整个颜面部,顺经络或者顺肌纤维)得
气为度2.5min(镇静安神,醒脑明目,缓解疲劳)
3、捏提印堂+钩点睛明
4、点按面部腧穴(上——下,中间——两边)以得气
为度4min+按揉穴位2min
5、点按+按揉翳风1min(头痛、头晕、眼皮跳眼睛痛、
口歪、牙齿痛)
6、大鱼际揉颜面部2min
7、戳差耳廓+提拉耳廓1min
8、轻扣头部1min
9、点按头部穴位3min(缓解头痛、头晕、失眠)
10、钩点风池30s
11、捏拿劲椎两旁筋肉2min
12、指腹揉头部2min
13、搓手敷面30s。
头面部常用推拿手法(共28张PPT)
6、 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
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正坐或仰卧,闭 口取穴。
7、 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 缘凹陷处。 8、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 下孔凹陷处。 9、 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 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头面部常用穴位
10、 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适应证:近视,视物酸胀,干涩等眼疾及眉棱骨痛,失眠,眩晕等。
9.揉太阳穴法 操作:术者用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上下、左右、前 后环转 揉动2~5分钟,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用力白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分 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2~5分钟。 适应证:头痛,失眠,目疾等。
10.指揉面穴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受术者头端,用双手拇指 或中指罗纹面着力做按揉法操作,依次为睛明-迎香-人中-地 仓-承浆-大迎-颊车-下关-听宫-太阳等。每穴操作20秒。反复 操作2遍或3遍。
适应证:头痛,头胀,头痒,头麻等。
16.头部对压法 操作:受术者取坐位,术者位于受术者后方,两手掌分别按压于受术者两颞部, 相对按压半分钟,力量不可过大。 适应证:头痛,头昏,失眠等。
17.提头皮法 操作:受术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掌心向下四指屈曲略分开插入受术者法中,以指间 隙夹住发根后向上提拉2次,不可过度用力。在两颞部操作时用力要小一些。 适应证:头痛,头昏,失眠,头麻等。
7.揉睛明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其头端,用双手中指或食指罗纹面着 力勾揉睛明穴30-50次。如受术者取坐位,术者可立于其前方,双手交叉, 两手拇指指腹着力按揉睛明穴,也可用单手拇指、食指罗纹面拿揉睛明 穴。 适应证:头痛,目胀,目痛,眼花,流泪,失眠等。
头面部手法步骤
头面部手法步骤1.提拉面部肌肉①双手并拢,至下颌处分开,手掌贴紧脸颊并提拉至太阳穴,停顿按压太阳穴2秒。
重复2-3次②双手四指并拢,拇指分抹下颌,手掌贴紧脸颊并提拉至太阳穴,停顿按压太阳穴2秒。
重复2-3次手法操作要求:力度轻柔渗透,由下至上,由内向外,手掌贴服。
太阳穴取穴方法:眉尾与目外呲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手法作用:缓解面部肌肉紧张,消除水肿。
2.双手重叠,抬下颌提拉颈部肌肉及颈纹。
重复2次手法操作要求:嘱咐产妇放松,充分保护下颌,动作缓慢,用身体后倾力带动手部提拉,提拉力与床面平行,高度在产妇能承受范围内。
手法作用:刺激颈部淋巴,促进血液循环,牵拉颈肌部群缓解疲劳。
3.依次点按承浆、地仓、颊车、颧髎、水沟、迎香、鼻通、睛明、四白穴。
承浆穴取穴方法: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作用:消肿止痛,疏调任督,治疗口干、口臭。
地仓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瞳孔直下与嘴角连线交点。
作用:改善口周皱纹、口唇皲裂,治疗齿痛、流涎。
颊车穴取穴方法: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作用:治疗牙痛,面神经炎,口腔炎等,缓解面部皱纹。
颧髎穴取穴方法:目外眦之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作用:治疗牙痛,面肿,三叉神经痛。
水沟穴(人中穴)取穴方法:鼻唇沟上1/3与中2/3交界处作用:昏迷急救穴,醒脑开窍,苏厥止痛。
迎香穴取穴方法:鼻翼旁开约1厘米处,鼻唇沟中。
作用:疏风解表,通利鼻窍,可治疗鼻塞、痤疮、口周皮炎鼻通穴取穴方法: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作用:通利鼻窍,通络止痛,可治疗鼻炎、头痛睛明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内侧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作用:明目退翳四白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作用:通经活络,可缓解眼周发黑、眼周眼袋、眼睑浮肿。
4.中指与食指交替提拨鼻梁,重复交替4遍后,换大拇指指腹从眉头划至眉尾处。
依次点按攒足穴、鱼腰穴(瞳孔直上,眉中)、丝竹空穴(眉梢外侧凹陷),重复2-3次手法操作要求:指腹着力,避免指甲划伤产妇,动作缓和连贯。
头面部的保健按摩套路
头面部的保健按摩套路仰卧式头部1指梳头双手食指微曲,自前前额发迹经头顶向后推。
(15—20次)2干洗头双手食指安于头部做微屈伸的抓挠动作。
如洗头状。
(15—20次)3轻扣头皮双手食指和无名指交叉握好,并拢食指和中指,指尖分开,轻叩头部一分钟。
4 按压头穴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于头部穴位,节律性按压,每穴15—20次5提拉头发双手手指微曲,插入头发,握住轻轻上提。
(15—20次)6指尖扣头双手手指微曲以指尖叩击头部一分钟。
7啄头双手或者单手手指微曲成梅花状,指尖着力,以腕部上下摆动带动指尖啄击头部一分钟。
8指压发迹双手食指指腹分别置于前发际,节律性的按压1—3分钟。
9十指按头双手食指指腹对置于头部两侧,节律性按压1---3分钟。
二面部1·开天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至神庭穴交替做平推法。
(15—20)2·分推前额双拇指在前额做分推(9---12)3·搓前额双手拇指置于前额部,对称用力,交叉搓揉前额部。
4·揉前额以大鱼际置于前额部,以腕带动鱼际做轻柔的摆动。
1—2分钟。
5·抹双柳双手拇指指腹从眉头至眉梢抹动。
(4---6次)6·掐鱼腰双手拇指指甲掐十秒,揉十秒。
3---5次7·掐睛明双手指指向外,轻推眼球,用指甲掐睛明穴十秒,再揉十秒。
3—5次8分抹眼睑双手拇指指腹贴于眼睑部,从内向外分抹一分钟。
9·熨手熨日双手掌互相磨热,掌心置于两日上反复熨日15—20次10·推察鼻翼双手中指指腹置于鼻根部,沿鼻梁两侧向下推摖鼻翼1—3分钟。
11·点四白双手食指指腹点按四白穴。
12—15次12·点按迎香双手食指点按迎香穴12—15次13·点按巨髎双手食指指腹点按巨髎12—15次14·揉太阳双手拇指按太阳穴一分钟。
(顺时针,逆时针各三十次)15·推揉頬车先用拇指揉頰车穴30秒,然后四指指腹自頬车穴推至耳根。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一、头面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端坐在患者头顶端1.指揉印堂。
(5-10秒)2.开天门。
(指推法20-30次)3.分阴阳。
(三线:鱼腰线、阳白线、前发际线,各分推20-30次)4.压三经法。
(三经:印堂-神庭—百会;鱼腰-阳白-四神聪,3条直线依次指按法2-3遍,每穴5—10秒)5.分抹前额法,(以大鱼际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额部正中向头两侧分抹5—8次)。
6.一指禅偏锋推或按揉眼眶周围穴位(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瞳子髎)。
(揉30—50次)7.指振睛明、分抹眼眶、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8.指揉太阳。
9.指按揉面部穴位:睛明、迎香、人中、地仓、承浆、廉泉、大迎、颊车、巨髎、颧髎、下关、耳门、听宫、听会、太阳等穴。
(每穴10秒)10.指按揉头部经穴:神庭,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头维、率谷、耳后高骨、翳风等穴)11.指推面部六线。
(承浆-颊车,人中-颊车,迎香-颊车;目内眦、承泣-太阳,晴明,眉弓-太阳,前额-太阳)分推10—15次12.大鱼际揉面颊,拿捏下颌骨,搓掌浴面。
13.揉捏耳垂、耳廓,推擦耳根。
14.拿五经法。
(从前发际向后拿至后枕部5~8遍)15.扫散法,(沿胆经操作10~20遍)16.搔头法(1分钟)五指指端叩击头部。
17.拿捏颈项肌,勾按风池(20—40秒)。
18.颈椎摇法,颈椎扳法。
19.拿肩井,叩击、拍打肩部。
…………………………结束二、胸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站其身侧。
1.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于两侧俞府穴(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止。
由上而下,分肋至第四肋间,反复操作。
青年女子可分推至第3肋间隙止。
2.按揉膻中。
(先顺时针揉30次,再逆时针揉30次)3.按压中府、云门。
4.术者在两肋部自上而下施滚法,紧滚慢移,反复操作。
5.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俞府穴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两手向外分推至腋下与第四肋间隙平齐部位,女子推至腋下第三肋间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痛、口眼歪斜等。 归经:足阳明胃经。
颊车穴
位置:在下颌角前
方,咬肌附着部的 前缘,当面动脉搏 动处。
主治:口眼歪斜、
齿痛、牙关紧闭、 面肌抽搐等。 归经:足阳明胃经。
下关穴
位置:在面部耳前
方,当颧弓与下颌 切迹所形成的凹陷 处。
主治:牙关紧闭、
下颌疼痛、面痛等。 归经:足阳明胃经。
枕骨之下,与风府 平,胸锁乳突肌与 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
颈项强痛、感冒等。 归经;属足少阳胆经。
风府穴
位置:在颈部,当
后发际正中直上1 寸,枕外隆凸直下 两侧斜方肌之间凹 陷处。 主治:眩晕、咽喉 肿痛、头痛、项强 等。 归经:属督脉。
桥弓穴
位置:自翳风
丝竹空穴
位置:在面部,当
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
目赤痛等。
归经:属手少阳三
焦经。
瞳子髎穴
位置:在面部,目
外眦旁,当眶外侧 缘处。
主治:头痛、目赤
肿痛等。
归经:属足少阳胆
经。
球后穴
位置:在面部,
当眶下缘外1/4与 内3/4交界处。 主治:目疾。 归经:经外奇穴。
前发际正中直上 0.5寸
主治:头痛、眩
晕、失眠等。 归经:属督脉。
翳风穴
位置:在耳垂后
方,当乳突与下 颌角之间的凹陷 处。
主治:口眼歪斜、
齿痛、颊肿等。
归经:手少阳三
焦经。
安眠穴
位置:翳风与风池
连线的中点。 主治;失眠、头痛、 眩晕等。 归经:经外奇穴。
风池穴
位置:在颈部,当
承泣穴
位置:在面部瞳孔
直下,当眼球与眶 下缘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 迎风流泪、口眼歪 斜等。 归经:足阳明胃经。
四白穴
位置:在面部瞳孔
直下,当眶下孔凹 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
迎风流泪、头面疼 痛等。 归经:足阳明胃经。
人中穴(水沟穴)
位置:在面部,
当人中沟的上1/3 与下2/3交界处。
听宫穴
位置:在面部,
耳屏前,下颌骨 髁状突的后方, 张口时呈凹陷处 。
主治:耳鸣、耳
聋、齿痛等。
归经:手太阳小
肠经。
听会穴
位置:在面部,
当耳屏前切迹的 前方,下颌骨髁 状突的后缘,张 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 聋等。 归经:足少阳胆 经。
耳门穴
位置:在面部,当
耳屏上切迹的前方, 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昏迷、晕
厥、小儿惊风。 归经:属督脉。
地仓穴
位置:在面部,
口角旁约0.4寸。
主治:口眼歪斜、
流延等。
归经:足阳明胃
经。
承浆穴
位置:在面部,
当颏唇沟的正中 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
齿痛等。 归经:任脉。
大迎穴
位置:下颌角前下
方1.3寸。
主治:牙关紧闭、
5、搓揉耳轮、挤捏耳垂。
6、点按翳风、安眠、风池、风门
穴、颈百劳穴。 7、拿揉法、拔伸法、扳法在颈部 8、推桥弓穴 9、按压头部督脉(自印堂至百会 穴)点按四神聪穴
10、十指端揉法、点按法、振
法在头各部 11、雀啄法在头各部 12、拔伸发根 13、叩击类手法(小鱼际叩击) 14、整理类手法(同1)
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1寸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牙痛、口眼歪斜等。 归经:属经外奇穴。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流涕、不闻香臭等。
归经:属手阳明大肠经。
睛明穴
位置:闭目,于目内眦向内0.1寸,再向上0.1寸处
近目骨内缘处是穴。
主治:耳鸣、耳聋、
齿痛等。
归经:手少阳三焦
经。
上关穴
位置:在耳前,
下关直上,当颧 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偏头痛、
耳鸣、耳聋等。
归经:足少阳胆
经。
头维穴பைடு நூலகம்
位置:在头侧部,
当额角发际上0.5 寸。
主治:头痛、目眩、
迎风流泪等。 归经:足阳明胃经。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
穴至缺盆穴成 一斜线。
主治:肌性斜
颈、高血压、 头痛等。
归经:属经外
奇穴。
四神聪穴
位置:在头顶部,
百会穴前后左右 各1寸处。
主治:头痛诸证、
精神疾患等。 归经:经外奇穴。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内眦痒痛、目视不 明等。
归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穴
位置: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口眼歪斜、呃逆等。 归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鱼腰穴
位置:在额部,瞳
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目赤肿痛、
面神经麻痹、眶上 神经痛等。 归经:属经外奇穴。
山西省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 师晓乐
头面部成套类推拿手法
适应症:头痛、头晕、失眠、健忘、
高血压、精神紧张所至的各种不适 感、面部美容等。 操作步骤: 1、放松头面部肌肉(分别用揉法、 抹法等)
2、开天门(自印堂至神庭成一直线) 3、推坎宫 4、点按揉穴位(太阳、迎香、睛明、;
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 承泣、四白、人中、地仓、承浆、大 迎、颊车、下关、听宫、听会、耳门、 上关、头维、神庭等)